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大致内容:学生应该检视的一些论文
一个好的论文题目之特性
潜在题目的来源
论文的贡献
一般无法被接受成为论文的专案
针对一个题目调查现有的知识
开始从事研究的架构
搜寻题目的策略
绪言
博硕士生对於选择论文题目的困惑
对知识的贡献
题目的范围
论文应有的水准 …
建议可先行了解
良好题目的特性及可能来源
应有的贡献 v.s. 无法接受
知识调查,研究方法,搜寻策略
找题目不容易
需要时间与努力
具备知识,及早准备
学生应该检视的一些论文
相关领域中得奖的论文
在有选择的领域中新近发表的论文
系上老师们建议的较佳论文
指导教授建议的最佳论文
一个好的论文题目之特性(1/2)
研究的需要
显著的,重要的
研究结果不一定被立即应用
可行的研究方法
资料的搜集
研究方法的技术,成本,时间..
合理的完成时间
依各学校而不同,大部份需十二至十七个工作月
一个好的论文题目之特性(2/2)
可能的研究结果之对称
研究假说被接受/被拒绝
学生能力与兴趣之配合
数学能力 v.s. 行为科学
经费补助的吸引力
新的题目
不寻常方法进行之研究
专业发展的领域
未来继续发展
潜在题目的来源 (1/2)
目前的事件
目前事件
畅销期刊
过去论文的研究建议
相关论文之未来需要,研究建议
该领域的权威所提供之研究建议
针对研究需要发表的评论
该领域的实务人士所表达之研究需要
特定领域需要的支持证据
潜在题目的来源 (2/2)
一般被接受但尚未证明的假定
未验证,测试之假设
被自然接受的想法
尚未被证明的或证明力弱的该领域权威之主张
需被测试,进一步的分析
不同的途径用以测试重要的结果
不同的研究技巧或研究母体重复相似的研究
论文的贡献 (1/2)
新的或改良的证据
资料如何搜集 (正确性)
资料如何分析 (方法)
新的或改良的方法论
解决方法,分析程序,研究方法论
需具备支持的证据
例:比较证明相对效率
论文的贡献 (2/2)
新的或改良的分析
历史分析(historical analysis)
在一领域中针对目前现存的发展结果作意涵的分析
比较性分析(comparative analysis)
分析现存的理论或观念以及它的意涵
新的或改良的理论或观念
描述如何解释,预测或了解现象
一般无法被接受成为论文的专案
文献调查或是描述的编辑
历史的调查
单个案的描述
除非有用来阐述基础的结构,观念或理论
发展的专案
应用已知的知识所发展的专案
当成搜集资料的方法以辅助论点的证明
针对一个题目调查现有的知识
从广度与深度逐渐增加的三个阶段:
探索性调查
发展与评量可能的题目
有深度,够支援的调查
针对正式研究或论文提议书
完整调查
如同论文中之文献/研究的章节内容
② 求小学“教师创新教育论文”,急!急急!
以下是我在师大进修时的创新毕业论文,你可以参考一下。
题目:大力推广素质教育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看推广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既是传授知识的实践活动,也是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如何通过教师的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广大教师常常就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反复的探索和努力。小学教学担负着最基础的教学任务,探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不但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学生以后的成才之路,因此,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探讨、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依据教材特点及儿童年龄和心理特征,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和谐、愉快气氛中学习知识,体验探索之趣,成功之乐。
一 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一)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激发学习热情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基本上是按照教师和家长的要求去学习,有些学习差的小学生是靠家长逼着去上学,相当被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使他们的学习热情越来越高,表现出越来越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 每个人都渴望有所成就,受人重视和关注,使自我得到发挥,自身价值得到实现。小学生具有很强的群集性和模仿性,他们天天生活在伙伴中、集体中,亲眼所见那些学习好的同学得到教师和家长更多的关爱,得到同伴的认可和尊重,评为三好学生或优秀少先队 员,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这种思想在学生身上,便体现为希望自己的些许成功能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落实到自己身上,便是掌握一点一滴知识。只是缺乏学习兴趣,他们无能力学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有助于他们将这种愿望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端正学习态度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结构是不成熟的、稚嫩的,对待学习也和对待其他事物一样,是以兴趣和快乐为心理动力的主要因素,因而具有较大的波动性、不稳定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渐明确学习目的,榜样的模仿也由身边的人和事,逐渐发展到对先烈和贤哲们的模仿,希望通过努力学习,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有作为的人”。有了理想,有了方向,有了成功的向往和体验,学习态度也就日趋稳定。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有助于他们向自己的理想努力。
二 分析了解学生学习缺乏兴趣的原因
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缺乏兴趣,主动性差等问题,原因有多方面:
(一) 、自小行为、学习习惯未能养成、心态差;当今社会,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父母的过分溺爱,使孩子在家庭生活中高高在上,唯我独尊,过着颐指气使的“小皇帝”生活, 这直接造成孩子的心理结构是稚嫩和不成熟的,为就学后在学习中埋下重大隐患。再加上性格中的任性而为,一旦遇到挫折,就会把学习当成负担而失去兴趣。
(二) 、家庭教育跟不上,应试教育的广泛性使老师家长只注重分数,一见考试成绩不理想,就生气发火,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1.据对我校四至六年级13个班共524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父母外出打工的426名,占81.3%,他们长期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在家庭学习上得不到正确引导,学多少算多少,根本没有监督制约机制; 2.现行教育体制广泛实行的应试教育,分数高于一切,分数说明一切,分数决定一切,使老师家长一见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认定他学习不努力而生气甚至发火,时间一长,极易形成危险的潜意识:学习就是为分数而劳动,分数就是师长脸色的晴雨表,自己就是学习的工具!带着这种日趋加重的心理负担去学习,如何还能谈得上兴趣!
(三) 、长期以来“填鸭式”的“满堂灌”,缺乏创新教育, 造成学生厌倦情绪, 学生学习是被动的;
1.基于应试教育的局限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满足于传统教学方式,课堂45分钟板着面孔,照本宣科,气氛沉闷,缺乏情趣,老师自我陶醉,学生昏昏欲睡; 2.千篇一律的上课--布置作业—课外资料--检查,把学生置于试题的汪洋大海之中,又使他们不堪重负;当然,我也不排除个别学生因为智力差,长期以来,知识点落实不到位、学不会、听不懂,致使他们在课堂上表现的心不专、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爱做小动作、学好学坏无所谓、作业拖拉、准确率差、家庭作业成绩甚至不做。他们的表现常常惹老师生气,情绪低落,天天查,天天心烦。据我了解,学生在其他同学心目中往往有被瞧不起的时候,他们一旦遭白眼,更加破罐子破摔、有意捣乱、影响到他人。但从他们的内心深处讲还是想学好的,只是缺乏学习兴趣,他们无能力学好。每个人都渴望有所成就,受人重视和关注,使自我得到发挥,自身价值得到实现。这种思想在学生身上,便体现为希望自己的些许成功能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落实到自己身上,便是掌握一点一滴知识。一旦证实了自己的成功而产生成功感时便信心大增,兴趣盎然,情不自禁地想更上一层楼。
三 引发学生学习浓厚兴趣,推动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一)、创造良好学习气氛,激发兴趣 生动活跃、积极主动、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促进学生愉快地去接受新的知识,这种气氛的创设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积极挖掘教材本身的情趣,科学有效地利用教材,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善于利用录音、图表、图片、简笔画表演来开展生动形象的情景教学;善于以丰富有趣的语言,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勤反复不断变化的手段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上可采用课前活动法、激将法、竞赛法、讨论法、直观法、表演法、设疑法等。例:讨论法:规定内容,限时讨论。如小学数学教学“比……多(少)……”的逆向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引入新课:“小红今年13岁,比弟弟大3岁,比妈妈小25岁,请同学们算一算,弟弟今年几岁?妈妈多少岁?不动脑筋的同学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结果算出弟弟16岁,妈妈一二岁。我接着追问:“妈妈只有12岁,妈妈13岁,弟弟16岁吗?”反问引得全班哄堂大笑。然后又问学生:“为什么 ‘比……多……’不能用加法计算,‘比……少……’不能用减法计算呢?”悬念犹如“助燃剂”促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比……多(少)……”逆向应用题的强烈求知欲望。在这种情境下进入新课学习,以得保持和发展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学得愉快、主动、自觉,且收到良好 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 情境教学的理论出发点和实践切入点是“情境”。情境实际上就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优化了的学习环境。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里面的家庭保护内容时,我使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以漫画“孩子怎么还没回来”为情境,进行讨论,这样一下拉进了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认识到家长只顾自己一时的快乐,忘记对孩子应尽的保护职责。这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行为,学生应该以未成年人保护法为后盾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怀着极强的好奇心理进入听课角色,从惊奇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思索的欲望。
(三)、创设思维兴趣情境,促使学生成功参与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主动与热情的学习状态、启迪智慧的动力。而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因此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动中激起,培养学生动中思考,动中攻取知识,使认知与情感融为一体。如教学“圆周长”一课时,一上课,教师便对学生说:“这节课大家来当研究生,共同研究一个有趣的问题。”学生一听,精神大振。这时教师拿出一个圆形木板,要求学生想办法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学生纷纷举手回答:(1)用卷尺量;(2)先用一根线绕圆板一圈,然后量线的长度;(3)把圆放在米尺上滚动一周,量出滚过的长度。教师肯定大家的方法后,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直径是2厘米、2厘米、5厘米的圆形硬纸片,独立做实验,量出它们的周长。学生通过操作,互相讨论,共同得出它们的周长分别是6厘米多一些,9厘米多一些,15厘米多一些后。接着提问:有一个圆形操场的直径是100米,用刚才的方法量财长方便吗?现在老师看谁最聪明,不用量就可知道这个直径是100米的圆形操场的周长大约是多少米?这样就给学生创设了思维兴趣情境,急切的想去寻求一种比较科学的求圆形操场周长的方法,参与思维活动的热情被激发出来,全班学生都在积极思考。一会儿几个学生就说:操场周长大约是300米多一些。有一部分学生疑惑不解,老师适时组织讨论,让全班学生明白:从前面3个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中,我们发现一个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时就有疑问的学生恍然大悟。最后老师稍加点拨,学生就很快理解了圆周率的意义,自己得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这样老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操作,自己研究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主动得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学生的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既获取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四)、融洽师生关系,诱发学习兴趣。 教师的权威性和学生的向师性这两种心态决定了教师对学生有重大影响。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着感染和心理催化作用。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工作得以成功的保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哪位教师往往就喜欢哪门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对学生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精力、能力和知识,还要竭力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学生关怀、尊重和理解。教师适时适当关心、爱护、鼓励的言语,会让同学大胆开口,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老师过于严厉、急躁、不恰当的批评,会使学生紧张、消极。我所教的班级在2006年小考中获得优异的成绩,他们在介绍经验时说道:“老师教学方法新颖、独特和一句句亲切的话语“很好”“太聪明了”“非常正确”拉近了我们和老师的距离,使我们对英语产生了兴趣。我们在出现错误时,老师有针对性的帮助和一声“老师也会犯错误”消除了我们的紧张情绪,对老师的信赖和学习的兴趣使我们的成绩突飞猛进。”由此可见,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和谐共鸣,使学生产生了对学习浓厚的兴趣。
(五)、大力推广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教学,更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开展一些有组织的数学实践活动,可以给更多的学生施展才华的机会。特别是对一些数学成绩不很好的学生,在活动中常常可以扬长避短,产生很好的结果。亚里士多德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推动力。数学的生命力在于其应用的广泛性,通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会“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另外要注重成功教育,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激起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对他们的点滴成绩要进行鼓励,让其觉得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
只有通过这些有效的方法,才能维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实践证明:设计实践活动,以所学知识来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通过问题创设、调查活动、交流报告等环节的实践活动,我们可以使学生经历一个学知识、用知识的过程。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创设活动,引导学生尝试探索与成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用知识的意识,发展创新的能力。
水平有限,请多指教,呵呵。
③ 请帮忙提供“小学教育”方面教育硕士论文选题,贴近我们工作实际的,最好是有新意的,谢谢!
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
作者: 任苏民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7/1
作者从中精心选取了四十八篇论著编成本书。全书共六辑,依次为“教育总论”、“德育论”、“教学论”、 “教师论”、“语文教育论”、“教育诗”。与以往各种叶圣陶教育文集相比,本书试图体现出较强的代表性、系统性和导读性。代表性,是指本书所选论著,虽然篇数不多
陈宝泉教育论著选
作者: 蔡振生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6/8/1
全国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项目 人民教育出版社资助出版
历代教育论著选评(共2册修订版)(精)/中国教育大系
作者: 顾明远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6/1
本书收有先秦至民国时期有影响的历代教育论著选评及有关的研究成果,内容含教育作用的论述、教育对象和目的的论述、教学内容的论述、教学原则的论述等,此定价为全两册价格,全套11卷定价2980元。
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外国教育名著丛书
作者: (捷克)夸美纽斯|译者:任宝祥 熊礼贵 鲍晓苏 杨守明 张华清等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6/9 =
17世纪捷克著名的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1592—1670),是我国教育界所熟知的人物。夸美纽斯的代表作《大教学论》在半个世纪以前即已由傅任敢先生译成中文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多次再版。本书收集的著作是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译成中文出版的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论著。这批论著的翻译出版必将有助于对夸美纽斯的教育遗产进一步进行较全面、较系统的研究。<br> 本书汇编了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主要专著和论文,其中有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学《母育学校》、第一本幼儿看图学话读本《世界图解》。收进本书中的《泛智学校导论》和《泛智学校》,提出了泛智学理论和学校管理思想,探讨了将有关一切事物的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方法。《论天赋才能的培养》一文,是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新人才观的继承和发扬光大。本书能帮助读者系统了解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斯宾塞教育论著选/外国教育名著丛书
作者: (英)斯宾塞 胡毅 王承绪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6/9
本书作者为英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改革家。本书除包括斯宾塞原版《教育论》中《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智育》《德育》《体育》等四篇论文之外,又增加了九篇论文,比较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教育论著选/外国教育名著丛书(外国教育名著丛书)
作者: ((古罗马)昆体良著);任钟印选译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5/1
马库斯·法比尤斯·昆体良是公元一世纪罗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在整个罗马时代的所有著作中,只有昆体良的12卷巨著《雄辩术原理》系统地论述了年轻一代的教育问题,其他著作中的教育言论都是零星的。昆体良是古代希腊、罗马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之集大成者,是夸美纽斯以前西方最杰出的教学法学者。文艺复兴时期,久已失传的昆体良的著作一旦被从积尘中重新发现,立即异彩夺目,使厌倦了经院主义的人文主义者为之倾倒。昆体良的许多教育见解和经验,直到今天仍然富有教益。<br>
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外国教育名著丛书(外国教育名著丛书)
作者: (Pestalozzi)裴斯泰洛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5/1
本书选译了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这些作品反映了作者的重要教育思想,以及作者关于教育目的、要素教育、各科教学法等方面的一系列教育主张。<br> 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合理,融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性为一体,可供教育工作者参阅。<br>
走进基础教育的真实世界:安文铸教育论著精选
作者: 安文铸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9/1
本书是中国第一个教育管理学博士点创始人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г翰┦可
④ 我想发表教育教学论文,评职称用的,请告诉俺那些是正规期刊
您好!
您要发教育方面的刊物
这些刊物多了 我可以给您推荐 都是正规的刊物
您看要是有合适的 可以直接Hi我
时代教育 省级
当代职业教育 省级
小学科学 省级
教育科研 省级
新校园 省级
教师 省级
科教文汇 省级
海外英语 省级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省级学报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省级学报
信息教研周刊 国家级
中小学电教 省级
吉林教育 省级
陕西教育 省级
数学学习与研究 省级
高校招生 国家级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国家级
教育艺术 国家级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国家级
数理化学习 省级
语文教学与研究 教育部
语文天地 省级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⑤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如何利用绘本指导低年级
让学生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充分感悟到绘本的魅力,爱上阅读,则是每个教师需要思考的。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析一下对低年级绘本阅读指导策略的思考。
一、转变教师角色,寻找给孩子讲故事的感觉
著名特级教师蒋军晶在研究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多次感叹现在的孩子大多在一个缺失讲故事氛围的环境中长大。他遗憾地指出:不仅孩子的父母不会讲故事,就连老师也只会一味照本宣科,导致孩子从小缺失故事心,童话心。因此,低年级的绘本阅读指导必须首先转变教师角色,努力寻找一种爸爸妈妈坐在屋檐下讲故事的感觉。如:在指导《猜猜我有多爱你》等情感类的绘本时,教师应该营造一种亲密的情境,把自己当做故事的主人翁将故事娓娓道来;在指导《蚯蚓日记》等轻松诙谐的绘本时,教师可以把自己当成是小蚯蚓,给学生讲述自己每一天遇到的有趣或不解的事,并用图文的形式记录了下来。讲到动情悬疑的地方,教师还可放慢节奏,跟学生互动交流,增加他们继续阅读的兴趣。
二、减少阅读功利性,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所以,兴趣就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一个人阅读一本厚重又晦涩的书籍对他们来说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久而久之便会养成怕读书的心理。因此,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激发并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绘本本身的图文并茂就足以吸引学生把它从头到尾翻完,但如何指导学生精读一本有价值的绘本,教师可以从以下两点安排教学。
1.学会观察发现,培养孩子发现美的眼睛
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发现美。”低年级的学生拥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也就拥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绘本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图画中人物的表情,背景的色彩,周围环境的变化等,然后去猜测他们的心情,揣摩作者的意图。例如,教学《我妈妈》时,作者在“我妈妈是一个有魔法的园丁”中的配图很有意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妈妈背后那些花盆里都长出了什么?为什么作者要这么画呢?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容易就一翻而过,忽略了作者为了想要表达“我妈妈真的、真的很棒”的主旨,画了一幅很有创意很美丽的画。在教师每一次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绘本的时候,学生会在慢慢观察中培养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继而,学生就会更加热爱阅读、热爱生活。
2.引导猜测想象,培养孩子发散性的思维
故事的魅力就在于它引人入胜的曲折性和情节性。一本好的绘本也会有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情节。因此,在绘本阅读指导中,巧妙地抓住绘本的转折处,设置悬疑,让学生去猜测,就更能增加绘本阅读的趣味性。在教学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时,可以让学生根据上文来猜测接下来小兔子将要说的话,并让学生模仿小兔子的口气和动作说一说、演一演,不仅增加了课堂气氛的活跃性,也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在教学绘本《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时,在鼠小弟碰到了海狮前可以让学生猜猜它怎样才能吃到苹果呢?你觉得故事会怎么发展?学生猜测完后,教师再继续讲述鼠小弟遇到了海狮,学生会读得更有乐趣。在绘本《蚯蚓日记》教学结束后,可以让学生续编故事或仿写故事,这样不仅巩固了学生对这本绘本的认识,还开动了他们的小脑袋,进行了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张开了想象的翅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遨游天空。
三、多元评价,指引孩子阅读的方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因此,在绘本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充分利用评价的作用引导学生走上热爱阅读的道路。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接受新知感悟新知的能力不同,所以在学生复述故事,猜测情节时,教师应该以鼓励评价为主,利用积极的评价语言让孩子保持对阅读的兴趣,并根据教师的评价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在教学中,教师还可充分发挥同伴的力量,利用学生间的互评来引导学生正确感悟绘本的主旨大意。课后,教师可以利用亲子阅读中家长的评价,给学生阅读充分的肯定和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感悟到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阅读是一件可以受人赏识的事情。例如,在教学绘本《獾的礼物》时,教师可以利用有指导性的评价语引导学生对死亡的正确认识,尽管獾永远离开了,但他所留下来的“礼物”却像矿藏一样,永远都在帮助有需要的人。也可让学生互相评价他们对獾的认识。最后,可以让学生将《獾的礼物》讲给爸爸妈妈听,让爸爸妈妈评价自己的这个故事讲得是否感情投入、语气得当。利用多元评价,鼓励学生积极感悟读物的同时,也可充分激发学生对文本多角度、有创意的理解,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
⑥ 求:小学教育论文 要求: 3000字、摘要,参考文献、关键字
提高小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持久性的策略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贴近生活确定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评价,保持长久的兴趣和旺盛的热情,自己去实践、去探究、成就精彩!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兴趣 生成 形式 评价
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已全面实施,与语文、数学学科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和趣味性,所以,一经开展,就获得了学生的喜欢,极大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着他们对整个活动不会保持长久的兴趣和旺盛的热情。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推动学生关注课程、积极动脑、发挥想象和创造的重要的内在动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安排活动的每个环节,做到有张有弛,有涨有落,使学生爱学、想学、乐学。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能持续地保持一个个高涨的兴奋点。在几年的指导实践中,形成了以下三大策略:
策略一、主题,基于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课程领域,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 关注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 重视学生个性潜能的开发、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主题要具有现实性及可操作性,只有符合学生认识实际,切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才能可持续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从而保证活动开展的质量。但小学生的研究课题不同于科学家的研究,从哪里生成课题?面对众多的题目,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确定呢?
1.多问几个为什么,从日常生活中生成。
生活中的有些常见现象,甚至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看似简单,但如果处处注意观察,就会发现有那么多的问题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例1.《你的坐姿科学吗?》
我校五⑵班学生发现上学期本班近视人数有18人,这学期初上升至22人,其中即将近视的(即视力在4.8—4.9)有3人,而且身边的“小驼背”也越来越多,有报道证明颈柱病已出现低龄化趋势,坐姿不正确是产生这些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同学高远的阿姨因坐姿不正确而导致腰椎骨突出。因此,学生产生了要了解正确的读写姿势的欲望。老师因势利导,开展了四个活动:查找、访问、听讲座,了解坐姿知识;观察拍照、问卷调查,了解坐姿情况;认识不正确的坐姿的危害,并纠正不良坐姿;写倡议书,倡议人们告别不正确坐姿。通过本次的综合实践活动,给同学们上了一堂非常有意义的坐姿课,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之后,上课坐得不端正的现象大大减少了,并且能够及时地提醒身边的每一个人,还会向他们介绍有关坐姿的知识呢!现在,班里的每一个同学都仿佛成了坐姿方面的专家。
从以上的例子可见,引导学生确立活动主题时不妨从身边的一点一滴抓起,滴水映日,通过深层的挖掘,得出形象生动的结论,掌握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促进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教育的完善。此活动还获得了浙江省二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
2.延伸学科知识,从学科知识中生成。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学生在日常学科教学产生了很多疑问或感兴趣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不同于学科课程,但也不是与其他学科完全割裂开来,可以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如果老师对学生适当引导,延伸学科知识,能从学科知识中生成课题。
例2.《铁棒磁性与摩擦次数的关系》。小学科学课《做一个小磁铁》中,有一个“自己做个小磁铁”的实验:握住磁铁的一极在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重复作20~30次可以把钢针变成磁铁。在一次综合实践课上,陈诗慧同学问:磁化钢针一定要象书本上所说需20~30次单向摩擦吗?能减少次数吗?这是多么值得敬佩的探究精神呀!我肯定了学生向书本质疑的精神,鼓励她用实验来证明,她借来的电子天平,用磁铁把钢针磁化,然后把吸取的铁粉进行称量,结果发现用磁铁把钢针单向摩擦5~6次,磁性达到最大值,磁化钢针没必要象书本上所说需20~30次单向摩擦。她还把不同长度的钢针、铁钉进行磁化,发现用磁铁单向摩擦5~6次,磁性就达到了最高值。通过反复实验,孩子从这里得到的启示,不仅仅是活动本身,而是明白什么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课堂探究教学大多为部分的探究,许多问题可能在学生很想深入探究的时候就不得不终止,此时提出的问题却是学生最感兴趣,是对学生最有吸引力的课题,这种吸引力可以驱使学生课外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学生将所学的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与提升。同时,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得到拓展和加深。
3.关注生活现实,从生存环境中生成。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我们应该充分注重环境的功能,挖掘身边的资源。如家乡经济发展了,可家乡的河流却污染严重,是让许多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
例3.宋斯亮同学在观察比较瑞安河水颜色的情况时,发现河水颜色不同,河水里的水蚤数量不同。喜欢动脑思考的他猜想是因为脏水的微生物越多,水蚤吃的东西就越多,繁殖得就越快。于是宋斯亮就用旧矿泉水瓶捉来水蚤开始研究。为了能看清楚水蚤的样子,他请妈妈帮忙买来了显微镜;为了能找到不同的水质,他跑到市环保局要来市区水质检测表,从不同的河边弄到不同水质的水,用大大小小的碗,把收集来的水蚤养在这些水里。接下来,他每天仔细观察,撰写观察记录,春夏秋冬,通过将近一年的观察纪录,最后他发现水蚤在不同的水质里心率、存活率、繁殖率不同,以及水蚤在洁净水无法进行单性生殖等特点。通过实验,他还发现可以利用水蚤在不同水质中的反应知道水质受污染的程度,还可以通过观察水蚤生理现象的变化来检测水质是否受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物质的污染。实验中,宋斯亮碰到不少难题。比如水蚤的心跳很快,很难数清心跳次数。于是,他想了个办法,就是先取下显微镜的目镜,把水蚤心跳用摄像头拍摄下来,然后用慢镜头放出来,再数出一分钟跳几次,终于算出水蚤平均心跳在不同水质里少的在257次,多的达290次。可以想像如此精确的数据需要花费多少心思。正是这种兴趣让他走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他的《水蚤生活和水质关系的探索发现》获得二十三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项目一等奖。
实践证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开展的效果就越好。孩子们的问题意识还是有的,但由于年龄小,有时他们的问题或许是幼稚的、可笑的,限于条件或许还难以成为课题,但每一位教师都要善于捕捉、乐于引导,把可行性问题引申为可研究课题,只要课题有一点价值,学生有探究的兴趣,课题本身有研究的可能,我们就应该主动地与学生一起去探索。
4.源于动手实践,从学校特色中生成
许多学校都举办一年一度的科技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锻造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形成了自己的科技活动特色。学校特色优势项目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综合实践活动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对富有本校特色的、从自己身边来的课题, 研究起来更感兴趣,也更容易取得成功。如我们结合学校科技特色,进行了《我与知识产权同行》、《科学车模火起来, 探究车轮转起来》等实践活动,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
例4.《我与知识产权同行》。为响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推动中小学创新教育和普及知识产权教育,搭建一个创新型人才培育、交流、展示的平台,我校开展了为期达3个多月的 “知识产权与我同行”科技综合实践活动,分阶段有重点地了开展了:“我知道、我倡议、我设计、我制作、我申报”等一系列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对我校小学教师和学生集中进行一次知识产权知识的普及宣传,使大家能了解和掌握我国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做知识产权的明白人,成为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者和保护者,通过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活动,推进创新能力培养。
例5.《科学车模火起来, 探究车轮转起来》。车模活动是很受部分小学生欢迎的科技活动,我校开展这项活动有15年了,我们过去单纯地依靠现成车模比赛材料,单纯地向学生灌输车模知识,让他们来开展活动,由于受到年龄、知识结构、物质条件及活动场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直不能普及到全校的学生。我们老师通过反思认识到,车模活动主旨并不仅仅停留在依靠现成车模比赛材料一般的“操作”层面上,确定了普及全校车模活动的指导思想:1、小车制作的所有材料都应该是学生们熟悉的、低成本的、是学生身边随手可得的,以及可以利用的废旧材料。2、利用学生现有知识作为研究基础,激发探究的兴趣,学生在活动的实践中,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欢乐。因此,我校响亮地提出“尝试车模设计,参与车模实践,探究车模科学”为主题的车模科普实践活动。为全校学生设计一系列车模活动:一、二年级学生自带家里已有的遥控车进进竞速比赛,三至六年级学生自选车体材料,设计制作车模,并进行竞速比赛。自制车模科技实践活动是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扎实地开展,全校有90%的学生参加了班级选拔赛,由于本次活动是做中玩,玩中学,学生参与面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科学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活动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抓住社会的热点问题,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作为研究基础,在活动设计时要为学生留出创新空间,探究空间,实践空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作为活动的主体,他们的科学素养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策略二、形式,基于活泼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想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除了教师必须善于抓住时机、选好主题、当好参谋、正确引导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活动的主题设计出多种多样新颖别致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增长知识,锻炼各种能力。为此,我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例6.如五年级开展的《让校园更美——认识校园里的动植物》实践活动,学生分别调查了校园内的动物和植物种类,开展了蚯蚓、蚂蚁和蜗牛等的研究。以叶片为标木,历时一年多,五十多名同学一共采集装帧了叶片一千多张。并配以生长过程、作用等文字说明。为了写文字说明,学生更是查资料、走访能人、上网搜索,甚至调动了近一半的家长参与,完成文字资料近十万字。还制作了植物名标牌,进行浇水、拔草、松土等劳动实践。此项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浙江省二等奖的好成绩。
同学们在活动中对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说:“要是我们也能亲手种植花草,那该有多好啊!”种植花草,这对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城市孩子来说是多么新奇的活动,也是多么巨大的挑战啊!同学们跃跃欲试,于是《在劳动中成长——种植花草综合实践活动 》成了本班学生第二学期的实践活动,也在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应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运用体现其个性特征的自己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获得自己的独创性理解。要让学生真正发挥主人翁精神,在活动中充分展示个性和才华,“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醉心于此,乐此不疲。体验成功,感受幸福,创造快乐。
策略三、评价,基于发展
积极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能否引起学生持续兴趣,激发学生研究动力的生命所在。适当的评价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从而激发兴趣与动力,维持学生学习的热情;认识到实践过程的问题所在,才能够认真检讨,调整研究方案、研究手段等等,从而顺利完成研究任务。在获得成功与发现缺陷、纠正缺陷过程中提高能力,快乐体验,获取知识。
1.积极鼓励,还学生一份自信
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教师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肯定、鼓励。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树立“我能行”、“我最棒”的意识。美国电影《师生情》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这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历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没有信心,没有动力,教师不要过多的指责他们,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才能使他们自觉、自信地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去。
2.成果展示,促进人人参与
展示交流是对学生在整个活动各种表现和实验结果综合体现,也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主题活动的深入拓展。一些研究课题经过研究后,会得出令人惊奇的成果,让学生们通过校内电视台和广播把这些成果传扬出去,也可以办一个“成果展览室”,适时让学生们来参观,成果的研究人进行讲说,这样不仅促使研究的学生研究兴趣更浓,而且使更多学生有了研究的欲望。
3.设计评价工具,引导学生反思
综合实践作为一门课程,如何进行学期总结性评价呢?评价结果以什么方式进入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呢?为此,教师可设计些评价工具,并通过它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如有位教师设计让学生通过填写“说说心里话”一表,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依次自我反思,并在交流中相互促进,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同时在小组内进行自我评价和其他成员的评价。
“说说心里话”评价表
评价项目 学生的话
对这次的研究活动是否感兴趣,请说出理由
想对你的指导老师说什么呢
认为自己做的结果如何
在做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通过这次活动,最大收获是什么
小组合作是否愉快
这样的活动,愿意继续参加吗?请谈谈你的想法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小组描述性评价
参与计划的制定
开展活动的积极性
宣传活动达到效果
小组协作精神
组员文明礼貌
勇于探索精神
使用信息技术手段
评价时注意对学生的各种活动方式给予充分的肯定,多鼓励,赞扬学生,多以描述性评价为主,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这些记录评定和协商研讨评定可使学生深入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 增加自信,学会扬长避短,敢于创新,激发他们对综合实践的兴趣。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领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给了孩子自主空间,也给了教师一定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拓宽思路,转变观念,激发学生主动生成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获得一种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学生将伴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活动中去,保持长久的兴趣和旺盛的热情,自己去实践、去探究、成就精彩!
参考文献:
1、郭元祥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
2、周又红、 李岗编著《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竞赛指导》,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
⑦ 求《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汉语拼音教学》论文
电大毕业论文的写作格式、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⑧ 怎样培养小学语文课堂想象力研论文
怎样培养小学语文课堂想象力研论文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什么是想象力呢?它是一种在表象的基础上形成新形象的认识能力。人类的创造发明离不开想象,学生的学习同样离不开想象。学生学习语文时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活动。阅读时展开想象,可以扩宽认知领域,深入文本描述的意境,活现出塑造的形象,理解、感悟蕴含的情感、智慧,受到教育熏陶;作文时放飞想象,可以充实文章内容,描绘生动形象,增加感情色彩。学习语文时离开积极的想象,既难以深刻地领会文本内涵,又难以提高表达能力。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丰富表象积累,以开阔想象
表象是曾经作用于人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它是想象的基础。想象的水平依赖于表象的数量和质量。一个人头脑中储备的表象越丰富,知识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深刻;反之,表象越贫乏,想象就越狭窄、肤浅,有时会失真。而丰富的表象来自于对直接和间接生活的大量接触、认真观察。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拓宽生活领域,努力做好以下四方面的事情:一是多看一看。看各种有益的图片、电影、电视、录象、书籍,看戏剧、小品、文艺节目、体育比赛,看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事、景、物,看绚丽多彩的大自然,看蓬勃发展的现实社会。二是多听一听。听电台的广播,听音乐相声,听英模的报告、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叙谈,老人的忆苦思甜,听讨论会、座谈会、辩论会。三是多访一访。采访英模劳模、明星、先进人物、成功人士,走访亲朋好友,拜访致富能手,寻访名胜古迹,考察乡镇企业。四是多干一干。动手做家务活,参加学校劳动和力所能及的生产实践活动、社区公益活动;搞小实验,小制作,编报办刊,种植花草,收集邮票,喂养动物等。凡此种种,将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呈现出一个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学生的生活经验越厚实,表象积累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
二、培育真挚情感,以激发想象
叶圣陶说:“要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阅读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引导想象,再现形象。“作家创作是对生活的复现,读者欣赏是对生活的复归。”想象与情感的关系密不可分。想象是在一定情感下诱发产生的,情感是想象的动力,有了它,就能展开想象的双翼。学生有丰富而真挚的情感,可以激发、调动和开阔学生的想象。如何培养学生丰富而真挚的情感呢?
1.丰富见识,提高认识。见识越丰富,认识越深刻,情感就越真挚。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来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见识,让他们逐步提高认识,及早树立是非观念,能够分辨事物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起相应的爱憎、好恶情感。
2.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具体生动、优美感人的情境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语言描述、实物展示、音乐渲染、现场表演、图片显示、录像再现和生活模拟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感知、理解、感悟、动情、想象的氛围之中,从而达到培养情感,激发想象的目的。
3.阅读名篇,丰富情感。名篇佳作无不倾注着作者崇高的信念,真挚的情感。不同的名篇佳作蕴含着不同的情感。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名篇佳作,烂熟于心,不仅会丰富见识,提高认识能力,而且读者的心灵自然会受到震撼,受到启迪感染,滋生真挚情感,放飞想象的翅膀。
4.投身实践,发展情感。有人说,实践是情感的源泉。语文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可以形成和发展他们的情感。通过开展“学科学,动手做”、“保护地球,清除污染”、“关爱他人,捐献钱物”,以及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各种学科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起爱科学、爱环境、爱他人、爱学习、爱美等种种真挚情感。
三、积累大量词汇,以活跃想象
语文教学中那精妙的思想,离不开优美传神的语言来表达。如果没有足够量的语言积累,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正如同“千万里蓝天,两三缕薄云”,哪能指望有雨落下来?语言不仅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一个语言贫乏的人,他的思维得不到高度发展。因此,丰富学生的词汇,无疑是活跃想象的有效手段。学生的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并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词汇,才能准确描绘出不同的形象。拿作文来说,具有同样想象力的学生,由于词汇的掌握和运用不同,语言表达能力不同,其想象的表达则有丰富生动与枯燥乏味之分。因此,无论是字词、阅读和作文教学,都要充分重视语言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描绘各种事物、想象的词汇,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学生的想象。如何引领学生积累词汇?
1.读背中积累。“熟读成诵”就是反复多遍地读,展现一种过程,获得一种体验,进而自然产生结果──背诵。背诵有利于积累字词句篇的语言材料,在头脑里建立和储存感性的语言的种种模型,从大脑到发音器官以及其他器官形成良好的语言反应机制。所以,在语文学习中朗读、背诵受到高度重视,真正回归语文学习的原始天地,让熟读成诵成为语文学习的主旋律。比如课本内“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对联、诗句、格言警句或诗词,以及课文的精彩片段或全文必须反复诵读,熟记于心。“语文要念,数学要算”的俗语并非空穴来风、无稽之谈,应当饱含着真真切切的语文学习之道。
2.品读中积累。阅读是将一连串的语言符号转换成特定意义和思想的思维过程。阅读就是实实在在地跟语言打交道。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精彩语言的集成品,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抒写自己的思想情怀,启迪读者的灵感智慧,不惜一切在措辞用语上下功夫。阅读中只有认真仔细地品味、体会,方知妙在何处。所以,一定要养成在阅读中品味揣摩的习惯,以此丰富自己的语言体验,并形成良好的语感。课外阅读时对那些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优秀诗文、精段妙句,要引领学生多品读,多积累。
3.运用中积累。语文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处处皆语文。在生活中要用自己敏锐的双眼、灵动的耳朵、聪慧的头脑,去看、去听、去思考、去感受。这样就会发现出自他人之口的或许正是语言的精华;通过体察不同身份、年龄、性别的人在不同场合、对象面前的言行举止,就会感悟到语言表达并非草率之举,而是大有讲究。要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常用的谚语、歇后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并随时记录下来;指导学生把电影戏剧、电视广播、报刊书籍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好材料记录下来,广撷博采生活语言,并在同学中进行传阅交流,互相观摩借鉴。学会了品味生活,才会使语言富有灵性。
此外,无论是课堂内外,还是学校内外,都要引领学生运用语言。毛泽东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在讲故事、演讲赛、辩论会、读书经验交流会、日常交往之中运用,在课堂发言之中运用,在记日记、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之中运用。
学生在不断的、反复的语言积累与运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吸纳了他人的新鲜词汇,实现了语言的再积累。学生的语言积累越丰富,想象越开阔,表情达意就挥洒自如。
四、扎实进行训练,以培养想象
想象力丰富与否,并不是天生的,在教学中可以进行开发、培养。要使学生想象的翅膀能够搏击风浪,“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挖掘文本潜在的资源、素材,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找好想象的切入点,让学生“想入非非”,以培养、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
1.化略为详。由于表达的需要,一篇文章中常有略笔或虚笔。对此,可让学生根据原文内容,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合理想象,化简略为详细。比如教学《再见了,亲人》的第一段,可让学生根据其中的有关描述合理想象:当时的战斗形式是如何的激烈;战士们的处境如何艰难;大娘一行是怎样冒着炮火,穿过硝烟来到阵地的;阵地上的情景怎样?战士们被感动地怎样……然后,以《送打糕》为题,练习想象性扩写。
2.合理延伸。有的课文所写的事情虽然完结了,但事态还可以继续或有新的发展。据此可让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续写的起点,并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想象新的局面,构思新的情节,使它合理延续下去。比如教学《穷人》的结尾,可通过设问来引发想象:桑娜拉开帐子后,渔夫会怎样做或怎么说?桑娜先前忐忑不安的心情现在怎么啦?他们会商量些什么?他们今后的日子会怎么样?然后以《桑娜拉开帐子以后》为题,练习想象性续写。
3.多向变换。利用教材的潜在资源,引导学生从内容、中心、结构、体裁、顺序等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变换原文,改成新作,从而发展想象力。比如教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可在学生弄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础上,让他们根据诗意并联系生活经验,大胆想象,把它改写成一篇送别友人的记叙文。
4.据图想象。图画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想象的直观表象。教学时可充分利用教材内外的彩图、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想象,构思故事,展观景物,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然后借助语言文字再现画面的蕴涵。比如,给出一个圆形,让学生尽情想象,说说自己想到了什么。学生也许会想到篮球、大西瓜,想到十五的明月、火红的太阳、可爱的笑脸,也也许还会联想到地球,想到目前全球所面临的环境危机……这样拓宽思路、大胆想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5.变文为图。把课文中的文字演变为图画,要进行由书面语言到直观图画的思维,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学古诗《望天门山》,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并把想象到的景象画出来。
6.拟人遐想。寻找事物间的相同或相通之处,构想出具有双重性的新事物──既具有现实性的特征、功能,又具有其本来的属性。比如可以《小鸟历险记》《文具盒里的争论》《森林里的动物运动会》《小草的梦想》等为题,让学生自编童话;也可先观察花草、彩霞、溪水、云雾等自然景物,然后写篇短文,描绘出观察时引起的奇特想象。
7.换位假设。少年儿童喜欢憧憬未来,喜欢把自己的理想、愿望展现在眼前。这种形象体现了个人的心愿,是对未来生活和他人命运的推测、揣摩。换位假设有两种训练形式:一是读者与文中人物(或动、植物等)进行角色转换,引发想象。想象假如自己身在其中,身在此时,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如教学古诗《古风》第一句“春种一粒粟”时,可引导换位想象:假如你是农民伯伯,你有什么希望?第二句“秋收万颗子”时,又可引导换位想象:此时,你有什么打算?大胆想象之后,再学后两句时,学生的感受必然更加深刻。二是文中人物(或动、植物等)与读者进行角色转换,引发想象。想象假如文中人物(或动、植物等)来到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中,又该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比如教学《凡卡》时,引导学生换位想象:假如九岁的凡卡到了我们社会主义中国来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此外,可以设计《假如我是校长》《20年后访汶川》《假如我是一片云》这样的习作题目,导引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练习想象作文。
8.角色表演。
心理学研究证明,鲜明、具体、活泼、新颖的形象,可以缩短感知的时间,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新异感、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使他们激动不已,而且能引起丰富的联想、想象,产生神奇的角色效应。角色表演集声色,动作,表情于一体,具有立体感,形象最具体。因此,语文教学适时采用角色表演,以创设具体情境,放飞想象时空,活化语文教学。进行角色表演的操作要点:选择适合表演的文本;分解、组合情节场景;确定扮演角色,准备简单的道具;设计台词、动作、表情;登台角色表演。比如《陶罐和铁罐》《去年的树》《晏子使楚》等课文,不妨引领学生进行角色表演,让他们在表演中加深感悟文本,受到熏陶感染,发展想象,锻炼才干。
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只要我们凭借教材,联系学生生活,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在语文课内外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激发,日久天长,学生的想象力就会得到蓬勃发展。
⑨ 小学语文教研论文 如何上好一节精湛的微课
一、微型课的特点
微型课的教学内容集中,一般为某一个知识点或一节课内容的某一个方面。它不在乎教学环节的完整性,但整体上仍应该包括引入课题、内容讲授和总结三个步骤。 微型课教学时间有限,一节微型课正常在15分钟到20分钟之间。 微型课一般没有学生参与,只是面对评委授课。上课的具体过程和常规课堂教学一样,老师在讲台上把预设的教学过程进行展示,包括问题的提出、课堂活动的安排、 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等过程都要呈现。由于没有学生,老师的这些设计都是在提出问题或安排后,假设学生已经完成的情况下,继续展示下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答疑或 活动的时间在微型课中可以大大节省下来。
二、微型课与说课的区别 微型课和说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切忌把微型课与说课等同起来。
“微型课”的本质是课,具有课的基本属性。微型课实质上就是一节课,与常态课不同的是它时间短,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而“说课”重点在“说”。说目标、说教法、说流程……是在“纸上谈兵”,是在务虚,不是在上课,是在告诉大家准备怎么上,为什么这么上。
三、上好微型课的基本要求
切入课题要迅速。由于微型课教学时间短,切入课题必须迅速。可以设置一个题目或问题引入课题;可以从以前的基本内容引入课题;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课题;也可以开门见山进入课题。
讲授线索要清晰。在微型课的讲授中,要尽可能地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着重进行主干知识的讲解与剖析,或精要讲授,或巧妙启发,或积极引导,力争在有限时间内圆满完成课题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教师语言要得体。在微型课中,学生活动被省略之后,教师的讲解水平倍受评委的关注。教师语言在要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同时,更应做到准确,逻辑性强,简单明了。
课堂板书要简约。板书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要真正起到对内容要点的提示作用。在微型课中,部分板书可以提前准备到纸板上,以挂图的形式在授课的过程中展示在恰当的位置,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课后小结要快捷。在微型课的结尾,一定要有小结,用二三分钟时间对一节课的教学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微型课的课堂结构趋于完整。微型课的小结,不在于长而在于精,在注重总结内容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科方法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