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么理解幼儿园去小学化
幼儿园去小学化的意思就是说在幼儿园里面不应该教小学生学习的东西不要让幼儿的孩子过早的去接受那些纸面上的数学语文之类的东西要让孩子轻松愉快的成长aqui te amo。
Ⅱ 造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尤其是一些私立园所为了自己的生源,不得不以满足家长需求来达到盈利目的。某幼儿园的一块小黑板上,作业:背诵古诗《春晓》;家长出题2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拼音听写声母……尽管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取消学前班、杜绝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但是一些私立幼儿园仍然我行我素,幼儿园的孩子过早背起了沉甸甸的书包。普遍来说,幼儿的就是幼儿,有其幼儿的智力思维等发展规律,目前很多幼儿园以及家长把幼儿园传授小学的语文算数知识和技能,作为评价这个幼儿园好坏的标准。不教这些,反而是不合格幼儿园,不学东西等。这对于普遍的幼儿而言是拔苗助长。给幼儿幼小的心灵中就潜意识地产生了学习累的意识,很容易造成孩子厌学的心理。我认幼儿园就是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2、幼儿园上课形式小学化。 由于幼儿教师的幼教理念落后,不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觉得孩子年龄小,不懂事,需要教师教师管教的传统观念,习惯向幼儿发出指令式、约束式或控制式等强制性的要求。并习惯让孩子被动的接受。所以可堂上扔是孩子小手背后做好,教师按自己的计划灌输知识。如果有孩子没有听或者做小动作,就会被训斥。孩子完全没有了自由,没有了主动权。另外,在一些学前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地方,虽然教师的专业合格,但由于班级规模过大,如有些班级达到50—70人甚至更多,也必然导致“小学化”现象。 幼儿教育“小学化”原因: 1、家长要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别人的孩子提前学了小学知识,我们的孩子不早学上学就会跟上。”“决不能让孩子输到起跑线上。”有的家长表示了这种担心。是啊,孩子入小学要参加考试,而且小学老师把一年级上学期的内容几乎一带而过,所以不让孩子在幼儿园接受小学知识就落后了。 2、教师的专业思想及专业能力有待提高。当务之急是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努力改善学前教育机构的物质条件,提高教师素质。幼儿园应该成为孩子们的乐园,“玩”应该是他们在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在玩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具备坚韧的品质和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是幼教要完成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以后才不会惧怕上学。
Ⅲ 幼儿园可以使用哪些去小学化的课程安排
可以使用简单识字卡片,47个拼音字母,让孩子们利用拼音认识汉字,平时常听的一些儿歌回等,再给孩子答们渗透一些故事书。总之从多方面开发孩子的智力,再者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幼儿园里也是非常重要的,请家长慎重考虑好这一环节。
Ⅳ 幼儿园“去小学化”究竟难在哪儿
何谓“幼小衔接”?何谓“小学化”?苏城学前教育这方面状况如何?幼儿园娃娃到底该不该学拼音做算术题?记者进行了多方调查和采访。
A
幼儿园大班娃娃也做“功课”
约一半“一年级”入学前学过拼音
王女士最近到处打听“幼小衔接”的培训班。“儿子现在幼儿园大班,最近和几位家长交流了才知道,他们家娃都已经开始每周一次上幼小衔接课了,拼音和加减法都开始做功课了。”上网搜索了一番后,她又在一些论坛中看到了诸如“幼小衔接没重视,一年级学生饱受作业折磨”、“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后悔没上幼小衔接班”等帖子,心情更焦虑了,“我打了好些电话了,一般机构的春季班已经上过四五次课了,插班也不行,说只能等暑假了。”她告诉记者说。
记者以“幼小衔接班”为关键词进行网上搜索,发现苏城类似的培训项目还不少。几乎所有的“幼小衔接班”的课程设置里都有“拼音基础、数学思维(口算速算)、识字启蒙”等内容。随后,记者又来到苏州文化市场,在几家专营儿童读物的店铺里,也都能找到幼小衔接、小学入学用的辅导书,包括数学加减法速算的练习册,拼音以及汉字描红练习册等等。据店主介绍,销得都还挺不错。
在市区一所知名实验小学的一年级某班,记者委托班主任做了一次调查。全班41个同学,有22位同学表示在上小学前已学习过汉语拼音。有个别小朋友在上小学前,“每天要做20题20以内加减法速算题。”一名一年级小学生家长回忆说:大班下学期起,儿子就每周日到一位小学退休教师那里上“家教”,主要学拼音,“据我所知,我们那个幼儿园班里的小朋友80%都有学。”
B
“拔苗助长”评优质园一票否决 苏城幼儿园基本实现“去小学化”
大家都在做的事,就一定合理正确科学吗?事实上,诸如拼音和加减法速算题之类明显为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提前到幼儿园阶段来学习,是教育部明令禁止的。
“2012年,教育部就专门出文要求纠正和防止幼儿园‘小学化’,去小学化‘是我们学前教育一个基本原则,一条底线,以我们苏州幼儿园为例,评省级市级优质幼儿园,如果发现有小学化现象,肯定是一票否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负责学前教育的陈萍老师介绍说。
据市教育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秋季,苏州大市共有幼儿园560所(建制园),其中已创建省优园327所,占60.6%,市优园105所,省市级优质园共419所,优质园比例达到74.8%。“所以绝大多数幼儿园是实现‘去小学化’了,尤其是公办园。”陈萍说,“八小时幼儿园教学时间内,就是安排一日生活,游戏为主,是肯定没有专门的拼音、英语、识字、数学之类小学教科书知识内容。当然也不排除极个别的民办幼儿园,或看护点,为了迎合家长,引入一些相关的兴趣班。”
陈老师解释说,所谓“小学化”,除了教学内容,还包括创设的环境、教学形式方式、老师的讲解和理念等等。“比如说给森林里的小动物分果果,那是游戏的形式认识数学概念,但直接背口诀,做数学速算练习题,就是小学化了。之所以明令禁止幼儿园教学‘小学化’,那是因为这种教育行为违背了儿童认知发展的科学规律。”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我们幼儿园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陈萍老师说。
C
家长纠结:担心“起跑线”上落后
小学老师:白纸一张”入学其实没问题“
遵循孩子认知发展的科学规律,幼儿园不再开设拼音、识字、速算等课程内容了;那为啥仍有那么多家长纠结着要花钱在外面报班给孩子提前学呢?
记者调查发现大体有几种情况。一是担心小学入学考试。“听说升小学时要面试,一些好的、知名的小学面试还要孩子用英语自我介绍,做些智力小测试,所以还是有个准备比较好。”一位家长这样说。
二是担心小学进度快,孩子一旦跟不上,会出现厌学、不自信等问题。“幼儿园太松,小学太快,同事的女儿就在幼儿园什么都没学,上了小学后拼音字母不会写,放学后老是被老师留课堂,每天过关,要默写,节奏没跟上,一开始就搞得很累,孩子现在很怕上学。”一位妈妈告诉记者。
三是担心和别人家的孩子“有差距”。“本来我也很淡定的,觉得不用去学拼音数学这种,但后来看到别人都在学,特别是有孩子连加连减都很熟练了,还有识字几百个了,就担心了。还有朋友就说,现在小学班上别的孩子基本都上过衔接班,自家孩子‘白纸一张’,因为识字少,有时连题目都看不懂,做题特别慢。”
对于第一种担心,记者从市教育部门了解到,小学属于国家九年义务制教育,我市所有的公办小学都是免试就近入学,根本不存在“考试”一说。
至于第二、第三种担心,记者也专访采访了小学老师。全国优秀教师、沧浪实验小学的陈敏老师从教20多年,一直担任小学低年级班主任、语文老师,“几乎没有遇到过因为没有提前学拼音而跟不上进度的孩子;”她说,“一年级学拼音约有两个月的时间,然后小学中低年级还会反复巩固,跟着老师的节奏,完全不会有问题。”陈老师说,“零基础”的孩子可能一开始确实学得慢一些,但两三周内就能适应,“其实不是孩子学得慢,是家长太着急,一般到了小学三年级左右再看,小学前学过没学过就都差不多了,目光放长远,家长不用过分焦虑。”
D
“幼小衔接”并非提前“抢跑”
“去小学化”家长、小学都要“给力”
幼儿园孩子学拼音、做算术要不得,那么是不是“幼小衔接”没必要呢?陈萍老师说,这是家长和部分教师误解了“幼小衔接”的意思。“幼小衔接其实特别重要。事实上,这个时候家长确实应该有意识做些‘衔接’的准备了。”具体的准备内容,陈老师说“最主要是行为习惯的养成。”如作息时间的调整,“睡眠时间的保证,早晨定点起床,晚上准时睡觉”;如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孩子试着自己整理文具和小书包”;还有倾听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每天可安排亲子互动阅读的时间,阅读培养专注力,互动让孩子学会主动表达和思考”……“这些好习惯的养成,比所谓学科知识的积累重要得多。”
全国优秀教师陈敏也给出了相同的观点:“学习上遇到问题的孩子,多数根子还在于行为习惯方面的一些不足和缺陷。比如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规则意识等等,‘幼小衔接’最该关注的东西就是培养兴趣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不是家长们认为的拼音、口算、识字和唐诗之类。”
2012年,我国教育部就发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对3至4岁、4至5岁、5至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同时,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建议。”陈萍老师建议幼儿家长们不妨也来认真学习一下,“这个指南不应该局限于幼儿园老师。家长们就不会感叹:孩子在幼儿园只是‘玩’,没学到啥了。幼儿园的课程以游戏为主,但都是有教育价值的。”
此外,她也提到,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衔接”,幼儿园实施的比较多一些,“其实小学一年级也应该增强衔接意识,比如在上课的时间、上课方式以及作业方式等方面充分遵循孩子的身心特点,有一个过渡。”
Ⅳ 幼儿园去小学化做法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在教育教学中,忽视了幼儿的年龄、身心发育、学习等特点,在教育过程中从内容、方式、环境等方面照搬小学教育模式,将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幼儿教育“小学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根据多年从事幼教的经验,笔者认为幼儿园“去小学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管理工作
转变办园指导思想。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保教活动中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载体,寓教育于游戏之中。不能片面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生搬硬套地进行“填鸭式”教学。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创设环境。明确活动区角的设立数量、幼儿读物的投放数量、桌椅的摆放方式、一日活动的安排等,避免出现小学化的投放方式和摆放位置。不违规要求家长额外订购各种幼儿教材、读物和教辅资料。
将“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纳入幼儿园常规工作。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开展学前教育宣传的重要性,建立长效机制,把宣传月活动纳入常规工作中。围绕学前教育中的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实效,切实把科学保教的先进理念、成功做法和成熟经验变成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把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落实到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之中。
二、教师工作
幼儿教师要树立以下观念,并切实加以实施:
首先,教学机制上要突出幼儿在认知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幼儿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体验,以及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认知结构的变化,教师的作用是观察、帮助、指导等。
其次,课程设置要以最大限度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幼儿主动发展为宗旨。注重“课程统筹化” “教材生动化” “教学活动化”的特点。
最后,孩子的能力是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真正会“玩”的孩子,都有较强的探索精神,专注力一般比较好,不用特别担心他的学习,哪怕成绩暂时落后一点也无妨。所以在上小学之前,先培养孩子学会玩。
三、家长工作
首先,多举行一些能体现幼儿教育目的意义的活动,吸引家长参加,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每位幼儿在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逐步提高,更坚信幼儿园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权威性,从而能更主动地配合幼儿园以正确的教育观对孩子实施教育。
其次,利用家长学校,定期组织一些“幼小衔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以及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等讲座,提高家长的认识和科学育儿水平。
最后,不定期地针对一些家长感兴趣的热门话题、教育难点问题,举办家长论坛等活动,为大家提供交流平台,以便达成教育共识,同时也促使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理智地看待学前幼儿教育,主动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保持一致。
四、幼儿工作
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里,父母会帮孩子料理些细小的生活琐事,但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就该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了。他们要学会用水杯接水喝,午睡前要自己脱衣服鞋子,要学会独立上厕所、饭前便后洗手、每次玩玩具后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位等。老师有意识引导幼儿做这些事,不仅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还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让孩子学会怎样交朋友。怎样和小朋友们相处是现在独生子女面临的难题。幼儿园能够提供给孩子更多机会去学会怎样和别人相处。孩子们会在集体中学着如何接近其他小朋友,并找到交流的话题。他们也会从中无意识或有意识地领悟一些社会交往的技巧。这些与人相处的经历,对他们将来上学乃至在集体中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幼儿教育小学化是违反教育规律的,我们必须积极行动,有效预防和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让孩子的发展循序渐进,幸福、快乐地成长。
Ⅵ 幼儿园教学如何去小学化
幼儿园教学去小学化,不是教什么的问题,而是怎么教。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以来,家长们就开始了关于幼儿园教什么话题的讨论。今天我们来谈谈应该怎么教的问题吧。
把教学生活化,让教学服务于生活。当下大多数人乃至教育者的认知里,学校教学的最大目的是为了“考高分”,忽略这些技能如何运用到生活中去,使学校教育脱离了日常生活的应用。说白了就是现在大多数孩子就是单纯为了学习成绩而去学,追求学习成绩成为孩子的生活主调,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指导我们要做的是教育生活化,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生活即学校。”
所以,该如何让教育服务于生活?首先我们要确定为什么要学习?很明显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例如:思思四岁的时候就对写字特别感兴趣,思思管这叫“画字”。爷爷奶奶觉得思思在这方面很有天赋,于是带着孩子上了辅导班。不知怎么,思思慢慢的开始讨厌写字,排斥上辅导班,她再也不玩“画字”的游戏。案例中的思思由原来的喜欢“画字”到后来的讨厌“字”,明显是学习由之前的生活化主动学习转化成了机械学习,由自身内在需求转化成外界需求。这是思思对待写字这件事态度的转变。
所以呜帕幼儿概念馆认为,幼儿园教学去小学化,是为了避免使用小学化的教育手段来教育幼儿,应该让教育生活化,让孩子感受与自身最为密切相关的生活,从而更好的了解世界,在生活孩子才能发现无限乐趣,真正把孩子的乐趣放在第一位,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Ⅶ 幼儿园小班去小学化倾向计划
1、遵循幼教规律,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一切都是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幼儿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了幼儿教育的特点。 第 一,确立启蒙教育的目标。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其教育求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为主,幼儿所学习的只能是其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一个不能违背的原则。 第 二,合理安排一日活动,体现幼儿发展特点。在国家规定的幼教法规中没有“课程”的概念,这是由幼儿教育的规律所规定的,因此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要给幼儿以充分活动的自由,以幼儿的班集体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自主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趣味性活动为主。 第 三,开展好幼儿的游戏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主要学习活动。
Ⅷ 幼儿园去小学化应该怎么教
可以抄使用简单识字卡片,袭47个拼音字母,让孩子们利用拼音认识汉字,平时常听的一些儿歌等,再给孩子们渗透一些故事书。总之从多方面开发孩子的智力,再者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幼儿园里也是非常重要的,请家长慎重考虑好这一环节。
Ⅸ 幼儿园如何“去小学化”该给孩子教些啥
小学一年级从零开始教学,以避免学前阶段孩子“抢跑”造成负担。新学期上海的这一减负“新政”,引起幼儿园家长和教师的讨论:幼儿园如何“去小学化”? 幼儿园不适合学科学习 不少家长担心,如果幼儿园纯粹玩游戏,不学不教语数外学科知识,“白纸一张”进小学,既要适应严格的班级统一授课方式,又要突击学习新知识技能,孩子难免吃力,其实负担依然难轻。 虹口区第三中心幼儿园特级园长秦若于说,“取消学科化学习是尊重幼儿成长规律的科学安排。”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提出,7岁前孩子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时期的多数孩子尚未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很难进行运算。 不过,幼儿园取消学科学习,并不等于取消学科知识学习,而是用更适合幼儿的方式进行科学启蒙。延吉幼儿园一位老师介绍,大班常用“色子”点数教孩子认识、了解数字,引导孩子学会在图形和数字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再如春游,引导孩子观察花木的颜色,属于美术启蒙;认识形状和数量,属于数学启蒙;练习用形容词来描述春游的过程,属于作文启蒙…… 孩子适应社会才重要 幼儿园不能以学科为主体,那每天孩子学什么? 市教研室副主任谭轶斌透露,目前全市超过九成的幼儿园都使用上海二期课改学前教育教材安排活动,分为生活活动、运动、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四大板块,帮助幼儿在身体、情绪、行为习惯、认知思维、同伴关系、自我表达等诸多方面获得发展。 不少幼儿园开设出“娃娃家”,孩子扮演爸爸、妈妈“过家家”,不少家长认为这太“小儿科”。但秦若于说,小班阶段的孩子缺乏合作能力,往往各玩各的,老师会引导他们在游戏中关注他人、分工配合;到了中班,强势的孩子扮妈妈、弱势的孩子扮宝宝,争吵不开心,老师会引导他们尊重别人,大家轮流坐庄;到了大班,孩子可以通过扮演法官,讨论和制订班级的游戏规则,学会“公平”。“模拟社会情景的‘过家家’游戏,对于培养孩子的社会化素养有着独特的价值。” “幼儿园是孩子从家庭走向学校和社会的过渡期,因此最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孩子的社会化能力。”不少园长提出,学科知识进小学后可以很快补上,而社会适应能力欠缺,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可能会遇到长期的困难和障碍。“幼儿园阶段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能为孩子顺利融入班级集体、快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