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的主要内容
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回
教基一答〔2014〕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小学德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选择。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办发〔2013〕24号),切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针对当前的新形势新要求,现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中小学德育的时代性、规律性、实效性,提出如下意见。
2. 目前中小学德育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一面教育道德,一面学习自私。
自私就是我们的应试教育,而应试教育常常掩盖了德育教育。
传统的东西不可以丢掉,丢掉中国非常危险,尼克松的预言中明确说过。
3. 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方面
一、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2)理想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
(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6)自觉纪律教育;
(7)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
(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二 、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
2、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3、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3)中国中小学德育教育扩展阅读:
德育工作模式
1、主体性德育模式
这是一种侧重道德认知的德育模式。理论假设是,学生是道德教育的主体,德育应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等“主体道德素质”的社会主体。
2、活动德育模式
这是一种侧重道德行为锻炼的德育模式。理论假设是,道德就是现实的人的活动,个体的自主活动既是德育的目的,又是德育的手段。
3、情感德育模式
这是一种以情感为核心的德育模式。该模式认为,关心是一种以情感为核心的知情行的整和结构,且具有丰富的层次性。“学会关心”的教育价值在于引导学生从原始的、自发的“关心”感情,提升到理性的、自觉的“关心”感情,形成出自责任的“关心”品质,进而为整个德性的发展奠基。
4. 中小学德育内容包括
1、爱国主义教育。
2、革命理想与革命传统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
5、民主、纪律与法制教育。
6、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
7、正确人生观与科学世界观教育。
德育内容,用来培养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政治观点、思想观点和道德行为规范的体系。
(4)中国中小学德育教育扩展阅读:
德育内容确定的依据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历史传统要求;德育的目的和任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道德发展水平。
受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传统的影响,具有历史性、民族性、阶级性和继承性。中国奴隶社会重视礼、乐教育。长期的封建社会里以儒家“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五常”——仁、义、礼、智、信为基本内容。
5. 什么是德育目标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是什么如何理解其基本精神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以及心理品质教育。从90年代以来,回国家发布了一答系列的文件,对中国中小学德育的教育目标不断进行了完善。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小学德育工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为基本内容,循序渐进地开展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道德和民主法制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国情和时事、政策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