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计划 > 教育志小学

教育志小学

发布时间:2021-03-01 17:17:53

① 教育局可以查小学录取信息吗

可以的,可以上招生的教育机关官方网站,或是查所考学校的网站。建议直接致电当地教育局或者报考小学的电话询问。

② 红楼教育志:读什么书,不过认几个字罢了

书中写道:“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什么书,不过认几个字罢了。’”
这是黛玉到贾府之后,第一次正式直面自己的教育问题,也是第一次调整自己关于“读书”的认识。
因为,在贾母这里,黛玉第一次对于“读书”的概念发生了认知失调:读书可能并不是“读书”,而只是认字而已。认字和读书是两码事,读书是比认字更高的学习阶段。所以,贾母会说自己的孙女们还没达到“读书”的阶段,只是在“认字”阶段。
此刻,黛玉就略显尴尬了。姊妹们还在“认字”阶段,难道黛玉自己就到“读书”阶段了?自己是不是显得太不谦虚了?黛玉是聪慧的,她很快就调整了自己脑海中关于“读书”的概念。当宝玉问她,“妹妹可曾读书”时,黛玉就说,“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
《红楼梦》里,“读书”和“认字”是分得很清楚的。比如,第四回写李纨,“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读读,认得几个字罢了”;同样在第四回写薛蟠,“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个字”。而“读书”主要是指以科举为旨归,苦读四书五经,最终能体会圣学“天理”,即“读书明理”。这也是贾府上下主流价值观最看重的。

且看第四十三回薛宝钗对林黛玉讲的这一段话。宝钗说:
“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踏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
在这里,“读书”和“明理”被清楚地分为了两件事。读书是为了明理,不明理不如不读书。
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学习程度的进阶大致有三个阶段:识字——读书——明理。
据此,教育内容的安排也常常是分阶段的。元代教育家程端礼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被奉为元、明清三代“教学计划”的准绳。它就把教育分为了三大阶段:
(1)预备教育阶段:八岁入学之前,读《性理字训》、《童蒙须知》、《千字文》。
(2)基础教育阶段:八岁入学至十五岁,首先读朱熹的《小学》,然后再读“四书”及《孝经》。再读《易》、《书》、《诗》、《仪礼》、《礼记》、《周礼》《春秋经》并三传正文。
(3)提高教育阶段:十五岁以后,首先读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然后在读经书的基础上学史、学文,比如《资治通鉴》,韩愈的文章和《楚辞》等。在学经、学史、学文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将“性理”、“制度”、“治道”三方面综合学习。
可以看出,程端礼提出的这三个阶段基本是对应“识字——读书——明理”的。在八岁之前的“预备教育阶段”主要进行的就是识字教育。识字教育一直是我国古代私塾教育的第一任务。教育的方法就是让儿童背诵认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识字课本。因为对识字的重视,中国古代便出现了一系列很有影响力的识字教材。比如,周朝的《史籀篇》,秦代的《仓颉篇》、《爰历篇》、《凡将篇》,西汉的《急就篇》,南北朝的《千字文》,唐朝的《蒙学》,宋代的《三字经》、《百家姓》,明代的《龙文鞭影》,清代的《小学韵语》等。
这些都是专门的识字教材,虽然蕴含着一些浅显的历史文化知识、社会生活道理和道德价值观念,但主要任务是为了识字。当然,读《四书》是读书明理的过程,但同时也是识字或强化识字的过程。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识字、读书和明理三者虽然可以分开,但也常常是融合在一起的。
根据这个主线,天下的人大概可以分为四类:不识字的人、识字的人、读书人和明理的人。在《红楼梦》中,不识字的人是大量存在的,那些老奴、婆子、丫头们,像焦大、周瑞家的、袭人等都不识字;贾琏、贾珍、贾蓉、薛蟠这些人念过书,但算不得读书人,只能算是识字的人;如果不把读书限定在为科甲读书这个范围内,宝玉、黛玉、宝钗、湘云等这些人基本都可以算是读书人了;至于明理的人,如果专指读书明理,那在《红楼梦》中是很难找的。如果把“明理”延伸到对人生智慧的体悟,那么有一个人倒是可以算得上,那就是刘老老。刘老老真诚善良、恪守本分、“难得糊涂”,也是《红楼梦》中一个要紧的人物,只是她完全不识字、没读书而已。另外,还有两个厉害人物,那就是贾母和王熙凤,她们都是管家的高手,但她们却都读书有限或识字不多。
可见,同样是上学几年或十几年,有些人只是认得几个字罢了,完全缺乏知识的熏陶和书卷的气息,更别说“明理”了;有些人虽然知识丰富、文质彬彬,但缺乏应有的道德素养和对真理的认知。
贾母说,“读什么书,不过认几个字罢了。”这不像是在说她的那几个孙女,倒像是在说现在的很多的学生和所谓的读书人。

③ 求沈阳学校数量,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及学生 ,教职员工数量.2017年数

一个是每年的教育年鉴或者教育局的工作报告;一个是沈阳市的教育志;还有一个是沈阳市的统计年鉴;一个是辽宁统计年鉴。年鉴可以通过图书馆或者淘宝获得。不过你要的数据是2017年,因为2017还没有过,统计数据可能还没有汇总。
希望对您有用!

④ 跪求石家庄市合作路小学发展史(我在线等)

到教育局找一本叫《石家庄市教育志》的书,上面写得非常清楚,比现任校长董得多。

⑤ 皇城根小学的简介

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
简 称:黄城根小学
创办时间:1904年
类 别:重点小学
所属地区:回北京市答西城区

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位于古老的皇城脚下西黄城根北街,前身为创建于1904年的内务府三旗初等第六小学堂。1906年改为北洋官立第二小学堂,是最早的公立小学之一。

学校设施
黄城根小学现有教职员工70人,在校学生1162人。校园占地6740平方米,建筑面积7876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除27个普通教室外,还设有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等多种学科专用教室。设有电子图书阅览室,图书馆藏书48600余册,实现了图书管理的电脑化和资料查询的网络化。学校有自己独立的网站、电视台、演播室,各教室配有闭路电视,实现了资源共享。

⑥ 教育局可以查小学录取信息吗

你好,是可以的,可以打电话到教育局或直接去教育局查询,也可以找学校管学籍的老师查询。

⑦ 怎样写 教育志

范例如下请参考。
校志的撰写提纲
一、图片资料:说明学校新旧变化、变革、改革创新,以及最能表现学校特色的资料。
二、文字叙述:尽可能翔实地叙述学校不同历史时期的办学规模、办学情况重大事件、学校的发展变化、领导班子变化、改革创新的举措。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供参考。
1、学校的历史沿革:(1)学校概况(2)历史沿革;2、行政组织(1)管理系统(2)职能部门(3)管理体制;3、教学工作(1)教学管理(2)教学质量(3)课程设置(4)学籍管理(5)教研活动(6)教研成果、课题;4、教师队伍建设;5、党群组织;6、德育工作;7、办学特色;8、学校基础设施建设;9、师表风范;10、桃李芬芳(历届高考录取榜、省级以上奖励或荣誉称号;11、后勤服务;12、名教风采(特级教师、省级劳模或先进工作者、教育专家、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成绩特别突出在本市有较大影响的教师)
以上条目仅供参考,在撰写过程中可以灵活掌握,但基本框架要符合志书的基本规范。

《乡镇教育》续志撰写提纲
第一节 概述
乡镇面积、人口,行政村数,学校处数,教学班数;中小学教师数,学历达标率;幼儿园处数,入园率,专任幼儿教师数,整体教育发展概况等。
一、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
分阶段概述本乡镇基础教育发展的状况。如1987年起,开始实施初等义务教育时,本乡镇的经济基础和办学条件的实际状况;1994年底,本乡镇实施初等义务教育工作,通过市县政府验收后又转入“两基”工作,当时本乡镇教育发展的基本状况;本乡镇教育实施“两基”后至今,教育投入、发展的状况又有哪些变化?(要用具体数字,进行概括对比分析,用事实说明教育发展变化的轨迹)
二、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职业教育具体到各乡镇教委,应主要承担的任务就是如何配合县进修学校、职业中专以及后来的职教中心,做好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教育和学历补偿教育及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如何加强对乡镇中小学生的分流管理,让学生合理进入到适合自己学习的高一级学校学习;另外,小学、幼儿教师离职进修、函授、各种短训班培训人次等基本的情况。
成人教育的重点之一是扫盲和利用乡镇成人中心学校对农民进行文化实用技术培训。扫盲阶段,如何建立乡、村二级网络,实行扫盲目标责任制,对这项工作的目标、责任和验收结果要概括求实地反映出来。1995年后,农村成人教育工作重点已全面转向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各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和村农民文化技校如何为农民致富服务等项工作,是乡镇续志的重要内容。
三、教师队伍(包括学前教育)
1986~2001年期间,本乡镇如何配合全县对教师,尤其是民办教师培训工作实现序列化?如对本乡镇民办教师进行注册登记、颁发教师资格证书,稳定民师队伍等等;本乡镇通过哪些形式?如在教师中开展大练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改革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等。
2000年后至今,对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又做了哪些工作,效果如何,有什么明显变化?这些情况的发展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要结合乡镇实际做法,进行综合概述)
四、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
1、本乡镇教委对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认识水平。以什么为切入点加强对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的领导。
2、本乡镇从1986~2006年,可分几个不同的阶段,概括叙述开展的工作和做法。如建立教研网络、加强对乡镇教研室建设,重视培养科研骨干、对教学的考核评价,对教研人员的培养提高;推广课题成果、课堂改革实验、表彰教学成绩优秀教师等等。
3、乡镇中小学(幼教)教研成果展示。如对乡镇、学校集体荣誉称号的表彰和教师个人改革实验的奖励。(要做认真统计,进行综合展示)
第二节 组织机构
一、乡镇教育机构改革
可据全县教育机构改革的变化,结合乡镇教委机构的变化实际进行。如:1984年县第一次机构改革时,乡镇机构是如何变化的;1993年县第二次机构改革时,乡镇教育机构又是如何变化的;2001年3月,全县乡镇撤并为7个乡镇后,乡镇教育机构又是如何变化的。(每次变化后,乡镇教委历届负责人及任职期限)
二、乡镇学校沿革
把本乡镇从1986年至2006年期间,中小学处数的撤并变化情况(包括原有的联中)写清楚。
第三节 主要改革项目
一、领导管理体制改革
1、可根据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及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后,乡镇地方政府是如何实行“分级办学,分工管理”体制的?
如本乡镇农村小学,学区联办小学的管理体制;乡镇初中、中心小学(包括幼儿园)、中心农民文化技校的管理体制。
2、在人事管理方面,乡镇教育组长的管理考察;乡镇中学校长、教育工会主席的管理考察;乡镇初中中层干部、中心小学校长、学区小学校长,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校长的管理考察;乡镇公民办教师的管理考察。
3、在财务管理方面,乡镇教育经费不同时期的管理变化。
4、在教学管理方面,教研网络的管理变化情况。(以上四点,可分四个层次进行概述)
二、可把原题目“职、成教改革”换成“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本乡镇中、小学幼儿教育)
1、校长负责制;
2、教职工定编限额聘任制、教职工聘任制;
3、岗位目标责任制;
4、学校内部其他方面的管理制度。
三、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略)
四、乡镇中学、中心小学介绍
1、学校简介
2、反映学校面貌的照片、学校负责人工作照、领导班子办公照
3、学校特色活动介绍(含照片)

校志目录

第一章 学校现貌;第一节 校址;第二节 历史沿革;第三节 现貌
第二章 学校体制与组织机构
第一节 领导体制;第二节 组织机构
附1:学校组织机构示意图
附2:2003——2004学年度学校领导分工职责
第三节 办学理念及培养目标;第四节 发展规划与工作总结
附1:新洲县城关中心小学(1996——2000学年度学校工作规划)
附2:新洲区邾城街中心小学2001——2005年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附3:邾城街中心小学学校工作计划(2004——2005学年度)
附4:科学的理论指导 务实的工作作风(2004年工作总结)
第五节 校务公开工作
附1:邾城街中心小学关于成立校务公开领导小组的通知
附2:邾城街中心小学关于成立校务公开监督检查组的通知
附3:新洲区邾城街中心小学校务公开工作自评报告
第三章 教职工与学生
第一节 教职工
附1:教职工结构表;附2:各级各类会员情况统计表
附3:邾城街中心小学第四届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附4:邾城街中心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规定
附5:关于考勤、请假纪律的规定
附6:邾城街中心小学第四届教代会岗位责任制
附7:城关中心小学教师综合考评试行意见
附8:新洲县城关镇中心小学教职工岗位津贴浮动制
附8:武汉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附9:区教育局关于实施教师师德档案制度的通知
附10:武汉市新洲区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标准
附11:城关中心小学教师学习制度
附12:邾城街中心小学2004年秋季教职工基本情况
第二节 学生
第四章 教育工作
第一节 德育工作
附1:邾城街中心小学学生活动一周常规
附2:邾城街中心小学学生一日常规
附3:邾城街中心小学2002——2003学年度德育工作计划
第二节 体育、艺术、卫生工作
附1:邾城街中心小学《快乐对对碰》节目方案
第三节 学生安全教育
附1: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工作的通知
第四节 寒暑假期教育工作
附1:告家长书
附2:绚丽多彩的寒假“创新素质实践行”寒假活动反馈表
第五章 教学工作
附1:调整后的九年义务教育“六、三”学制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安排表
附2:按市执行课程计划意见调整后小学初中课程安排表
附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年级课程安排表
附4:邾城街中心小学2004——2005学年度作息时间表
附5:素质教育经验交流材料之七
附6:新洲县城关中心小学学科教学常规
附7:新洲县城关中心小学教研工作评价方案
附8:新洲县城关中心小学领导听课评课制度
第六章 教科研工作
附1:邾城街中心小学2004年秋教科研工作计划
附:《小学生学习指导》子课题《小学生心理指导策略》研究成果
第七章 教育教学成果
第一节 教育成果
附1:1985年后学校获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第二节 教学业绩
附1:教育教学论文存目(1996——2001年)
附2:2003——2004学年度学生获奖名册
第八章 校园文化
第九章 教育交流
附1:优秀教案选登
数学教案
附2:优秀论文选登
减负——必须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几点思考
第十章 校办产业
第十一章 经费、设施与存在问题
第十二章 人物选介
第十三章 历任校长书记简表
附1:邾城街中心小学校园平面图
附2:学校大事记
学校校志

邾城街中心小学始创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时属新洲境内三所官立两等小学堂之一。初时有教职员工7人,学生91人,至2004年止,有教职员工249人,学生3470余人。教职员工是创办初期的35.6倍,学生是创办初期的385.6倍,在近百年的历史中,这是一个很大的发展与飞跃。学校的发展史,是新洲教育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缩影,折射出新洲教育人的一代又一代的艰辛努力与不懈探索。《邾城街中心小学校志》是学校历史中的第一本校志,她的问世,既是学校向广大师生进行热爱学校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又为家长、社会全方位地了解学校辉煌历史提供资料;她既可作为今天兴校的参考,又可为后人办学留作借鉴,对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校志主要记载了1907年至2005年98间学校发展的历程,在建国前的42年中,在国势衰弱、国民经济落后的大背景下,学校虽几经迁移,但发展十分缓慢,到1949年,学校只有150名学生,13名教职员工。1951年,新洲建县后,学校规模扩大,有教职员工18人,学生400人,到1954年定为实验小学时,有教职员工38人,学生920人。此后学校不断发展壮大。1996年——2005年,是学校飞跃发展的十年,曾出现过“超级大班”、“超级大校”的现象。在上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的关心下,校园、校舍面积不断扩大,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一栋两层教学楼、两栋平房教室扩展为三栋四层教学楼和一栋四层综合科技实验楼,彻底解决了“超级大班”的现象。十年中,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师地位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不断扩大。
学校始终致力于教书育人、科研兴校,以“创名校、出名师、育名生”为办学终极目标。以德育为首位,以教学中心,以科研为动力,教科研工作如火如荼,方兴来艾,涌现出了一批科研型的教师,近年来还提出“学校是你创造的乐园,老师是你共同发展的伙伴,同学们是美好未来的主人”的办学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办学理念。
回顾总结过去是为了发展开创未来,学校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相距甚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仍然很多,办学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教师福利待遇亟待提高,教育观念也须转变,这些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在本校志编写过程中,多次得到区教育志办的领导与专家的关心,这里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校志与学校志
目前,至少存在两种语意下的“学校志”,分别体现着不同的理论与实践关系立场。
【地方志语意下的学校志】
地方志中的“志”是记载某行政区划范围内、某个领域内自然和社会、历史与现状的综合资料著述。“志”记录的是一个时代或一段时限内的历史,体裁有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以志为主,属篇章结构,是一种介于资料汇编和学术专著二者之间的资料性著述。从此语意出发,“学校志”是地方志的一种延伸,简称“校志”。一部优秀的学校志,不仅可以作为今天兴校的参考、后人办学的借鉴,而且是向广大师生进行爱校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可以帮助家长和社会全方位地了解学校,在现代社会,不失为学校打造自身形象的一种举措。
显然,这种语意下的“学校志”,不属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教育研究,尽管从广义上讲,各种校志当中对具体历史条件下的学校各方面状况的描摹,可以帮助后世的人们对当年的教育获得一种相对真切的体悟,但,编志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探究学校现实存在的问题,也很少对学校各种教育现象与措施进行合理、合法性的追问。编写这样的学校志一般不需要教育理论工作者加入,属于纯粹的实践立场,更需要的是史学的而非教育学的理论观照。
【人种志语意下的学校志】
人种志研究是一种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交互作用”的实地调查研究,是研究者在现场进行长期的观察、访问、记录,针对所选择的场所、针对自然发生的对象而作的研究。其基本特点是需要研究者参与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在自然情境下观察并收集数据,通过叙事的方式描述资料,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我在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中采用了教育人种志的方法,但回避了此名称,而称之为“田野考察”(field research),并在经历了多次研究视野的收缩与扩展之后,将自己的研究方法命名为“学校志”。整个研究视野与方法调整的过程,简要的说是从“人种志”到“课堂志”再到“学校志”,因为我在田野考察中发现,在教学领域内开展人类学性质的研究,不能简单地参考人类学家的田野报告和“人种志”的方法技术,而王鉴博士在《教育研究》中介绍的“课堂志”虽更适切于教育研究,但视野又过于集中在40分钟内的课堂。只记录师生在课堂这个特定时空里的言行,往往难以实现“人类学”研究的品味,也不能充分展现中小学教育的全貌。因此,我提出“学校志”这个概念,即指介于无所不包的“人种志”与相对局限的“课堂志”之间,以一所或几所学校为参与观察的“研究现场”,重点考察学校这个特定社区内发生的诸多教育现象之文化特性,通过敏锐而详尽的描述来再现学校的文化生态,进而反思现象背后的机理与问题,属于微观的教育人种志。
无论从目录、体例、叙事风格等角度看,这种“学校志”都与前面的校志有着明显的区别。它不再是为了给一所学校修史立传,也不同于教师们更为熟悉的各种学科性课堂实录,而更需要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加入,更需要教育的理论视野对实践世界的观照与解析。作为一项移植性的教育研究方法,“学校志”尚有许多研究技术乃至理论的问题有待解决,当前学术界对“叙事研究”、“质性研究”等的批评,“学校志”也同样必须面对,其中最严峻的莫过于,由教育理论工作者为主导的“学校志”(大多以教育叙事为形式),与教师自己撰写的教育日志、教学案理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到田野中去研究”与“在田野中研究”,这两个看似旨趣相似、甚至是殊途同归的提法,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立场看其实有着鲜明的差异:前者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带着足够的理论准备走向实践,后者则是教育实践工作者携着丰富的实践资源走向理论。“学校志”作为一种研究路径,更多指前者,意味着理论工作者主动出击,越过重重“守门员”,与实践工作者在教育现场的真实相遇,以自己的理论积累、研究视角为工具,记录下与教师们不尽相同的故事、细节,并做出更有理性光华的辨析与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实践工作者既是我们的研究对象,也是我们的研究伙伴,彼此视角、观点的尊重与包容是相当关键的。可以说,没有足够的视阈融合与重叠共识,理论工作者即使天天泡在学校里,也未必能发现真正困扰实践工作者的问题,更难以提供有益的帮助。

⑧ 民国时期的小学是如何进行公民教育的

在《灌县风物(暂定名)》第一篇中,我们考证了该影片的拍摄时间和地点。其中,学生的服饰、学习环境和课本成为了探索影片“秘密”的线索。图为学生上课的情景。影片的镜头停留在了《中国公民(第五册)》(张耿西等编)课本的某一页上,即“十一我要孝顺父母”。此文实际上是成语“彩衣娱亲”的故事。文中写道:“生我?我的是父母。我不和父母淘?猓?闶切㈨?。老菜子是春秋?r的楚??耍??浅P㈨?他的父母,到了七十多?q,父母?是活着。他想父母的年???大,我???天天想法子使他??快?贰S幸惶欤??氲搅艘?ü?O有趣的法子。他??晌焕先说教梦葜凶?拢?约捍┝艘患?五彩衣服,故意?作小孩子的模?樱?诟改该媲疤?盼枳牛??母改缚戳耍?挥X哈哈大笑。”图为扫描自《中国公民(第五册)》(1939)第259版。从课本的扉页的“编辑大意”可知,该课本是遵照当时教育部颁布的小学公民训练条目进行编辑。课文均以故事为中心,其目的主要是使儿童根据故事的具体意义来体会课文的内容,正如图二中的“十一我要孝顺父母”。该课本课文的排列顺序是按照先个人、次家庭、再次及社会国家,顾及“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教育原则。这些要求在课本的目录中一一体现:先是有关于自身的卫生和行为习惯,后是有关于思想意识等内容。图为该课本扉页中的《公民训练条目考查表》,说明学生需对相应的公民训练内容进行学习或实践,并进行记录和考察。除此之外,影片镜头对学生的洗漱场景非常“着迷”,停留的时间足足25秒,从学生刷牙一直拍摄到学生用肥皂洗手。我们可以从以上内容推论出这段影片能够反映当时的公民教育和新生活运动。而这一点,在文献中也有所反映。据《灌县教育志》,民国二十四年,国民政府制定了“小学公民训练目标”四条和“小学公民训练德目”十八项。1936年,国民政府经过新一轮的调整后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小学部分设置了公民训练,并且在其中加入新生活规律,实施方法更为具体。

⑨ 常德市东升小学是私立学校还是公立学校

公立的。座落在常德市人民东路的历史名校——常德市东升小学,创办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历经百年风雨洗礼,日益发展壮大,逐步成为常德名校。1980年,经常德教委申报评为湖南省重点小学,载入湖南教育志全省重点小学名录,1994年因少先队工作突出被评为常德市首批特色学校。1991年,市政府拨款八十多万,修建了一栋五层综合楼,集办公、教学于一体。2000年,市、区两级政府继续投资300多万元,拆掉部分老校舍,新建了一栋30个教室、5间办公室、四个多功能室的五层的全市一流教学大楼,重修了新校门,改建了花园,扩建了操场。学校再次筹资40多万元,装配了高标准的多媒体教室、电脑室、课件制作室,装备了一类标准实验室、仪器室,添置了大量图书,配备了舞蹈室、练功室、体操房、绘画室等专用教室。2004年,区政府、区教育局又投入资金30余万元维护装修了学校办公楼,市委机关事务处为学校送来了部分新办公家俱,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校现已扩展到26个教学班,教职工98名,学生1519人。

⑩ 常德市东升小学的网址是多少

m没有网址,下面是东升小学的情况,供参考

座落在常德市人民东路的历史名校——常德市东升小学,创办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历经百年风雨洗礼,日益发展壮大,逐步成为常德名校。1980年,经常德教委申报评为湖南省重点小学,载入湖南教育志全省重点小学名录,1994年因少先队工作突出被评为常德市首批特色学校。

1991年,市政府拨款八十多万,修建了一栋五层综合楼,集办公、教学于一体。2000年,市、区两级政府继续投资300多万元,拆掉部分老校舍,新建了一栋30个教室、5间办公室、四个多功能室的五层的全市一流教学大楼,重修了新校门,改建了花园,扩建了操场。学校再次筹资40多万元,装配了高标准的多媒体教室、电脑室、课件制作室,装备了一类标准实验室、仪器室,添置了大量图书,配备了舞蹈室、练功室、体操房、绘画室等专用教室。2004年,区政府、区教育局又投入资金30余万元维护装修了学校办公楼,市委机关事务处为学校送来了部分新办公家俱,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校现已扩展到26个教学班,教职工98名,学生1519人。
在全市十佳校长武湘群同志领导下,东升小学坚持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主,以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走上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办学成果。
在德育工作上,学校以少先队大队部为龙头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德育活动,实施活动育人,培养了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教学上,学校特别注重抓好校本教研,在动方互动中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艺,促进教师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和社会。
近两年来,我校教师在《湖南教育》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学术论文8篇,优秀学术论文获国家级奖励25篇、省级奖励18篇,市级奖励27篇,区级奖励40余篇。其中欧熊飞、芦冬梅、袁胜辉、蒋湘君等老师的论文、主持研究的课题多次获省、市级以上奖励。我校编写的校本教材《我与中国常德诗墙》代表常德市参加全省展评;由汪新贵执笔,袁胜军编图的名校校志《风雨百年铸校魂》参加全省教育史志评选被省教育厅史志专家称为“难得的史志佳作”,成为兄弟学校范本;《东升小学?教研视窗》成为全市小学独创的校本教研专刊,深受好评。我校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共获国家奖励12人次,省、市、区级奖励共70余人次。我校的毕业生因文化知识过硬,思想作风好,守纪律,爱好广而深受市一中等名校青睐。
东升小学办学成就获社会充分肯定,常德电视台、常德日报等媒体进行了十多次报道。

阅读全文

与教育志小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