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存在主要问题有哪些
1.问题的提出
1.1选题的意义
在学校里,学生的个性与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懒惰贪玩,不爱学习;有的聪明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无视校纪班规,蛮横放肆,语言粗俗……这些不良现象极大地影响和制约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作为教育人的主阵地——学校,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改变学生不良习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任。
1.2研究价值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儿童时期,既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也是最佳期。“以良好的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儿童教育最核心的任务。”我们认为,良好行为习惯的积累与深化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和外在标志,而健全的人格则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升华和结晶。因此,如果小学生在儿童时期养成了一系列学习、做事、做人方面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必然终身受用,成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说,良好的习惯是人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
2.课题的界定及内涵
2.1关于习惯:对于“习惯”这个概念,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有所论述,在本课题中,我们采纳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的论述,即习惯是人在一定的情境中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它既是个体的重要属性,也是群体的重要属性。在一定条件下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也就是说,个体可以从群体中习得某些习惯,同时个体的某些习惯也可能会转化为群体的习惯。
2.2关于良好习惯:在本课题中,我们依据习惯对于人的价值和作用,将其分为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良好的习惯是指对人的学习、工作、生活等起积极
作用的,适应人的正常需要,且对人具有正向价值一类的习惯。不良习惯则相反。考虑到良好习惯的外延极其广泛,而课题研究必定有所侧重,因此,本课题研究的良好习惯主要是指能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一些基本的行为习惯。
3.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3.1研究目标:
(1)以塑造健全的人格为核心,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探索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方式、途径和措施。
(2)通过课题研究,推进我校学生的养成教育,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
3.2研究内容(含子课题设计):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小学生做事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小学生做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3.3主要观点
课题将如何做人、做事和学习具体化为一系列习惯,并通过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在做人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体现为“有真爱,负责任,明礼诚信和乐观豁达”。在做事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规则意识”,体现为“遵守规则,做事有计划,善于合作,毅力顽强,求新求异”。在学习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体现为“基础扎实,掌握信息,学用结合,善于思考,科学用脑”。这些良好习惯都需要在小学生日常行为中培养。
3.4创新之处
本课题将着眼小学生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小学生在学习、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及不良习惯的矫治,以使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习惯,从而为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4.研究对象及方法
4.1研究对象为我校一至三年级全体学生
4.2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检索法、行动研究法、群体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5.研究的过程和基本做法:
5.1研究思路
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发现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大约是一个量变(认知)——质变(形成)——新的量变的过程(巩固发展)。因此我们在实践中按以上变化规律,按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统一要求,全面规划的前提下,针对各年级提出不同要求,分解出子课题,有目的地实施培养计划。
5.2研究方法 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定期评价法,辅助方法是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主要遵循正面教育的原则、系统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等研究原则,取得了效好的研究成果。
5.3本课题研究时间为2年度(2012.3-2014.12)。课题总体上分为三个阶段,按照年度进行。
第一阶段为课题调查阶段,时间为2012.3-2012.10。为了全面了解我校学生的行为习惯现状及特点,研究小组组织各课题组教师运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多次不同角度的调查分析。对学生中不良行为突出的学生进行观察和调查研究,对家长进行访谈,以了解学生的成长及家庭教育和先前学校教育的情况。通过这些调查分析,老师们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与此同时,我们还邀请我校一部分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在全校范围内介绍自己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下来的经验体会,供课题组成员学习参考。在广泛调查、学习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制订研究方案,并开展研究措施的探讨,为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为课题的实施和实验阶段,时间安排为2012.10-2013.8。主要工作是根据学生年级特点全面开展子课题研究,进行个案追踪与访谈、理论研讨、指导与培训,推广成功经验等等。具体措施如下:
一、建设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亲子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能给学生以宽松、尊重、支持和鼓励的发展空间,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健康发展。为此,我校十分重视教师健康心理的培养。首先从学校管理入手,我们注重实施人性化管理,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建设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其次,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注重引领教师的健康心理和行为,还特地请来了新东方校长对全体教师进行了积极心态的专题辅导,帮助教师较好地建立起了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生活态度;第三,我校在全体三至五年级学生中,广泛开展了“老师,我想对您说”书信诉衷肠活动,鼓励学生把自己最想对老师说的话,通过纸笔传递给老师。透过稚嫩的笔触,很多老师读懂了学生的心灵,他们运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了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我们可喜地看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和谐了。
二、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生态
研究中,我们发现学生个体的诸多习惯,如人际交往、竞争与合作、遵守规则等,有赖于一定的群体生活环境,并通过适合群体与个体需要的集体活动,以及自身的实践活动来习得。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小学生模仿力强,但是非观念薄弱,易于接受群体行为的影响。因此,我们以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生态为切入口,为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提供实践与生长的土壤。
首先,建设良好的人际环境。我们努力构建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文化,同伴之间的真诚友爱文化,以及任课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文化。同时,将更多的书籍放入教室,使教室成为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教育在不知不觉中进行。
其次,我们为更多的孩子创设岗位。班级内开展干部轮换,做到重点岗位竞争上岗,一般岗位轮流上岗。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班级制度的制订,活动的开展、事务性工作的处理,包括人际矛盾的解决,我们都注意让更多的孩子从被动接纳到主动参与,有意识地给予孩子更多的权利与机会,让他们充分地发表意见,自己去选择、设计与管理,让每个孩子都有实践与锻炼的机会。
当然,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严格的训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中,我们努力贯彻“人格化训练”的理念。所谓人格化训练,就是在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我们以健全人格为核心目标,注意观念与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对每一个好习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而“晓之信之践之”。
另外,每学期学校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如体育节的集体跳绳比赛、踢毽比赛、接力赛跑、长跑比赛,读书节的知识竞赛、科技节的航模比赛、劳动节的技能大赛等。在活动中,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在享受快乐的同时,更多地磨练了意志、健全了心智。团队精神、合作意识、读书、劳动、创新意识等良好的心理品质逐渐形成,并逐步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阶段为课题的验收和总结,时间预计在2.13.8—2014年,主要工作是验收子课题,总结和评定实验成果,发布研究报告,推广科研成果等。
5.4、阶段性研究成果
1、提升了教师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团队精神
2、创设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增强了师生的心育意识
3、推动了学生素质的整体提升,一部分特殊学生得到明显的转化
4、结题报告《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教师的论文集 个案分析
6、课题研究的事实依据
6.1本课题扎根于学生,围绕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分年级展开研究。我们在研究过程中,着重培养小学生养成做事、学习、做人等方面的好习惯。这三个内容在子课题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是循环渐进、互有交叉、螺旋上升的。
本阶段,明确课题实验的目的,减少了行为习惯培养时较大的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通过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多种实践活动方式强化学生好习惯养成的方法。丰富有趣的活动是儿童认识世界、模拟改造世界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手段。充分注意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给他们创造适合他们养成好习惯的机会与条件,如:组织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将习惯好的学生与习惯差的学生结对子,使习惯差的学生在习惯好的学生的帮助下养成好的习惯。另外通过课堂教学,“习惯养成”专题活动,“小岗位活动”,并利用班队会等活动进行有计划的训练,让学生在有意与看似无意的训练之中培养好的习惯。总之,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学生,通过老师的观察,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矫正不良的习惯,并努力践行真实、科学的案例,让小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规范做事,学会做人。
6.2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本课题由市级科研骨干任课题承担人,课题承担人参与了多个课题的研究,在各个课题组中积极参与研究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推广研究的方案。我们这个研究团队都是由市、区骨干组成的,既有扎实的教学经验,又有创新的活力,而且其中四位老师都有大循环教学的经验,对学生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都有自己的培养计划和实施的经验,所以能够将课题顺利完成。
本次课题所需要用到的研究资料,如理论书籍类,均可从校图书馆、省图书馆借阅参考。我们团队的成员中有一位为现任微机教师,她利用搜索引擎为大家找寻了全国、世界各国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方案,为我们的理论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我们还建有自己的博客,组员及其家长进行交流讨论,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研究资料。一线老师负责提供研究的案例,我们利用Q群、博客等平台对案例进行剖析,再由相关子课题的老师负责撰写。
学校调拨充足的研究经费,为课题组成员按排必要的研究时间。还可以调动其它因素辅助课题组开展研究活动。在学校领导的帮助下建立学校专题研究资料库。总之,本课题组具备完成研究任务的主客观条件。
『贰』 小学生养成教育课题研究立项报告。
您好!我们以一年级学生为例进行讲解。您好!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内园进入学校,处容于学习的启蒙阶段,我们建议新老师从孩子的养成教育抓起。首先老师要注意自己和家长的沟通方式与状态,注意自己的措辞和方法,因为一年级的家长也是“新学生”。所以给家长和自己沟通的机会和时间,教师要注意自己管理班级上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这就来自于你面临的学生,因为每一届的学生都会有所不同,性格差异、男女生比例大配额,家庭背景,家庭教育等因素都会使你教育和管理的每一个班级有差别。教师自己也要明确自己的目的。是教育在前?还是教学在先?这也非常现实的情况,不是什么隐私、避讳的话题。是职称与成绩重要?还是学生的学习习惯、人格健全重要?教师自己先权衡一下,然后进行自己班级的侧重点。其次,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注意:遵守学校的基本制度,学会守时,尊敬师长和同学,独立面对并且逐步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在学校特别提醒的就是安全教育,生命教育。最后,你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也会逐渐体现出自己需要补充的环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善就可以了。 祝您教师生涯愉快!!!
『叁』 《农村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验》课题有哪些成果
当前,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因此作为德育教育最基础回的内容——良好习惯的培养理答应受到重视。反观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出现的不良倾向:重智育,轻德育;重学生课堂知识的学习,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根据
『肆』 国外小学生养成教育精细化行动研究研究现状
外文文献去谷歌学术检索英文关键词找得到。
合适采纳啊
不懂可以追问
给你一个,见附件
供参考
手机可能看不到附件,得电脑上网才能看到
『伍』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怎么做
当前,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因此作为德育教育最基础的内容——良好习惯的培养理应受到重视。反观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出现的不良倾向:重智育,轻德育;重学生课堂知识的学习,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必须克服种种阻碍,从小学生做起,从小事着手,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做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通过研究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对策和方法,探求养成教育培养的德育模式与评价体系,内容与活动的更新,能力的迁移和品质的形成,积极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内容和工作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研究实验及推广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一)、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要通过示范、实践、榜样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做到“知、情、意、行”的相对统一,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学校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调查研究。根据我校现有生源的实际情况,积极进行探寻养成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的研究。
2、依据《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按“低起点、小坡度、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从生活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劳动行为习惯、交往行为习惯、社会行为习惯五方面进行养成教育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的研究,并建立起相应的评价体系。
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及不良习惯矫正的策略。明确小学生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和“知行脱节”的原因及矫正策略。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方法和途径。探索如何指导家庭与学校配合,共同做好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重点进行外来务工子女不良行为习惯矫治的初步研究。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行动研究,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责任情感,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老师的认识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水平。善于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探索可实践操作学生自我、家庭、集体责任感的培养途径、方法,提炼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终极目标、载体及内容,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目标
1、良好的身心健康行为习惯——有一项以上的体育特长、做好两操、与同学友好交往……
2、良好的做事习惯——知错能改,收齐学习用品到校,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拉、作业后认真检查,订正作业错误,不乱花钱……
3、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言行一致、学会倾听,不随便插话,碰到师长、同学及时打招呼,上下楼梯靠右行,爱护环境卫生,正确处理垃圾……
4、良好的集体行为习惯——完成岗位任务(值日、校长小助理、班务、校务)、有集体荣誉感……
5、良好的家庭行为习惯——分担家务,与家长谈心,学会告知(“我回来了”“我上学了”“
因为有什么事情,晚点回家等”,回家能做到“三个一”(给父母送上一句问候、献上一杯热茶、给父母送上一双拖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