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学数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兰州一中是甘肃省重点中学,是兰州最好的中学了。
肃省兰州第一中学创建于1902年(清光绪28年),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省属省级示范性高中。现有教职工180名,其中特级教师4名,高级教师68名,中级教师56名,有教学班级36个,学生2337名。甘肃省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心、甘肃省中学人口教育及师资培训中心也设在校内。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齐全,综合实力雄居全省中学前列。
兰州一中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形成了独特风格和优良传统。坚持以“弘毅”为校训,培养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坚强的意志,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全面发展,学有特长。兰州一中的教育理念是“养德、开智、健体、立美”。兰州一中的办学目标是:以升学预备教育为主,兼创名校特色,全面理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稳步科学推进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发展特长,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打下坚实基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材。
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以德育为主,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培养目标,坚持“四为主、四结合”(一是以必修课为主,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二是以第一课堂为主,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三是以文化课为主,文化课与劳动技术课相结合;四是以常规教学为主,常规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方面抓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课堂质量的评估,在课外活动方面抓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活动,在隐性课程方面抓校园文化建设,在校本课程方面抓高一新生的军训和各年级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持续提高,学生素质得到全面、良好的发展。学校高考升学率连年保持在90%左右,60%以上学生进入全国重点大学,上线率、录取率、学科平均分均名列全省首位,各学科尖子学生、特长生更是成倍涌现,1992年以来,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73人次,省级奖800多人次;创办的数学实验班,竞赛成绩斐然,多次组团代表甘肃省进入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冬令营,在2003年全国数学冬令营竞赛中有两名同学进入国家集训队。学校重视体育艺术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体育、艺术特长人才,被确定为排球、田径传统校,在七、八届全运会上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学生交响乐团闻名遐迩,多次参加全国、省市重要演出及文艺活动并屡屡获奖,还应邀对匈牙利、美国进行了友好访问。
学校多次被评为全国、省、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甘肃省中小学德育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未成年人保护先进单位。1995年9月李岚清副总理来校视察时对学校教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学校与国内外中学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加入全国知名中学科研联合体,与新西兰里卡顿高级中学、匈牙利绍莫吉州文法和卫生中等学校、美国俄克拉荷马州数理高中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由学校主办、省教育厅主管的《中学教育科研》月刊已在省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面向二十一世纪,学校在2002年明确提出了争创国家级示范学校的目标,并得到省教育厅的认可和重视,这对今后兰州一中来说是一个重大而难得的机会,也是历史赋予兰州一中的庄严使命和兰州一中面向21世纪振兴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一定要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更进一步发扬兰州一中的优良传统,振奋精神,勇于创新,为向着创建有特色、现代化、高质量的全国示范学校的崇高目标奋进。
教师和学生都很棒,它的录取线是兰州最高的。
具体的看看这吧
经孙如治萌即则轲心水杲庶刘半皎汝邡朴浩欺析
❷ 在新教改中如何有效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
信息技术课作为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把人类社会带入一个崭回新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答益普及,已对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及学习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教师要时刻注重创新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营造动手操作、引发思考的氛围,激发学生自主钻研,从而获取知识。信息技术课堂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观察对象法,培养能力对象的方法与理论在计算机科学中有非常大的作用
❸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几点做法
一、开展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们搞了英语讲故事比赛、韵诗朗诵比赛、即兴作文比赛、改编演课本剧等活动,并且还时常穿插许多有意思的小游戏,如猜一猜、听指令做动作等等,让学生有更多的心灵自由,满足他们的兴趣需要,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如CD-Rom光盘、西方国家的电影等,利用多媒体来观看、欣赏,增强视听效果,并及时地设计话题让学生讨论,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课堂中注重小组合作、交流,查阅各种资料,我尽量地给学生提供各种资源,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畅游。
一块钱和一块钱交换,你只有一块钱,但一个思维和一个思维交换,你就有两个思维。
二、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有效的评价机制
评价一直是我校英语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在新课程改革之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运用已经小有成效。在改革实验中,我们不只限于教师和学生的单一评价,而是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教师仍然为主导,对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表现适时做出正确全面的评价,运用鼓励性的语言,以及物质奖励,如小贴画、小星星、小红花等形式。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小组中的组长与组员、组员与组员之间,互相评价这些都渗透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另外,我们还设立了墙壁评价栏,对每个小组的学习和表现都有及时的记录,这促进了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我们的学习活动中,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创设了一个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的轻松的英语氛围。这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重要手段。
❹ 小学新学期工作思路和怎样推动教改和提高质量
1 、师德考核达到良好以上。
2 、使全班学生的考试成绩全部合格。
3 、基本功验收合格。
4 、认真完成继续教育任务,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获,结合新课改的精神理念,逐渐改变教育教学模式。
5 、努力更改校园网的建设,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尽快使校园网建成为“绿网校园”。
三、重点工作
1、通过对《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校规、校纪的学习,用自检、自查的方式提高师德水平。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3、积极进行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基本功的水平。
4、认真学习、结合新课改的理论,进行资源包的学习。
5、抽时间进行校园网的建设,争取评出先进。
❺ 小学数学教改专题和实验设计
不能出空间的好看的
❻ 如何推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方案
以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深化教育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目标专,以细化解读课程标准为基础属,针对目前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效率不高、课堂改革止步不前的现状,为了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信和挖掘学生潜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有效果,学习、借鉴“西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和我校的“有效课堂”课改经验,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深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运用,全面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关注后三分之一,构建高效课堂。
❼ 关于小学教改的一些问题
1、简述“素质教育”、 “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关系。
素质教育的含义: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三者关系:从教育的发展看,素质教育是目标,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首先,素质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要,是当今教育的发展方向。它使人才选拔由知识型人才向能力型人才转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保证。
其次,课程体现着教育价值的取向,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成长和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长久以来,我国的课程设置僵化滞后,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课程改革对素质教育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完善素质教育体系的核心环节。在课程改革的框架下,单一的课程结构被打破,缺乏整合性的课程结构趋向合理,学生课业负担有所减轻,学生的个性教育开始得到重视。我们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先在树立素质教育课程观的基础上,大力进行全方位的课程改革。
再次,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担负着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以及在一般发展的同时实现个性才能的特殊发展的重要任务。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总之,我们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2、怎样理解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三维教育目标?
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这三个维度方面的目标。
(1)、“三维”有各自的内涵和特性。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有各自的内涵和特性,它们又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统一为学生的综合素质。
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技能是掌握和运用某种专门技术的才能,它是由知识经过实践和训练转化而成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外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常说“这个人知识丰富,懂得多!”,“这个人本事大!”,都是“这个人”知识和技能外显的结果。
过程和方法,实质就是能力和智力。因为过去比较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比较重视思维的求同性、统一性而忽视思维的多元性、灵活性,所以要突出“过程”和“方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内心体验和心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就是态度,价值观是对人和事物积极作用的评价和取舍的观念。它们是人的素质中的非智能因素。
由此可见,“三维目标”是对人的综合素质的一种分解、一种诠释。从理论上说,它属于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范畴。教育目标分类学是把各门学科的教育(教学)目标按统一标准分类使之规范化、系列化的理论,旨在为目标和评价的科学设计提供技术性指导。
(2)、“三维目标”是横向的、立体的,不是纵向的、直线的。
3、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具体的课程标准来分析课程目标。
4、怎样理解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自主学习包括以下几个特征:学习者参与与确定对自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合作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方面要素: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在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的途径。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学科)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5、课程改革中所强调的课程评价与以往评价在功能上有什么改变?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这样的功能?
答案一:
配合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功能也发生着根本性转变,不只是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评价不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的善,并通过分析指导,提出改进计划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评价是帮助我们“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换言之,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学生的发展为评价的需要服务。
答案二:
1).在评价功能上,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
2)、从评价对象上,从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转向关注以过程的评价。
3)、在评价主体上,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源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
4)、在评价结果上,不只是关注评价结果的准确、公正,而是更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以原有状态的改进。
5)、在评价内容上,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察。
6)、在评价方法上,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尤其注重把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
7)、在在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关系上,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
a.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b.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发展。”
c. “建立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以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6、简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
国家课程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的主体部分,涵盖的课程门类和所占课时比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比是最多的,因而在决定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地方课程在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基础教育的地域特点、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校本课程强调以学校做为主体和基地,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特别是使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要得到更好的满足。样本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7、新课程从小学至高中均将综合实践活动设置为必修课,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作用。
内容:(1)研究性学习(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3)信息技术教育(4)劳动与技术教育
作用:(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形成从自己的周遭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8、反思几年来的课程改革实践,怎样理解和看待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
一、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是学生学能力的培养者,二是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三、从教学与课程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四、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9、你认为有些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态度不够积极的因素有哪些?
普遍的观点认为,教师在本质上是保守的,是抵制或抗拒变革的。凡亲身参加过教育改革的实践者,或者对教育实践有深切体验或清晰认识的人都不会否认,要改变教师惯常的观念和行为异常困难。即使在课程与教学中引进“良策”,但教师常常只能从形式上模仿,而不能“从实践中去理解设计背后的理念、导致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和条件”,结果“环境一变,或是新计划一完结,教师又再面临困境而不知所措,或是故态复萌”。显然,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说普通学校教师对本次新课程改革的态度多少存在着消极和抵制的情况,这一因素很有可能成为制约新课程改革的瓶颈。
原因分析
1).对未知的恐惧与担心可能是大多数教师抵制课程改革的一个直接的心理原因。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地带,有自己熟悉的活动范围和经验。在其中就会觉得安全舒适和稳妥;一旦逾越,则可能会遇上困难、麻烦、危险和挑战。他们本能地担心变革会给自己带来潜在的威胁和影响。另外,相对来说,选择教师职业的人更喜欢安定的生活节奏,崇尚精雕细琢的教学艺术以及独处的快乐。一旦改革影响到教师在这些方面的喜好,也会遭到教师心理上的抵制。
(1)缺乏对改革者的信任;(2)认为改革是不必要的;(3)坚信改革是不可操作的;(4)担心经济利益受到威胁;(5)成本较高;(6)担心失败;(7)担心失去既有的地位和权利;(8)固有价值和理念受到挑战;(9)对外在干涉的不满等。
2).传统观念与行为方式的延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潜在因素。
3.)长期以来的课程管理方式以及自上而下的改革路线造成了教师的被动心态。
4.)不切实际的要求与期望对教师造成了极大的压迫与束缚。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教师比作“太阳”、“春蚕”与“蜡烛”。这些一方面或许是对教师的溢美之词,力图树立教师的高大形象,但同时也在暗示教师要只讲奉献、不求回报,否则就对不起这些“光荣称号”。这实际上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束缚。
5.)权力与责任的失衡是教师抵制改革的根本原因。
10、“教师即研究者”是课程改革中对教师提出的明确要求,请说出教师研究与专家学者研究的区别。
教师的科研是在“大田”、在“车间”的研究教师进行的是在学校这个“大田”、“车间”中,以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应用为主的研究。科研为提高其实际工作效率和效益服务。这一特点决定了学校教科研区别于科研院所科研的两大特点:第一必需把求善放在首要地位,在此前提下求真求美。第二是科研程序和工作程序的统一。教师不是专业教育科学研究队伍,是专业的教育教学、教学管理、教辅后勤的工作队伍,这是学校教科研的第二个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师科研与科研院所相比,在研究形式研究范围、研究途径三个方面有自己的特点。教师的研究形式是一个学习理论、设计实施、反思总结、再设计、再实施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教师的科研范围是在自己工作的学校之内,这使得教师对教学的研究只能是微观化的。教师科研思考的重点在于不断地概括、分析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同事的经验,范围较宽不限于某一具体课题而科研人员思考的主要是课题范围内的问题比较集中而且要求科学论证。
❽ 如何深化小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大幅度大面积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是巩固“普九”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更是镇中心学校的核心任务。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努力做到“聚焦课堂教学,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一、回顾过去,我镇教学工作的主要成绩
1、抓住一个中心:
长期以来,全镇中小学始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不放松,坚持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上好课程”。尽管教师学科不配套,教学设施不健全,但始终本着“因地制宜、尽力而为”的原则以兼职代替专职,以演示实验代替分组实验,以校内活动代替社会实践,确保低层次的课程标准不落空。坚持强化常规教学的过程管理。加强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检查与督导,加强起始年级和毕业年级的全程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真正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2、实现两个转变:
一是实现教学思想的转变。绝大多数教师通过自身长期不懈的努力,基本做到:由过去的围绕考试打转转转变到今天的围绕素质搞教学,由过去的一门心思讲知识转变到今天的千方百计促发展。
二是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通过课改,教师有了学生意识和服务意识,由过去的只重视少数转变到今天的面向全体,由过去的拼命灌输转变到今天的启发诱导,由过去的冷面训斥转变到今天的民主平等和合作探究。
3、建设三支队伍:
首先是干部队伍的建设。通过上级党委和主管部门的选拔和培养,年轻的校长和主任正在不断成长,较高的管理水平有力地促进了我镇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
其次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多年以来,我们一直不遗余力、坚持不懈地通过加强校本培训、组织继续教育、鼓励在职进修和选派外出观摩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提升了中小学教师的业务素养,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
第三是教研队伍的建设。以选拔和培养教研组长为切入点,以打造骨干教师群体为着重点,以课题研究为落脚点,全力编织镇、校两级教研网,为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提供组织保障。
4、推进四项改革: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变粗放为集约,重在一个“实”字。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注重课堂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化要求与教学实情、实效的统一;变压力为动力,坚持一个“恒”字。课堂教学改革最忌时冷时热、虎头蛇尾。滴水之所以能够穿石,靠的不是别的,靠的是目标专一,靠的是目标专一后的持之以恒。有了这个“恒”,所有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都将变为教师在自觉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强大动力;变僵化为优化,追求一个“新”字。尽管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提出一套严格、统一的具体要求,但在管理和执行的具体过程当中还是尽可能做到因人而异,因情有别。变高耗为高效,落实一个“质”字。实实在在地向每一节课要质量。
○推进课程资源改革。积极主动地开发各种本土课程资源,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地方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例如利用自然条件,开发小种植、小养殖等校本课程。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学科实践结合起来。把校本课程作为学科教学的一个拓展与延伸,紧密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要求,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努力把校本课程开发同学生的特长发展结合起来。如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手工等兴趣类课程的开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卓有成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推进师生评价改革。细化教师评价条款,变复杂为简单,客观、公正、简单明了地对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期的所有工作进行定量描述,减少人为因素,提高评价的公正性、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积极推行学生评价的等级制度,淡化分数壁垒,强化等级进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推进教师配备改革。从2005年开始,镇中心学校每年都从镇初中本部和分部选派了青年教师到边远的村小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同时将新分配的初中教师安排到小学工作,这样不仅有力地加强了边远小学的教学力量,更重要的是给边远小学带去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无穷的青春活力,有力地推动了边远小学课堂教学的全方位改革。
5、取得五项突破:
○取得省内知名品牌的突破。自“名师、名刊、名校、名校长”的“四名工程”实施以来,先后有1名教师参加参加省骨干教师的培训和学习,1名校长参加省首届骨干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和学习,校刊《花季》在安徽省首届中学校报校刊评比中荣获一等奖,中心小学被市文明委推荐参加省级文明单位的角逐,并有望获此殊荣。中心校网站《地平线教育网》自推出以来一直备受师生和网友的热捧。
○取得中考升学总量的突破。随着教学质量和高中招生总量的不断提高,我镇初中学生每年升入省、市示范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民办高中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以及五年制高职的人数逐年提高。五年来,仅镇初中本部每年中考升学率(特指升入公办高中计划类的学生)就以年均25%的幅度递增,从而获得社会各界普遍一致的好评。
○取得竞技、竞赛、论文评比质的突破。在每两年一届的金牛地区区域性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镇初中代表队蝉联三届女子团体第一、男子团体第三和多个单项冠军的好成绩。三年来全镇小学生共有40人在镇级以上各种竞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在校中学生共有12人在市级以上学科竞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小学教师共有44人次、初中教师共有30人次在县级以上教学园地发表文章或在县、市、省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学论文评比中分获一、二、三等奖。
○取得师生评价方式方法的突破。在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中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和教学实绩,三项权重达到0.8。在二级评价指标的定性描述上准确、精细、简单、明了,好界定,易操作,便于赋分。在学生评价方面全面推行等级制,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成长和发展空间。让每一个学生无论是在学校、班级、家庭,还是在老师、同学、亲友面前都能挺起胸膛做人。保证每一个学生的每一天都是阳光灿烂、笑容满面。
二、思考当前,我镇教学工作的主要症结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并不显著的成绩,但丝毫掩盖不了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确实存在的诸多不足和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宏观上的“牌子不亮,质量不高,旗子(特色)不艳”。微观上的“路子不明,法子不灵,点子不新”。究其原因不外乎:教育经费短缺、干部素质不高、教师素质偏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三级课程滞后、大众传媒渲染和不良风气影响等。
尽管影响教学工作的原因很多,但其主要症结还是在于我们的教师队伍以及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职业倦怠,漠视问题的存在。在农村绝大多数教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工作、生活在一所偏远的学校,几乎从来没有走出去观摩过、学习过,外面的精彩世界对于他们而言似乎早已不复存在。长期偏安一隅,使得他们的思维逐渐迟钝,激情逐渐冷却,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变得熟视无睹。
2、功利之心,泯灭创新的激情。要检查,就突击备课、改作业。要统考,就加班加点、满堂灌。要职评,就拼凑材料,忙突击。甚至有人戏言:“堂堂课我都到,提到考绩我不要,大事小事要知晓,吃吃喝喝不能少”。
3、自我封闭,扼杀碰撞的智慧。许多农村教师早已习惯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少就教学问题与同行展开交流。总觉得与比自己小的讨论“没面子”,与比自己老的讨论“没兴趣”,与自己差不多大的讨论“没底气”。
4、体制滞后,制约质量的提升。由于农村小学七八个教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朝夕相处抹不开情面,谁也不愿去和别人争那30%的浮工资,校长也因为学校拿不出富裕的经费补充进去,而将浮动放在一边,导致所谓的工资浮动制名存实亡。教师的进取心和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的调动,质量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
三、着眼未来,我镇教学工作的初步设想
没有教学就没有教育,没有教学就没有学校。切实做好教学工作是各级各类学校永恒的主题。在未来永无止境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毫不动摇地坚持一个中心,始终如一地突出一个核心,千方百计地降低一个重心,努力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实际又持续稳定且能大幅度大面积提高全体学生全面素质地有效途径。
1、坚持“一个中心”——教学
不管教育怎样发展,如何改革,教学始终都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今后,我们将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积极推行“主动参与教学、合作学习教学、联系生活教学和321开放性教学”等策略。抓紧、抓细、抓实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努力做到“计划制订严实,领导示范落实,骨干培养扎实,执行方案求实,督查指导务实”。彻底杜绝在督查指导过程中“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的虚假现象。坚信成功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真正做到“严格督导、真诚指导、热情引导、耐心辅导”。使绝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都能做到“六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方法为中介,以能力为目标。实现“六突六不”——突出重难点,不面面俱到;突出精讲精练,不以讲代练;突出思维训练,不满堂灌、满堂问;突出学法指导,不加重课业负担;突出教学效益,不搞全面补课;突出因材施教,不搞千人一法。使课堂教学少一点“预设”的刚性,多一点“生成”的弹性。
2、突出“一个核心”——质量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满意与否的“晴雨表”,事关教育的生死存亡。因此,我们将尝试建立“生死存亡的风险机制”——加大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实行以岗定人,竞争上岗,以岗定责,以绩定薪。适当拉大分配距离,以激励教师竟岗敬业,自觉提高教学质量,以不负各级党委、政府的重托,不负人民群众的殷切希望;“逼师成材的投资机制”——明确规定学校每年必须拿出杂费收入的10%用于安排教师外出参观学习。45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到2010年必须全部达到本、专科学历,拿到毕业证后学校给予每人1000元的奖励。所有在职教师每年必须自费订阅1份教学刊物,每学期必须撰写不少于1万字的读书笔记,向镇中心校递交1篇不少于3000字的教学行动研究报告。“客观公正的激励机制”——镇中心校将尽快恢复设立“金牛镇人民教育奖励基金”,分设“课程改革成果奖、教学评比新星奖、教学质量进步奖、关爱学困园丁奖、自学成才鼓励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奖”,以表扬先进,激励后进,激发教师的专业激情,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3、降低“一个重心”——教研
教学研究重在教学反思,重在教师群体,重在问题解决。过去我们的教研盲目攀大求洋、过于追求标新立异、只图花哨好看,很少考虑问题的解决。往往劳命伤财,最终却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得不偿失。今后我们将切实降低教研重心,以校本教研为抓手,本着“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求真务实精神,在教研课题的选项上就着手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课题选项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把问题当课题。把校本教研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赋予教学研究强大的生命力。二是阶段性研究与成果及时转化相结合,以细节决定成败。踏踏实实地做好教学研究成果与教学工作嫁接、教学研究成果向教学实际移植的问题,以追求成果效益的最大化。三是课题选项与学校资源相结合,逐渐形成富有本校的特色校本课程,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的完整体系。在课例研究方面,本着“以课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的思想,推行“两段六环”的教研活动方式,即第一阶段:备课——说课——议课,第二阶段:上课——听课——评课。使校本教研既植根于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又服务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从而引领教师专业水平得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