『壹』 谈谈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教师专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大胆摈属弃陈旧的、不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学生观,树立适合21世纪教育发展的学生观,将每个学生看成独特的、发展的、能发挥主体性的人;三是转变学习观。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是新的学习观。
『贰』 小学数学的新教育理念是什么
先学后教
『叁』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新的教学理念是什么
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生活化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以学生从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和学生过的教学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通过自主活动理解教学知识,建构数学知识结构。
2、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
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己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就是“再创造”。必须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
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主动和具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是此次课改的核心理念。
4、教师要转变教学的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真诚地与学生合作,共同创造一种新的课堂文化。
5、评价的根本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评价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教学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小学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扩展阅读:
教学理念是对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理念有理论层面、操作层面和学科层面之分。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
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2.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因此,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4.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要求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现代社会是一个日益多样化的时代,随着社会结构的高度分化,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和多变,以及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教育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
这首先表现在教育需求多样化,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人才的规格、标准必然要求多样化;其次表现在办学主体多样化,教育目标多样化,管理体制多样化;再次还表现在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教育手段,衡量教育及人才质量的标准多样化等等。
这些都为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它要求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管理体制的教育机构与部门进行柔性设计与管理,它更推崇符合教育教学实践的弹性教学与弹性管理模式,主张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的社会政策法规体系与舆论氛围,以促进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肆』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1、“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回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答点。
2、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
3、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
4、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5、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6、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
7、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
8、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伍』 小学的新课程理念是什么
一、 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化、生活化、活动化。 是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观的体现。 《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身心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1、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A、 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的素材,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有丰富的显示背景。如“分类”、“统计”等内容的教学。 B、 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供帮助。如二册教材《位置》的教学,通过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乘公交车来理解前后,座位来理解左右,楼层来理解上下等等。 反思: 不要用生活化、活动化冲淡数学教学的数学味。什么是数学味?学习的素材包含有数学的内容,追求方法上的简洁合理,如算法多样化。 2、 课堂教学的情境化、活动化。 A、 创设学生熟悉的或可以理解的问题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B、 组织丰富而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自主活动中主动建构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反思: 数学学习活动要对学生的心智具有挑战与锻炼作用。 例如,百以内数的认识:估中数,拆中数,排中数。又如,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分类,付钱可以怎么付。 二、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1、 要根据学生已有基础,合理安排,适当适度。 2、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 反思: 如何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起点。 如:1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 三、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1、 教材努力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 教材尽量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教学活动。 反思: 防止简单化、片面化的理解和做法。 谈论的最多的当属“合作学习”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虽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成为新课程课堂的标志了,似乎无此便不能称之为新课程,因此被广泛应用。我们在很多课中看到,不管什么教学内容,不管什么问题,不管是否有如此展开的必要,教师都分组、交流、讨论、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喜欢哪个就说哪个,而看不到这种合作的必要,合作中的分工与协作,合作究竟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感觉不到学生到底在自主什么,教师的作用到底在哪里。于是,课堂表现为散乱的活跃。很多课,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连最起码的知识与技能的目标都不能实现 学会独立学习和学会分享同样重要。 小学生的合作学习通常是通过分组进行的,这种分组是对空间结构和小组组建方式的合理优化。有时按座位组合:面对面的交流,“马蹄形”座位,“半圆型”座位;有时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或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组合,有时按兴趣、爱好、关系自由组合。每种组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习情况、学习内容、学生个性灵活选用。建构主义认为,协作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而独立学习、倾听、交流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在合作学习中教会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表现为“我能学”。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和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的空间。独立思考的过程是学生内心感受的过程,这个过程要经过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如果没有充裕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学生根本无法解决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在合作学习中教会学生倾听、交流。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交流的前提,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中之重。倾听时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记住别人发言的要点,听懂别人表达的意思,当与自己的看法发生冲突时,要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 在合作学习中教会学生互助、协作。合作学习的目的之一是解决教学难点,完成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任务。学生各自的观察、思考,是按照各人的观察能力、观察习惯、思维方式进行的,受环境和条件的约束。这样获得的信息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但是很可能显得粗疏或片面。为此,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团结、互助。例如,教学《圆的周长》。 “表扬”的滥用。“嗨、嗨、嗨、你真棒”是课堂上常见的表扬语。听课中,我们常常看到,不管是什么原因撞对了教师心中的标准答案,学生多会得到如此千篇一律的肯定。在一堂估算课里,一位老师坦率的表达了她对表扬的理解:传统教育似乎总是一味地批评、职责、否定学生,使学生缺乏自信心。所以,这次课改提倡多鼓励学生,哪怕学生只有一小点成绩,也要表扬;只要有一小点进步,也要鼓励。正是基于这种理解,对学生一些很小的闪光点,比如,把约等号想象为波浪,我们也给予最隆重的奖励。如此,先开始,我们看到的是学生对表扬而激动得无法静心上课;但是接下去,我们即将看到的就是学生对表扬的功利性依赖,在没有任何人鼓励的情况下,学习便不再是学生自觉自愿的活动。另一方面,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当他们有了最起码的理性判断能力时,就会对这些肤浅的毫无针对性的表扬感到漠然和无动于衷。表扬也就丧失了本来的意义。 关于探究学习。 事件:王老师是某小学的数学骨干教师,几乎每学期他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的成绩在本校名列前茅。自实行新课程以来,王老师也开始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但一学期下来,王老师发现学生的数学成绩竟然下降了。王老师不知其中缘由,就怀疑是探究学习“惹的祸”。 仔细分析一下,就可以知道,王老师理解的探究学习就是让学生自由探究,教师不要干涉,不要控制,但最终学生的学习却走到了教学预期的反面。这里存在一个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教学控制如何把握的问题,处理不好教学控制,探究学习的效果很难看到,师生很容易直接对探究学习产生误解乃至偏见。 处理好探究学习与教学控制之间的关系。 如何有效控制? A、 契约控制(制度控制),长期训练培养。 B、 情感控制,师生相互交流情感。 C、 语言控制,教师具有明显指向性的语言,不能漫无目的的发散,教师的评价要有导向性。举例《乘法分配律》课例。 四、 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教学方法。 组织者、引领者、平等中的首席等等。 反思: 处理好教师的必要指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之间的关系。 鼓励教师创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要体现数学教学的基本思路。 如:位置教学的顺序,上下,前后,左右。 认识时间,8:、12:、11:30、9:30,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时间。 五、 强调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的培养。 1、 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 如:一册分类的教学,二册统计的教学 2、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反思: A、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有机的渗透在数学教学中,不应游离于数学教学。 B、 要通过数学学习的收获,通过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而不是用课堂上的热闹吸引学生。 六、 对几个具体问题的思考: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是第一位的。注意区分:数学学科独有的目标和学科共有的目标。 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肢解为环节教学目标,注意环节目标的层次性和连贯性。 教材处理:慎重地取舍教材里面的内容。 算法多样化:三个误区:课堂上认为越多越好; 允许低层次的思维在徘徊;(动作思维,表象思维,逻辑思维) 对于规则和算法没有区别开来。 是针对整体而言的,应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但更应指导学生算法的优化,这是数学教师的职责。不一定要在同一节课里得到优化,视具体问题而定。哪一种方法更优化,也要视具体内容而定。
满意请采纳
『陆』 小学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 面向全体学生;
2、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3、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三个维度目标的综合)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1、 丰富的人文内涵,熏陶感染作用,学生的独特体验;
2、 实践性,以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以语文实践为培养途径;
3、 母语教育,学习资源,实践机会,感性把握能力;
4、汉语言文字特点对语文教育的影响,起始阶段的教育过程和方法,语 感,整体把握.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 注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儿童学习语文特点,个体差异与学习需求;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鼓励想象、质疑、发现、创新.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 综合:沟通学科间的联系、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2、实践: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课内外学用结合;
3、创新:吸收新思路新观念,运用新技术新方法;
4、 适应: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需求;
5、开放: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6)小学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扩展阅读:
小学教育是一项规模宏大的教育奠基工程,除具有一般教育的特点外,还有它自身独具的基本特征。
(一)全民性
小学教育的全民性,从广义上说,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扫除文盲,从整体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从狭义上讲,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适龄儿童。
小学教育的全民性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几乎所有国家的教育都在努力创造条件,确保每个人接受初等教育的权利。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5届大会确定“争取全民基础教育”计划,要求最大限度地扫除文盲和普及初等教育。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的小学教育是全民教育,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使全国各民族的所有儿童都接受社会主义教育的需要。为了保证这一全民性质,国家特别对女童的教育、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儿童的教育给予特别的关心,采取了特殊政策;对于残疾儿童的教育也给予了特殊的关注,专门加以保障。
(二)义务性
小学教育面向全体适龄儿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论其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智能及身体状况不允许的例外),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6~7岁),都必须接受小学教育。因此,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具有义务教育的性质,对于每个公民来说,教育机会是均等的,是应当享有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这里的“义务”一词包括:
(1)国家有设立学校以使人民享受教育的义务;
(2)父母或监护人有使学龄的子女或被监护者就学的义务;
(3)全社会有排除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入学受教育的种种不良影响和障碍的义务。因此,义务教育要求国家、家庭、社会必须给予保障。对受教育者来讲,既是应享受的权利,又是应尽的义务。
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它又是强制的和免费的:“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国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就学。”“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由于小学教育是依国家法律而实施的基础教育,因而它具有强制性。
(三)全面性
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小学教育既不是就业定向的职业技术教育,也不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它是面对全体儿童实施普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提高他们的身体心理素质,使他们具备国民应有的一些基本素质,为他们进一步深造创造条件。
小学教育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前提。小学教育是向全体儿童进行的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教育,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奠定学习、生活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讲,全面性是专业性的预备。只有保证小学教育的质量,才能确保高一级学校的教育质量。
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阶段,是人生历程的巨大变化时期,是人的智力、能力和良好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小学教育的每一个方面都不可偏废。
『柒』 最新的教育理念是什么全国(小学)名校有哪些
看看课标。
『捌』 新课程核心理念有哪些
【一】、“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二】、开回放型的新课程观是答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
【三】、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
【四】、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五】、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六】、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
【七】、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
【八】、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玖』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这是课程价值取向定位问题。在如何处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新课程定位在人的发展上,具体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核心的发展。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
2、面向每一位学生。
基础教育是国民的奠基工程,面临的任务既要瞄准知识经济的需要培养高素质尖端人才,又要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培养人才和合格的建设者。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
3、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不能把学生仅仅看成是知识的容器。素质教育所关心的是整个的人,而不只是作为产品的人,是富有创造性的生活,而不只是物质生产的生活。学生的发展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全面、和谐的发展。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达到了知识习得、思维训练、人格健全的协同,实现了在促进人的发展目标上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