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长春市人大代表深入调查了解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实施情况,发现了哪些问题
资金投入不足,农村教育整体薄弱,没有办公经费,没有危房维修经费,许多学生甚至没有接触过计算机。
不知道你是不是社会作业本哦,我是这个作业本,刚做到这题,也不知道对错,错了表怪我哟~
② 农村小学办学特色
现在的农村小学有的比城市的好几倍啊,所已我们的农村比城市发展的还显得快些,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还望您采纳,谢谢!
③ 哪位有关于农村义务教育方面的社会调查报告呀
<<浙江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实现了“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应该说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农民义务教育的负担较重,城乡教育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亟待加强。为了解我省农村义务教育情况,最近,我们在杭州市余杭区农调队、金华市农调队和龙泉市农调队的协助下,就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在规范收费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要杜绝违规收费还任重道远;农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民义务教育的费用负担比较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还比较低;农村义务教育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困难还比较多。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我们选择了余杭区、金华市婺城区和金东区(下称金华市)、龙泉市三地分别作为我省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代表,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每地调查了100名农村学生家长和10名乡镇中小学校长,全省共调查了300名农村学生家长和30名乡镇中小学校长。其中中学生、小学生家长和中学校长、小学校长各半,余杭、龙泉的家长均分布在5个乡镇,金华的家长分布在两区的10个乡镇,中小学校长三地均分布在5个以上的乡镇。
本次调查所定义的“农村”是指县城以外的所有乡镇,这与浙江省物价局等部门下发的浙价费(2003)21号文件中所指的农村中小学的“农村”有所区别,也就是说在本调查中,农村是指三地市政府或区政府所在地城区以外的所有乡镇。调查的时间范围是2003年春季。
这次接受调查的15所中学,平均在校生规模为727人,比全省平均的928人少21.7%,共有专任教师677名(其中代课教师18名),平均每校44名,师生比为1:16.7,略低于全省平均的1:18.3的比例。被调查的15所小学,有13所是乡镇中心小学,2所为金华市的村小,平均在校生规模为465人,比全省平均的384人多21.1%,共有专任教师452名(其中代课教师2名),平均每所小学30名,师生比为1:16,低于全省平均的1:21.5的比例。
二、农村义务教育收费现状
(一)省级有关部门规定的农村中小学收费标准
省物价局、教育厅、财政厅今年初联合下发浙价费(2003)21号文件,规定了我省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从2003年春季开学起,城镇中小学(含乡镇初中和乡镇中心小学)的杂费标准为:小学每生每学期不超过80元,初中每生每学期不超过110元,具体标准由各市、县(市 、区)价格部门会同财政、教育部门确定。已实施多媒体教育或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中小学,经批准可加收20元的杂费。农村中小学(指村小、完小及中心小学在村里的办学点和100个省重点扶贫乡镇的中学)的杂费标准为:小学20—45元,初中40—70元。代管费(农村中小学为课本费、作业本费两项,城镇中小学再加上音像教材费、讲义费和班会费共五项)实行限额控制,具体标准由各市、县(市、区)相关部门在每学期开学前确定。借读费小学为300元,初中为600元。
(二)农村初中每生每学期实际缴费657.9元
据三地调查汇总,农村初中每生每学期平均缴纳费用为657.9元(不含伙食费,下同),占调查户家庭人均纯收入的15.5%,余杭、金华、龙泉分别为806.8元、659.0元和512.0元。其中杂费113.5元(含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占17.3%,余杭、金华、龙泉分别为99.3元、128.0元和113.1元;代管费247.6元,占37.6%,余杭、金华、龙泉分别为227.2元、259.0元和256.5元;借读生(共9人)借读费平均954.4元,余杭、龙泉分别为1115元和633.3元,金华被调查对象中没有借读生;住校生(共64人)住宿费平均158.7元,余杭、金华、龙泉分别为266.0元、118.0元和92.1元。余杭区因有部分学校的学生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经区相关部门批准,住宿费可适当超过区定标准。
(三)农村小学每生每学期实际缴费339.0元
根据对150名小学生家长的调查,农村小学每生每学期平均缴纳的费用为339.0元,约为初中生的一半,占调查户家庭人均纯收入的8.2%,余杭、金华、龙泉分别为379.1元、336.1元和299.0元。其中杂费62.9元(含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占18.6%,余杭、金华、龙泉分别为50.6元、69.1元和69.0元;代管费158.6元,占46.8%,余杭、金华、龙泉分别为150.4元、127.5元和197.9元;借读生三地每地各一名,余杭、金华、龙泉的借读费分别为400元、300元和60元,平均为253.3元;住校生(共2名,龙泉)住宿费每人均60元。
(四)对收费现状的基本评价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三地农村中小学缴费标准除余杭小学借读费高出100元外,其它都没有突破省定标准(见下表),各学校也都能严格遵守当地的收费标准,在实地调查中也基本上没有发现学校超标准收费的情况,多数学生家长对收费工作也给予了肯定。据调查,52%的家长认为目前农村中小学收费比一、二年前规范了,持否定意见的只有1.3%;有21%和43%的家长认为农村税费改革后中小学生的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和“有所减轻(但不明显)”。这说明经过治理整顿,从总体上看,我省农村义务教育的收费是规范的、健康的,主流是好的。
三地乡镇初中、小学收费标准 单位:元
余杭 金华 龙泉
小学 农村 杂 费 45 45 45
代管费 120 100 176
借读费 400 200
住宿费 100 80 60
柴伙费 80
城镇 杂 费 80 80 70
代管费 200 1-2年级1203-6年级150 210
借读费 400 300
住宿费 100 100 60
柴伙费 60建制镇4-6年级80
初中 农村 杂 费 110 70 100龙南乡70
代管费 250 180 260龙南乡226
借读费 800 600龙南乡400
住宿费 200 80 75
柴伙费 建制镇80非建制镇60
城镇 杂 费 110 110 110
代管费 250 260 260
借读费 800 600
住宿费 200 120 乡镇75
柴伙费 建制镇80非建制镇60
注:龙南乡是全省100个重点扶贫乡镇之一。乡镇中学和乡镇中心小学属于城镇收费范围
三、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
我省目前教师工资都由县(市、区)财政统一按月发放,从调查的30所农村中小学来看,所有教师都能按时领到工资,没有拖欠的情况。但县级统发工资的内容因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差别较大,有的仅是国家工资,有的则包括了考核奖、岗位津贴、职务补贴等。如余杭区教师的伙食及误餐补贴、岗位津贴、物价补贴以及医保、公积金等都由区财政负担,龙泉市也在去年解决了教师医保和公积金费用,金华农村教师考勤奖、年终奖、医保、公积金等财政还没有解决,今年下半年开始公积金财政补助每位教师每年800元,合同制教师的养老金、失业保险金财政也还没有安排。为搞好教师福利待遇,有些学校自筹部份资金,以考核奖、全勤奖等名义给教师每月发放几十元到一、二百元不等的津贴。
从调查数据来看,三地教师平均年收入(所有工资、福利性收入)为17528元,其中初中教师为18031元,小学教师为17025元,相差不大。比较三地,余杭教师的工资最高,平均为21455元,高出平均数22.4%,其中初中、小学分别为22294元和20616元;金华次之,平均为16980元,略低于三地平均水平,其中初中、小学分别为17400元和16560元;龙泉最低,平均为14150元,比三地平均低19.3%,比余杭低34.0%,其中初中、小学分别为14400元和13900元。据分析,各地收入的差距主要是国家工资以外的各种补贴、津贴、奖金等不同造成的。据校长们自己估计,教师的收入与当地的公务员相比要低30%左右。
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教师的生活还比较清贫。我们在龙泉调查时了解到,有一对教龄长达20多年的教师夫妇,工作20多年才积攒了4万多元积蓄,女儿今年考上大学,要读完四年大学还得贷款。有的欠发达地区学校的教师,除了财政统发的工资以外,全年的各种奖金、福利加起来也就几百元钱。一些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教师,年收入才一万元左右,而要通过函授取得大专文凭,各种花费共要15000元,平均每年5000元,几乎是年收入的一半。如果想再获得本科文凭,还得再花三年时间和15000元。有些地方教育局在教师获得文凭后能给矛一定的补助,有的由学校补助一点,有些地方由于经费困难,全由教师自己承担。
四、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这次调查情况看,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一)教育费用仍是农民比较重的负担
在调查中,农民普遍反映这几年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他们感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和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几年他们用于子女教育的支出仍越来越多,负担越来越重。据调查测算,一个小学生一学期的费用平均在500元左右(包括部分学生缴的午餐费),初中生近1000元,如果住校就更高了。对于经济一般地区农民和欠发达地区农民来说,是一个很重的负担,尤其是对二孩家庭(欠发达地区二孩家庭往往比发达地区要高)。因而,我们的调查中有44%的调查户觉得孩子上学的费用负担很重或比较重,有7.4%的学生家长还反映不能按时足额缴纳学杂费,其中金华、龙泉不能按时缴费的家庭分别达到10%和11%。为筹措学杂费,这些家庭不得不向亲戚朋友借贷。有的学校同意缓缴或分期缴纳,但需由教师个人担保,到学期结束时如果家长不能足额缴纳则由担保教师承担责任。有的家长实在缴不出现金,就用鸡蛋、粮食、蔬菜等农副产品送给担保教师冲抵学杂费。据调查户反映,我们调查的其中一地去年还发生过学生缴不出学杂费而自杀的事件。从我省2700户农村住户调查资料也显示出农民教育负担的不轻和增长过快,我省2001年农村居民人均学杂费支出269.91元,比上年增长14.1%,2002年增加到337.42元,又比2001年增长了25.0%,远远快于收入的增长。
农民教育负担仍然较重,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以下两方面的问题非常突出。
1、省定收费范围外收费比较多。调查结果表明,除杂费、代管费、借读费、住宿费四项费用以外,小学生每生每学期平均还要缴纳其它费用111.6元,占总收费的32.9%%;初中生每生平均每学期缴纳其它费用175.4元,占总费用的26.7%。在四项费用之外的收费中,保险费、校服费、假日培训费(周末、暑假培训班)占了绝大部分,有的地方经物价、教育、财政部门同意,对住校生收取60—80元的柴伙费。此外,有些学校还收取名目繁多的费用,如饮水费、优秀生补课费、差生补习费、试卷费、资料费、电教费、晚自修费(或晚自修教师坐班费)、停车费、电脑培训费、“六一”节建校赞助费等等。个别学校还印制自己学校的信片,以宣传学校、扩大影响为由要学生购买。
从收费的“合法”性上来说,像校服、保险费,从省到县(市、区)都强调自愿原则,但校方从校容、便于管理和学生意外时的救助能力考虑,实际操作中不少学校存在校方动员学生购买的情况,给家长以强迫的感觉,结果是有三分之一的家长觉得购买行为是出于无奈或不买不好意思。假日培训应该说是不符合省里的文件精神的,但在我们调查的三地来看,在其中的两地比较普遍,周末培训的费用因课程的多少在50—200元之间,培训的课程也有音乐、体育、美术等,但多数仍是语文、数学、外语及自然。暑假两周培训的情况三地都有,有的地方比较普遍。这些假日培训,都获得当地相关部门的认可。为了不与省里文件的精神相冲突,有的是社会教育机构出面或委托它们来组织、收费,有的有专门的假日培训中心,但实际上给学生上课的仍是他们自己的老师。有的学生不想参加但又怕教师在假日培训时教授在课堂上不讲的内容,因此非自愿参加的学生不在少数。
除了上述校服、保险和假日培训的费用外,其它的收费都是属于明显的乱收费。其中饮水费已经包含在杂费内,即使学校提供桶装水也不能另行收费,但在个别市(区)收取饮水费的情况比较普遍。
2、地方制定的收费标准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错位。考虑到我省各县(包括县级市 、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省物价、教育和财政部门仅仅规定了有些收费的最高限额或收费的区间范围,并把收费标准的制订权下放到县(县级市、区)一级,以便让各地根据自己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群众的收入水平来确定收费标准。但事实上各地都没有很好地贯彻这一要求,基本上采用了省定的最高标准收费,尤其是人人都要缴的杂费和代管费,没有体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的梯度(见上表)。
以余杭区和龙泉市为例,据农村住户调查,2002年龙泉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余杭的47%;这次被调查的家长自己估算,余杭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6914.5元,龙泉为2558.8元,龙泉仅为余杭的37%。但农村小学杂费和代管费合计(以下称“两费”)龙泉为221元,余杭为165元,龙泉反而比余杭高出33.9%;借读费和住宿费余杭比龙泉要高些,但由于借读生和住校生比例不高(尤其是借读生),对群众的影响面不大。其结果,龙泉小学生一学期的费用负担占到农民人均年收入的11.8%,初中生占到19.9%。而余杭小学生和初中生的费用虽然绝对额比龙泉要相应高出80元和295元,但占农民人均年收入的比重仅为5.6%和11.6%,显然大大低于龙泉的负担水平。由此说明,教育收费如果不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那么即使完全按标准规范收费,在一部分地方农民仍会感到负担很重。
此外,部份学校在收取柴伙费、减免学杂费等方面做得也不够好。如大部份家长认为一学期柴伙费成本最多也就30元左右,但学校收取的标准大都在60元左右。又如贫困生学杂费的减免比较困难,根据家长自己的申报,只有2.3%的学生享受了减免,远远低于省“一局两厅”文件规定的10%的要求。
面对较重的教育负担,广大农民群众(特别在欠发达地区)希望能把子女教育的费用负担降下来,尤其是义务教育,要名符其实。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希望购买校服、保险时能真正自愿,学校也不要要求在升旗仪式及其它集体活动时一律穿校服,否则对买不起校报的贫困家庭的子女在自尊心上是一种打击。
(二)学校经费紧缺,负债办学现象普遍
目前农村中小学尤其是经济不很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经费严重短缺的现象,即使在很多发达地区,经费也不宽裕。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运转主要是靠杂费来维持的,有的地方教育局或镇政府虽有少量的生均公用经费下拨到学校作为补充(一般每年每生在20—50元之间),但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经费短缺的矛盾。所以现在农村中小学很多校长把工作重点放在讨钱、要钱上,向教育主管部门要,向乡镇领导讨,实在没办法的就向学生乱收费。对于教育乱收费,社会各界往往归因于校方,怪罪校长。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校长是在“为政府分忧,替政府受过”。
由于学校经费紧缺,目前还有很多学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债。在被调查的15所中学中,有11所负债,共负债822余万元,平均每校近75万元。其中余杭2所,平均每所负债19万元;金华5所,平均每所负债82万元;龙泉4所,平均每所负债93万元。在被调查的15所小学中,有6所负债,共负债143万元,平均每所近24万元。其中余杭1所,负债18万元;金华3所,平均每所负债31万元;龙泉2所,平均每所负债15万元。负债的原因,有的因修建教育楼、综合楼、食堂、宿舍、操场等而欠债;有的拖欠新华书店、印刷厂、教育局资料室等书费、资料费;有的因创绿色学校、创省教育强镇需要,整治校园、添置仪器、设备和图书造成欠款;有的因开设信息技术课购置电脑、建校园网负债;还有的是拖欠办公费、教师奖金。金华一中学甚至欠个人借款60万元。
还是因为经费紧缺,许多学校教育设施得不到改善,校舍不能得到及时修缮和增加。在调查中,有51%的家长认为学校的教育设施、设备很一般或不太好;30所学校中,仅有8所学校拥有标准操场。尽管这几年在改造中小学危房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农村很多地方学校的教学、生活用房还是很不足。据龙泉市教育局反映,如对照我省建设三类学校标准(最低标准),该市还缺少学校用地11万平方米,校舍少8.6万平方米。在金华,有的教师调侃说,他们住校生的住宿条件还没有奶牛的好。有的校长明知他们的教师宿舍是危房但不敢上报,否则要封存,这样教师反而没有地方住了。
(三)优秀教师流失较多,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各地反映,目前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流失现象较为普遍。据被调查的30所中小学统计,近三年来有21名教师(其中初中19名,小学2名)因待遇低而离开了教师队伍从事他业,有45名教师流向了待遇好的城市(镇)学校。现在一些民办、私立学校经常到乡镇中小学去挖人才,年薪往往可以增加1倍左右,而且工作量还比较小。如余杭塘栖一中学反映,今年他们学校就走了4名教师,民办学校给的年薪是5万元一年(目前他们教师的年薪只有2.5—3万元)。在他们学校一个英语教师要教三个班的课,而在民办学校只教一个班的课。有的地方民办学校甚至不要档案,可以为招来的教师重新建档;也有的地方规定去民办学校的教师档案可以放在教育局。有的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要对教师进行考试、考核,将一些优秀教师调入城区学校或其他一些离城区近、教育质量好、待遇高的学校。这些教师大多是县(市 、区)级骨干教师或教坛新秀,是学校师资队伍中的栋梁,学校在培养他们时往往花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他们的离去不但给学校的教育计划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紊乱,也给教育质量带来一定影响,更是给学校培养教师工作的信心以打击。有的校长说,以后在培养教师时只要培养成“半成品”就行了,即培养出来后不给上报评“骨干教师”或“教坛新秀”,以免被人挖走,但这样又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骨干教师的流失导致农村教育质量下降,使农村生源流失。在有些地方,农村生源流失问题已比较严重,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或家庭比较富裕的学生,都流向了城区比较好的学校。 如金华市金东区岭下镇中心小学今年有毕业生142人,升入当地初中的只有75人。其中一个班54人,只有9人升入当地初中;余杭塘栖三中去年有90多人流向其他学校,今年又有50多人外流;余杭超山中心小学有70多人外出求学,占在校学生的10%。
在优秀教师流失的同时,农村中小学因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差,生活艰苦,比较难吸引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去工作,师资队伍素质不高的问题也较突出。从学生家长的反映看,有45%的家长认为学校的师资条件一般或不太满意,部分家长认为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敬业精神不够。反映的问题有:有的教师教育时间缩水,往往让学生自学;有的教师不批作业由学生代批,个别甚至连考卷也不批,仅根据平时的印象来给分;有的教师动不动就体罚学生等。从教师的学历看,金华、龙泉两地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为13.9%和22.5%,比全省30.3%的平均水平分别低16 .4个百分点和1.9个百分点;两地小学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为23.1%和28.4%,比全省34.4%的平均水平分别低11.3个百分点和6个百分点。
(四)报刊征订任务重
在我们的调查中,农村中小学校长普遍对报刊征订意见很大。我们调查了9所中学和9所小学2003年的报刊征订情况。每所中学的报刊支出平均达13459元,占全部杂费收入的14.1%,其中7273元为非自愿订阅,占到报刊支出的54.0%;每所小学报刊支出平均为6099元,占杂费收入的19.4%,其中1974元为非自愿订阅,占32.4%。非自愿订阅多是因为上级有任务或是有关部门领导打招呼的结果,订阅的报刊杂志五花八门,有中央、省、市、县级党报(越是下级的党报数量越多),有各级晚报、《求是》、《共产党员》、《钱江廉潮》、《半月谈》、《时代先锋》、《浙江宣传》、《今日浙江》、《新农村》、《人民公安》、《江南警界》、《物价公报》、《质量时刊》、《中国教育报》、《教育信息报》、《中国教工》等等,有的市(县)级党报教职员工人手一份还有多。我们在调查时一位曾担任过中学校长的业内人士也反映,为了完成报刊征订任务,当地一位宣传部的领导亲自来到学校,要求他订阅报刊,看他有点勉强,他说我来了吃饭你总要招待的,如果你不订,我多来几次你的招待费不就多了吗?言下之意还不如主动订阅为好。
(五)教育收费卡制度执行不力
为切实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防止教育乱收费,近年来,教育部门出台了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和收费卡制度,即教育收费不但要公示,每位家长还必须有收费卡。但实际上这项制度执行的不够理想。在这次被调查的300名中小学家长中,有66.8%家长反映学校没有执行收费卡制度。有的学校认为已经实行了收费公示,就不必再搞收费卡了;有的则以学生保管易丢失为由,家长签名后校方“代为保管”。没有收费卡,就不利于家长对学期中间的收费进行监督。代管费的开支省里是有严格规定的,但有不少学校将水电费、报刊费等也在代管费中列支,这些学校在学期结束时是不可能向家长出具“收费清单”的,代管费多退少不补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五、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80%的人口在农村,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农村义务教育是农村教育的主体,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使广大农村学龄儿童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更是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保证。应该说自1985年实施义务教育以来,我省的义务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全省小学六年制招生比例达到了99.8%,小学入学率达到了99.9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9.98%,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了98.36%和99.79%。我省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省份,农村义务教育也已走在全国的前列,但农民的文化程度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000年我省6岁及以上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62年,低于全国6.78年的平均水平,这与我省的经济地位很不相称。我省要提前实现全面小康,关键是提高农民的素质。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对我省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极大的推动,而大量不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农村劳动力必将成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包袱。农村义务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基础性工作,目前的农村义务教育从“量”上来看(如小学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初中入学率、巩固率等)已经是形势喜人了,但在提高教育质量上仍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仍有很多工作要做。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改革官员考核办法,真正重视和发展教育事业
由于教育投入不像有形投入一样能迅速见效,教育的重要性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认识的,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力的增强,又无不体现出教育的重要性。国际上也不乏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英国是现代工业的发源地,曾是老牌的经济强国。1850年前后,英国有大量的劳动者从乡村迁移到城市,在新工厂工作。但英国政府没有为这些工人的子女修建学校。到十九世纪末,由于缺乏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队伍,英国对电力、冶金和化学等技术的掌握远远落后于重视对教育进行投资的德国。因此,进入二十世纪时,英国没有保持住其原本在技术和生产力方面的巨大优势。与此相反,爱尔兰则是另一个例子。爱尔兰是一个欧洲小国,面积7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80多万人。它在1973年加入欧共体(欧盟前身)时,还是一个农业国,是欧洲最穷的国家。加入欧共体后,爱尔兰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大幅度增加教育经费,教育开支占GDP的比例在西方国家名列前茅,由此带来科技突飞猛进,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由欧洲最穷的国家变为最富国家,这在世界上是少有其匹的。目前,爱尔兰是世界上15到29岁年龄段人口在校就读率最高的国家和世界人均教育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软件开发超过传统的美国和印度,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年出口额达到120亿美元。这两个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在我们国家,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包括文盲在内的绝大多数家长所认识,他们节衣缩食,把家庭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中。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有的贫困山区的家长为了让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不惜下山在城市(镇)边缘搭起十分简陋的棚子,用打工甚至拾荒赚来的钱供子女在城镇上学。因为他们清楚,教育是解决贫富差距的最好办法,也是改变他们子女命运的有效途径。但是我们的很多干部,对教育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或者只是在言行上重视教育,在行动上做得非常不够。联合国主管教育的官员说,我国政府教育投入约占GDP的2.2%,还不到联合国推荐水平6%的一半。政府预算只占教育开支的53%,其余的47%不得不由家庭或私营部门支付。政府预算不足也正是10 年来教育乱收费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联合国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有形投入是教育投入的15倍左右,明显高于其它发展中国家。很多地方政府有钱搞开发,但没钱办教育,这是政府在指导思想上的偏差。其实,很多政府官员作为家长,他们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视的。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轻文教卫重GDP的根源在于上级对下级的考核制度上。目前上级对下级的考核往往以经济增长指
④ 调查一个乡镇九年义务教育现状
<<浙江农村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实现了“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应该说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农民义务教育的负担较重,城乡教育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亟待加强。为了解我省农村义务教育情况,最近,我们在杭州市余杭区农调队、金华市农调队和龙泉市农调队的协助下,就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在规范收费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要杜绝违规收费还任重道远;农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民义务教育的费用负担比较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还比较低;农村义务教育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困难还比较多。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我们选择了余杭区、金华市婺城区和金东区(下称金华市)、龙泉市三地分别作为我省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代表,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每地调查了100名农村学生家长和10名乡镇中小学校长,全省共调查了300名农村学生家长和30名乡镇中小学校长。其中中学生、小学生家长和中学校长、小学校长各半,余杭、龙泉的家长均分布在5个乡镇,金华的家长分布在两区的10个乡镇,中小学校长三地均分布在5个以上的乡镇。
本次调查所定义的“农村”是指县城以外的所有乡镇,这与浙江省物价局等部门下发的浙价费(2003)21号文件中所指的农村中小学的“农村”有所区别,也就是说在本调查中,农村是指三地市政府或区政府所在地城区以外的所有乡镇。调查的时间范围是2003年春季。
这次接受调查的15所中学,平均在校生规模为727人,比全省平均的928人少21.7%,共有专任教师677名(其中代课教师18名),平均每校44名,师生比为1:16.7,略低于全省平均的1:18.3的比例。被调查的15所小学,有13所是乡镇中心小学,2所为金华市的村小,平均在校生规模为465人,比全省平均的384人多21.1%,共有专任教师452名(其中代课教师2名),平均每所小学30名,师生比为1:16,低于全省平均的1:21.5的比例。
二、农村义务教育收费现状
(一)省级有关部门规定的农村中小学收费标准
省物价局、教育厅、财政厅今年初联合下发浙价费(2003)21号文件,规定了我省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从2003年春季开学起,城镇中小学(含乡镇初中和乡镇中心小学)的杂费标准为:小学每生每学期不超过80元,初中每生每学期不超过110元,具体标准由各市、县(市 、区)价格部门会同财政、教育部门确定。已实施多媒体教育或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中小学,经批准可加收20元的杂费。农村中小学(指村小、完小及中心小学在村里的办学点和100个省重点扶贫乡镇的中学)的杂费标准为:小学20—45元,初中40—70元。代管费(农村中小学为课本费、作业本费两项,城镇中小学再加上音像教材费、讲义费和班会费共五项)实行限额控制,具体标准由各市、县(市、区)相关部门在每学期开学前确定。借读费小学为300元,初中为600元。
(二)农村初中每生每学期实际缴费657.9元
据三地调查汇总,农村初中每生每学期平均缴纳费用为657.9元(不含伙食费,下同),占调查户家庭人均纯收入的15.5%,余杭、金华、龙泉分别为806.8元、659.0元和512.0元。其中杂费113.5元(含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占17.3%,余杭、金华、龙泉分别为99.3元、128.0元和113.1元;代管费247.6元,占37.6%,余杭、金华、龙泉分别为227.2元、259.0元和256.5元;借读生(共9人)借读费平均954.4元,余杭、龙泉分别为1115元和633.3元,金华被调查对象中没有借读生;住校生(共64人)住宿费平均158.7元,余杭、金华、龙泉分别为266.0元、118.0元和92.1元。余杭区因有部分学校的学生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经区相关部门批准,住宿费可适当超过区定标准。
(三)农村小学每生每学期实际缴费339.0元
根据对150名小学生家长的调查,农村小学每生每学期平均缴纳的费用为339.0元,约为初中生的一半,占调查户家庭人均纯收入的8.2%,余杭、金华、龙泉分别为379.1元、336.1元和299.0元。其中杂费62.9元(含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占18.6%,余杭、金华、龙泉分别为50.6元、69.1元和69.0元;代管费158.6元,占46.8%,余杭、金华、龙泉分别为150.4元、127.5元和197.9元;借读生三地每地各一名,余杭、金华、龙泉的借读费分别为400元、300元和60元,平均为253.3元;住校生(共2名,龙泉)住宿费每人均60元。
(四)对收费现状的基本评价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三地农村中小学缴费标准除余杭小学借读费高出100元外,其它都没有突破省定标准(见下表),各学校也都能严格遵守当地的收费标准,在实地调查中也基本上没有发现学校超标准收费的情况,多数学生家长对收费工作也给予了肯定。据调查,52%的家长认为目前农村中小学收费比一、二年前规范了,持否定意见的只有1.3%;有21%和43%的家长认为农村税费改革后中小学生的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和“有所减轻(但不明显)”。这说明经过治理整顿,从总体上看,我省农村义务教育的收费是规范的、健康的,主流是好的。
三地乡镇初中、小学收费标准 单位:元
余杭 金华 龙泉
小学 农村 杂 费 45 45 45
代管费 120 100 176
借读费 400 200
住宿费 100 80 60
柴伙费 80
城镇 杂 费 80 80 70
代管费 200 1-2年级1203-6年级150 210
借读费 400 300
住宿费 100 100 60
柴伙费 60建制镇4-6年级80
初中 农村 杂 费 110 70 100龙南乡70
代管费 250 180 260龙南乡226
借读费 800 600龙南乡400
住宿费 200 80 75
柴伙费 建制镇80非建制镇60
城镇 杂 费 110 110 110
代管费 250 260 260
借读费 800 600
住宿费 200 120 乡镇75
柴伙费 建制镇80非建制镇60
注:龙南乡是全省100个重点扶贫乡镇之一。乡镇中学和乡镇中心小学属于城镇收费范围
三、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
我省目前教师工资都由县(市、区)财政统一按月发放,从调查的30所农村中小学来看,所有教师都能按时领到工资,没有拖欠的情况。但县级统发工资的内容因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差别较大,有的仅是国家工资,有的则包括了考核奖、岗位津贴、职务补贴等。如余杭区教师的伙食及误餐补贴、岗位津贴、物价补贴以及医保、公积金等都由区财政负担,龙泉市也在去年解决了教师医保和公积金费用,金华农村教师考勤奖、年终奖、医保、公积金等财政还没有解决,今年下半年开始公积金财政补助每位教师每年800元,合同制教师的养老金、失业保险金财政也还没有安排。为搞好教师福利待遇,有些学校自筹部份资金,以考核奖、全勤奖等名义给教师每月发放几十元到一、二百元不等的津贴。
从调查数据来看,三地教师平均年收入(所有工资、福利性收入)为17528元,其中初中教师为18031元,小学教师为17025元,相差不大。比较三地,余杭教师的工资最高,平均为21455元,高出平均数22.4%,其中初中、小学分别为22294元和20616元;金华次之,平均为16980元,略低于三地平均水平,其中初中、小学分别为17400元和16560元;龙泉最低,平均为14150元,比三地平均低19.3%,比余杭低34.0%,其中初中、小学分别为14400元和13900元。据分析,各地收入的差距主要是国家工资以外的各种补贴、津贴、奖金等不同造成的。据校长们自己估计,教师的收入与当地的公务员相比要低30%左右。
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教师的生活还比较清贫。我们在龙泉调查时了解到,有一对教龄长达20多年的教师夫妇,工作20多年才积攒了4万多元积蓄,女儿今年考上大学,要读完四年大学还得贷款。有的欠发达地区学校的教师,除了财政统发的工资以外,全年的各种奖金、福利加起来也就几百元钱。一些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教师,年收入才一万元左右,而要通过函授取得大专文凭,各种花费共要15000元,平均每年5000元,几乎是年收入的一半。如果想再获得本科文凭,还得再花三年时间和15000元。有些地方教育局在教师获得文凭后能给矛一定的补助,有的由学校补助一点,有些地方由于经费困难,全由教师自己承担。
四、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这次调查情况看,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一)教育费用仍是农民比较重的负担
在调查中,农民普遍反映这几年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他们感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和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几年他们用于子女教育的支出仍越来越多,负担越来越重。据调查测算,一个小学生一学期的费用平均在500元左右(包括部分学生缴的午餐费),初中生近1000元,如果住校就更高了。对于经济一般地区农民和欠发达地区农民来说,是一个很重的负担,尤其是对二孩家庭(欠发达地区二孩家庭往往比发达地区要高)。因而,我们的调查中有44%的调查户觉得孩子上学的费用负担很重或比较重,有7.4%的学生家长还反映不能按时足额缴纳学杂费,其中金华、龙泉不能按时缴费的家庭分别达到10%和11%。为筹措学杂费,这些家庭不得不向亲戚朋友借贷。有的学校同意缓缴或分期缴纳,但需由教师个人担保,到学期结束时如果家长不能足额缴纳则由担保教师承担责任。有的家长实在缴不出现金,就用鸡蛋、粮食、蔬菜等农副产品送给担保教师冲抵学杂费。据调查户反映,我们调查的其中一地去年还发生过学生缴不出学杂费而自杀的事件。从我省2700户农村住户调查资料也显示出农民教育负担的不轻和增长过快,我省2001年农村居民人均学杂费支出269.91元,比上年增长14.1%,2002年增加到337.42元,又比2001年增长了25.0%,远远快于收入的增长。
农民教育负担仍然较重,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以下两方面的问题非常突出。
1、省定收费范围外收费比较多。调查结果表明,除杂费、代管费、借读费、住宿费四项费用以外,小学生每生每学期平均还要缴纳其它费用111.6元,占总收费的32.9%%;初中生每生平均每学期缴纳其它费用175.4元,占总费用的26.7%。在四项费用之外的收费中,保险费、校服费、假日培训费(周末、暑假培训班)占了绝大部分,有的地方经物价、教育、财政部门同意,对住校生收取60—80元的柴伙费。此外,有些学校还收取名目繁多的费用,如饮水费、优秀生补课费、差生补习费、试卷费、资料费、电教费、晚自修费(或晚自修教师坐班费)、停车费、电脑培训费、“六一”节建校赞助费等等。个别学校还印制自己学校的信片,以宣传学校、扩大影响为由要学生购买。
从收费的“合法”性上来说,像校服、保险费,从省到县(市、区)都强调自愿原则,但校方从校容、便于管理和学生意外时的救助能力考虑,实际操作中不少学校存在校方动员学生购买的情况,给家长以强迫的感觉,结果是有三分之一的家长觉得购买行为是出于无奈或不买不好意思。假日培训应该说是不符合省里的文件精神的,但在我们调查的三地来看,在其中的两地比较普遍,周末培训的费用因课程的多少在50—200元之间,培训的课程也有音乐、体育、美术等,但多数仍是语文、数学、外语及自然。暑假两周培训的情况三地都有,有的地方比较普遍。这些假日培训,都获得当地相关部门的认可。为了不与省里文件的精神相冲突,有的是社会教育机构出面或委托它们来组织、收费,有的有专门的假日培训中心,但实际上给学生上课的仍是他们自己的老师。有的学生不想参加但又怕教师在假日培训时教授在课堂上不讲的内容,因此非自愿参加的学生不在少数。
除了上述校服、保险和假日培训的费用外,其它的收费都是属于明显的乱收费。其中饮水费已经包含在杂费内,即使学校提供桶装水也不能另行收费,但在个别市(区)收取饮水费的情况比较普遍。
2、地方制定的收费标准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错位。考虑到我省各县(包括县级市 、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省物价、教育和财政部门仅仅规定了有些收费的最高限额或收费的区间范围,并把收费标准的制订权下放到县(县级市、区)一级,以便让各地根据自己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群众的收入水平来确定收费标准。但事实上各地都没有很好地贯彻这一要求,基本上采用了省定的最高标准收费,尤其是人人都要缴的杂费和代管费,没有体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的梯度(见上表)。
以余杭区和龙泉市为例,据农村住户调查,2002年龙泉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余杭的47%;这次被调查的家长自己估算,余杭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6914.5元,龙泉为2558.8元,龙泉仅为余杭的37%。但农村小学杂费和代管费合计(以下称“两费”)龙泉为221元,余杭为165元,龙泉反而比余杭高出33.9%;借读费和住宿费余杭比龙泉要高些,但由于借读生和住校生比例不高(尤其是借读生),对群众的影响面不大。其结果,龙泉小学生一学期的费用负担占到农民人均年收入的11.8%,初中生占到19.9%。而余杭小学生和初中生的费用虽然绝对额比龙泉要相应高出80元和295元,但占农民人均年收入的比重仅为5.6%和11.6%,显然大大低于龙泉的负担水平。由此说明,教育收费如果不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那么即使完全按标准规范收费,在一部分地方农民仍会感到负担很重。
此外,部份学校在收取柴伙费、减免学杂费等方面做得也不够好。如大部份家长认为一学期柴伙费成本最多也就30元左右,但学校收取的标准大都在60元左右。又如贫困生学杂费的减免比较困难,根据家长自己的申报,只有2.3%的学生享受了减免,远远低于省“一局两厅”文件规定的10%的要求。
面对较重的教育负担,广大农民群众(特别在欠发达地区)希望能把子女教育的费用负担降下来,尤其是义务教育,要名符其实。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希望购买校服、保险时能真正自愿,学校也不要要求在升旗仪式及其它集体活动时一律穿校服,否则对买不起校报的贫困家庭的子女在自尊心上是一种打击。
(二)学校经费紧缺,负债办学现象普遍
目前农村中小学尤其是经济不很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经费严重短缺的现象,即使在很多发达地区,经费也不宽裕。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运转主要是靠杂费来维持的,有的地方教育局或镇政府虽有少量的生均公用经费下拨到学校作为补充(一般每年每生在20—50元之间),但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经费短缺的矛盾。所以现在农村中小学很多校长把工作重点放在讨钱、要钱上,向教育主管部门要,向乡镇领导讨,实在没办法的就向学生乱收费。对于教育乱收费,社会各界往往归因于校方,怪罪校长。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校长是在“为政府分忧,替政府受过”。
由于学校经费紧缺,目前还有很多学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债。在被调查的15所中学中,有11所负债,共负债822余万元,平均每校近75万元。其中余杭2所,平均每所负债19万元;金华5所,平均每所负债82万元;龙泉4所,平均每所负债93万元。在被调查的15所小学中,有6所负债,共负债143万元,平均每所近24万元。其中余杭1所,负债18万元;金华3所,平均每所负债31万元;龙泉2所,平均每所负债15万元。负债的原因,有的因修建教育楼、综合楼、食堂、宿舍、操场等而欠债;有的拖欠新华书店、印刷厂、教育局资料室等书费、资料费;有的因创绿色学校、创省教育强镇需要,整治校园、添置仪器、设备和图书造成欠款;有的因开设信息技术课购置电脑、建校园网负债;还有的是拖欠办公费、教师奖金。金华一中学甚至欠个人借款60万元。
还是因为经费紧缺,许多学校教育设施得不到改善,校舍不能得到及时修缮和增加。在调查中,有51%的家长认为学校的教育设施、设备很一般或不太好;30所学校中,仅有8所学校拥有标准操场。尽管这几年在改造中小学危房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农村很多地方学校的教学、生活用房还是很不足。据龙泉市教育局反映,如对照我省建设三类学校标准(最低标准),该市还缺少学校用地11万平方米,校舍少8.6万平方米。在金华,有的教师调侃说,他们住校生的住宿条件还没有奶牛的好。有的校长明知他们的教师宿舍是危房但不敢上报,否则要封存,这样教师反而没有地方住了。
(三)优秀教师流失较多,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各地反映,目前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流失现象较为普遍。据被调查的30所中小学统计,近三年来有21名教师(其中初中19名,小学2名)因待遇低而离开了教师队伍从事他业,有45名教师流向了待遇好的城市(镇)学校。现在一些民办、私立学校经常到乡镇中小学去挖人才,年薪往往可以增加1倍左右,而且工作量还比较小。如余杭塘栖一中学反映,今年他们学校就走了4名教师,民办学校给的年薪是5万元一年(目前他们教师的年薪只有2.5—3万元)。在他们学校一个英语教师要教三个班的课,而在民办学校只教一个班的课。有的地方民办学校甚至不要档案,可以为招来的教师重新建档;也有的地方规定去民办学校的教师档案可以放在教育局。有的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要对教师进行考试、考核,将一些优秀教师调入城区学校或其他一些离城区近、教育质量好、待遇高的学校。这些教师大多是县(市 、区)级骨干教师或教坛新秀,是学校师资队伍中的栋梁,学校在培养他们时往往花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他们的离去不但给学校的教育计划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紊乱,也给教育质量带来一定影响,更是给学校培养教师工作的信心以打击。有的校长说,以后在培养教师时只要培养成“半成品”就行了,即培养出来后不给上报评“骨干教师”或“教坛新秀”,以免被人挖走,但这样又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骨干教师的流失导致农村教育质量下降,使农村生源流失。在有些地方,农村生源流失问题已比较严重,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或家庭比较富裕的学生,都流向了城区比较好的学校。 如金华市金东区岭下镇中心小学今年有毕业生142人,升入当地初中的只有75人。其中一个班54人,只有9人升入当地初中;余杭塘栖三中去年有90多人流向其他学校,今年又有50多人外流;余杭超山中心小学有70多人外出求学,占在校学生的10%。
在优秀教师流失的同时,农村中小学因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差,生活艰苦,比较难吸引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去工作,师资队伍素质不高的问题也较突出。从学生家长的反映看,有45%的家长认为学校的师资条件一般或不太满意,部分家长认为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敬业精神不够。反映的问题有:有的教师教育时间缩水,往往让学生自学;有的教师不批作业由学生代批,个别甚至连考卷也不批,仅根据平时的印象来给分;有的教师动不动就体罚学生等。从教师的学历看,金华、龙泉两地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为13.9%和22.5%,比全省30.3%的平均水平分别低16 .4个百分点和1.9个百分点;两地小学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为23.1%和28.4%,比全省34.4%的平均水平分别低11.3个百分点和6个百分点。
(四)报刊征订任务重
在我们的调查中,农村中小学校长普遍对报刊征订意见很大。我们调查了9所中学和9所小学2003年的报刊征订情况。每所中学的报刊支出平均达13459元,占全部杂费收入的14.1%,其中7273元为非自愿订阅,占到报刊支出的54.0%;每所小学报刊支出平均为6099元,占杂费收入的19.4%,其中1974元为非自愿订阅,占32.4%。非自愿订阅多是因为上级有任务或是有关部门领导打招呼的结果,订阅的报刊杂志五花八门,有中央、省、市、县级党报(越是下级的党报数量越多),有各级晚报、《求是》、《共产党员》、《钱江廉潮》、《半月谈》、《时代先锋》、《浙江宣传》、《今日浙江》、《新农村》、《人民公安》、《江南警界》、《物价公报》、《质量时刊》、《中国教育报》、《教育信息报》、《中国教工》等等,有的市(县)级党报教职员工人手一份还有多。我们在调查时一位曾担任过中学校长的业内人士也反映,为了完成报刊征订任务,当地一位宣传部的领导亲自来到学校,要求他订阅报刊,看他有点勉强,他说我来了吃饭你总要招待的,如果你不订,我多来几次你的招待费不就多了吗?言下之意还不如主动订阅为好。
(五)教育收费卡制度执行不力
为切实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防止教育乱收费,近年来,教育部门出台了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和收费卡制度,即教育收费不但要公示,每位家长还必须有收费卡。但实际上这项制度执行的不够理想。在这次被调查的300名中小学家长中,有66.8%家长反映学校没有执行收费卡制度。有的学校认为已经实行了收费公示,就不必再搞收费卡了;有的则以学生保管易丢失为由,家长签名后校方“代为保管”。没有收费卡,就不利于家长对学期中间的收费进行监督。代管费的开支省里是有严格规定的,但有不少学校将水电费、报刊费等也在代管费中列支,这些学校在学期结束时是不可能向家长出具“收费清单”的,代管费多退少不补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五、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80%的人口在农村,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农村义务教育是农村教育的主体,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使广大农村学龄儿童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更是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保证。应该说自1985年实施义务教育以来,我省的义务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全省小学六年制招生比例达到了99.8%,小学入学率达到了99.9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9.98%,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了98.36%和99.79%。我省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省份,农村义务教育也已走在全国的前列,但农民的文化程度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000年我省6岁及以上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62年,低于全国6.78年的平均水平,这与我省的经济地位很不相称。我省要提前实现全面小康,关键是提高农民的素质。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对我省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极大的推动,而大量不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农村劳动力必将成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包袱。农村义务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基础性工作,目前的农村义务教育从“量”上来看(如小学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初中入学率、巩固率等)已经是形势喜人了,但在提高教育质量上仍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仍有很多工作要做。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改革官员考核办法,真正重视和发展教育事业
由于教育投入不像有形投入一样能迅速见效,教育的重要性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认识的,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力的增强,又无不体现出教育的重要性。国际上也不乏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英国是现代工业的发源地,曾是老牌的经济强国。1850年前后,英国有大量的劳动者从乡村迁移到城市,在新工厂工作。但英国政府没有为这些工人的子女修建学校。到十九世纪末,由于缺乏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队伍,英国对电力、冶金和化学等技术的掌握远远落后于重视对教育进行投资的德国。因此,进入二十世纪时,英国没有保持住其原本在技术和生产力方面的巨大优势。与此相反,爱尔兰则是另一个例子。爱尔兰是一个欧洲小国,面积7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80多万人。它在1973年加入欧共体(欧盟前身)时,还是一个农业国,是欧洲最穷的国家。加入欧共体后,爱尔兰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大幅度增加教育经费,教育开支占GDP的比例在西方国家名列前茅,由此带来科技突飞猛进,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由欧洲最穷的国家变为最富国家,这在世界上是少有其匹的。目前,爱尔兰是世界上15到29岁年龄段人口在校就读率最高的国家和世界人均教育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软件开发超过传统的美国和印度,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年出口额达到120亿美元。这两个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在我们国家,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包括文盲在内的绝大多数家长所认识,他们节衣缩食,把家庭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中。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有的贫困山区的家长为了让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不惜下山在城市(镇)边缘搭起十分简陋的棚子,用打工甚至拾荒赚来的钱供子女在城镇上学。因为他们清楚,教育是解决贫富差距的最好办法,也是改变他们子女命运的有效途径。但是我们的很多干部,对教育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或者只是在言行上重视教育,在行动上做得非常不够。联合国主管教育的官员说,我国政府教育投入约占GDP的2.2%,还不到联合国推荐水平6%的一半。政府预算只占教育开支的53%,其余的47%不得不由家庭或私营部门支付。政府预算不足也正是10 年来教育乱收费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联合国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有形投入是教育投入的15倍左右,明显高于其它发展中国家。很多地方政府有钱搞开发,但没钱办教育,这是政府在指导思想上的偏差。其实,很多政府官员作为家长,他们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视的。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轻文教卫重GDP的根源在于上级对下级的考核制度上。目前上级对下级的考核往往以经济增长指
⑤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对策
“留守儿童”的现状与对策探悉
“留守儿童”的现状与对策探悉
“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孩子被迫离开父母,厮守在当地读书的儿童。这些儿童由于过早脱离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其生活、学习和心理都要经受前有未有的境遇。有的不适应,感到孤独无助,有的承受不了新的压力,诚惶诚恐,有的劳累过度,力不从心,等等。因此,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成了研究当今教育问题中出现频率较高话题。为了实际、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笔者通过问卷的形式对某农村中学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并从中收集了大量的原始素材和真实的数据,进而对素材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提炼,力求从中找到有效对策。于此提出来与大家切磋。但鉴于时间、水平的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还望方家斧正。
一、问卷调查
1、问卷的设置及意图
本问卷共设计有8类问题:留守儿童的吃、住、用;与父母联系频率;双休日安排;父母不在家的困难;学习情况;老师的关心程度;今后的希望;16个小题。题型为封闭选择和开放问答两类。目的在于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现状。
2、调查的过程与方法
我校一、二年级共16个班,每个年级按成绩分为两层。调查中随机抽了两个年级、两个层次的8个班级的52名学生。分别以不记名的形式独立作答。并另卷调查了全校“留守儿童”等情况。
二、现状分析
1、数据的汇总
回收答卷52份,52份答卷均有效。为了便于统计,只随机统计50份。统计具体结果见附表。
2、现状的分析
(1)留守儿童面大。父母双方外出打工:12.1%;父母一方外出打工:51.8%;单亲和孤儿:6.2%。
[简析]实际上没有父母直接监护的占18.3%,加上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总共就占总数的70.1%。这些儿童要么缺乏父爱,要么缺乏母爱,当然就极有可能性格发展缺失。尤其在对其管理、生活安排方面缺乏应有的照顾和爱护,由此,他们的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甚至变异滋生蔓延,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影响学校影响社会。
(2)监护不能落实。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占56%;无人监护占26%;其他亲戚监护占18%。
[简析]隔代监护,一是心理代沟太深,祖孙难于沟通,二是祖辈过度溺爱,百依百顺,三是没有教育理念;亲戚监护,日子一长,孩子或多或少有过失,只要亲戚批评责备,他们之间就有可能产生心理隔阂,严重的甚至闹矛盾;没有人监护,不仅这些孩子心理没有安全感,而且很多事情就有可能因拿不准主意而失误。
(3)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32%的留守儿童双休日的生活水平与在学校寄宿差不多;人均每周包括乘车的零花钱6.28元;
[简析]吃穿住是人生最基本的需求,从上述数据看出,很多留守儿童基本生活都无法得到满足需求。
(4)父母亲情淡薄。36%的留守儿童与父母不是经常联系;与父母双方经常打电话的占18%;父母经常给我打电话只占46%。
[简析]父母亲情是儿童子心理健康发展的根本元素。这种东西是任何事物都无法代替的。然而,现在的父母,由于没有教育知识教育经验,有的因为生活所迫,很少关注孩子的心理,甚至连电话就不与孩子联系。这样孩子就感到没有根基没有依靠,没有自主没有目的,如空中的落叶,时常无所适从。
(5)家务劳动繁重。80%的留守儿童在双休日要做家务劳动;52%的留守儿童要在双休日做饭。90%的留守儿童自己洗衣服。
[简析]本来让孩子们劳动可以培养劳动观念,但这些孩子做家务劳动都是在被动进行,因此对家务劳动大多感到厌倦。同时,有孩子也的确由于学习时间紧而没有劳动时间,有的孩子还真的有很多家务劳动不会做。这样就给留守儿童带来了心理的压抑和具体的困难。
(6)老师关注太少。本期以来,46%的留守儿童还没有老师找他谈过话。
[简析]留守儿童应该是我们教师关注的重点,然而从调查看,我们的教育工作还的确很不到位,竟有46%的留守儿童在将近两个月的教学时间里没有与老师谈过一次话,即使是批评也是如此。
(7)学习压力很大。50%的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大;30%的留守儿童明显表示学习成绩不好;部分表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识字,不能辅导学习,想学好没有条件。
[简析]本来适当的压力有利于学习,但留守儿童的压力一是来自多方面,二是压力太大。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人及时为他疏导,就有可能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8)心理压力太大。60%以上的留守儿童表示为不会做饭,不会洗衣,遇事不能拿主见,思念父母,16%的留守儿童为今后的生活着急,部分留守儿童感到孤独,失望、羡慕别人;烦恼,既要照顾自己,还要为家里弟妹、外婆的生活安排,家里的大小事务由自己处理;得不到同学不理解;有时遭别人歧视等。
[简析]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进入青春期后,虽然具有了独立意识,但毕竟经历不够、能力不足,对父母还具有很强的依附性。然而,这些留守儿童不会做饭洗衣,遇事拿不定主意,思念父母,感到孤独、失望、烦恼、得不到理解,遭人歧视,甚至为今后的生活着急,等等。显然,对同样一个十二三岁的留守儿童来说,所担当的负荷肯定是超载的。
三、对策探悉
1、成立自立组织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在于引导他们建立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锻炼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从而促进他们自然、顺利成长。据调查,这些儿童中有个别孩子很懂事,能正确看待自己的处境,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我们更应理解父母的难处,更应为父母减少担心,于是觉得,在家里累点苦点也很自然。因此,我们认为,班级应该成立“独立儿童小组”,学校要成立“独立儿童”委员会,要选用其中具有独立能力的孩子担当成员,从而扩大他们的影响,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让他们在老师、学校的引导下自己管理自己,从而保障自我锻炼。这样,既可增加心理倾述渠道,增进伙伴之间的友情,又可找到“家”的感觉,同时自己的组织便于随时请教,随时求助。
2、建立专门档案
从我们的调查看,现在的这些孩子最缺的除了极个别经济十分困难外,最缺的不是财物,而是情感,尤其是留守儿童。因此,不论是一个班级,还是一所学校,我们都应把他们作为我们教育的重点,在教育活动中,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多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多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待他们。但从现有状况来看,很多学校如我们调查情况相似,对其关注不够,有的甚至漠视了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认为,不管是班级还是学校必须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要跟踪他们的成长过程,从而保障对他们生活上的必须求助,对心理上的及时疏导。
3、定期召开会议
留守儿童问题应该是当今教育的新问题,也是当今教育面临的难点问题,而且学生所占比例大,涉及问题多。因此,不管是学校还是班级,每期都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留守儿童问题,要形成会议制度,要通过会议形成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决议和制度。从而保证班级、学校在决策上的“政策”支持,同时,促使我们把握和突出“以生为本”的教育重心,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
4、设立咨询机构
留守儿童的问题并不全是共性问题,不同儿童往往其问题有着本质的不同,如果从组织的角度,以集体的活动形式去解决个性问题实际上是不现实的。因而,针对留守儿童的别个问题和个性问题,学校还要设立相应的咨询机构,一是便于作个别心理疏导,二是便于为遇事拿不定主意的孩子出谋划策,三是保证了专门途经,如:设立“学生请教处”(或者“独立儿童办公室”),成立“独立儿童热线”,确定接待时间(如课外活动),委派热心且懂心理的老师负责接待。
5、师生互结对子
按笔者调查统计,留守儿童、单亲、孤儿一共为18.3%,班额以60人计算,每班不超过11名。因此,要保证对这些儿童的关怀真正落实,我们不妨通过师生一对一的互结对子,实施帮扶。现在的中学,一般都是按20:1的比例配备的教师,而且大多数学校都超过了这个比例,因而,按这样计算,实际上每位教师结对的留守儿童都不会超过3名。也就是说,这种做法是既实际又能保证每位留守儿童得到帮助关怀的最后防线。
总之,留守儿童是当今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新难题,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引起高度重视,都应做为其工作的重点之一去研究去解决。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统计(2005.3)
1、我独立原因( )
A父母外出打工:占76%。 B、父母一方外出打工,一方出走:占10%。
C、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父母一方去世:占6%。 D、父母双方去世:占8%。
2、我在家里由( )照顾。
A祖父母:占44%。 B、外祖父母:占12%。 C、其他亲戚:占18%。 D、自己:占26%。
3、与父母的联系( )。
A我们双方经常打电话:占18%。B、父母经常给我打电话:占46%。C、我经常给父母打电话。D、不经常联系:占36%(其中8%为孤儿)。
4、联系条件( )。(并在横线上填上要求内容)
A父母的电话::28%有电话。 B、家里的电话:52有电话。
C、父母打工的地址:只有2名学生知道具体地址。 D、打公用电话。
5、父母与我联系的内容( )。
A学习问题最多:占18%。 B、生活问题最多:占6%。 C、学习、生活较多:占68%。D、了解祖父母外祖父母身体健康。(孤儿8%)
6、你敢把你的真实想法告诉父母吗?为什么?
不敢把真实想法告诉父母的40%。几年回来一次,母亲去世,父亲肺结核住院,不想再给父亲添麻烦;父母不理解2;因为我在学校没有认真读书;家里困难如果让父母知道了,父母更难过、更担心、伤心、失望10;怕父母吵3;因为我说出来后怕他们不答应;
看得出:懂事,能理解父母,更有60%的孩子敢把真实想法告诉父母。
7、除买米的钱外,每周有零花钱 6.28元 。
8、双休日,一般做些什么?80%参与做家务。
9、双休日谁做饭?双休日,你吃的东西比学校好吗?自己做饭占52%,吃的东西与学校差不多 占32%。
10、父母没在家,你有哪些困难?经济问题、家务事问题、心理问题,
没有足够的零花钱2、经济困难10;需要买资料时不好向足父母要钱;
爷爷奶奶不识字,不能辅导我们学习6;学习压力大;
心里想妈妈;身边没有最关心的人2;生活上缺少关爱3;生病了只好忍耐着;生病没有人照顾;爷爷奶奶没有父母好2;有困难无处说2;难过时没有人安慰;
有些事情做不完;祖父母老了,什么事都是自己做,家务事做不完;自己做饭自己洗衣;洗不好衣服4;做不了重活;吃水有困难(取水很远);不会做饭;吃不到好的东西(生活困难);没衣穿没钱花,生活困难,还要照顾多病的爷爷奶奶2;自己的繁琐小事增多了;
孤独5,失望、羡慕别人;烦恼,还要为家里弟妹、外婆的生活安排,家里的大小事务由自己处理2;想父母回来,家务事做不完4,压力大,遇事没有主见2(孤儿);得不到同学不理解;有时遭别人歧视;
11、学习情况调查( )(可以填几项)。
A我就觉得学习压力大:占50%。 B、我的成绩(好/不好):回答为不好:占30%。 C、我对读书的态度(热爱/热爱)。
D、读书不如打工等。
12、本期老师找你谈过几次心?谈一些什么内容?
没谈过23;(我找老师谈教材免费怎么没有我?)占46%。
谈学习成绩17;违反学校纪律3;谈学习态度2;没完成作业,老师发火;作业差;总24项。占谈话内容的61.5%。
谈生活困难11;关心;经济;孤独、悲凉;谈家庭情况;总15项。占38.5%。
13、本期,我违反了学校的纪律17人次,原因是( )
A与同学玩出了矛盾后,打起来了。 B、打牌玩。 C、不让别人知道拿别人的东西。D、其它。
14、我今后生活( )
A我为我的今后生活着急:占16%。。 B、我认为我今后的生活会很好:占38%。 C、我不知道我今后会怎样:占48%。(其中一位学生选了两项)
16、我的希望
在生活我希望上:
心理需要关爱,生活需要改善,学习需要减压,
希望亲戚鼓励和帮助2;能得到学校的关怀;希望有一个温暖的家,感受被关心的滋味2;有很多朋友,不再孤独2;多得到关爱2;希望有人帮助我;与大家打成一片;希望拥有其他人一样的爱2;希望父母回家6;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地度过每一天2;
希望在学校吃的与家里差不多; 2;希望有一些零花钱,没有菜的时候,能够不吃白饭;希望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强4;吃得好穿得好父母得爱得更多4;只要求吃饱,营养足够就行了;生活比目前有好转;
希望过上好生活12;摆脱痛苦的世界2;望父母安康5;全家健康平安2;获得自由;不住在校内;
在学习上我希望:
渴望关爱,希望学习好,压力大,想改变现状。
希望得到同学帮助9;希望与同学讨论问题4;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得到老师的关心;希望老师给我无私的爱护;
成绩越来越好17;我应该把成绩搞好;能有提高,让远在他乡的父母高兴2;希望学习比父母在家时好些;抓紧学习,为父母争光;希望在没有父母的看护成绩不下降;成绩优秀,同学友好,考一个好学校7;不让父母失望;我不想因为家庭原因影响我学习;努力刻苦地学习;
希望英语成绩上升3,希望父母亲戚不要给我压力;希望学校不要在学习上给我压力;学习没有大压力;
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改变家庭现状;希望通过努力实现我的理想;
不想读书了;想努力学习,但一上课就胡思乱想;补缺参考资料和学习用具2;
(数据中的数字表示相同答案数目)
学生(来自于问卷调查--2003年)
辍学
我校招生:三年级345 二年级513 一年级486合计:1353
流失:(138—9 )=129
流失率:
全校流失率:128/1353=9.53%。三年级流失率:流失(54-2)/345=15.07%;二年级流失率:流失(59—6)/513=10.33%;一年级流失率:24/486=4.93% 。
辍学原因:厌学:118/1353=8.72%; 经济困难:14/1%。家庭灾害1.55%。
病:0.59%(一个学生有可能同时具有几项情况);学校原因:0.22%(学生有可能隐瞒了真实情况)
厌学
厌学学生占失学学生118/129=91.48%;
厌学学生占全校学生118/1353=7.8%
学生回答最不愿想的是:学校学习39%
承受的学习压力:很重、无法承受48%
流失学生的原因:厌学、学习压力大70%
谁给学习压力最大:教师68%,家里34%,自己8%,
贫困
父母双亡:6/1236=0.48%
单亲:71/1236=5.74%
特困:57/1236=4.37%
天灾人祸;32/1236=2.59%
低保:5/1236=0.40%
每周生活费:8.02元,除去6.00元买米,只剩20.2元
咸菜下饭:整个学期
人平读名著:0.22本
缺关爱
父母双方外出打工:12.1%;
父母一方外出打工:51.8%
单亲和孤儿:6.2%
教师
教师学科配套率才52.2%, 生活状况、家庭状况、学习状况。离职进修学历37.7%,30岁以上的教师占50.7%。
单身教师占20.1%,并且很多是大龄青年;其次,27.0%的教师家属无职业,53%的教师还欠外债。第三,学识水平不过硬,起始学历是小学或中师的占82.5%,后来虽然经过函授、进修等途径获得了合格学历,但大家都心知肚明,文凭水分得很,其含金量太少。第四是现在我们年轻教师比例大,30岁以下的教师占50.7%。我们这些年轻人本来是最有冲劲最有发展前途的,但我们都是在我们的落后教育的模式里成长出来的,因而大多缺乏上进心,工作没有过高的奢求,得过且过。目的一个,你叫我做啥我做啥,考核评比不受惩罚就行。
校长
有教育思想:占20%
有办学理念:占40%
目标当成理念:占60%。
具体且有操作性目标:占20%
学校发展目标 “空、大、高”:占80%
男性性别:100%。
起始学历为中等师范毕业及以下:占80%。
平均工龄为12.5年,而至今仍是原始学历:占100%。
家庭累赘大:40%妻子无职业,10%妻子下岗,10%未婚。
心理需求:问起对未来的打算,回答不愿做校长:90%
学校
近日巫山县教育工会组织农村中小学中级以上教师进行了常规体检(X光、B超、心电图、验血、内科检查),笔者抽样统计了10所小学,两所中学的检查情况,结果令人担忧。正常率为40.8%,非正常60.2%。其中,乙肝病毒(小三阳、大三阳)携带者13.9%,高血脂27.8%,此外,肺结核、结实、息肉等占比例也较高。
一、厌学现状
2004年2月,我们对西部边远山区的几所农村中学的学生进行了有关学生厌学的问卷调查,其结果:
1、厌学造成大量学生失学
因厌学而失学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271%;因厌学失学的学生占失学学生的91.48%;
2、厌学是在校生的普遍心理现象
学生不喜欢老师:学生在回答“我最喜欢的人”时,只有11%的学生认为老师是最喜欢的人;在回答“我最喜欢的老师”时,只喜欢1—2个老师的学生占31%。
学生不喜欢学校:回答“最好玩的地方”认为是学校的只占28%;连“最难忘的事”发生在学校的也只有40%。
学生不喜欢学习:回答“最不愿想”的是学校、学习的占23%。认为学习压力很重或者无法承受的占48%;认为学生流失的原因是厌学的占70%。五年以后想继续读书的只占56%,十年以后读书的占12%。
学生没有远大抱负:希望十年以后有大作为的12%;想外出打工、学司机、学手艺、成家的占17%。
⑥ 师范生实习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教育实习试一次与其他种类实习非常不同的体验,感受并不只是来自同事,还有学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师范类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请阅读,上公文站,发现学习。
20xx年10月9日我被分到xx中学进行为期六个星期的教育实习,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文教学的教育实习,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语文这门课而言的。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费了一番心思,最终的调查结果对我将来的从业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本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由范文之家整理搜集)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语文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教的情况。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村镇高中,学校规模较小,,全校共22个班。该校在兴宁地区高考成绩排行第四,但近年来生源减少,主要原因是就读技校的学生增多,附近的济平中学增设了高中。由于经济的影响,梅州地区对教育的投资有限,学校的经济状况较差,设备落后,教室没有电脑、幻灯机等的现代教育设备。近几年,该校学生的成绩较差,基础薄弱,班里学生水平参差,两极分化严重。
我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语文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语文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尤其是语文这门课,认为努力与否考试时都不会得太高的分,也不会得分很低,和其他同学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况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因而,你让他们回家预习课文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后去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
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发现在现在的中学的教学中并不是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对于该地区也较难普遍使用,因此,老师们仍然保持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老师们认为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一个老师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一些老师就采取了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而牺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样是不值得的,而且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有一个高考的指挥棒在无形中束缚着他们。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对文言文教学工作要认真、仔细的多,因为考试时有一道大题是文言文,而且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也不是能够很准确地把握。调查中,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读课本,反复地读,以致于达到背诵,然后疏通字词,讲解一些文言文常用的句法,句式等。在文言文的授课中,很少有老师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手法,多是以讲解为主,这样更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记忆。而现代文的教学则相对薄弱,只注重课堂分析,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把握不太注重。
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相对和谐。老师说本校的学生的记律较差,自觉性不足,如果气氛过于活跃,课堂就会乱哄哄,难以克制。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实际效果为达到但花去了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进度。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学的情况。
在调查中,部分学生对我公开表示他们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许多学生不明白学习语文的用处,而且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课文。现在的学生是多么有个性,我想学好语文还是有不少好处的。毕竟在高考时多得一分,人生道路不同,更何况以后踏入社会后,要进行人际交往,好的表达能力是很受人欢迎的,语言能力在人生中的运用是少不了的。
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一开始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等时间一长也就无所谓了。有的学生告诉我,上课老师用多面体教学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时太快,记笔记记不下来,有时太慢,学生听起来又感觉到无聊。甚至有的学生说,老师的方法太旧,因此影响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调查中,学生希望老师能关注他们。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后进的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一致的。调查中有一个学生问我如何看待老师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还问我今后要是当老师的话会不会也这样。我回答他们说:老师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是因为他们能听老师的话,而一般情况下后进生的自觉性差,经常不听话,自然惹得老师不开心。老师也是人,存在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但我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发觉,只要能多关注后进生,他们会很感动、进步很大。看来老师要用一种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多鼓励后进生这一点对于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很重要,好的沟通有利于老师更好地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更加爱学习你所教的那门课。
有的学生说学习语文时有的老师不能补充很多的课外知识,只是讲课本上有的内容,其实这些他们都能看得懂,若老师总是这样的话,他们就会认为这样的老师不怎么样,水平低,进而也就不再理会老师的讲解,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成绩就会有所下降了。他们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能讲些和当前社会有关的东西,多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
大部分学生喜欢那种上课幽默的,不爱批评学生的,能够和学生很好相处的老师,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这样,这种愿望甚至比其他学生更加强烈。他们希望老师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宽恕他们的叛逆心理,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待他们。而且,有的学生还喜欢关注老师,对老师的衣着,对老师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感兴趣。看来我们做老师的要好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
另外,有部分学生表示,对粤教版的新教材的内容难以体会。我觉得教材较多地针对大城市的学生,与发达城市的学生的经历比较接近,山区学生的体会较少,难以把握个中情感。
该校放学时间为4点20分,由于较早,学生在这段时间无所事事。虽然学生都表示考试的压力大,有很多题目不会,但就不大会抓紧时间学习。平时课间课后厚很少去问同学问老师,这也是他们成绩差的一大原因。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他所学的科目提高兴趣了他们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绩。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语文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学语文的重要性。上课时老师可以多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枯燥理解。对课文的解析要深入浅出,例子最好能贴近生活,最好是当下发生的,人们关注的事情,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兴趣更进一步。
二、正确对待现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应用到现在的教学中去确实的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它的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对教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认为在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要把握一个度,过度地使用多媒体可能回引起学生的反感,这一点从上面的调查不难发现。对一些枯燥的课文,我建议最好能用多媒体教学,在课件中多制作一些图画、flash,这样会让学生一下子对图片产生兴趣,从而带着好奇心去学习课文,枯燥的文本就会容易让学生接受。而对于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而言,最好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多与学生互动,多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同时希望教育部门能更多关注山区的教育,为山区边远学校增加教育设备。
三、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赏识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的成绩好与差,老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也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现在我们讲尊重,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尊重老师,而且还要求老师尊重学生,作为一个老师要知道,你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另外,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也要积极地鼓励他去学习,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就应该及时表扬,表扬是促使差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少批评学生,以鼓励为主,即使是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方法,语言最好不要尖锐刻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批评错的地方也应该向学生道歉,这一点恐怕老师们很难做到,其实学生的宽容之心并不比老师差,真心地向学生承认错误的老师可能会更加受学生尊重的,我在实和调查的过程中就有这样的感受。
四、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我认为语文老师最好能多参加学生们组织的一些活动。在参与中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学生的组织成果给予肯定,这样能和学生更好地融合。多主动同学生谈心,做学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鸿沟,促进教育、教学更好地展开。
总之,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实习期间调查的有关情况。其中有些看法也许不尽正确,但毕竟这是我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会从中吸取一些优秀老师的做法,结合自己实际的水平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坚持下去,多了解当下的教学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但愿我的想法能变成现实。
最后对在本次调查中给予支持的老师们、学生们表示感谢!
⑦ 关于农村小学教育的调查背景怎么写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⑧ 对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要调查哪些内容
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手段陈旧。
由于农村教育教学环境的制约,教师队伍老龄化,学历水平偏低,专业教师严重不足。教师多数靠的是学校所学的一点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从教后缺乏集中系统的理论、理念及手段的提高机会,一直以来只是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任教。即使近年来部分教师取得了大专及其以上学历,也只是有名而无实,学历是提高了,自身知识水平却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由于专业教师的缺乏,绝大多数任课教师是兼职的 “全能型”老师,多年来都是老一套,尽管开展新课程改革,不少教师仍是穿新鞋走老路 没有理解新课改的实质,只学到了新课改的模式。既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质量,又有可能浪费部分有专长学生的天赋。
二、教学设备短缺,使用率低,制约教育的发展。
尽管现在国家实行义务教育阶段经费改革,学校减免了学生的学杂费,办公经费也由政府财政拨付,但是农村小学的校舍和硬件设施配备上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虽然近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农村教育教学设备配置,但由于农村本身的条件限制,好多设备使用不起来,或者不能被经常使用,甚至有些教师不会用,对教育教学的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推进作用。
三、家庭教育空白,学生缺失家庭辅导,教师工作负担重。
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本来不是很高,加上农村家庭教育普遍还是一片空白,大多数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或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学生在学校学的一点知识在家里得不到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发挥不佳。同时,农村学生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让留守儿童的数量日渐增加,使得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更加严重。因此,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这从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负担,阻碍了农村教育向前发展的步伐。
当下农村小学的教育情形不容乐观,而农村小学教育占据了整个义务教育的半壁江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病。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变成一句空洞的口号,更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牢固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推动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⑨ 有关于农村语文教育专业调研报告900字
今年春天,为了解新课改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我区农村开展的普遍现状,在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我对我区沙土镇李大小学,田沟小学,薛庄小学,孔庄小学,沙土中心小学小学五所小学通过访谈、听评课、查看教案作业等方式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分析整理如下:
一、优点
1、大部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教学理念新,有一定的课改意识,“合作、参与”等新的课改术语能在课堂中频频出现,教师的角色行为相应地发生了转变。如:“谁来帮帮他?”“你同意他的看法吗?”……教师能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得到一定的运用。如“同桌互相读读,先左边读,再右边读,读得好了再表扬表扬”“老师跟你合作好吗?”“我们就来解决同学们的这些问题” ……三、四年的课改实验,的确给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一部分课堂富有亲和力,学生敢想敢说,生命课堂的构建越来越显著了。
2、多数教师能遵照语文学习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施教。李大小学郭祖易老师的拼音教学课,师生关系融洽,把四声的拼读和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引入汽车的行驶,生动贴切,学生爱学乐学;张键德老师笑容可掬,一个微笑,一个眼神,让孩子神气活现,字词理解更是联系实际,如在教室里找一找,在图上看一看,在读中想一想,用动作演一演,用声音学一学,课堂富有生命的气息;车飞老师的《再见了,亲人》教师的朗读声情并茂,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到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总之,多数老师能在课堂中创情设境,通过游戏、故事,激励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教学能很好地体现以读为本的理念,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性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
二、问题
1、教学理念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冲击。
尽管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一定的转变,取得一些较为可喜的成绩,但与现代教育理念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传统教育观念仍占主流。
多数教师的教育视野不够开阔,不能从学生个体综合素养的培养中去关照语文素养。只盯着学生的字词划会了吗?意思会背吗?课文会背、会默写吗?只瞅着学生卷面上的成绩,不能着眼未来,阅读、感悟、朗读指导、思辨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并不重视。
学生主体地位受到严重冲击。教师主宰课堂,不相信学生,不放心学生,处处越俎代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虽然已有运用和体现,但因缺乏具体的方法指导而流于形式。听、说、读、写训练还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不能较有效地进行指导。
总体来看,乡中心小学的教师理念相对新一些,青年教师普遍有一定的课改意识,角色行为体现了较浓的课改色彩;老教师虽然老,却因外出培训的机会多,课堂教学虽然传统,但能老中求新,有一定的课改意识;中青年教师因外出机会少,在传统的路上走得较远,角色转换不够到位,还有一部分中老年教师教学观念过于陈旧。
⑩ 我是师范的实习声,实习要结束了!实习工作手册上有教育调查报告
会宁县乡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兰州城市学院 教育学院 韩芳蕾 学号:11
[摘要]:会宁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地域大县,教育大县,财政困乏大县,素有“陇中苦脊甲天下”之称。正因为如此,会宁才是全国扶贫重点县之一,会宁的教育才呈现如此辉煌的境地。但是,在我们农村,教育现状并不是那么的乐观,特别是在实行新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以来,出现了很多问题。
[关键词]:会宁乡村教育现状 教育问题 改革措施 发展前景
我是土生土长的会宁人,对会宁的教育还有点了解,于是我决定调查我们会宁县的乡村小学教育情况。会宁是一个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地域大县,教育大县,财政困乏大县。自然条件严酷,十年九旱是会宁的基本气候特征,资源匮乏,经济发展落后,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圣地和丝绸古道名城;是国家特产之乡委员会命名的“中国小杂粮之乡”和“中国肉羊之乡”;是西北教育名县。有优良的教育传统和办学特色。全县管辖24个乡、4个镇、290个村(居)民委员会、2066个村(居)民小组。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5.8万人,境内有汉、回、蒙古、满、藏、东乡等六个民族。财政连年赤字。干旱少雨是这里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的最大制约因素,素有“陇中苦脊甲天下”之称。
本次调查以小学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基本环节如下:
一、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调查方法
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于是出现了很多问题。老师不愿意改变他们已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采访法。通过采访,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1.教学问题
在我们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由此看来,教育已经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普遍重视。孩子们是渴望拥有知识的,知识可以让他们开拓视野,知识可以让他们进一步的高升,知识可以让他们增长见识。当然,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没有技术,人才也是普通大众中的一员;没有人才,技术只能等待有人来驾驽。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教育经费短缺,以至于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发现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会宁来;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在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一些老师很不满;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是,当地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的生存问题,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但是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于是,老师感到有很大的压力。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
另外,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他们不愿意呆在农村,是因为农村的教学条件比较差;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就我们学校来说吧,几乎没有一个老师懂音乐,叫他们如何给学生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呢?懂计算机的人更是没有;老师的年龄老龄化,学校中差不多都是临近退休的老师。 3.学生问题
通过和学生们的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小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小学生学习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习。这方面的原因不能排除心理发展的因素,小学生的学习是无意识的,缺乏主动性,需要家长及其老师的监督指导才行。学生们将学习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习方法有待改进,老师教的不好,归于外界,没有考虑自身的因素。60%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这就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习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习。 4.家长问题
在农村,家长一般考虑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能不能考上大学?对学生课外知识的了解极大的限制,大多数家长认为课外读物是闲书,废书,看那些书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考试没有好处。
还有大多数家长没有家教意识,他们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去,不要像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人三曲的在地里刨食吃。但这些也许是因为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吧。
三、解决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结合调查情况以及自己的想法,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的、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提高教师的工资,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的、高效的竞争环境;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第二、解除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改革学校管理机制和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加强教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不断充实教师队伍数量。吸引更多的具有专业知识的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比如现在正在进行的特设岗位的教师到偏远地区支教。
会宁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前景:充实义务教育。巩固“两基”成果,提高质量,在保持两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形成完善的义务教育体系和制度,普及义务教育的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发展学前教育。重视儿童早期教育,重点发展学前教育,使绝大部分乡村儿童都能接受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为小学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字数:计空格 2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