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项目注册网址是什么
红色表示出的地方
❷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积极参加培训活动
为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教育部门经常组织教师培训,培训目标分为:普及和提高两个层次的内容。普及层面,主要是对一般教师进行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使其能够在自己所任学科里使用信息技术,做到二者整合,相得益彰,从而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层面,主要是针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和教育技术骨干,目的在于培养信息科学技术的带头人,通过他们,指导一般教师的信息技术进修学习,推动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以及和其它学科的整合水平。
教师作为传道者,应有超前意识,率先想到适应新形势、进入新角色,积极参加培训活动,对社会需要什么人,教育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从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价值观等各个方面进行多维思考和全方位探讨,着眼于现代化,把这种思想和精神领会透,把这个道传输到学生和社会中,去引导学生、家长和社会适应新形势,发展新教育,创造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应变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是多面手,是复合型人才,它需要教师的施教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一切活动要围绕学生的发展而进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练好通用基本功,提高学科基本功,加强实验操作和现代教学设施的应用能力,超前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学会用拿惯了粉笔的手点鼠标,用写惯了教案的手制课件,把多年习惯的一支粉笔写古今,一块黑板种春秋的传统做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代替,使用现代化的智能工具,用超前的行动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感受时代的脚步。
2、主动参加自学进修
由于计算机的智能特征,使它成为了信息时代的电子教师,并已进入了学校,影响着教育和教学。计算机即使可以称为教师,但它也不可能完全取代教师,充其量也只能是传统教师的助手而已。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却对传统教师提出了挑战,促使教师的职能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传统教学基本是结论式的教学,即以教师传授学科结论为重点,辅以一定的讲解,从结论出发,在回归到结论,任务是让学生记住结论。电子教师介入了教学以后,以其软件功能推动着传统的结论式的教学模式迅速向新式的过程式的模式发展。过程式的教学模式的特征是通过电子教师的引导,侧重让学生从分析事实、现象入手,逐步得出结论,核心是推导过程。这样传统教师的主要任务就由是什么为什么发展到了学什么怎样学;教师的智能就由传授者、操作者变成了组织者、指导者。这样的任务和职能变化,加之各个学科领进入信息时代,各个领域里的知识总是在爆炸式的增长,每个人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就必须持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从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角度讨论教师的进修学习,当然应把重点放在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术两个方面。在突出了信息技术素质这个重点的前提下,对以下两个方面的进修学习也不可忽视。
一是不断更新所任学科的知识体系。新课程教材与旧课程教材相比变化很大,淘汰了不少陈旧的知识,增添了不少新知识,在编写思路和知识体系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对自己所任学科的知识体系来一次较为广泛和较为深刻的更新。另外,信息时代,各个领域里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知识正在爆炸式的增长。一个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富有成效,要使自己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就必须以所任学科为中心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素质,并将持续学习看作是搞好教学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经验。教育思想论同其它学科一样也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前几年的新理论、新方法,近几年就已变的过时、陈旧,因之就不断吸收新思想,学习新理论、新方法。另外,要想把它与其他学科整合,用于和改善其它学科的教学,就必须采用有别于过去使用的、过时的新的教学方法。
3、合理的利用网络的功能
网络资源极其丰富,功能很多,在研究应用过程中,我们不断尝试积极应用网络的有效功能,充分利用网络的有效资源,促进学生认识的发展。网络资源虽然丰富,但在教学中我们仅能应用其中的极少的部分,如果在教学中一味的放手让学生查阅资料,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有些内容也不是很合适,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络,将一些有用的网络资源下载并与学生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的资源进行重组,使之优化,应用于课堂教学,学生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查阅大量的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我们利用网络搜索功能可以很方便的查阅到大量图片资料、动画资料等;利用网络的下载功能,教师、学生可以很方便的将资源应用到教学中;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学生可以自由点击,自主学习,进行小组协作学习。
❸ 四川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网络培训
怎么打不开学习平台
❹ "国培计划(2014)"-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项目 高中英语帐号密码可以分
国培教学反思国培”总结与感想010年10月1日—1月0日,我非常有幸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国培计划(010)初中骨干教师学习” 在湖北师范学院短暂的个月的学习学习,带给我的却是教育灵魂的触动。通过学习让我更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为我今后教育教学指明了发展方向,注入了成长的活力。这次学习是紧张、充实、忙碌、有序交织在一起的,们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鲜活的案例中展现出大师精湛的理论功底,客观的观点、新颖的方法用幽默、流畅、优美的语言道来,使我深感收获巨大,将会使我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又有了更新、更高的目标;将会使我的教师专业成长的步子走得更快,走得更好! 一、理念的更新 各位领导、、教授的告,无一不在传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造性人才。今天有什么样的教育,未来世界就有什么样的社会,010—0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明确提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决定了“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国策。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发明之则常新,不能发明之则常旧。科学教育侧重于弘扬科学精神,培养科学素养,开发思维能力,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科学教育也可以弘扬人文精神,培育人的美德,开发审美能力,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培养了多少运动员?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把体育学中的思想、思维方法渗透给学生,促进学生走进社会后是一个全面的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教学是为了学生,而不是给别人看的。教学活动、方式的新,并不是盲目追求新、追求奇,只要教学活动、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是新的,能够让学生从中获得新的方法、思维或者启发,就是新的,就是教学的‘创新’。”各位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新课程改革理论,告诉我们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让我们知道落实知识和技能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全体学生素质的提高,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注重方法训练;书中包含许多开放性的问题和实践性课题;联系实际,注重知识的应用,扩大知识面;充分体现STS的思想,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让我们明确了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祖国未来的素质。 二、学科知识的补充体育学院几位教授的普通体育、现代体育、体育学科前沿知识专题讲座对我来说是学科知识好好地充了一把电,同时他们都认为培养人才,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科学的习惯,一定要给予良好的方法指导。因此我觉得,体育教师应该有完整的完备的知识结构。体育学的专业素养肤浅,从事教学工作就会存在不足甚至错误。体育教师只有具有了完整的知识结构,才能领悟教学内容的的体育思想、体育方法、体育本质,教学才不会停留在教材层面上的照本宣科,自己弄清楚了,才能讲明白,才能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提供积极有效的帮助。“深入浅出是绝对的教学法宝,‘浅出’就得‘深入’”。顺便说一下 我目前上的ABC天卞英语的导师才和我提过,如果要学好英语是很容易的~必然需要个适合的研习环境以及熟练口语对象,老师水平是关键,发音纯正才是最好 坚持每日练习口语,1对1针对性教学就有最.好.的进步幅度!课后记得复习听取课程录音音频,更可以加深印象..不过实在无对象可练习的情况,那么就到可可或爱思取得课外教材研习 多说、多练、多问、多听、多读,很快的语境就加强起来 学习效果是必定最佳的.. 三、教学实践的提高体育学院的教授教研员的讲座,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们对于中学体育教学的观点和做法强烈的震撼了我。若干课例的展示与解读表明,无论是教学方式方法的设想与实施,演示、学生实验的设计制作,还是对教材深入的研究,无一不令人称道。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李晓桐老师的《挖掘实验实验素材,上有思想的体育课》给我的启示,以前认为没有实验器材,就以讲代做实验、以画代实验等等,其实身边许多资源可以利用。湖北师范学院的教授们将他们在平常教学和教研中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的介绍给我们,给我们以启迪,使我们受益匪浅,让我们懂的钻研教材的重要性。通过聆听他们的告讲座,我感到对如何更进一步选择适合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方法有了比较成熟的认识,对如何开展实验教学有了新的思考,对如何开发学生的智慧有了新的设想;通过聆听他们的告讲座,学到了探究并不是机械的进行几个要素的操作,学到了如何在不同的环节给学生恰当的引导,学到了如何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通过聆听他们的告讲座,深深感到了自己的不足。一个人身处怎样的环境并不重要,重要的要有坚定的目标和有为了目标坚持不懈的追求。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我们的教育,也为了我们自己,时时处处都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塑造;都要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提高;都要反思教学实践,提高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还要了解体育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现代科学技术的开发应用和面临的挑战。总之,在本次国培计划学习中,我深刻认识到了作为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这次学习让我更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丰富了教育教学技能,明确了今后成长发展的方向。两周来的国培教育,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这是收获丰厚的两周,也是促进我教学上不断成长的两周!总之,学习只是一个手段,一个开端。个月的学习思考背后,我感到更多的是责任,是压力,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今后我会学以致用,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让学习的硕果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大放光彩!
❺ 如何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
一、 帮助教师具备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不仅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还应加强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点。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技术,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拓展培训渠道,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专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首先,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让教师从观念上内更新,理解整合的内涵: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从思想上达成共识;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师资现状,确定培训内容:即:计算机意识、知识、技能与态度;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最后,提供展示平台让教师通过“设计――实践――反思――再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创设氛围,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一)培训方式
1、走出去,请进来。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培训,请周边学校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到学校进行讲课。
2、定时学习,以骨干带全体。做好校本培训。
3、进行考核,严格把关。利用暑期对教师进行计算机考核,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操作方法。
4、通过教师之间相互观摩、互相介绍经验等形式,提高教师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创新能力。
(二)培训内容
主要侧重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实施“硬考核”。培训内容分为四个阶段:基本技术阶段、开发技术阶段、整合技术阶段、技术熟练阶段。
三、加强整合教学问题反思,为研究型教师发展开拓思考之路
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提高自己的一个重要途经。教师不仅要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更要特别重视掌握“诊断性”研究方法,重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突出对教学和实际情境与自身教育经验的分析与反思。在实施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时,注意以下原则:
(一)要明确以课程为本的信息技术整合目标,坚持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方式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终极目标是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技术的有无、多寡和先进与否。在教学中是否使用信息技术、使用什么样的信息技术、如何使用信息技术都应服务于课程、教学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理解信息技术整合的目标时,应避免“技术本位”的目标取向,避免单纯为了炫耀技术的优势,而偏离课程培养目标或忽视学生的体验和发展。同时,作为学科教师,要注意处理好学科本体目标与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不管采用何种技术、何种应用方式,应首先保障本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此基础上将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等发展性目标有机融合进来,不能在学生未掌握本领域或本学科必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时,就本末倒置地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或其他能力,并影响课程基本目标的实现。
(二)在追求课程“效果”的同时兼顾“效益”
如果不采用信息技术就可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甚至更佳教学效果时,我们就应该尽量不要刻意地使用信息技术。不能不加选择地将信息技术用于所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中;当有多种技术方案可供选择时,利用低成本的技术解决方案就能达到相同的、甚至更好的教学效果时,就不要脱离实际地一味追求技术奢华和技术时髦。我们在评价信息技术应用效果时,应注意考察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学生的学习及其全面发展是否有效、应用是否适度,而不要过多关注技术应用的多寡和技术是否前沿高端。在学校具有不同层次技术设备时,也应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功能,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技术结合使用,不能因为购置了新设备就盲目地弃置原有技术设备。
(三)在选择或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时,应追求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变革的相互促进
教师应注意有机组合各种技术手段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帮助和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问题解决、交流协作等学习活动,并积极探索和组织学生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中特有的学习方式,如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远程协作学习等,实现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变革之间的相互促进和有机结合。
今天的教师应当树立一种新的理念,那就是:学校不仅是教育学生的场所,也是自我发展的场所;只有在教学中持续发展自我,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❻ 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四个字描述
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主要内容可以用标准、培训、测评、应用来描述。
❼ 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简要内容是什么
课题的研究过程:
1、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理论,提高对劳技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对于劳动技术的教育,各地教师包括领导往往认为:劳动技术教育不是中考经及高考的范围,因而不少学校以及教师对待劳动技术教育持忽视乃至轻视的态度,也有不少学校甚至不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程,为了进一步澄清错误的认识,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国家教委的有关素质教育的文件,通过学习我们提高了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水平,全校教师一致认为,劳动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课程,是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建设者的重要途径,因而劳动技术课是一门非开不可的课程。不开设这样的课程就不是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就不是社会主义学校。
2、认真选择劳技课开设的课程,编写校本课程方案
认识统一了,怎样开设劳动技术课程又是围绕教师们的一个重大课题,因为国家教委颁发的劳动技术教育大纲中规定的课程有不少内容不是不能够适用于我们学校就是我们的教师的水平不能够适应教材的需要,怎么办?我们劳技术教研组的教师共同商讨决定,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师的实际出发,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形成校本课程。主张已经决定,但是编写什么样的教材又成了一个头痛的问题。经过劳技教研组全体老师的商讨,我们根据实际选择了摄影课程,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照相机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庭,摄影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项日常活动,但如何掌握摄影技巧,如何使摄影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门艺术还需要学生加以学习,加之我校有摄影水平较高的教师,于是我们决定开设摄影课程。而对于图像处理的课程源于我们的教师有一次上北京游玩,在北京的旅游景点照了张相片,后来又经过处理打印地手绢上,非常好看,那么我们的学生能不能也掌握这一技术呢?能,孙本然教师说,我们也要学生掌握这一技术,即使以后上不了大学,掌握了这一门技术后也可以到商场、交通路口开设摊点进行营业,为他们的生活和就业解决问题。于是我们又开设了计算机图像处理课程,没有教材怎么办?教师自己编写在学校自己油印。而对于篆刻课程主要考虑的是农村中学生的经济收入是有限的,要从事劳动技术的学习必须给予一定的投入,而从事篆刻投入小、容易学习,见效快。因而我们邀请了具有篆刻专业技术的外校教师来我校对学生进行培训,同时我们的王伟老师也跟着学习,到后来,由他加以任教。
3、积极实施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生能力
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因而我们在劳动技术教育中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技术能力为重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技术能力。通过我们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术手段,形成了一定的技术能力,有不少学生学会了篆刻,能够将自己的姓名刻在石头上,并且能够用多种手段刻制印章。
4、成立劳技教教研组,确定专职任课教师
为了更好地加强劳动技术课教学,我们学校专门成立了劳技教研组,专门领导和协调劳动技术教育工作,并且确立专门任教劳技术的专职老师,这样我校共有三名劳技专职老师,三名劳技兼职老师。队伍强大了,对于劳动技术教育的效果也产生了。
六、课题研究的结论:
1、培养了学生劳动观念
通过近几年的劳动技术教育,我校学生普遍增强了劳动观念,除了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之外,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能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劳动,学生的劳动观念变化了,学校的校园环境也变化了。
2、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近几年的劳动技术课的教育和教学,我匀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上作了一些探索和努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摄影、计算机图像处理和篆刻的方法和技巧,在初三毕业班学生的集中培训的过程中,学生也学会了一些基本的劳动技术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劳动技术技能。
3、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
通过近几年的劳动技术教育和教学,教师的观念得到了更新,不少劳动技术老师对所从事的学科教学有了清醒的认识,他们不再认为自己所教的科目是小儿科、副科,而是认真从事所教科目,自己动手编写教材,自己动手装订教材,为了编写教材,老师们认真学习了有关劳动技术的理论和书籍,提高了自己的知识视野,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❽ 2011年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贵州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的具体时间
分数:2(单选题)下列描述的教学设计,这是错误的:()选择一个答案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b教学设计帮助教师以科学的思维习惯和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c。教学设计是有效的方法,以提高教师的学科知识D级教学设计,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教育技术的电子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科研工作,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增长,促进发展问题2分数:2(单选题)认知领域的目标是知识的结果,包括知道,理解,和使用()。选择一个答案。 B.所有c。评估d。分析问题3分数:2(单选题)教学目标:初中二年级学生的行政地图上,标志着一个重要的煤炭生产。 “行政区划图”属于教学目标描述()。选择行为的条件b的答案。学习背景下的C语言知识基材d。第4题分数:2(单选题)写作教学目标的范围通常包括演员,动作动词,(),和性能的四大要素。选择行为的条件b的答案。行为过程。行为定位的e行为的影响的第5题分数:2(单选题)在教学设计中,一般不包括()。选择一个答案学习者分析b。学习环境分析c。教学培训和反射e。选择教学策略的e。选择教学资源第6题分数:2(多选题)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系统包括三大类目标:(1)选择至少一个回答。学习目标分类B的情绪。人格和道德?。运动技能的学习目标分类基本的社会价值观?E。认知学习目标。第7题分数:2(可多选)结构的教学策略,强调学生的实际情况,强调的是知识的自我建构自己的学习。下面的选项是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 ()选择至少一个答案的脚手架b。钻 - 反馈-C。询价d为锚E。讲授法第8题分数:2(单选题)教师了解到本班学生喜欢的音乐,让音乐创建到新课程的情况下,这个分析过程中要考虑学习者的特征()。选择一个答案,一个学习习惯b。学习风格?。动机D。兴趣喜好?知识基础,第9题分数:2(单选题)斯金纳是代表什么样的学习理论:(1)选择一个回答。认知理论。行为理论?建构主义理论D社会心理问题10分数:2(多选题)除了学习者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自己的学生学习的影响也非常大。以下介绍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和什么是错的?选择至少一个答案,一个学习者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学习偏好b所有错C。学习者的态度更加挺拔,学习动机,d的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越浓,你学会更好的电子学生的意志力,越浓的学习兴趣
❾ 2010吉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 模块2,4,5,6作业
我也是参加了的,网络搜索一下,再根据自己情况写一写,改一改,可以很短的。我就是这样写出的,经验之谈。。。
❿ 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的模块指南
模块1 开始培训的准备(4学时)
(一)目标
1.了解此次培训的主要模块、过程、方法,需要完成的任务及应取得的成果。
2.了解教师与学员、学员之间的交流方式,利用技术建立课上和课下的多种交流渠道,体验正确交流方式的重要性,为后续模块的学习做好准备。
3.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意义及作用。
4.形成学习小组,在小组活动中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在对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评价与反思的过程中形成反思的意识。
(二)任务
1. 互相认识,形成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
2. 介绍培训模块、方式和最终学员需要提交的成果的形式;
3. 检查和准备每个人的软硬件设备;
4. 建立个人文件夹。
(三)教学活动建议
1.本模块对于保障整个培训课程的顺利实施具有导向性作用,要注意观察学员,引导他们从心理、方法和技术上做好各种准备。
2.组织学员相互认识,让学员尝试利用技术进行课堂和课外的交流,体验各种交流方式的不同。
3.要努力使学员理解培训的方式、成果要求、评价形式等,并达成共识。个别学员的困惑或不同见解可以在全班范围内适当组织讨论,重在参与和体验,不要简单地给出结论。
4.要充分利用学员已有经验,重视学员独特体验,使学员形成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活动举例
1.师生互动1(相互介绍+讨论)
(1)培训教师与受训学员的自我介绍与相互认识。
(2)了解培训的方式及主要内容模块,了解培训的评价方法。
(3)了解利用技术手段进行交流的重要性及方式。
2.师生互动2(案例观摩+阅读+讲解+讨论)
(1)案例观摩。
(2)介绍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意义及作用。
(3)进一步了解新课程标准所采用的教育观及学生发展观对教育技术运用的影响。
3.自主活动1(操作+思考)
(1)检查培训中用到的相关软硬件。
(2)建立作业文件夹,检查作品档案袋。
(3)建立自己的电子邮箱,留存教师、学员的电子邮箱地址,尝试与教师及学员进行交流。
(4)思考自己的选题,用电子文档记录下来,存入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作品档案袋)中。
4.小组活动(共享+讨论)
(1)形成学习小组,为小组命名,组织组内交流、共享、互帮互助。
(2)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选题意向,并征询小组成员的意见,记录小组成员对自己选题的建议。
(3)完成此次小组活动记录文档。
5.自主活动2(评价+反思)
(1)参考提供的小组活动评价模板、小组活动中的个人行为评价模板,评价此次培训中的小组活动及个人活动。
(2)反思本模块的培训,填写培训日志。
模块2 编写教学设计方案(4学时)
(一)目标
1.掌握教学设计的定义及其作用。
2.掌握教学设计方法的一般过程及关键环节。
3.运用教学设计方法初步完成一份教学设计方案。
(二)任务
1.反思自己以前的教学设计实践。
2.观摩所提供的教学设计方案,结合教学设计方法分析其优缺点。
3.参照本模块中提供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完成所选内容的教学设计方案。
(三)教学活动建议
1.本模块强调案例研讨对学员教学设计实践的启发效果,通过案例的比较分析,理解学习教学设计的作用以及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对教学设计方法和实践的指导作用,不要纠缠概念。
2.重视学员对自己经验的反思,鼓励学员以开放的心态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通过正反案例,使学员在处理已有经验和新知识、自己的理解和他人的经验等交织的过程中,加深对教学设计方法的理解。
3.重视对各种教学策略的体验。在体验中,帮助学员理解和掌握各种教学策略的概念和方法。
4.为学员提供教学设计实践的便利条件,包括评价的参考标准以及活动过程模板,但要引导学员突破模板的束缚,鼓励创造性地运用过程模板。
(四)教学活动举例
1.师生互动(阅读+讲解+讨论)
(1)教学设计的定义及其作用。
(2)观摩教学设计案例。
(3)教学设计方法的一般过程。
(4)教学设计方法的关键环节。
2.自主活动1
(1)反思自己以前的教学设计实践,填写反思记录文档。
(2)分析教学设计案例的优缺点,填写案例分析表。
(3)阅读本模块中提供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选择适用于自己选题的模板。
(4)基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初步完成选题的教学设计方案。
3.小组活动
(1)在小组内共享反思记录表,讨论后概括教学设计方法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形成一份小组作品。
(2)参考本模块提供的小组作品评价模板,评价小组作品。
(3)在小组内介绍各自的教学设计方案,征询小组成员的意见,记录小组成员对自己选题的建议。
4.自主活动2
(1)基于小组成员的反馈意见、参考教学设计方法的特点及注意事项,思考并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
(2)将修改后的教学设计方案保存在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中。
(3)反思此次培训活动,填写培训日志。
模块3 教学媒体的选择(4学时)
(一)目标
1.掌握各类教学媒体在学科教学中运用的特点。
2.结合案例了解各类媒体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支持作用。
3.分析演示型教学媒体的特点,选择所用的教学媒体并分析其运用形式。
(二)任务
1.概括出各类教学媒体在本学科教学中运用的特点。
2.观摩所提供的教学案例,分析案例中各类媒体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支持方式。
3.用文字编辑软件中的表格或电子表格软件列出所选择的演示型教学媒体,并分析其运用形式。
(三)教学活动建议
1.本模块旨在建立技术是帮助学与教的工具的正确媒体观,强调不同媒体的不同教学特性和使用范围,要发挥媒体的综合优势,强调合理运用,不盲目追求技术的先进性。
2.要强调动手实践,要求学员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总结教学媒体的应用特点及其对教学的支持方式。
3.通过对正反案例的对比分析,使学员从不同角度理解媒体的运用特性,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掌握媒体选择的原则。
4.要鼓励学员根据自己所概括的媒体选择原则,对自己和小组成员所制订的媒体应用表进行评价、讨论,以增强他们的反思能力和分享意识。
(四)教学活动举例
1.师生互动(阅读+案例观摩+讲解+讨论)
(1)各类教学媒体的特点。
(2)案例观摩,掌握分析案例中媒体对教/学的支持作用的方法。
2.自主活动1
(1)基于以上学习,概括出各类教学媒体在本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形式及特点,对在教学中所能用到的媒体加以标注,填写媒体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记录表。
(2)观摩学科案例,分析案例中媒体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支持方式,填写媒体运用分析表。
3.小组活动
(1)在小组内共享自主活动中的第一项,讨论后概括出媒体在本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及特点。
(2)在小组内共享媒体在学科中的运用记录表,讨论后概括出媒体在本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及特点,形成一份小组作品。
(3)在小组内共享媒体运用分析表,讨论并形成一份小组作品。
(4)与小组成员讨论,如何在自己的选题中运用演示型教学媒体。
4.自主活动2
(1)基于以上的活动,用文字编辑软件中的表格或电子表格软件,列出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所选择的演示型教学媒体及其运用的方式,将此表格添加到上一模块完成的教学设计方案中,并将修改后的文档保存在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中。
(2)将小组活动中形成的两份小组作品整理成电子文档,保存在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中。
(3)反思此次培训活动,填写培训日志。
模块4 教学资源的收集与整合(一)(2学时)
(一)目标
1.了解教学/学习资源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2.掌握常见教育资源的类型及运用策略,掌握选择教学资源的基本原则和实施策略。
3.了解资源与媒体的联系与区别。
(二)任务
1.列出能为本学科教学所用的资源类型、工具及其运用策略。
2.基于自己的教学设计或选题,选择所要使用的各类资源。
(三)教学活动建议
1.注重使学员形成正确的资源观。要明确教学资源不仅要支持教,更重要的是支持学;要注重多种教学资源的运用,既要重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也要重视其他渠道的资源利用。
2.重视正反案例的对比分析,注意既要采用同一学科不同应用形态的教学资源运用案例,也要采用同一应用形态的教学资源在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的案例,使学员多角度、多层次理解教学资源的运用特性和应用原则。
3.要鼓励学员根据自己所概括的教学资源应用原则及其注意事项,对自己和小组成员所制定的教学资源应用表进行评价、讨论,以增强他们的应用反思能力和分享意识。
(四)教学活动举例
1.师生互动1(思考+讨论)
(1)有哪些形式的资源可为教育教学所用。
(2)不同类型资源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如何才能综合其优势。
2.师生互动2(思考+阅读+讲解+讨论)
(1)教学资源应用于教学过程的优秀案例观摩。
(2)教学/学习资源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3)常见教育资源的类型与运用策略。
(4)选择教学资源的基本原则和实施策略。
3.自主活动1
(1)列出在你所教学科中所用资源的类型、工具。
(2)列出你在运用各类资源、工具时的策略。
(3)列出资源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4.小组活动
(1)在小组内共享上述三项内容,讨论后形成一份小组学习作品,并在全班内共享。
(2)参考本模块提供的作品评价模板与小组活动评价模板,评价小组作品。
5.自主活动2
(1)基于以上的小组活动,思考在选题规定的教学活动中所要使用的资源与媒体,用文字编辑软件中的表格或电子表格软件列出并说明运用的形式,将文档保存在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中。
(2)反思此次培训活动,填写培训日志。
模块5 教学资源的收集与整合(二)——信息技术技能(8学时)
(一)目标
1.掌握收集教学资源的方法。
2.能够对收集的文本、图片、声音、动画等资源素材进行简单的加工与处理。
(二)任务
1.运用收集资源的方法,基于自己的教学设计,选择、收集所要使用的各类资源。
2.运用文字处理工具对收集的文本资源素材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
3.运用图片处理工具对收集的图片资源进行截取和改变大小、亮度等简单的加工处理。
4.运用音频处理工具对收集的声音资源进行截取、增补、去噪音等简单的加工处理。
5.运用网络下载工具将动画下载到本地机,并插到自己的文本中。
(三)教学活动建议
1.增强学员积累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员注重平时资源的积累,包括收藏优秀网址、素材库以及平时浏览网页时收集一些好的素材,分类存放以备教学之用。
2.注意分享中小学教师已有收集资源的体验,使学员从中掌握资源收集的小技巧,提高资源检索、下载的效率。
3.通过案例使学员理解不同格式素材的质量和教学特征,掌握基本的分辨能力和恰当选取素材的能力。
4.突出素材处理工具常用、实用的使用功能,注意不同学科的不同需求。既要教会学员掌握一些基本的工具、使用技巧,更要重视引导学员学会运用软件工具的帮助功能,学会上网搜索常用软件工具等,力求知识迁移和自我提高。
5.鼓励学员根据自己所概括的教学资源的应用特性,对自己和小组成员所收集的教学资源进行评价、讨论,以增强他们的反思能力和分享意识。
(四)教学活动举例
1.师生互动1(思考+讨论)
(1)在日常教学中有哪些收集资源的方法?
(2)在学科教学中,常用的资源类型有哪些,各类资源的教学运用效果如何?
2.师生互动2(思考+讨论+阅读+操作)
(1)观摩收集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的案例,分析案例中所包含的资源类型。
(2)收集资源的方法。
(3)介绍资源收集的常用软件。
(4)运用各类简单的多媒体加工与处理软件,对收集的各类资源素材进行简单加工处理。
3.自主活动1
(1)基于以上的学习活动,思考在选题规定的教学活动中所要使用的资源类型,用文字编辑软件中的电子表格软件或表格列出并说明运用的形式,将文档保存在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中。
(2)基于自己的选题,参考教材附录中提供的搜索引擎、资源站点、学科网站,收集教学设计中所要使用的资源素材。
(3)记下本学科比较好的资源网站地址,并添加到收藏夹中。
(4)利用相关的资源加工与处理工具,对收集到的资源素材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使之更好地应用于学科教学。
4.小组活动
(1)利用本模块中提供的资源站点评价量表,完成对某一学科站点或资源站点的评价。
(2)在小组内、全班内共享好的学科教学站点、优秀资源站点。
(3)在小组内展示处理过的各类资源,征询小组成员的意见。
5.自主活动2
(1)基于小组成员的反馈意见,优化修改自己的资源素材。
(2)将修改后的资源素材保存在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中。
(3)反思此次培训活动,填写培训日志。
模块6 教学资源的收集与整合(三)——信息技术技能(10学时)
(一)目标
1.了解教学资源的呈现类型,了解教学资源呈现的设计方法。
2.掌握运用简单的课件制作工具,开发与整合教学资源的方法。
3.了解运用简单的网页编辑工具,开发与整合教学资源的方法。
(二)任务
1.基于自己的教学设计,设计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
2.利用演示文稿设计工具开发与整合教学资源。
3.观摩并分析如何利用网页设计工具开发与整合教学资源。
(三)教学活动建议
1.通过案例分析使学员理解不同呈现方式的资源对教学的支持方式的不同,并能够分析自己的教学需求以及教学资源对具体教学环节的支持方式。
2.要使学员树立合理运用资源的意识,力求能以简单的技术实现必需的教学功能。
3.开发工具的教学中,要尊重学员的意愿和已有基础,以教学功能的实现为目标,不严格规定使用哪一种软件,但可以建议学员使用通用性的软件,以便共享资源。
4.促使学员形成记录学习过程的意识,建议他们把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心得随时记录在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中,关注学习过程的自我反馈和自我指导。
5.学员开发教学资源课件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员的个别化指导,更要强调学员之间的合作和互帮互助意识的培养,重视应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以及教师对小组团队集体评价。
6.在强调学员自主探究、开发教学资源课件的前提下,为学员提供必需的自主学习资源,同时要重视对具体操作方法的指导,教学上采用“由扶到放”的策略,重视变式练习的应用。
7.鼓励学员根据自己所讨论、制订的教学资源评价标准,对自己和小组成员所设计、开发的教学资源课件进行评价、讨论,以增强他们的反思能力和分享意识。
(四)教学活动举例
1.师生互动(案例观摩+阅读+讲解+操作)
(1)观摩各种呈现类型的教学资源案例,分析教学资源呈现的设计方法。
(2)运用简单的课件制作工具对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与整合的操作方法。
(3)观摩并分析简单的网页编辑工具开发与整合教学资源的操作方法。
2.自主活动1
(1)基于学员的教学设计选题,完成对教学资源结构的设计,记录在文档中。
(2)利用相关资源开发与整合技术(简单的课件制作工具、简单的网页编辑工具)完成教学资源。
3.小组活动
(1)参考资源评价的方法,在小组内讨论资源收集与开发的注意事项,讨论确定资源评价的量规。
(2)在小组内展示各自的教学资源,并征询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
(3)以小组活动的方法评价每一位成员的教学资源。
4.自主活动2
(1)基于小组成员的反馈意见,优化修改自己的资源。
(2)将修改后的教学资源保存在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中。
(3)反思此次培训活动,填写培训日志。
模块7 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成果(2学时)
(一)目标
1.了解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作用,初步掌握设计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方式或方法。
2.能够对教学设计方案及教学用资源进行反思与改进。
(二)任务
1.设计选题中的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方式或方法。
2.整理培训过程积累的学习结果。
3.修改教学设计方案及教学用资源。
(三)教学活动建议
1.重视学员在以往教学实践中应用评价理念和方法的经验,强调通过分享理解各类评价的概念及其作用。
2.重视评价案例的资源建设。通过案例的研讨、分析,使学员正确认识形成性评价促教、促学的作用,积累本学科在形成性评价实施方面的优秀经验。
3.鼓励学员对自己在培训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理解形成性评价对教学的启发,掌握将形成性评价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的方法。
4.通过分享和反思,促使学员明确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正确的资源观。
(四)教学活动举例
1.师生互动(案例观摩+讲解+讨论)
(1)观摩教学设计成果的完整案例。
(2)了解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
(3)了解总结性评价的作用。
(4)介绍常用的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设计方式与方法。
2.自主活动1
(1)参考案例中形成性评价的内容,在选题中制定出形成性评价的方法或方式,添加到教学设计方案中。
(2)参考案例中总结性评价的内容,在选题中制定出总结性评价的方法或方式,添加到教学设计方案中。
(3)整理前面各个培训模块中积累的个人学习成果材料。
(4)优化教学资源、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
(5)将完成的内容保存在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作品档案袋)中。
3.小组活动
(1)小组内展示各自的教学设计成果(重点是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资源),并听取成员的反馈意见。
(2)以小组活动的方法评价每一位成员的教学资源。
4.自主活动2
(1)基于小组成员的反馈意见,修改优化自己的教学成果,并保存在自己的作业夹中。
(2)反思此次培训活动,填写培训日志。
模块8 单元/主题的教学设计(7学时)
(一)目标
1.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和具体的媒体环境,掌握教学单元/主题的教学设计。
2.掌握单元/主题教学所需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与开发的方法。
3.能够对单元/主题的教学设计方案及教学用资源进行反思与修改。
(二)任务
1.完成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方案。
2.初步完成单元/主题所需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与开发(如果课时不够,完成资源框架即可)。
(三)教学活动建议
1.重视案例资源的建设,强调通过案例观摩与研讨,使学员理解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概念、作用以及与一节课设计的不同之处。
2.关注培训后的应用情况,增强学员积极应用的意识,既要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现有条件可能存在的困难,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提高分析困难中的有利因素,选择恰当的应对策略的能力。
3.为学员提供充分的学习支持,包括主题/单元设计参考列表、设计模板等,同时也要引导学员突破参考列表、设计模板的束缚,鼓励创造性地运用。
4.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完整成果的完成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要注重学员对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解和体验,强调对方法的指导,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方案,但不对成果做过高的要求。
5.要鼓励学员根据自己所理解的主题/单元教学设计要求,对自己和小组成员所完成的主题/单元教学设计进行评价、讨论,以增强他们的反思能力和分享意识。
(四)教学活动举例
1.师生互动(案例观摩+讲解+讨论)
(1)观摩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成果的完整案例。
(2)了解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自主活动1
(1)完成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方案。
(2)单元/主题所需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与开发。
3.小组活动
小组内展示各自的教学设计成果,并听取成员的反馈意见。
4.自主活动2
(1)基于小组成员的反馈意见,优化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成果,并保存在自己的作业文件夹中。
(2)反思此次培训活动,填写培训日志。
模块9 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5学时)
(一)目标
1.了解评价的一般方法。
2.掌握教学设计实施的评价方法。
3.在教学设计实施与展示的过程中,建立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的意识,并以此形成将所学的方法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的意识。
(二)任务
1.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成果,基于组员反馈意见加以修改。
2.在全班试讲、展示教学设计成果,分析讨论该成果的优点及需要改进之处。
(三)教学活动建议
1.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员在教学设计成果评价方面的经验和体会,通过研讨了解教学设计成果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及特点,理解教学设计成果评价对教学设计本身、教学实施的意义。
2.在展示和评价之前、之中,注重应用一些提高活动参与度的策略,并使学员理解并掌握这些策略。帮助学员合理评价他人,既强调欣赏他人,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又要中肯地提出合理化建议。
3.体验和理解从设计到实施的关系,掌握根据教学进程的变化进行教学实施调控的一些基本策略。
4.发挥技术在教学设计成果评价、数据收集、数据统计、结果保存等方面的优势,培养学员使用技术开展形成性评价的初步意识和基本能力。
5.注意利用所学知识更好地完成说课,提高说课能力。
(四)教学活动举例
1.师生互动1(思考+讨论)
在技术条件尚不具备时,有哪些策略或方法可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教育技术?
2.师生互动2(思考+阅读+讲解+讨论)
(1)评价案例分析。
(2)评价的一般方法。
(3)教学设计实施的评价方法。
3.小组活动
(1)在小组内学员每人展示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和教学资源,组内成员给出评价及修改意见。
(2)基于组内成员给出的修改意见,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成果。
(3)在全班内,以说课、试讲的方式展示教学设计成果。
(4)在小组内,分析所展示的教学设计成果的优点,并指出其有待修改之处。
4.自主活动
(1)将自己的作业文件夹压缩打包后提交,将作品档案袋所有材料整理后提交。
(2)反思此次培训活动,填写培训日志。
模块10 培训的总结与提高(2学时)
(一)目标
1.总结和巩固教学成果;
2.分享学习经验,形成长期坚持在运用中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二)活动
1.检查自己的学习成果、发现问题;
2.对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3.提出对培训的改进建议,明确今后一段时间的个人学习和应用计划。
(三)教学活动建议
1.运用在信息环境下涉及伦理道德问题的案例,使学员意识到正确对待网络安全和道德问题的重要性,增强学员对网络安全与道德问题的鉴别能力。
2.采用游戏性活动,使学员能够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分享培训体会、困惑以及对培训的建议。
3.让学员尝试自拟访谈表或调查表,以获取他人的反馈意见,并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他人的建议。
4.培训的反思和评价要强调培训全过程,关注培训的理念、方式以及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教学和个人发展的启示。
5.学习成果和学习计划都是为了促进知识、技能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教学中要增强学员在应用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
(四)教学活动举例
1.师生互动(思考+阅读+讲解+讨论)
信息环境下的伦理道德与网络道德。
2.自主活动1
(1)检查自己的学习成果。
(2)检查自己在培训的各模块中任务完成情况与存在的问题。
(3)反思整个培训过程,完成反思文档及反思日志。
3.小组活动
(1)组内讨论、全班共享,如何把此次培训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
(2)列出你仍有的困惑,与小组成员、培训教师进一步讨论、交流。
(3)听取小组成员、培训教师对自己本次培训的评价,吸取有益建议。
4.自主活动2
(1)思考如何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工具和方法,有效地获取本校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反馈意见及相关的数据资料,反思自己在接受培训、实践过程中的表现。
(2)结合自己心中尚存的困惑,制订一个自己今后学习的计划。
(3)评价本次培训活动,提出培训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