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计划 > 缩小城乡小学教育差距几点建议

缩小城乡小学教育差距几点建议

发布时间:2021-02-22 16:54:38

Ⅰ 如何缩小城乡小学数学教育差距

加速象征教学质量,保证工具习题集到位,教师到位

Ⅱ 我们要促进教育的公平,要努力缩小城乡,县城和什么之间的差距

【英盛观察】 “我仔细算过,我们这里的小学生念完三年级时,孩子们就走完‘... 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 二是加大教育财政拨款机制的透明度和公平度...

Ⅲ 如何缩小城市和农村之间教育的差距

长期以来,城市发展优先于农村,伴随巨大的城乡差别,农村教育与城市教内育也存在巨大差别容。城乡教育呈现出“马太效应”似的不平衡发展:在资源配置、资金投入、办学条件、教师待遇等方面,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这使得农村孩子从小就与城市孩子站在不平等的起跑线上,他们要付出数倍于城市孩子的努力,才不至于落得太远,输得太惨。义务教育是公共产品,农村孩子由于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而输在起跑线上,可以说是对农村孩子的最大不公。 曾听人说,城市的学校像欧洲,农村的学校像非洲;城市中小学的一间教室相当于农村的一所学校。面对农村中小学一贫如洗,那些陈旧的校舍,破烂的桌椅,简陋的设施,黯淡的眼神,如何来缩小这种差距呢?

Ⅳ 城乡教育差距如何缩小

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21日电(见习记者高鑫)“冰花男孩”现象近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如何避免“冰花男孩”现象再现?教育事业需做哪些改变,让偏远地区孩子们也能像大城市孩子一样,接受高素质、有创造力、有活力的教育?日前举行的第二十二次长安街读书会上,三位教育大家对此进行深度解析。

据悉,此次活动是由长安街读书会联合团中央“青年之声”学习者服务联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办,全民阅读促进委员会、中国青年网、“青年之声”综合服务办公室承办,共同发起的集体读书学习活动。

城市与乡村的教育最根本差距在教师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朱永新认为,“冰花男孩”现象与学校撤点并校有很大关系。“其实,这个问题我们五年前就开始给国家写建议,基本上是叫停了。”

石中英在读书会上发言。特约记者邢燕摄

“从政府到社会,已经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各种各样的平台。”石中英说,对一个老师来说,若他有美好的职业愿景,有澎湃的教育热诚,有专业成长动力,就不愁找不到成长的途径、成长的平台。总得来说,国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素质提升确实做了大量工作。

石中英更关心的是,学校的内部环境对教师专业工作的影响。什么样的学校环境更有利于老师去放飞自己的职业理想,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他认为,一定是公平的、平等的、民主的。但事实上,有不少老师在学校工作中,教育教学自主权不能得到充分保障,还有很多时间和精力没有用在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上。

“教师在学校改革发展当中的话语权、自主权、参与权还不够,所以,这几年我在呼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供给的质量,这个很重要。但对学校制度、文化还要进行重造。”石中英说。

石中英表示,希望学校能把教师成长、教师发展作为学校提升质量的核心工作来抓。真正的教育是由教师来提供。

Ⅳ 如何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牧区小学教师教学水平

提高乡村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新教学大纲,专新课程教育理念也属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乐意走进课堂,才能体会学习的乐趣,才有展示学生自我的欲望,才能成为学生长久学习动力。但现今乡村小学学生学习数学普遍兴趣不高,应付式学习……新课程教材在小学数学科上可谓结构全面,每册都有“数”“图形”“统计”“数学广角”。这种结构全面式的设计,知识点较多,有“素质”,对于乡村学生较难有时间去“品质”。老师在教学中就要花苦心在表达上形象化,生动化,把课本上的例子转化成一段段小卡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是很感性生动的,把数学的“理性”变成“感性”,提高学生的兴趣,是我们老师的当务之急。

Ⅵ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方面,当前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缩小城乡贫富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邓小平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他认为:“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突出地提出和解决共同富裕问题,使之成为“中心课题”的时机已经趋于成熟。
首先,完善人力资本培育的合理制度。随着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和信息化阶段,技术、管理等要素在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所获取的要素分配额也越来越多,成为影响收入的主要因素。据联合国提供的研究结果表明:“劳动生产率与劳动者文化程度呈现出高度的正比例关系,与文盲相比,小学毕业可提高生产率43%,初中毕业可提高生产率108%,大学毕业可提高生产率300%。” 又据美国经济学家分析,中国农民在校时间每增加一年,其收入就可以增长3.6-5.5%, 如果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受教育水平达到城市的水平,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可缩小15-20个百分点。
要使低收入者收入持续而有保证的增加,必须增加其人力资本的竞争力,因而必须对现有的人力资本培育制度进行变革。第一,规范初次教育的平等机制,加大国家对初、中级教育的投资,保证所有新生劳动力都能接受平等有效的培育。第二,完善高等教育的保障机制,加大对所有有接受高等教育意愿者的多种形式的物质支持。第三,建立失业人员的人力资本转型和升级机制,将教育保障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
其次,推进城镇化的进程无疑是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途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实现共同富裕的首要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减少农民,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应逐步消除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歧视性政策和障碍,加快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的就业机制。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关键是提高农民就业技能,提高农民素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农民进城就业和定居的条件,在住房、就学、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方面推进与户籍制度改革相关的配套改革,取消对外地农民工的歧视。为农民工转化为稳定的城市产业工人和市民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再次,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精神。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保护合法经营,打击非法经营,维护经济秩序。健全法律法规,包括就业制度、健全合理的税收制度,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最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缩小贫富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构想,是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创新。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一项大政策。怎样把握时机用好这项大政策?邓小平同志又进一步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它依然是指导我国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区域协调发展上,要实行非均衡与均衡相结合的发展战略,通过积极的非均衡促进相对的均衡,即:一方面鼓励一切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争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加快全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又要大力帮助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加快发展。
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不懈追求,更是当前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当代的伟大使命。要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完成“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历史任务,只要我们坚持以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共同富裕的科学构想就一定会变为现实。
怎样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
首先要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只有蛋糕做大了,才是解决贫富差距的根本。市场经济发展了,国家综合国力增强了,财富多了,才能更有条件,更好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解决贫富差距。
贫富差距主要是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所以国家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建立东中西部地区统筹发展,东部带动西部,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长效机制。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政策,加快对西部农村的发展,鼓励富人到农村投资,发展乡镇企业,给予优惠政策,提高西部农村居民的收入。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取消阻碍农民到外地谋发展的限制,统筹城乡发展,创建平等的就业环境,同时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对农民进行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能力,增强农民劳动技能。
其次是完善税收制度,征收高收入人群的所得税,增加消费税,同时减免农业税,减轻农民的负担。
再就建立健全法律,打击非法经营,加强对权利的监督,防止权利出租,贪污等现象发生。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共同富裕是一个渐进的进程,但通过有效的措施和政策,一定会克服眼前的困难,实现社会注意的全面发展,达到共同富裕。

缩小贫富差距 促进社会和谐
努力缩小贫富差距,是促进经济社会安定有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贫富差距也呈不断扩张的趋势,集中表现为:区域性差异;行业性差异;城乡间差异;个体间差异等等。
究其原因是复杂而多样的,除了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竞争体制必然导致收入差距外,改革开放初期政策的偏向性;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法律法规制度的不健全等因素也加剧的贫富分化和各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的存在。缩小贫富差距,使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政府为主导,标本兼治。
统筹区域统筹城乡,以发展为手段缩小收入差距
第一,当前我国东部和西部、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人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必须高度重视,按照十七大的要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资源开发结构”,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地区合理流动。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率先发展。重大项目布局要充分考虑支持中西部,鼓励东部,帮助中西部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缩小东西部,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群众的收入差距;
第二,统筹城乡发展,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消解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以发展的手段解决城乡差距问题。

Ⅶ 如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英盛观察】

“我仔细算过,我们这里的小学生念完三年级时,孩子们就走完‘25000里长征’了。”一位来自贫困地区的校长在北京吃惊地发现,这里的学生们“又白又胖”,而相比之下,自己那些山里的学生,显得“又瘦又小”。
“我们村的教育水平比县城至少差20年,县城比北京相差的更多。”来自贵州赫章的郭昌举校长因此而感叹。
这是两位首次走出贫困山区、一睹京城繁华街景与先进教育的乡村校长在北京贫困地区小学校长论坛上发出的感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着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教育公平问题牵动着在北京参加两会的政协委员们的心。
教育差距不容忽视
近年来,随着促进教育公平战略的确立,我国相继实施了一系列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措施,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弱势群体受教育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但不同区域、不同学段、不同教育领域、不同学校、不同人群之间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特别是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在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等各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广西教师卢有英说:“北京的小学常常召开家长会,家长与老师可以沟通许多问题。但在我们的学校里,9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连家长们都找不到。”贫困地区小学师生比例普遍达到1∶30以上,老师和校长统统身兼多职。他们教书、做饭、当宿舍保安,也当孩子们的“爸爸妈妈”。
全国政协委员傅建荣在发言时指出,几乎所有贫困地区的学校都存在教师不足问题,以至于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有不少初中文化的代课教师担负着乡村教育的重任。他们中的许多人,只拿着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的月薪。农村学校教育经费不足,办学条件不好,教师队伍不稳,教师待遇不高,“人心思城”不安心农村教育。教学设备数量不足,种类不全,严重影响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民进中央在提交的提案中指出,义务教育的不均衡,在城市,导致小学、初中择校热高烧不退,重点校“大班额”和“超大学校”随处可见。在农村,导致基层中小学校生源减少、教师流失,父母进城陪读成风。不仅如此,义务教育的不公平、不均衡,还在广大城乡导致升学竞争恶性化、学校招生权贵化(条子生、票子生)、职业教育边缘化、出国留学低龄化等教育怪象和乱象。
教育不公源于资源配置不公
民进中央提案中指出,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关键是政府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以经费投入为例,一些县城的重点中学教育经费竟然占到全县的1/2。农村小学体育、音乐、美术、科学等科目的教师极其缺乏,以上学科教师充足的学校分别只占24.1%、16.6%、14.7%、28.1%,绝大部分学校不能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这些课程。大约40%的农村学生从来没有做过物理实验,60%多的农村学生从来没有做过生物实验。
民盟中央的发言也关注了教育资源配置失衡问题。
一方面,地区、城乡、校际和群体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教育发展和资源配置呈现由东向西、由城市向农村、由高等教育向基础教育、由重点学校向非重点学校、由公办学校向民办学校梯度下降的格局。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中小学生人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东部与中西部相差10倍之多;农村不到城市的60%。2010年我国高中阶段民办学校在校生规模仅占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的12.7%。
另一方面,资源结构严重不协调。公办优质教育资源太过集中,民办优质教育资源又始终稀缺,在入学和升学机会等方面形成了巨大差异。个别重点中学不断升级为“超级中学”,黑洞一般吸尽优秀的师生、资源和升学机会。调查显示,陕西省两所“超级中学”在2008年-2010年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占全省名额的六成多。
多管齐下破解教育不公
全国政协委员林方略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善我国教育发展不公平、不均衡的现状,必须着力减少经济、权力、区位等外部社会因素对教育公平的制约,构建起促进教育公平的制度基石。当前,可重点采取“三加三减”的教育公平推进策略。
一是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减少经济发展水平对推进教育公平的制约。当前需要优先和重点改革的是我国的教育投入体制,特别是要改变基础教育由地方为主投入,越贫困的地方教育资源越少、教育发展越落后的现状,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
二是加大教育财政拨款机制的透明度和公平度,减少权力等非制度因素对促进教育公平的制约。要切实消除权力等非制度因素对教育公平的制约,就必须加强制度规范,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特别是要着重改革教育财政拨款机制,确保教育财政拨款的公平透明。
三是加大对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教师的待遇保障力度,减少此类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偏低对吸引优秀师资的制约。
全国政协委员傅建荣建议通过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优质资源共享、学校合理布局,共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少数民族委员阿什老轨认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特别关注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从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有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推进教育公平。
总而言之,当务之急是尽快解决县区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首先让同一个县区的孩子尽可能接受均等的教育,再逐步在省市和全国范围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Ⅷ 思品作业本当前,对如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进教育公平,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首先:抄政府在财政上要大力袭支持农村教育。一是加强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其次:引进人才,加强农村教师的在职培训,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
再次:取消高考录取的地域差别,录取比例应人口比例而不是按地域

Ⅸ 如何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实现城乡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促进教育公平,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大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进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整体的和谐稳定。作为安徽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近年来,芜湖市坚持把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到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之中,将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多措并举,狠抓落实,让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使城乡学生同在蓝天下,共享阳光,健康成长。芜湖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着力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围绕硬件均衡,加大经费投入,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硬件均衡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首要之举。芜湖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方位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切实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一是全面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为农村中小学提供充足的经费保证。2007年至2010年,共落实“两免一补”资金4.3亿元,受惠学生累计达85.5万人次。逐年提高公用经费标准,将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情况纳入对县区党政领导的督导考核内容,形成各县区教育互相比投入、比发展、比成绩的争先进位局面,促进县区政府主动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目前三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均超省确定的基本定额,保障能力大大增强。二是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改造和建设力度,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开展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工程等,重点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改造和建设力度,“十一五”期间,我市共投入校舍新建、改造资金14.82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125.18万平方米。大部分资金向农村学校倾斜,使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校舍面貌焕然一新,教学仪器设备配置更新,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围绕学校布点,实施布局调整,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布局调整是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市按照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遵循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利于教育教学管理、完善教育服务功能、整合优化教育资源的原则,合理考虑人口、生源、教育资源、交通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科学规划和稳步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到2010年底,全市有50余所中小学校通过“撤、迁、并、建、改”等方式进行了优化重组,调整了全市中小学布局,加快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改造。
三、围绕师资均衡,提升师资水平,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重要保证。师资均衡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内核。为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我市建立完善教师补充、培训和交流机制。2010年三县按照“条件公开、过程公正、全程监督、择优录用”的原则,新招考录用了105名中小学教师。新增教师优先满足农村学校需要,充实到农村薄弱学校和学科教学力量不足的中小学任教。为进一步提升农村教师师资水平,我市坚持教育培训为主,辅之交流互动的方式,促进城乡师资均衡。2010年,全市有2000余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培训,有500名教师进行了交流,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均衡,初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科学配套、素质优良、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
四、围绕信息技术,推动资源共享,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开拓更大空间。信息技术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手段。我市以建设全国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为契机,坚持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芜湖、繁昌、南陵三县成为全省首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县,共有574所学校加入“农远”工程行列。广大农村中小学生通过视听技术、卫星传播技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能近距离接触到最先进的教材、最优秀的教师。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整合,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和农村远程教育,为农村中小学架起一座座“空中课堂”。过去农村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单一教学模式因为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变得丰富多样,教育信息化已成为缩小芜湖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五、围绕教育惠民,扶持困难群体,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必要保障。扶持困难群体是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保障。从2007年秋季起,我市对所有农村中职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中职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截至2010年,共发放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4053.48万元,补助54280人次。从2009年秋季起,实施中职教育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2010年秋季起,将中职学校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免学费范围。截至2010年,全市共发放免学费资金675.5万元,免学费人数5723人次,有效引导农村地区、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2010年秋季起,将城乡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资助范围,共发放国家助学金672.54万元,补助8968人。建成88个留守儿童之家,配备电视、电话、电脑、图书、爱心雨伞、小药箱等设备及物品,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捐助、慰问、个别辅导、咨询等教育帮扶活动,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
为进一步推动芜湖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近年来,芜湖市政协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充分发挥政协的职能作用,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是组织视察调研。近年来,分别组织委员到全市各中小学、各县区中小学进行实地考察,进一步了解我市城乡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发展情况,做到参政有内容、说话有依据、议政有方向。二是召开座谈会。分别组织教育界委员、专家、教师代表座谈,讨论如何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充分发挥政协委员智囊团的作用。三是形成调研报告。在广纳民意、广集民智的基础上提出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在决策时参考。近几年,我们先后向市委、市政府呈送了《关于中小学布局规划调整的建议》、《关于芜湖市中小学均衡教育》等调研报告,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部分意见和建议正在实施和落实中。
从芜湖的教育均衡发展来看,我们认为要做到“三个创新”,才能确保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工作顺利推进。
一、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创新工作机制。完善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管理体制,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加快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按照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原则,推动以城带乡、以镇带村、以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促进城乡学校共同发展。
二、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创新保障机制。加大教育投入,建立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将达到4%。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目前,开发区、鸠江区已经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全免费”、“同区同待遇”,我市将进一步推广,3年内实现全市义务教育“全免费”。
三、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管理机制。探索实行校长职级制,建立校长流动交流制度,推动校长专业化发展,构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完善教师全员聘任制,加强教师资源统筹配置,探索建立中青年教师定期流动制、名优教师巡回授课制、紧缺教师跨校走教制、优质学校教师支教制,深入开展城乡教师互动交流活动;大力加强教师培训,着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Ⅹ 如何缩小城乡,校际间差距,促进教育

为加快缩小城乡差距,我国坚持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主要措施包括:启动实施第二期“中版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权造工程”,2010、2011年中央投入50亿元,重点改善学校食宿条件,提高农村初中巩固率。启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2010、2011年中央投入168亿元,主要用于农村学校图书、教学仪器设备以及寄宿条件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2011年共聘用特岗教师49870人,覆盖21个省份的6所农村学校。为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2010、2011年中央安排资金20亿元,实施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试点项目。
在努力缩小区域差距方面的主要措施包括:扩大“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规模,2011年安排15万人,由北京等15个省、市承担,面向河南等中西部8省、区招生。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组织94所高校对口支援新疆等18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67所高校。

阅读全文

与缩小城乡小学教育差距几点建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