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对刚入学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家长应该怎样做家庭辅导
1、快快乐乐上小学
孩子上小学了,这是他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重大事件和转折点。除了在物质上做好一切准备外,家长和教师还要特别注意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良好的情绪氛围。
让孩子对小学生活产生向往、渴望学习、渴望与他人交往,要让孩子感到上学是一件好事,是光荣的、值得骄傲的事。
2、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很显然,上小学后“时间”这个概念会更多地出现在孩子身旁周边较之幼儿园的相对松散的作息时间,小学的作息时间更为紧密和严格。。
要培养孩子做事不要拖拉,每天一定要养成按时睡觉的好习惯,使一天的生活富有规律,保证有充足的体力和精力来面对小学生活。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大有益处。而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主要在小学低年级。所以,孩子入学后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习惯。执笔姿势:拇指食指执笔,中指托住笔。坐姿:腰挺直,脚放平,做到四个一(胸离桌一拳,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拇指食指留条缝)。
4、培养孩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每天除了在学校内完成作业外,到家的第一件事情是应该先做完回家作业,包括口头和笔头的作业。
5、 培养孩子自理习惯。
生活不要包办,养成孩子自己查看课表、整理书包、带好一切学习用品;作业本保持整洁,不乱涂、乱撕等这些习惯的养成与否,对孩子今后的学习以及今后一个人成功都有重大的影响。
培养好的习惯,就是寻找一种成功的方法,习惯是经过反复增长、反复训练养成的生活方式。大家都知道,孩子的监护人是家长,第一任老师也是家长,学校和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第二任老师。教育孩子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配合。
『贰』 怎样辅导学生学习!!!!!!!!!!!!
具体如下:
一、指导学生阅读。
1、阅读是获取知识、理解知识的重要手段。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2、指导学生阅读要抓好三点:
(1)是课前预习阅读,了解某节内容的全貌;
(2)是在教师讲解基础上再阅读,理解有关知识及观点;
(3)是学完某课后阅读,归纳要点,形成知识网络。
3、在阅读中要圈点批划,抓课本中的黑体字,抓关键词,如基础、标志、总之、因此等,抓排比性句子,抓某段开头或结尾的结论性语言,标明自己在阅读时所理解到的要点、重点、难点和疑点,这样就能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基本内容。
二、指导学生听课。
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听课
1、首先应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用生动而富于鼓励性的语言,用典型而又贴近学生实际的事例,用漫画或录音、录象等手段,在课堂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激活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专心听讲。
2、其次在指导学生听讲时要抓好五点:
(1)是听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
(2)是听教师对知识的剖析与联系;
(3)是听教师在观点应用时的提示和处理方法
(4)是听教师对每节课的总结;
(5)是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在听取新的知识的同时注意和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对知识的理解更系统、全面。
三、指导学生发言。
在课堂教学中,应拿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发言,检验学生理解的情况,给学生自由发挥或创造的机会
指导学生发言要抓好四点:一是教师要多组织小组或全班讨论等活动,鼓励学生发言;二是补充其他学生不足时让学生发言;三是纠正其他学生理解偏差时让学生发言;四是解答其他学生遇到疑难时 让学生发言。总之,让 学生动口可以进一步深化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提高认知能力。
四、指导学生做好笔记。
许多学生都有做笔记的习惯,但不少学生把课堂笔记变成课堂记录,凡是老师讲的,黑板上写的、画的,都详细记录下来,结果弄得课堂上很紧张,也影响听课。教师应让学生抓好五点:一是记提纲;二是记不同于课本的内容;三是记课堂上没有弄懂的知识点;四是对老师课堂上所讲的产生疑问的内容;五是记解题的方法与思路。
五、指导学生思考与提问。
1、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必须思考,思考从问题开始。会提出问题是独立思考的表现,
2、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入手,在任何一个学习环节都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让学生思考问题的疑难处,并鼓励学生提问,创设爱提问的氛围,再 逐步训练提出问题
2、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奇中生疑,疑中生问,追求对问题的透彻理解,这是思考问题的动力。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问题讨论法激励学生提问,使学生在讨论中产生思维的火花,使模糊的问题明朗化,或对所讨论的问题产生新的疑点。在思考提问时可采用层层递进法,发散法等。层层递进法即对所学知识采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考方法.这样有助于培养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总之,学法必须与教学改革同步进行,指导时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让学生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从而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真正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
『叁』 请问,谁有小学五年级优等生辅导资料
《课标》对进入第三学段(5~6年级)的学生提出了新的目标。教材编写者认为,理解这些目标,既要基于前两个学段的水平,又应把它们看成一个需要经过两年努力实现的学习任务。第九册教材是给刚刚进入第三学段的学生使用的,教师只有瞻前顾后,熟悉前两个学段的教学目标,熟悉前八册教材,同时大略翻阅一下六年级的教材,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好第九册教材。
第九册教材秉承了前八册“培养兴趣、文化积累、学会学习、整体推进”的总特点,从选编课文、设计活动、安排练习等各方面拓宽并深化了学习内容。
第九册共10个单元,单元主题分别为:马、奇观、变化、韵味、智谋、水、危急时刻、方法、面对错误、家园的呼唤。
1. 关于单元数量
第五册到第八册(中年段)每册都有12个单元,进入五年级(小学高年段)后,
为什么单元数量减少呢?这是因为,第一,课文内容相对加深了,要求提高了。表现在:
①课文内容时空跨度加大,涉及的问题广泛。例如:
时间 空间
《寓言两则》 战国时期 《巩乃斯的马》 新疆
《天马》 东汉时期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西藏
《古诗二首》一 唐朝 《红树林》 海南岛
《浙江潮》 南宋 《雨港基隆》 台湾
《成吉思汗和鹰》 元 《一个苹果》 朝鲜
《草帽计》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管道》 美国
《鸡毛信》 抗日战争时期 《枫叶如丹》 澳大利亚
《英雄赞歌》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 《生死攸关的烛光》 法国
《绿色千岛湖》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我们的错误》 坦桑尼亚
《这儿,原来是个村庄》 改革开放时代 《只有一个地球》 宇宙
②课文文化含量增大。比如,《中国一日》通过中国一天经济生活的几个数字,引导人们思索改革的意义和困顿等深层次的问题;还比如《‘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一篇名作,触及人性的许多问题,景物、人物、情节的描写都值得认真探究,学生阅读后会有大量想要交流的看法。
③比较前几册,文章体式的多样性更突出,而童话和儿童故事则减少了。例如:
《中国一日》 报告文学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议论文
《负荆请罪》 剧本
《黄河象》 科学推理故事
④要求提高了。比如,前几册在学习现代文的基础上对照学习古文片断,从第九册开始,则以学习古文为主,对照学习现代文。还比如,自读要学习写提纲笔记和心得笔记,比起摘录笔记和批注笔记来,也是比较难的。
2. 关于体例
九册每个单元依然由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以保持教材的连贯性。但是有四点比较明显的变化。
①“语文天地”中不再安排“日积月累”,改为每篇课文后面有一栏“日积月累”,而且内容较少。这些词句并非如前几册那样表示保底的学习内容,而只是象征性地提示要注意在阅读中积累字词句。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这是因为,第一,前四年已经学习了读写中最常用的2500字,积累了不少词语、句子,学习了诸如多音字、同音字、多义词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在阅读和写作的大量实践中反复深入地学习它们,学会运用它们,更好地发挥它们的工具作用。也就是说,字词句的学习重点,要逐渐从量的积累倾斜到质的提高,倾斜到应用。更应与阅读、写作等紧密结合,不宜脱离阅读写作等实践活动单独大量训练,搞题海战术。所以,教材把“日积月累”与课文安排在一起。第二,随着学生的成长,每个人的心理词典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差异,假如硬性地安排统一的学习内容,某些学生就可能遗漏应该学习的内容,另一些学生又可能耗费时间学习已经掌握了的内容。所以,教材没有划定统一的学习范围,而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日积月累”的实效性。第三,经过前四年的学习,学生应当培养起喜爱阅读、主动阅读的习惯,又学会了摘录的方法,熟读背诵名作应该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所以教材中不再指定课文外要背诵的名作和名言警句了。
②教材不再单独列写字表,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首先,如上所说,写字应当与书面表达紧密结合,单独列表则引导师生单独训练写字,缺乏学习的动力和针对性,又增加师生的负担。其次,在第一学段(二年级)结束时,学生已经学会了独立识字,经过第二学段两年的练习,应当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当他学会“认”一个字的时候,也应当能够知道怎么学会“写”这个字,“认写分流”的理念仅体现在会“认”的数量大于会“写”的数量,而不应当在能力方面存在差距。故此,教材不再分列“认字表”和“写字表”,而笼统地提“生字表”。再次,本册生字量比较少,只有143字,其中如“州”“尿”“津”等字不提写的要求大部分学生也能写出来,而如“椭”“胚”“敖”等字则不一定非得立即会写不可,完全可以在需要使用时现学,这样一来,再列出写字表单独训练必要性就不那么大了。
③ 前八册“语文天地”里面有一至二篇自读课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水平以及教学时间自主处理这些自读课文。从第九册开始,“语文天地”里不再编写自读课文,阅读量应通过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得以保证。各单元主体课文(共25篇)后面有一至二篇拓展性阅读课文(共16篇)。拓展性阅读课文要求学生必读,字词句的学习可以放给学生自己做,教材不提要求。这些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应组织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讨论,也可以讨论学生自己提出的有较大价值的问题。有些拓展阅读的课文通过小“金钥匙”提出了教学要点,例如第八单元“方法”中的拓展阅读课文《管道》后面,就有一个小“金钥匙”:“快速阅读有许多方法,‘跳跃式’阅读就是其中一种:阅读某些文章可以忽略次要内容,如跳过引文、推理过程、图表等,直取核心内容。”这个“金钥匙”旨在辅导学生学习浏览,需要做相应的诠释、练习,不能简单地把课文放给学生自己阅读。另外,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水平以及教学时间,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选择某些篇目作为主体课文学习。
④有三个单元的“语文天地”是三个综合性学习活动。
第九册“语文天地”里面,分散的双基练习减少了,有三个单元(即第三单元“变化”、第六单元“水”和第十单元“家园的呼唤”)的“语文天地”只有三个综合性学习 活动。这样安排,体现了如下理念:
第一,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活动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加强综合性,学生要在活动中听、说、读、写,观察、想象、检索,合作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
第三,六年级教材安排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九册、十册各安排三个,学生做尝试性学习,与六年级形成发展的梯度。
二、总体把握教材
学生是发展着的学生,五年级发展的基础是三四年级,又为六年级的学习打基础。所以教师应当从小学发展的整体把握第九册教材,承前启后,前四年所有的学习要点应当继续滚动前进、螺旋上升,在五年级得到提高,获得新的发展。
例如,教材从一年级起就着眼于培养学生经常阅读、每天阅读的好习惯,四年级时又曾明确总结了必须养成的三条阅读好习惯(见第八册),到了五年级,教材不再提这方面的内容,并不意味着阅读的好习惯可以不抓了,教师应当经常督促检查,定期组织图书会,把它作为重要的一项学习内容评价。
再如,第九册培养学生阅读时进行发散思维。教师备课时,应兼顾前四年的要求,启发学生愿意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继续练习如何处理所提的问题,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见七八册教材)。如果不这样做,单纯抓发散思维,必定抓不好。
教师应经常翻翻前八册的教材,最好也能找来十册、十一、十二册教材看一看。在做第九册的教学计划前,应当对前八册的教学要点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这里特别提请注意下面几点:
① 单元文化主题的提升
[例1] 动物(2册)→鸟(5册)→可爱的小生灵→(6册)→马(9册)→龙(10册)→生命(12册)
[例2] 图画(3册) →音乐(7册) →韵味(9册) →美与丑(11册)
[例3] 大海(1册) →风和水(3册) →清清的水(4册) →雪(7册) →春潮(8册) →水(9册)
[例4] 家园→(2册)→塞北江南(5册)→特产(6册)→地名(7册)→家园的呼唤(9册)→母亲河(11册)
举这几个例子是为了说明,要在学生发展的进程中把握开掘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太窄太浅或太宽太深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② 积累
学生已经学过如何摘录,如何背诵(见四年级教材)。升入五年级后,要继续练习运用这些方法独立、主动地做语言材料的积累。教师要把积累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督促、检查、辅导学生,并做出评价。积累的对象,可以是生字新词,也可以是佳句、片段和篇章,也可以积累信息。这是“积累”的一层含义。
凡是学过的字、词(包括成语俗语歇后语)、句(包括名言警句和古诗名句)、文(包括诗歌),都不等于学“会”了,更不等于完全可以当工具“用”了。有人认为,“复习是学习之母”,要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巩固学过的东西。但是这种练习巩固,不应当脱离语文实践单独训练,而应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活动结合起来进行。这是“积累”的另一层含义。
③ 学法
有些老师觉得不以传授知识点(包括各种标准答案)为主,就无所适从,好像把握不住对学生的要求了。这是因为他们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较深,希望这些老师把教学的重头转移到引发学习的主动精神,帮助学生学会学法、培养学习的好习惯等方面来,我们的目的是使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教”。学法应当纳入评价的范围。
识字的方法(第一学段学习)、学词的方法(三年级学习)、提问的方法(第七册)、阅读的方法(见第八册)、检索的方法(五册、七册等)、修改习作的方法(七册)、自我评价的方法……都是以前学习过的方法,升入五年级后还要学习一些新的方法,所有这些方法都应该加强实际运用,逐渐达到纯熟的水平,成为学生学习的能力。不能丢下这些内容,由老师包办,或者简单地放给学生,任由他们随随便便做,以至无法保证学习的质量
下面分项提出教学建议。
三、关于识字、学词和练句
教材非常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是怎么抓基础知识的学习,思路却与以往不同。
①主要靠学生自主学习完成
对于识字学词练句,学生已经学会该做什么、怎么做了。学了就要运用,在运用中继续体会,“用进废退”,学生自己不练习独立学习,由教师拖着学生跑,不但加重师生的负担,而且会把原来学过的东西也忘掉了。所以,务须要求学生带字典或辞书进课堂,每课书、每个单元都要像对待以往的作业那样检查学生的摘录笔记。还要组织学生交流,通过交流查漏补缺。教材的相关指导可以查二年级下第11单元,三年级上有关的金钥匙。
②密切联系实际
错别字、病句的问题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课堂上无论交流什么,都要挤出时间可能让学生写出来,哪怕写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也比光说不写强。写完及时在全班范围内清查错字病句,再写。每次习作(包括自读的笔记、日记),都要组织学生首先检查错字病句,自己认为没有错误了,请别人检查,然后再交给老师批阅。那些带普遍性的错字病句,要发动学生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刚开始这样做可能会感到麻烦些,但是坚持做下去,就能养成习惯。只有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基本知识的教学才能更有针对性,效果才能更好,师生也才有可能从繁复的题海中解放出来。
③教师有所作为
学生自主学习,并非否定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在学习字词句方面还是需要老师指导的:
l 提出目标。例如,61页“金钥匙”提出了错别字率要小于1 %的要求。这个比例数,应当成为每个学生要求自己实现的目标,想方设法一定要达到。老师要从激发兴趣、教会方法、培养习惯等方面帮助学生实现这个目标,把他们的努力过程记录下来,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第七册第12单元最后有一个丁丁的个人总结,总结了预防错别字的常用方法,请老师们带领学生复习,不断实践。
l 四年级学习摘录笔记的时候,学生知道了要摘录生字、新词、重要的句子、优美的句子,但是“知道”还不等于“会”,更不等于摘录得恰当。教师应安排一定的教学时间,组织学生交流、评议,使学生逐渐体会到应当画出哪些字词句。以往这个工作是由教师做的:老师画出生字新词,自上而下地指令学生学习,学生被动地画词、抄写、做题,效果不好。只要辅导到位,这件事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做。
l 加强检查。以往这件事也是单向进行的:老师出题学生做,老师判,学生处于被动受审的地位。我们提议由学生出题、学生判,老师可以印发一些题型供学生参考,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创题型。为了保证学生自检的可信度,可以背靠背评阅,可以封卷两人一组评阅。检查的方式应当多种多样、生动活泼,例如举行类似知识竞猜那样的抢答、打擂台、百词大赛等,使检查评价的过程,也变成学习的过程。
总起来看,教材在基础知识学习方面,二、三、四年级有三个大的飞跃,九册应提新的要求。希望教师们抽时间把前面的教材熟悉一下。
以上谈的是教材抓基础知识的思路。除了这些,五年级还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① 书法欣赏
汉字是一门艺术样式,这是它与世界上其他文字区别的显著特点之一。欣赏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具有重要作用。
教材在这方面有比较系统的安排。一年级写字重在掌握字的结构、笔画和笔顺。二年级着力培养学生培养揣摩汉字的习惯,练习写好字的间架结构。三年级开始引导学生注意写字的章法,即把横行的字写好。随着运笔逐渐熟练,教材还通过丁丁冬冬的对话提出了书写速度的要求。三年级开始,又加入了毛笔字的练习。五年级设计了书法欣赏的活动,还特别安排在“韵味”单元,意在通过欣赏书法韵味,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六年级“岁寒三友”单元还设计了举办书画展览的综合性活动……编写者追求的,是让学生把字写对、写好、写快。
五年级仍然应继续抓培养揣摩、模仿的好习惯。建议教学时,多组织生动有趣的书法欣赏活动,比如发动学生搜集名家字帖,在自己生活范围内拍照、拓写匾额、题字,定期在班级内轮换展品,举行展览;还可以在课前两分钟发言的时间里,指定专人讲大书法家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组织书法评议时,有意识地多用“韵味”一词。教师不要过多地讲解书法规则(汉字书法原本没有系统的规则,主要是感受体会),也不要简单地让学生临摹。教材展示的是古代书法家的作品,毛笔字。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欣赏硬笔书法,但一定要书法好,而不能只是名气大。
书法欣赏的活动可以一直做下去,每次不必占用太多时间。
② 常用偏旁连笔
随着学生对“写”字需要越来越多,一般学生都希望学些连笔字,以加快书写速度,而且自我觉得连笔字更靠近中国书法艺术。但是教材不教,课堂不讲,造成许多学生虽然硬笔楷书基础不错,但连笔字横七竖八,自造现象严重,影响了交流表达。比如转着圈写“口”,或者合并为一竖折、二横折两笔。为了纠正写字方面产生的这个问题,同时也为了使书写教学更适应实际需要,九册教材42页右下角呈现了9个常用偏旁的连笔写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描红、仿写,并允许学生实际运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其他常用偏旁或独体字的写法,但应以学生自愿为前提,不应增加学生负担。
这项练习超标,可不做。即使做,也应适度,小学生首先应打好楷书的基础。
③ 对对子
节奏性强、讲究对称美是汉语的特点,对对子可以使学生体会汉语的音律美。对对子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体会词性,理解句法,等,比起单纯地搞语法教学要生动有趣得多,所以对对子自古以来是汉语文教学的常用方法。这里使用“对子”而不用“对联”“对偶”等概念,一方面是因为避免各种复杂概念影响学生接受和练习,一方面是说明学生对对子只是做练习,并不像对偶句那样要求严整,也不像对联那样要求平仄韵脚,只要字数、词性大体对应就行,上句下句也可以重复使用一两个字。
建议教学时:第一,加强对对子的欣赏。比如从学过的古诗中撷取精彩的联句,指出成语、俗语中的对子,从文物景点、在节日时寻找对联。组织学生交流,反复诵读。第二,二字对、三字对是保底要求,四字对、五字对、六字对、七字对任意做,注意不要太难。第三,开始时不必全班铺开,把先开始做的拿来,大家讨论做修改,使对子尽量有意境、有韵味,然后诵读、抄写,在激发起兴趣之后再鼓励每个学生尝试做一做。
这个练习活动可以细水长流地做,作为学词、练句的一种方式。
四、关于阅读
在阅读方面,教材一贯重视积累,而不过多地费劲“深挖洞”;重视学生阅读的体验和感受,而不追求记忆标准答案;重视学会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而不是围绕阅读的结论下功夫。在这些方面,前四年已经学习了很多内容,主要是:
① 愿意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② 会分类处理所提的问题;有办法解决所提的问题。
③ 学会独立阅读的步骤和方法。
④ 学会写摘录笔记、批注笔记,并用来自读。
⑤ 学会查找目录的三种方法,检索资料,帮助阅读或开展综合性活动。
⑥ 培养每天阅读、读书动笔、阅读时翻查工具书等好习惯。
因为具有了独立阅读的基础,进入高年级后,阅读课上更多的应是学生自读写笔记、交流讨论、评价、自己复习,从总趋势看,教师的讲解应逐步减少,尤其是不应像原来那样设计问题、安排阅读步骤、统一标准答案,一味地牵着学生走。另一方面,学生虽然已经学过上述几条,但还不能综合起来、全面掌握、灵活运用,也就是说,还不能完全实现独立阅读。五年级的老师们应熟悉四年级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熟练掌握独立阅读的技能,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的质量。
第九册在课文后面的小金钥匙中,还提出了新的学习要点,主要是:
1. 发散思维的练习
第八册指导学生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问,体会并理解课文的内容及
表现形式。本册28页则是引导学生符合逻辑地发散思维:
“是什么”可以发散为“不是什么”“属于什么”等。
“怎么样”可以发散为“可能是怎么样”“如果条件变了会怎么样”“不可能是怎样的”等。
“为什么”可以发散为“为什么不”。
小金钥匙的内容,只起启发引导的作用,教学时不要为了提问而提问,限制学生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是否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反映了学生在阅读时是否积极地进行思考。学生可以针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问,可以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提问,可以针对层次线索提问,可以针对写法提问,甚至可以针对词语提问……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答案,也应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提得好,逐渐使学生能够抓住主要问题合乎逻辑地思考问题。问题提出后,一定要组织学生继续深入阅读,把主要问题弄明白,至少要比较明白。有的教师仅满足于学生积极提问,把其余的教学时间用来推进自己备课的教案上,致使学生的问题得不到重视,不但影响阅读质量,而且挫伤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2. 写好自读笔记
教材特别重视自读笔记,其地位应高于以往的答题作业,不但需要讲解指导,而且应该检查督促,自读笔记应当是评价学生阅读的重要参数。这是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第一,写自读笔记,确保阅读教学以学生的自读为基础。自读笔记写下的,是学生自己阅读的感受体会和理解,这是有效阅读高质量阅读起码的要求。第二,“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学生写自读笔记,可以防止忽略感受理解的过程而死记标准答案的倾向。第三,写自读笔记时,学生要分析判断整理自己的思想认识,要遣词造句有理有据地说话,这也是练习表达的机会。
四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写摘录笔记、批注笔记,升入五年级后还要坚持记这两种笔记,养成习惯,终身受用,并以此为基础学习写提纲笔记和心得笔记。
A 提纲笔记
·写提纲笔记有利于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获得对文章的总体认识。为说明性的文章作提纲笔记对学习各门学科知识都有比较大的意义。第九册教材第二单元、第六单元对如何写提纲笔记做了指导。第二单元指导写简单的提纲笔记——只到段不到层。第六单元指导写比较详细的提纲,但只涉及第二层的内容,即把课文分几个大的部分,每一部分再分几个要点去整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细分自然段内的层次,或者只自己示范,不要求学生这样细分。三单元至第五单元应加强写简单提纲笔记的练习,为过渡到写较复杂的提纲做准备。
阅读写事的记叙文也可以写提纲笔记,但画情节曲线可能更直观。如果教师感到有困难,也可以用文字表述,写段落提纲。不应要求学生掌握“发生”“发展”“高潮”“结尾”等概念,只练习画曲线。
·好文章总是文气连贯的,段落间过渡自然,常常不能生硬地划分出段落来。学生练习写提纲笔记,只是为了帮助自己阅读,并不是为了追求考试的标准答案,所以教学时,教师应掌握“合理”的原则,不必限制学生必须如何如何写,也不必要求全班都写得一样,但应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各自所写的提纲,在比较分析中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
『肆』 小学生一周学习计划表
小学生一周计划什么写
『伍』 如何关爱家庭困难学生
关注困难家庭 关爱贫困学生
----苍溪县登高小学扶贫工作纪实
教师走访贫困学生户
学校向贫困学生捐赠书包、文具
四川新闻网广元12月22日讯(范婷)在上级扶贫工作精神的指引下,自确定登高小学帮扶白石村以来,登小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为专项扶贫计划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和方向;同时召开了多次会议研讨白石村精准扶贫具体工作,开展多种帮困活动,深入探索扶贫工作的新路子。“学习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登高小学力争做到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影响学习,达到贫困子女入学率100%、无辍学率100%。
登高小学走访对口帮扶户,宣传党委政府的扶贫攻坚政策,听取困难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深入到对口帮扶户的村民家中,实地走访慰问,交心谈心,多次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及脱贫产业发展情况,共同规划新一年的经济发展计划;开展“以购代捐”活动。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主动联系一些帮扶户,把他们的蔬菜、鸡蛋等食品销售到学校伙食团,让帮扶户增加了收入,切实帮助贫困家庭解决了农产品滞销的问题;深入开展帮扶活动。帮助帮扶对象在烈日下劳作收割麦子、打麦子,虽然汗水浸湿了衣衫,但党员们仍积极收割,没有一丝怨言。
全校教师实行“一人一村”负责制,对建档立卡家庭进行帮扶。他们收集了贫困儿童家庭的境况,小到家庭所有成员的年龄、联系电话、务工所在地、务工工种,学生的衣食住行、学习情况,帮助贫困家庭制定脱贫计划。利用节假日,甚至午休时间,深入到学生家中对他们进行指导,对学生进行辅导。其中范婷主任在11月20号建档立卡户的信息核实途中,由于路烂路滑,车辆倒退,掉下了车,所幸并无大碍;苟智礼老师59岁了,为了不给老百姓造成负担,挨饿整天家访,他坚持步行跑遍了全村; 怀孕期间的唐玲也不甘落后,拖着疲惫的身子硬是走访了所有的家庭。
开展“教育扶贫”募捐活动。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校长蔺华军在动员讲话上指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将我们的爱心传递下去,希望祖国的花朵能够茁壮成长。”在校长的领导下,学校老师纷纷拿出自己一天的工资,学生拿出自己一天的零花钱,手捧爱心上台捐款。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同学们用行动践行爱的誓言,爱心在满满的捐款箱内洋溢着。六年级的郑朝同学竟然捐出来20元!这可是别人捐给他的钱!……在“爱的奉献”音乐声中,筹到募捐现金2300元。
开展“暖冬行动”,学校购买了书包、图书捐给了家庭极其贫困的同学,他们表示一定要认真学习,绝不辜负学校的厚爱。
今年12月,登小全体教师又一次走访辖区所有贫困家庭,和他们签订“义务教育有保障”达标认定书,圆满完成了上级指定的任务。
扶贫帮困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寒门学子的未来,任重而道远,登小力求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完善,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集体的温暖,社会的关爱。
『陆』 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情感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现状,许多专家一针见雪地指出:九年基础教育对人的一生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在此阶段学生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乃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根据纲要精神出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音乐实践;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的综合;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完善评价机制……
二、研究目标
音乐教学是培养少年儿童成为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新人所不可缺少的美育教育。不抓美育教育就不是完全的教育,不向学生实施艺术熏陶就不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志在探索小学现有各种条件中(包括硬件和软件)、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兴趣:也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课的学习中来,使学生主观地希望能在这节音乐课中学到一定的音乐知识。同时,使音乐老师通过音乐课的教学,更好地在另一个侧面提高其他文化课的学习效率。从而让音乐老师为师生都喜欢的“音乐课”,成为能促成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美育教育课程。
三、研究原则
1、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音乐教育为实现义务教育总目标服务,是实施美育的手段之一。它通过音乐艺术形象潜移默化地感染、教育学生,使思想品德教育与审美艺术教育有机结合。
2、以乐动人,以表感人。音乐教育有特殊规律,要体现其“音乐性”和“情感性”,应注意发挥歌曲与音乐欣赏中的情感教育作用。
3、以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为主。音乐教育要重视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要体现突出民族特色。同时,也要学习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
4、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音乐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又要根据实际存在的差异,重视因材施教。并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
四、研究内容
1、借助美的形式,创造学习音乐的艺术氛围。美化知识,使枯燥的知识穿上感情色彩的外衣,引起学生注意,达到其便于接受的角度。我们可以用录象、电脑制作等技术的电教手段视听结合学习音乐,从视觉上增进愉悦,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我们还可以借助文学的手段描绘音乐气氛或意境,使学生对要欣赏的音乐产生亲切感。除此之外,我们还将设计教学中的每一句话,仔细推敲选择恰当的美好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教师以对学生的爱,对音乐的爱,创造最佳的审美情景,教师首先要具有爱心,要爱事业、爱学生,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以爱心为基点,以教师之情动学生之情,引起受教者情感上的共鸣,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可以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为了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从审美角度考虑每一教学步骤的安排,使其更有利于学生学习音乐。在教师爱心的指导下,逐渐消除大多数学生的心理距离,愉快地和音乐交朋友,通过音乐的熏陶,逐步地认识社会、认识人生,丰富其精神世界,培养高尚情操,这才是我们千方百计调动学生有兴趣学习音乐的目的所在。
五、研究方法
1、实践法:本课题组成员,共同讨论研究设计每一节实验课,然后上好实验课,课后再对本课进行分析小结,抓住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如让学生在绿动、游戏创编等,继而对这些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完善。
2、调查法:采用不同规模、方法的调查法。课题研究前提,针对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进行调查。研究中期,主要调查学生对实验课的反应,调查学生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课。最后一次调查,是对选定的年级和班级进行对比调查。
3、个案研究法:选定几个具有大部分学生共同点的学生,进行观察,谈话调查,研究归因,探索如何上好音乐课的有效对策。
4、文献法:主要收集各种教学参考书,集中搜集关于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进行研讨总结,然后运用于实验课教学中,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为见就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后盾武器。
5、总结法:确定研究专题,指定研究方案和计划,平时注意积累资料,研究过程中撰写阶段性研究总结,上交教研室,研究结束,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六、研究措施
1、通过观察与调查谈话掌握学生在音乐课上喜欢哪些环节,喜欢干些什么的原始资料的原始状况。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谈话,了解学生在音乐课中的兴趣所在,为后面的研究工作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每次谈话,做好归纳和记录。
2、通过实验课的开展,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学横培养音乐兴趣。平时,教师多与学生交谈,对学生采取循循善诱,多鼓励、引导,精良让他们对音乐有关的产生兴趣。特别是实验课后,要对学生的反应作即使的调查和记录。
3、围绕教材,促进学生理解教材。要求每节课都能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特点组织课堂教学,晚车功能课前设定的教学教学任务。游戏形象化、多样化。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意志比较弱,学生的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因而游戏的设计力求形象化,多样化,面向全体,着力于每个学生的提高,要注意、关心对音乐特别没有兴趣的学生,使他们能达到基本要求,也要关心音乐方面能力强的学生,窗草条件,促进他们的发展。
小学音乐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报告
课题立项以来,我们紧抓学习、培训不松手,正确把握课题究的方向,统一和深化对课题的认识,集中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教育理论培训工作。如:大量阅读相关的书籍和材料。认真上好每一节研究课,根据课题方案分步实施,精心设计,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研究方案。强化理论学习,努力在课题研究的同时,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与业务水平。结合教学工作,使课题研究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教师具备了课题研究的教学技能,课题列入了学校工作计划,本课题有市教研室和我校教导处的支持,由课题组具体实施,保证了课题的有序展开。
一、研究过程
1、把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每学期,我围绕研究课题,确定自己的实验课课题,并把实验课和优质课、示范课结合起来,把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有机联系起来。
2、对照课题方案,改革教学指导过程,认真上好实验课。
实验课就是在课题方案的指导下所进行的尝试。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我都能围绕课题方案,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指导过程。能做到落实主体地位,改革教学过程的结构,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调查研究、理论研究、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研究等研究方法
三、研究重点与策略
整合是确保学生身心愉悦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它提高了学生综合审美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艺术文化视野,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体验音乐的渠道。以此为基础的音乐课,不再单纯是一种艺术形式,而是多种艺术形式并存,但都发挥各自的优势,都为一条主线服务。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兴趣,同时通过音乐的学习,从另一层面也希望其提高文化课的学习效率。
1、更新教师的观念
围绕本课题的指导思想,结合课题理论学习的动机,我大力宣扬三种观念的转变。
(1)转变角色
新课程背景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性发展的必需,也是实施本课题研究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坚持平等互动,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特别要求教师从权威席上走下来,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的意见以及他们的感想,注意多鼓励,教师做到了这些,才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满怀热情地走进音乐教学课堂。
(2)尊重学生的体验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回答问题,充分发挥自己已有的经验、感受和想法。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大胆地回答问题,同时给学生留有充分的独立理解和独特感受的空间,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特别是,由于学生自我经验的局限性,其中自己的感受有些难免有荒谬之处。同时,我们又知道,音乐是具有模糊性的,所以对于学生的这些体验,作为教师,都不要轻易地去否定,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理解和鼓励。
2、分类分层、因材施教
(1)感性入手,欣赏领先。在教学中加大听的力度,多给学生介绍国内外优秀音乐作品,影视卡通歌曲欣赏,健康的流行音乐,开阔学生视野。多给学生讲一些音乐家的故事。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启发学生多感受,多想象,多思考,多表述。
(2)演唱结合,注重表演。对音准差、嗓音不好而又活泼好动学生,鼓励他们参与律动、歌表演或音乐游戏。通过表演提高音乐感受能力、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
(3)唱奏结合,以奏为主。对节奏感好但音准差,又不善于表演,嗓子又不好的同学,鼓励他们在器乐方面发展。
(4)加强“双基”练习。新课程实施加以来,很多教师淡化了“双基”训练。事实上,每节课都设计一些视唱练耳和发声练习,循序渐进,会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水平的。
(5)充分利用班级音乐骨干,和学困生结对子,组成“一帮一,一对一,共进步。”的帮扶小组。
(6)鼓励音乐学困生积极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自我参与能力,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
四、研究成效分析
我紧密依据既定的课题实施方案,结合课题组学期工作计划,积极探索音乐教育的新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1、教师方面
(1)作为实验教师,我从根本上转变了教学观念,通过实验,我再一次深深地领悟学习并运用了音乐新课程理念。尤其是在音乐审美教育教学中,坚持从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出发,面向全体学生,设计丰富多彩、活泼生动的教学活动,吸新学生参与。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得到开发,鼓励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学习音乐、享受音乐,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开展整合课题实验,造就了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
我都能够从本学科的教育原理入手,各自寻找适合自己教学的教学内容平台。通过上好每一节研究课,自己的发掘、整合,使整堂课丰富多彩,受到了许多听课老师的好评。
2、学生方面
(1)、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题实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表现自己,同时,学生还利用课中学到的形式,在学校的艺术节和英语节中,用音诗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2)、培养了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现在的小学生见多识广,在教学中,首先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采用多种的学习方式,尽量给学生以最大的空间,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老师不仅引导学生认真聆听音乐,还组织学生收集有关《黄河大合唱》的文字资料,讨论《黄河大合唱》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讨论冼星海对中国音乐事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等。这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的新型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我们相信,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指导下,有学校领导的全力支持,有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一课题研究不断深化,最终取得丰硕成果。
《小学音乐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课题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教学科研是提升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科研只有与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的改革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促进教师自身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通过教科研这条途径发展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准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新课程改革的效果也在于此。
二.实施研究的目标:
1.通过教研活动,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和《课程标准》,结合课程教材改革要求,研究“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2.通过公开课或研究课,重点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
3.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摸索并形成趣味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和一般操作程序。
三、研究进度及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1、学习有关课堂导入的基础理论,了解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收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杂志,设计调查问卷。
3、撰写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1、对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进行调查。对集体的兴趣进行四次调查,第一次对三年级进行调查,第二次对一年级进行调查,第三次对五年级进行调查,最后对四年级的个案进行调查。
2、我们分别从各个环节设计,努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对音乐课中的各项内容感兴趣。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总结阶段结合研究过程,撰写相关论文,是我们对课题研究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撰写论文可以促进我们进行理论思维,提升对课题的认识,进而调整我们的思路,并为下阶段的成果,积小胜为大胜,从而圆满达成课程研究的总目标。
四、研究方法:
1、实践法:本课题组成员,共同讨论研究设计每一节实验课,然后上好实验课,课后再对本课进行分析小结,抓住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如让学生在绿动、游戏创编等,继而对这些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完善。
2、调查法:采用不同规模、方法的调查法。课题研究前提,针对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进行调查。研究中期,主要调查学生对实验课的反应,调查学生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课。最后一次调查,是对选定的年级和班级进行对比调查。
3、个案研究法:选定几个具有大部分学生共同点的学生,进行观察,谈话调查,研究归因,探索如何上好音乐课的有效对策。
4、文献法:主要收集各种教学参考书,集中搜集关于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进行研讨总结,然后运用于实验课教学中,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为见就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后盾武器。
5、总结法:确定研究专题,指定研究方案和计划,平时注意积累资料,研究过程中撰写阶段性研究总结,上交教研室,研究结束,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五、主要工作和措施:
为切实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优课率,充分发挥课改所带来现代教育教学课堂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也为了保障课堂教学的科学有效,我们根据以往学校教学工作中课堂教学效率不太高等存在的实际问题,确立研究课题,课题研究能促进我们围绕一个中心,有计划有重点进行研究性地工作,并有动力有信心研究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本学期,我校立项了《小学音乐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已经从教育的大环境以及学校的实际论证了该课题研究的必要性、针对性与可操作性,我们将潜心学习,努力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情况作一些大胆的探索、延伸和发展,使我们的这项课题取得进展。
1、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学习是研究的开始,重点学习相关的专著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学习中转变陈旧的观念。理论学习分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
集中学习的时间为秋学期第三周,内容为新课导入的相关理论,形式为教育教学沙龙。
自主学习的内容包括专著和报刊杂志、他人的经验性文章。
2、开设研究课以及形成过程性的研究材料
(1)课题开展的过程中,按年份分为春学期和秋学期两个阶段开课题研究课,展示阶段性研究新经验、新成果,并对这些课进行研讨、交流,剖析,找出优点,发现不足及暴露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省。从而汲取经验教训,以利于下一阶段的开展。
(2)收集相关听课评课资料,以及音乐课堂教学评价表,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及时统计分析,听取学生对研究课,特别是教学环节对学生吸引力的感想和建议。
(3)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音乐兴趣培养”的相关研究,如课堂教学环境、教学模式、评价制度,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典型分析和专题总结。
3、日常实践与反思
日常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黄金时期,以实践与反思的形式表现其研究的充分性和科学性。
(1)师生对课堂中各个环节的反思。教师的反思以反思教案、课堂教学随笔等形式进行;学生的反思以与老师谈心的口头问答形式进行,以说自己的课堂表现为主要内容,以对学习兴趣的认可度为参照,让他们畅所欲言,表达心中对导入环节实施的满意和批评,以此进行反思,作为下一步研究和实践的指南。
(2)在实施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该课题中来,让他们成为该课题的主人和最终受益者,也让他们帮助我们认清不足,纠正错误。
六、研究步骤:
1、努力夯实教学实验的各项环节,为试验进行打好基础,
2、紧紧围绕课题进行试验,做好实验的各个步骤。
3、提高研究成果,完成研究报告。
4、积极做好实验的总结工作。
七、实验班级:
一至五年级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师的新课导入必须吸引学生。新课导入是音乐课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之一。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必须采用形象、直观而且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导入,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一)、复习导入。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有利于巩固已学旧知识,提高新旧知识的关联点。可以使由旧到新之间的过度自然。
(二)、画面导入。课本里有许多插图是歌曲形象化的解释,所以在学歌之前,用挂图或投影的形式将一幅幅优美、逼真的图画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形象感、趣味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三)、游戏导入。游戏后导入新课。
(四)、故事导入。故事“角色”。如《小红帽》一课前,我先讲述小红帽的故事:“从前,有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她总是喜欢戴一顶红色的帽子……”。(五)、谜语导入。猜谜语是儿童非常喜欢的活动之一。我在课前给学生这样一个谜语:“碧绿的衣裳身上披,大大的眼睛头顶长,宽宽的嘴巴大又大,捉虫的本领真高强”,学生争先恐后地猜谜语,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上的导入方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相互结合起来运用。
教师要重视唱歌教学。众所周知,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唱歌十分重要。培养学生用轻柔的声音唱歌是低年级音乐课教学的一大重点。没有经过训练的孩子,往往一开始就用较强的胸声来歌唱,唱歌是以人体为“乐器”,儿童幼小的身体不应该发出那么大的音量。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听辨什么是喊叫的声音。在这一阶段中,教师的示范和范唱十分重要。如:我在教二年级第四册《小燕子》时,用轻柔的声音一边唱,一边要求学生模仿,要求学生做到耳听、眼看、嘴唱三个方面的结合。耳听—要听音;眼看—看教师口型;嘴唱—要注意发声位置正确。我认为训练儿童嗓音应该保持气自然假声,纠正儿童所喜欢的喊叫唱法。初步的发音练习,可以从头声上面的音再移到下面的音,进行上、下行练习。例如:54 32 12 34 54 32 1—— 应当避免过早地向下扩展音域,防止产生胸声。
教师应注意在音乐课中渗透适当的思想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在一、二年级的新歌及欣赏教材中多次出现《国歌》。在每一次教学中,我利用插图、播放爱国主义影片、画国旗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另外,我还通过欣赏优秀民族音乐曲目,向学生介绍祖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进而进行思想教育。在介绍民族弹拨乐器一课中,我没有选择直接向学生介绍民族弹拨乐器,而是先给学生观看中国民族交响乐团在维尔纳金色大厅演出的实况录象,从情感上和学生产生共鸣。学生自然而然地从心底涌起了浓浓的爱国之情。另外,向学生介绍音乐家或音乐作品时,可以将这些内容编成小故事。我在教学中给学生讲“音乐神童莫扎特”、“贝多芬和《欢乐颂》、“聂耳和小毛头”、“高山流水”等许多小故事,学生在全神贯注地听故事的过程中,被音乐家的崇高的理想、顽强的毅力、乐观的精神深深吸引,在学生幼小的心灵埋下希望的种子,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正确的人生观。
音乐教师应给童心插上幻想的翅膀。试想:数学上的王冠—歌德巴赫猜想,不就闪烁着幻想的异彩吗?现代的火箭,不就是从古老的大炮口中喷出的一支幻想曲吗?我国古代的飞天神话、嫦娥的传说和今日世界的卫星上天、宇航员登月,不正是将美丽的幻想变成生动的现实吗?那航天飞机穿梭于太空的壮举,不也是从人类幻想的摇篮中起飞的吗?伟大导师列宁为此呼吁:“应当幻想”他还曾多次论述过幻想的问题。他认为有幻想是极其可贵的。他说:“有人认为,只有诗人才需幻想,这是没有理由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幻想,甚至没有它不可能发明微积分。幻想存在于生活中,存在于人类发展进程中,不仅远古有幻想,今日和未来都存在幻想;不仅成人有幻想,孩子更有幻想。这种幻想是思维的展翅,是想像力的飞翔。它是无止境无穷尽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因此音乐教师要用动人的音乐艺术形象去陶冶孩子们的心灵,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去启迪他们美好的思想,还要为孩子们架起幻想的天梯。首先要精心选取能够引起儿童幻想的音乐教材,把它合理地组织在一起,然后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系统教育。例如:儿童歌曲《劳动最光荣》、《七色光之歌》等等,教师可以构成一幅幅色彩各异,奇特美妙的画卷,增长儿童幻想力的发展。
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艺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美音论述中强调指出:“艺术教育首先内涵着扣人心弦的讲话艺术,没有话语,就不能接近音乐—这个了解感情最细腻的境界”。音乐本身是一种情感语言,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这种情感
语言,正确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就需要又生动精炼的语言,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像磁铁一样吸住学生的心。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艺术,培养学生的创造热情。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经常涌欣慰的笑容、赞许的手势、热情的话语,给学生以鼓励,当学生有困难时,要给予细心的帮助,激发学生去追求美、创造美。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不断面向全体学生寓教于乐,让更多更新颖的教学方法走进课堂,让四十分钟更加有声有色,这样才能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柒』 小学生心理辅导活动课程设计怎么写尽量主题新一点。
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设计:直面挫折,健康成长。
【活动思路】 挫折是指人类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指向目标的行为受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现在的小学生在生活中大都没有经受过多少磨难,但随着年龄增长在学业上的挫败感却会增加,大考、小考都令他们心惊胆战。尤其是六年级学生,此时他们正面临学习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紧张的学习,令许多学生的心理敏感而脆弱。 本课主要是针对五、六年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挫折设计的,旨在转变看待挫折的角度,激发学生战胜学习中挫折的勇气和信心,提高抗挫能力,获得精神的提升、唤醒、激励和鼓舞。
【活动目标】 1.知道挫折为人生的正常现象。 2.形成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心理动机,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形成“我要成功”的心理暗示。
【活动对象】小学五、六年级
【活动过程】 一、热身游戏 游戏:小鸟长大 游戏内容:两个蛋猜拳,胜者变小鸟,小鸟找小鸟猜拳,胜者变人,人找人猜拳,胜者变王,如果输了,就倒退一个。(蛋——小鸟——人——王)(3分钟) 明确规则: 1.真实,诚实。 2.不到时间不能停止,王也要找王猜拳。音乐停止,活动停止。 3.结束后记住自己的身份。 (全班互动,师生互动)活动结束后,教师分类采访学生:在游戏中你的感受是什么? 小结引出:在游戏中我们并不是一帆风顺,有进也有退。 二、认识挫折 1.师:那么在平时的学习中你遇到哪些类似的不顺心的事呢?当时的感受怎么样? 师:你现在做个深呼吸,吸气,然后呼气,呼气时尝试放慢一点,对,就是这样。 再做一次。你注意一下,在呼气的时候,你的肩膀怎样开始放松。对了,把注意力放在肩膀上,每次呼气时它便会放松,再放松。同时,每当肩膀放松时,你发觉整个身体、整个人也渐渐地放松,对了,就是这样。 开始回忆,并慢慢地打开记忆盒子,在你的脑海深处,有很多是你在学习中难忘的、不顺心的事,你一件一件看过来,它们都一件一件地浮现出来,当时的感受又重现了,就好象回到了从前。好,请慢慢地睁开眼睛,把你想到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2.这些不顺心的事,也就是挫折(板书:挫折),我们的同学都有,那么挫折是不是只有我们小学生才有? 3.出示幻灯:“幼儿学步摔倒——上学考试失利——青年大学生找工作的挫折——中年的爸爸事业不顺利——老年的爷爷生病”,问: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出:人人都有挫折,一生都有挫折。(板书) 4.揭题:看来挫折就像我们的朋友和我们一生不离。(板书:朋友)那么我们如何面对挫折这位“朋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 三、心灵感悟 1.师:前段日子一位同学也和大家一样,遇到了些挫折,我们来听一听: 材料1:大家好,我是小弱,是五年级的学生。以前我的成绩一直在中上。进入新学期时,我还暗下决心,要在期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各门成绩都要“优”。两个星期前的期中考试,我因为一些应用题不会做,数学考砸了,没能取得“优”。 考差后,我被父母骂了,我心里特别难受,我不停地想:我努力了,但还是没能取得“优”,我挺笨的!从那后,我对学习越来越没兴趣,也不想关心学习成绩,暑假里又迷恋上电脑游戏了。现在成绩更差了。 2.开始小弱还是有决心的,是什么原因使他考后变样? 归纳对待挫折的态度:悲观失望、自暴自弃 3.同样面对挫折,他却为什么能成功? 材料2:有一位成功的人说:为什么我傲推销会成功,我记得有人告诉我,大概拜访40个客户会成功一个,我就这么想,如果我碰了39个“钉子”后。就会成功一个,那我每碰一个“钉子”就离成功近了一步,所以每碰一鼻子灰时我都会很高兴。 引出小结:看待挫折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会不同。 4.我们怎么看待挫折朋友,它就会怎么样对待我们,看来我们应该和这位挫折朋友握手。(板书:握手) 5.我们一起来帮助小弱,如果你是小弱,考砸了以后怎么办?可以联系自身情况,在情绪、成绩方面你各有什么办法?小组讨论。写在“奋斗脚丫”上。(音乐) 每组派个代表汇报,把“奋斗脚丫”贴在黑板上形成一个奋斗的历程。 师随机板书并归纳:寻找原因、合理宣泄、寻求帮助、自我鼓励等方法都能帮我们战胜挫折。 四、激发动力 1.出示乙武洋匡的图片(遮住下半身)。 师:他上了日本最有名的早稻田大学,当上了体育报道的作家及一家电视台的主持人。说说这个人生活得怎么样? (呈现下半身)再说说看完的感受。 师:他并没有以自身残疾为借口,而是在平时的学习中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他的目标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2.师:其实。这些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朝着目标不断努力,即使失败了,也不放弃。可见树立目标、确定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认识,鞭策自己,让我们来制作一份“成功计划”吧!(成功卡) 引导学生交流“成功卡”并予以鼓励。 五、总结升华 师:人生难免遇到挫折,只要我们把挫折踩在脚下,就一定会飞得更高!一起来欣赏。 播放flash《飞得更高》。师语言描述情境:有时,我们会像小鸟一样,刚刚出壳,孤独无助。你渴望天空,你渴望飞翔。第一次,你站在山顶。张开翅膀尝试着飞翔,但是你失败了。第一次的失败并没有打倒你,你再次站在山顶,鼓起勇气飞翔,可是你仍然失败了,你开始怀疑自己,但你看到别人飞起来了,你也看到飞翔的希望,飞翔的梦一直留存,你不停地鼓励自己: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 总结:在人生的风雨中,刚开始,我们会像小鸟一样,会有许多坎坷在你的左右,只要你一步一个脚印,只要你不断尝试,只要你坚强、勇敢、自信,就一定会走出五彩的人生。
【点评】 本节心理辅导活动课创设了民主、合作、真诚、共情的氛围,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成长。而且辅导活动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性、发展性。也成了这节活动课的一个亮点。整个设计符合心理辅导的特点与实质,是一堂优秀的辅导课。 1.主题合适,贴近生活 教师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能正确面对挫折的现状,选择了应对挫折为主题。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印是学习,同时对自我的认识带有很大的绝对性,如果不能正确认识挫折,一旦他们在学习中遭遇挫折,很容易自暴自弃,对他们的学习生活都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本节课的内容非常有针对性,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2.辅导目标明确,目标意识强 “挫折”一词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都是负向消极的,但此节课却转交了固有观念,把“挫折”看作“朋友”,而且还要与之握手,这一命题非常新颖,意图也很鲜明。教学目标依此设定,即在认知方面:知道挫折为人生的正常现象;在情感方面:形成“我要成功”的心理暗示;在技能方面: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这一目标也符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要求: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活动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师强烈的目标意识。 3.内容设计巧妙,结构严谨 本节课围绕“握手挫折朋友”,设计了四个基本活动环节,环环相扣,不断深入。从活动中得到体验,再提炼到认知,再提升到行动,每一环节都在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应对挫折的正确观念和态度。设计充分体现了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活动性原则,学生在活动中收获体验,收获成长! 本设计若能在最后增加一项学生对本堂课收获的反馈环节将更完善,这一环节有助于学生把所学从体验提升到认知的层面。另外,通过反馈,学生彼此分享自身所学将有助于加深体验,互通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