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生家长教育方法有哪种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实际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成绩进行相应的教育。
2. 小学生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是哪几种
我觉得小学生的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需要父母家长有一个正确的教育观念,那我们下面就来谈一谈小学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
首先我们要明确家庭教育不是父母嘴上的说教,父母还要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言行合一,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一定不要过度的去追求成绩,小学时期孩子爱玩是天性,我们不要过早的将孩子的天性磨灭,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帮助他去深化这个兴趣,不要过早的否定孩子,你在他儿童时期所进行的打骂管束都有可能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总之,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有一个开心快乐的童年,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不要把孩子变成自己为了满足虚荣心的牺牲品。
3. 家长怎么样教育小学生的八种方法
1.环境熏陶
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样可以让孩子受到感染与熏陶。因为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创造好生活环境,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孩子的美好情操。
2.树立榜样
榜样是从别人的良好思想与行为来影响与教育孩子的重要方式,比如像邻居、老师、同学、模范人物、革命领袖等优秀品质都是孩子的学习对像,有时候家长的言行正确与否,对孩子都会有十分深刻的影响。所以说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
3.表扬奖励
用表扬奖励的方式来对孩子的思想行为给予好评与肯定。这样的好评与肯定会加强孩子进取心与荣誉感,争取更大的进步。表扬奖励也要做到实事求是、要及时、要说明原因, 还要应以精神奖赏为主,物质奖赏为辅。
4.批评惩罚
批评和惩罚都是对孩子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后者对来生不良思想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在批评与惩罚时,必须要做到全面的了解情况,要掌握好不良思想的行为的具体情节与严重程序,从错误的实际出发,批评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
5.生活秩序
家庭教育中良好的生活秩序是会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最好方法,是提导孩子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环境,教给孩子学习安排和利用时间,家长可以在旁边指点。
6.说服教育
谈话,父母根据孩子的思想实际,讲道理,摆事实,这样使孩子明白一定的道理,谈话必须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态度要和气,不要板着面孔。讨论,有时候父母要与孩子共同讨论,介时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其意见,如有不正确的观点,也要耐心地讲道理,这样使孩子明辨是非。
7.课外阅读
在课余时间家长可以指导孩子阅读书报杂志,让孩子从中吸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家长要掌握好孩子阅读的内容,和孩子一起讨论,引导孩子通过阅读增长知识。
8.接触社会
平时带孩子到公园、商店、风景区、农村或者是去访问同学、亲友、进行社会交往,使孩子开扩眼界,接触社会、认识社会。
希望能帮到你。
4. 对于小学生,现在一般的家庭教育有哪些方法
家庭教育就是,别想的多复杂.但也不是那么轻松.
你的行为直接影响你的孩专子.别想到要怎么教育孩属子,应该想你该怎么示范教育.
家庭教育的结果从大人的身上就能看出来,你是怎么样的人,孩子就会成为怎么样.
别去学那些什么专家的话.都行不通
5. 小学生家庭教育有哪几方面
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如下:
①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要求太高,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不仅无益,反而害之。
②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相结合。既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又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③态度一致,教育统一。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要一以贯之,而且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和统一。
④说服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
⑤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
⑥感情与理智相结合。
⑦及时教育与持恒相结合。
在世界上,成功的家庭教育很多很多,各有各的奥妙和方法,因而要把世界上成功的家庭教育方法都集中在一起或用于一身,是很难很难的一件事情。在此,我们只能简要地研究和介绍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各位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如能将此作为参考,最根本的,则是应该从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这才是最根本的,最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家长既是孩子的老师,又是孩子的朋友
在当代,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首先应当认识当代家庭中人际关系的新特点。由于社会的变迁和进步,人们的民主意识普遍增强,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已不是封建家长制下的子女对父母绝对服从的关系,而已经成为父母加朋友的新型人际关系。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应当坚持家长既是孩子的老师,又是孩子的朋友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当代家庭中人际生态系统的新特点,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建立起既亲密又宽松的新型亲子关系,从而为搞好家庭教育从根本上奠定基础。
在这样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下,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应该做到严慈相济,寓教于爱。对待子女的态度应该宽松一些,宽容一些,多些谈心活动,少一些命令主义,多些劝告,少些专断,多些笑脸,少些怒容。多些朋友之间的友谊,少些父母、教师身份的威严。这样,亲子之间的关系就会既亲密,又宽松;既有利于子女独立人格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既搞好家庭教育,又能建立起亲密的新型家庭人际关系。
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子女应该做到言教身教并施,身教重于言教。
所谓言教身教并施,就是说对子女进行教育,既要靠语言(也包括笔教),又要靠行动。言教,包括当面用语言的教育,劝诫、开导、鼓励、批评等。也包括用文字、书信、立家规等形式。在家庭教育中,言教是重要的,不可废止和轻视。它是了解孩子诸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沟通思想,进行指导,传授知识,进行劝诫、鼓励、批评的主要方法和渠道。文字、书信等笔教,是在特殊的情况下使用的言教方法,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不得相见,也就只好用文字、书信等文字形式了。总之,言教是教育子女的基本形式和方法之一。
所谓身教,就是靠家长的实际行动来教育子女,带动子女。,凡是要求子女做到的,教育者本人首先应该做到,职在施教中要求子女尊重老人、孝敬父母,那么,教育者本人首先应该尊重老人,孝敬自己的父母,这样,才能为自己的儿女作榜样,使自己的儿女效法。如果自己对自己的老人都不尊重,而是要求自己儿女尊重、孝敬自己,也就难了。再如,如果要求自己的子女勤俭节约,自己本人就应该这样,而不是挥霍浪费或挥金如土。如果要求自己的子女爱学习、工作要认真,自己首先就要爱学习、认真工作,如此等等。总之,凡是要求子女做的,自己要用自己的行动为子女做出示范和榜样,否则,教育的效果是不会好的。
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就是在教育子女时,多用自己的好的行动来影响、感化、感动自己的子女,而不能只靠发号施令来要求子女这样或那样,自己说的是一个样,做的是另一个样,在家庭教育中,只要真正能做到言教身教并施,身教重于言教,一般情况下,家庭教育是能够搞好的。
二、坚持严格要求与耐心说服相结合
家庭教育,大师的是思想教育工作,是对自己子女的思想转化工作,是指点方向,纠正错误,破除迷雾,塑造子女的灵魂、品德、个性的工作,做人的思想工作,关键是转变人的思想观念、认识态度,调动人的积极性。强制命令,只能约束人的言行的一时一事,而不能约束人的一生一世,因此家庭教育,应该严格要求和耐心说服相结合的方法。由于家庭教育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是亲子关系;期间存在着父母之爱,儿女之情,其亲密程度远远超过其他人际关系,因而,只要坚持严格要求与耐心说服相结合,教育就能取得较好或很好的效果。所谓严格要求,就是对子女的要求,内容要正确,要求标准要高,孩子违背要求或犯了错误,不能听之任之,不予追究过问,必须让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不能姑息迁就,任其发展、壮大。
要摸透孩子的脾气
孔子教育学生的小故事:
一天,学生子路问他:“听到就干起来行吗?”孔子说:“不行。”学生冉有又问:“听到了就干起来行吗?”孔子说:“可以。”学生公西华不解地问孔子:“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你的回答不一样。”孔子说:“冉有平时胆子小,做事退缩,所以我给他壮胆;子路胆子太大,做事莽撞,所以我压压他。”
要寻找孩子的闪光点
俗话说:“寸有的长,尺有所短。”拿别人孩子长处比自己孩子的短处,往往压缩和抹杀了自己孩子的长处和特点,使孩子感到事事不如人,生活在错误里,极容易产生自卑。
家长要敏锐地观察和分析孩子的情况,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长处和积极因素,并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加以肯定和引导。要善于发现孩子向上的闪光点,使之发扬光大。
*爱因斯坦小时候和小朋友去公园游玩。开始时,爱回斯坦和小朋友一道做游戏,后来,别的小朋友到另外地方玩,爱因斯坦却坐在地上一动也不动。有的家长向爱因斯坦的母亲说:“你的儿子精神一定有毛病。”“没毛病!他在深思,将来一定是个名教授。”爱因斯坦的母亲没有被别人的话所左右,因为她是了解儿子的。
*爱迪生在上小学的时候,一次二加二等于四的问题没有回答出来,被老师、同学讥笑为“糊涂虫”。后来成绩差被开除了。但爱迪生的母亲南希颇有见地,她认为孩子的成绩差,主要是教师的方法不当,并决定自己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尽管那时她已年近半百。
南希知道爱迪生对死啃书本没有兴趣,对科学实验特别感兴趣,好就想方设法去买来有关科学实验内容的读本,还在家里提供了实验条件。后来爱迪生终于成了世界大发明家。
南希在家迪生被赶出学校时,如果也认为儿子是糊涂虫,是不可救药的,或棍棒相加,或放任自流,爱迪生这一生很可能碌碌无为或走上歧路,一个发明家就夭折了。
*本世纪初,英国有个理相.席格蒙迪的孩子被人称为呆若木鸡。他从小听觉就不好,10多岁时几乎失听。父母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孩子的视力特别好。一般人在阳光下才能看见空气中的灰尘,可他不在阳光下也能看得十分清楚。对孩子的听力不好,父母认为劣势可以转化为优势,听不见,可以更专心致志地搞研究。在别人面前,母亲总是夸孩子有一双天才的眼睛。席格蒙迪在父母的鼓励和自己的努力下,成了有名的科学家,并获得诺贝尔奖。
要少说多行
教育孩子,家长采取少说多行,用身体语言,以行动教育孩子,此无声胜有声,更有效果。
前苏联卫国战争英雄舒拉,小时候,一次跟别的孩子打架,把新大衣撕破了。母亲看到刚买的大衣就破了,又气愤又痛心。但她没有训斥,没说一句话,而是默默地一针一线地缝补着大衣,一睦到深夜。这种长时间的沉默,是对舒拉一种严厉的批语,使他在母亲的一针一线中受到良心的责备。舒拉自己说,是“经受着一种难于忍受的、痛苦的、心灵的鞭策。”舒拉一直惭愧地注视阒母亲,最后实在忍不住了,扑倒在母亲的怀里,痛悔地说:“妈妈,我以后永远不再这样了。”从此舒拉再也不和小伙伴们打架了,但他在和德国法西斯作关键时却非常英勇。
让孩子自己教育自己
孩子有了过失,批评是必要的。怎样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有的家长把孩子批评,变为让孩子自己批评自己。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三个女儿,自孩子出生后,他们夫妇从没有骂过孩子一声,更没有打过孩子一巴掌。三个女儿都培养得很好。他的方法就是让孩子自我教育。
一次,马克.吐温想带着女儿们到郊外度假,一家人坐在马车上,悠悠晃晃,饱览着田园风光,这是女儿们心想已久的事。
可是,就在出发前,大女儿苏西动手打了妹妹克拉拉。怎么办?根据马克.吐温的家规,孩子有了错,由孩子量弄,自己提出惩罚办法,经父母裁决后,付诸实施。苏西想了几种处罚办法,犹豫了好长时间,终于下了决心对母亲说:“今天我不去旅游了,它会让我永远记住,不再犯今天的错误。”
吴青在回忆冰心时说:“印象最深的就是妈妈对我们说脏话、假话有着一各独特的惩罚办法:由自己用肥皂水洗嘴。”让孩子自己教育自己,促使孩子自责、自省,有利于孩子改正毛病,健康成长。
6. 家长应该知道的7种教育方法是什么
在一部名为《罗拉快跑》的法国电影中,女主人公罗拉接到男友的一个电话,要她在20分钟内筹到一大笔钱,并且给他送过去。否则,男友就会送命。罗拉来不及思考,摔下电话就往男友的方向跑去,一边跑一边想该怎么办。
罗拉该怎么办?电影分别演示了三种假设。在每种假设里,罗拉都弄到了钱,但是因为方法不同,故事的结果大不相同:两种假设里罗拉或者其男友死去,还有一种是皆大欢喜。
罗拉在奔跑中经常撞到一些人。但是每次假设中,因为罗拉在时间和动作上的细微差别,那些人被撞到的情况也会发生改变:或者被撞到的时间不同,或者在有的假设里没有被撞到。
有趣的是,那人的命运也因此发生了改变。这细微的差别,带来一系列的蝴蝶效应,同一个人,也许因此撞了好运,也许变得很倒霉。
这话题转回到教育。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严肃的、由不得半点马虎的话题。然而,教育也是有特殊性的。就教育的目的来看,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不同的。尽管家长们都会说:“希望孩子有出息!”可是,“出息”的标准是什么呢?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他生长的环境、遭遇的事情、父母的关系、学校的教育、相貌和体态……世界在复杂的联系中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地塑造着他。每一个孩子都是罗拉,或是被罗拉撞到的人。世界就是如此神奇和充满玄机。
对于为了孩子日夜操劳的父母们来说,往往会带有一种希望,就是在某本书、某个事例中找到教育孩子的金钥匙。这把钥匙真的存在吗?
每一个孩子都是正在被塑造的人。世界是如此复杂多变,父母的小宝贝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说到底是: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告诉家长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在多变的世界中健康成长。
这是世界上著名的教育家们毕其一生探寻的真理。本章我们试图将几种在世界上颇有影响力的教育方法做一简单的回顾。这些教育方法,都经过了时间的历练,可谓教育园地的奇葩,但限于篇幅,我们也只能是摘其精要而已。
我们仍然要强调的是,在这些看似具有普遍性的真理下,不要忘了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行动,需要走自己的路。
家长们尤其不要忘了自己的影响力。正是家长的影响力,决定了孩子睁眼看世界的眼光。家长们是守候孩子的天使,家长的教育就是给孩子插上的隐形翅膀,或强有力,或软弱,或色彩缤纷,或色调单一。家长将引领孩子在如罗拉般紧急关口,作出怎样的选择,以及带有何种心态。
这把金钥匙正在家长们的手中。在家长们“特立独行”的实践之外,教育家的建议变得毫无意义。
1?卡尔·威特:全能教育法
1800年,德国乡村牧师卡尔·威特有了一个儿子——小卡尔·威特。然而,小卡尔·威特却是一个很不称心的婴儿。父亲悲伤地说:“这是造的什么罪孽呀!上天怎么给了我这样一个傻孩子呢?”可是,卡尔·威特有儿子的消息却不胫而走。从此,周围人们就多了一桩事,那就是议论小威特的成长。
原来,在教育方面有着独特见解的卡尔·威特曾经立下誓言,要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一位非凡之人,以证明自己的见解是正确的。那么,他的见解跟当时的教育思想有什么冲突呢?
当时的人们认为,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天赋而不是教育。对于儿童的教育应该始于七八岁。而卡尔·威特却认为,对于孩子的成长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对于儿童的教育也必须与儿童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
尽管儿子不尽如人意,卡尔·威特还是踏踏实实地实行自己的计划。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教育下,小威特四五岁的时候,各方面的能力就已经大大超出了同龄的孩子。7岁的时候,小卡尔·威特已经远近闻名了。全国各地精英带着怀疑的态度来考他,无一不是吐着舌头回去的。9岁的时候,小威特在国王的特批下进入大学学习,那个时候,他已经可以熟练的翻译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以及希腊语的诗词和文章,对于文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也十分精通。14岁的时候,小威特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还在汉诺威做了不用底稿的数学演讲。等到小卡尔·威特18岁的时候,他已经成为柏林大学的一名教授了。
卡尔·威特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虽然孩子的天赋千差万别,但是在适当的教育下,禀赋低的孩子所取得的成就完全有可能超过禀赋高却没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他们用橡树做例子说:如果按照理想状态生长的话,一颗橡树可以长成30米高,但是要真长到30米高是很困难的。一般可能是12米或者14米左右。倘若环境不好,则只能长到6米-9米。但是如果好好侍弄,橡树或许可以长到18米甚至25米。同样的道理,即使生长下来具备100度潜能的儿童,如果放任不管,充其量只能成为20度或30度的成人。但如果教育的好,就可能达到具备60度甚至90度的成人——也就是说,可能实现其潜在能力的六成甚至九成。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儿童的潜在能力达到十成。
卡尔·威特还认为,儿童的潜在能力是不断递减的。一个具有100度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的话,即便教育得非常出色,也只能成为具有80度能力的成人;倘若到10岁的时候,至多也只能具备60度能力了。卡尔·威特主张从孩子出生起就进行教育。他认为,孩子出生到3岁之前,大脑接受事物的方法和以后不同,他们对事物的记忆不是对其特征进行分析之后才记住的,而是通过观察,将事物印象原封不动地做了一个“模式”印进大脑中,这段婴儿时期的“模式教育”将决定孩子的一生。
卡尔·威特对儿子的教育是严格的,但是他并不是把教育建立在儿子的痛苦之上,相反,他很注意培养小威特的兴趣,从不用填鸭式的说教,而是通过生活中的一草一木对孩子进行讲解。跟别的孩子不同的是,小威特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玩耍和运动上,然而却在生活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并在父亲的帮助下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尽管小威特一鸣惊人,但卡尔·威特并不想将儿子培养成只有专业知识的学者。他说:“我只是……尽力把他培养成健全的、活泼的、幸福的青年……我喜欢身体和精神都全面发展的人。以我儿子为例,每当我看到儿子只热衷于希腊语、拉丁语或者数学时,就立刻想办法纠正他这种倾向。人们以为我只是热衷于发展儿子的大脑,这是错误的……所谓学者……那些具备常识和爱好广泛的青年为凡夫俗子,贬低那些善交际、具有生活情趣的人。我怎么能把儿子培养成这样的学者呢?”
为此,卡尔·威特非常注意培养儿子的爱好。在他们的住宅里,绝不放任何没有情趣或不相协调的东西,住宅的周围也栽着一年四季常青的花卉。他也很注意陶冶儿子的情操。只要小威尔做了好事,就马上表扬:“做得好!”他还为小威特做了一个“行为录”,将他做的好事记到上面作为永久纪念。在他的鼓励下,儿子成为一个精神饱满、健康活泼的少年。
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影响了很多人。其中包括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德兹博士和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语言教授斯特娜夫人。他们在研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1918年出版)后深有感悟,开始借助书中的方法并加入自己的理解训练孩子。结果,小塞德兹11岁就考入哈佛大学,斯特娜夫人的女儿维尼夫雷特3岁就会写诗歌和散文,5岁就已经在报刊登文章了。
2?塞德兹:天才教育法
1905年,6岁的小塞德兹跟别的孩子一样上小学了,上午9时他去学校被编为一年级,可是中午母亲去接他的时候,他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就在这一年内,小塞德兹结束了小学学业。
塞德兹博士曾经这样介绍他:“塞德兹今年只有12岁,但却非常擅长往往使研究生们头疼的高等数学和天文学。他还能用希腊语背诵《伊利亚特》、《奥德塞》等原著作品。后来,他擅长古典语,还阅读埃斯克鲁斯、索福克利、亚里士多德、洛西昂等人的作品,就如同其他的孩子阅读《鲁滨逊漂流记》之类的作品那样容易和感兴趣。他还爱好比较语言和神学,对伦理学、古代史、美国史等也具有丰富的知识,还通晓我国政治和宪法。”
这样的孩子,真的不是上帝创造出的神童吗?塞德兹在不朽之作《俗物与天才》中给予了解释,他告诉大家,这只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方法必然的结果。
庸才是怎样产生的?塞德兹认为,按照一定规格培养起来的、行为受到限制、循规蹈矩、内心压抑的儿童,长大后必然成为庸才。因为他们在孩童时期就被弄得毫无生气,他们漫长的生命从一开始就被否定了。因此,幸运的小塞德兹一生下来就很少受到束缚和压抑。在婴儿时期,他不受襁褓的捆绑,饿了就进食;他很少受到大声的指责,总是被爱着并受到保护;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玩耍,却用了很少的时间完成了别的儿童8年才能学完的功课。
小塞德兹的高效率学习来自他对学习强烈的兴趣和热情——他从来都是自愿学习的。父亲从来不把他束缚在书桌前,而是经常带他到大自然中去。他所获得的知识,几乎都是在近乎玩耍的状态中掌握的。有一次,父亲给他带了几块眼镜片,他就淘气地把镜片架在自己的眼睛上玩,不一会就喊眼花。然后,他又一只手拿近视眼镜片,一只手拿远视镜片,一前一后地向远处看,他看到了什么呢?远处礼拜堂的塔尖突然来到他眼前!从此,小塞德兹懂得了望远镜的原理,并亲手制作了他的第一架望远镜。还有一次,小塞德兹在外面玩耍时,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猫,就把它抱回家,央求父亲医好它。于是,塞德兹找到了他的医生朋友,轻而易举地把小猫的伤治好了。这件事情让小塞德兹迷上了生理学和医学。他觉得知识真是一件美好的东西!
孩子的好奇心是宝贵的。为了满足好奇心,有的孩子会把家里的钟表拆得乱七八糟,有的孩子会不停地提出问题,把父母问得很心烦。塞德兹认为,这些都是需要父母慎重处理的,塞德兹曾亲眼看到,他的妻弟因为孩子把怀表卸开而大打出手。当时,塞德兹上前拦住他,他却说:“你还护着他,你看他把我的表弄成什么样子!”孩子却抽泣着说:“我没弄坏表……我……我只想拆开看看它哪儿出毛病……”这个孩子第二天就离家出走了。当家人找到他的时候,他跟一个马戏团在一起,坚决不肯回家。
塞德兹总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问题,注意保护孩子的心灵不受伤害。他总是尽可能地不让孩子带有失意、恐惧等负面的情绪,他认为,“打击只能使孩子成为一个懦夫,变成一个无能的人。它能毁掉孩子。”品质也是他强调的重点,他认为一个人应该敢作敢为,不怕失败,而且父母的品质是孩子品质的一面镜子。“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的一切品质都是从别人那儿学来的。” 塞德兹如是说。
塞德兹还有一个发现是:音乐可以造就“天才”。他很早就注意到,摇篮里的小塞德兹哭闹的时候,只要一听到悦耳的琴声就会停止,还会露出愉快的微笑。他把这一发现应用到教育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总结说,如果小塞德兹称得上是“天才”的话,那么音乐就是他成为“天才”的潜在因素。
3?M?S?斯特娜:自然教育方法
在女儿12岁那年,斯特娜夫人将自己的教育经验写成《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方法》,阐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书中很多观点与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互相印证,但是添加了更多元素。特别对于有女孩子的家长来说,其中的一些观点更值得借鉴。
母亲的重要性斯特娜夫人认为,母亲在孩子的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孩子的未来命运有时就操纵在母亲的手中。那些没有准备好承担困难或者准备将困难交给保姆的人,最好不要做母亲。
胎教的作用没有一个母亲会给婴儿吃有害的东西,可是她们却在怀孕时不注意饮食。事实上,母亲的食物对胎儿的健康是很有影响的。除此之外,母亲的情绪也很重要。一个怀孕时常哭泣的母亲,很可能会使胎儿发育不良。有的母亲不想要孩子,因而对肚子里的胎儿怀有怨恨的情绪,生理学家说,胎儿是会感受到的,这样的胎儿出生以后也不会觉得幸福。因此,如果想养育健康宝宝,母亲在怀孕时就应该合理膳食,保持好心情。
教育从训练五官开始斯特娜夫人认为,孩子的能力如果不开发和利用,就永远得不到发展。因此,她就从听力开始对女儿加以训练。她不会唱歌,就采用朗诵的办法,她发现,随着诗的语调的变化,孩子的反应也在变化。另外,她还买来发出乐谱7个音的小钟,并系上不同颜色的发带,培养孩子的听力和对色彩的感觉。这样的小道具还有很多:蜡笔、彩色小人书、名画的摹本……维尼对这些都很喜欢。“我绝不强迫她去做什么。孩子是活物,自然要不断发挥她的能量。”斯特娜夫人说,“我只是为了不让她精力白白浪费掉。孩子总有事干,就绝不会因无事可做而去吃手指头,因无聊而沮丧、甚至哭泣了。”
语言的功能语言是进行思维的工具。所谓发展孩子头脑的手段,就是指尽早地开始教孩子语言。如果父母能够在孩子6岁之前,加紧教其准确的语言,这个孩子就一定可以快速发展。斯特娜夫人还强调,不要教孩子那种不完整的语言。“我从女儿出生起,就尽可能对她说准确而漂亮的英语。”维尼还不到1岁,有位朋友对她说:“维尼,让我看你的汪汪。”维尼纠正说:“这不是汪汪,是狗。”朋友惊讶极了。
书写和读书斯特娜夫人的时代,打字机十分盛行。于是她就用这个工具教女儿打字,练习拼写。维尼不到3岁就学会用打字机写诗和文章。之后再学习用笔写字就容易许多了。维尼还很喜欢读书。斯特娜夫人很注意书的选择,她认为,一个人最初读的是什么书,往往决定一生的读书喜好。
趣味数学一开始,维尼对学数学非常抵制,这让斯特娜夫人很头疼。后来她发现,维尼不喜欢数学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教法不对头。一位数学教授建议她从数字开始。于是斯特娜夫人就用游戏的办法把女儿带入数字的世界。随着游戏越来越复杂,女儿对数学的兴趣也与日俱增。
不仅仅是游戏同小威特和小塞德兹一样,维尼的很多知识也是从游戏中获得的。为了使她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斯特娜夫人开设了与之相匹配的游戏。例如,“蒙眼睛”游戏可以发展触觉,做布娃娃可以加强手指灵活度,“卡片游戏”可以提高记忆力。
培养社交能力社交能力也是孩子必要的能力。维尼曾担任“美国少年和平同盟”的会长,有一次她接触到一个因瘫痪而厌世的少年,为了帮助他,就教他世界语。这个孩子很快活泼起来,用世界语和各国孩子通信,过着非常充实的生活。
4?蒙台梭利:特殊教育法
19世纪末的一天,罗马正在举行一场特殊的测试。之所以说它特殊,是因为测试题目是专为正常儿童准备的,而考生中却有一部分是低能儿童。然而,结果更加出人意料,那些低能儿童全部通过了测试,而且成绩并不比正常儿童差。
创造这个奇迹的,是当时的意大利国立特殊儿童学校的校长、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蒙台梭利。成绩来源于蒙台梭利对自己观点的实践:儿童心理缺陷的精神病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教育训练比医疗更为有效。
面对这些成绩蒙台梭利并没有满足,反而进行了更深的思考:为什么正常儿童的成绩并不比低能儿童优异?如果低能儿童能达到这个成绩,那么正常儿童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
蒙台梭利的结论是,绝大多数正常儿童的智力发展,是被不正确的教育方法所延误了。
蒙台梭利认为,人类的未来寄希望于大多数的正常儿童,对他们的教育是不能忽略的大事。为此,她从校长的高位离开,回到罗马重新注册做学生,开始研究针对正常儿童的科学的教育方法。
7年以后,蒙台梭利儿童之家正式成立,它成为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实验基地。为此,蒙台梭利说:“7年来,我一直有一种预感,那些成功运用在智障儿身上的教育方法,其原理必然也能够适用于正常儿童,而且,效果一定更好。”那么,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儿童喜欢“工作”甚于游戏在蒙台梭利的词汇中,“工作”一词的出现频率很高。她所谓的“工作”,泛指一种手脑结合、身心协调的作业。她认为,工作是人类的本性和人性特征,“儿童的‘工作欲’象征着一种‘生命的本能’,在顺利的环境下,工作的这种本能会自然地从内在冲动中流露出来。”因此,编制适合孩子的教具(蒙台梭利更喜欢称之为“工作材料”)是很有必要的。蒙台梭利发现,孩子们很喜欢操作教具,并从教具中获得满足与乐趣。在蒙台梭利的教具中,教具取代了玩具,成为重要的辅助者。蒙台梭利根据人的感官,设计了各种独特的教具,例如由10块粉红色的木头组成的粉红塔,就是为了训练孩子的触觉和视觉。
儿童的“内在需要”人类成才的规律是什么呢?正如孩子生下来会慢慢变高。蒙台梭利认为,生命是自然发展的,从受精的那一时刻起,生命就遵循了自然法则,按照大自然预定的计划开始自我活动。而推动发展的正是“内在需要”。
刚出生的婴儿肚子饿,会自己去寻找奶香。人类就是在“内在需要”的推动下,去寻找所需的东西,实现成才目标。儿童也是一样。因此,独立不仅是儿童成长的目的,也是成长的条件。如果大人一味地代替儿童选择,儿童就会成为被动的容器,他成长的天然秩序就会被打乱。另一方面,失去了主动性的儿童,也会排斥被动的安排,对那些自己并不是喜欢也不需要的东西失去探索的兴趣,学习的意愿也就无从谈起了。
大人应该尊重儿童的“内在需要”。在放手之外,支持也是很重要的。譬如,“内在需要”使儿童必须学会适应环境,大人可以为之打造一座桥梁,使适应的过程更顺畅。蒙台梭利将之称为“有准备的环境”,她所创办的“儿童之家”就是一个范本。
教育的黄金时期蒙台梭利认为,生命的开始自受孕的那天,教育也应该从那天开始,而0-3岁是教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婴儿借助“吸收心智”的内在助力,会无意识地进行外界印象的大量、完整的吸取,以完成从无到有的积累。这时他的大脑会快速发展,年龄越大,启发、培养就会越费力。现代科学家的研究也证明了蒙台梭利的观点。
蒙台梭利还非常注意对儿童的感官训练。她提出“敏感期”的观点,认为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各种器官都有一定的敏感期,如果这时期他的需求得到满足,官能就会事半功倍地迅速发展。她甚至打破常规,将写字的练习放到阅读之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自由和秩序“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的基本原则,但这种自由是以秩序为前提的。蒙台梭利允许儿童遵循“内在的需要”自由地选择和操作教具,但是在玩下一样时,必须把前一样东西收拾好。她不赞成用体罚或奖励来诱迫孩子遵守纪律和学习,认为这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5?斯宾塞:快乐教育法
斯宾塞是19世纪后期英国著名的教育家,也是近代西方科学教育思想的倡导者。他认为“长期以来的教育误区,把教育仅仅看作是在严肃教室里的苦行僧式的生活,而忽视了对孩子来说更有意义的自然教育和自助教育。”为此,他提出“逃走教育,快乐教育”的理念,强调“对儿童的教育应当遵循心理规律,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从而揭示了科学教育的本质,成为现代教育史上的里程碑。
斯宾塞的理念来自于他对孩子天性透彻的了解。例如,所有的孩子都会对一些事情感兴趣,他们可能花上一个下午观察一窝蚂蚁的活动,却不愿意花20分钟背一首诗。家长们或许觉得孩子的观察是浪费时间,殊不知,经过正确的引导,孩子一样能从中学到不少知识。当斯宾塞发现儿子对蚂蚁感兴趣时,就加入了儿子的“兴趣小组”。第一天,他们仅仅是看;第二天,斯宾塞就拿出了“研究计划书”:蚂蚁吃什么?怎样分工?用什么工作?用什么走路?一系列的问题更加勾起了小斯宾塞的兴趣,研究持续了一个夏天,小斯宾塞不仅学到了大量的知识,而且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系统学习的方法。
斯宾塞也强调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他认为,如果父母真诚相爱,就无需向孩子解释什么是友爱和美善;如果家庭气氛平等、和谐,家庭成员彼此赏识,孩子就会学会体谅、关心他人。
斯宾塞认为,要想让孩子快乐的成长,就必须培养他快乐、自信、积极的性格。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避免一些误区:
过分的批评“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对孩子恶言相加其实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孩子也有自尊、自信、自爱,如果他们的这些正常的需求被扭曲,长大以后难免有生理缺陷。
冷漠和麻木所有的孩子都希望引起父母的注意。对孩子来说,冷漠和麻木是最具杀伤力的行为。
把自己的遗憾交给孩子完成这是很多父母的毛病。他们把自己的选择强加在孩子头上,用自己的希望制造孩子的遗憾,当孩子在父母的道上疲于奔命,成功也就遥不可及。而真正有智慧的父母,懂得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优点和才能,走自己的路。
要求孩子十全十美。“你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为什么不看看孩子的优点呢?父母自己不也有很多缺点吗?过分的挑剔只会使孩子丧失信心,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6?铃木镇一:才能教育法
1955年的一个晚上,日本松本音乐学院迎来了一群尊贵的客人——著名的维也纳艺术学院合唱团。为了迎接客人的到来,音乐学院的孩子们——30名幼儿和小学生拉起巴赫的《罗迪协奏曲》。
合唱团的成员赞叹不已。他们想不到一群孩子能把这么难奏的曲子诠释得如此精彩。“奇迹!真是让人难以想象。”合唱团指挥者说,“我可以听听小孩子的独奏吗?”
被点到的是一名一年级小学生。他拉了巴赫的《协奏曲第一号E短调》,拉得非常出色。
下一个被点到的是最年幼的孩子,她拉了维瓦特的《G?莫尔协奏曲》,同样精彩。
合唱团团员们震惊了,继而被深深地感动。是谁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他就是日本著名教育家和音乐家铃木镇一先生。
早在松本音乐学院创立之初,铃木就表示:“我对办音乐学院不太感兴趣,我在东京一直从事的是帮助那些艺术界的人们纠正其存在的某些缺点错误。我想干的是幼儿教育,借我的新思想和方法去教育孩子们,而不是去培养天才。通过多年反复研究,我对如何通过拉小提琴去开发和提高孩子的能力充满了坚定的信心。因此,我打算今后致力于这方面的教育,如果赞成我的意见,我可以在这方面协助做一些工作。”就这样,铃木以松本音乐学院为中心,开展了才能教育运动。这一运动被美国媒体评价为“铃木发起的小提琴教育法革命”。
所谓的“小提琴教育法”,是通过教会孩子们拉小提琴,使孩子的大脑充分活跃起来,从而获得优秀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表现在音乐上,铃木所培养的那些在音乐上有出色表现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也同样优秀。一项对从幼儿园的才能教育训练毕业的幼儿进行的智力测验表明,这些幼儿的平均智商在160左右,而一般孩子的智商是100。
然而,这些孩子并不是铃木为了实验而特别挑选的。也就是说,他只是普通孩子的一部分。铃木认为,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适应生存环境的过程中获得的。特别是幼年期旺盛的生命力绝不能被抵制,教育者应该有正确的能力,即开发孩子的内心感觉。这就是铃木的“能力培养法则”。
铃木强调环境、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要想把孩子培养成心地善良、感觉敏锐和能力强的人,他的家庭生活必须是欢乐和充满爱心的。那么,孩子的能力培养到什么程度呢?铃木的回答是,到那个时代文化能力的最高点。“假若将石器时代的幼儿由现在的我收养教育的话,大概不需要多少时间,那幼儿将会被培养成为能演奏贝多芬创作的小提琴奏鸣曲的青年。”铃木如是说。
铃木很注意体会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他认为,大人应该与孩子“交心”,才能真正理解孩子。孩子们喜欢张扬而不喜欢责备,喜欢从游戏中学习,喜欢遵循自己的兴趣进行探究,喜欢由易到难的深入,这些都是自然、科学的规律。而大人们的功利心态、怀疑态度往往会阻碍孩子的发展。
7?多湖辉:实践教育法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教育随之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人们已经意识到,教育已不再是一种消费,而是一种投资。持这种新教育观的教育家不在少数,多湖辉就是其中一位。
与众多以理论见长的教育家不同,多湖辉更重视教育的实践性。他认为,增强孩子能力最好的办法,不是使父母成为“教育的实践者”。因为父母不仅要了解孩子独特的心理动态,还应该针对不同孩子的个性特征,不断地在生活和学习实践中摸索教育孩子的方法。
多湖辉的著作颇丰,下面仅就他的观点举例介绍:
教导孩子思考怎样让孩子的大脑变得聪明?多湖辉认为,人
7. 怎么教育孩子呢 家长教育小学生方法 家庭教育
1、辅导组织日子次序:杰出的日子次序是培育子女杰出习惯的有用办法。辅导子女组织日子起居,安置好日子环境,教给子女学习组织和使用时刻,使之有条有理。要让孩子自个组织,家长能够在旁点拨。 2、批判赏罚:批判和赏罚都是对子女不良思维行动的否定,不过后者是对严峻不良思维行动的一种教学手法。批判赏罚时,首先要全部知道状况,把握不良思维行动的详细情节和严峻程度,从过错的实践动身,批判是指出损害、思维本源,否定其思维行动,使之感到惭愧和痛楚,进而发生改正过错的动力。批判时不要挖苦,不要奚落,不要咒骂。赏罚首要是掠夺某种权力,而不是体罚,不是凌辱品格和糟蹋身心。
3、表彰奖励:表彰奖励是对子女的思维行动给予必定和好评。经过必定和好评,以加强子女进取心和荣誉感,争夺更大的前进。表彰奖励要脚踏实地,要及时,要阐明缘由,而且应以精力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4、实践训练:实践训练的内容恰当广泛,如习惯周围环境,训练身体,日子自理,家务劳动,独立工作,文明礼貌,社会外交等等。进行实践训练,首先要孩子清晰目的意义(为何),提出详细需求(如何做),鼓舞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到底。训练内容要合适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从他们的实践才能动身,交给的使命和提出的需求有必要恰当。要答应孩子在实践中有失误,不行过火苛求。家长不能因怕孩子喫苦而半途中止训练。
5、说服教学:说服教学的详细做法:一是说话,家长依据子女的思维实践,摆事实,讲道理,使子女理解必定的道理,说话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情绪要和气,不要板着脸庞,高高在上地怒斥、讥讽。二是评论,家长与子女一起评论。评论时要尊重孩子,耐性倾听其意见,有不正确的观念,也要耐性地讲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长观念不正确要勇于供认。
6、环境熏陶:家长要有认识地发明杰出的日子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日子的首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日子,处理好成员之间的联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动为原则,构成联合友善的家庭气氛,树立有条有理的日子次序,以熏陶子女的夸姣情趣。
8. 关于小学生的教育方法
关于小学生的教育方法
逯常芬
孩子需要您的正确教育方法。很多家长教育小学生都是凭自己的主观意识的,这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足的地方。那么,家长如何教育小学生呢?学习全面科学的教育方法才是最终解决之道。
家长如何教育小学生,是一门学问,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更新;所以家长不能认为自己就是对的,要不断的学习教育方法,这才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最佳途径,这比什么名贵补健品都要强。智力正常的孩子,所不同的就是教育环境、教育方法,这正是杰出孩子养成的沃土。 家长如何教育小学生?专家方法和建议
■家长如何教育小学生建议一: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不适应学习学到很晚,一坐坐很久的学习环境,你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他,这几道题40分钟做完,做完后就可以玩半个小时,半小时的诱惑对小学生来说应该是不小的吧!之后再学40分钟,再玩半小时,反正时间多的是,这样总比一坐坐几个小时却不爱学或学不进去要强! 但事先要和他讲明,要么选择一直学,爱学进去不学进去,严密选择学40分钟,玩30分钟.如果在40分钟内学完该时段所学科目,如20 分钟就学完,而且做的很不错,那就玩50分钟,把剩余时间都用在玩上,家长千万不要吝惜玩的时间,我认为对于小学生,玩应该是第一位,学习是其次!玩的时 间要和学习的时间差不多! ■家长如何教育小学生建议二:要经常鼓励孩子,切不可在孩子面前说令孩子灰心的话,如"你怎么这么笨呀!" "这么简单的题也能错" "你看***考的多好!"类似这样的话当免即免,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这样的话只会让孩子感到自卑,自觉不自觉地就想到"我为什么会怎么笨......这对孩子今后的影响是不 容忽视的.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当然不能一味地夸赞,否则小孩子会有高人一等,盛气凌人的感觉,对今后与同学.同事相处是一大弊端,可以适当的让孩子受点委屈,在家受委屈总比在外受委屈强吧!
■家长如何教育小学生建议三:不要每次在孩子学习时都很严肃,很可怕的样子,让孩子畏惧进屋学习,可以将屋子布置成乐园,让孩子自己想进,而非被迫进入. 在孩子学习时,40分钟内无论他干什么都不要说他,哪怕他在玩!你只需在床上(沙发上,或里他较远的地方)拿一本书看,最初只需让他感觉你不在监督他了. 拿本书知识做做样子,当他走神时咳嗽一声,以示提醒.我认为以后就可以养成习惯了.
■家长如何教育小学生建议四:马虎是学习中的一大忌,会的题做错那就是不会,这话可以这样想,但最好不要对小孩子说,他们理解不到这种程度,不妨换个语 气,如"这道题既然会就要把它做对,要不然老师以为你不会呢!没准老师会以为你是一个笨小孩呢!"要抓住重点,小学生在意的是自己在老师心中的形象! 也可以采取惩罚措施,如马虎一道题罚做5道,再马虎再罚,让他不敢马虎 有些孩子总拿马虎当借口,有时,他根本不会做这道题,可他却说成是马虎了,这样大人也就无话可说了,千万不要让他有机可乘,马虎就是不会,要证明自己会,就别马虎!
■家长如何教育小学生建议五:可以不必在学生身边看着他学习,给他40分钟,让其自己想,不管会不会,都只有40分钟,之后再帮他检查,给他讲他不会的. 不要一发现他做错就给他纠正,让他独立做完,自己先检查,认为无误后,再给家长看.(锻炼独立)。
■家长如何教育小学生建议六:对于孩子所学内容,你要表现的很好奇,很不解,比他还不懂,甚至要作到向他请教,让他感觉他很了不起,让他心甘情愿地给你讲解他所学内容,(以便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而非让他感觉你什么都懂,只是在看着他! 对待孩子需要有耐心,当初你可以不厌其烦地教孩子说话,现在只需用一半的耐心就可以.要将心比心! 如果你向一位大学教授请教,你是希望他和颜悦色地给你讲解呢还是希望他一味地挖苦讽刺呢?孩子与你一样哦!
■家长如何教育小学生建议七:家长切不可先灰心,即便是灰心,也不可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家长要一直坚信自己的孩子是可以的!
9. 小学生家长教育方法,家长怎样教育小学生
家庭教育要三多三少
1、多商量、少命令
2、要多引导、少训斥
3、多交心、少结怨
对家庭教育的十点建议
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父母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父母之间要互相谦让、谅解;父母不要对孩子撒谎;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亲密无间;孩子的朋友来家做客,父母要欢迎;父母要尽量答复孩子提出的问题;在孩子朋友面前,不讲孩子的过错;肯定孩子的优点,不过分强调其缺点;对孩子的爱要稳定。
其实,孩子的成长有多重标准,除了学习成绩之外,还有品格、健康、个性、创新力、吃苦、勤奋、勇敢等因素,大家要有正确评价,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生活氛围,还要让孩子在诸如jint的快速阅读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满意请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