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计划 > 新常态下的小学教育

新常态下的小学教育

发布时间:2021-03-04 00:25:20

1. 当今小学教育现状是什么

当今小学教育现状:
1.重知识轻能力
尽管从理念上看,学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实际上,即使在小学阶段,以考试为中心的现象也很普遍。测验命题死纠知识的细枝末节,忽略了记忆以外高层能力的评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死记硬背的学风。其后果是学生学习负担沉重,影响了多元能力的发展。
2.片面追求分数
分数成为学习目标,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动机。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外在动机是为了获得外在奖励而激发出的学习动机,比如为了获得高分而努力学习。内在动机是因为喜欢、有兴趣或活动本身的原因而激发起的学习热情。考试使很多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抑制了内在求知动机的发展。仅仅用测验分数评价学生,也容易挫伤困难学生的积极性。国外研究显示,那些比较聪明的学生在有评分的学校里学习态度更为积极,而那些学习比较慢的学生在不评分的学校里学习更积极有效。在小学低年级,分数对差生的不良影响尤为明显。
3.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学校在评价学生时,学业成绩往往是主要的评价标准。有些老师会因为学生成绩不好而当众批评学生,甚至羞辱学生,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许多成年人在回忆自己的小学生活时,不能忘怀的是老师的一次表扬或一个意想不到的鼓励;同时久久不能遗忘的是老师的蔑视或嘲讽。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形,学生考了高分,就被认为是好孩子,并获得奖励;而考得不好,就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责难。考试压力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引起考试焦虑,危害儿童的心理健康。考试竞争不利于学生间的互助与合作,还会导致一些不良习惯的产生,如抄袭、说谎、攻击性过强等。
4.制约教学改革
由于测验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和控制作用,任何教育改革如果没有测验观念和测验内容及方法的变革都难以行之有效。在不合理的考试制度下,一些好的教育思想、好的教材和教法无法在实践中推行的事情时有所见。如学校开展“愉快学习”教学改革,但评价时仍然盯着学生在传统测验中的得分高低,则改革必然受阻。因为改革意味着采取新措施,改革初期可能会对常规教学带来影响,不仅不能保证使学生取得更高的考分,有时还会因追求一些素质发展使学生的某些分数下降。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有一些学校不敢改革,也不愿改革。

2. 现在的小学教育是什么样子

小学阶段已过早的进入了备考状态。
在高考制度的冲击之下,教师考核制度的鞭策之下,在小学阶段已将考试成绩做为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尺。所以,领导们向教师要成绩,教师们便只有向孩子们要成绩,由此波及到孩子的成长中只关注成绩,而忽略了个性的培养。久而久之所培养出的孩子只能是“高分低能”,心理不十分健康,自理能力不强,只知学习而不知其它。如此延续到初中、高中,从何还能看到孩子们天真烂漫、孩子们的创造力呢?
小学教材存在不必要的知识。
例如,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材中有一部分知识是: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质数、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这部分知识,概念较多较杂,不论哪一年的学生学习这一单元时总时是比较困难,而学完之后,掌握程度也不尽人意,甚至到了五年级还有许多同学不会这部分知识。虽然是学起来如此困难,但是从我们的现实生活来看,哪有用到这部分知识的地方?既然我们所学的知识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那这部分知识有用吗?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就已经历了中考般的“磨难”。
对于五年级小学毕业生,各学校领导是过分的重视的,或考试全市组织,或考试统一排序,弄得教师学生万分的紧张:时间抓得紧、作业布置紧、考试组织紧。其实我们小学只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都是自然受教育,何必让教师学生这样“累”呢?
总之,我们的小学教育很“紧”,更不用说初中、高中了,而当学生考入了大学,便基本“解放”了,这就是我国教育“紧进松出”的现状。

3. 怎么看待现在的小学教育

我国目前的小学生在校教育都差不多是一种教学模式:即填鸭式教育,专偏重于对教材的学习属,考试成绩决定考生的一切,当然,我们不否认这种教育方法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即计划经济时代的存在的合理性和对当时社会发展的贡献,但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强调竞争,而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显露出来:一是强调结论的唯一性和权威性,而对过程的合理性,合法性置若渺茫,不利于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培养;二是该模式过分强调共性和纪律性,不利于对学生个性爱好的培养;三是由于偏重知识型教学,而轻视了对学生其它各方面,比如心理、美学、价值观念的培养,这不利于培养一个合格的学生,因为它即使成绩优异,用客观的眼光来看,也是一个畸形的次品。

4. 新常态下教师要具备怎样的学习工作生活作风

1、新常态下做有远大理想的好老师。学校是社会的一方净土,面对学生纯真的目光能把自己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孩子们能在成长的过程中将你的思想观念慢慢的扩大到那时桃李满天下的喜悦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2、新常态下做有职业道德的好老师。
一个老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老出问题,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师者,人之模范也”合格的教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教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带动学生。
3、新常态下做有扎实学识的好老师。
记的有位教育家说过“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光亮,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自己所知道的必须大大超过要教给学生的范围,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
4、新常态下做有爱之心的好老师。
当老师心中一定要有爱,这种爱不仅是对工作的爱,更是对学生的关爱,不仅要爱好学生更要爱差学生,用爱去发现他们身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生活、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让他们感到温暖,增强自信,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爱自己的学生吧!
以上几点是我对新常态下如何做好教师的几点思考。还是那句话,既然选择了就要努力把它做好,不管是在喧闹的城市小学,还是在宁静的乡村校园,既然选择了当老师我们就有一份共同的责任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我们就有一个共同的称号那就是 “教师”为了我们共同的目标努力吧老师们,调整好心态幸福的教书育人,幸福的健康生活!

5. 新形势下如何全面推进小学教育

一、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
以往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将学生视为被加工的对象、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完全处于次要从属地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是配角。教学就是教师一个人自导自演的舞台剧。现代教学论明确提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客体,而是信息的主动构建者。新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出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展开主动思考与积极探究,完成知识的自我构建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不要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没有独立学习能力,而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停留在口号阶段,要充分地认识到小学生虽小,但他们不附属于任何人,他们是与我们平等的学习体,是主动的构建者、课堂的真正参与者。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放权,走下讲台,与学生站在同是学习者的平等位置上,而不是把权利紧紧地控制在自己的手里,要将更多学习的自主权与主动权还给学生,变管理与被管理的师生关系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更愉悦、更民主、更具亲和力,更能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与动机,使学生对面前所呈现的知识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与认可,进而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情绪、端正的学习态度与积极的学习行为。这样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巨大潜能,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展开探究活动,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智力,激活学生思维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真正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彻底转变。
二、顺应学生的天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认为学生年龄小、自主意识差,将学生的好动视为扰乱教学的异常举动,只有乖乖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教师采用整齐划一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天性与个性,最后只能将学生改造成整齐划一的“产品”,让学生失去个性。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顺应学生的天性,实施个性化教学,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化地发展,实现个性化与全面发展的协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与策略,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发展。首先,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特点、认知规律与生理特点,要通过多种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共性与特性。只有全面深入而客观地掌握了小学生的特点,才能从共性中发现个性,才能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才能真正做到从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其次,提高自身教学技巧。教师要具备高超的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在学生实际与教学之间找准最佳结合点与切入点,才能灵活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使课堂教学处于不断的动态生成中,这样才能真正地释放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放飞学生的思绪,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愉悦感、成就感与满足感,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发展。
三、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新世纪竞争的核心,创新能力是新世纪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教育阶段,我们要将创新教育无形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一是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如果教师是一个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人,那又如何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呢?所以,在平时教师要加强学习与研修,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认真学习新课程,认清什么是创新,什么是创新教育,如何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并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总结,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创新素养与能力。二是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与探究空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求知的力量,进而积极探究。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要让学生拥有充足的思考时间,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探究,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启发与诱导下能够摆脱传统教学的条框限制,能够从全新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与看待问题。这样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突破思维定势与心理定势,敢于挑战权威与经典,勇于突破教学常规,有所发现、有所突破,进行创造性学习,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契机。

6. 如何在新常态下教育教学工作有新作为

全县教育系统要积极作为,着力提升新常态下驾驭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并就新常态下教育如何深化改革、如何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如何提升校长专业素养、如何巩固提升教育质量、如何带好教师队伍、如何科学教育管理学生、如何加强校园安全、如何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等七个方面,作了全面、深入、独到的阐述。他要求与会校长、园长一要主动作为,积极适应,突破禁锢,引领上教育发展新常态;二要率先垂范,善谋务实,管理创新,加强学习,提升管理素质;三要树立信心,鼓足干劲,敢于突破,确保会同教育质量稳中求进;四要把制度建设作为加强作风建设和科学管理的重要任务,严守中央、省、市各项规定,保持底线,严把关口。最后,周汝谦用一位校长论文《用整个心做校长》中的一段话与参会校长、园长共勉: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去,默默地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把学校当成家来经营,把教师当成兄弟姐妹一样尊重爱护,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培养呵护,这是一名好校长应追求的更高境界

7. 未来的小学教育是什么样

-
10年后,幼儿入园不再难,“小升初”择校不再热,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0%……教育规划纲要告诉人们——基础教育的未来什么样。 我国有中小学、幼儿园40多万所,在校、在园学生达2亿多人。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基础教育在规划纲要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在教育规划纲要的各个部分都有重要阐述,在第二部分发展任务中得到集中表述。”在1日教育部的新闻发布会上,专家们表示,教育规划纲要在基础教育领域努力回应了人民群众对一些问题的关切。
关键词:择校
【纲要】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
“进不了好小学,就进不了好中学;进不了好中学,就进不了好大学;进不了好大学,孩子这辈子就完了。”这句来自电视剧的台词,表现了现阶段中国家长望子成龙的心声,也折射出了择校家庭的现实心态。愈演愈烈的择校热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疾”,“择校热”的背后是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纲要素质教育课题调研组组长顾明远表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均衡无疑是解决择校问题最重要的办法。“择校并不是中国特色。”顾明远说,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总会有不均衡现象产生,美国、加拿大等教育发达国家也是如此。“只是中国目前择校现象突出,需要缓解。”
中央教科所所长、纲要第七战略课题组组长袁振国表示,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解决择校问题的若干举措:缩小校际差距;加快薄弱学校改造,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等一系列的政策,期望用推进教育均衡从根本上解决择校问题。理想的状态是,2020年的“小升初”没有任何选拔过程,孩子们就近入学。
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顾明远表示,由于长期的观念,老百姓心中对好学校的认定,不是一个命令就能取消的,所以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弱化名校概念还需要一个过程。
另外,要积极探索“示范性高中指标到校”政策,通过示范性高中的招生名额下放到所有初中,使在任何初中上学的学生都有可能通过努力升入示范性高中。
关键词:减负
【纲要】要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各种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减负,是我国教育的又一“顽疾”。多年来,教育部下发了多个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相关文件,有些地区在学生减负方面也取得明显成效。但总体上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依然存在。此次在教育规划纲要中也有较多篇幅提及。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造成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十分复杂,有来自社会竞争和就业的影响,有来自用人制度的导向作用,有来自升学考试的压力,有来自家庭对子女的过高期望,有来自以升学率和分数对学校和学生的不科学的评价。减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综合治理。
“择校压力也是反映了考试压力。”顾明远表示,改变中考唯分数论的局面,通过综合素质评价科学评价一个学生,也是减负的重要方面。纲要里把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作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纲要提出,素质教育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这是一个指导思想,反映在义务教育阶段减轻学生负担这个问题上。比如规定不以各种竞赛的成绩作为入学的依据,这也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能够自由地学习,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得以推行。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表示,现在高中学生课业负担确实比较重,在一些地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倾向比较严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规划纲要“高中教育”部分当中明确提几个关键词,第一,下一步高中的发展是多样化发展。第二,要特色发展。第三,全面发展和有个性的发展。要鼓励学校让每一个学生根据他的特长去因材施教,同时要对不同的学生,特别是潜质不同的学生要有自己个性特长的发展,这样解决高中学校同质化和千校一面的问题。
“减负,也要在评价上明确政府的责任,不以升学率评价教育、评价学校,不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评价学校、评价教育。”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高洪表示,另外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效率角度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按照现在这个文本提出的指向采取一些措施。
关键词:随迁子女
【纲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数量逐年增加,需要接受义务教育的进城务工子女数量规模也在逐步扩大。据2008年统计,全国义务教育随迁子女已经达到884.7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近6%。“不管来自城市还是农村,还是从哪个地方到流入地来的学生,都要接受义务教育,”高洪表示,凡是符合年龄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都要在流入地接受平等的义务教育,这是没有差别的。
为进一步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规划纲要重申了以流入地区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同时进一步提出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那么,什么样的办法才能实现跨地升高中甚至参加高考的目标?高洪表示,我国的现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可以流动,但非义务教育阶段,还得回属地读高中参加高考。目前这只是一个方向,具体怎么实施,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教师待遇
【纲要】要依法保障教师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水平,要落实教师的基本工资政策。在农村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的教师待遇实行倾斜政策
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人事司副司长吕玉刚表示,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采取多种形式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在保障待遇方面特别提出要依法保障教师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水平,要落实教师的基本工资政策。在农村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的教师待遇实行倾斜政策。去年以来我们实施了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政策,根本上要建立三个机制: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总量的合理的确立机制;激励机制;财产保障机制,义务教育学校工资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的保障范围。

8. 教育该有怎样的新常态

新常态下的教育,不应该是强迫,而是引导;不是灌输,而是浸润;不是施压,而是影响;不是改造,而是改变。它不是让孩子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帮助他成为应该成为的那样的人。
新常态下的教育,在于积淀孩子素养,提升孩子素质,因而把孩子的品行操守看得比一纸分数更重要,把孩子的人文素养看得比考试成绩更重要,把育人看得比育才更重要。教育将不再以“分”为向导,以“考”为法宝,以片面追求教育的GDP为目标,而是基于“人”的哲学拷量与追问,把培养一个个精神独立、人格完整、品德高尚、懂得担当,能够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作为己任。
新常态下的教育,当以人为本,遵从人性,尊重孩子的生命个性,解放孩子的身心,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鼓励他们不断尝试、直面挫折。一个人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才有可能重新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个性。而教育不应该成为枷锁和禁锢,紧紧地攥着孩子。
新常态下的教育,会无限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发展的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愉快学习、探究学习中学会学习,快乐成长,而不是凭死记硬背,死整蛮干,靠拼时间、拼体力甚至靠拼生命的方式去提高考试成绩。
新常态下的教育,需要我们拥有一颗平常心。这样的平常心,会引导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因势利导,顺其自然,就像老农对待禾苗一样,按农时施肥浇水,而不会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在孩子的世界疯狂开采。
新常态下的教育,不应再有超大规模学校,不应再有高考集中营。校园会成为孩子们真正的学园、花园、家园、乐园。在这里,孩子不会被定位于工厂流水线上的一件件产品,他们可以有比较充足的时间与人交往,可以自由自在地参与各种社团活动,读自己喜欢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新常态下的教育,也要求校长不趋炎附势,不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而是保持一份豁达与宁静,坚守良知和使命,以家国的情怀和担当,尽全力让学校成为美好事物汇聚的地方,并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适合的教育。

9.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小学教育是在培养小学教师五十多年的经验基础上,于200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回新增设本科专业。主要是具有答中等师范及以上学历的学生所学专业和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在职小学教师。其中,文史类面向文史类教师;理科类面向理科教师。

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小学教育专业坚持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较高思想素养、宽厚基础知识、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良好综合素质,能适应小学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的小学教师为培养目标。其综合素质概括为一个核心、两种水平、六种能力、十二项基本功。

(9)新常态下的小学教育扩展阅读:

1、小学教育专业分类

小学教育专业分文科、理科还有英语三个方向。主要是具有中等师范学历及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在职小学教师。其中,文史类面向文史类教师;理科类面向理科教师。

2、小学教育办学特色

小学教育专业将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专业建设的多学科特色、人才素质的综合培养特色、办学模式的开放特色与专业发展的服务性特色。

阅读全文

与新常态下的小学教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