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计划 > 德国小学教育

德国小学教育

发布时间:2020-11-24 05:06:36

『壹』 德国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如何

德国的大学几乎都是公立大学,现在对下学生不收学费。基础教育就不一定了。德国也有富人上的学校和穷人上的学校技校什么的。而且德国的穷人并不指望自己的孩子受很多教育,所以期望值也很低。

『贰』 德国的教育有什么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吗

德国,世界上唯一一个把教养儿童写进宪法的国家。不是我们崇洋媚外,而是德国的教育确实值得推崇。

结语

赢在起跑线,真的就是胜利吗?看起来并不是,多少早早被沉重课业压垮了笑脸的孩子最后厌倦了学习?为什么不尝试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呢?让孩子在无忧无虑中自己探索学习,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叁』 德国的教育制度是怎么的

德国小学有1-4年级,小学生10岁时毕业,家长、老师决定上哪类中学
德国中学种类版很多,我知道的就权有5种。我上过其中的Hauptschule和Gymnasium。
Hauptschule是最简单的,学生16岁(10年级)就毕业,可以工作(前提是有人聘用你)如果没被聘用可以上技校继续学习。当然理论上Hauptschule毕业生是可以考进Gymnasium的,但由于Gymnasium课程比Hauptschule难许多,所以基本没人会去想这条路。
Gymnasium是最难的,只有这儿的毕业生才可以申请大学(18岁毕业,13年级)当然上什么大学,什么系是得看你的毕业考成绩的(相当于国内的高考),Gymnasium有很多AG,就是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下午上课(因为德国中学是半天值的,下午基本是选修)。至于3外(正常学校有德语、英语)基本属于选修,一般从7年级开始,学生必须选一门3外,一般有西、法、拉(因学校而异)到11年级之后就可以不再学3外了。

『肆』 德国初等教育学制是怎样的

德国的初等教育是在小学里完成的,大家都接受同样的教育。一般为4年,生源是6~10岁的儿童。德国法律规定家长必须送子女去小学学习。孩子一到入学年龄,地方政府就会在开学前,给孩子的父母来函,指点、帮助、督促家长送孩子去小学,并申明在办理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可向政府有关部门寻求帮助。小学教育一般含有学习语言、数学、美术、音乐、体育、手工及宗教等的课程。小学是公立教育的第一阶段。
4年之后,家长将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和成绩择校。是上国民学校、实科学校,还是完全中学。德国人认为,儿童修完基础学校后应当进入最适合于他们学习能力的学校就读。学习差、动手能力强的贫民子弟多上国民学校。学习中等、爱动手操作的学生上实科学校。学习好、今后想从事科研的人上完全中学,以便将来能直接升入大学。80年代产董了综合学校。它试图消除三类学校间的差距,给人人以均等的教育机会。
完全中学学制为9年,完全中学5~10年级属中等教育领域的第一阶段,学生享受义务教育,11~13年级是完全中学的高级阶段,这一阶段实行课程制。完全中学以毕业证书考试告终,学生通过这一考试后即可进入大学学习。实科学校是一种继续学校,实科学校的修业期为6年,学生年龄一般为11~16 岁。德国的实科学校于18世纪初就出现了,是一种既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 上述类型学校被称为中等教育第一阶段,中等教育第二阶段既包括普通学校,也包括职业学校。普通学校是指完全中学高年级,完全中学又分为普通的和特殊的两种。普通的包话:古典语、现代语、数学、自然科学、音乐完全中学。特殊的包括:经济、技术、家政和营养学、农业、纺织完全中学、普教与职教结合的双重文凭中学。各类完全中学是具有杰出才能的学生不约而同选中的学校。职业学校包括:双轨制的职业学校、职业专科学校、职业进修学校、专科学生的实科学校大多数毕业的必读学校。在德国,每个公民都必须接受完12年义务教育,否则不得就业。
德国教育体系的第三级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不校有大学和各种专科大学之分,即学术性大学。学术性大学一般被认为水平高、贡献大、学术地位高。学术性的院校包括:综合性大学、技术性综合大学、医学院、兽医院或体育、教会、哲学、神学院以及师范、教育科学学院等。此外,还有联邦国防军设的综合性大学和远距离大学。艺术院校和实用性的高等专业院三类。

继续教育是德国教育体系中的第四级,也是最后一级。它包括:国民大学、职业补习学校、国民学校夜校、实科学校夜校、完全中学夜校和职业成人中学使得为每个人提供适应的教育成为可能。它保证了人们能够不受时间、地点、年龄、学历的限制,终身接受教育。总的来看,德国的教育体制,结构是非常自由、实用的。这与信奉自由主义、务本求实的德国文化传统价值的观念是相吻合的。

『伍』 我想了解德国的教育制度

德国小学有1-4年级,小学生10岁时毕业,家长、老师决定上哪类中学
德国中学种类很多,我知道的就有5种。我上过其中的Hauptschule和Gymnasium。
Hauptschule是最简单的,学生16岁(10年级)就毕业,可以工作(前提是有人聘用你)如果没被聘用可以上技校继续学习。当然理论上Hauptschule毕业生是可以考进Gymnasium的,但由于Gymnasium课程比Hauptschule难许多,所以基本没人会去想这条路。
Gymnasium是最难的,只有这儿的毕业生才可以申请大学(18岁毕业,13年级)当然上什么大学,什么系是得看你的毕业考成绩的(相当于国内的高考),Gymnasium有很多AG,就是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下午上课(因为德国中学是半天值的,下午基本是选修)。至于3外(正常学校有德语、英语)基本属于选修,一般从7年级开始,学生必须选一门3外,一般有西、法、拉(因学校而异)到11年级之后就可以不再学3外了(当然,如果你愿意,可以继续)
拉丁语并不是必须的,当然如果你想学生物活化学,最好学一下,大学招人时会优先考虑。

至于课表,我总计了一下(Gymnasium的)
德语
数学
英语
化学
物理
生物
政治 或 信息
宗教 或 哲学(宗教还分天主教和新教)
3外(11年级以后可以不学)
美术 或 音乐
地理
历史
体育
AG

由于我只上过这两所学校,其他的并不清楚所以不作评价!
总的来说我觉得德国教育存在很多不公平,在10岁时就把人分成369等,很不好。虽然有点因材施教的意味,但判断但在10岁就决定今后的路(能否上大学,干什么职业,甚至人品如何)是不是有点太早了?比如这次狂欢节放假,Gymnasium就比法定假期多放一天(这似乎已成惯例)但Hauptschule就不行,理有是Hauptschule的学生品质差,放假会到处乱喝酒,扰乱社会治安。这点我很不认同,因为这两所学校的人我都接触过,我觉得Hauptschule里的人的品质并不比Gymnasium的差,有些方面还胜过Gymnasium的,但Gymnasium的人就是觉得他们是天之骄子,看不起Hauptschule的学生。这太不公平了。我有一个朋友,喜欢画画,想当设计师,但不行,因为10岁那年别人认为他就是一当蓝领的料,所以没送他进Gymnasium,上不了大学,他就没有资格去考设计,只能当建筑工人了。可能这种体制是可以降低失业率,保证360行,行行有人干,但职业歧视也在这种制度下产生了,我觉得,可以分不同类的学校,可以在中学阶段就决定你的将来,但可不可以晚一点?最好在14岁左右,让学生成熟了以后,给出自己的想法,再参考老师、家长的意见,决定。而不像现在,由老师和家长决定一个人的未来。毕竟,大器晚成的人还是不少的。有人问我;作为局外人对德国教育制度怎么看?我的回答就一个词;Scheiße!

『陆』 德国的小学基本为四年制,为什么只有柏林与勃兰登堡为六年制是跟东德的政治有关吗

一、教育体制——实行12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双向分流。
由于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各个邦、州在教育上各有一套,所以教育体制复杂,各种情况并存,但都实行12年义务教育。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不但免去学费,连书费也不要交。学生用的教材不是自己买的,而是学校发的。一套教材,上一届学生用完后,学校收回,再发给下一届学生用,依次类推。
在德国,国家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家长更有责任让自己的孩子读完12年书。其中,小学上6年,前4年相当于我国的初小,后2年相当于我国的高小,德国人称之为“预备性学习”或“方向性阶段”。因为在此阶段,家长和学校都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考虑他们今后向哪个方向发展——是升大学,还是上职业学校。学生小学毕业后,进入初中读3年,初中毕业后,开始分流:一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再学习4年,一直读到13年级(其中最后一年不是义务教育,需要交费),以后再升入大学学习。另外一部分学业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进入职业学校,再读3年后就业,也有人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这种双向分流有时也会出现交叉情况,如有学生读了一阶段的普通高中后,常见得学业跟不上,也可转到职业学校就读。
二、高校升学制度——无统一的国家高考,由学校根据学生的毕业考试成绩推荐上大学。
德国从来不组织全国统一的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学生读完13年(12年)后,是继续读大学,还是读职业高等学校,完全由他们自己选择决定,学校老师只给予指导。我们不禁提出问题:“如果大多数学生都去抢读普通高中,都要求升大学怎么办?”当然不会。德国人的观念和中国人不同:中国人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指望自己的孩子通过考大学来成材。而德国人看问题很实在,他们知道孩子的学业成绩和在学校里的表现后,决不会硬逼着子女去读高中、上大学,有的家长甚至反过来劝自己的孩子:“你去读职高不是很好吗?何必要去吃那么多苦读普高呢?”由此可,德国人的现实态度。而实际情况:德国的初中毕业生中,大约有30--40%的学生选读13年制,读完高中以后上大学;有1/3的学生读职业高中;还有1/3左右的学生读完11-12年后,申请读13年级,以后再升入大学或申请进入专业高等学校学习。

『柒』 德国的教育制度

一、教育体制——实行12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双向分流。 由于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各个邦、州在教育上各有一套,所以教育体制复杂,各种情况并存,但都实行12年义务教育。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不但免去学费,连书费也不要交。学生用的教材不是自己买的,而是学校发的。一套教材,上一届学生用完后,学校收回,再发给下一届学生用,依次类推。 在德国,国家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家长更有责任让自己的孩子读完12年书。其中,小学上6年,前4年相当于我国的初小,后2年相当于我国的高小,德国人称之为“预备性学习”或“方向性阶段”。因为在此阶段,家长和学校都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考虑他们今后向哪个方向发展——是升大学,还是上职业学校。学生小学毕业后,进入初中读3年,初中毕业后,开始分流:一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再学习4年,一直读到13年级(其中最后一年不是义务教育,需要交费),以后再升入大学学习。另外一部分学业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进入职业学校,再读3年后就业,也有人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这种双向分流有时也会出现交叉情况,如有学生读了一阶段的普通高中后,常见得学业跟不上,也可转到职业学校就读。 二、高校升学制度——无统一的国家高考,由学校根据学生的毕业考试成绩推荐上大学。 德国从来不组织全国统一的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学生读完13年(12年)后,是继续读大学,还是读职业高等学校,完全由他们自己选择决定,学校老师只给予指导。我们不禁提出问题:“如果大多数学生都去抢读普通高中,都要求升大学怎么办?”当然不会。德国人的观念和中国人不同:中国人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指望自己的孩子通过考大学来成材。而德国人看问题很实在,他们知道孩子的学业成绩和在学校里的表现后,决不会硬逼着子女去读高中、上大学,有的家长甚至反过来劝自己的孩子:“你去读职高不是很好吗?何必要去吃那么多苦读普高呢?”由此可,德国人的现实态度。而实际情况:德国的初中毕业生中,大约有30--40%的学生选读13年制,读完高中以后上大学;有1/3的学生读职业高中;还有1/3左右的学生读完11-12年后,申请读13年级,以后再升入大学或申请进入专业高等学校学习。 德国没有高考,但高校却有名牌大学和一般大学之分,那么凭什么来录取大学新生呢?凭学生在学校里的高中毕业考试成绩。德国的教育行政部门从来不组织统考,毕业考试由本校的教师命题,经州教育局审核,如考试水平达不到要求则加以修改。学校组织考试后,教师评分,学生成绩记入档案,各个大学再根据中学对学生的推荐材料进行录取。 三、课堂教学——小班制对话式上课,注重启发学生思维。 德国所有的学生都没有固定的教室。一到了时间,教学楼里到处都是学生,背着书包向各个教室跑。走廊的墙上到处可见一排排挂钩,专门供学生挂书包用,有的学生就坐在地上休息。学校全是小班制授课,一般每个班的学生在25人左右,最多不超过30人,最少的一个班只有7个学生。教学环境自由宽松,学生一边上课,一边吃口香糖,教师也不干涉。学生回答问题,可以站起来,也可以坐着讲,师生关系融洽,从未发现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产生矛盾的情况。课堂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学生成U字形状环绕教师而坐,便于师生之间交流。课堂教学形式基本上是对话式,一节课的知识容量很小,教师十分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提出问题后,师生共同讨论,也有学生引经据典,相互争辩,双边活动频繁,气氛十分活跃。德国的教育质量观与我们中国不同,我们所要求的教学质量是指学生能够掌握浓厚、扎实的文化知识,并以考试分数来作为衡量标准;而德国的教学质量则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在于学生能否运用学过知识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德国的中学生一般学习三种语言,除学好本国语言外,英语是必修课,另外在西武语和拉丁语中任选一门课。他们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比较轻松,这是国家为了青少年在长身体时自由发展,启发思维,而一旦进入大学阶段,要求将会非常严格,学术水平必须达到一定的层次,学生非下苦功不能完成其学业,德国的大学学制起码是5年,有的是6~7年。 四、职业教育——双元制的教育体制,理论和实践并重。 德国的奔驰车和工业产品的质量非常优良,这完全得益于该国的良好的职业教育。德国实行双元制——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职业教育体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技术精湛的技工队伍。 德国的学生完成9年基础教育后,由教育局和劳动部帮助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进校后,首先签订两份合同:第一分是与学校签的培训合同。合同规定经过3年的培训,学生应达到什么水平;第二份是在有关部门的安排下,学生与企业签订的合同,合同规定,学生边学习边在企业中实习,从10年级开始拿工资,每月由企业发给学生800马克。由于学生在学习期间能拿钱,无怪乎能吸引大量的学生上职校。 学生在职业学校上课的时间也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减少:第一学年,每周有2天时间到校上课,每天上9节课,其中有3节文化课,6节专业课;第二、三学年每周在校学习时间只有1天,其余时间均在企业实习。由此可见,德国的职业学校十分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实践,而对于文化知识,则是需要什么学什么。这种强化学生技能的培训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在德国任何一个宾馆饭店里,看到的每一种摆设、用具,哪怕是一个挂钩,一个开关,尽管用的材料并不是最好的,但其制作的工艺水平十分精湛,这完全得益于他们重视职业技能培训。

『捌』 德国人怎样教育孩子

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
徳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占总数的一半。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1.不该过度开发孩子智力
原以为在德国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后来才发现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
来自科隆的桑德拉写到:“今年我儿子7岁,我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
老师表示反对并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一个星期后我再次去见老师,并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证书,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师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我,似乎我像来自外星的人一样。
老师进而解释,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
尽管如此,我对德国禁止学前教育的做法还是不太理解。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了德国的教育人士,他们让我找《基本法》来看看。
翻开联邦德国《基本法》(即宪法),我大吃一惊。其中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Vorschule)。
我还是不明白德国宪法为何这样规定,只好再请教有关的教育专家。他们告诉我,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
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
一、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
二、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
三、保护孩子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
原以为只有德国才有如此奇怪的规定。后来查了一下欧洲有关国家的情况才发现,他们对待小孩子的 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
2.学前教育破坏想象力
与欧洲相反,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
人们有理由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
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暂且抛开中西教育优劣的争议和评判,让我们来关注德国教育的成果: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
换句话说,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

『玖』 德国和日本如何做教育教育跟他们国家的强大有何关系

这个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国土非常小,但是非常强大,一个国家是德国,德国是现代大学的起源,也是现代中小学教育体系的起源地。现在的学校制度就是基于德国普鲁士的尝试而建立的,当时的德国是没有文化,也很贫穷的近乎野蛮人的一系列小邦国,被主流文明排斥。当时的德国皇帝,为了经济自强,为了赶上英国的工业文明,为了社会培养合格的工人而建立的现代教育体系,后来成为大学和中小学体制的鼻祖。这个国家非常重视教育,德国皇帝威廉在当初国家依然非常贫困的时候拨款支持大学,支持学校教育,提供了非常宽松的条件让欧洲的知名的学者到德国来做教授,而且他的大学里的教授可以骂他,他拿钱给它这些骂他的教授,这些教授甚至会做一些他不喜欢的事情,但他毫不在意,他说学校就应该是这样的,学校应该有自己的独立的学术理想。因此德国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大国,包括现在的强国美国,其强大的根本原因是他拥有全世界最好,最完善的大学。但这份文化遗产,也来自于德国,全世界的研究型大学,根子都在德国。甚至现代研究汉学最好的两个国家,德国就是其一,老子这部书的户均拥有量达40%,列全世界第一。从这里就可以知道这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和国民对于知识的追求。
我们国家曾经有一个领导者也做到了与威廉皇帝接近的教育观,这个领导是谁呢?就是蒋介石,蒋介石在我们国家非常危难的时候,抗战时期,那时候非常缺钱,战争需要大量的军费,但他坚持支持了一所大学,不断给它拨钱,而且这所大学的教授经常骂他,你们知道是哪所大学吗?是的,就是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的人骂老蒋,批评他的政治政策,经常给他难堪,然后他还照样给联大拨钱,别人说把给这所大学的钱拿去组织一个青年军,但蒋介石说了一句话,他说这笔钱当然可以组建一支军队。但是如果我们国家不拿钱来保护我们国家的文化和我们国家的文化人的话,我们就算是能保住国家,也最终要亡国的。一个国家没有文化就要亡国,因此他必须的保住这个国家的文化,让这些人还有骂他的权利。这是一种真正为民族为国家作想的大境界。我们大家日常看到的东西,大家目前看到的历史教科书,都是说蒋介石这个人就是上海滩的一个大流氓,如何迫害文化人士。迫害文化人最厉害的恐怕不是他哦,想想是谁啊?咱们就不说了,几十年以后,六七十年代,全世界都在发展教育,发展经济,并涌现一个历史上从未出现的“知识经济”时代,并直接引出了现在的信息技术时代。可是,与此同时,我国当时的领导人却在大搞“停课闹革命”,让我们的大学停止招生,瘫痪了十年。号召“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把我们的青年赶到农村去“上大学”,把老师们赶去搞“五七干校”,向工农兵学习,(把下乡种田列为首要任务,显然当时领导人的思维停留在千年前的农耕时代)。后来恢复大学,也只是认为理工专业有价值,文科无用,因此我们现在的大学基本上没有文科(真正的文科),没有真正的文科,社会自然没有理想,没有文化。至于知识分子称为“臭老九”,很多名流被批斗,被杀或自杀,破四旧,反封资修,在一系列的文化绞杀运动中,中国的文化传统遭遇自秦以来最大的毁灭性打击,这可是日本人想灭我中华做不到的,也是蒋介石所做不到的。这也是一种气魄,敢于把数千年中华文化毁于一旦的气魄,这也是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们没人敢做,没人能做的大手笔,大气派!
还是说西南联大吧,这是我国唯一拥有过的真正意义上世界水平的大学,西南联大出了什么人了,大家看到中国的华人拿到诺贝尔奖的这批人不就是西南联大出身的吗?中国的两院院士几十号人不就是西南联大出生的吗?我们很多文学家,很多科学家不都出在西南联大吗?共产党的两弹(原子弹,氢弹),还有我们一度领先世界的卫星技术,这些人才是谁培养的呢?全是民国时期留下的老底子,别忘了,在那样一个战火不熄,连年战乱的时代,居然还给国家留下了这一大批知识精英,多么的难得。有人说,西南联大以后,中国就没有出过真正的大学。别人说武汉大学是什么呢?写[大学重建]的姚国华说过,武汉大学曾经是一所大学,这句话的意思大家去韵味吧,曾经是大学!
我们回来还是说德国吧,这个德国因为国家的皇帝,最高领导人很懂教育,很支持教育,所以这个国家的经济百年来依然处于世界的前列,我国那么大一个国家,跟那个小小的,只相当于我们那个省那么大的国土相比,他的国民生产总值比我们还高,人均就更不用谈了,这就是重视教育的价值和功劳。还有另外一个国家,国土也只相当于我们一个省那么大,但是他的国民生产总值远远超过我们国家,列世界第二位,那个国家是谁呢?没错,就是日本!
日本是这个世界上基础教育做得最好的国家,比美国还好!这与这个民族很重视教育很有关系。从历史上来看,这个民族一直在跟当时的先进文化学习,从盛唐时期的遣唐使,到后期的荷兰崛起世界时的“兰学”,再到明治维新时期的“脱亚入欧”,主要向德国学习,以及战败后全面像美国靠齐,向胜利者学习,同时也很注意保存自己的文化,这个民族绝对是一个很有学习力,很有竞争力的民族,反思一下我们国家曾经的国策“打倒封资修”:封----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打倒了,资----西方的先进文化被排斥了,修----我们的盟友苏联也不学习了,剩下来的还有什么?当然就是一穷二白!相比日本,实在是惭愧!
日本重视教育,已经到了国民的骨子里。国学大师徐复观当年在日本留学的时候,说起有两件事令他对日本人印象深刻,一件事情是一个锅炉工烧开水的时候,有空就拿一本书在读。中国别说锅炉工不读书,大学生毕业后也有许多不读书的。另外一件事就是有个中国人去日本妓院,回来后很不开心,问他原因却说:日本的妓女在接客的时候仍然拿一本书在读,让他很扫兴。那还是二三十年代,日本的教育之功,居然深入到市井最低层的民众,我国即使今天,也未能有如此成就,反而在高考录取人数突破五百万的“惊人教育成就”之时,传来中国人的阅读率持续下降的调查报告。
日本在战前如此,战争时代和战后如何呢?当年日本二战失败,在日军投降等待遣送回国的时候,一个国民党的要员去日本的回国遣返难民营里面看这些等待遣送的人在干什么,然后他看见就是:难民营极其简陋的条件下,日本的女人在教自己的小孩子认字,在教小孩子读书。这个国民党要员当时就说了一句话:这个民族非常非常的可怕!他们将来有一天还会起来的,还会强大的!那是在日本刚刚战败的时候他就作了这个预言:事实上证明他的预言兑现了。
战后和平时期的日本,对于教育是如何实施的呢?人家对教育的态度是什么呢?这里有一个对比的例子:如果各位现在给你们两个职位挑选,一个是国家公务员,另外一个职位是中小学教师,你们会选择哪一个?你们会想这还用问吗?考公务员的排几千人的队,支教国家还要表扬鼓励,武大的高才生那里轮得到当中小学教师。所以从这个例子来看,我们国人骨子里是不重视教育的,结果当然就是我们永远打不赢别人!日本的教育政策是这样规定的,日本大学毕业生如果去当中小学教员,他的起薪(国外是讲起薪的)是去做国家公务员的125%,而且教师的提薪速度要快于包括在公务员在内的一般职位上的提薪速度,因此日本的教师是很有地位的。在日本,去搞政治是被一般的有志青年瞧不起的,他们认为,只有三流的人才去搞政治,第一等的人才,都要去做经济,文化事业,只有那些本领不济,在产业,经济,文化上都没有机会出人头地的人,不得已才去从政!而我们的大学生蜂拥去考公务员,大多数人连“从政”的意图和理想都没有,只是看中了一个旱涝保收的铁饭碗,一份没有大多压力的“好工作”而已。大家说,我们的青年一代都如此没有志气,跟日本竞争凭什么赢?
十几年前有个文章影响很大,很多人都知道:就是中国小孩跟日本小孩之间的比较,叫[中日夏令营的较量],那一次咱们中国人是完败,输得很丢脸!现在如果再来较量一次,咱们只怕败得更惨!日本的国民绝对比我们富,日本的家庭收入,比咱们国家这些自以为有钱的这些家长们多得多,但是他们更重视让小孩子吃苦,他们小孩子很讲次序,他们小孩子很有团队精神,很多方面都表现的比我们的孩子更优秀,所以我说一句让大家不开心的话,我也不愿意承认,但这可能是事实:就是如果中日再打一战,我觉得我们输的可能性很大,因为我们的人不知道在做什么,而日本的人始终知道在做什么,甚至他们的小孩,在教育过程中他们始终在准备着未来在更艰难的环境下,他们该怎么应对和生存。这就是教育,那么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长大的人,跟我们应试教育体制下只是为争取一个饭碗的孩子有很大的差别。
有这样一个事实:日本的学生在学校里组织活动的时候受了伤,可能撞了什么要害地方,结果死了!这件事情如果发生在中国会怎么样啊?大家都知道,家长不得了啦,哭天喊地找到学校要赔,然后要上法庭打官司,然后追究学校责任,老师责任,班主任责任,同学责任,所有人都有责任,但是没有人会认为这个学生有责任。家长认为我把小孩交给学校,老师和学校就要承担一切责任的,这就是中国人的态度,我们现在看的很多案例都是这样处理的,即使明明与学校无关的事情,家长也会找学校,学校也会基于“同情”的理由给与一些所谓的“人道补偿”,在我们看来觉得这很正常。但是日本人的处理方式就与中国人不一样:孩子受了伤,死了,他当然很悲伤,但是他不会去责怪学校,更不会要求赔偿。有中国人就说:哎,你干嘛不去找学校算账!家长反而很奇怪:这干学校啥事啊,跟老师啥关系啊?为什么没关系,他说其他的小孩子没受伤,偏偏我的孩子伤了,那证明就不是学校的问题,而是孩子自己的问题。我的小孩子自己有责任,至少不够谨慎小心,不注意自我保护,是他自己的失误,家长还觉得对不起老师和学校,给老师和学校添麻烦了。这种逻辑对不对,各位思考一下。这种逻辑,绝对是培养一个强势民族的正确逻辑,是培养整个社会和个人自我负责的精神,同时也最大可能地降低了社会资源的无效耗用。也让老师和学校更加放手地组织各种活动,对孩子的教育和身心发展都是很有利的!因此在日本,组织小朋友出去过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老师和学校都没有心理障碍,而且每个人都很自立很自强,为什么呢,他必须依靠你自己,出了危险你自己承担,而在中国出了问题,是学校要承担,老师要承担,OK,你要承担,可以,但是呢我们学校老师怎么承担法,大家已经亲历过了,那种承担方式也很简单:既然出问题家长要找麻烦,那就尽量避免组织活动,即使有活动也组织尽量安排安全的,毫无风险的活动,因此中国的学校普遍不愿组织对抗性活动,甚至连激烈一些的体育活动都不组织孩子参与,户外活动就更是望而生畏,不组织任何有挑战性的活动。还有些老师不仅不组织活动和游戏,甚至连运动场都不太让你去,有些极端一点的,课间休息的时候也不让学生出去活动,趴在桌上休息十分钟就行,下课后敢让家长接走,出了校门就不管老师和学校的事了。
所谓一物降一物,中国的家长自以为算账精明到顶,半点亏也不吃,最终吃亏最大就是自己的孩子,经过三年五年十年的教育,孩子们离开校门一无是处,书没有读好,事也不会做,人情世故也不通,身体也不健康,毫无竞争力,这样的人不是废物吗?武汉还闹了个笑话呢:有一个女大学生到那个江汉路步行街玩逛街,摔了一跤,结果呢就摔死了,奇怪,为什么会摔死呢,我估计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她命不好,平平的一条大街,为什么别人都好好的,她大路上都要摔跤,还摔死自己。第二个呢,应该是平常太缺乏运动,呆头呆脑的,平衡机能可能特别差,摔倒后特别容易出问题。其实只要你平常身体很协调,第一不容易摔,第二就算摔倒了也不会伤,像我们学堂的小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就比较强,不容易摔伤的,这就是结果啊。如果过分地保护孩子,其结果是把危险累积起来,在长大后没有应付危险的能力,一点点很小的事情就会出很大的危险,这就叫教育的问题和差别。教育不是说你读了多少书,有什么学问,有什么职称和文凭,而是你怎么面对生活,怎么面对社会,怎样面对你的人生,怎样具有一种进取的能力,帮助你的国家,你的家庭都得以发展和强大,你能不能快乐,自信,成熟地面对人生的种种问题,而不是别的东西。那么这种教育我们有没有呢?我没有发现我们的教育体系在做这些事,除了连应试都应不好的应试教育之外,中国现行的教育根本就没有剩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而在日本,我们发现了真正的教育。

『拾』 德国的教育体系如何

风靡全球的诺贝尔奖已经揭晓,但留给了我们很深刻的思考,为什么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诺贝尔奖?答案竟然是—德国教育的快乐天性教育。德国教育学家支持儿童学前教育。他们认为,儿童到7岁之前的教育极为重要。但是不同于中国的学前班,德国学前教育的重点在于创造自主学习空间,培养孩子能力。

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那么到底对于一个德国孩子而言,他们要在幼儿园里度过将近4000个小时。在这期间,德国孩子都学到了些什么呢?

一位旅居德国的妈妈告诉我们,她儿子在幼儿园里受到的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个是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使用暴力、不大声说话等。另外一个是语言能力的培养,但主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诸如传话游戏、角色扮演之类的游戏卓有成效。

充满趣味的情景艺术教室利用环境、情感、艺术等因素来调动宝宝无意识的心里活动,以协调有意识的心里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掘人的生理和心里潜能,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拓展思维空间。

为2-6岁的孩子量身定制情景剧场与混龄语言开发场景,BBunion独家引入韩国PDM情景艺术课程将认知、品德、艺术与探索完美融合在课程体验过程中,在游戏中锻炼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提高对周边事物的认知水平。在BBunion,孩子们永远会在课程体验中“发现”知识获得知识,原本无聊的概念性学习变得令人充满期待。下一堂课,又有什么样的惊喜在等着我呢?

爱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BBunion汲取国际前沿幼儿教育实践精髓,按照适龄发展原则,引进全球超39个国家1000多种品牌教具,源自德国、韩国、西班牙、英国、奥地利、荷兰、法国、瑞士、美国等各地品牌教研团队的成效,并结合BBunion专业课程体系,解锁每个孩子的无限潜能。

BBunion全新概念店的设计理念完整的诠释了我们对孩子的爱与责任,我们的所有努力就是为了让孩子出生后不能错过的一堂课。诺贝尔奖创造了一个可充电的世界,BBunion立志培养创造世界的人。

阅读全文

与德国小学教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