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佛学中对“孝”这一行为是做何阐述的
您要了解,儒家文化和佛陀教导是不同的。 儒家文化的背景是古中国,而佛陀时代背景是古印度。 里面关于‘孝’的话题,那么基督教和回教也有。但背景不同,因此对‘孝’的看法也不同。 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 这个孝的定义是中国古代思想,但必须告诉您,这并非佛陀所认为的‘孝’。 所谓的传统是自身背景所遗留下来的说法,也许这说法已经千百年了,但佛陀弟子必须依照佛陀的教导来实行。 在下记得佛陀教导的经文中,有一篇提到了什么是‘孝’。奉养父母,恭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 佛陀所教导的‘孝’是子女让父母接触正法,修习佛陀的教导。以此走向解脱之道。这种‘孝’比任何的孝都要来的有福报。 在下记得如我们本身实行佛陀教导,让父母正确的实行佛陀教导,这等于是回报了父母养育的。 看一看佛陀的教导。 佛陀在成佛之后回答父亲的国家为父亲说法。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是‘孝’。 因此您不需要烦恼于佛陀所教导的‘孝’以及中国传统的‘孝’中间的矛盾点。如您是佛陀弟子的话,应当以佛陀教导为优先。 您请无需烦恼,应当实行佛陀的教导。 在下不认为净空法师所宣说的是适当的。因为‘孝’也可以分为很多层面来解释说。 传统的‘孝’是世间的‘孝’,这可以说是一种道德观。但道德观是会随着时代而改变的。 佛陀所教导的‘孝’则是一种带领我们走向解脱之道德‘孝’,这是真理的传达。 没有任何事情会比让自己的父母走向解脱之道来的更‘孝顺’。 父母的心的确是痛苦的,因为有爱就有苦。父母不忍子女的离别而痛苦,这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有爱之心。 但有些接触正法的父母就明确了解,让子女走向解脱之道,这才是子女的真正利益。此应当鼓励。 这是父母之间的差别。 就因为佛陀实行视天下父母如自己父母,视天下的子女如自己子女,因此才会广说佛法,期望人们能学习此解脱之道。 而身为子女,让父母走向解脱之道。没有任何事情,包括传种接代,会比此事来的‘孝顺’。因此这是佛陀所认为的‘孝顺’。
⑵ 有没有佛教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书,育儿方面的,不是教育孩子学习佛学,是品德和儿童心理学类,最好推荐的
孩子年龄尚抄小,最好还是别袭接触有关宗教方面的书籍。要找小孩教育方面的书,书店很多。如果孩子对读书有兴趣,你最好从读书开始,逐渐让它进入到书本里去。可供孩子阅读的书非常多。如果已经进入小学,在三年级以前,以图文并茂的书籍为主;到了四五年级,随着孩子认字量的增加,可让他阅读纯文字的世界名著缩写版(专门针对儿童)。读这写书的过程,就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过程。如果在孩子初中以前能读六七十本这样的书,相信你的孩子在语言表达、写作水平、心理健康、道德修养上一定不会有啥问题。如果家里父母能以身作则,孩子成长过程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⑶ 佛学教育宗旨是什么
佛教是教育,佛学的抄教育宗旨:要用佛学的名词来说,它所讲的是诸法实相;用现代话来讲,它所讲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佛陀教育就是讲我们自己跟我们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教育的宗旨我们了解了;那么要想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这要智慧,要真正的智慧。所以佛法所追求的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句话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个话我们听起来还不好懂,再说得明白一点:就是对宇宙人生一种究竟圆满的智慧;我们才能够认清宇宙人生的真相,学佛求的就是这个。诸位要知道,如果你在佛门里面求财、求富贵、求功名、求儿女、求平安……,那是小事;能不能求得到呢?不一定能求到。可是如果你能够求到真正的智慧,那么这些事情样样都可以求得到。为什么呢?有了智慧,哪一样办不到呢!所以智慧是第一,智慧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有智慧,就是佛家常讲的有求必应,有求必应是建立在圆满究竟智慧的基础上。
⑷ 佛教极力提倡孝顺父母,但有些子女是来讨债的!如果是来讨回债了,那死后又要下地狱
基本的佛法中是没有什么讨债还债这说法的。每个人的生死都是内每个人自己业行动容力的推动,而后在此生或来世承受自己相应的业行果报。轮回中是意识的迁变流转而不是什么冤亲债主的鬼魂入胎。所谓还债说是民间鬼神信仰与佛法结合后的产物。
居孝事父母,治家养妻子,不为空之行,是为最吉祥。《法句经•吉祥品》
智者居家,节俭恭用,所奉有四,用得欢喜:一为供养父母妻子,二为瞻视人客奴婢,三为给施亲属知友,四为奉事君天正神沙门道士。《佛般泥洹经》卷上
学习佛法,应该明白自我的责任和义务才是最重要。慈悲、忍辱,须从生活中实践,佛法是正视自己智慧的不足,而不是逃避。
⑸ 小学音乐教育是否可以渗透佛学及传统文化的教育
可以的,佛学中的梵唱等形式从本源上说就是音乐的一种形式
传统文化中的诗经等内容也是可以颂可以唱的。
再说音乐教育也不一定只有旋律才是教学的手段
如说到广陵散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介绍它的故事背景
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和情操陶冶。
⑹ 佛教中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国人的这个理念跟外国不一样,幼年、童年要严加管教,那个小孩是没有自由,严加管教,他才能学得出来。《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严加管教。这些规矩,日常生活规矩,一点都不能够错乱,你们读《弟子规》,知道一个大概。日常生活当中,这些规矩统统要落实、要做到,《弟子规》不是念的,不是背的,每个人都做到。孩子看父母,父母对他的父母,就是孩子的祖父母尽孝道,小孩就学会了。《弟子规》的教学是在三岁之前,他还不认识字,完全从父母那里学到的。父母把《弟子规》做到了,就是对待他自己的父母,让小孩看,小孩天天看,全学会了。我们的祖父母对他的父母,曾祖父母,也落实《弟子规》,曾祖父母对他的父母,就是高祖父母,也要落实《弟子规》。高祖父母,大概上头都不在了、都过世了,在祭祀里头尽孝道,做榜样给后代子子孙孙看。中国教育是这么教的,不是口头,不是文字,身体力行,这样把人教好了,教出来了。
文摘恭录—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一九八集)
⑺ 净空法师佛学问答怎样能使孩子对学习有兴趣
有些时候抄兴趣是天生,有袭时候兴趣是后天培养的。培养孩子的兴趣,一定、必须要从小时候抓起,当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时候千万不要硬逼着他们去学,那样的话表面上看,他们的确是在学习。但父母知道此时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吗?这么做的后果是:他们会打心底里开始厌恶学习!
如果真是这样久而久之他们恐怕这辈子都不会对学习有什么兴趣了,只是迫于父母的淫威,成为一个做题的机器罢了!
后天培养学习兴趣:
1、对孩子学习的时间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切记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孩子不是学习机器!
2、当孩子算出难题的时候要给予鼓励!可以是口头也可以是物质或精神上的。
3、当孩子学习累的时候带她出去玩,不要让他和那些繁杂的作业死磕,这样对孩子没好处。
4、个人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若有必要一定要以身作则!这样孩子才会心服口服!
⑻ 佛法中那部经是教育孩子最好的
《地藏经》是佛门中的孝经,教育孩子很好。
⑼ 佛学教育:怎样让孩子聪明,成绩好
大安复法师答:作为制学前班的老师,出于慈悲,应对班上的孩子先进行道德人格教育,洒扫应对,孝悌仁慈,顺应孩子纯洁的心灵。对他进行仁爱的教育,教他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关爱苦难人群。爱一切生命,包括苍蝇、蚊子等蜎飞蠕动之类,培植孩子善良的天性,然后可以向他们讲些因果故事,注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观念。
其次,培养孩子的审美情操。欣赏宁静的古乐,朗诵唐诗宋词,引导孩子读儒家经典,如《三字经》、《论语》、《大学》、《中庸》等,让他们多看些像丰子恺的《护生画集》之类的善书。这些教育,并无宗教色彩,任何家长都能接受。
视具体情况,向孩子介绍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名号的好处,最好将佛号编成儿歌风格,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家长亦不知不觉受到佛化。
总之,在社会上,作佛学教育,要考虑国情和众生接受情况,要善巧方便才能有所成效。从儒家教育开始,渐次浸润佛法精神,变化气质。素质优良,即可为家长们所接受、叹服!
⑽ 佛学教育是什么
释迦摩尼佛灭度时魔王曾说过,他的子孙会披着袈裟,住进庙宇。那我们该版如何处之权。{骂他即是谤僧,是一种罪过。}我们对他应是敬而远之,敬。他是佛弟子。远,他没有德行。我们要会分辨良师。如何分辨?正所谓,依意,不依人。依了意,不依不了意。经书才是佛陀教育!?那些德行不足僧人,会自行恶果的。现在是末法时期,五浊恶世,应独善其身。自己德行足够,那你身边的人会随着你的带动而改变。有这么一则这故事:有一位大德,在村子里修行。他每天早晨,天刚亮就起床,敲木鱼念佛。声音洪亮,周围的人几乎都能听到。有一天,杀猪的老王,天刚亮就起床准备杀猪。“奇怪今天怎没听到木鱼和念佛声呢?”“谁说没有的”其妻子说道“是你杀业太重,得到的报应。”之后村里的人杀生害命的人愈来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