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把中华传统文化运用在小学的教育教学当中 百度文库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深入发展,一股国学热席卷整个文化领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中以道德伦理价值为取向的思想,再次受到热切关注。而以道德伦理为取向的国学,为小学生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则从国学经典所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国学经典中有哪些道德意义以及如何运用国学经典进行道德教育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如何在小学道德教育中实施国学经典的教育。
小学生道德教育在小学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主要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思想内容比较陈旧,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之情。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蕴含着优秀的传统美德,在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将这些经典积淀在脑海里,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日后的人生态度和方向。因此,运用国学经典进行道德教育,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一、国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中华民族诚信友爱、温文有礼的优雅人格。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如《论语》是我国古代一部十分重要的经典,它包含了立身、处事、为学、从政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人生智慧。它融政治、伦理、道德与教育为一体,其核心是做人,是伦理道德修养。它提出的许多做人的原则和格言,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等等,具有普遍的意义。
又如《弟子规》,虽然总共仅有1080个字,360句,但却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等的态度和礼仪概括的淋漓尽致。《弟子规》所阐述的道理,譬如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泛爱众,而亲仁等教诲,适用于不同宗教、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以及各行各业,男女老少。《弟子规》的编写次序也是中国古人教育经验的总结,符合教育的规律。
其他的如《童蒙须知》、《孝经》、《礼记》、《颜氏家训》等一系列经典蕴含着优秀的传统美德,学习国学经典,可以让小学生系统地直面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接受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二、国学经典的道德意义分析
(一)国学经典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特点。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13岁以前的少年儿童,他们的记忆能力较强,而其逻辑思维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及早让儿童学习中国文化经典,接受传统优秀文化的熏习,即是在他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佳的黄金时期,接触最具有智能和价值的经典。将这些经典积淀在脑海里,虽然他们这时还不完全理解,但会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日后的人生态度和方向。以文而化,逐渐培植其福德、开启其智慧,从而奠定他一生的高远见识和优美人格。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和阅历的增加,他们会逐渐加强对经典的理解,经典遂成为他一生开智、受益、励志、成长的源泉。
(二)国学经典教育的精髓在于潜移默化而非灌输。现阶段我国的小学教育片面灌输知识技能,急功近利,让儿童身心疲惫,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的核心价值被忽略,教育的科学规律被漠视。当下,一些机构利用社会、家长的认识误区,打着培养小神童、小天才的旗号引人眼球,实则为赚取千金万金的学费。这种拔苗助长、把教育当成商业、产业来做的结果,误导了儿童发展。
学习国学经典不仅可以让孩子多认识字词,奠定大语文之根基,培养文化气质,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感悟圣贤文明,通晓启迪心智,陶冶品行,提高修养,培养儒雅风范,明白做人的道理,归根到底就是提高人的根本素质。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却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孩子们从小接受这样的熏陶,国学经典将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会与他们形影相随,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影响。让国学经典点点滴滴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当中,让孩子们得到一种民族情感性格的熏陶,使孩子们养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刚的人格,至关重要。
Ⅱ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及应用,主要讲什么知道的拜托帮我好好回答下,奖励100分
教育教学基础知识问答选录
1.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充分开发受教育者潜能的教育,是以社会文化塑造社会合格成员的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化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特点是:①面向全体学生;②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③让学生主动发展。
2.素质教育对广大教师的自我完善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实施,广大教师除要具有合格教师必备的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①全面育人的思想素质;②复合的专业知识和智慧;③参与发展和研究的意识能力;
3.简述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从教育领域来讲,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教育能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具有道德教化、能力培养、文化传承及创新等多种功能,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次,教育能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既具有社会性,又具有个体性,既担任了相应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义务,又有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权利。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能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和张扬个性的同时,实现其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教育本身需要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教育自身也是具有生长性的,也需要改革和创新,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保持教育事业的生命力和活力,保持发展和前进的势头。
4.请说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实质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5.现阶段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本涵义是什么?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二是教育本身要现代化,即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进行改革、更新、充实和发展。
教育要面向世界,有三层涵义,一是了解和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教育经验;二是培养学生具备面向世界所需的素质;三是使我国的教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自立手世界教育之林。
教育面向未来,涵义有三:一是教育应与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相适应;二是教育应考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三是探讨教育本身的变革趋势。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教育面向现代化”是基础、核心、出发点。
7.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职业活动的各种心理素质,以自己优秀的心理素质去塑造新一代的心灵,出色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首先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意识素质,面对自身从事教育实践的认识、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活动有所觉知。这主要指教师要具备明确的教育指导思想、创新意识和奉献意识。
其次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情感素质。教师崇高的职业情感是推动积极工作的强大力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师的职业情感,主要包括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两个方面。
第三,教师要有优良的职业能力素质。能力是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教育活动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多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完成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教师的职业能力应包括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分配注意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优秀的思维力、较强的语言能力和相当强的组织能力。
最后,教师必须具有职业兴趣素质。要做好一项工作,离不开对这项工作的兴趣,如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投入,以苦为乐,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应该有对探索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兴趣,对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的兴趣,以及对自己所任学科的兴趣。
8.怎样理解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的心理品质之一。它是指对学生行为表现的敏感性及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能力。教师的教育机智表现在四个方面:
(1)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要求和愿望,运用循循善诱的方式进行思维教育;同时,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引向正确的道路。
(2)随机应变。根据当时的情况,灵活果断地处理意外事情,及时调节和消除矛盾行为。
(3)对症下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育。
(4)掌握分寸。教育学生时实事求是,说话合度,要求恰当,方式方法适宜。
教育机智是在学习教育理论,总结教育经验,努力参加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取得和发展的。它所依赖的主要心理品质是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的爱护、尊重和公正的态度、冷静沉着的性格和对学生的深刻了解等。
9.简述一个合格教师应该具备的学科教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优化教学能力应在哪些方面努力)。
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能把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运用效能,培养学生的知识延伸能力。
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切合相应的社会、生活及学生实际,容量适中,重点难点能恰当解决。
教育理论基础的掌握:面向学生全体,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流畅。术语准确:详略得当,结构合理。
职业素质:仪表举止得体,扣住中心主题,思辨灵活:应对自如,驾驭能力强。普通话(英语语音,语调)标准;钢笔字及粉笔字工整清楚。
10.启发式和注入式是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试对两者作简要说明。
各种教学方法总起来说,以它们指导思想的不同,可归并为两大类:启发式和注入式。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方法。
启发式是指教师把学;生作为教学中的学习话动的主体,重视并善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增强学习的意志,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提示、点拨,使学生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能举一反三,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创造精神。
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考虑学生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及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视学生为“容器”,把现在的知识理论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机械地呆读死记,“食而不化”。
“启发式”和“注入式”的区别不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多少,提问与否,师生各占用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地位,是否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前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后者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甚至起到了阻碍学生发展的作用。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采用启发式,才能收到切实的效果。
11.根据新课程理念,你认为现代中学课堂教学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1)基础性(基础教育的特点;面向全体,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2)民主性(师爱生、生敬师,教学相长;师生人格平等;重视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融洽、和谐,人格健全发展)
(3)活动性(学生自主的、能动的活动,主体活动地位;学生有多种活动的时空,能充分体验、交流、表现)
(4)层次性(针对学生认知、心理、社会化程度等差异性,制订目标、过程、评价和发展的层次性)
(5)开放性(打破时空限制,课堂与社会、生活等结合;打破内容限制,体现学科与STSE相结合得思想;多项交流、多元化的教学体系)
(6)艺术性、实效性(优化组合各种教学资源,各种关系和谐、共振、动态的过程美;最少的时间,最佳的效果)。
12.一堂好课应符合哪些基本要求?
一般来说,一堂好课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教学目的明确;
(2)教学内容正确;
(3)教学方法恰当;
(4)课堂组织得当;
(5)师生积极性高;
(6)教学效果显著。
13.为更好地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应坚持哪些原则?
既要克服教师为中心,又要避免学生为中心;
既要重视知识学习,又要注意能力培养;
既要重视教法,又要重视学法;
既要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又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克服教师、教室、教材为中心的倾向,力求具有生活化、综合化、信息化特点。】
14.简要说明:为更好地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应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4分)
⑴体现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突出素质教育和方法论教育因素;
⑵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注意能够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情境设计,并做到容量适中,恰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⑶确定教学基本思路,包括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教学情境设计和学习方法指导,教学重点难点及其突破方法,当堂巩固性练习及课后作业要求,体现教学全过程的板书设计等。
(对于本题能够基本准确地表述三个方面观点的要求即可给6分)
15.根据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新理念,你怎样看待学科教材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教材不是圣旨,而是教学的线索;
教材不是废纸,而是教学的工具;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教学服务。
16.有人认为,开发课程资源是课程专家的事情,与一般学校和基层的教师学生没有关系。谈谈你的见解。
根据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观,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人力资源等;所有学校和广大师生都应该是课程建设的参与者。为了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优化教学资源组合,有效地实施课程目标,应鼓励各地各学校的广大教师和学生,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利用课程资源。
17.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遵循哪些原则?
目的性原则——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课程资源。
综合性原则——尽量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源,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实效性原则——根据资源的不同特点,配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义。
渐进性原则----教学资源的选择利用,教学活动的组织,应该随着学生的成长,心理的逐渐成熟和知识、阅历、经验的不断增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实践性原则——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8.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仅仅靠研究教材就能够保证吗?请简要分析。
不够。要在钻研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社会生活和学生认知实际,根据现代教学理念,在生活中备课,在学生中备课。
【或者:备教材,备社会,备学生;或者:贴近社会,贴近社会,贴近学生。】
19.新课标下的学科考试同样要有新的理念。请你就改进考试方式方法提出建议。
建议根据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实现考试形式的多样化:
可以采取封闭式、开放式、多次考试等方法;
可以通过辩论、课题研究、情境测验、实践操作等方式。
具体的评价与测试形式,主要有口试、笔试和操作实践三种形式。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主要采用笔试形式,将来逐步过渡到三种形式兼顾。
口试,是学生用口语回答教师提问的考试形式,有抽题口试、演讲比赛、对抗性辩论等。
笔试,是学生以文字回答教师所拟试题的考试形式,相对固定的题型有填空、辨别、选择、简答、辨析、分析与说明、论述等。
操作实践,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试形式,包括专题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自由选题分析社会及现实问题并撰写小论文等,要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有条件的还可组织行为测试。包括个人自评、打分,班级交流、互评,教师与班主任商议评定成绩等开放性的评价方式。
要严格控制测试次数,保证测试质量。
20.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我国现阶段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教育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请你就创新教育对于中小学教育所提出的基本要求谈谈你的理解。
为适应实施创新教育的要求,中小学教育应当努力做到:
⑴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标,即应该把培养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
⑵教师注意组织启发式教学,即致力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并以创新精神去理解和运用知识;
⑶确立学生与老师共同作为教学主体的意识,强调学生要自主学习,课堂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之中发现和理解知识;
⑷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坚持能力立意为导向和多向性及过程性的新的评价体系。
21.如何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人手,达到提高中小学素质教育质量的目的?
(1)实施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使学生掌握的有效知识量与教学时间的比值达到最大化。教师要做到①提高理性认识;②精心设计教学;③把握教学时机;④避免时间浪费。
(2)实施情感教学。所谓情感教学,主要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情感教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也影响着教学目标能否有效地实现。教师应该注意:①以良好情感激发学生;②保持良好的授课心境;③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
(3)实施优化教学。所谓优化教学,主要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任务,选择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力争以较少的时间去获取较大的教学成果。这就要求:①优化教学目标;②优化教学内容;③优化教学结构;④优化教学方法。
22.素质教育对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1)突出“启发式”。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彻底贯彻“启发式”精神,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学生的主规能动性,使他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注重研究学法。不仅强调教与学活动的辩证统一,而且要从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原理出发,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并把它作为创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完整体系的前提条件。
(3)强调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是提高学业成绩的根本途径之一,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对策之一。
(4)促使学生知情意和谐发展。教学方法改革必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情意因素,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和谐发展。
(5)力求实现最优化。①体现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②体现教学方法的整体性和制约性;③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④体现教学方法的发展性和创造性。
23.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请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要恰当运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
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同时还要注意内容目标中有关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陈述,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
24.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如何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
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必须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
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25.根据新课程改革关于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的要求,说说你的建议。
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可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
时事政策教育、党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也要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
力求使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形成网络式的教学系统,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的能力。
26.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其本质是什么?
(1)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通过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拟体验、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探究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2)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它改变原有的单纯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7.为适应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国普通高中自2000年秋学期起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请指出: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以及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政治教师可以如何发挥指导作用?
政治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研究性学习。
政治教师运用哲学、政治、经济等专业知识,帮助学生确定社会科学类的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指导资料收集工作,指导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指导学生如何形成结论。
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习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8..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系统的政治理论素养;
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必备的教育教学科学知识。
29.有人说,西方发达国家没有德育课程,德育课程只是中国特色。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不对。因为,任何国家都需要通过德育,培养能够承担责任、符合本国主流价值导向和个人生活需要的合格公民,都需要注重提高和优化公民的现代化素养。
30.新课程改革强调,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应客观地记录学生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的成长发展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及发展中的不同需求和特点,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请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倡导的评价方法。
观察-观察法主要是指教师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并记录下来,作为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的依据。
描述性评语-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学生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表现,如态度、能力和行为等写成评语,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
项目评价-按照不同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计划,可以围绕真实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活动。要求学生收集、组织、解释或表达信息,如提交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等。师生可以就小组成就进行分析,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
谈话-教师通过与学生各种形式的对话,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
成长记录-建立学生的成长足迹袋。记录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以学生的自我记录为主,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
考试-考试方式应灵活多样,如辩论、情景测验等,纸笔测验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避免用终结性的、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来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及思想品德状况做出评价。
31.简述《思想品德》课程教案应有的主体内容。
教案内容的主体部分,应当体现新课程理念,以学生应当关心又能够理解的社会生活和学生成长之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安排师生共同参与的形式多样的双边活动。
32.在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程之中如何努力实施新课程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共同作为教学主体,努力实现师生互动和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分层要求,分类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倡在学科教学之中组织实施研究性教学,以广阔的生活实际为背景,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3.简述《思想品德》课程倡导的基本教育理念。
首先是课程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理念:初中生是儿童向成年人过渡阶段,要引导他们,但不能用成人的摸子去硬套他们;特点之二,他们处于青春期,是人最难自控的时期;特点之三,他们处于公共生活逐步扩展时期,要抓住时机,引导他们如何进入公共生活,使品德教育的内容内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
其次是课程以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为目标的理念,这是课程的核心理念。这里要特别注意是“帮助”而不是“代替”,不是命令。要体现人文关心;要注意“学习”这一词,是学习做而不是就是。这种表述接近其它学科的目标表述。
第三个理念是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要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我们强调引导与学生自主思考的结合起来的基本原则,不能放弃引导,同时要尽量让他们感到是自己得出的结论。
34.根据教育部曾经对高中学生组织的一次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有86%的学生不喜欢自己老师的教课方式;有69%的学生关注自身的基本知识及创新能力;62%的学生从没有学过选修课;85%的学生认为分数不能反映自己的发展状况。
问:以上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作为政治教师,你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准备怎么办?
(1)以上数据表明,片面追求升学率,阻碍学生个性发展,已经成为现行高中课程的痼疾,必须改革现行高中课程,教师的教学观念、专业知识必须实现根本性转变。
(2)政治教师应当秉承素质教育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结合学生实际,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坚持启发式教学,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35.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主要有:①认为教育对社会对人都是极为重要的,教育就是要培养人才以改造社会政治。②在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③孔子道德系统的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志是“仁”,它成为古代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④孔子在教育实践中重视“学而知之”,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创造出了以培养自觉性为中心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其要点是:A、注意个性差异;B、启发诱导;C、学习与思考相结合;D、要求学以致用。
36.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长期从事平民普及教育运动,提出生活教育的思想。“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主要的教学理论。其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就是说,教学不应当只是让学生去死读死记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和分析判断的能力,学会自己去获得经验和知识的自学能力。
(2)“教的法子要根据于学的法子。”教的快、慢、多、少,都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这样学生就会“乐学”而“自动”、“自得”。
(3)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教学做合一”,即把传统教育以书本为教学的中心,转移到以实际生活为中心,以做为中心,核心是要求学生“手脑并用”,得到实践经验,获得“真知”,获得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的能力;创造能力。
(4)提出要以实际生活问题为中心编写教材,要编出“教学做合一的教科书”,取代那种没有实际生活,象没有“维他命”的教科书。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对于我们全面理解教学任务和教师的责任,即教师不但要教,而且要教会学生学,是很有启发的。
37.简述布鲁钠倡导的“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
布鲁纳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他倡导的让学生“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通常称为“发现法”。布鲁纳强调指出:教学不能讲解式的,不应当使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当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他认为:“发现不仅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教师应当从各个方面帮助学生运用“发现学习”的方法。
“发现法”动用的步骤一般是:(1,)提出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建立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和探讨,并且明确发现目标和中心;(2)树立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指示学生思考的方向,并且揭示各种可能的答案;(3)协助学生收集和组织可用于下断语的有关资料,尽可能提供发现的依据;(4)组织学生仔细审查有关资料,进行逻辑筛选,对照分析,抽象概托,从中引出结论;(5)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思维从理论和实践土证明自己所得结论的正确性,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完善或修改,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
对于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或“发现法”,也有人持异议。最主要的人是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同科学家的发明发现过程在性质上显然有区别。另外,由于“发现学习”法对师资水平、教学设备、教学组织等许多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很多国家对此目前限于宣传提供的多,真正在课堂教学中付诸实施的少。
Ⅲ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如何备考
一、考情分析
教师资格证考试是全国范围内进行的统一考试,通过分析历年考题不难发现,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六大模块的题型和分值都没有太大变化。下面就针对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试卷结构、题型分布以及各考点模块所占分值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试卷结构及题型分布
(二)具体内容及备考建议
模块一教育基础。具体内容: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心理学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校组织与管理、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研究方法。备考建议:通过对历年考题的分析,不难发现此部分的内容所占的比重相对来说比较大,知识点繁多,但大多数都是常规型的识记题目,尤其是在教育、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这两节内容中涉及到的人物观点、代表作等比较杂,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就需要进行准确识记做到人物、观点、著作一一匹配。重点备考的知识点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以单选题、简答题的形式备考,在学校组织与管理、教育研究方法等内容考查概率较小,难度不大。
模块二学生指导。具体内容: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小学儿童的学习、小学德育、小学美育、小学生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协调。备考建议:在备考的时候应当以单选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备考,在这一模块中主要掌握个体的身心发展概述和小学德育等内容即可,这一部分的内容考查主观题的概率较大,其他做到理解识记即可。
模块三班级管理。具体内容:班级与班级管理、班主任与班主任工作、班级活动与班队活动、课外活动。备考建议:在历年考试过程中所占的比重有波动,建议在班主任这一节如班主任工作等内容以简答题形式备考,其余内容做单选题备考即可。
模块四教学设计。具体内容:文本解读、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堂板书设计。备考建议:考查相对稳定,没有较大的变化,基本上涉及单选题和教学设计题,尤其是教学设计的分值较大,在教学设计这一大题型中主要是给考生呈现6道题目,要注意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
模块五教学实施。具体内容:教学概述、教学过程、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的实施、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备考建议:这部分比较重要但所占分数相对不多,且这部分不难理解,基本上在教学实施中常考查材料题,主要是以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为主,且材料题所呈现的案例一般都是在教学中的实例,在复习时对于此模块的内容要重点识记,能够结合相应的案例来理解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以便作答此类主观题目。
模块六教学评价。具体内容:教学评价、教学反思。备考建议:主要是以单选题的形式备考即可,而且这部分的内容基本上以一道单选题备考即可。
二、备考指导
对于教师资格考试,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备考:
1.掌握基础知识,构建理论体系
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不要采用题海战术急于求成,因为通过做题领会的知识点往往只是零散的知识,没有一个系统的掌握。所以建议考生在做题前能够先将整体知识的逻辑结构掌握清楚,了解每一个章节具体讲了哪些内容,每一个知识点如何理解和运用,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习题的练习,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巩固的目的才能加深知识点的记忆。
2.摒除机械记忆,学会意义记忆
教育基础知识的学习相对比较枯燥,所以很多考生在复习时容易采取机械背诵的方式进行备考,单纯背诵并不能取得较高的成绩,所以考生在复习时尽量能够通过理解记忆,并且可以总结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一个知识点如果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清楚那就证明是真的理解了,所以考生不妨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一些难理解的知识点给他人进行讲解,从而进一步加深自己的理解。并且考生在学习时还要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点尽可能与生活实际相连,这样才能应对灵活多变的题目内容。
3.调整消极心态,积极应对考试
学习的过程是枯燥的过程,尤其是教育基础知识需要记忆和理解的内容较多,所以考生在备考时经常会出现消极抵触,甚至是学习焦虑的心理。面对考试从心理上肯定要经过积极备考、消极备考、高原期等阶段,只有突破了自己学习的高原期才能够真正获得成功。所以考生一定在备考期间调整好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考试,踏踏实实复习,认认真真备考,相信一定能够有所收获。
以上简单介绍了关于《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考情分析和备考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最后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Ⅳ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
2014年小教笔试真题
(120分钟,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只有建立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称为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影响因素。提出这一集体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 )
A.加里宁 B.马卡连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2.“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肝格而不胜,过时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学记》中的这句话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 )
A.差异性 B.可变性 C.稳定性 D.不平衡性
3.我国在世界各地开班孔子学院,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国文化。这说明教育文化具有( )
A.传递功能 B.创造功能 C.更新功能 D.传播功能
4.在我国历史上,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第一次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5.在教育研究文献中,各文物、教育史专著,名师教育实录等属于( ) A.事实性文献 B.工具性文献 C.理论性文献 D.经验型文献
6.当学生摔倒后出现头疼、恶心等轻微脑震荡症状时,教师不宜采取( ) A.电话通知家长,具体告知情况 B.送校医务室或附近医院就诊 C.卧床休息,适当减少饮水和进食量 D.按摩并热敷受伤的部位
7.三(1)班现在“每月一星”评比活动中,将本月乐于助人的同学的照片张贴在光荣栏上,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
A.说服教育法 B.实践指导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8.小斌既想得高分,又不愿努力学习,这种心理冲突属于(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9.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课,突然从外面飞进来一只蝴蝶,大家都把视线转向它,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10.小红非常喜欢文学作品,所以上语文课时特别认真。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生理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11.丽丽花10分钟背会了《山行》这首诗,接着又继续读了5分钟,这种知识保持方法属于( )
A.及时复习 B.使用记忆术 C.分散集中结合 D.适当过度学习
12.针对小明上课不敢发言的情况,王老师在数学课上多次鼓励他发言并加以表扬,使小明逐渐克服了胆怯心理。王老师运用的方法是( )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自我控制法 D.系统脱敏法
13.以布鲁纳为代表的教育家将教育目标分成三大领域,其中不包括( ) 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 C.意志领域 D.动作技能领域
14.张老师用一套试卷对程度相当的两个平行班进行测试,学生的成绩基本一致,这说明这张试卷具有较好的(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5.为了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各地可以对国家统一规定的中小学课程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体现了科学结构的( ) A.可操作性 B.可替代性 C.可转换性 D.可度量性
16.小学《品德—生活》的教学目标,应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应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会、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这段话说明该课程具有( ) A.生活性 B.综合性 C.开放性 D.活动性 17.张老师开始上《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时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而且还会拉小提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这属于( )
A.直接导入 B.经验导入 C.故事导入 D.直观导入
18.乌申斯基认为,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进行思维的。这观点要求小学教学应当遵循(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9.根据载体不同,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 )
A.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 B.教授化课程资源与学习化课程资源 C.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 D.文字性课程资源与非文字性课程资源 20.《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规定:小学总是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研发或选用。该课程属于( )
A.国家规定的必修课 B.国家规定的选修课 C.地方规定的必修课 D.学校规定的选修课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2.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3.简述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4.荣获第62届美国年度国家教师大奖的瑞贝卡„„去实现这一切 问题:(1)说说你对“我们的学生就是我们的未来”的理解。(10分) (2)结合材料,说说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10分) 25.作文课上,李老师说:“作为材料像大海中的浪花,多得数不清。„„”“不对,„„在作文材料的海洋里是不做又多又有价值的‘小鱼’”。 问题:(1)请对李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10分) (2)谈谈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产的关系(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2小题,26、27任选一小题作答。全选只按前一小题计分,40分)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日月潭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化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
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
(2)如知道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27.请认真阅读下列教材,并按要求回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运算能力?如何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10分)
(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DDBC 6-10 DDCBA 11-15 DACAA 16-20 AABDA 二、简答题
21.答: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有以下三点:
(1)我国教育目的的建立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22.答: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对各不同学科内容产生初步的分化性兴趣。主要有四点:
(1)学习上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 (2)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 (3)由消极兴趣向积极兴趣发展。 23.答:(1)建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2)选拔班干部
(3)建立正常的班级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Ⅳ 小学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包含哪些内容
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文化素养;了解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具备运用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初步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从事小学教师职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和正确的审美观。
学制二年,按三年业余学习时间安排教学计划。
本科为学制四年。
实行学分制。学生注册后八年内取得的学分均为有效。
专业设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和集中实践环节。
1、必修课:10门(42学分)
2、限选课:2门(8学分)
3、选修课:文史方向16门(共76学分,任选18学分即可)、理科方向17门(共63学分,选18学分即可)
4、集中实践环节:教育教学调查、教育实习、调查报告(共8学分)文科
教育学、普通心理学、现代汉语基础、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基础写作、书法、文艺理论、儿童文学、中国文明简史、声乐基础、美术基础、人文社会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法、小学艺术课程教学法、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法、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德育原理、心理健康教育、中外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统计与测评、现代教育技术、班主任工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参与式教学、微格教学、普通话
理科
教育学、普通心理学、高等数学基础、数学分析、代数学、几何学、数学史、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自然科学基础、数学实验、计算机基础、人口资源与环境、科学技术史、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法、小学自然科学课程教学法、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德育原理、心理健康教育、中外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统计与测评分析学、现代教育技术、班主任工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参与式教学、微格教学、普通话
英语
教育学、普通心理学、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语法、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歌曲与表演、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学概论、小学英语课程教学法、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德育原理、心理健康教育、中外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统计与测评分析学、现代教育技术、班主任工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参与式教学、微格教学、普通话
Ⅵ 小学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知识是什么
首先,一名小学教师,应该具有普通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情意几方面素质。因而,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知识素养、教育能力素养、身心健康素质应该是小学教师的基本素质结构。此外,小学教师还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由于小学阶段教育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指从事小学学科教学的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方面素养的总和。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业也与时俱进,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完善,新一代的教育方法也不断更新。那么作为新一代的教师在掌握宽厚渊博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了解现代化的科技知识,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以与时俱进的思想和态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努力刻苦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积极参与到教育科研当中,在教育中勇于探索,创出一套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教育方法吸引学生,使学生听我们的课觉得有趣、有味,从而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
其次,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知识。教育具有科学性,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的指导,特别是素质教育更需要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心理学理论的指导。小学教师必须掌握小学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学科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遵循教育规律,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儿童学习的心理特征,如儿童的记忆、观察、思维和兴趣、习惯、意志、性格等心理现象。
作为教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和教育现代化的新成果,如课程、教育测验与评价、教育研究方法等,特别对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和在儿童发展中的启蒙作用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并对儿童发展的内涵和特点、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有清晰的了解。小学教师要善于把教育科学理论与小学学科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自己把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使教育科学理论真正发挥作用。此外,我们还必须懂得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科学习心理。
再次,注意细节,让孩子们在细节中成长。教育过程是一个知行统一、情意结合的过程,教育细节是教育过程中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都有可能成为让我们为之一振的教育细节;教师的一声问候、一个动作、一次表扬也都有可能演绎出精彩的教育。只要我们敏锐地抓住它,深入地挖掘它,就可能找到教育的突破口,甚至可能形成一股强劲的教育旋风,让学生的心海卷起波澜。我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激励。如果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能达到激励学生上进的目的的话,那这样的教育手段便是有效的。而最高明的教育手段便是那种“无痕”却“有情”的教育。
Ⅶ 小学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包含哪些内容
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文化素养;了解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具备运用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初步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从事小学教师职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和正确的审美观。
学制二年,按三年业余学习时间安排教学计划。
本科为学制四年。
实行学分制。学生注册后八年内取得的学分均为有效。
专业设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和集中实践环节。
1、必修课:10门(42学分)
2、限选课:2门(8学分)
3、选修课:文史方向16门(共76学分,任选18学分即可)、理科方向17门(共63学分,选18学分即可)
4、集中实践环节:教育教学调查、教育实习、调查报告(共8学分)文科
教育学、普通心理学、现代汉语基础、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基础写作、书法、文艺理论、儿童文学、中国文明简史、声乐基础、美术基础、人文社会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法、小学艺术课程教学法、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法、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德育原理、心理健康教育、中外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统计与测评、现代教育技术、班主任工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参与式教学、微格教学、普通话
理科
教育学、普通心理学、高等数学基础、数学分析、代数学、几何学、数学史、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自然科学基础、数学实验、计算机基础、人口资源与环境、科学技术史、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法、小学自然科学课程教学法、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德育原理、心理健康教育、中外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统计与测评分析学、现代教育技术、班主任工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参与式教学、微格教学、普通话
英语
教育学、普通心理学、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语法、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歌曲与表演、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学概论、小学英语课程教学法、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德育原理、心理健康教育、中外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统计与测评分析学、现代教育技术、班主任工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参与式教学、微格教学、普通话
Ⅷ 教育教学文化基础知识具体指什么
教师职业应具备的教育专业基础知识:
一般方法论知识教师知识结构的最上位层面是一般方法论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科学、逻辑学知识等。教师必须掌握科学的认识方法、科学的分析方法以及科学的表达方法,才能在正确的方法论指导下从事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活动。
一般科学文化知识教师知识结构中间层面的是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包括基础知识、较为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养、文化科学发展史知识和文化科学的新发展和新成果三个方面。
教育学科知识要成为一位好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结构,还要了解和遵循教育工作的规律,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基本教育理论和知识。教育学科知识是关于教师“如何教”的知识。一名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理论包括;教育概论、教学论、德育论、教师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心理与教育测评、青少年心理学及学科教学论、课程论、当代世界教育思潮。既要包括普通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知识,又应包括学科教育学和教材教法知识。
学科专业知识教师所从事的是具有的特定专业的实践工作,只有具备一定学科专业知识水准,教师才有可能进行有效教学。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教师就更有必要了解自己专业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并且涉猎一些相邻学科的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
实践知识教师的经验作为实践性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教师知识结构中包含着实践知识(practical knowledge)的因素,教师的实践知识是一种多义的、活生生的、充满柔性的知识;是凭经验主动地解释、矫正、深化现成的知识而形成的综合性知识。教师实践知识是来自教学实践的智慧,是一种“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教师的实践知识作为一种缄默知识也是一种个人化的知识。“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主要关涉教师在教学情境中如何处理所遇到的困境的知识,是一种体现教师个人特征和教学智慧的知识。
Ⅸ 小学教育知识能力简答每次都失分
一、考情分析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以下简称“小学教育”,是小学学段教师资格统考科目二的考试科目,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班级管理、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与反思七大模块。从近几年的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来看,题型基本稳定,主要为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题四种类型,其中简答题题量基本稳定在3道,每题的分值为10分,共30分,占小学教育总分值的20%。
二、题型解读
(一)题型分布
小学教育简答题一共3道,通过分析最近的小学教育考试真题可以发现小学教育简答题考查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教育基础、学生指导、班级管理、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与反思这几大模块;并且随着教师资格国考的发展,小学教育简答题考查的知识点会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越来越广。
(二)题型特点
小学教育简答题考点直接明确,需要考生根据自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进一步理解,对题目进行简明扼要的作答,答案要准确、精炼。
三、例题及答题思路
【例题】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2015年上半年小学真题)
【答题思路】
此题考查的是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中的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并且明确提出考查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这一个小的知识点。考生只需根据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的相关内容提取出文化的制约作用即可。
【参考答案】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首先,文化模式为教育提供了特定的背景。其次,文化模式还从多方面制约教育模式。如东方文化模式的核心是追求和谐、崇尚德行、关注整体;西方文化模式的核心是追求征服、崇尚理性、关注个性。沿着这两种不同的文化模式发展的教育模式,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与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有明显差异。
(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从例题可以看出,小学教育简答题的难度一般,主要考查的就是考生对教材知识点的准确记忆。考生在复习时,应注意对知识点有意识地进行归纳,帮助自我准确识记。在答题时,要审清题干要求,明确考查的具体知识点,并简明扼要地进行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