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技巧:
一、播爱育恩,唤醒识恩知恩意识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要让学生感受到恩惠,打开“意识结”,唤醒感恩意识,激发报恩的欲望。在平时我很注意用爱心拉近和学生的距离,给他们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的古训,讲“黄香温席”的美谈和“结草衔环”的佳话;坚持做到“心静气顺、嘴甜手软”,少批评,多鼓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带给学生关爱和快乐。学生非常愿意听我的话,而且愿意模仿我的行动,关心集体团结友爱。
我们学校的新教学楼集中供热,既干净又暖和。可是在我上课的时候,发现嗓子发痒,很多学生也咳嗽,原来教室地面是水磨石的,灰尘在干燥的室内很容易漂浮呛到嗓子。我就找干净的湿毛巾盖在暖气片上,湿润空气,灰尘下沉,学生不再咳嗽。为了防止流感,我又买了瓶白醋,每天都洒在毛巾上,既消毒,又能保护学生的嗓子。这些细微的关爱感化了学生,后来这些事情都被学生抢着做了。有一天,班上一名最内向、最不热心的女同学,从家里带来用开水烫好洗干净了的四条毛巾,在学校使用。这些正验证了魏书生的话:“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就是吸引学生为集体出力、流汗,贡献个人的东西,为集体倾注心血,倾注得多,感情自然就深。”数九寒天,别的班级感冒的有十多个人,我班一个没有,这得益于老师爱心的付出和学生心灵的感恩。其实对学生来讲,感恩不是惊天动地的英雄创举,而是渗透在生活的点滴之中,渗透在你来我往的言行之中。
二、寻恩觅情,激发学生感恩情怀
感恩,英文为thanksgiving,意为感谢、给与,是情怀,是一种美德和境界。学会感恩,是学会做人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
感手足之恩,是为悌。班级如家庭,同学如手足,为了让学生学会感恩、体验快乐,我在班里开展了“快乐寻恩,以恩促行”活动,鼓励学生识恩寻恩、感恩施恩,体验过程中的快乐。在班级的板报开设了感恩专栏,让学生每天找出恩情点,看到的、听到的、老师的、同学的、班内的、校内的……只要是积极向善的闪光点,都要鼓励、学习、珍惜。开始每天只有一两条,学生把课本中学到的、理解的感恩表达了出来,比如《给予树》、《七颗钻石》、《可贵的沉默》等。慢慢的感受越来越广,有关于非值日生主动做班务的,有关于主动帮同学进步的……尤其是两个单亲家庭的学生,平时性格孤僻自闭,同学们就有意识地找他俩的优点,鼓励他们,无意识中运用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很快他俩走出了家庭的阴影,也有了快乐的笑容。
在帮助与感恩的循环中,同学们都变得主动热情,用快乐和感恩的心真诚相待。家长会上,许多家长都高兴地反映孩子的变化,懂事了,孝顺了,勤快了,有礼貌了……感谢我解决了他们最头疼的问题。
感父母之恩,是为孝。学生的识恩寻恩行动还和谐了家庭,让他们更加得到家长的疼爱,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班上有一名同学从外地转来,经常不写作业,即使写了错误也很多。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他唱反调,原因是爸爸忙生意,妈妈特好麻将,他心里生气。针对这种心态,我首先让他想从小到大父母对他的付出,在纸上写下来。一会儿他嫌太多不写了。我让他学着用感恩的心去付出,去做感动父母的事情。一个周以后,他告诉我妈妈天天在家陪他,还把方法讲给同学听:第一天傍晚回家,妈妈告诉自己弄饭吃,他就在锅里煮了十多个鸡蛋,还捞出四个给妈妈放在碗里,留言让妈妈保重身体吃鸡蛋。第二天晚上妈妈又去玩到11点多,他说害怕不敢睡,又给妈妈端了一盆洗脚水,告诉妈妈烫一烫脚舒服,让妈妈很激动。第三天在爸爸回来时替妈妈“撒谎”……从那以后,只要他在家,妈妈就在家。那段时间,这个学生各方面状态很好。大约一个半月后,他妈又犯病了,以前的方法不好用,我找来家长,把这位同学的前段表现和现在的状态说了说,表扬家长挺上心的,不像有的家长喝酒、唱歌、打牌而不顾孩子,孩子肯定有出息。家长高兴地走了,问题解决了。去年春节他给我打电话:“老师我真的很感激您,如果我不会感恩,就治不好我妈的毛病,可能早出校门成小混混了。” 知恩必图报,图报必图强,图强必有为,现在他在初中,成绩一直在全级部名列前茅。
三、报恩献恩,培养学生做有恩必报、与人为善之人
“人之初,性本善”,爱心和关怀能唤醒孩子内心深处美好的、向善的感恩意识,体验恩情能平和心态并付诸感恩施恩,达到《弟子规》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的境界,实现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型。恩情哪里都有,教育无处不在。我们抓住一切机会开展了“五心”教育活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忠孝仁爱、诚信自强,让学生超越自我,感恩内化品质,施恩由习惯到自然。
我在班级中开展了每天对家长“问一声好、倒一杯水、夹一筷子菜、捶一次背、逗一次乐”的“五个一”活动,并在孝心卡留下记载。我们还开展了主题为“整洁环境,健康大家”的综合整治活动,学生走上街头,向行人宣传,清除野广告,清理各类垃圾,体验环卫工人的辛苦,感恩社会。学校往南约500米是村里的老年活动中心,班里有几个学生住在附近,看到老人收拾卫生挺辛苦的,就自觉帮忙。后来班里的同学分成几组,每组一周,周三中午简单收拾,周六上午大扫除,一直坚持到小学毕业。
孩子的心灵就是一棵幼苗,用爱心浇灌,用感恩支持,他就会常绿长青。让学生感恩,关心他人、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方法很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我总结了12个字:“脑有责,肩担任,手教书,心育人。”时时刻刻动心动脑,言传身教,尽到教师的职责,在感恩教育中我们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幸福着学生的幸福,教学相长。
❷ 中小学班主任老师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第一,班主任老师要以身作则,利用榜样的示范性力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英国教育学家麦克费尔非常强调教师的表率作用,他说:“教师进行感恩教育的最佳方法莫过于教师自己要常怀感恩之心。”的确,教师高尚的品格是无形而强大的教育力量。品格是通过言行表现出来的。因此,教师要注意言传身教,用人格的魅力影响学生。班主任要求学生学会感恩,感谢父母、感谢教师、感谢朋友、感谢任何一个帮助你的人,就应该首先要求自己具有感恩意识,就要感谢党和政府对教育的关怀和重视,感谢学校给了我们展示才华的舞台,感谢领导的关爱和信任,感谢同事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感谢家长的尊重和配合,感谢学生给予的快乐和希望„„总之,班主任只有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和工作,才会更加敬业、甘于奉献。班主任的心存感激,往往能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另外,在感恩教育中,班主任不要忽视任何一个细节,时时刻刻都要做好感恩的
表率。具体而言,班主任在课堂上尽量用行动在学生面前表达对他人的感激,使学生耳濡目染。例如,当老师上课向学生借用字典查字时,我们要当面表示感谢,不妨让周围甚至全班的学生听到或看到老师的做法;又如当课代表送来作业时,老师也应当面表示感谢,等等。班主任老师只有做好感恩的榜样,才能使学生效仿,知道他们在得到别人帮助时该怎么说和怎么做。
第二,班主任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接触一些以感恩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对中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切忌讲大道理,而应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中,使他们受到教育,这是中小学班主任进行感恩教育时应特别注意的地方。那么,什么样的教育形式才是中小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呢?我认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接触一些以感恩为主题的文艺作品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比如,平时多给他们讲一些感恩故事,如前面我们已经提到的“结草衔环”的故事,“韩信报恩”的故事,“退避三舍”的故事,“农夫和蛇”的故事,诸葛亮报答刘氏父子的故事等等。讲故事学生愿意听,同时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又如,班主任老师可引导学生多读一些感恩文学作品,如孟郊的《游子吟》,冰心的《荷叶母亲》,朱德的《我的母亲》,鲁迅的《藤野先生》,泰戈尔的《金色花》,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感恩教材,学生读得多了,背得多了,感恩之心自然也就具备了。再如,班主任老师可以多教学生唱些感恩歌曲,如《感恩的心》,《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爱的奉献》,《感谢你》,《爸妈的话》,《大爱感恩守护人间》等等。另外,如果条件许可的话,班主任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看一些感恩影视作品,如《神奇侠侣 》、《观音山 》、《新少林寺》、 《暴风前夜》、《 唐山大地震 》、《非诚勿扰2》、《 无人驾驶》、《 72家租客 》、《木乃伊3》、 《长江七号》、《 拉贝日记》等。这些都是一些最热门、最受学生欢迎的感恩影视作品.,看过之后,学生一定会受益匪浅,班主任老师也一定会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第三,班主任应策划寓教于乐的感恩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会感恩。感恩教育需要通过主体的参与,在既定的情境中,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班主任可以精心策划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感恩活动:如“收集温馨照”、“算算亲情帐”、“讲讲亲情故事”、“写写感恩信”等。假如开展“收集温馨照”的活动,班主任可要求学生把童年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照片收集起来,用文字记录照片拍摄时间、地点,以及简要的情节,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些定格的温馨照片,可以使孩子们找到失落的感恩之心。同时,班主任可以结合“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端午节、重阳节、教师节等节日开展感恩活动。如在庆祝“三八”妇女节时,班主任可以设计“感谢妈妈”的活动,活动中,孩子可以通过给妈妈一句关心体贴的问候,一杯饱含真情的热茶,一张感人至深的贺卡来演绎人间的亲情。通过亲身体验的活动,学生们深深体会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孝敬父母的情怀!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 班主任要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每个细节,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感恩,做到感恩教育的知行合一。
❸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五千多年文明史孕育出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尤其是感恩,并留下千古恒言。“饮水思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知恩不报非君子”等等,无不体现出“感恩”的传统美德。
可是当前,感恩意识的缺失非常普遍。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社会的主导,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
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礼仪之邦”千百年的荣誉,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
对此,我们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
一、活动引导法。
适时组织相关活动,营造“感恩”的教育氛围,以净化学生的心灵。
一是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寻找“感恩”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朗读感恩的名句,还可以张贴到教室的墙壁上。
二是收集“感恩”的故事,举办故事会。让学生从故事中去感知身边的亲人、老师、朋友、陌生人的关爱,由心灵深处产生共鸣,舍弃以自我为中心,试着从他人的角度看待生活的艰辛,体味人生的冷暖,感受浓浓的亲情。
三是写感恩信。让学生写感恩信,以触动自己的心灵,不管是谁只要对我们有帮助,对我们有恩,我们就要将心底的真挚之情和感激之意蕴涵于字里行间。
四是为父母“减负”。在家中承担起力所能及的家务,并在特定的节日里(母亲节、父亲节、除夕日)送上自己真挚的祝福、为父母洗洗脚,捶捶背,帮助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体验父母的艰辛。比如:去年的重阳节我布置了一项作业—为长辈洗脚并写下感受,孩子们交上来的心得很真实、很感人,至今我仍然保留。
五是礼貌性问候。见到长辈我们要主动的问候,让忙碌了一天的父母一回到家中,就能从孩子口中听到最舒心的话语,在享受着天伦之乐的同时,忘却一天的疲劳和烦恼。
二、榜样示范法。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小学生感恩意识的形成,还必须从师长处耳濡目染、感受效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大家可能都看过电视上的那个广告——妈妈洗脚,这就是榜样的力量。父母、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既教育引导学生,又帮助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用自身的言行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使之成为学生感恩的榜样。
三、氛围熏陶法。
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感恩。学校要积极营造感恩文化,例如定时播放感恩歌曲,如《妈妈的吻》、《母亲》、《感恩的心》等,在歌曲中感知恩情,在歌曲中培养感恩之心;还可以定期的开展一些感恩活动比如办感恩手抄报、举办以“感恩的心,感动你我”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等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感恩教育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在日常教育中不断完善的过程。
教师肩负着对少儿进行感恩教育的责任,我们一方面要真诚地关爱每一个孩子,用言传身教的力量感染孩子;一方面要巧于构思,精心设计各种形式、且寓感恩教育于其中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达到学生自我感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践行的感恩教育实效之目的!
❹ 怎样对小学生进行感恩的教育
感恩教育就是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激,或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的教育。小学生年龄小,喜欢形象直观的东西,如果我们只是通过几句话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那恐怕收不到什么成效。那么,怎样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用身边的人和事进行感恩教育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孩子最亲的人,他们一直在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地默默为孩子付出,但孩子们可能不曾细细体会,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回忆一下,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是怎样对待你的?都为你做过哪些事?他们是否曾做过下面这些事:放学后或天黑了不见你回家,四处寻找;下雨了,为你送雨伞;下雪了,为你送棉衣;你病了,他们赶忙找医生……当孩子们想到这些事之后,他们就会感觉到亲人的关爱。这时,教师可以让孩子们讨论一下,应该怎么做才能回报亲人的爱?
二、通过影视资料对孩子们进行感恩教育
今天的孩子既没有遭受过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痛苦,也没有体验过艰苦奋斗的艰辛,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看一些抗战题材的电影,如《地道战》《地雷战》《董存瑞》《长征》等,这些影片形象直观,感染力很强。另外,教师还可以带孩子们到博物馆、纪念馆和烈士陵园看一看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词、用过的手枪,指战员们用过的云梯和机枪,烈士们的照片和事迹以及其他相关的资料等等。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许许多多的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的,应该学会珍惜。
三、通过生动的故事对孩子们进行感恩教育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知恩图报的美德故事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如韩信受漂母之恩,即以千金相赠;首阳之饿人受赵盾活命之恩,在赵盾危难之际,便舍命相救的故事。孩子们听了这样的故事,自然会知晓感恩图报的美德。
我们常说“教书育人”,感恩教育实际上就是育人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人可以没有读过许多书,可以没有许多知识,但是,他必须懂得做人最起码的原则——知恩图报。我们一定要在教书的同时育好人,让孩子们从小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以后用更多的爱来回报社会。
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我们的思想教育,包括学校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还要帮助教育人们懂得做人的道理,特别是小学生,要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懂得,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感念祖国之恩,要报效祖国;感念自然之恩,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这是一种更加丰满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是“刻骨铭心”的。“教育的归宿在于养成,生命的真谛在于感恩”。因为活着,所以我们应该感恩,如果没有感恩,活着等于死去。要在感恩中活着,感恩于赋予我们生命的父母,感恩于给我们知识的老师,感恩于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企业,感恩于帮助、关心和爱护我们的那些人,感恩于我们的祖国,感恩于大自然……感恩地活着,才会发觉世界是如此美好。
那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首先感恩教育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改革教育成绩的评价体系
一是要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不但重视学生的学习,更要重视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采取“宽进严出”等办法,努力弱化智育对德育的冲击;二是改革对教师的评价体系,把教师的品德和推行德育的业绩纳入考核体系,作为重要指标进行评价;三是通过大力开展学生对自已的家长、教师、社区等进行感恩活动,并作为学生升学、当兵、就业的重要考核标准。
2、德育工作的目标中应明确感恩教育的核心价值
德育内容的确定:一个是德育课程的设置,必须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另一个是扩展德育的学科范围,不只一个科目、一个教师讲德育,所有科任老师都要围绕德育这个中心开展教学。
(二)感恩教育需要我们教师有意识地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从活动中体验感恩
首先,感恩教育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做。如果我们只知道奉献,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呈现给孩子从而教育孩子,孩子也就无从感受到社会和人们对他的恩爱。也许很多家长与老师已习惯了付出,不希望得到回报与感恩,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样做可能会误导孩子,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是道德教育中的不完善之处。因为知道别人的恩情并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
其次,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让小学生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它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如为了培养小学生对父母的感恩意识,我设计了如下活动:
A、举行主题队会:"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
(a)将自己的学费、书杂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
(b)计算学习投资的成本。
(c)假定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
B、体验教育活动:
绑沙袋(开展绑沙袋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一天的上学时间里都绑着一个沙袋必须全天随身携带,放学前交流绑沙袋的体验,通过这一有趣的游戏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
C、二十四孝"故事会
D、开展征文活动:题目自拟,但必须能反映出父母对我们的爱。
E、布置爱心家庭作业。
(a)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
(b)给外出的父母打一次电话或送去一声问候;
(c)给父母捶捶背、搓搓手;
(d)在家主动做家务。并记录下来。
为了培养小学生对老师的感恩意识,我设计了如下活动:
A、举行《人生路上的领路人——老师》演讲比赛。
B、举行题目为“师恩难忘,师情永存”的作文竞赛。
C、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自选“六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等)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通过这些感恩的活动,许多学生都能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好,并在生活中能主动帮助别人,家长们都反映自己家的孩子表现比以前好多了。
(三)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去感恩
学生往往在学校说得好听,而在实际行动中做不到,容易从自我出发,往往忽视了他人。作为教师和学生的家长不仅仅教育孩子持守经律条文,最重要的是让他(她)们学会实践,学以致用。
1、通过亲身体验感恩自己的父母
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做父母的艰辛,我让学生回家当一天父母。鼓励学生亲自去体验一下自己父母生活的甜、酸、苦、辣,结果我从和学生的谈话以及他们的作文中发现他们已从内心深处碰撞出“感恩”的火花,激发出“感恩”的真实情感。
①冬天洗衣、洗菜等洗理活动。“寒风呼呼地刮着,当我的手浸入0℃以下冰冷的水中时,犹如刀绞一般,冻得直痛心头,实在难熬。”伟康说,“难怪妈妈一到冬天,满手都是冻疮。有时口子裂开还流血…”
②夏天帮父母干农活。“今天好热,大概有三四十摄氏度吧,这样的天气,作为农民出生的爸爸、爷爷还要下田插秧、除草、施肥、防虫治病。午餐后,我也赤着脚跟着他们一起去插秧。一踏进滚烫的水田时,我的脚马上缩了回来,差点被烫伤了,连活也不干了!我看到爸爸和爷爷额头的汗珠像黄豆似的不停地落下来……直到今天我才真正体会到了父母干农活的辛苦。”
这些亲身体验的活动,学生们从真实的感知,深深体会到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孝敬父母的情怀与欲望!
2、“感恩”迁移到尊师爱生上。
开展一帮一活动:在班级里我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更和睦了。师生为贫困学生捐款:我先在班里开展捐款活动,同学们为家境贫寒的学生买学习用品,还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能在校安心读书。又开展了野外“感恩”活动,学生自带餐具、自购菜肴,自己搭灶,亲手烧饭做菜,为教师献上一顿丰盛的野外午餐,教师们吃在嘴里,美在心里。
3、“感恩”迁移到爱班爱校上。
在班里我让学生组织了“护绿”小队,“清洁”小队,“维护秩序”支援队,助学“解困”救急队……每天都有学生活跃在校园各个执勤岗位上,礼貌示范,文明督查,卫生保洁。一段时间下来,学生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学习也更自觉了。
4、“感恩”迁移到爱社会上。
开展“争当优秀队员”的文明新风活动,少先队员的身影活跃在社区里、敬老院、幼儿园等地,他们为孤寡老人送温暖,为小朋友带去快乐;课余时间往返于街道,扫地、清除非法广告纸,扶老携动,礼貌示范。开展“争做环保的小卫士”、“绿色购物”等环境保护的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社会、为社会尽义务的情怀。
三、加强感恩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对少不更事的小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仅仅从书本上学到,而须从成人社会去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这就是说,必须是用成人社会的“感恩”行为,不断地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学生守则要求学生“学会感恩”,首先就须解决可供学生“学”的对象问题,即:成人必须做好“感恩”榜样。
孩子们不知感恩,责任首先在家长身上。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影响极大。有的家长溺爱孩子;有的家长为孩子做了很不好的榜样;有的家长只求付出不计回报,很小的孩子就学会了索取,不知道回报。家长是孩子学会感恩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孩子们不知感恩,责任首先在家长身上。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影响极大。有的家长溺爱孩子;有的家长为孩子做了很不好的榜样;有的家长只求付出不计回报,很小的孩子就学会了索取,不知道回报。家长是孩子学会感恩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加强对小学生的感恩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学校,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如今,中学生守则里写入“学会感恩”条款,值得叫好但又很不够;小学生、大学生守则里,同样需要写入“学会感恩”条款;每个成年人心里,也应当深深地刻下“学会感恩”4个大字。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在我们的这个社会中,无论是感恩教育的引导者和接受者,这类人群扩大化,提倡我们每个人都要做感恩教育的引导者同是也是感恩教育的接受者。我们的社会就会像郁郁葱葱的森林,充满生机和活力。
感恩教育就是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激,或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的教育。小学生年龄小,喜欢形象直观的东西,如果我们只是通过几句话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那恐怕收不到什么成效。那么,怎样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用身边的人和事进行感恩教育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孩子最亲的人,他们一直在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地默默为孩子付出,但孩子们可能不曾细细体会,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回忆一下,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是怎样对待你的?都为你做过哪些事?他们是否曾做过下面这些事:放学后或天黑了不见你回家,四处寻找;下雨了,为你送雨伞;下雪了,为你送棉衣;你病了,他们赶忙找医生……当孩子们想到这些事之后,他们就会感觉到亲人的关爱。这时,教师可以让孩子们讨论一下,应该怎么做才能回报亲人的爱?
二、通过影视资料对孩子们进行感恩教育
今天的孩子既没有遭受过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痛苦,也没有体验过艰苦奋斗的艰辛,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看一些抗战题材的电影,如《地道战》《地雷战》《董存瑞》《长征》等,这些影片形象直观,感染力很强。另外,教师还可以带孩子们到博物馆、纪念馆和烈士陵园看一看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词、用过的手枪,指战员们用过的云梯和机枪,烈士们的照片和事迹以及其他相关的资料等等。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许许多多的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的,应该学会珍惜。
三、通过生动的故事对孩子们进行感恩教育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知恩图报的美德故事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如韩信受漂母之恩,即以千金相赠;首阳之饿人受赵盾活命之恩,在赵盾危难之际,便舍命相救的故事。孩子们听了这样的故事,自然会知晓感恩图报的美德。
我们常说“教书育人”,感恩教育实际上就是育人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人可以没有读过许多书,可以没有许多知识,但是,他必须懂得做人最起码的原则——知恩图报。我们一定要在教书的同时育好人,让孩子们从小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以后用更多的爱来回报社会。
以贴近孩子生活,贴近孩子情感的事例来引导孩子感恩。比如,让孩子喂养宠物狗,小狗会和孩子交朋友甚至会原谅孩子的一些不当行为,以此启发孩子感恩父母。再如,当孩子和小伙伴交往被感动时,家长要及时引导孩子学会感谢朋友,懂得珍惜友谊。总之,抓住孩子的感动瞬间去引导学会感恩。
受到潜移默化的孩子也应该自然的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其实不然,“身教”固然重要,“言传”也很需要。
1、感谢我们的孩子,是培养孩子感恩心的起点
看到“感谢我们的孩子”,也许有人会问:我生他养他,为他付出了这么多,还要感谢他?是呀,不妨回想一下,让我们这一生感到最富足的是什么?是拥有一个健康活泼、聪明可爱的孩子!是呀,生养过孩子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父母养育我们的辛苦,才会更加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孝顺父母;才会更加有责任心、有爱心;才会更加知足常乐。总而言之,孩子让我们的生命体验更丰富,让我们的人生更完整。因此让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从“感谢我们的孩子”做起,以此作为培养孩子感恩心的起点。
2、和孩子一起感谢生活,是培养孩子感恩心的基点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合。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处处受到社会生活的“恩赐”: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亲人的关爱、他人的服务、大自然的馈赠、祖国的呵护等,所以我们人人都要感谢生活。生活中难免遇到坎坷或者不顺心的事,要积极调整心态,不要在孩子面前怨天尤人。
3、为孩子创设感恩的机会,是培养孩子感恩心的重点
也许是我们对孩子的爱太无私,以至于孩子对这份爱非但不珍惜,反而感觉父母唠叨。因此父母要学会做“弱者”,创造机会让孩子表达他们对父母的爱。如父母不妨告诉孩子,自己工作时会很烦恼、很辛苦,养育孩子也很辛苦。父母把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是因为爱他,父母也希望得到孩子的安慰、照顾,等等。一旦父母学会了接受孩子的爱,孩子的价值得到了体现,他们就会懂得孝敬父母,对父母感恩。父母还可以有意识地和孩子一起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如捐献活动、扶贫活动等等,让孩子体会他人的辛酸与苦难,让他们愿意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
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会离开父母,融入社会。惟有学会感恩,才会更加热爱生活,关爱他人,收获平和与快乐。
❺ 小学生感恩教育三百字
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我们的思想教育,包括学校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还要帮助教育人们懂得做人的道理,特别是小学生,要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懂得,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感念祖国之恩,要报效祖国;感念自然之恩,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这是一种更加丰满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是“刻骨铭心”的。“教育的归宿在于养成,生命的真谛在于感恩”。因为活着,所以我们应该感恩,如果没有感恩,活着等于死去。要在感恩中活着,感恩于赋予我们生命的父母,感恩于给我们知识的老师,感恩于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企业,感恩于帮助、关心和爱护我们的那些人,感恩于我们的祖国,感恩于大自然……感恩地活着,才会发觉世界是如此美好。
那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首先感恩教育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改革教育成绩的评价体系
一是要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不但重视学生的学习,更要重视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采取“宽进严出”等办法,努力弱化智育对德育的冲击;二是改革对教师的评价体系,把教师的品德和推行德育的业绩纳入考核体系,作为重要指标进行评价;三是通过大力开展学生对自已的家长、教师、社区等进行感恩活动,并作为学生升学、当兵、就业的重要考核标准。
2、德育工作的目标中应明确感恩教育的核心价值
德育内容的确定:一个是德育课程的设置,必须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另一个是扩展德育的学科范围,不只一个科目、一个教师讲德育,所有科任老师都要围绕德育这个中心开展教学。
(二)感恩教育需要我们教师有意识地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从活动中体验感恩
首先,感恩教育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做。如果我们只知道奉献,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呈现给孩子从而教育孩子,孩子也就无从感受到社会和人们对他的恩爱。也许很多家长与老师已习惯了付出,不希望得到回报与感恩,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样做可能会误导孩子,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是道德教育中的不完善之处。因为知道别人的恩情并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
其次,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让小学生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它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如为了培养小学生对父母的感恩意识,我设计了如下活动:
A、举行主题队会:"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
(a)将自己的学费、书杂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
(b)计算学习投资的成本。
(c)假定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
B、体验教育活动:
绑沙袋(开展绑沙袋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一天的上学时间里都绑着一个沙袋必须全天随身携带,放学前交流绑沙袋的体验,通过这一有趣的游戏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
C、二十四孝"故事会
D、开展征文活动:题目自拟,但必须能反映出父母对我们的爱。
E、布置爱心家庭作业。
(a)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
(b)给外出的父母打一次电话或送去一声问候;
(c)给父母捶捶背、搓搓手;
(d)在家主动做家务。并记录下来。
为了培养小学生对老师的感恩意识,我设计了如下活动:
A、举行《人生路上的领路人——老师》演讲比赛。
B、举行题目为“师恩难忘,师情永存”的作文竞赛。
C、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自选“六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等)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通过这些感恩的活动,许多学生都能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好,并在生活中能主动帮助别人,家长们都反映自己家的孩子表现比以前好多了。
(三)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去感恩
学生往往在学校说得好听,而在实际行动中做不到,容易从自我出发,往往忽视了他人。作为教师和学生的家长不仅仅教育孩子持守经律条文,最重要的是让他(她)们学会实践,学以致用。
1、通过亲身体验感恩自己的父母
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做父母的艰辛,我让学生回家当一天父母。鼓励学生亲自去体验一下自己父母生活的甜、酸、苦、辣,结果我从和学生的谈话以及他们的作文中发现他们已从内心深处碰撞出“感恩”的火花,激发出“感恩”的真实情感。
①冬天洗衣、洗菜等洗理活动。“寒风呼呼地刮着,当我的手浸入0℃以下冰冷的水中时,犹如刀绞一般,冻得直痛心头,实在难熬。”伟康说,“难怪妈妈一到冬天,满手都是冻疮。有时口子裂开还流血…”
②夏天帮父母干农活。“今天好热,大概有三四十摄氏度吧,这样的天气,作为农民出生的爸爸、爷爷还要下田插秧、除草、施肥、防虫治病。午餐后,我也赤着脚跟着他们一起去插秧。一踏进滚烫的水田时,我的脚马上缩了回来,差点被烫伤了,连活也不干了!我看到爸爸和爷爷额头的汗珠像黄豆似的不停地落下来……直到今天我才真正体会到了父母干农活的辛苦。”
这些亲身体验的活动,学生们从真实的感知,深深体会到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孝敬父母的情怀与欲望!
2、“感恩”迁移到尊师爱生上。
开展一帮一活动:在班级里我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更和睦了。师生为贫困学生捐款:我先在班里开展捐款活动,同学们为家境贫寒的学生买学习用品,还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能在校安心读书。又开展了野外“感恩”活动,学生自带餐具、自购菜肴,自己搭灶,亲手烧饭做菜,为教师献上一顿丰盛的野外午餐,教师们吃在嘴里,美在心里。
3、“感恩”迁移到爱班爱校上。
在班里我让学生组织了“护绿”小队,“清洁”小队,“维护秩序”支援队,助学“解困”救急队……每天都有学生活跃在校园各个执勤岗位上,礼貌示范,文明督查,卫生保洁。一段时间下来,学生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学习也更自觉了。
4、“感恩”迁移到爱社会上。
开展“争当优秀队员”的文明新风活动,少先队员的身影活跃在社区里、敬老院、幼儿园等地,他们为孤寡老人送温暖,为小朋友带去快乐;课余时间往返于街道,扫地、清除非法广告纸,扶老携动,礼貌示范。开展“争做环保的小卫士”、“绿色购物”等环境保护的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社会、为社会尽义务的情怀。
三、加强感恩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对少不更事的小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仅仅从书本上学到,而须从成人社会去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这就是说,必须是用成人社会的“感恩”行为,不断地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学生守则要求学生“学会感恩”,首先就须解决可供学生“学”的对象问题,即:成人必须做好“感恩”榜样。
孩子们不知感恩,责任首先在家长身上。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影响极大。有的家长溺爱孩子;有的家长为孩子做了很不好的榜样;有的家长只求付出不计回报,很小的孩子就学会了索取,不知道回报。家长是孩子学会感恩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孩子们不知感恩,责任首先在家长身上。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影响极大。有的家长溺爱孩子;有的家长为孩子做了很不好的榜样;有的家长只求付出不计回报,很小的孩子就学会了索取,不知道回报。家长是孩子学会感恩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加强对小学生的感恩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学校,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如今,中学生守则里写入“学会感恩”条款,值得叫好但又很不够;小学生、大学生守则里,同样需要写入“学会感恩”条款;每个成年人心里,也应当深深地刻下“学会感恩”4个大字。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在我们的这个社会中,无论是感恩教育的引导者和接受者,这类人群扩大化,提倡我们每个人都要做感恩教育的引导者同是也是感恩教育的接受者。我们的社会就会像郁郁葱葱的森林,充满生机和活力。
❻ 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意义
感恩教育有没有用?可以肯定地回答,有用。但,得看是对谁。一个人的改变,外因是条件,内因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次演讲,对每个人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有的人来说,可能一点效果没有,而对某一个人来说,却可能影响他的一生。感恩教育,只会使部分学生发生改变,却不可能使所有的学生发生改变。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不管是思想上的教育还是知识上的教育,都需要在长时间的教育中,使学生一点点地发生变化。这种形式的感恩教育不可能天天举行。当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的感动都消失殆尽的时候,大多数的孩子们还是会变成一个个傲娇的小公主,一个个骄傲的小王子。
况且,在商品经济的今天,人们过多地关注自我,只知道一味地索取,而不知回报,人性的自私与冷漠已经严重地腐蚀了未成年的学生,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本来就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就更不懂得感恩了。这,不是一次、两次的感恩教育能够救治得了的。
感恩教育的作用很大,因为,一个人只有知道感恩,才会尊重老师,孝敬父母。懂得尊重老师的孩子,才会在上课时认真听讲,遵守纪律;懂得孝敬父母的孩子,才会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学有所成孝敬父母。实施感恩教育,在学生的心中种植下感恩的种子,让它们生根发芽,才会使一个人真心向善,让爱自己的人感到自豪。
要想使感恩教育产生巨大的作用,还需要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为主,多方面精诚合作,一起努力才行。
望采纳,谢谢!
❼ 中小学生感恩教育
意思是通过故事、活动、演讲、实践等方法,使学生建立有爱心、懂得回报家人回报社会的认识,知道感恩并付诸行动的教育。
❽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北辰区实验小学赵金艳 当今社会,孩子在父母、祖辈的心中成了“小皇帝”、“小公主”,溺爱有加;而孩子自己也养成了唯我独尊、自私冷漠的心理趋势。孩子们渐渐远离了感动,忘记了感恩,以为父母的养育和教诲都是理所当然的。针对这种道德的缺失,情怀的失落,我校全面启动感恩主题教育活动,运用活动引领、细节渗透、文化熏陶等有效的策略,让孩子找回感恩的心,领悟生命与成长的真谛。 每到学校开学,总会看到一些孩子手里拿着冷饮津津有味地吃着,父母甚至爷爷奶奶跟在后面汗流浃背,拿着书包蹒跚地穿梭于教务处、校长室和教室之间。目睹此景,我总会有一种悲哀涌上心头。 一次家访中有位家长请求我好好的与他的孩子谈谈:自己的孩子每天回家后根本不愿与父母说话,偶尔说话语气也蛮是不耐烦,即使向父母要钱也是一副应该的神情!另一位家长跟我透露:他的心肝宝贝现在还让他系鞋带。还有位家长说他的孩子从来没有主动接过抹布擦地的时候。 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但观察一下现在的校园,挥霍父母的血汗钱,用来吃喝玩乐的学生不在少数,毕业后不愿工作*父母养活的“啃老族”也有不少。严重缺乏报恩意识。学生对老师辛勤教育、同学之间的帮助显得寡情薄义,甚至像马加爵那样回报父母、回报社会的也大有人在!。 如何帮助学生感恩父母、他人、社会、国家对他们付出的爱,如何教会学生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报答祖国的培养,老师的教诲。这是学校、家庭、社会应一同探讨、解决的问题。对此我已经注意了很久,考虑了很久,我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视感恩的启蒙教育,开启孩子的感恩之心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做法的收获;播上做法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时机,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和援助时,给他人以回报,不要只图索取和享受。教育学生将他人恩惠铭记在心,增强责任感,要有一颗感恩之心,懂得怜悯,懂得尊重,懂得承担责任,与人为善,善待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 当前学生缺乏感恩心的现象十分通通,究其根源,就是感恩教育在他们接受的教育体系中所占的位置已经被边缘化。家庭无原则地溺爱,以文化课为主导方向的学校教育又往往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在这种背景下,学生陷入情感教育的“沙漠”,在不少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感恩思想已经成为一个盲区,孩子对家长只知索取、不思回报,感恩之心严重缺失。感恩意识的缺乏也就在所难免了。 感恩的启蒙教育,也即是小时候家长要注重感恩教育,入学时候老师应该强调感恩教育,入初中老师再一次开展感恩教育。在他的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时候,抓住时机开展教育。切入学生个体心理世界,激发个体心灵共鸣,促使学生对某些事件有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强化他们的感恩心理,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成长和升华他们的道德情感。二、广泛发动,积极宣传,树立学生的感恩意识在实施感恩教育活动中,我班从思想宣传入手,教育学生要感谢祖国、感谢社会、感谢家长、感谢老师、感谢他人。为了做好教育工作,必须提高他们对感恩活动的高度重视。因此,要求家长做好配合工作,共同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感恩意识。我班还利用课堂主渠道的作用,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教育学生学会感恩,通过演讲、主题班会、、讲故事、等形式进行宣传,使学生的感恩意识逐渐增强。三、认真组织,狠抓落实,在活动中加强感恩教育 我认为,感恩教育重在活动,在活动中树立学生的感恩意识。活动开展来,我班认真组织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把感恩教育推向深入。(一)感谢祖国,立志报效祖国 我班坚持每周一的班队会制度,精心准备每一次的班队会,通过演讲,让学生树立国家概念,我班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活动---诵读比赛、歌颂祖国征文比赛、文艺汇演、趣味语文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了解到我们的灿烂文化,懂得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更加认识到要珍惜现在,刻苦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发展壮大做出自己的贡献。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国家虽然强大了,但现在依然是发展中国家,还需要我们奋发图强,为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二)感谢社会,为社会做应有的贡献社会是人的社会,人处于社会之中。而当今社会,更加关注和重视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我们从大家熟知的事情宣传入手,教育学生要感谢社会。感谢社会要体现在行动中,我办利用双休日进行社会调查,并写出了一份份社会调查报告,虽然文笔稚嫩,见解不够全面,但是孩子们看到了尊老爱幼的行为,感受到了社会中浓浓的暖意,觉察到了环境清新多么来之不易。活动使学生了解了社会,认识了社会,懂得了自己既然是社会的一员,就应该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也教育了学生在困境中不要气馁,不要怨天尤人,增强学生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三)感谢父母,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我班开展了给父母一封信活动,通过这种形式,孩子可以很好的与父母谈心,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使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更加融洽,避免孩子逆反心理的产生。并要求学生每周回去后帮家长做一件家务劳动,例如做饭、扫地、洗衣服等。活动的开展树立了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父母的辛劳,从而感谢父母,尊重父母。(四)感谢老师,做勤奋学习、遵纪守法的好少年 我们的学生正是性格可塑性最强的时候,针对这个特点,我把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作为我们班的主题。对此,我们开展了“假如我是老师”为主题的班会,使学生在活动中懂得尊重老师。我们教育学生,要感谢老师的付出,不需要什么礼物,只要能勤奋学习,争取好成绩,遵守纪律,讲文明,懂礼貌,就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五)感谢他人,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我班实施成功教育策略,开展“比学赶帮”活动,就是在班级内部分成若干个小组,大家在学习上、生活上、规范上、活动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此项活动我班不走形式,每周评比先进小组,表彰在活动中表现优秀和进步幅度大的学生,我们考核学生的学习和表现,主要是看进步幅度,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希望。在活动中,我们教育学生要感谢同学,感谢同学的帮助,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了友谊,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风气越来越浓。四、及时点拨学生,参与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 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要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的心灵在充满“感恩”的氛围中接受洗礼。根据各自班级的具体情况,设置如下活动: 1、讲述“感恩”的故事。在班中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故事会,使学生们认识到“孝心、爱心”是“立人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 2、创立“感恩”小报。用新颖的排版、立意鲜明的内容,定期出刊有关“感恩”的个案,使学生亲眼目睹“孝星”的形象,从而受到感染。 3、频繁问候,让父母舒心。古人云:“言为心声”,鼓励学生频繁对父母说说体贴或感激的话。如“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 4、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在《给予树》的教学中,为让学生感知、感激对老师、亲人的关爱培养之情,在授课的拓展练习当中,部署了关爱他人的的名诗、佳句的讨论。激发了学生对亲人的热爱之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营造浓厚的氛围,使“感恩”教育有声有色,使学生自愿参与“感恩”活动,去亲身体验,去感悟人生,去领悟真理。 五、体验“感恩”的真实情感 1.结合节日,开展活动。如:国际“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等,利用这些节日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 2.学做父母,体验辛劳。如:冬天洗衣、洗菜等洗理活动。 3“教师节”。为老师做个庆贺卡,送一束野花。老师会感到非常欣慰。六、关注现实生活的感恩细节,让孩子在生活中践行。为了让感恩行动看得见,摸得着,我们运用以大见小,以点带面的策略,提出了三项感恩作业,就是让孩子用一句话向父母表示感恩;用一个举动为父母消除疲劳;一天当家为父母分担家务。我们要求孩子们每星期至少做一次,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与此同时我们还编写了一本《感恩心语录》,孩子们人手一册,记录自己完成感恩作业的情况,表达自己在感恩活动中的点滴感受。最让孩子们受益的是,通过与父母交流他们开始关注父母的喜好,了解他们的心愿,记住他们的生日。孩子们会在不经意中给父母长辈揉揉肩、捶捶背、洗洗脚,帮父母做饭洗衣等。使学生懂得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让学生们从真实的生活中感知父母的伟大与艰辛,感知老师的良苦用心。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感到应该报恩。古人说: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的起码品德。“羊的跪乳”,“鸦的反哺”,这些都因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芬芳馥郁,香泽万里。另外,我们也非常需要感恩,因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个频繁怀着感恩之心的人,心地坦荡,胸怀宽阔,会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助人为乐。当耳旁不再喧嚣,当眼睛不再迷茫,当心不再悲愤,让我们沉淀下来,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用感恩的心去发现,去探索,去品位生命中的至真至纯!
❾ 小学生 感恩教育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决问题!感恩教育就是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激,或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的教育。小学生年龄小,喜欢形象直观的东西,如果我们只是通过几句话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那恐怕收不到什么成效。那么,怎样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用身边的人和事进行感恩教育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孩子最亲的人,他们一直在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地默默为孩子付出,但孩子们可能不曾细细体会,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回忆一下,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是怎样对待你的?都为你做过哪些事?他们是否曾做过下面这些事:放学后或天黑了不见你回家,四处寻找;下雨了,为你送雨伞;下雪了,为你送棉衣;你病了,他们赶忙找医生……当孩子们想到这些事之后,他们就会感觉到亲人的关爱。这时,教师可以让孩子们讨论一下,应该怎么做才能回报亲人的爱?
二、通过影视资料对孩子们进行感恩教育
今天的孩子既没有遭受过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痛苦,也没有体验过艰苦奋斗的艰辛,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看一些抗战题材的电影,如《地道战》《地雷战》《董存瑞》《长征》等,这些影片形象直观,感染力很强。另外,教师还可以带孩子们到博物馆、纪念馆和烈士陵园看一看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词、用过的手枪,指战员们用过的云梯和机枪,烈士们的照片和事迹以及其他相关的资料等等。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许许多多的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的,应该学会珍惜。
三、通过生动的故事对孩子们进行感恩教育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知恩图报的美德故事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如韩信受漂母之恩,即以千金相赠;首阳之饿人受赵盾活命之恩,在赵盾危难之际,便舍命相救的故事。孩子们听了这样的故事,自然会知晓感恩图报的美德。
我们常说“教书育人”,感恩教育实际上就是育人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人可以没有读过许多书,可以没有许多知识,但是,他必须懂得做人最起码的原则——知恩图报。我们一定要在教书的同时育好人,让孩子们从小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以后用更多的爱来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