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了班级上课制的是谁
夸美纽斯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了班级上课制。
所谓班级授课制,这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是班级授课方式的拥护者和提倡者。他对班级授课的一些阐述,是班级授课思想的萌芽。而直到16世纪,“班级”一词被正式使用,始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艾拉斯·莫斯。十七世纪初,乌克兰兄弟会学校兴起了班级授课的组织形式。
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一书。该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后经赫尔巴特的发展而基本定型。
在中国,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这一形式。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后,班级授课制逐渐在全国广泛推行。
特点
1、按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
2、按“课”教学。
3、按时授“课”。
4、统一授“课”。
5、全班统一开学,统一上课,统一考试,统一升级、结业和毕业。有人将班级授课制特点概括为“班”“课”“时”。
(1)普及小学教育扩展阅读:
扬·阿姆斯·夸美纽斯,生于1592年,死于1670年,是一位以捷克语为母语的摩拉维亚族人,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他是公共教育最早的拥护者,其理念在他所著作的《大教学论》中提出。
年轻时被选为捷克兄弟会的牧师,并主持兄弟会学校。三十年战争(1618~1648)爆发后数十年被迫流亡国外,继续从事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他尖锐地抨击中世纪的学校教育并号召“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提出统一学校制度,主张普及初等教育,采用班级授课制度,扩大学科的门类和内容,强调从事物本身获得知识。主要著作有《母育学校》、《大教学论》、《语言和科学入门》、《世界图解》等。
Ⅱ 简述普及初等教育的主要措施
普及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也是教育发展过程中层次不断提高的历史要求回。新中国建国初期,我答国提出普及初等小学教育(三年到四年)的目标,后来提出普及小学教育的目标,大跃进的时候曾经提出普及初中甚至高中教育的目标。一时间村村办小学,队队办初中,社社办高中,甚至小学都没有毕业的老师教起了初中和高中,热情代替了科学,数量淹没了质量,后来花了很大的力气进行收缩和消化。所以普及什么层次教育、普及到什么程度是要依据历史条件决定的。
Ⅲ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普及性
普及教育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许多发展中国家把首先普及初等教育、同时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作为主要任务;发达国家则主要是普及中等教育,同时发展高等教育。
(二)基础性
我国的教育体系,一般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大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立的性质和任务。其中,小学和中学都是普通教育性质,并且,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
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从个人来讲,它是一个人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阶段,对每个公民个人的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起着决定性 的作用。良好的小学教育是接受中等教育的基础。从国家来讲,只有小学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逐级普及和提高,小学教育是国家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基础。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家实施义务教育,这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是现代社会对每个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这表明,义务教育只能是基础
教育而非专业教育,其内容应包括国家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相应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其在完成这一教育任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强制性
义务教育不仅是受教育者的权利,也是由社会各阶层、各方面和国家各部门共同承担的义务。为了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必须依靠国家法律的强制力量,这就是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它集中体现在通过立法在全体适龄儿童、少年中普及一定年限的基础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曾为小学教育的发展做过许多努力。
Ⅳ 毛里求斯共和国的国家普及小学教育程度!!
网上转载: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ed4cb60100i843.html
在毛里求斯,小学阶段一共有六个年级,人们用standard表示年级;每个年级用毛国国旗的颜色分班,有红色、蓝色、黄色和绿色四种。因此,在学生的教材或作业本上,我们除了看到他们的名字以外,还会看到STD III Red等字样。毛国小学的入学年龄是5岁,每个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同时学习英语、法语和一门东方语言(包括汉语Mandarin,印地语Hindi,乌尔都 Ur, 泰米尔Tamil, 德来固Telegu, 马拉蒂Marathi 和阿拉伯语Arabic等七种)。实际上,在毛国,除去法语和东方语教材以外,其它所有的教材都是用英语编写,比如历史、地理、生物等课程。虽然这样,但是小学1-4年级学生的英语还是不怎么好的,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是说“克里奥尔语”,一种基于法语的当地土话。
毛国小学还有一个跟中国很不一样的地方就是General Purpose Teacher(GPT)。每个年级的每个班都有一个GPT,这名老师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不仅是该班的班主任,还是英语老师、法语老师、历史老师、地理老师等等。也就是说,在毛国的小学,教师不是按科目分的(subject teaching)。这种教育体制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一名GPT老师的工作量实在是太大了,除了教学以外,还要兼职做保姆般的工作。这边的小孩特别调皮,很难管教,所以每位老师在学生面前都是很凶的,这样有利于威信的建立。可这是不是问题的解决办法呢?以后我会再来跟大家讨论的。
除去General Purpose Teacher以外,其他的任课教师就是东方语老师和信息技术老师(ICT)了。东方语是属于选修课,小朋友们一般会按照自己的民族来选择修读一门语言,比如华人会学习汉语、Telegu族会修读Telegu等等。当然,小朋友也可能不修读任何一门东方语,这完全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抑或可以说是他们父母的选择,因为每个小朋友要学什么语言课程,都必须由父母向学校写信提出的。每个学校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设东方语课程,有的学校会开设全部七门课程,有的学校可能只有四种或者五种等等。在毛国的所有小学中,开设汉语课的学校一共是25所。数量还是挺多,而当地的汉语老师极度缺乏,这也是我们来毛国做汉语教学志愿者的一个重要原因。
毛国小学一年有三个学期,从一月初到四月初是第一个学期。目前学校已进入期末考试阶段,本周也是考试周,我所在学校的期末考试安排如下:
RAJCOOMAR GUJADHUR GOV. SCHOOL
TIME TABLE FOR 1ST TERM TEST 2010
Day / Date
Morning session
9.00-11.45 am
Afternoon session
12.30-15.30 pm
Tuesday 23.03.10
STD VI Arabic& Asian Language
STD V Arabic& Asian Language
Wednesday 24.03.10
MATHS STD I-VI
Normal work
Thursday 25.03.10
FRENCH STD I-VI
Normal work
Friday 26.03.10
ENGLISH I-VI
Std IV Arabic& Asian Language
Monday 29.03.10
HIS/GEOG (Std IV-VI)
Health E- I&II
EVS-III
Std III Arabic& Asian Language
Tuesday 30.03.10
SCIENCE (STD IV-VI)
Std I Arabic& Asian Language
Std II Arabic& Asian Language
因为我过来只给学生们上了两个星期的课,所以校长特批我不举行汉语期末考试,呵呵,高兴了好一阵子!
顺便说一下,这里的考试除了十月份六年级的升学考试是全国统一命题以外,其他年级的期末考试都是老师自己命题、自己组织考试的。每个学生需缴纳试卷印制的费用,费用按照试卷的页数进行收取。考试时,有的班是一个学生一张桌子,有的班是原地就坐考试,这完全取决于每个班的老师,学校没有硬性规定。
总体而言,毛国小学的运作体制还是有很多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尤其是在语言教学这方面。我们国家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学英语,直到大学结束,可是能够学到正常交流的还是很少,大部分都还是“哑巴英语”!而在毛里求斯,他们实际运用的语言也不是英语或者法语,而是“克里奥尔语”,可是这里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说英语或者法语,而且能够正常交流。这是让我感到最不可思议的地方了!究其原因,我还未做进一步的研究,待我调查清楚了,再来与大家分享。
Ⅳ 为什么普及初等教育问题开始成为近代各国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
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特性之历史研究钟文芳
【摘要】:人类现代初等教育具有基础性、普及性、民族性、国民性等诸多性质,这些性质使得现代初等教育在不断改革过程中仍然保持着自己所特有的价值追求。由于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的发展直接奠定了现代初等教育的基础,西方近代初等教育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某些特性逐渐转变为现代初等教育所具有的重要性质,因此,需要对近代西方初等教育特性加以充分探讨,才能真正理解现代初等教育的性质及其价值追求。但就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特性这一问题来说,目前还缺乏专门而深入的研究,因此,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在目前初等教育改革不断出现的当代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所探讨的是关于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特性的问题,从时间跨度上来说,主要涉及15、16~19世纪后期之间的西方初等教育在发展上所呈现出的特性。在本文中所涉及的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特性主要指宗教性与慈善性、民族性与国民性、义务性与普及性三对特性。这三对特性在西方近代初等教育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各有侧重,并相互交织。15、16世纪是西方社会进入近代的“序幕”时期,在此阶段,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西方近代初等教育开始发端,其标志是本族语学校的产生,本族语在初等教育中的地位得到确立,使得此时期初等教育的民族性得到体现;17世纪西方社会在思想意识和精神领域上与神学反复地进行着较量,初等教育处于宗教的控制之下,呈现出明显的宗教性与慈善性,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科书等方面都体现出浓烈的宗教性。18世纪则是一个关键的时期,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都促使着西方社会发生着巨变,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社会贫民阶层的范围得到扩大,大量的贫苦儿童成为社会中的一个很难解决的社会问题,出于慈善的目的而出现了许多开办初等教育机构的实践活动,使得在近代西方社会中,初等教育又被看成是贫民教育,具有很强的慈善性。另一方面,法国启蒙思想运动又使得国家和民族的观念得到强化。19世纪对于欧、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来说,是一个“全盛时期”,近代初等教育的民族性与国民性、义务性与普及性在此阶段得到充分体现,而初等教育的宗教性与慈善性逐渐减弱或消失。初等学校逐渐被看成是由国家来开办的一种国家机构,教育目的也发生着变化,培养国民、公民逐渐成为初等教育的重要目的,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逐渐确立起国家初等教育制度和公立学校制度,使得初等教育逐渐具有了国民性这一特性,在19世纪后期普遍出现的初等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也使得初等教育成为一种义务性与普及性的教育。 本文主要分四章来分析和论证上述西方近代初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 的特性。 第一章主要分析和阐述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的发端问题,主要分两个部分,一 是分析西方近代初等教育发端的影响因素;二是分析西方近代初等教育产生的标 志—本族语学校。随着欧洲各国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的崛起、宗教改革运动的 兴起,以及基于市民阶层之上的本族语文化的发展,在15、16世纪,基于民族 语言之上的初等教育机构—本族语学校出现,本民族语言成为这些初等教育机 构中实施初等教育的中介和教学内容,使得近代初等教育具有了初步的民族性。 同时,由于宗教改革运动,使得宗教教育成为初等教育的核心内容,也使得西方 近代初等教育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具有宗教性与慈善性,初等教育的普及观念 在此时期也在宗教改革运动下被提出。因此,可以说,此时期是近代初等教育特 性的发端时期,本章的目的就在于揭示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特性是在何种社会、文 化背景之下所出现的。 第二章主要分析近代西方初等教育所具有的宗教性与慈善性,这两种特性在 19世纪后逐渐减弱或消失。在西方近代初等教育发展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 初等教育是属于教会所控制下的一种宗教事业和慈善事业,出于宗教和慈善的目 的,欧洲的教会和宗教团体承担起了为普通阶层人民的子弟开办初等教育的任 务,不论是初等教育的目的,还是初等教育的教育内容,都呈现出宗教性与慈善 性。本章主要通过从观念和实践两方面来分析和论证西方近代初等教育所具有的 宗教性与慈善性。 第三章重点论述西方近代初等教育民族性与国民性的确立过程,主要体现在 初等教育逐渐由教会垄断的宗教事业和慈善事业转变为由国家开办和管理的公 共事业,初等教育的目的和内容表现出对培养“国民”和“公民”的追求。近代 西方初等教育特性中的民族性与国民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18、19世 纪,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被紧密地联结在一起,这在德意志的近代初等教育发展 中尤为明显。本章主要对国民教育思想以及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过程进行 剖析,从而来阐释初等教育民族性与国民性的表现。在阐述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 过程中,主要选取德国、法国、英国和美国的国民教育制度的发展来进行重点分 析。 第四章探讨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的义务性与普及性问题。从宗教改革起,普及 初等义务教育逐渐成为近代西方各国发展初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也使得初 等教育逐渐成为一种普及的义务性教育,从而逐渐具有了义务性与普及性这一对 特?
【关键词】:西方 近代 初等教育 特性
Ⅵ 日本是不是世界第一个普及小学免费教育的国家
1、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
2、德国在1619年颁布世界上第一项义务教育法令,距今已有380年历史。
3、16世纪,欧洲产生了普及义务教育的思想,如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1448-1553)提出,所有儿童都要受到良好的教育。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4-1670)提出,儿童不分贫富贵贱、男孩女孩,都应进学校,德国在1619年颁布世界上第一项义务教育法令,成为第一个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
Ⅶ 中国是什么时候(几几年)普及的小学教育。
应该是普及的九年义务教育吧,九年义务教育包括小学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Ⅷ 论述近代英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过程
英国实行5-16岁义务教育制度。1998/1999财政年度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9%。公立学校学生免交学费。私立学校师资条件与教学设备都较好,但收费高,学生多为富家子弟。
英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拥有世界较好的高等教育水平,是近现代高等教育体制的发源地。英国有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一大批较好的高等学府,为英国和世界培养出许多杰出科学家和政治家等。
截至2014年8月,英国有大学138所,包括世界著名的英国最顶尖大学联盟“罗素大学集团”(The Russell Group),其中最闻名于世的两所大学是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此外还有帝国理工学院、爱丁堡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布里斯托大学、伯明翰大学、诺丁汉大学、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华威大学、英国约克大学、南安普顿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纽卡斯尔大学、格拉斯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利物浦大学、埃克塞特大学、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杜伦大学。另外还有其他诸多著名大学,如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
英国教育一般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3岁到5岁的幼儿园教育;第二阶段是5-11岁的小学教育;第三阶段是11岁-16岁的中学教育。5岁-16岁为法律规定的强制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必须入学,由国家负责必须的学费、书籍和必要的供应。16岁-18岁是中学高级班(或大学预备班),为中学至大学的过渡期;第四阶段为高等教育阶段;第五阶段为16岁以后的继续教育。包括青年和成人的职业教育(正规大学不算在内),方式有全日、半日和业余时间。学制的长短在各地、各部门、各专业均不相同。
Ⅸ 为什么普及初等教育问题开始成为近代各国发展教育的
即小学教育,或称基础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打下文化知识基础和作好初步生活准备的教育。通常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的第一个阶段的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儿童。 这种教育对提高国家民族文化水平极为重要,因此各国在其经济文化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都把它定为实施义务教育或普及教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