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种做法
一、重视养成教育,教学生做人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我们作为一个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经常地教给学生一些做人的道理;要将这些道理通过日常小事,自身垂范,落实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做一个懂得爱、懂得感恩的人
现在的许多孩子只知享受爱,却不懂得感恩和回报。缺乏爱心的孩子也就缺少做人的根基。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健康身心、健全人格的地方。
2、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有责任感,长大了才能成为一个对祖国、对人民负责的人。
3、做一个能够承受困难和挫折、勇于进取的人
由于种种原因,中学生面对困难时会产生挫折感、失落感,精神萎靡不振。
4、做一个文明人
文明礼貌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
二、规范养成教育,重习惯培养
初中年级的学生宛如有着蓬勃生命力的小树,充满渴望地向着蓝天生长,憧憬着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有一句印度谚语就曾这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由此可见,习惯的培养是多么重要。
1、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体现着一个人的整体素质,而中学阶段是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它能影响人的一生。
2、学习习惯
在学习上有满腔的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指导。
三、深化养成教育,促自主管理
“独木不成树,独树不成林。”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一个同学都是这个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班主任应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自觉、主动地管理班集体,自主的约束自己的行为。
⑵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有哪些
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提出十项要求,简称“习惯养成双十条”,具体内容如下: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1、学会倾听的习惯((1)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2)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3)要倾听老师讲解,并按要求认真练习。)
2、善于思考的习惯((1)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2)善于发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3)课前预习知识,不明白的问题提前做好标记。)
3、敢于提问的习惯((1)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2)发言时,站得直,口齿清,讲普通话,声音要洪亮。)
4、与人合作的习惯((1)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共同解决问题。(2)与同学交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
5、自主读书的习惯((1)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注重知识的积累。(2)乐于读书,愿意和书交朋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3)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看不健康光盘,不浏览不健康网站。(4)爱护书籍,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
6、认真书写的习惯((1)读写姿势端正,会正确执笔,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头,执笔处离笔尖一寸。(2)书写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洁净,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文字和符号都要规范,格式要美观。)
7、自评互评的习惯((1)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渐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学会激励性的评价,既会评价自己,又会评价别人。)
8、搜集资料的习惯((1)能利用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渠道主动搜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2)对搜集的各种资料能进行分析、归类、整合。)
9、动手操作的习惯((1)学生能独立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操作步骤正确。)
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1)能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认真完成并细心检查作业。(2)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⑶ 如何实施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教育目标
培养少年儿童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做人基本习惯、做事基本习惯和学习基本习惯;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人格发展,使广大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二、教育内容
着眼儿童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少年儿童在学习、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以使广大少年儿童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为少年儿童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三、教育途径
(1)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行为规范三字经》、《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礼仪守则》为行为习惯培养的教材,以养成教育为主狠抓学生行为规范训练。
(2)活动育人:(文体艺活动)重大节日活动、时事政治教育活动、系列专题活动(安全教育周,增强安全意识;文明礼貌月专项活动)。
(3)教师言行育人:榜样的激励作用
(4)课堂育人:发挥各学科的育人功能,特别是发挥品社、班专课主渠道的育人功能以及主题班队会,阅读课的育人功能。
(5)阵地育人:黑板报、升旗仪式、红领巾监督岗,敬老院教育基地,校报橱窗、广播站;图书室、劳动基地,心理咨询室。
四、教育建议
(1)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一个好习惯的重要性
要培养一个习惯,你首先必须研究它的重要性。因为你只有明白了它的重要性,你才会有培养这个习惯的愿望,你才能有坚强的决心,你才能有坚决的行动;只有有了一次次坚决的行动,习惯才能逐步养成。
(2)教育广大师生充分明确一个好习惯的可行性
要培养一个习惯,开始前的可行性分析很重要,这样使你建立在理智和科学的基础上。否则,脑袋一热,盲目去做,常常会半途而废。回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是不是经常对某件事情有很大决心?比如信誓旦旦要从明天起一定要长跑、一定要每天一小时学外语、一定要每天练半小时毛笔字等?为什么热度只维持了几天、几个星期就像泄气的皮球一样瘪了下去?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做好可行性分析。
(3)充分认识到好习惯的养成需要统筹安排,逐一击破
习惯是个庞大的体系,像大树一样根、干、枝、叶。它可以是学习上的习惯,也可以是健康上的习惯、消费上的习惯、与人相处的习惯等。这么多习惯在培养的时候要统筹安排,分清主次,明确先后,有步骤地去培养。开始时要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渐进到突变,要宁少勿多、宁易勿难。对旧习惯的克服,要放在有了毅力以后再进行,要先培养好习惯,在好习惯的培养中,人的毅力会慢慢增强,当强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就有了力量去对付那些坏习惯。如果一开始就去碰那些坏习惯的话,容易受到阻力,挫伤人们对习惯培养的信心。 (4)习惯养成贵在坚持,关键在前一月,重在持之以恒
我们常说万事开头难,一个新习惯的形成,必然会冲击相应的旧习惯,而旧习惯不会轻易退出,它要顽抗,要垂死挣扎。另外,我们的肌体、心灵也需要时间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外的状态,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从记忆的角度讲,人也需要不断复习建立的好习惯,要求强化它。
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实际上,这是一句名言。这是著名教育家曼恩说的。他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绳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这个比喻非常形象、智慧。它把习惯比喻为一根绳索,每次行为的重复,就相当于又为它缠上了一股绳索。很显然,每天缠,不断缠,缆绳会越来越粗,终于有一天,会粗到牢不可破。为了养成好习惯,我每做一次,就对自己说:"缠上一股,又缠上一股!"。从这个意义上讲,坏习惯如果开了头,每做一次,缆绳就粗了一些,以后要去掉就困难了。
五、实施步骤:
调查摸底、确定目标(5 月上旬)各班要搞好学生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调查摸底,了解当前学校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研究养成教育的工作重点。
2.自5月中旬开始,进入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阶段。
3.养成教育分低、中、高三个年级分类推进,每三年为一个周期,使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半年有起色,一年有效果,三年大变化。
六、考核、评比
1、学校将通过行政巡视、常规评比等途径,对各班开展养成教育的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进行记载、考核。各班主任要注意材料的积累。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对养成教育先进班级的班主任优先评为“先进班主任”,期末在教师评价中把学生养成教育列入对班主任的评价体系。
2、"六·一"节,学校将评选表彰"习惯之星"和"养成教育先进班级"
⑷ 如何落实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终身的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叶圣陶老先生曾这样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养成教育的具体体现,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孩子年龄小,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懂得一些行为常规,但从总体上说,对常规的认识和领会不深刻、不彻底;动作行为不到位、不规范,所以更是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一、 提高认识,强化校规校纪,规范养成教育
所谓“知为先、行为后”。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首先应该让学生知道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的道理,也就是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我校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或解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校规、校纪,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纪、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侧通行;不在楼道内大声说话;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坚持课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要及时完成、不欠帐;课余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注意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二、 强化训练,反复抓、抓反复,勤督促,形成习惯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只停留有内容上、宣传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行动上。百说不如一练,百炼成钢。有些行为习惯必须在强制性的训练下才能得以养成,也就是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训练。我校为了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反复进行行为的训练,从头抓起、从小事抓起。如:行队礼的训练、整理书包的训练、读写姿势的训练、上放学站排进出校园的训练、培养学生在楼道里右侧行走不大声说话等训练。
俗话说:“养成一种坏习惯只要一天,而形成一种好的习惯需要一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积年累月才能达到目的。我校为了使学生真正的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要求教师勤于督促并严格按照《中小学生的行为准则》规范学生的行为。平时发现表现不好的学生、经常被值周生扣分的学生,我们的教师都会用一种正确的态度指出他们的不足,帮助他们及时纠正。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时,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反复督促、绝不放松的态势,即使遇到学生出现了反复的情况也没有放弃和气馁,孜孜不倦的、不厌其烦的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训练。久而久之,使学生化外来的强制性的行为转化为内在的自觉的一种行为习惯。
三、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引领养成教育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父亲习惯在每天工作之前,到酒馆里喝上一杯酒,这已经成为他的一个习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他依然在吻别了妻儿后,又径直走向酒馆。没有走多远,他感觉有人跟在他的后面,当他转身时,发现他不满8岁的儿子正踩着他留在雪地上的脚印,并且兴奋地说:“爸爸,你看,我正踩着你的脚印!”孩子的话使他为之一振,心想:“我要到酒馆喝酒,儿子却在跟随我的脚印!”从那天起,他改掉了每天早晨喝酒的坏习惯,再也不光顾酒馆了。
有道是,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因为在小学生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永远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老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学生的言行。比如,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操场上有了垃圾,同学们却视而不见。那么我校的教师们身体立行,从自身做起,伸伸手、弯弯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同时,组织班队会展开讨论,乱丢垃圾的害处:不但影响校容、校貌,而且还容易滋长寄生虫、病菌,漫延、传播传染病等,会给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使学生们在认识上有所改变,进而落实到实际行动中,逐渐养成无论在操场上、还是教室里、还是在大街上,看到地面上的垃圾就随手把它拣起来的良好卫生习惯。久而久之,同学们就会感受到保护环境和爱护环境的快乐,也就是伸伸手、弯弯腰,举手之劳而已。同时还会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每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使全社会的公民都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从身边做起,保护环境、爱我家乡,提高和增强全社会公民的环保意识。
四、 建立家、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在养成教育工作中,可以说,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教育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是养成教育的第二课堂,更是养成教育成果的展演舞台。
首先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沟通家长和学校的情感。通过家访、家长学校、家校互动卡及家长座谈会等对家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家庭教育我校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作法:如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不让孩子沉溺于游戏和进游艺厅、让孩子学会自理、对来客要有礼貌、不乱花钱、不乱吃小食品等,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和规范学生,学生放学回家后,明确告诉家长也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在不断督促和强化中,防止他们坏习惯的滋长。这样,家长和学校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就达成了共识、达到了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进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是学校与社会的结合,我校积极协调与社会的关系,定期邀请相关的领导、模范人物来校做报告,开展帮教活动;同时聘请校外辅导员做法律知识讲座和交通安全教育讲座。进而要求学生:在校争做好学生、在家争做好孩子、在社会争做好公民;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参观、去实践、去体验,使学生在实际体验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如组织学生参观农民画馆、南照山烈士陵园、北大营军营,到社区、到街道参加公益事业劳动等,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但增强了社会的责任感,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公共道德观。
五、 树立先进典型,促进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
在养成教育中,树立先进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意或无意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和暗示,促使同学们产生强烈的荣誉感,进而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比如:开展“优秀少先队员”评选、“文明守纪好少年”评选、“班级纪律卫生流动红旗”的评选、“争当安全小卫士”、“争当卫生小标兵”等活动,以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在榜样的感召下,促进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当然,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育和规范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力求做到:了解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赏识每一位学生。对于犯错的学生,不妨给他一把椅子,听他一次倾诉、给他一份关爱、送他一份宽容、给他一点理解、送他一份期待。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学生的成功人生铺路。投稿单位:第二实验小学作者:王启军审核:韩晓丽
⑸ 小学生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教案
1、养成预习习惯。
每天晚上,孩子自己去寻找第二天上课要学习的内容,把教科书看一遍,自己寻找到重点难点,做好记录。每节课后做好下一节上课的准备。把下一节要用的课本、笔记、参考资料准备好,以免到时手忙脚乱,丢三落四。
2、养成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
所谓定时,就是对于哪些时间学习哪些内容,已经成为自觉行为,不需要别人提醒。譬如听英语广播,到了时间,自己就准时打开收音机;什么时间该写日记了,自己就自觉打开日记本。所谓定量,就是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定量的学习任务,不轻易改变。譬如记忆英语单词,每天5个,雷打不动,即使走亲戚、会朋友、节假日也从不间断。这些习惯养成,在开始的时候家长[微博]要鼓励也要强制,一般一个月后,习惯就形成了。对于有些孩子,家长还要经常督促,以防出现反复。
3、养成自己翻查工具书和查阅参考资料的习惯。
比如,一遇到生字词就翻查字词典;遇到不懂的专业术语就翻查专业词典;遇到生疏的历史典故就翻查历史典籍;遇到不清楚的地名就查地图或地图册。一个勤翻字典的人,肯定少写错别字。
4、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习惯。
要看书,先找笔。看书时一边看一边圈点勾画,标号重点难点或精彩之处,或随手批注。自己读过的书,一定要留下痕迹。青少年的读书不能像有些老年人的读书,纯粹是为了消遣;青少年读书是为了武装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所以每读一本书都要有所收获。每一本书读完后,再从头翻一遍,把标号的重点部分再读一遍,把精彩部分摘抄下来。如有突出的感想、体会,还可以写出读书笔记。到此,一本书才算看完了。书看完之后,还要善于用自己的话向别人复述书中的内容。每复述一次,就是一次复习。这个习惯坚持下去,会对孩子一生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帮助。
5、养成劳逸结合的学习习惯。
曾有人这样说:“光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孩子要变傻。”所谓“头悬梁,锥刺股”,只是精神可嘉,方法未必科学。列宁曾经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爱因斯坦演算疲劳后,就拿起他的小提琴拉上几曲自己喜欢的曲子,使自己从那些符号中解脱出来。马克思在研究中感到疲劳时,就画一些画来转移大脑的兴奋区域。
6、养成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的习惯。
首先要经常把书中的知识、书中的道理、书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每讲一次,都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复习和巩固;其次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书中的知识只有为我所用,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这种活学活用不仅可以促使孩子深刻地领会所学知识的精髓,还能使孩子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孩子坚持不懈地主动求知,培养孩子自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7、养成朗读和背诵的习惯。
对一些优美的文章,经典的文章,最好用大声朗读的方法。每天早读都要坚持,朗读要如入无人之境,排除干扰。从小学到高中的12年时间可以读很多好文章。读出声可以帮助你体味文章的情感,读出声可以帮助你体味文章的节奏美,诗歌尤其要读出声。读出声,有助于记忆和背诵。
中学时代,是背书的最好时期。中学生如果能背诵几百篇优秀的文章、段落,等于为你一生的文学功底、语言功底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它会为你以后一生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提供帮助。背书时,不要不理解就背,不要一句一句多次重复地读,要分层背诵。一段一段解决。
8、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要使自己手中的笔随心所欲,就得天天练笔,练笔最好的方法就是天天记日记。通过写日记,可以使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和深入思考;可以锻炼他观察生活的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提高他的写作水平;可以使孩子尽情倾诉自己的感情,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培养他独立的个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开阔他的心胸,净化他的心灵。
记日记形式不拘,长短不限,可记叙,可描写,可抒情。一般来说,记日记起初多记事,之后到发表议论、抒发感情。起初可能觉得无啥可写,你可以让孩子慢慢观察,先写本班同学,然后写动物、植物,写家中摆设,写读后感,写多了就慢慢会写了。为了提高孩子写日记的兴趣,你可以让孩子不断变换日记的内容和形式。如插图日记、摘抄日记、想象日记、仿写日记、采访日记等。
孩子起初写日记像挤牙膏一样,坚持几年以后,写日记就像从心里流淌出来的。从心里流淌出来的才是文字的精灵,是丰富的情感,是思想的火花。
孩子最初开始写日记的时候,家长不要急于纠正他的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等小毛病,因为这种过多的指责容易使他挫伤他的积极性。
写,是整理思想的过程。思想不加整理,如一团乱麻,如商店中胡乱摆放的一堆货物,需要时可能找不到。如果经常整理知识,整理思想,知识就有了系统,有了纲目,思想就有了体系。人也就成了有思想的人。
9、养成摘抄和整理知识的习惯。
读书时如遇到精彩的描写,精辟的议论,优美的抒情,名人名言,凡人妙语,应立即摘抄下来,并注明出处。刚开始摘抄时往往不分类,时间长了,自己就想动手给它分类了。分类就是整理知识的过程,你记的东西,经过自己几次归类整理,这些知识就属于自己的了,每整理一次,印象就加深一次。平常课堂上零零星星学到的知识如果不定期整理,这些知识就像堆在仓库里的货物,杂乱无章,急用时可能寻找不到。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就像把仓库里的货物分类摆上货架,急用时就如探囊取物一样方便。
10、养成主动说、大胆说的习惯。
不少中学生勤于思考,勤于写作,却不善言谈,这样不好,不善言谈的人往往是越发展越不善言谈,以致影响自己的学习、工作和事业。
我们要常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每讲一次都是一次复习,这并不亏本。要把自己生活、学习中的感受和心得与家长、同学、老师交流,要主动参与一些发言、辩论、演讲。这样你会觉得自己越说越想说,越说越会说,越说越敢说,越说越自信。善于表达的人容易赢得威信;善于表达的人,容易摆脱烦恼;善于表达的人,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表达的人不容易被埋没。所以,多说,不仅对于学习是必要的,而且对于你一生的事业都是需要的。
建议你网络搜索下《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如何培养学习习惯、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的自觉性)》这篇文章,以上内容截取自里面,更多内容可参考文章,希望能帮助到你。
⑹ 如何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以创建和谐校园为依托,规范养成教育。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如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向同学宣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以及学校的各项规定。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注重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使学生一进学校就在头脑中深深地打下常规、礼仪之烙印。尽管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寄希望开学的第一周、第一个月的宣传教育活动就一劳永逸,但毕竟通过开学初扎扎实实地养成教育,可使学生知道、熟悉校规校纪。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他律”发展为“自律”。
二、运用激励机制,深化养成教育。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不但要通过爱的甘泉去进行入脑入心的浇灌,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通过同龄效应去帮拉,还应运用一定的激励去鼓起他们奋进的风帆。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教师的一丁点儿表扬肯定,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荣誉,一份骄傲的资本。在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时,教师应适当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以表扬为主,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之外,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进行训练和加强。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要求学生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敬队礼。要使学生尊敬国旗,就必须帮助他们了解国旗的含义,可以通过晨会、主题班会等活动,向他们讲解国旗的含义。作为一名小学生,应努力学习知识,将来为祖国做贡献,为国旗增添光彩。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其明白道理,增长知识,接受教育。
第二、帮助学生选择良师益友。通过讲故事、座谈会等形式分析英雄、专家、学者、劳模等之所以能成功的原因,讲他们青少年时期如何培养自己良好习惯的故事,借此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再次,注重研究学生心理,依据年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应该渗透于他们的学习、劳动、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为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有一定的依据,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还应把握其具体可行的特点,如我们要求学生要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就应该让他们明确哪些是礼貌用语,应怎么样使用。对长辈要尊称“您”,不能只呼其名;向别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给别人添麻烦时要说“对不起”;得到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等等。要求要提得具体明确,学生就容易掌握了。此外,应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上存在着差异,只有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才能有理可依,我们才有了第一手资料,我们才会“对症下药”。所以我们应分层次对待,尽量具体可行,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所接受。
⑺ 需要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小故事
明朝著名文学家张溥,有一个闻名四方的“七录书斋”,关于这个书斋,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张溥的天资并不聪颖,尤其是记忆力很差,读过的书转眼就忘了。但他是个有志气、有毅力的人,他知道自己的记忆力不如别人,并没有垂头丧气,而是想尽办法去克服这个缺点,心想:别人读一遍,我读十遍还不行吗?所以,每天放学后,别的小孩都出去玩了,他还在大声地背诵着课文,坚持练了一段时间后,的确有了不小的进步,这让他感到十分的高兴。
一天上课,老师让张溥起来背诵一篇课文。他开始几段背得还比较流利,可一会儿就背不出来了。老师很生气,就用戒尺狠狠地打了张溥的手心,并罚他把这篇课文抄写十遍。第二天,张溥把抄好的课文交给老师,老师又让他重新背诵,没想到全篇课文竟顺利背完了。老师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
于是张溥想:“怎么我突然会把这篇文章背得这么熟呢?是不是昨晚抄写了十遍的缘故呢?”他决定用当天的作业再试一试。回到家中,他先把课文通读一遍,然后就开始抄写,他一边写,一边在心里默读。当抄到第五遍时,已基本能背诵了。抄到第七遍时,他感觉到自己已全部领会了课文的含意,并能熟练地背诵了。他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地跳了起来:“原来真是‘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呀!”就这样,张溥终于找到了提高自己记忆力的有效方法。
从此之后,不管是烈日酷暑,还是寒冬腊月,张溥都坚持不懈地抄书。后来,他成为很有名望的文人。为纪念他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张溥就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为“七录书斋”。而这个书斋也因张溥的名声和作品,以及他独特的学习方法而扬名天下。
⑻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包括哪些
(一)举止文明的习惯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细化目标: 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3、自觉使用 “请”、 “您好”“谢谢”、 “对不起”、 “再见”等礼貌用语。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8、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9、集合做到 “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二)诚实守信的习惯 一个人来说, “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 “人格力量”。 细化目标: 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三)尊重他人的习惯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与受人尊重一样,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 细化目标: 1、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2、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3、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4、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5、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 (四)守时惜时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懂得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从小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 细化目标: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3、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五)懂得感恩的习惯 学会感恩是人性的体现,懂得感恩是责任的要求。懂得感恩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 (六)勤俭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刻不容缓。 (七)遵守秩序的习惯 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没有秩序任何集体活动都无法开展。 (八)勤于动手的习惯 自己动手可以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能力。 (九)锻炼身体的习惯 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工作、成才的基础。锻炼身体不但能让身体结实健康,还能磨炼人的意志。 (十)讲究卫生的习惯 讲究卫生是每一个人应有的生活习惯。在现代社会中,小学生养成讲究清洁卫生的好习惯特别重要。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
⑼ 如何加强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是处于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做事先做人,人以德为帅”,小学是以德育人的主阵地,我们把做人教育摆在首位,而做人教育对我们孩子而言就是行为习惯的养成与教育。我们要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理想的舞台,老师、家长都要大胆突破教、学的局限,拓展孩子玩和学的空间,重视与社会、与家长、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以心灵撞击心灵,以心灵赢得心灵。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促使学生知、意、行的发展,最终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习惯教育越早越好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会长远地起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从一入学,就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很重要的。如果培养得法,尽早形成良好习惯,不但有利于当前的学习,还将使学生终身受益。2、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应该渗透于他们的学习、劳动、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为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有一定的依据,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还应把握其具体可行的特点,如我们要求学生要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就应该让他们明确哪些是礼貌用语,应怎么样使用。对长辈要尊称“您”,不能直呼其名;向别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给别人添麻烦时要说“对不起”;得到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等等。要求具体明确,学生就容易掌握了。此外,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上存在着差异,所以我们应分层次对待,尽量具体可行,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所接受。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3、对学生的日常习惯培养4、对学生而言的几种学习习惯a、读书习惯。由于小学生刚开始识字,识字量不多,往往是指认较多,或是一字一顿地读,或是唱读。对此,如果要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加快阅读速度,以尽早进入能快速浏览、阅读的轨道,必须先让学生养成双手捧书读的习惯。有的学生捧书读时又可能眼离书本不是过远,就是太近。对此,我就提醒学生:“我们应怎样读书?”学生齐答:“双手捧书,眼离一尺。”这样做,学生易于记忆,心领神会,利于养成好习惯。b、写字习惯。学生的写字习惯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常见的不正确写字姿势是偏头、侧身、匍伏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随时提醒:“写字必须‘三个一’”,经过提示学生会自觉地迅速纠正不正确的姿势,经过多次纠正,就可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c、坐姿。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成长的年龄段。坐姿端正与否,不仅影响到学习,而且将影响到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要让学生保持良好坐姿并不费事,只须教师在恰当的时机按照约定呼叫:“一、二、三!”学生当会回答:“坐端正!”或是教师以某种动作手势予以个别提示,既达到了目的,也不会影响教学的进行。d、注意力。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有驾驭课堂稳定住学生注意力的能力。可针对小学生好动的特点,从激发兴趣入手,把课堂教“活”(活而不乱,放而能收);或者走到学生中间,利用“暗示法”提请学生注意,“拍一拍”、“拨一拨”、“点一点”等;如不便走下讲台,可用“稍停法”(暂时停止讲授),“注视法”、“指向法”等,引起某些学生的注意,收拢其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邻座同学也可以协助提醒。有一次课堂上,教室里突然飞进来一只小麻雀在窗玻璃上乱撞,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差不多都移到了小麻雀身上。我来不及考虑,立即走向窗玻璃捉住了它。顿时,就有许多学生乱叫:“给我!”“给我!”这时,我说了简短的一句话:“小麻雀是益鸟!我们应当怎样做?”学生省悟过来,异口同声地回答:“放回大自然。”这样,很快处置了这一“突发事件”,又使学生受到了保护益鸟的环保行为教育。除此而外,恰当的赞语、激励,合适的奖励等各种不同手法的灵活运用,对培养学生的集中注意力的习惯也是重要的。此外,勤于读书、会圈点勾划的习惯,讲卫生(做眼保健操等)的习惯,学习用具正确使用的习惯,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课外活动计划安排的习惯等,都与小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有密切关系,都应纳入培养教育的范围。只要家长、老师心中有规范,定期检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严”有尺度,“教”有方法,要求一致,就可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小学它能比较系统地向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