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学校开展三节教育活动有什么意义
1、可以节约用水,提高水源利用率;
2、培养学生节约用电的习惯;
“节电”:节电即节回约答用电,节约用电不是不用电,而是科学用电。采取技术和经济合理的措施,提高能源效率和环境保护。
3、学生学会爱惜粮食;
“节粮”:盛饭适量,碗里的饭要吃干净,不随便剩饭剩菜。到饭店去吃饭,点的菜不要浪费,吃剩的最好带回家。不挑食,不偏食。监督身边的人,及时制止各种浪费现象。
(1)教育活动在小学中的作用扩展阅读:
三爱
1、“爱学习”:每天早晨,我们精神饱满地来到校园,我们坐在教室里,我们爱学习,因为我们懂得一个道理:只有掌握科学文化知识,长大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爱劳动”:“劳动”两个字最光荣,“劳动”二字最热烈。劳动者应该受到尊敬,劳动者更应该获得生活的酬谢。
3、“爱祖国”: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祖国在您的心中,在我心中,就在我们大家心中。
B. 小学教育有什么重要性
一、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
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大业的生力军。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具体表现如下。
(一)小学教育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地位
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强制、免费和普通的国民基础教育。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公民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亿万劳动者的素质和各级各类人才的质量,关系到社会全面进步的程度和我国的国际声誉及形象。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在实施义务教育中负有直接的重大责任。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将有利于从根本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直至最终消灭文盲,从而保证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目标的实现。
(二)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
一个国家的学校教育体系大都分为若干阶段。我国的学校教育体系,一般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大阶段。其中初等教育(小学教育)和中等教育(中学教育)都属于普通基础教育,其连贯性很强,但每个阶段又有其独立的性质和任务。“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从个人来讲,完好的小学教育,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其接受中等教育提供了条件。从一个国家来看,只有小学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逐级普及和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小学教育具有为高一级学校打基础、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打基础的性质。
总之,小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
小学教育是一项规模宏大的教育奠基工程,除具有一般教育的特点外,还有它自身独具的基本特征。
(一)全民性
小学教育的全民性,从广义上说,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扫除文盲,从整体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从狭义上讲,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适龄儿童。
小学教育的全民性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几乎所有国家的教育都在努力创造条件,确保每个人接受初等教育的权利。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5届大会确定“争取全民基础教育”计划,要求最大限度地扫除文盲和普及初等教育。1990年3月,在泰国召开了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会议主题是“使人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机会”,会议通过的《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满足基本学习需要》反复强调的就是,使人人享有受教育权利,向所有的人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的小学教育是全民教育,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使全国各民族的所有儿童都接受社会主义教育的需要。为了保证这一全民性质,国家特别对女童的教育、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儿童的教育给予特别的关心,采取了特殊政策;对于残疾儿童的教育也给予了特殊的关注,专门加以保障。
(二)义务性
小学教育面向全体适龄儿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论其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智能及身体状况不允许的例外),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6~7岁),都必须接受小学教育。因此,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具有义务教育的性质,对于每个公民来说,教育机会是均等的,是应当享有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这里的“义务”一词包括:(1)国家有设立学校以使人民享受教育的义务;(2)父母或监护人有使学龄的子女或被监护者就学的义务;(3)全社会有排除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入学受教育的种种不良影响和障碍的义务。因此,义务教育要求国家、家庭、社会必须给予保障。对受教育者来讲,既是应享受的权利,又是应尽的义务。
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它又是强制的和免费的:“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国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就学。”“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由于小学教育是依国家法律而实施的基础教育,因而它具有强制性。
(三)全面性
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小学教育既不是就业定向的职业技术教育,也不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它是面对全体儿童实施普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提高他们的身体心理素质,使他们具备国民应有的一些基本素质,为他们进一步深造创造条件。小学教育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前提。小学教育是向全体儿童进行的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教育,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奠定学习、生活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讲,全面性是专业性的预备。只有保证小学教育的质量,才能确保高一级学校的教育质量。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阶段,是人生历程的巨大变化时期,是人的智力、能力和良好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小学教育的每一个方面都不可偏废。
三、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
从人生发展历程来看,小学阶段是最重要的,是长身体、长知识最旺盛的时期。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维敏捷,对什么问题都要问个为什么,他们像海绵吸水那样,不断地吸收各种知识。小学生记忆力强,善于背诵,对感兴趣的事物,能够牢记在心。小学生模仿力强,容易做到习久成性,在儿童时代养成的好习惯,可以牢固地保持一辈子;相反,小学阶段养成的不良习惯,到中学和大学时纠正起来就很困难。因此,在小学阶段,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发展智力,还要在学习上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思想品德上要有严格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的基础打得好,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成长,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我国古代对童蒙教育十分重视,许多教育家主张“养正于蒙”。《周易》蒙卦的彖辞中就有“蒙以养正,圣功也”的记载,成为以后家教和蒙学的指南。历代教育家都重视蒙学教材的编写。最具代表性的蒙学教材有“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其中,王应麟所编的《三字经》,总共一千余字,从识数到识字,从常识到历史,从典故到人物,无不具备,而且用三字韵语写成,朗朗上口,易读易记,是一本典范的儿童教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启蒙教育长期采用。另外,朱熹所编的《童蒙须知》也有一定影响。该书共分“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字”“杂细事宜”五个部分,对学生的行为都有具体要求和规定。这些教材对我们今天编写小学教材仍有重要参考价值。在童蒙教法上,我国古代也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如注意从儿童实际出发,提出了以身作则、文道结合、潜移默化、防微杜渐、长善救失、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原则和方法,还出现了王守仁的《训蒙大意》、王筠的《教童子法》等童蒙教育专著,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教育遗产。
小学教育是儿童接受学校教育的开端。在这个阶段,儿童将发生三个方面的具有人生启蒙意义的转化:一是由随意游戏活动向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转化;二是由个体和松散的群体活动向有组织、有规律的集体活动转化;三是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转化。这些转化可以使儿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宽认识范围,从而对于促进全面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由此可见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知识能力的发展和身体素质的增强,都将在小学教育阶段正式起步。
总之,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最易受影响的时期,是儿童向少年过渡,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这一时期的教育,在人的一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
(一)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
小学是儿童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儿童的身体比起幼儿来虽强健得多,但与繁重、持久的学习任务相比还是弱的,因此,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增强儿童的体质在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
在儿童进入小学的最初一年,尤其要注意不要使儿童一进入学校就产生惧学、厌学的心理。对儿童健康的关注、保护以及增强儿童体质的意识与措施应贯穿于小学教育乃至各级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一任务在儿童时期之所以尤其重要,是因为儿童还不懂也不会意识到要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各种器官,小学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的责任就更为重大,稚嫩的身体可以锻炼得结实,也容易受到损伤。近些年来,我国小学生近视率的提高、心血管、神经性疾病的增多是不可轻视的问题。在小学期间,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清洁卫生习惯是对身体健康的积极保护。
(二)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启蒙作用
小学时期的儿童正处在智慧潜力逐步显现并迅速发展的时期,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应当放在启迪儿童智慧发展上。除教学内容外,读、写、算和手工操作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对儿童智力的发展和今后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儿童手工操作往往被忽视,然而具有发展创造能力的人一般在小学期间就有种种表现,动手能力的训练错过了这一时期,收效就较慢。另外,最为重要的是学生熟练掌握、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包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独立完成作业,检查、订正作业错误,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小学生自信心的发展是与能否克服困难密切相关的,也与教师的评价相关。因此,小学教师在指导、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他们进步与独立性的关心和鼓励比什么都重要。教师要相信学生会成功,并善于通过多种方法使儿童在学习中逐渐学会运用自己的力量去获取成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成果的产生依存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而这种思维和能力,必须从小培养,从学生时代开始养成。因此,小学教育在培养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儿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儿童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开发儿童的潜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三)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启蒙作用
进入小学的儿童,随着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道德问题。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关键是要认真做到言行一致、校内外一致。言行不一致的存在,是因为小学生缺乏坚强的意志,以及习惯或道德行为的形成需要一定数量与强度的实践训练。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即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我们如果能够长期地对小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就会在他们的头脑中建立起一系列的条件反射,形成道德行为上的高层次的动力定型,做到习惯成自然,为小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中组织与安排好儿童的课外、校外活动,发挥班级、儿童组织的作用,可以培养儿童较宽广的认知兴趣和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可以为儿童提供展现个性才能和进行主动选择的机会,可以使儿童形成健康愉快的心理状态和自主能力。
对于我国今天的小学教师来说,我们面对的是新中国的新一代的儿童,从事的是神圣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我们一定要把所肩负的神圣任务完成好。面对正在发展的小学生,我们不仅要一般地了解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而且要具体地掌握儿童在小学阶段的身心发展过程,针对每一个具体的儿童和其身心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做细致而艰苦的教育工作,并且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密切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各类人才,为祖国的未来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C. 小学基础教育,在人一生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最大的作用是养成,也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D. 学生教育活动等方面发挥哪些作用
1让学生自主确定教学活动中的学习内容
在教学《晏子使楚》- -课时,文中面对楚王的三次做法和晏子的三次反驳,第- -课时如何取舍,的
确让人左右为难。与其让教师作做出选择,让学生被动的"跟着走”, 不如把这个权利教给学生,让学
生自己选择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学生在初度课文,选择自己最想读的内容之后,再围绕"文章中哪件
事最使你感兴趣”这个中心问题去自读课文,自主感悟,开想象,图文结合,加深感受,学生已有的
感情得到升华。再学习另外两件事时,已有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充分融入其中,畅所欲言,体会领悟文
章的主题:尊严。
2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方法
教学《飞夺卢定桥》一课时,课前先让学生提出自己学习本文希望采用什么学习方法,学生们各抒
己见。课堂上没小组同学各显其能,有的同学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话说长征途中 夺卢定桥之
....”来掌握事情的发展顺序;有的同学抓住看图学文的"特点,仔细观察画面,理解课文内容;有的
同学通过查找资料,帮助理解课文的结构,从总体上把握课文,有的同学做出精美的电脑课件进行演
练;有的同学反复朗读,在朗读中理解、品.... .每一 位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甚至
连平时极易被教师忽视的后进生学习兴趣也十分浓厚,精彩之处层出不穷。
3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实践活动
学习《田忌赛马》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模拟赛马情景,有些学生在操场比赛选"马” ,也有些学
生别出心裁,试着制作同向运动演示器,他们亲眼目睹了比赛结果,有了身体验,再读课文时,学生
对“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这句话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读起来也
就不觉得有什么不懂的了。
4让学生寻找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搭档
教学《”扫一室”与“扫天下”》这课,尊重学生意愿,组合好学习小组。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围
绕"读懂的、不知道的还想知道的”开交流。然后再去进行全班合作探索,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和小
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关键句、特殊段学习,通过再读、再想、再议,切
切实实的把语言训练落实到实处。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敢于提出异议,大胆争辩,以达到取人
之长,补己之短。,
总之,教师努力拓展自主学习空间,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发展、体验中
获得真切的学习感悟,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样,才能在教
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有效的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E. 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什么作用
学游戏对课堂教学的作用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已成为了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因此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数学游戏对于改善我们的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数学态度。由于数学游戏具有趣味性强、令人兴奋和具有挑战性等特点,因此通过数学游戏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未知问题的强烈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为学习数学和探索数学现象的奥秘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这就让数学学习成为了一种高级的心理追求和精神享受,充满了乐趣。
许多数学家开始对某一问题作研究时,总是带着和小孩子玩新玩具一样的兴致,先是带有好奇的惊讶,在神秘被揭开后又有发现的喜悦。在数学游戏的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碰到一些困难,遇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况,但是这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培养他们正确的数学态度,使之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数学游戏所涉及的内容往往有趣、吸引人、浅显易懂,不需要过多的预备知识,只要掌握一般的基本知识,初学者即可登堂入室。例如用形状相同或不同的正多边形组合起来镶嵌一个平面的游戏,只要把两个正三角形或正方形整齐排列在一起就能镶嵌成一个平面,非常简单,十分容易上手。但还可以是多个正多边形、多种正多边形的组合,可以千变万化,能创造出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图案,乐趣无穷。在拼凑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自己的设想进行判断,需要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同,产生的结果将会是多种多样的。在游戏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锻炼和培养,且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3有助于渗透数学思想。游戏与数学的相似保证了数学游戏有利于数学思想的培养,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的精神。可利用游戏引导学生开展有趣的数学活动。还有,数学游戏还具有将抽象的知识通俗化的作用。
F. 艺术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作为中国中小学素质教育之重的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阶段中有着特殊地位与作用。利用这一时段和中小学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青年一代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丰富的想像力和无限的创造力。这不仅仅是学一样乐器、唱一首歌、跳一个舞、画一幅画这样单纯的技法学习,而是要在这个阶段中树立艺术的品格和对于艺术的接受与审美能力,积极培养未成年人的艺术气质和领悟力。
G. 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一、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
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大业的生力军。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具体表现如下。
(一)小学教育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地位
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也必须保证的,强制、免费和普通的国民基础教育形式。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公民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重大事业。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亿万劳动者的素质和各级各类所需人才的质量,关系到社会全面进步的程度和我国的国际声誉及形象。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在实施义务教育中负有直接而又十分重大的责任。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将有利地从根本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直至最终消灭文盲,从而保证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目标的实现。
(二)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
一个国家的学校教育体系大都分为若干阶段。我国的学校教育体系,一般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大阶段。其中初等教育(小学教育)和中等教育(中学教育)都属于普通基础教育,其连贯性很强,但每个阶段又有其独立的性质和任务。“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从个人来讲,完好的小学教育,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其接受中等教育提供了条件。从一个国家来看,只有小学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逐级普及和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小学教育具有为高一级学校打基础、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打基础的性质。
总之,小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
小学教育是一项规模宏大的教育奠基工程,除具有一般教育的特点外,还有它自身独具的基本特征。
(一)全民性
小学教育的全民性,从广义上说,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扫除文盲,从整体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从狭义上讲,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适龄儿童。
小学教育的全民性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几乎所有国家的教育都在努力创造条件,确保每个人接受初等教育的权利。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5届大会确定“争取全民基础教育”计划,要求最大限度地扫除文盲和普及初等教育。1990年3月,在泰国召开了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会议主题是“使人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机会”,会议通过的《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满足基本学习需要》反复强调的就是,使人人享有受教育权利,向所有的人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的小学教育是全民教育,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使全国各民族的所有儿童都接受社会主义教育的需要。为了保证这一全民性质,国家特别对女童的教育、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儿童的教育给予特别的关心,采取了特殊政策;对于残疾儿童的教育也给予了特殊的关注,专门加以保障。
(二)义务性
小学教育面向全体适龄儿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论其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智能及身体状况不允许的例外),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6~7岁),都必须接受小学教育。因此,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具有义务教育的性质,对于每个公民来说,教育机会是均等的,是应当享有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这里的“义务”一词包括:(1)国家有设立学校以使人民享受教育的义务;(2)父母或监护人有使学龄的子女或被监护者就学的义务;(3)全社会有排除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入学受教育的种种不良影响和障碍的义务。因此,义务教育要求国家、家庭、社会必须给予保障。对受教育者来讲,既是应享受的权利,又是应尽的义务。
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它又是强制的和免费的:“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国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就学。”“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由于小学教育是依国家法律而实施的基础教育,因而它具有强制性。
(三)全面性
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小学教育既不是就业定向的职业技术教育,也不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它是面对全体儿童实施普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提高他们的身体心理素质,使他们具备国民应有的一些基本素质,为他们进一步深造创造条件。小学教育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前提。小学教育是向全体儿童进行的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教育,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奠定学习、生活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讲,全面性是专业性的预备。只有保证小学教育的质量,才能确保高一级学校的教育质量。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阶段,是人生历程的巨大变化时期,是人的智力、能力和良好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小学教育的每一个方面都不可偏废。
三、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
从人生发展历程来看,小学阶段是最重要的,是长身体、长知识最旺盛的时期。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维敏捷,对什么问题都要问个为什么,他们像海绵吸水那样,不断地吸收各种知识。小学生记忆力强,善于背诵,对感兴趣的事物,能够牢记在心。小学生模仿力强,容易做到习久成性,在儿童时代养成的好习惯,可以牢固地保持一辈子;相反,小学阶段养成的不良习惯,到中学和大学时纠正起来就很困难。因此,在小学阶段,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发展智力,还要在学习上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思想品德上要有严格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的基础打得好,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成长,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我国古代对童蒙教育十分重视,许多教育家主张“养正于蒙”。《周易》蒙卦的彖辞中就有“蒙以养正,圣功也”的记载,成为以后家教和蒙学的指南。历代教育家都重视蒙学教材的编写。最具代表性的蒙学教材有“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其中,王应麟所编的《三字经》,总共一千余字,从识数到识字,从常识到历史,从典故到人物,无不具备,而且用三字韵语写成,朗朗上口,易读易记,是一本典范的儿童教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启蒙教育长期采用。另外,朱熹所编的《童蒙须知》也有一定影响。该书共分“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字”“杂细事宜”五个部分,对学生的行为都有具体要求和规定。这些教材对我们今天编写小学教材仍有重要参考价值。在童蒙教法上,我国古代也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如注意从儿童实际出发,提出了以身作则、文道结合、潜移默化、防微杜渐、长善救失、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原则和方法,还出现了王守仁的《训蒙大意》、王筠的《教童子法》等童蒙教育专著,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教育遗产。
小学教育是儿童接受学校教育的开端。在这个阶段,儿童将发生三个方面的具有人生启蒙意义的转化:一是由随意游戏活动向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转化;二是由个体和松散的群体活动向有组织、有规律的集体活动转化;三是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转化。这些转化可以使儿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宽认识范围,从而对于促进全面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由此可见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知识能力的发展和身体素质的增强,都将在小学教育阶段正式起步。
总之,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最易受影响的时期,是儿童向少年过渡,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这一时期的教育,在人的一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
(一)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
小学是儿童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儿童的身体比起幼儿来虽强健得多,但与繁重、持久的学习任务相比还是弱的,因此,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增强儿童的体质在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
在儿童进入小学的最初一年,尤其要注意不要使儿童一进入学校就产生惧学、厌学的心理。对儿童健康的关注、保护以及增强儿童体质的意识与措施应贯穿于小学教育乃至各级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一任务在儿童时期之所以尤其重要,是因为儿童还不懂也不会意识到要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各种器官,小学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的责任就更为重大,稚嫩的身体可以锻炼得结实,也容易受到损伤。近些年来,我国小学生近视率的提高、心血管、神经性疾病的增多是不可轻视的问题。在小学期间,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清洁卫生习惯是对身体健康的积极保护。
(二)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启蒙作用
小学时期的儿童正处在智慧潜力逐步显现并迅速发展的时期,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应当放在启迪儿童智慧发展上。除教学内容外,读、写、算和手工操作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对儿童智力的发展和今后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儿童手工操作往往被忽视,然而具有发展创造能力的人一般在小学期间就有种种表现,动手能力的训练错过了这一时期,收效就较慢。另外,最为重要的是学生熟练掌握、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包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独立完成作业,检查、订正作业错误,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小学生自信心的发展是与能否克服困难密切相关的,也与教师的评价相关。因此,小学教师在指导、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他们进步与独立性的关心和鼓励比什么都重要。教师要相信学生会成功,并善于通过多种方法使儿童在学习中逐渐学会运用自己的力量去获取成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成果的产生依存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而这种思维和能力,必须从小培养,从学生时代开始养成。因此,小学教育在培养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儿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儿童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开发儿童的潜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三)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启蒙作用
进入小学的儿童,随着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道德问题。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关键是要认真做到言行一致、校内外一致。言行不一致的存在,是因为小学生缺乏坚强的意志,以及习惯或道德行为的形成需要一定数量与强度的实践训练。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即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我们如果能够长期地对小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就会在他们的头脑中建立起一系列的条件反射,形成道德行为上的高层次的动力定型,做到习惯成自然,为小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中组织与安排好儿童的课外、校外活动,发挥班级、儿童组织的作用,可以培养儿童较宽广的认知兴趣和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可以为儿童提供展现个性才能和进行主动选择的机会,可以使儿童形成健康愉快的心理状态和自主能力。
对于我国今天的小学教师来说,我们面对的是新中国的新一代的儿童,从事的是神圣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我们一定要把所肩负的神圣任务完成好。面对正在发展的小学生,我们不仅要一般地了解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而且要具体地掌握儿童在小学阶段的身心发展过程,针对每一个具体的儿童和其身心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做细致而艰苦的教育工作,并且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密切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各类人才,为祖国的未来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H. 在教育心理学角度,简述学习活动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学习活动成为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这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版具有很大影响。
在学习活动中要让孩权子学会独立,不要让孩子过于依赖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当一件事情孩子无法完成时,不要去勉强,这样对孩子的自信心建立并没有帮助,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成功慢慢培养起来的,强迫他们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儿童健康心理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儿童期心理就开始不健康,那么就影响他的一生。
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成人后想拥有健康的心理与成熟的人格就会非常的困扰。
儿童时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些做法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I. 在小学教育学中,如何看待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就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术规范等的社会活动。专教育的根本价值属,就是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多专多能的人才,培养和养育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培养合格公民,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促进人的发展,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教育在社会中起着相当重要作用,而教育又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等,这些教育加在一起对孩子的引导作用相当重要。
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长是孩子成长的天堂;好家长就是孩子的好榜样;好家长就是改变和影响孩子一生的命运。一本改变六千万家长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教科书,一本为解决家长教育孩子苦恼的读物,一本家长最实用的工具书。
父母与孩子接触的时间是最久的,当你到八十岁了,作为孩子的父母,你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学校却没有如此的大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知识有限,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能给予孩子很好的教育与引导,必须要有更专业更多的人来共同教育孩子,学校是最好的选择。
J. 在中小学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有何现实意义
各级各类学校应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和途径,有效拓展课堂内外、网上网下、平台载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创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处处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染。
一、创设浓厚的教育环境,注意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这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催人奋进,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思想品格。我们对教室、教学楼走廊、校园等教学设施进行统一布置,注意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宣传,赋予环境不息的教育生命,让学生感受到爱国主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随时随地都能接受到爱国主义的感染与熏陶。
二、建立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发挥阵地教育的积极作用。爱国主义教育重在建设,我们开设了爱国主义展览室,把国旗、国徽、国歌、祖国地图、伟大成就、古今名人等制成版图,选派学生做讲解员,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使队员从中受到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可以是集中的、固定的,也可以是分散的、流动的。
三、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少先队活动之中。爱国主义教育是少先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也是少先队活动应始终贯穿的教育思想。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少先队这一组织优势开展一系列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人人争当升旗手活动、爱国主义教育专题讲座,组织“学国史、知国情、做爱国好少年”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少先队“雏鹰行动”的开展,为少先队爱国主义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爱国主义是“雏鹰行动”的灵魂与主线,“雏鹰行动”的各项主题教育活动都可以溶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四、多方结合,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有意义地开展。爱国主义,是一种精神和意志,以及在这种意识支配下引发的自觉、不自觉的爱国主义行为。爱国主义是属于情感和意识、行为方面的教育内容,只有多方结合,共同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才能取得扎实效果。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溶入各学科教学过程,可以与榜样教育相结合,与学科学教育相结合,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等,从而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网络。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维护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积极发展的需要。所以各地的中小学教育,都要努力探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多种途径,扩大教育成果,为国家繁荣与社会经济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