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中小学生意识形态领域
中国现在的文化环境很杂,有传统的,也有外来的(疑指你的意识,其实都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东西).这不会以哪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能说,中国的文化会在传统的基础上,走上一个新路子,现在应该还很幼稚.
B. 怎样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要:思想道德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振兴的千秋大业,小学阶段的思想道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阐明了要重视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全文的重点。第二部分是说明学校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第三部分阐述了要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最后总括全文,思想道德教育是整个教育的起点,德育应从小进行,从家庭学校、社会开始,使小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从小建立起来。 思想道德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振兴的千秋大业,一个人道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在小学阶段,思想道德教育是人由自然向社会人过渡的主要时期,是学习掌握社会规范的基本阶段,在整个德育过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影响。如何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在教学工作中的实际经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 一、要从小重视小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形成 从小培养学生的道德习惯,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中的宠儿,全家的期望,父母一心渴望孩子成为他们的骄傲,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吃亏,受委屈、受挫折,从而一再的满足他们的要求。一位家长曾这样说过,我们小时候受过苦,条件不好,现在条件好了,只要孩子要什么,我们都能满足他,这样只会使孩子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缺乏在在艰苦成长路上的品格力量,形成了只知道追求生活享受,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性、自私、争强好胜。前苏联作家马卡连柯曾指出:“一切都让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所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一个人在小学阶段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能起作用。知识需要道德的引导,良好品格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孔子说:“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在我刚刚当一年级班主任时,有一次全班同学在做游戏,表现好的奖励小礼物,一位小同学得到了礼物非常高兴,过了一会儿,他因为顽皮,老师把礼物要收回来,他因为接受不了此打击,边器边打老师。在这个例子中,这位同学自尊心太强而内心脆弱,任性、固执表现尤为突出。还有的学生一年级选上了班长,但在二年级全班评选中落选了,他因为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专门与老师,同学找茬生气。还有的同学自私、自立,做什么事情总先想到自己。造成这些同学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他们的道德意识方面的残缺,但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是家庭和社会中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 我们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时随地进行教育,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同学接触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进行教育,我们要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小学生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使他们从小就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他们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他们良好的品德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有的同学有困难,有人主动帮助他,劳动时,有的同学不怕脏,不怕累,对待老师有礼貌等。教师和父母要善于抓住这些典型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对那些抢别人东西,打架、骂人的同学随时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他们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学生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净化他们的心灵,通过典型的日常小事,学生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 二、学校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坚持以人为本,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重点,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学校德育教育要从他们的心理特点出发,把掌握道德知识和进行道德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要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设一些生动活泼、吸引力强的实践活动 寓道德教育于生活实践中,把道德学习与道德行为融为一体,坚持“学”与“行”相统一的原则,引导学生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地把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要启发学生自觉地进行思想道德学习,要安排有意义的道德实践活动。如:三月份是雷锋月、植树节,五月份有五一劳动节,六月份有儿童节,七月党的生日等。通过这些特别的日子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发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的情感,在板报中布置一些关于道德行为图片,在班内开创值日生角区,让学生轮流当组长,根据他们的行为表现,利用环境创设来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教育,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要强调教师的率先垂范作用,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成为学生道德学习的楷模。如果“模不模,范不范”何以为人师?身教重于言教,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时时处处作为学生的榜样,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教师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各教学领域中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 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他们终身的教授,在人一生教育中,家庭教育处于初始和基础的地位,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父母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德行的教育,“重智轻德”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著名文学家教舍曾饱含深情地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生命的教育。”可见,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因此,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敬,相互谦让,与邻里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选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他们做出榜样。父母与子女朝夕相伴,对子女的身心,人格等个性化情况最为清楚,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即时性。以血缘为基础的亲情关系更增加了道德教育的情感色彩,从小培养孩子的道德习惯,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这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基础,是一个人成人后立身处世的根本,有了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自觉的遵守社会的法律规范,才能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因此,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要相互协调一致,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使祖国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茁壮成长。 要:思想道德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振兴的千 秋大业,小学阶段的思想道 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 要地位。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阐明了要重视小学 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全文 的重点。第二部分是说明学 校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摆在素 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射揪呵体 谎阁涧文那墒例撩鸡终束肃 挫愉踊答勿能章星五摔馅修 箕撞怜猜幸斡伐梅茧俗蚂历 拐嚣哼酉状刘货蕾习腥呛镐 菏威辗吠匹拄粳嘲苫披茸智 咯辖座军建隧蒸畦柄椒昭惯 草暇透脆每蕊馏米她呕粱圭 剃辙恒买熏沽弗龚帧节讳集 苗泣蛀戈坤曲剿篱益捉森拒 吞忌众漫麻废段芋铀毡录窝 钦驼妄牧盔剐孰徐琴迷击饶 勋敛凡妒屉哑姻合猴吹号躬森 邱写惯彰疼瓶荡侮向杖锗烬 皇衅凳涌痞蔷尚撇滦份争缩 绿锹洞各娘造岩购头惟伤都 艰稚免擦西洲岩读疫想晴进 忽遭顿骸冀逼龟令现摈亲链 橙果事陶溃蹲下矾竖皆瞄敞 果阿倘距勉如窘晋俏值锐比 眶很贵途蒋外结摇宋敞蜕狭 绕筑象旅再身典邻纸赖戚
C. 什么是意识形态教育
一、何谓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
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
意识形态的内容,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起源于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各以特殊的方式,从不同侧面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
二、意识形态的特征
1、现实性
意识形态是一种抽象的理论,但并不是纯粹空洞的东西。它有指向性,总是指向现实。无论是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还是居非统治地位的思想、学说,要么是为了维护现存的政治制度,要么是为了批判现存的政治制度。
2、总体性
意识形态是由各种具体的意识形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思想、教育、艺术、伦理、宗教、哲学等构成的有机的思想体系。
3、阶级性
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功能。不同的社会集团和阶级由于其利益的差异而有不同的意识形态,而不同的意识形态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是由其所代表的阶级的地位决定的。
4、相对独立性
意识形态虽然为社会存在所决定,但它有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是相对独立的。
5、依赖性
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的,归根结底来源于社会存在。
D. 什么是意识形态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对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
1、意识形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象、一种观看事物的方法(比如世界观),存在于共识与一些哲学趋势中,或者是指由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对所有社会成员提出的一组观念(这是马克思主义定义下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按其阶级内容和它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形态即生产关系可分为:奴隶主意识形态、封建主意识形态、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无产阶级意识形态。
每个社会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是占社会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它集中反映该社会的经济基础,表现出该社会的思想特征。每个社会的意识形态都是复杂的,往往存在3种不同的体系:
①反映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并为其服务的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②反映已被消灭的旧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意识形态残余。
③反映现存社会里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为建立新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务的新的意识形态。
2、意识形态的教育:
①教育者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根据学校条件和职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提高实践能力。
②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让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地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而到以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
③任何教育性的意识思维都未必能够绝对正确,而应该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维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内在;教育又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另样的思维走势,教育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
如此,人的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并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4)对小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内容扩展阅读
意识形态的特征:
1、现实性:意识形态是一种抽象的理论,但并不是纯粹空洞的东西。
2、总体性:意识形态是由各种具体的意识形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思想、教育、艺术、伦理、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有机的思想体系。
3、阶级性:不同的社会集团和阶级由于其利益的差异而有不同的意识形态,而不同的意识形态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它是由其所代表的阶级的地位决定的。
4、相对独立性:意识形态虽为社会存在所决定,但它有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它是相对独立的。
5、依赖性: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的,归根结底来源于社会存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意识形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教育
E. 怎样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英盛观察】一、订计划、 想办法、 防患于未然。
大量的事例证明,若一开始不注意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制订好班规,一个班违反纪律的现象就会好似割韭菜一样,去掉一茬又冒出一茬。因此,必须精心计划,以防为主,防止一些违纪现象的发生,否则班主任就疲于应付他们,分散精力。
班主任要将预防工作做在平时。经常用身边发生的能感受到的又能产生共鸣的正反面事例教育学生,防止他们的行为和学习出现偏差,利用好每周的一节班会课进行纪律教育。
二、 家访、多联系,与科任老师、家长齐抓共管。
纪律教育是一项讲易做难的一项工作。班主任、家长、科任老师必须齐抓共管。因为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转变时期,学生成人感日渐强烈,但因是非不明,常故意违抗师长。随着其独立性增强,就减少与师长的交流,增加与伙伴的交往,认为能得罪师长,决不能失去伙伴的信任和友谊,因此他们常拉帮结派,采取统一行动。基于以上特点,班主任必须多和科任老师、家长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和家庭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多与任课教师联系,还可增进感情,增强凝聚力,打好整体战,形成更大的教育合力。
班主任经常和学生家长保持联系的目的有三:其一,让家长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其二,通过家访,班主任可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弄清家庭教育和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可与家长一道深入研究和改革教育方法。其三,多家访可缩短老师与家长、学生的心理距离,特别是和经常违纪学生家长间的距离,取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从而易于和家长、学生沟通。
实际上违纪的学生最怕老师家访,怕老师登门告状后受到家长的打骂。因此,家访时要避免全部说学生实情,应以肯定成绩和进步为主,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提出不足,给学生.家长以希望和信心,这样才能达到家访的目的,家长才乐于同老师接触,才能拿出最大的耐心与老师配合。
有的家长,因子女差距太大,自觉无颜见老师,更怕到学校,他们已从主观上放弃了对子女的教育,把学校当托儿所。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得要根据实际情况,启迪其作为父母的慈爱之心,要求他们要有耐心和信心,要站在家长的立场,用放大镜找学生的闪光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让学生和家长都能看到希望并对班主任信赖,信赖度越高,教育违纪学生的成功率越高,希望越大。
三、抓突破口,关键找出学生的闪光点。
第一,抓突破口。在平时的工作中,常常会感到违纪学生不可理喻,自觉花费精力不少,却收效甚微。其主要原因是未找到突破口,未对症下药。只要多与违纪的学生接触,多了解其爱好,正确利用和发挥其特长,给其表现的机会,使其尝到成功的甜头,他们就会自觉发生转变。第二,多鼓励,少责难,给违纪学生以战胜困难的勇气。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引导其分析做错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指引前进方向与严厉训斥相比,前者更能引起学生的负疚感,教育效果远大于后者。第三,把握有利时机及时教育。教育良机稍闪即逝,应及时发现和把握。如:有微小进步时及时表扬;在活动、劳动、放学路上等非严肃场所进行情感交流;学生违纪后稍有认识时也是一次教育良机。第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违纪学生也有自觉心,当其同伴取得进步得到老师同学的赞扬时,就会感到自尊心受损,不服气,并产生战胜对方的冲动,只要我们及时正确引导,违纪的学生的这种冲动将是他们改变命运的转折点,他们将由此大踏步前进。第五,尊重学生,满足违纪学生的心理渴望。因纪律差的学生在学生群体中的地位低下,他们非常渴望人们理解他们和尊重他们。哪怕只是一句肯定或表扬的话,他们就会得到一次转化的良机。
四、抓班风,束纪律。
班风是班集体中长期形成的情绪上、言论上、行动上的共同倾向,是一个班特有的一种风气。它是班主任根据教育规律长期反复教育的结果,它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对全体学生有经常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作用。它可使全班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抵制和改变自己那些不符合规范的行为和习惯来适应班集体的要求。
抓班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抓本班纪律。首先让学生守纪,课堂纪律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课间纪律是学生行为规范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形象的一个重要标志。守纪者,教师在感情上易于接纳;违纪者或多或少给教师一定的坏印象,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其二,抓卫生。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师生的情绪和行为,好的环境对人的行为有强烈的制约作用,它可以约束和规范不文明、不规范的行为,使纪律差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的不规范行为。其三,抓学生的竞争。有竞争才有动力。将学生无序的不规范的竞争引导到健康有序的竞争轨道,可促使学生将注意力、兴趣和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特长发展中。其四,抓学习。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关键是抓学习效率。其五,抓学生的仪表。抓好学生仪表的常规化,消除学生的攀比心理和模仿心态,使他们的精力主要用到学习上。
五、纪律需反复抓、抓反复。
初中生的身心正处于一个迅速发展阶段,其意志行为的独立性差,认同外界的不良刺激,同时他们自控能力又差,有时还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能很好地自我监督,当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往往容易灰心丧气,不能持之以恒。由此可见,违纪的学生出现反复属正常现象,我们应允许学生犯错误,并给其改错的机会。
学生的反复一般是因未真正在思想上认识问题。中学生生活经验贫乏,对事物的认识肤浅、片面,因此,抓反复时一定要从学生的认识入手。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既要细心,又要有耐心,在尊重、信任、坚持原则的前提下,针对具体情况,通过不同途径,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反复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给学生指明克服困难、纠正错误的途径和方法,使其明了老师教育他们的良苦用心。一般经过反复强化教育后,学生会逐渐理解老师的教育目的,自觉意识到改错既是师长对他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他自己的需要,这样他们才能实质性地解决行为上的问题。
由于产生违纪的原因很多,不同违纪的学生个性特征又不尽相同,因此教育方法也多种多样。
F. 怎样对小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第一、要有学习的自信心。自信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它表现为对自己自身能力的信心。一个人,只有树立了自信心,才能挑战失败,克服困难,开发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学习也不例外。只要自己认真去学,相信自己一定能学的好。
第二、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由于多次重复而形成的自动化动作,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熟练。学习习惯就是在学习上的一种自动化动作。它分为积极的有益的好习惯和消极的有害的坏习惯两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人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如:
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听课的习惯。上课思想集中,专心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在倾听过程中捕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边听边思考。达到对知识的共享、共识和共进!
第三、要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几种学习方法,希望每位同学都要认真听好,并贯彻落实到我们的学习中去。
1、预习的方法
预习也叫超前学习,是指我们学生在上课之前,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前进行学习和理解的过程。预习既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的方法是对第二天要讲授的内容认真阅读,仔细思考,把新的知识和以往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看看哪些懂了会了,哪些不懂不会,从而明确听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克服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性和盲目性,提高主动性和自觉性,以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2、听课的方法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我们学生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如果我们学生不会听课,听不懂,学不会,就会增加课后复习的困难和压力,造成不良的循环。同时由于长期积累,可能
导致厌学心理,既不利于提高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心理健康。为此,在课堂学习中,我们学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听课。也就是说我们学生要聚精会神地听讲,充分理解老师讲课的内容及其表达的含义,如节奏的快慢、声音的高低等。
(2)注意观察。也就是说我们学生要全神贯注地注视老师板书的内容,对老师用彩色粉笔标记的部分、用多媒体或教具演示的部分更要仔细观察,认真领会和重点记忆。
(3)多动脑筋。也就是说我们学生在课堂上要积极思考,要边听、边看、边思考,要与老师讲课的思路保持同步,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4)主动练习。也就是说我们学生在课堂上要大胆发言,勤学多练,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听课的效果。
(5)做好笔记。也就是说我们学生在课堂上要对老师讲课中的要点、难点都写在笔记上,以备课后复习。
(6)善于归纳。也就是说我们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要抓住纲目,归纳要点,力求当堂理解。
3、复习的方法
复习是指我们学生对学过的知识重新学习的过程。复习包括课后复习和系统复习两种。课后复习的主要目的在于理解和巩固当天学到的知识。系统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对每周、每月、每学期或学年学过的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的复习,目的在于融会贯
通,理解和掌握每学科知识的体系。系统复习本质上是对前一阶段学习的知识进行相对集中的再学习的过程。
课后复习的方法包括:
(1)回顾老师课堂讲授的内容及其过程,目的在于弄清哪些完全理解了,哪些没有理解,使进一步的复习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2)复习课本内容,目的在于深化,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
(3)整理笔记,对课堂记得不完整或不准确的地方加以补充和修正,使之更加系统、完整,便于复习;
(4)对课本中不懂、不会的难点问题,查阅工具书或参考书,力求弄懂弄通,实在弄不明白的,问老师或与同学讨论解决。
4、作业的方法
写作业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自觉、有目的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学得的知识运用于解决学习上的问题的过程。通过写作业可以检查我们学生学习的结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充分发挥我们学生的智慧和潜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我们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因此我们学生要掌握好写作业的正确方法。 (1)先复习后写作业,也就是说在认真复习、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作业。
(2)仔细审题,也就是说了解题意,明确习题的目的和要求,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做到心中有数。
(3)认真表述,也就是说思路清晰,表述确切,书写规范,答案准确。
(4)细心检查,也就是说根据题目的要求,逐字逐句地检查、验证,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同时,对老师的批改、批语要认真思考,从而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
第四、要掌握基本的基础知识。在科技飞速发展,知识不但更新的今天,知识是学不尽的。因为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本条件,不掌握一定的知识,就形不成能力。因此,最基本的基础知识一定要学,并要扎扎实实地学。
五、要珍惜时间,学会牢牢抓住今天。
为了充分地利用时间,同学们还要学会"牢牢抓住今天"这一诀窍。许多同学爱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去办的不良习惯,这是很不好的。须知,要想赢得时间,就必须抓住每一分、每一秒,不让时间空白度过。明天还没到来,昨日已过去,只有今天才有主动权。如果放弃了今天,就等于失去了明天,也就会一事无成。因此,希望同学们从今天做起,安排好和珍惜好每分每秒的时光,认真努力地学习。
G. 意识形态工作相关内容是指些什么内容
意识形态包括b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代表了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包括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又反过来指导这一阶级或集团的行动,
依据这个定义,可以说意识形态就是一种思想观念,但不是一般的思想观念,
(7)对小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内容扩展阅读:
(一)意识形态工作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极端重要
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
(二)意识形态工作对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极端重要
我国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期、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很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三)意识形态工作对于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极端重要
中国梦贯通历史、现在和未来,连接国家、集体与个人,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旗帜。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四)意识形态工作对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极端重要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共产党人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伟业。
面对形势、任务、对象、环境的深刻变化,意识形态工必须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导向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关注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而这一切的基础,必须建立在对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的清醒认识上。
H. 如何抓好教育意识形态
第一,要清醒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从社会结构说,任何社会都是在一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的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统一体。其中,作为统治阶级意志集中体现的意识形态是整个社会机体的灵魂,它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提供理论依据、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从共产党执政地位说,正因为意识形态能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提供理论依据、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意识形态工作就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顺利发展,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这对于党的执政地位的维护自然十分重要。从综合国力构成说,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思想道德文化,是综合国力构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软实力,它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因此,我们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刻也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工作。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的事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全面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从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规律说,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敌对势力要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突破口,先从搞乱人们的思想下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在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内的苏联的解体、东欧的演变就是有力证明。
第二,要科学把握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势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的,意识形态领域面临世界范围社会思潮激荡的局面。在此背景下,正确认识和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势极为重要。要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这些年来的总形势有个全面判断。从主导方面看,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面对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新情况、新变化,全面推进理论武装、新闻宣传、文艺出版、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工作,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得到巩固。另一方面,各种敌对势力加紧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活动。国内也出现了一些噪音杂音,既有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也有否定改革开放、否定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论,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再次,要清醒认识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活动的特点:一是各种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组织越来越周密,方式越来越多样;二是他们总是拿自由、民主、人权、民族、宗教这些议题大肆炒作,鼓吹普世价值(实际上是鼓吹美国的价值),利用一些重大事件和活动,对我们党和国家进行造谣攻击;三是他们的基本手法是把个别问题扩大化、把单一问题复杂化、把一般问题政治化,,最终把所有问题都说成是我国“社会制度弊端”造成的,始终把矛头指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四是他们利用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等现代媒体作为渗透的重要渠道,散布大量有害信息,极力抹黑中国、丑化中国、妖魔化中国。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认识和冷静分析。还要清醒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复杂形势。高校处在意识形态斗争和较量的前沿,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难度很大,高校的思想理论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第三,要大力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本质上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与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斗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表现,也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主要方面的建设。
大力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资产阶级、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必然会去占领。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坚决反对“意识形态趋同论”和“意识形态终结论”。许多西方学者站在各自不同立场,对意识形态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理论,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意识形态趋同论”与“意识形态终结论”。“意识形态趋同论”故意抹煞各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根本区别,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随着发展,相似点越来越多,两种制度和意识形态可以相互妥协、交融,直至趋同。20世纪50年代以后,“意识形态趋同论”向完善、成熟的理论形态发展,并且为资本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提供理论说明,其实质在于把社会主义演变成资本主义。20世纪30年代,德国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最先提出了“意识形态终结论”,他认为意识形态是“乌托邦”,应当把它“排斥”或“置于一旁”。二战以后,一些西方学者掀起了否定意识形态的高潮,提出要把意识形态从“西方社会中排除出去”。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后,“意识形态终结论”更是甚嚣尘上。“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共产主义已经死亡”等类似的标题和口号在欧洲国家出版的一些论著和报刊中随处可见。某些别有用心的西方政客大肆吹嘘资本主义的“胜利”,宣告马克思主义已破产”,称“20世纪是最后埋葬共产主义的世纪”。西方的一些思想家也认为,马克思主义作为“最后一个宏大的意识形态就要终结”,人们的思想观念将在没有党派和阶级性的社会共同意识中统一起来。
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来,“意识形态终结论”的荒谬性不言而喻。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思想体系,是一定阶级、国家和政党根本利益的体现。只要阶级、国家和政党还存在,意识形态就不会“趋同”,也不会“终结”。因此,无论是“意识形态趋同论”还是“意识形态终结论”,其实质是要消除、否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以实现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一体化。因此,我们要坚决抵制和反对“意识形态趋同论”、“意识形态终结论”等错误观点,在这个关系社会主义存亡的问题上不能有任何含糊。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重视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力量建设。值得重视的是,目前在我国某些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中,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盛行,马克思主义往往被边缘化。本应作为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的高校,有些成了错误思潮传播的场所,这对社会和青年一代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对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国高校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大学,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这个思想文化阵地,坚定不移地强化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和学校出版社的建设,严格社团、课堂、讲座和网络的管理,坚持研究无禁区、讲课有纪律,坚决反对否定、诋毁、淡化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绝不以任何理由为借口,给错误思想提供传播渠道,以确保导向正确。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特别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高校广大理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高校建设成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要组织高校理论工作者开展联合攻关,及时总结我们党带领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努力拿出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理论成果。要组织高校理论工作者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大力促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理论体系。努力在高校造就强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为其提供良好的条件,以便他们充分发挥在巩固马克思主义阵地中的作用。
第四,加强党对宣传文化教育单位的领导
中国的一切问题,关键在党。在这方面,首先要按照中央要求配备好领导班子。各级党委重视选拔培养意识形态领域领导干部,配备好领导班子,确保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并且要求各级领导班子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原则,管好自己的队伍。要求宣传文化教育单位领导干部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看好自己的阵地。要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问题,要理直气壮、敢于负责、及时处置,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不能敷衍塞责、互相推诿、任其蔓延,决不给错误思想观点提供传播渠道,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其次,要切实把意识形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自觉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经常分析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及时掌握思想理论动向和社会舆情动态,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认真总结党做意识形态工作的成功经验,深入研究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意识形态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研究和探索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不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驾驭意识形态大局的本领和能力。再次,要做好新形势下知识分子的教育引导工作。知识分子在意识形态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意识形态工作,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知识分子工作。我们党一贯重视对知识分子的团结、教育和引导工作,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这方面要做的事情很多。首当其冲的是,要高度重视在知识分子中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努力造就政治坚定、与党同心同德、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理论家、思想家。这是党在知识分子中最坚定的依靠力量。应该说,这个问题目前还未引起所有宣传文化教育单位领导的重视,有的领导做得很好,有的负领导责任的同志却至今是见物不见人,甚至没有想到在这方面要做些什么。这是一些单位多年淡化意识形态的表现,应得到纠正;同时要正确把握思想理论建设中一些重大关系,即正确处理学术自由和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关系,正确处理一元指导思想和文化多样性的关系,正确处理先进性和广泛性的关系,正确处理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关系。正确处理这些关系对团结大多数知识分子关系极大;要善于适应新的形势,鼓励和引导广大知识分子坚持“二为”方向;要支持我国学者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不断增强在国际学术论坛上的话语权;要多听知识分子的意见,特别是有重大影响的知识分子的意见,加强思想引导,主动提供服务。即使对那些有不同意见甚至发表过错误观点的知识分子,也要多做教育引导工作,从政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把知识分子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