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小学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包括哪些
根据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第三条 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是指保证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在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开支的费用。
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取暖、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基本建设投资、偿还债务等方面的开支。
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
(1)北京市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经费管理办法扩展阅读:
教育公用经费支出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义务教育阶段。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经费结构不合理。办公费、设备设施购置费及政策性支出等所占比例过高,与教育教学直接相关的支出比例太低。在学校教育事业费中,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的比例不合理,且存在将公用经费挪用作人员经费的情形。
2、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总体偏低,尽管近年来公用经费支出规模不断增大,但对学校而言尚处于维持运转的水平。农村住宿制学校的运行成本和北方农村学校取暖费用尤其偏高。
3、地域差距较大。按照法律规定,地方可以制定不低于国家标准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因此各地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差距悬殊。如上海在2011年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定额就达到1600元,初中达到1800元,远高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4、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财权受限。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后,财政部、教育部要求对农村中小学实行“校财局管”。财政管理权的上移造成学校公用经费管理自主权的削弱,容易打消学校办学积极性。
2. 小学课外活动计划以及记录
课外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创设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目的意义
课外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兴趣小组活动的正常开展,既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科技、体育活动,符合广大学生家长的意愿,学生通过活动,能获得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具体活动安排
(一)课外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活动时间
每周一、二、三、四、五下午第三节课
(三)活动内容
根据我校特色建设情况,结合我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拟开设两个层面的活动:
1.以体育(篮球、乒乓球、跳绳、田径、跳远、跳高)、美术、舞蹈、科技等组成校级兴趣活动小组。
2.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阅读、英语、跳绳、踢毽、乒乓球、羽毛球等,结合学校的特色建设,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学到技术,形成技能。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详见课外小组活动安排表。
四、活动要求
课外活动必须落到实处,指导教师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并认真安排好活动内容,及时地做好相关记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保证每次活动质量。
五、活动组织
1.学校成立课外活动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实际条件,设置活动项目,统一安排活动的开展。
2.各小组的活动要做到“三定”(即定内容、定地点、定人员),活动有计划、有实施步骤、;活动内容切实可行,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辅导教师做好活动情况记载和活动小组学生的管理工作。
3.学校课外活动领导小组加强督导,认真巡视,切实保证活动开展的时间和活动效率,杜绝将兴趣小组活动时间移作它用。
辅导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踏踏实实地做好辅导工作,不断开拓,勇于创新,发扬奉献精神,为深化素质教育,促进我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3. 北京市中小学生学生卡管理办法
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发放使用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卡工作的通知
2006-01-10
京教基〔2005〕35号
各区县教委:
根据我委《关于推广使用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和做好发放中小学学生卡工作的通知》(京教基[2004]24号)精神,2005年底,将在全市中小学逐步发放和推行使用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卡(以下简称“学生卡”)。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 学生卡的组成、发放范围和对象
学生卡是我市普通中小学学生统一使用的电子身份证件,由“证件卡”和“学籍卡”组成。“证件卡”卡面印有学生身份信息,正面背景色分为蓝、绿、黄三种,分别对应高中、初中和小学学生;“学籍卡”封装有集成电路芯片,存储学生部分学籍信息。学生卡各项数据都来源于学校的“北京市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简称CMIS),并在CMIS中进行维护和更新。
学生卡由市教委统一制作,免费发放。发卡的范围是在各区县教委正式注册的学校,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办中小学、其他部门办中小学、民办中小学、职业类学校内设置的实施普通中小学学历教育的班、特殊教育学校等。发卡对象为这些学校(班)中所有实际在校有正式学籍和临时学籍的学生(含在校就读的正式生、保留学籍的赴外省市借读生和休学生、无本市正式常住户口的借读生)。学生卡不得发给如职业高中等非普通中小学、非实施普通中小学学历教育的教育机构及未经批准和正式注册的中小学;学校也不得将学生卡发给毕业生、结业生、肄业生、退学生等在本校无正式学籍也无临时学籍的人。
二、 发卡计划
2005年底将在部分地区开始陆续发放并且使用学生卡,2007年上半年将发到所有中小学生手中,完成全市中小学学生都有统一的电子身份证件工作。2007年秋季开学,全市中小学将不再使用纸制“学生证”。
三、 学生卡的管理
学生卡的管理依据《关于推广使用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和做好发放中小学学生卡工作的通知》中的《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卡管理办法》和本通知的附件《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卡管理操作规程(试行)》执行。
学生卡所有权归属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使用权归学生本人。市教委是学生卡的宏观管理部门,协调解决全市学生卡推广应用中的重大问题。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卡管理中心承担全市学生卡的具体工作,负责学生卡的制作、发放、回收、相关数据存储统计以及培训工作等,监督学生卡及读写机具的制作。
各区县教委是学生卡的主要管理部门,要成立区县级学生卡管理中心,负责汇总、检验、传送各校制发卡数据;负责学生卡的领取、发放、回收和小批量证件卡制作;维护区级学生卡管理系统并通过该系统监控日常学生卡管理信息;指导、培训和考核区内各校学生卡管理人员,并推广学生卡的应用。
各中小学校是学生卡的具体管理和应用部门。应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管理,负责本校学生卡的领取、发放和应用。通过CMIS及校级学生卡管理系统生成、校验、上传制卡数据;维护学生卡管理系统及制卡及发卡数据;个人化学籍卡,完成学生卡日常管理及统计,当学生因毕(结、肄)业、转出、中止借读等原因离校时检验回收学籍卡。
学生卡在全市使用的工作是一项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工作,是一项新的复杂的工作,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和重视,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指导,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按进度要求,调配好人力、物力,协调好学籍管理、信息中心等相关单位,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要积极主动地开发学生卡的应用功能,注意总结和交流工作经验;维护好学生和家长的权益,维护好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使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日常化,不断推进我市学生学籍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
附件: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卡管理操作规程(试行)
二〇〇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4.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的课外活动
1、课外活动包括:学科兴趣小组活动、竞赛培训、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等。
2、教师要负责各活动小组的组织和指导工作,每个活动组由备课组或教研组确定辅导教师,至少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辅导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做到有方案,有记载,有总结。
3、教研组要制定奥赛培训计划,加强奥赛训练与辅导。
4、课外活动内容要健康有益,形式多样,尽量为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以扩大知识面,加强学生间交流,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学校教导处根据各科活动小组计划统一安排活动地点和时间,并定期检查。
八、学业考核与评价
1、加强考试管理。各年级组应由教导处安排组织统一考试。各学科平时考核,可由备课组长或教研组长负责,随堂组织小考,杜绝随意性的考试。
2、学校的统一考试要认真命题、组考、制卷、阅卷,保证质量。教师要按水平考试的要求紧扣教材命题,着重考查学生“双基”达标情况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教学实际,防止出“偏、怪、难”题。义务教育阶段,按7:2:1的比例,即基础题占70%,小综合题占20%,难度较大的题占10%的原则组织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阅卷,并以年级为单位将考试成绩上报教导处。
3、考试方法以闭卷为主,采用考试、考查相结合,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考查。外语考试采取听力、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4、对不及格的学生进行补偿教学后,要给予再次测评的机会,并在此基础上登记成绩。要让学生看到进一步努力学习的价值,鼓起继续学习的勇气。
5、学期期末成绩的评定,不能只注重对最终学习结果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含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也应成为学习评价的重要依据,应严格按5:3:2进行评定,即期末考试成绩占50%,期中考试成绩占30%,平时成绩(含小考、课堂提问、作业、实验及平时表现等)占20%。
6、教学质量分析是改进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试题分析:包括试题的题型、主体知识覆盖面、试题分值合理程度、试题难度、试题的主要优缺点等。学校教导处应对各学科命题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及时向县教研室反馈。
学生学业成绩分析:成绩分析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定量分析“二率”(即优秀率、合格率)和班平均分,这是反映学生成绩的基本数据。教师在进行必要的数据统计后,应结合对所教班级的情况做出定性方面的描述,期末在教学质量分析的基础上写出全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并按时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