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解决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
这个没有办法的,因为现在的家长基本都是这样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较快速的较早的接受教育,这个是我们的通病没有啥好办法的,只有特别下规定不能有幼儿园就可以。
❷ 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透析及对策研究绪论怎么写
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透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颇能蛊惑人心的口号,像魔咒一样不断地把孩子们的“起跑线”向前推移。于是,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不可遏制地蔓延开来,几乎成为学前教育的常态。特别是近几年来,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形势日趋严重。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小学化,往往会使孩子生理和心理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学龄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生活应以游戏为主,过早给孩子立下太多不切实际的规矩,将不可避免地给孩子带来生理和心理压抑,使孩子产生反感心理,造成孩子情绪不安与不合群,从而使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受到摧残。当前,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教育教学方法问题,已成为国家高端会议、中央领导、专家、学者高度关注的问题,成为教育界内外,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试从学前教育“小学化”表现、原因及危害、对策研究几方面与广大幼教工作者做简单交流,以期就对此问题的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学前教育 小学化 原因透析 对策研究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简单地说,就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将幼儿置于和小学一样的教育环境中,运用小学的教育方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进行小学化教学。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个老问题。最近六、七年,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普遍化,“这种倾向漫延城乡、日趋严重、愈演愈烈,如不加以及时纠正,势必会成为一个违背学前教育规律、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成长、贻害儿童终身的重大社会问题”。国家教委原副主任的柳斌曾专门讲到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问题,他指出,目前有一些幼儿园存在着无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教育规律的倾向,片面地向孩子填塞各种知识;有的地方对发展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着错误理解;仅仅重视“课堂教学”,忽视把教育寓于各种活动之中;只重视智力开发,忽视体质和品德的健康发展。根据我的观察实践以及对相关理论的研究,我认为学前教育“小学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教学目标上,一些幼儿园无限拔高幼儿园培养目标,以强调幼小衔接作为学前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不恰当地提出入小学前要熟练掌握100以内加减法运算、认识1000个汉字、背诵60首唐诗、记住几百个英语单词。在教学内容上,很多幼儿园将学习领域学科化,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规定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演绎为5个学科,按照学科知识体系设计幼儿园课程。在教学活动中,实行单一的集中教学,让全班幼
儿在同一时间内以同样的速度学习同样的内容,忽视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作息时间也不遵守幼儿一日活动规范,按小学课表,上午3-4节课,下午2-3节课,按每节课40分钟上课。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典型的“拔苗助长型教育”。儿童的发展必须在生理成熟的基础上进行实时、适度的训练,不能随意逾越其认知发展阶段。在幼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之前,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直接后果是强制性延长幼儿学习的专注力,增加儿童神经系统的负担,长此以往,必然会伤害儿童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 (一)小学化倾向幼儿的身体发育有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剥夺了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也就剥夺了幼儿大脑神经元受到丰富刺激的机会,阻碍了神经元的生长形成,进而阻碍了幼儿大脑发育的发达。幼儿正处于身体早期发育成长期,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将会严重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要培养完整的儿童,对幼儿的教育必须是多方面的。因为人的大脑的完整发展本身需要多方面的刺激,有了多方面的刺激才能使各脑功能区的神经细胞不断地形成复杂的联系,单项内容的训练不利于大脑的完整发展。而学前教育“小学化”恰恰只重视幼儿的智力发展,尤其是只重视幼儿写字,算题等单项内容的训练。 (二)小学化对幼儿的心理成长有害 幼儿正处于身体早期发育成长期,身心极为脆弱,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对幼儿成长有重要影响,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学习过于吃力,幼儿必然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抑制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三)小学化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 “小学化”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幼儿游戏的权利,妨碍了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化模式教育,以智育为主,以“教学”代替“保教”,以“知识的积累、行为的规矩”代替幼儿身心的协调发展,这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轻视了幼儿基本的必需的游戏活动、自由活动、体育锻炼乃至休息时间,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严重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差异,这种教育模式是对幼儿人性的粗暴践踏。幼儿本身处于知识经验不足、具体形象思维发展迅速和想象活跃的为特征的年龄阶段,游戏的虚构性、兴趣性、愉悦性和集体性特征最适合于幼儿的这种特征实践因此,游戏是最有利于其身心发
展的实践形式。 (四)小学化对幼儿未来的学习不利 有的幼儿园过分强调纪律与常规,要求幼儿伸直腰板端坐,不准随意走动,一言一行都必须在教师的允许下进行。幼儿被限制在固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这就会异化幼儿的生活,压抑幼儿的主动性,阻碍幼儿思维的发展。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知识,学习本应小学生掌握的知识,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结果将会适得其反。首先,幼儿园对知识的强化灌输和强制学习的做法淡化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败坏幼儿学习的胃口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惧,厌学情绪由此而产生,因为处于学龄前阶段的孩子理解力不强,根本无法领会为什么等于,他只能机械地死记硬背,掌握得不扎实。这样施教对孩子日后的学习没一点儿的好处其次,由于幼儿园抢学了小学低年级的部分知识,幼儿到了小学,只是重复教育,这就容易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使幼儿丧失探索的兴趣、创造的机会和学习的热情。还容易因为“我己懂”而不专心听课,这些孩子往往有张扬的心理,认为都学过而不用心学习,导致日后学习成绩严重滑坡。 (五)有损孩子良好兴趣及学习习惯的养成 有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是否有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引发了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培养了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否帮助孩子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教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是否教会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合作等等。家长及教师向学生灌输的书本知识,大多超出了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如再采取强制的方式来进行,必然会激发孩子的厌烦情绪,从而不利于良好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透析 (一)应试教育的影响 所谓应试教育,指的是为了考试而开展的教育。考什么和如何考,决定了教什么和如何教,考试制度决定着教学制度,教学制度则决定着学生受教育的命运。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中以分数来体现教育,而分数是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教育只是灌输统一的知识结论,训练特定的技能技巧,让人死记硬背,被动掌握。应试教育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已经延伸到幼儿教育,导致单纯的孩子过早地进入应试的围圈。 (二)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这本来是好事
❸ 如何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
幼儿园教育日益小学化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无论是大中型城市,还是像武乡县这样的全国贫困县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一问题,本文结合武乡县实际情况,运用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幼儿园教育内容等专业知识,以及分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等方面进行论述。 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提前把汉语拼音、书写汉字、数学运算等小学一年级的部分教学内容纳入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这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教育方式,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需要教育部门、家长、幼教工作者共同努力。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及具体体现 (一)幼升小时的入学考试即应试教育成诱因 新闻报道,某小学在“幼升小”入学考试中,许多试题不但孩子答不上来,连家长也被难倒了。面对这些试题,我们忍不住要问:这些知识,孩子如果都知道的话,那还有必要上学吗?难道在幼儿园提前学习掌握小学知识,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了吗?这种应试教育是中国几千年留存下来的,但是这种应试教育已逐步影响到幼小单纯的幼儿。 (二)家长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焦虑 有部分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迎合家长对孩子发展的需求,无论从办学形式还是内容都注重知识的传授。很多大班或学前班只重视周期性短、能突显孩子的外显行为,而轻视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兴趣、智力潜能等方面的培养。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一)对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有害 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如表情呆板等,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扼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二)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 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结果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它各育的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导致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三)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在幼儿阶段儿童如果学过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使这些儿童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三、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思考及几点建议 (一)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强学习学前教育知识,提高教育能力和水平。家长应首先建立符合时代需要的科学的、现代化的儿童观。应重视对儿童良好身体素质的培养。也可以利用幼教专家讲座、大众传播媒体、家园合作等形式广泛宣传幼儿教育的科学理念,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幼教态度,从而使家长淡化对幼教的功利心态。 (二)应试教育要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步改革。只有淡化以分数论高低的应试教育,才能把幼儿从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中解脱出来,才能真正发挥幼儿的潜力,让他们在一个宽松、愉悦、自由的氛围中,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的应试教育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三)幼儿园严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幼儿为中心进行施教 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因此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至关重要。 幼儿园应开展各种培训,帮助教师践行以下观念和行为:一是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幼儿健康的人格、培养幼儿非智力因素等;二是教师能够真正关注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和主体性的发展,将教学目标与多方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教育行为上避免“小学化”现象。
❹ 如何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武乡县机关幼儿园 魏淑红 【摘要】幼儿园教育日益小学化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无论是大中型城市,还是像武乡县这样的全国贫困县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一问题,本文结合武乡县实际情况,运用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幼儿园教育内容等专业知识,以及分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等方面进行论述。【关键词】防止 纠正 幼儿园 小学化【正文】 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提前把汉语拼音、书写汉字、数学运算等小学一年级的部分教学内容纳入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这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教育方式,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需要教育部门、家长、幼教工作者共同努力。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及具体体现 (一)幼升小时的入学考试即应试教育成诱因 新闻报道,某小学在“幼升小”入学考试中,许多试题不但孩子答不上来,连家长也被难倒了。面对这些试题,我们忍不住要问:这些知识,孩子如果都知道的话,那还有必要上学吗?难道在幼儿园提前学习掌握小学知识,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了吗?这种应试教育是中国几千年留存下来的,但是这种应试教育已逐步影响到幼小单纯的幼儿。 (二)家长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焦虑 有部分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迎合家长对孩子发展的需求,无论从办学形式还是内容都注重知识的传授。很多大班或学前班只重视周期性短、能突显孩子的外显行为,而轻视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兴趣、智力潜能等方面的培养。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一)对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有害 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如表情呆板等,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扼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二)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 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结果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它各育的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导致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三)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在幼儿阶段儿童如果学过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使这些儿童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三、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思考及几点建议 (一)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强学习学前教育知识,提高教育能力和水平。家长应首先建立符合时代需要的科学的、现代化的儿童观。应重视对儿童良好身体素质的培养。也可以利用幼教专家讲座、大众传播媒体、家园合作等形式广泛宣传幼儿教育的科学理念,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幼教态度,从而使家长淡化对幼教的功利心态。(二)应试教育要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步改革。只有淡化以分数论高低的应试教育,才能把幼儿从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中解脱出来,才能真正发挥幼儿的潜力,让他们在一个宽松、愉悦、自由的氛围中,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的应试教育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三)幼儿园严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幼儿为中心进行施教 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因此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至关重要。 幼儿园应开展各种培训,帮助教师践行以下观念和行为:一是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幼儿健康的人格、培养幼儿非智力因素等;二是教师能够真正关注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和主体性的发展,将教学目标与多方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教育行为上避免“小学化”现象。
❺ 如何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
武乡县机关幼儿园 魏淑红 【摘要】幼儿园教育日益小学化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无论是大中型城市,还是像武乡县这样的全国贫困县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一问题,本文结合武乡县实际情况,运用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幼儿园教育内容等专业知识,以及分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等方面进行论述。【关键词】防止 纠正 幼儿园... 小学化【正文】 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提前把汉语拼音、书写汉字、数学运算等小学一年级的部分教学内容纳入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这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教育方式,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需要教育部门、家长、幼教工作者共同努力。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及具体体现 (一)幼升小时的入学考试即应试教育成诱因 新闻报道,某小学在“幼升小”入学考试中,许多试题不但孩子答不上来,连家长也被难倒了。面对这些试题,我们忍不住要问:这些知识,孩子如果都知道的话,那还有必要上学吗?难道在幼儿园提前学习掌握小学知识,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了吗?这种应试教育是中国几千年留存下来的,但是这种应试教育已逐步影响到幼小单纯的幼儿。 (二)家长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焦虑 有部分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迎合家长对孩子发展的需求,无论从办学形式还是内容都注重知识的传授。很多大班或学前班只重视周期性短、能突显孩子的外显行为,而轻视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兴趣、智力潜能等方面的培养。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一)对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有害 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如表情呆板等,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扼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二)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 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结果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它各育的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导致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三)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在幼儿阶段儿童如果学过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使这些儿童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三、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思考及几点建议 (一)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加强学习学前教育知识,提高教育能力和水平。家长应首先建立符合时代需要的科学的、现代化的儿童观。应重视对儿童良好身体素质的培养。也可以利用幼教专家讲座、大众传播媒体、家园合作等形式广泛宣传幼儿教育的科学理念,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幼教态度,从而使家长淡化对幼教的功利心态。(二)应试教育要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步改革。只有淡化以分数论高低的应试教育,才能把幼儿从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中解脱出来,才能真正发挥幼儿的潜力,让他们在一个宽松、愉悦、自由的氛围中,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的应试教育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三)幼儿园严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幼儿为中心进行施教 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因此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至关重要。 幼儿园应开展各种培训,帮助教师践行以下观念和行为:一是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幼儿健康的人格、培养幼儿非智力因素等;二是教师能够真正关注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和主体性的发展,将教学目标与多方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教育行为上避免“小学化”现象。
❻ 国外农村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研究评述
肯定没有的,只有中国才这样,国外小学都幼儿园一样,不会死读书,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还有探索创新的能力
❼ 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一些对策和建议有哪些
引导员可根据观察孩子的需要,先用优美而正确的教育提示,一鼓励幼儿自己去尝试。让幼儿亲自去操作,并经由记录、观察来实际了解幼儿学习的过程、并适时给予引发或诱导。因此引导员也可以是“幼儿学习反应”和学习环境及教具之间的设计人。 在蒙氏教具设计上,除了自然、整齐、美观外,最大特点是具有逻辑性的思考诱导,以及能让儿童自我发现错误和自己能改正错误,避免教师的说教和纠正,能使幼儿愿意去尝试操作,才能建立他们独立工作的信心。 蒙氏对婴幼儿教育特别强调的两个观念:一是尊重他们的差异和需要;另一是不打断他们的学习情绪,以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和持续能力。 蒙氏教学的具体内容为: 日常生活教育: 1. 自己操作生活用具,如:拿奶瓶、小汤勺、玩具等; 2. 照顾自己,如:洗手、洗脸、穿衣等; 3. 爱护环境,如:浇水、扫地、开窗、关门等; 4. 实际操作,如:穿珠、倒水等小肌肉的手眼协调动作; 5. 礼节,如小声说话、请安、一起吃饭的习性培养。 日常生活练习,一面训练儿童肢体活动和刺激神经的协调发展;另一面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自信和次序观念,渐次展开家庭和社会活动的奠基。 感官教育感官教育是认知乃至辨异的开始及培养智力的基础。利用各种精美的教具,把握各项官能的敏感期,由浅入深,先让孩子由耳聪目明,由概略到精确地逐渐启发幼儿知性智力的门穴,并培养他们认真、精确敏锐的认知、辨异和比较分析等习性。 感官训练也是数学教育的预备教育。 数学教育由感官的训练,进一步让孩子借实物及蒙氏教具的接触,从“量”的实际体验,到“数”的抽象认识。自少到多,进入加、减、乘、除的计算,逐渐培养孩子的数学心智和分析整合的逻辑概念。决不能让孩子感到繁和难,否则会使他们厌恶数学、害怕数学。 语言教育这是幼儿时期要特别重视的问题。父母和老师应该用清晰的语言,正确的语句说话给婴幼儿听,并且要以讲故事、唱儿歌、物品认识等方式,诱发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表达方法,增进其和旁人沟通的意愿和信心。同时在感官训练和数学教育中建立的书、画基础上,指导孩子进行书写的练习。 音乐和艺术除经常让幼儿接触各种优美的听、视、触觉的环境,以增进其知性智能外,并应在活动中激发幼儿,以他们所知道的技巧来表达他们的美感,学会沟通群体的情绪,培养其才艺,陶冶其性情。 自然科学以简单而实际的教材,把握幼儿的好奇,发展其对大自然认知的领域和深度,进而培养他们喜爱观察、辨别的兴趣和分类归纳乃至探索究竟的方法和精神。 运动 1. 室内:走路、坐、操作教具等; 2. 室外:滑梯、平衡木、跳、跑、沙箱等。 运动是要帮助幼儿在心理、生理成长各阶段的平衡,以及独立与信心的平行发展,并以各种游戏或团体活动给孩子提供思考、创造和表达的机会,也使幼儿独立、自信而进取地进入团体行动和社会活动的生活领域。 以上的各类教学的目的,是经蒙氏多年研究、修正所订立的,从幼儿的生活中,自然地培养其基本智能,并且设计各种活动的方法,来培养他们合作、秩序、忍耐和进取的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