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计划 > 均衡教育中小学图书标准

均衡教育中小学图书标准

发布时间:2021-02-23 06:58:22

A. 请问完全中学图书达到生均多少册书才会达标呢

1、根据2003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校图书馆规程,生均图书最低是小学I类30册,回II类15册;I类初中答40册,II类25册;完全中学I类45册,II类30册;高中I类50册,II类35册。
2、完全中学(highschool[英])既有初级中学的学段,又有高级中学学段的学校,是一种学校制度。 初中属于9年义务教育阶段,而高中不属于义务教育,在学校的设置中,已经有许多完全中学脱钩为两所学校。 完全中学在教育中的地位是连贯的,承上启下,对中学生的培养可保持连续一致的目标和风格,对减轻中学生中考入学的压力有益。在一定程度上可更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和教学设施,校内教师在同一单位工作交流也使得教学更符合学科体系架构。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一所校园内生活学习,加强了不同学龄学生之间的交流,更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对管理工作要求更细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裨益。

B.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标准是什么

均衡的标准,个人认为应该包括:城乡差别、地域差别缩小;取消重点与普通学校的区分;师资力量配置合理公平;学生均可就近入学;等等,应该是全方位、多层面的均衡发展,学校、教师、学生都能均衡发展。

C. 初中生均图书借阅标准多少达标

1、根据2003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校图书馆规程,生均图书最低是小学I类30册,II类15册;I类初中40册,II类25册;完全中学I类45册,II类30册;高中I类50册,II类35册。

D. 中小学图书馆配的配备标准是什么

图书馆配书的标准就是书要符合学生们的要求,然后图书质量要好,图书馆配商也要有一定的馆配经验才可以。建议找甲虎。

E. 中小学图书馆配备标准都有哪些

甲虎图书批发认为图书馆是中小学校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为加强中小学图书室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设,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为引导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条件装备水平,以适应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可按以下标准实施。
一、图书馆藏书刊量
生均图书拥有量
生均图书年递增量
文艺类图书占总藏书量
报刊种类
工具参考书种类高中
≥50册
≥2册/人
≤30%
≥250
≥350初中
≥35册
≥2册/人
≤35%
≥120
≥200小学
≥30册
≥1册/人
≤50%
≥100
≥150二、图书馆建设要求馆舍使用面积包括藏书室、采编室、办公室和学生阅览室、教师资料室等。高(完)中应设报告厅或多功能厅,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电子阅览室。学生阅览室座位占地不得少于1.5平米/个。教师阅览室座位占地不得少于2.1平米/个。农村初中馆舍面积不得少于300平米,城镇初中馆舍面积不得少于400平米。
三、人员的配备
高中图书馆应配备具有中级及其以上职称(或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的负责人和具有高中及其以上学历的,经过专业培训的管理人员。初中图书管理人员中至少有1人具有中级及其以上职称(或大专及其以上学历),其余人员均经过专业培训;小学图书馆配备经过专业培训的管理人员。图书馆管理人员应热爱本职工作,熟悉图书馆业务,并做到相对稳定。四、配套设施:高中、初中:1.配有办公课桌椅、出纳台、目录柜等。2.配有书柜、书架、陈列柜、阅览课桌椅、报刊架等。3.配有防火、防盗、防潮、防霉、防尘、防蛀等设备。4.配有装订、计算机、视听、复印及复制等设备。5.照明设施齐全,采光良好。小
学:1.配有办公课桌椅、出纳台、目录柜、书柜、书架、阅览课桌椅、报刊架等。2.配有防火、防盗、防潮、防霉、防尘、防蛀等设备。3.配有装订、复制等设备。4.照明设施齐全,采光良好。

F. 教育部新课标要求小学,初中阅读量各是多少字

小学为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初中为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初中要求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6)均衡教育中小学图书标准扩展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相关要求规定:

1、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3、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G. 教育均衡发展两个门槛达标的最低比例要求是什么

近期,教育部印发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督导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近日,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教育部督导办负责人。
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标准是什么?
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门槛、两项内容、一个参考。
一个门槛,即基本办学标准评估。要求在对一个县进行评估认定前,要对其所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否达到本省基本办学标准进行评估。达到这一条件的县,才有资格接受均衡督导评估认定。
两项内容,这是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的核心内容,包括对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差距的评估和对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两个方面。
校际间差距评估是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来分别计算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达到基本均衡评估的标准为: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65,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55。
对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主要是通过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四个方面的17项指标来进行,每个指标赋一定分值,总分为100分;达到85分以上的县方可视为达到此项评估的要求。考虑到省情不同,要求省级在制定实施办法时,可适当增加对县级政府工作评估指标。
一个参考,是指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满意度,作为评估、认定一个县是否实现基本均衡的重要参考依据。
问:怎样开展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
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程序,主要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即县级自评、地市复核、省级评估、国家认定。确定这个程序,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充分体现督促各级地方政府在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履行职责,特别是在县级自评环节中,可以更好地实现“以评促建”的原则。二是逐级督导评估,做到层层把关,以保证质量。三是体现国家意志,以省为主实施,国家规定督导评估的基本内容、基本标准和工作程序,省级组织评估,国家最终审核认定。从2012年起,教育部将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评估认定工作,并适时公布名单。同时,为保证督导评估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督导评估暂行办法》还规定,省级教育督导部门对辖区内申请评估验收的县进行督导评估前,要向社会公告,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体系有哪些特点?
答:这次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体系,与以往督导评估体系相比,有三个特点,也是三个创新:
一是更加强调科学性。均衡督导评估中校际间差距的评估是以学校为单位采集数据,并作为评估依据。同时,为了真正起到推进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学校资源的作用,在计算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间差距状况时,运用了统计学中常用的差异系数的计算方法,评估认定主要依据相关指标的计算结果。最终用数据说话,以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估,从而保证督导评估的客观性、严肃性。
二是更加强调开放性。鉴于各地经济和教育发展背景不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策略不同,这次的均衡督导评估体系在指标和标准两个方面,作了更加开放性的设计。在指标方面,既规定了国家的统一指标,又给地方留出空间,地方可以结合实际,适量增加指标;在标准方面,国家提出了面向全国范围的最低标准,同时也允许地方根据实际,确定更高的评估标准。
三是体现公众参与性。这次督导评估体系最大的创新就是体现公众的参与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性任务,也是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教育督导始终强调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此次制定的均衡督导评估暂行办法,将公众的满意度作为评估认定的重要参考,意在引入公众参与机制,使得评估的结果能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同时,也使广大群众参与进来,更加了解身边的每一所学校,以逐步缓解择校的矛盾。《督导评估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公众满意度调查由省级督导评估组组织开展,也可由省级教育督导机构委托政府统计部门、科研单位、专业调查机构等进行。调查对象包括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群众,以学生家长为主。调查方式通过问卷、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

评估内容和评估标准
第四条 县域内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评估指标
对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的评估,重点评估县级政府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情况。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分别计算小学、初中差异系数,评估县域内小学、初中校际间均衡状况。
第五条 对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指标及要求
(一)入学机会
1. 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纳入财政保障体系。
2.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3. 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不低于80%。
4. 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县域内初中的比例逐步提高。
(二)保障机制
1. 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监督和问责制。
2. 义务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近三年教育经费做到“三个增长”。
3. 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制定并有效实施了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财政性教育经费向薄弱学校倾斜。
4. 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义务教育的比例达到省级规定要求。
(三)教师队伍
1. 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度。
2. 义务教育学校学科教师配备合理,生师比达到省定编制标准。
3. 建立并有效实施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
4. 落实教师培训经费,加强教师培训。
(四)质量与管理
1. 按照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
2. 小学、初中巩固率达到省级规定标准。
3. 小学、初中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达到省级规定标准。
4. 义务教育阶段不存在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公办义务教育择校现象得到基本遏制。
5. 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得到有效减轻。
对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总分为100分。
第六条 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意度调查
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县域内学校校际间办学条件差距、县域内校际间教师队伍的差距、县域内义务教育择校情况以及政府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努力程度等。
调查的对象应包括: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群众。以上参与调查的主体中,应以学生家长为主,各类调查主体的比例以及选取方式,由省(区、市)确定。
第七条 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得分在85分以上、小学和初中的差异系数分别小于或等于0.65和0.55的县,方可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评估认定。同时参考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
本办法确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标准是最低标准。各地在制定本省(区、市)评估标准时,可结合实际,对本办法的评估标准进行调整,但不得低于本办法标准。

H. 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包括哪些内容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容包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制。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拓展资料: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是:自从1986年公布实施的义务教育法提出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2011年所有省(区、市)通过了国家“普九”验收,我国用25年全面普及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问题,为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明显差距,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制。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率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到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65%;到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95%。

I.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指标标准是什么

根据《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指标标准如下:

第六条资源配置评估通过以下7项指标,重点评估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在教师、校舍、仪器设备等方面的配置水平,同时评估这些指标的校际均衡情况。具体包括:

(一)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2人以上、5.3人以上。

(二)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1人以上。

(三)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0.9人以上。

(四)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5平方米以上、5.8平方米以上。

(五)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7.5平方米以上、10.2平方米以上。

(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000元以上、2500元以上。

(七)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3间以上、2.4间以上。

每所学校至少6项指标达到上述要求,余项不能低于要求的85%;所有指标校际差异系数,小学均小于或等于0.50,初中均小于或等于0.45。

第八条教育质量评估通过以下9项指标,重点评估县域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学校管理水平、学生学业质量、综合素质发展水平。具体包括:

(一)全县初中3年巩固率达到95%以上;

(二)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

(三)所有学校制定章程,实现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

(四)全县所有学校按照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五)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设施设备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

(六)所有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达到良好以上;

(七)课程开齐开足,教学秩序规范,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

(八)无过重课业负担;

(九)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相关科目学生学业水平达到Ⅲ级以上,且校际差异率低于0.15。

以上9项指标均要达到要求。

扩展资料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是:

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率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

到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65%;到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95%。

阅读全文

与均衡教育中小学图书标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