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育部规定小学一年级每星期的总课节量是多少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小学一年级周课时数26节,其中语文7节,数学4节,音乐2节,美术2节,体育4节,品德与生活2节,地方课4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主管教育事业和语言文字工作的国务院组成部门。截至2017年7月,教育部设有19个内设司、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也设在其中。另外,教育部还直接管理15个教育类社会团体和组织。
主要职责
一、 研究拟定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起草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草案。
二、 研究提出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和全国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拟定教育体制改革的政策以及教育发展的重点、结构、速度,指导并协调实施工作。
三、 统筹管理本部门教育经费;参与拟定筹措教育经费、教育拨款、教育基建投资的方针、政策;监测全国教育经费的筹措和使用情况。
四、 研究提出中等和初等教育各类学校的设置标准、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基本文件;组织审定中等和初等学校的统编教材;指导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
五、 统筹管理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以及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继续教育等工作。
⑵ 如今的小学一年级应该有怎样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家庭教育谢谢
一年级对孩子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地走过这个转折点呢。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就算家长工作再忙,也要关注他们在校的学习生活,天天最少也要抽出十分钟的时间与孩子交流。作为一个老师,我有如下建议。
1、关注学习情绪。
之所以,将关注孩子的情绪放在第一位,是因为我觉得,只有孩子在学校开心了,他才会喜欢学习,渐渐也就有了学习的爱好,渐渐才善于学习。家长与孩子之间养成平等交流的习惯,也便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有利于对症下药。这样经常交流,养成习惯后,教育孩子的问题也就化难为易了;最怕的是孩子有什么事情跟谁都不说,出了什么事情,家长什么都不知道,后悔晚矣。所以,每当孩子放学回来的时候,家长可以问问孩子:“今天,你在学校开心吗?因为什么事情开心呢?”。假如他不开心,你要要询问他为何不开心,进而对孩子进行思想上的开导,让他变得快乐起来,假如需要老师帮助的话,可以及时跟老师交流一下。也可以开始是家长主动询问,以后最好养成孩子主动与家长交流的习惯。
2、关注学习伙伴。
朋友,是倾诉的对象;朋友,是进步的动力。人是最怕寂寞的动物,小孩子更加需要朋友,而且需要在某个方面比他强的朋友。我没有强调一定要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交朋友。因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是多方面的,不仅仅表现在学习方面。一个孩子的成绩好不好,并不是给他带来朋友的唯一因素,还涉及到性格、为人等因素。所以家长要教会孩子如何在新的集体交更多的好朋友。要了解你的孩子在学校有几个玩得好的伙伴,那些伙伴的学习、性格、为人等又是怎样的呢。并且可以与这些伙伴的家长联系一下,这样你会更加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就算孩子偶然撒谎了,你很快就会知道的;你还可以从别的家长那里了解到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假如你的孩子没有伙伴,你更要创造机会让他多交朋友。
3、关注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孩子受益终生。要培养一个好的习惯至少需要21天。家长要注重养成孩子良好的看书、读书、写字的学习方面的习惯;还要养成书写整洁、学习专注、用眼卫生、劳动习惯等行为方面的习惯。如:天天保持看书最少半个小时,读书要大声,有感情,眼睛离书本一尺远,握笔姿势正确,学习时不开小差,书写尽量做到不用橡皮擦,天天能帮家里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扫地、抹饭桌、端碗等)。
4、关注作业完成情况。
学生完成学校的作业就好比家长的工作一样,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就显得非常重要。建议孩子一放学回家,先喝点水,吃点水果,就要开始完成家庭作业了。做作业的时候,一个人单独在一个专门的书桌旁学习,不要打搅他。每学习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休息10分钟。当孩子碰到不懂的问题,家长千万不要马上回答他,要等作业做到最后,实在不会的时候,家长才去帮助他。不光是要让他养成思考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学习的效率。假如,一会儿问:“妈妈这个字怎么写啊?”一会儿又问:“爸爸,这道题怎样做呢?”以后孩子做作业就会很慢,也不会独立去完成。不过,一年级有的题目中很多字不熟悉,家长也可以采取先把题目都念完,孩子再做题。值得注重的是:有的家长总认为作业太少了,或者有时候作业少了,就给孩子多布置作业,弄得有的孩子想:早点完成作业也没有用,不如慢点做,进而养成慢慢吞吞完成作业的习惯。在作业少的时候,何不让孩子放松一下呢。顺便说一下,上学了,天天最多看电视1小时。
我知道,很多家长都没时间管孩子,但是,我要告诉这些家长,在入学的一个学期,或者一学年,甚至是2年,不同的孩子需要关注的时间就不同。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一切进入正轨的时候,你就可以渐渐放手了。
思考:很多年轻的父母由于种种原因,将自己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卸给了年迈的长辈。姑且不谈这样做的利与弊,我只想告诉年轻的父母,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没有关注他,没能和他沟通;转眼孩子就长大了,不再需要你的时候,你会感到失落的。更别说你们之间的深情厚谊了。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教育引导
--结合家庭日常生活经验谈谈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内容提要: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教育的重要时期,学习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要作好孩子入学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预防一年级学生中常见的“厌学症”,针对儿童社会情绪的发展,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减少小学儿童在同伴交往中的冲突数量。
关键词:一年级 家庭教育 理论与实践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按照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这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小学一年级是一个人学习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质量的好坏,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孩子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变成一年级的小学生,这是人生道路上一个大的转折。幼儿园以保教为主,老师阿姨细心周到的照顾,让孩子生活得无忧无虑。孩子的许多知识是通过游戏和接触实物等方式,轻轻松松地学到的。而进入一年级后,每天要上六、七节课,且上课要求思想集中,此外,还得遵守校纪校规,很多事情都需孩子独立完成。作为家长,做好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的教育引导,让孩子更快适应新的环境,十分重要。
(一) 孩子入学前的准备。
1、 心理准备。
张阿姨这几天心神不定,她的儿子刚刚上小学一年级,开学还没几天,似乎有点闷闷不乐。“妈妈,小学没有幼儿园好玩,上课的时间那么长,还有作业要做,小朋友们也不大和我说话。”儿子委屈地撅着嘴向妈妈诉苦。
这个九月,对于那些离开幼儿园踏进小学课堂的孩子们来说,多少带着新奇与兴奋。而当新奇感逐渐褪去,新环境带给这些六七岁的孩子的,或许更多的是不适与失落。
虽然早已度过生理断奶期,但是对于刚踏进一年级新环境的孩子来说,如何完成心理上的真正“断奶”?家长和老师应该给孩子们什么样的帮助呢?
家长要在孩子心灵上创造一种新鲜感和好奇感,让他们渴望上学这一天早些到来,愉快地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入学前,家长可对孩子说,你长大了,要背着书包上学了,上学后你可加入少先队,戴上红领巾,那是十分光荣的;你可以学到知识、掌握本领,成为有用的人。如家长有时间,还可抽空带孩子到他将上学的学校看看,通过参观校园以及目睹一些学生在这里读书上课,让他对这所学校有初步的了解。若家长曾在这所学校学习过,可向孩子介绍你坐过的教室,入队宣誓的地方,打乒乓、打篮球、踢足球及做其它游戏的场地,告诉他学校里还发生了哪些变化……
另外,可以带孩子走访正在这所个学校上学的邻居或亲友的孩子,请他们讲讲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情况,特别可以走访学习较好的学生,使孩子非常羡慕他们。总之,家长要在孩子心灵上创造一种新鲜感和好奇感,让他们渴望上学这一天早些到来,愉快地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2)习惯教育本是第一职能
“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是美国作家杰克·霍吉说过的一句话;
尽管上小学是孩子人生的重要转折期,但由于当前幼儿园和小学衔接脱节,孩子学前缺少相关的适应性培训,进入小学后往往会出现心理紧张、注意力难以集中、对学习缺乏兴趣等情况。一年级新生对小学生活的不适应是造成今后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人统计过,一个拿笔姿势不正确的孩子,功课一定不会好到哪去!”
习惯教育本该是教育的第一职能,但恰恰是最容易给疏忽和遗漏的。眼下的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关注的是双语教育、艺术教育这些所谓的特长教育和英才教育,恨不得让孩子们一夜成才。
许多一年级新生习惯于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授课方式,不适应小学以知识为主的授课方式;习惯于自由自在的活动,不适应课堂纪律的约束及较多的学习要求;习惯在保育员阿姨悉心照顾下的感觉,不适应相对要自主、独立的小学生活,所以他们在上学一段时间后,仍然会留恋幼儿园的生活。
德国的哈克教授的观点更为详尽,他认为,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也包括教师、朋友、行为规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的变化。他根据观察和研究指出,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儿童,通常存在着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社会结构等六个方面的断层问题。孩子入学后,离开了幼儿园教师这个“第二母亲”角色,而去接受严格要求、学习期望高的小学教师,这让孩子感到压力和负担。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在小学不再被重视。孩子入小学后,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融入集体,他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这些断层使得德国30%的小学生有不适应现象,导致学习兴趣低落、恐惧、焦虑以及攻击性强等行为发生。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话同样强调了习惯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就是养成习惯。”
孩子经历成长的过渡期,对家长们来说也是一个教育的过渡期。李女士的女儿已经上三年级了,可是说起当初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她对自己摸索出的一套经验还津津乐道。“每个孩子都要面临成长,而每位家长也都要为孩子的成长做好准备。”
1、时间自己安排
在很多朋友眼中,李女士算得上是个“超级妈妈”,一个懂得如何帮助女儿培养好习惯的超级妈妈。和其他小孩子一样,李女士的女儿也有写作业拖拖拉拉的坏毛病,写着写着就会到冰箱里找零食吃,或者跑到客厅看看电视;即使是看见她安安静静地坐着写作业,仔细观察才发现孩子正在发呆。
以前,李女士也啰嗦过:“还不快去写作业?”催促、责骂是家长们自然而惯常的做法。孩子缺乏自觉性,家长需要督促,督促就需要催促和责骂,这就是大多数家长的逻辑。
这个逻辑并没有错,但李女士不想骂孩子,她想催促与责骂应该不是最佳的办法。于是,有一天,她找了一张小纸条,用笔把它划成24等分,然后告诉女儿,每个等份代表一个小时,把吃饭、睡觉的时间除去之后,还有游泳、弹琴,剩下的时间是有限的,做作业也就那么一两个小时;如果不能在这一两个小时完成作业,那就必然挤占其他的游乐时间。
女儿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第一个晚上,女儿开始比较专心地做作业,虽然偶尔也会耐不住起来“活动活动”,做点小动作,但李女士没有吱声。到了晚上10点,该是上床休息的时候了,孩子皱了皱眉头,想继续把作业做完。李女士却没理女儿的要求,命令她上床睡觉:“已经给你时间了,没做完就是你的效率问题了。去睡觉了,作业没做完,明天上学,该怎么挨老师批评就挨吧。”
李女士不想让女儿因为赶作业而影响了第二天的学习状态,而更大的意义是,她要让女儿明白,时间的长度是有限的,要学会安排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拖拖拉拉而导致的后果只能由自己承担。
挨批评是逃避不了的。有了压力,女儿从此自己心里绷紧了根弦,写作业再也不磨磨蹭蹭了。到了后来,放学后她先到图书馆自己把作业完成了再回家。
2、作业自己把关
让孩子抓紧时间、加快做作业的速度是一方面,但同时是不是也会出现很多错误呢?学校里老师要求孩子的作业完成之后要让家长签名。一开始,李女士也会认真地帮女儿看看作业完成得怎么样,还会很细心地帮助她把错误一道道纠正过来。那阵子,女儿的作业本都是A、A+。到了后来,李女士对女儿说,妈妈以后的签名只负责检查你有没有完成,至于作业有没有出错,由你自己来把关吧!
没有了妈妈的监督,女儿的作业本逐渐出现了B、甚至是C,对于这些成绩,女儿一开始觉得挺委屈的。但是妈妈认为,这就是对学校教学情况的真实反映;而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培养责任心,不要把作业当成任务,而且是别人的任务。慢慢地,女儿也学会了自己完成作业、自己检查、纠错。
3、书包自己整理
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孩子们的书包一下子鼓了起来:语文、数学、自然科学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辅导资料,这么多课本让孩子们每天都得为该带哪些课本发愁。而一旦把课本落在家里,孩子们就会打电话给家里的保姆:“阿姨,我忘了拿××课本,帮我拿到学校来吧!”……
李女士不愿让保姆阿姨为孩子跑腿。头两天,她帮着女儿一起整理书包;后来,她就让女儿自己收拾,该拿什么拿什么,落了东西不准打电话回家让阿姨带。没有可以依赖的“跑腿”,女儿责任心也强了许多。“孩子在学校里是怕挨老师批评的,没有了‘靠山’,孩子不自立也不行。”
对于“超级妈妈”的称号,李女士一笑而过。“谁都可以当自己孩子的“超级妈妈”,每个人都要成长,我只不过是和孩子一起去面对过渡期的困难罢了。”很多家长往往都会朝孩子们吼“为什么做得这么差?”“为什么不那样做”之类的话,但是究竟如何帮孩子去纠正,去做得更好,却没有拿出有效的教育方法。而从李女士的教育实践个例来看,从收拾书包到做作业,她所采取的就是“先帮手、再放手”。“孩子们其实都是很聪明,领悟性很高。”
(二) 克服“厌学症”。
在某个家长课堂上,教育心理专家给在座的家长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发现孩子总写错字,或对某个公式运用不熟练时你会怎样做?回答这个问题的大多数家长表示,要给孩子增加练习题,在重复的练习中增加孩子的记忆力。
专家对家长的回答是否定的。理由是:孩子写错字、不会运用公式不是机械记忆不足的错误,而是对所学内容缺乏理解。当错误重复千百次之后它依然是错误,错误的强化会干扰正确认识的构建。并且让孩子在无休止的练习中,体验到学习的被动、枯燥、无奈。学习成绩低迷,与耗费的时间不能形成正比,在持续的挫折情境中产生学习能力低下的自我负性评价。谁愿意面对这样的评价?孩子直接采取的行动是逃避学习,逃避学习就可以摆脱这种评价。“不想上学了!”是此时此刻孩子心里喊出的声音。为什么家长会不约而同地选择加大练习量作为强化学习的手段?一是与家长对学习的理解有关。许多家长认为知识是陈述性的,学习就是把课本上陈述出来的知识记住。因此要求孩子一遍遍地加强记忆学习,以求在考试时能够记取已学过的知识,得到高分。二是强化记忆对家长来说比意义学习容易得多。意义学习要求家长要对孩子的学习理解程度进行探究,找出孩子没有理解的知识点,启发引导孩子理解所学知识,有意识的提高孩子的理解力。能做到这一点,要求家长具备更高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还要有耐心和责任感,才能投入时间和精力去与孩子探讨问题。在自身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客观条件下,多数家长也容易在孩子教育上选择较容易的一种方法,可是这种方法客观上将学习的个体特殊性抹杀了,简单地看成学习的好坏只是时间投入和孩子的主观因素在起作用,忽略了客观因素影响学习的现实性。孩子一方面体验学习的枯燥和疲劳,另一方面还要背负不好好学习的罪名,久之,丧失了学习兴趣,真的产生了厌学情绪。
人在学习适龄阶段的任务就是学习,每天所处的主要社会环境是学校,交往的人员是老师和同学,谁不愿意在这个主要生活场所中去体验成功?谁不愿意在同伴面前受到注目体现自尊?学习成绩下滑对每一个学生都不是心甘情愿的,他们都会为此而着急。他们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和有效的帮助,在同学面前重新树立起自尊。如果家长此时此刻能够帮助学生细心地分析学习难点,帮助他们从不理解到理解,提出学习上的合理化建议,并帮助他们付诸实施,从心理上给予他们支持,就可以稳定他们的学习情绪,克服学习困难,逐步走向成功。学习成就带来的自我价值实现,会让个体不断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努力奋争。哪里还有“厌学”的土壤和温床。
此时再把开头的问题重提一遍,作为家长您还会只选择加大练习量吗?
(三) 社会情绪发展
一、 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概念和自尊
进入小学之后,因为考试的压力,儿童第一次真正有机会与别人比较,成人必须给儿童提供机会,使其体验成功,充满自信,并保持热情和创造性。但是,能力确实有高低强弱之别,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他们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批判性正在迅速发展。当学习差的学生永远不可能成为班级明星时,他们怎样看待学习的价值,除了教师之外,家长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管教孩子易犯的几种错误中,“用刻薄羞辱的话责骂孩子”首当其冲。例:“你总是如此”、“你简直没救了!”这些贴标签式的不当言语很有可能造成学生自尊受损。
⑶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养成教育有哪些
小学一年级 学生特点:
对小学生活既新鲜,又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回欢模仿,但很难做答到专心听讲,特别信任老师,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沟通:首先看看家长是不是没有时间管孩子,我们主要从教孩子如何安排时间,和孩子相处,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学习特征:以适应为主,告诉孩子什么是学习。知识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培养学习兴趣。
⑷ 关于小学一年级的教育指导有哪些
一年级教育指导
首先、生理特点:1、对小学生活既新鲜,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
2、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但很难做到专心听讲,
3、特别信任老师,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其次注意沟通交流:
1、首先看看家长是不是没有时间管孩子,
2我们主要从教孩子如何安排时间,和孩子相处,
3、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再其次孩子的学习特征:
以适应为主,告诉孩子什么是学习。知识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培养学习兴趣。
了解了这三方面,你的孩子一定会全面发展,品学兼优。
⑸ 小学一年级刚入学想制一份每天和每周的学习、娱乐等计划安排表
一、在校计划表
在学校:有礼貌,见到老师时要问好,放学时要对老师说再见
上课时:
1、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
2、老师没有让讨论的时候不能和同桌说悄悄话,打乱课堂秩序
3、在操场上玩耍
下课时
1、教室里安静地看课外书
2、与同学交流老师上节课所讲内容
3、放学后计划表
二、离校后计划表
1、写作业,写完作业后可以适当地出去放松一下
2、预习新课,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
3、作业质量计划表
写作业时
1、正确的握笔姿势
2、字写得工工整整,不能毛毛糙糙
3、作息时间计划表
6:50
4、起床,做一做简单的运动
7:30
上学
20:30
开始洗漱,九点准时上床睡觉
5、游戏时间计划表
周一到周四
不能玩电脑
周五到周日
可以玩电脑四十分钟
(5)小学一年级每周教育扩展阅读
做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早睡早起,生活规律。买个小闹钟,不用妈妈叫醒。
礼貌待人。温习幼儿园学过的礼貌语言,八礼四仪,懂得向老师问好,向新同学问好,向在学校的叔叔阿姨问好,向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问好,引导孩子学会礼貌待人、团结互助。
学习兴趣。小学的学习方式与幼儿园是截然不同的,家长要通过有趣的故事、身边的例子等,传递小学学习形式与幼儿园的不同,同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学习规矩。小学教室的布置与幼儿园不同,要教他们正确的坐姿,作息时间,学习需要的文具,而且上课听讲等一些简单的学习规矩,为今后学习习惯的养成做启蒙教育。
安全教育。让孩子牢记安全第一。比如,交通安全、水火电的安全、不要带尖锐物品、不要在校园里追逐打闹等。
⑹ 小学一年级作息时间表
起床:7点 (8点上课,老师要求7点45到)
第一学期,冬天真的是好睡觉的时节啊,让孩子7点起真的很不容易,也很不忍心。我曾经7点15叫孩子起床,但是后面的早饭真的很慌乱,最后得不偿失,还是7点就去拉开窗帘,7点05叫一次。
第二学期,夏天了日出比较早,孩子起床就顺利多了,有时候窗帘没拉好,经常不到7点自己就爬起来了。
7点15孩子也洗漱收拾好,坐在餐桌前了。我6点40起床做好的早饭也早早凉好摆在餐桌前了(有时候是西红柿牛肉面条,有时候是鸡蛋羹+花卷)。
7点30孩子早饭吃完开始喝牛奶的时候我给她扎好头发就可以出发了。
离学校不远,许多时候是爸爸上班顺路送,在车上会和她聊聊天,叮嘱下上学记得喝水上厕所之类的;有时候会让她背下古诗。
放学:3点 (有两天是3点30,有课外一小时和托管到五点,上学期报了觉得效果不好,下学期就没报了)
在外面疯玩半小时,到家也快4点了,吃点水果点心,自己看会书,4点30开始写作业。
听说海淀的父母都很厉害,海淀的娃娃独领风骚。无奈我真是一个奉行自由成长的妈妈,所以学习方面不是很上心,但是爸爸很焦虑经常要求这要求那,我也只好转而去要求孩子。
小雨是没办法做到收放自如的,所以我先要求她计算,把心思收回到作业上来。
先是计算题2页(自己打印题也可以,买计算小本也可以),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娃已经可以10分钟完成;不过已经有点厌倦简单的计算了,现在会要求做有趣的应用题。
然后是语文课内复习和预习;小雨识字量比较少,但是因为从小听绘本听故事所以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都很好。大概30分钟左右就能完成。
休息一会就是重头戏英语了,孩子现在是英语机构的G1B阶段,听说读写的作业都加大了许多。大概得花1个小时吧。
小雨的课外班都是安排在6点以后,吃完晚饭,送她去上自己喜欢的画画,以前很喜欢现在打退堂鼓的舞蹈,坚持了许多年的英语,老师很严厉但是孩子愿意上的硬笔书法。
课外班一般8点左右也就结束了,在小区花园疯玩疯跑一下就回家洗澡睡觉了。
睡觉:9点
⑺ 一年级班主任每星期工作要点
春华秋实,又是播种的季节。站在初中三年学习、工作、生活的起点,我们对未来的三年充满了美好的期待。为了能高效的管理班级,在教育教学上取得最大的收获,我们初一年级的年级主任和各位班主任们共同商定了这三年的阶段计划及本学期的具体工作安排。
初中三年的阶段工作重点:
1、德育工作方面:
初一年级带领学生深入学习中学生行为规范,主抓学生的行为,促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初二年级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注重这一时期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时期的特点,并给予科学的教育和疏导。
初三年级注重学生的理想教育,并做好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调试工作。
2、常规管理方面:
初一年级使学生的各项行为习惯纳入正轨;初二年级使学生良好的行为成为常态;初三阶段学生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能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3、学习管理方面:
初一年级:完成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掌握中学阶段的学习方法,夯实语数英三科的基础,保持各科均衡发展。
初二年级:注重培优补差,防止学生的两极分化。
初三年级:对中考学科进行强化、提高,加强临界生的管理。
初一年级上学期各周班主任工作要点:
第一周:入学教育、适应性学习;
第二周:入学考试,常规教育,各项常规的逐步落实,组建班委会;
第三周:进一步落实常规管理,丰富学生生活,举行拔河比赛;
第四周:检查教学常规、作业规范情况;
第五周:放假;
第六周:语文活动周(由语文备课组长负责)
第七周:英语活动周(由英语备课组长负责)
第八周:数学活动周(由数学备课组长负责)
第九周:校运会;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期中学情分析及教学调查;
第十二周:球类比赛;
第十三周:政史地生周
第十四周:科技周
第十五周:复习迎考
第十六周:期末考试
我们将依据计划,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并根据具体情况不断的充实、优化我们的班级管理。祝愿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在领导的指导下,在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下能做的有板有眼,有声有色。
⑻ 小学一年级的教育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是刚从学前班来的,天真、活泼、可爱。教育时多采取激励的方式,多鼓励、多表扬。
⑼ 小学一年级新生怎么教育
如何教育一年级新生
对于小学一年级新生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地走过这个转折点呢。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就算家长工作再忙,也要关注他们在校的学习生活,天天最少也要抽出十分钟的时间与孩子交流。作为一个老师,我有如下建议。
1、关注学习情绪。
之所以,将关注孩子的情绪放在第一位,是因为我觉得,只有孩子在学校开心了,他才会喜欢学习,渐渐也就有了学习的爱好,渐渐才善于学习。三年前,我教一年级时,就要求学生天天回去给父母讲讲自己在学校一天的学习、生活情况,说出自己开心与不开心的事情。这样让家长与孩子之间养成平等交流的习惯,也便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有利于对症下药。这样经常交流,养成习惯后,教育孩子的问题也就化难为易了;最怕的是孩子有什么事情跟谁都不说,出了什么事情,家长什么都不知道,后悔晚矣。所以,每当孩子放学回来的时候,家长可以问问孩子:“今天,你在学校开心吗?因为什么事情开心呢?”。假如他不开心,你要要询问他为何不开心,进而对孩子进行思想上的开导,让他变得快乐起来,假如需要老师帮助的话,可以及时跟老师交流一下。也可以开始是家长主动询问,以后最好养成孩子主动与家长交流的习惯。
2、关注学习伙伴。
朋友,是倾诉的对象;朋友,是进步的动力。人是最
的动物,小孩子更加需要朋友,而且需要在某个方面比他强的朋友。我没有强调一定要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交朋友。因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是多方面的,不仅仅表现在学习方面。一个孩子的成绩好不好,并不是给他带来朋友的唯一因素,还涉及到性格、为人等因素。所以家长要教会孩子如何在新的集体交更多的好朋友。要了解你的孩子在学校有几个玩得好的伙伴,那些伙伴的学习、性格、为人等又是怎样的呢。并且可以与这些伙伴的家长联系一下,这样你会更加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就算孩子偶然撒谎了,你很快就会知道的;你还可以从别的家长那里了解到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假如你的孩子没有伙伴,你更要创造机会让他多交朋友。
3、关注
。
良好的
会使孩子受益终生。要培养一个好的习惯至少需要21天。家长要注重养成孩子良好的看书、读书、写字的学习方面的习惯;还要养成书写整洁、学习专注、用眼卫生、劳动习惯等行为方面的习惯。如:天天保持看书最少半个小时,读书要大声,有感情,眼睛离书本一尺远,握笔姿势正确,学习时不开小差,书写尽量做到不用橡皮擦,天天能帮家里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扫地、抹饭桌、端碗等)。
4、关注作业完成情况。
学生完成学校的作业就好比家长的工作一样,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就显得非常重要。建议孩子一放学回家,先喝点水,吃点水果,就要开始完成
了。做作业的时候,一个人单独在一个专门的书桌旁学习,不要打搅他。每学习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休息10分钟。当孩子碰到不懂的问题,家长千万不要马上回答他,要等作业做到最后,实在不会的时候,家长才去帮助他。不光是要让他养成思考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学习的效率。假如,一会儿问:“妈妈这个字怎么写啊?”一会儿又问:“爸爸,这道题怎样做呢?”以后孩子做作业就会很慢,也不会独立去完成。不过,一年级有的题目中很多字不熟悉,家长也可以采取先把题目都念完,孩子再做题。值得注重的是:有的家长总认为作业太少了,或者有时候作业少了,就给孩子多布置作业,弄得有的孩子想:早点完成作业也没有用,不如慢点做,进而养成慢慢吞吞完成作业的习惯。在作业少的时候,何不让孩子放松一下呢。顺便说一下,上学了,天天最多看电视1小时。
⑽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要怎么教育
家长的角度
1
我国传统的家长总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一旦成绩不好,就是孩子不努力,于是一个棍子就上来了。我认为家长应当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孩子在初学习的时候,会有学习困难,特别是上学期离开了家不习惯。所以孩子刚入学的两个月,家长应该帮孩子快速适应学校氛围,不能过分看重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