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计划 > 国外小学艺术教育

国外小学艺术教育

发布时间:2021-02-22 16:28:38

㈠ 国外的艺术教育可以在哪里学习呢

一般大牌知名的培训学校都有外国艺术老师,你可以网上搜一搜。当然国外老师价格也更贵

㈡ 国外孩子艺术教育怎么做

法国:艺术教育注重感悟
与国内推崇数学、语文等学科不同,法国的幼儿教育更偏重音乐和美术。法国所有的幼儿园都把美术教育看成教育的根本,80%以上的幼儿课程都和美术有关。为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他们很重视参观和旅行之类的活动,让孩子们用画笔或语言描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而在地理、音乐等其他科目的学**中,也积极鼓励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品,以此培养孩子对艺术的热爱。
为了营造家庭艺术氛围,法国父母喜欢给孩子买很多手工制的材料,使孩子随心所欲,兴趣一来即可创作。法国父母还在家里的墙上贴很多空白纸张,到处都放着绘画工具。法国父母还喜欢带孩子参加各种艺术活动,让孩子亲身感受生活与艺术。
在幼儿园、学校和家庭的合力培养下,法国的孩子对建筑、美术、音乐普遍有独特的感悟与认识。让他们看一幅画,他们就能谈出它的配色、素材、明暗、构图等等,并能说出对画的感想。
美国:民间团体重振教育
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美国的艺术教育出现滑坡,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费紧张、政府规定的强制性课程过多,以及公众的认识不到位等。其后果是现在做教师和家长的一代美国人自身没有受过良好的艺术教育,看不到艺术教育的价值。现在,美国教育界已经深刻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科学家也为振兴艺术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断言:“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将艺术教育置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如果担心学生的考试成绩,要想办法让他们考高分,那么给孩子的艺术教育应该更多,而不是更少。”亚利桑那州公共教育局的督学汤姆•霍恩说:“很多研究表明,沉浸在艺术之中的孩子考试成绩更好。”
达拉斯艺术学**计划(DALI)是一个由艺术家、慈善家、教育工作者和工商界领袖组成的艺术教育团体。该团体长期致力于艺术在中小学校的推广,并尝试把学生引入本市的艺术社区。团体负责人吉吉•安东尼说:“我们的理念既是理想化的,也是经过严格科学论证的一当创造力推动学**,学生就会茁壮成长。
在明尼阿波利斯和芝加哥,社会各界人士也在努力把当地充沛的艺术与文化资源注入学校,开展全面、可持续的艺术教育,而不是因预算和官员的变化可以随便增减的项目。
汤姆•霍恩把为所有中小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全面的艺术教育作为其施政目标。霍恩本人就是一个受过专业训练的古典钢琴家,还是菲尼克斯巴洛克合唱队的创始人。他目前还没有完成他的任务,但成绩显著:他为艺术教育制定了更高的标准,在州教育局中任命了一位艺术专家,为该州的艺术教育争取到400万美元的联邦教育经费。在他的努力下,一些学校恢复了荒废十多年的艺术与音乐课。“教育的目的有三”,霍恩说,“我们为孩子们将来就业谋生做准备;我们为孩子们成为公民做隹备;我们还要把他们培养成有深层次审美能力的人。第三个目标与前两个目标同样重要。”
日本:家庭艺术氛围浓厚
日本提倡个性化教育,教师注重因材施教。同时,日本的中小学教育,又非常注重实践,强调学生动手能力、活动能力的培养。我所考察的几所中小学,学生的实践活动项目非常丰富,有合唱、器乐合奏、体操、工艺、话剧、舞蹈、剪纸、书法、绘画、插花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有一户日本工人家庭,主人相川45岁,妻子是家庭主妇,同住的还有25岁的女儿和3岁的小外孙,一家三代同堂,其乐融融。
走进客厅,可以看到一台雅马哈三角钢琴和一台电子琴并肩置于墙角。四周墙上挂满了水彩画和装饰画。女主人和女儿为客人演唱了一首日本歌曲,优美的女声二重唱颇具水准。女主人向客人介绍,墙上的水彩画都是她的作品。客厅里摆放的插花,都是他们自己门口小花园里随手采来的,温馨之极;墙上的装饰画,更令我感到主人一家和谐的艺术氛围。
日本家庭这种高尚的艺术情趣,是与日本学校的艺术教育分不开的。艺术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从“纯粹艺术”教育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受中获得美感体验,并唤起他们的创造热情。
英国:美术课上感受艺术
日前,英国艺术家克莱尔女士,在上海美术馆给幼儿园的孩子们上了一堂美术课,令中国教师大开眼界。
教室的地板上,一张张大幅白纸围成一个圆圈。克莱尔指挥孩子们就位,一人一张纸,说:“开始画吧,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大多数孩子选择画放在屋子中间的一瓶花。 5岁的马栎程却画了一座线条极其简单的房子。 “Verygood!”克莱尔走过来向她竖起了大拇指。
5分钟后,克莱尔让孩子们围着圆圈顺时针换座位,继续画别人的画。孩子们乐了,兴奋得不得了,有的跪在地上,有的趴在画纸上,在前一个孩子画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思路尽情挥洒。几次换位下来,一幅画经过四五个孩子的手,摆在面前的已经是形象各异了。两个小时的课,克莱尔不断地鼓励孩子,气氛始终轻松活泼。
克莱尔女士作为一名艺术家,在英国经常参与学校的美术教育。她认为这样的上课方式有四个优点:“第一,孩子们经常轮换就不会感到无聊,从而培养他们对绘画的兴趣;第二,孩子不会因为固定在一幅画上而患得患失;第三,每次轮换都面对别人的思维,可以给孩子以新的启发;第四,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㈢ 中美国家对艺术教育有什么不同

中美两国高校艺术教育的四点比较
中美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目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高等学校里,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的联系比美国紧密得多。美育是中国教育方针的一部分,除了追求美学目的外,还大量地存在着道德和精神的目的。人们认为接受艺术教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激发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善良的情感。“我们把艺术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美能辅德、益智、促体,这是已经被多少事实证明了的、不可置疑的”[10],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美育在中国曾一度被看作是实施德育的手段,没有独立的价值和明确的地位。1999年以后虽然有了独立的地位,但仍然需要和“全面发展”、“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德智体”三育等更加有吸引力的口号联系在一起。因为“艺术教育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才受到重视。
在美国高等学校,艺术教育是通识教育中的一部分。而通识教育,最早的起源是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因此,美国人习惯于把艺术视为自我表现和创造力的源泉,愿意探讨艺术和科学共同的过程,如灵感、构思、幻想等等。美国不少教育学家反对艺术教育或者美育具有德育功能,认为艺术教育和道德教育是互不相干的两件事。在美国艺术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开发智力,或者为了情感体验和自我娱乐。出于道德教育的目的实施艺术教育,将遭到反对。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的麻省理工学院,却开设了35门音乐课,笔者提出疑问以后,麻省理工学院音乐系的教师的答案是:“因为科学家都爱音乐,很多科学家是音乐家”。
哈佛大学校长尼尔?陆登庭1998年3月23日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时,说出了哈佛大学重视人文艺术教育后面的哲学思想。他在谈到21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的三个主要挑战和重要任务时,首先提出的就是“人文学习的重要性”,我亲耳听到了他的这次演讲和这番议论。
他说:“首先,我要谈的重要的事就是人文学习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无论政府拨款还是私人投资,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在经济上的花费都是昂贵的。因此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都承受着必须看到教育投资获得经济效益的压力。当然,大学的研究工作有助于经济增长是重要的;大学教育像目前这样有助于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也同样是重要的。但是对于优秀的教育来说,还有更加重要的、不能用美元和人民币衡量的任务。最好的教育不但帮助人们在事业上获得成功,还应使学生更善于思考并具有更强的好奇心、洞察力和创造精神,成为人格和心理更加健全和完美的人。这种教育既有助于科学家鉴赏艺术,又有助于艺术家认识科学。它还帮助我们发现没有这种教育可能无法掌握的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我们无论作为个人还是社区的一名成员来说,度过更加有趣和更有价值的人生。”
他接着说:“因此,当今在哈佛和美国的其他大学里,复杂的条件下我们仍然保持着人文和科学领域中的通识教育传统。我们的大学生在他们第一个四年的本科学习中有一个主修专业,如化学、经济学、政治学、艺术或其他学科,但同时也学习从伦理学、美学到数学,从自然科学到文学、历史等非本专业的知识。除此之外,绝大多数哈佛的本科生还花很多时间在课外活动中。如作为志愿者投身于社会服务、为报纸杂志写稿、参加乐队或其他文艺社团的排练或演出。实际上很少有人在结束四年本科的通识教育之前专注于职业训练。”
谈到这么做的原因时,他说:“这种模式和世界其他地方比起来有所不同。我也并不认为它对包括美国教育在内的所有高等教育体制都适用。但在这种模式的后面,却是强有力的哲学思想和坚定的信仰:大学教育应激发我们的好奇心,使我们对新思想、新经验持开放的心态。它应该鼓励我们去思考那些未曾检验的假设,思考我们的价值观和信仰。”
中美艺术教育目的存在差异的原因,在于中国传统儒家美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政治和伦理色彩浓厚,注重艺术在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的功能,功利主义较为明显。孔子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等著名论断,强调艺术可以通过陶冶人的感情,实现伦理道德的规范,使个体和社会协调一致。我们今天仍然强调美育的德育功能,一定程度上受此影响。
相比之下,西方古典美学更强调美与真的统一,更重视艺术的再现、模仿、写实,也就是其认识价值,功利主义不明显。所以学者们反对艺术教育承载太多任务,不同意中国“文如其人”的观点,认为艺术修养和道德品质完全可以相左。
当然,中美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目的也有相同之处,那就是都认为艺术教育具有开发智力,提高文化修养的作用。
(二)组织管理
两国艺术教育教育组织管理的差异,主要是因为教育管理体制的不同。
中国的高等教育是集中的,自上而下管理的。高等学校的艺术教育虽然也有学校师生自发启动的现象,但10多年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还是国家教育部1988年和1996年两次下发文件,要求普通高等学校普及和加强艺术教育的结果。中国权威机构的“红头文件”,在艺术教育中所起到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是决定性的。
而美国的教育是高度分散的。美国的25所顶尖大学全是私立大学,艺术教育的方针完全取决于学校自己的意愿。即使那些政府办的州立大学,州政府教育部管得也很少,更不会过问艺术教育之类的事。
说到校内的艺术教育管理工作,中美两国的高等学校到是有相同之处,就是都受到校一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以及大多数中国高等学校,都有一名副校长或副书记分管全校学生的艺术教育,并且有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艺术教育委员会或美育委员会,负责监督、指导和规划全校的艺术教育,突出了艺术教育的重要地位。当然,大多数机构都是在教育部文件要求之后成立的。
麻省理工学院除1975年起学校专设的艺术委员会每年召开两次会议,研究艺术教育工作,校长亲自参加。麻省理工学院现任院长查尔斯?维斯特于1996年10月25日在艺术委员会的年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演说《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并重》。1987年麻省理工学院特别设立了艺术副教务长一职,下设艺术办公室,工作人员除副教务长的两名助手外,另3人负责艺术委员会、特别艺术项目、艺术通讯等部门的工作。
哈佛大学同样有艺术办公室,历届校长中不乏重视艺术教育之人。1853年到1860年,在詹姆斯?沃克尔担任校长期间,哈佛大学的课程中增加了音乐课。这位校长不因为自己是聋子,就无视学生的审美需求。
尼尔?陆登廷是第26任哈佛校长,1991上任,从1993年起,哈佛大学有了一年一度、持续4天的大规模艺术节。每年艺术节期间,哈佛大学同时颁发艺术奖,由他亲自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并授予哈佛大学历届校友中为艺术和艺术教育做出贡献的人士。
(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根据教育部的意见,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艺术教育应该纳入教学计划,进入第一课堂。不仅如此,1996年还提出建议,首先开好音乐、美术、影视三个艺术门类的鉴赏课和《大学美育》。某些省市,将是否开齐这四类课程,作为衡量一个大学艺术教育是否合乎要求的标准。因此,所有艺术教育的先进学校毫无例外,首先加强了这四个方面的艺术课程。此外,他们还有各自的特色。
北京大学每年全校有3500名学生选修艺术学系开出的14门艺术公选课或通选课,它们是艺术概论、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中国音乐、贝多芬专题、莫扎特专题等。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现每学期开设18门课(包括以艺术团为主的合作排练课),涵盖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影视、戏剧、美学等艺术门类,分为音乐系列、艺术美学系列、实践技巧与合作排练系列,包括限选课、自选课、辅修课三个层次。
中国人民大学自1986年以来,先后开设的艺术类选修课加起来有20多门。1998年起,规定所有的本科生必须修满3学分的艺术类课程才能毕业,使之从自选课提升为必选课[13]。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也曾经有过这样的规定。
美国的大学生选课虽然要受到通识教育或核心课程有关要求的限制,但选择面要宽得多。在艺术课程方面的自由度,比以上三所中国大学要大一些。美国校方一般仅仅提供学习艺术的可能性,而不做限制和强求。例如麻省理工学院是最重视艺术教育的,但主修自然科学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需修满的8门人文、艺术和社科课程,可以从文学、语言、思想、社会准则、视觉艺术、表演艺术、文化与社会研究、历史等门类的360门课中挑选。30多门音乐课只是表演艺术类的选项,学生也可以不选这一类的课。
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从一年级起,就被分成了不同的专业,因此中国高等学校专业和非专业的艺术教育有本质的不同,两者的实施目的、教学计划、教材内容、教学要求,甚至师资力量,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美国的大学生,要到二或三年级才确定主修和辅修的学科,所以高校专业和非专业的艺术教育区别不大。麻省理工学院音乐系开设的35门音乐课中的大多数,在笔者看来属于专业音乐教育的体系,但在美国却没有专业还是非专业教育的问题。主修音乐的和主修计算机的学生,只要选中同一门音乐课,就在一个教室上课,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考核标准。一个音乐教授的学生中,主修科学者音乐课考试的成绩好于主修音乐者,是很平常的事。笔者在麻省理工学院和波士顿大学调研时都发现不少这样的例子。在习惯了“术业有专攻”的中国,是很难想象的。
产生差异的另一个原因,是两国大学生入学时的艺术基础不同。
美国中小学无论城乡,艺术教育普及且发达,这样进入同一所大学的学生,无论将来的专业差别多大,过去接受艺术教育的程度均相差不大,才使专业和非专业的艺术教育差别很小。而中国由于东部与西部、城市与乡村在经济、教育的发展上,存在极大的不平衡,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巨大影响,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差别极大,才造成专业艺术教育和业余艺术教育无法融合的现实。
(四)学生艺术社团及其演出
北大、清华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艺术社团中,特别是交响乐团、合唱团、民乐团、舞蹈团里,虽然没有主修音乐、舞蹈的学生,演出水平却相当高,有的甚至与专业艺术院团不相上下。他们的演出,不但在国内多次获奖,还曾在国际上获得过很高的奖项,取得了令人惊叹的艺术成就。其原因一是这些艺术团不但有固定的排练时间,还经常聘请国内一流的艺术家辅导或亲自指挥。二是这些艺术团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是“艺术特长生”。
所谓“艺术特长生”,就是经过教育部门批准,这些学校在招收具有艺术特长的高中毕业生时,可以降低高考录取分数。降低的幅度,一般为50分,甚至更多。这些艺术特长生降分进入以上名牌大学,需要经过如同艺术院校选拔学生一样的专业技能考试,不但经过初试,还要参加复试,竞争程度不亚于报考著名艺术院校。为了进入以上名牌大学,无数并不想以艺术为职业的学生,从小学起就在艺术的道路上刻苦训练,成为中国教育界的一道独特风景。目的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而开展的艺术教育,成了另外一类考试的热门。
这些艺术社团的成员,理所当然地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一支骨干力量。他们的重要任务,就是在老师和校外艺术家的带领下,参加校内外的各种艺术表演和比赛。艺术表演的对象是校内同学或社会各界,目的有二:一是普及艺术知识,直接参与艺术教育工作,二是扩大影响,为学校争得荣誉。至于比赛,主要目的是为校争光,甚至为国争光。中国任何一级学校的艺术教育,结果重于过程,成绩的展示不可少。
美国高等学校的学生艺术社团,既有主修艺术的学生,也有主修其它学科的学生。这些社团由学生自己组织,学校也会聘请社会知名艺术家做辅导和讲座,给予一定支持。他们的排练也很正规和频繁,其演出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自我表现和锻炼。哈佛大学在录取新生时虽然也愿意选拔有艺术特长的,但此人必须在其他方面也同样优秀,学校不会因为艺术特长而降低其他方面的标准。
在中国凡艺术教育先进的,多是重点大学。这些学校一般会在各个方面力争优秀。中国一流大学如北大、中国人民大学、清华等校学生艺术团的足迹,已经或将要走遍世界各地,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在各种比赛的获奖团体行列之中。而一般院校的艺术教育,普遍不如重点院校,也很少在全国的艺术比赛中得奖,更谈不上在国外获奖。
而在美国,却没有这样的规律。艺术教育与学校的知名度,没有正比关系。杨百翰大学的舞蹈,风靡世界,但该大学在美国的排序,却远在100名以外。哈佛的交响乐队除访问MIT以外,也很少外出献艺。美国大学的艺术教育,更注重艺术氛围及艺术活动的过程本身,结果不是第一位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美两国高等学校的艺术教育在实施目的、组织管理、课程体系、学生社团活动等方面,目前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些甚至具有本质上的不同。这些差异,反映了东西方传统美学思想、中美两国社会制度和教育观念的不同。艺术教育对于中国大学生,是贯彻党和政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对于美国大学生,则是通识教育的一部分。虽然出发点存在着差异,但在对于艺术教育的态度上,两国各自的一流大学当今却惊人地一致:都十分重视。

㈣ 现在国外的艺术教育都那么先进,我们国内有没有好一点的课程

艺术生出国留学,你想去哪个国家留学?法国、美国、澳大利亚还是意大利?为什么选择这些国家呢?艺术生留学去哪个国家比较好,今天我们就针对法国、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这几个国家为同学们详细分析,从艺术留学的角度去看每个国家的特点,你可以看出哪个国家更适合你。

艺术生留学去哪个国家比较好——法国

法国是欧洲强国之一,艺术世界闻名,艺术专业的教育也很强势。一直以来,法国以其艺术设计与意大利齐名世界。各大时尚品牌的发源地,其中包括香奈儿、路易威登、爱马仕,都在法国。

法国的艺术类学校注重学生的教育背景,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艺术基础,并且申请的专业和原来学习的专业对口。

法国的艺术类学校分为国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两类。法国的公立大学是免收学费的,只收取一定的注册费和语言学习费。但是这类学校非常难申请,因为学生必须在国内就已经通过法语考试,并且有能力直接参加法语授课,才有资格申请。

法国在工业设计和艺术设计领域的水平就在世界独占鳌头。此外,法国一直以来都是最著名的“时装之国”,是服装设计留学的最佳之地,因此能够在这里进修艺术专业,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艺术生留学去哪个国家比较好——意大利

意大利是个极富文化和传统特色的国家,是罗马帝国的发祥地。截止到2010年,意大利拥有44处世界遗产,是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据统计去意大利留学的中国学生,选择艺术专业的超过75%,占了绝大多数。

意大利的艺术专业教育很有竞争力。图兰朵计划:意大利艺术类留学专属计划,在这一计划制定之时,就有60多所音乐和艺术类院校参加了这一计划。其中包括罗马美院、佛罗伦萨美院、博洛尼亚美院、米兰国立美术学院、都灵美术学院、热那亚“帕格尼尼”音乐学院、米兰音乐学院、都灵“威尔第”音乐学院、帕维亚音乐学院和安科纳音乐学院等著名艺术名校。

意大利的艺术专业教育很有竞争力。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出现了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伽利略等一大批人类文化的进步的巨匠。

艺术生留学去哪个国家比较好——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是移民国家,移民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丰富的移民文化使澳大利亚的艺术氛围浓厚而独特,融合东西方文化,多元化发展,富有活力与创造力。

对来自亚洲国家的学生来说,澳大利亚的艺术设计作品更具现代感和亚洲感。因此,去澳大利亚留学接受艺术专业的洗礼,对其今后的职业发展更有帮助。

学生在准备作品集展示的时候,应该涵盖自己多方面的设计能力及技巧,比如:素描,水彩,3D制作,创意,色彩搭配,结构设计,软件应用等。这样有助于体现出自己是一个全面的设计人才,具备很好的可塑性,和设计潜质。

艺术生留学去哪个国家比较好——美国

在美国,艺术范畴很广,包括雕刻、编制、绘画、设计、插画、室内设计、平面设计、动画、摄影、电影、珠宝设计、媒体设计等。

美国一般的艺术院校录取学生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优良,申请本科要考TOEFL,申请硕士要考 TOEFL 和 GRE(大多数院校并没有强制要求有GRE的成绩)。艺术类院校比较好的学校一般要求TOEFL至少在90分以上。

美国的艺术学院包容性非常强,有天赋、有想法的同学一定要去美国艺术留学,感受一下艺术的魅力。

㈤ 各国之间都在如何进行音乐艺术教育

美国的音乐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美国学生学到的不只是音乐和文化美国的中小学教育更注意全面发展,在音乐、艺术方面对学生有更多的培养,比如从六年级开始,学生必须选一种乐器或唱歌作为必修课。
美国中小学要求学生学习乐器、唱歌既有学校的硬性要求,也同时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自由。一方面,通过对乐器、唱歌的学习,所有学生都能够学习到基本的乐理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在乐器的种类或唱歌上进行选择,并且在学习中进行调整。在唱歌课程中,学生们要学的并不是唱流行歌曲,而是歌剧的经典曲目、爵士乐等。学校还设立不同水平的歌唱团队,每年都要招收新的成员。
事实上,从美国中学音乐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来看,除了培养学生们的音乐素养以及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外,音乐课程的教学更起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美国式的中学音乐教育要达到这样几个目的:一是通过乐器、声乐的每天练习培养学生的一种坚持不懈的毅力;二是通过在乐队、歌唱团的练习、演出、比赛中培养学生的个人竞争力和团队精神;三是交响乐、歌剧那样的演出、比赛等更能帮助培养学生们的组织、领导能力,甚至是创业的精神。

俄罗斯的音乐教育
从小给后代以艺术熏陶
新一代《俄罗斯音乐文化》教材(简称《音乐》)是俄罗斯一部较为综合的音乐教材,是为普通学校1--9年级开设的音乐课所采用的,它是建立在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古典音乐、现代音乐、基础音乐理论,广泛的音乐文化基础上。在俄罗斯,音乐课全称是俄罗斯音乐文化。通过教材让学生认识俄罗斯民族民间文化和世界音乐文化,现代和古典音乐经典之作,衡量文化与历史之间的关系及其独特的个性。

㈥ 美国艺术教育都有哪些学校

太多了几百所,有艺术学院也有综合大学的艺术专业。

㈦ 国外如何对小孩进行绘画之类的艺术教育

说几个我知道的有代表性的吧: 【美国的“DBAE”全面综合性美术教育】它是美国教育家艾斯纳和格瑞提出的“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理念(Discipline-Bassed Art Ecation),对美术教育的内容有更深入的研究,认为美术教育内容包括美术创作、美学、美术评论和美术史,提出了美术要向多元化发展。美国很早就要求思维的创新,因此他们获得科学上的一项又一项的突破。 【欧洲的普及化艺术教育】欧洲的美术教育其实非常普及且不仅仅在课堂上,课堂美术教学只是美术教育的一个方面,更多的是课外兴趣活动,或由老师家长带领,或三三两两自发性地进行。比如:一些广场上一到假日就会挤满了艺术爱好者,他们自觉地在这里寻找美、体验美、创造美、感受美,将这里的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自然地融为一体,散发着浓郁的艺术气息。再如:在欧洲的梵蒂冈、卢浮宫、佛罗伦萨等美术馆里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参观者、摄影者、绘画学习者,参观的人员从幼儿到老年均有,他们可随意拍摄下喜欢的作品,回家细细体味,也可以在展览馆的绘画室里把看过的感受直接画出来,在这里到处可见人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日本的个性化艺术教育】认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教育以儿童个性的差异为基础,发展各具独特性的个性,应从小培养。教师课堂上注重不同学生不同对待,这样,同样的一堂课,每个学生虽然都上同一内容,但是各自的感触、体验不同,那创造的作品就会显现自己独特的个性,时间一长老师看到画就能想到谁。

㈧ 美国为什么如此重视艺术教育

在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科贝特小学,走廊里成天都能听到古典音乐。无论是一年级还是五年级的学生,都在排演戏剧。每个四年级学生都学小提琴。幼儿园的小朋友每周要跟图森交响乐团的演奏家见面,学习音乐的节奏、韵律,同时还跟读写训练结合起来学习。除此之外,所有的学生都必修美术课程。


科贝特小学的这番景象,就是图森联合学区通过整合艺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结果。图森学区的这项改革举措名叫“艺术开启大脑(OMA)”,所依据的是以脑科学为基础的学习理论及有关儿童神经发展的研究。


“艺术开启大脑”项目从2000-2001学年开始在3所小学实施,那时,图森联合学区的小学除了有校乐队之外,几乎没有正式的艺术课程。“我的目标是让每所小学都有艺术课。”“艺术开启大脑”的发起人之一琼·阿什可拉夫特说,因为他看到了艺术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改善薄弱学校的重大作用。


“‘艺术开启大脑’不仅是为孩子打开通向美的世界的大门,同时也是加强儿童脑神经的联结。”里昂小学的校长希拉·加文说,“‘艺术开启大脑’跟只是上上音乐美术课不同。它通过对艺术的课程整合促进学生对所学概念的理解,让学生通过音乐、美术或肢体运动来获得对所学概念的体验。”

在最初的3年,非营利调查公司WestEd对“艺术开启大脑”的项目学校以及与之生源类似的学校进行了跟踪调查,“艺术开启大脑”的项目校学生,阅读、数学、写作等科目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比学校的学生,拉美裔学生的数学成绩尤其进步显著。“如果他们担心学生的考试成绩,要想办法让他们考高分,他们给孩子的艺术教育应该更多,而不是更少。”亚利桑那州公共教育的督学汤姆·霍恩说,“很多研究表明,沉浸在艺术之中的孩子考试成绩也更好。”

当然,并不是所有参与艺术的人都是抱着提高考试成绩的目的。除了分数,艺术通过它带来的愉悦和情感刺激吸引着所有人。来参观“艺术开启大脑”项目校的人有很多,校长狄龙说,“给他们印象深刻的是孩子们的投入状态。当孩子们在绘画或唱歌的时候,他们非常专注,他们在动用他们的全身,他们的大脑神经在建立联结。它使学习获得了丰富性。在亚利桑那州,公共教育长官汤姆·霍恩把为所有K-12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全面的艺术教育作为其施政目标。“教育的目的有三。”霍恩说,“我们为孩子们将来就业谋生做准备;我们为孩子们成为公民做准备;我们还要把他们培养成有深层次审美能力的人。第三个目标与前两个目标同样重要”。

除了“艺术开启大脑’项目的教育经验之外,美国教育改革还明显地受到哲学与心理学的影响。教育改革导致艺术教育的发展,而艺术教育的逐步完善则又进一步深化了教育革新的成果。有两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在美国教育改革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是杜威和布鲁纳。 二十世纪50年代末,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走红美国,深化了教育改革的内容,强烈地推动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尤其是他强调学习的结构、直觉思维及学习动机,成为这一时期人们强烈关注艺术教育的心理学的逻辑依据。

作为原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主要研究者,艾斯纳则统合当代主要美学心理学理论,采取完形心理学者阿恩海姆与认知心理学者皮亚杰的论点,就视觉形式表现内容的研究而言主要取阿恩海姆与兰吉的理论,最后根据杜威实用主义美学阐释艺术活动的特质,强调艺术的内在价值,阐发艺术的独特功能,包括艺术能提供独特的视觉境界,增进美的感受,并具有传达维系与开拓精神领域的功能。另一方面认为艺术活动所提供的教育价值,还在于学生能从事艺术创作,能学得以艺术的象征形式表现或接受“理念的意角与感情”。这些不仅可作为创作的根源,更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创作活动能培养观照全局的视觉能力,涵养美感态度,以建立超乎实例的人生观。

美国的教育决策者也几乎普遍认识到了艺术的价值。根据“艺术教育同盟(AEP)”的一份关于2007-2008州教育政策的统计,有47个州有关于艺术教育的强制规定,48个州制定了艺术教育标准,40个州把艺术纳入了高中生的毕业考核要求。为克林顿和布什总统的教育改革奠定基调的1994年通过的《美国教育目标2000》,将艺术作为所有学校都必须开设的课程。《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将艺术作为公共教育的十大核心学术性科目(academic subjects)之一,这使艺术教育拥有了获得联邦政府拨款的资格。

在2003年的报告《完整课程:确保艺术与外语在美国中小学有一席之地》中,全国州教育局协会的一个研究小组指出,大量的研究揭示了艺术在课程中的益处,并呼吁更加重视艺术与外语教育。作为2004-2006年各州教育委员会的主席,阿肯萨斯州的州长麦克·哈克比发起了一项确保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学习、享受和直接参与艺术的运动。

㈨ 中外在艺术教育上的不同点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中外艺术,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两者差异非常明显。从音乐、建筑,再到绘画舞蹈以及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中国传统文化都十分突出地表现出自身独特的艺术特质。但它们却也相融在一起 ,在区别中,它们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我认为其中的中西文化,特别是中西伦理道德观的因素比较突出,直接影响到各自审美意境及角度的选择。从中西文明的发展轨迹可知,中外文化因其产生的地域、时代、文化背景的不同而特点各异。

它是一种固定的文化和历史的解释联系在一起的艺术样式分类.

西方艺术,特别是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创作的基点越发注重以人为本,比如各种人像雕塑,人像绘画以及其他以人为尺度的建筑造型风格,并以人体美作为大部分艺术作品的根本依据。而中国的古代艺术,更加注重自我修养以及对淡雅意境的不懈追求。以其自由多样的线的运动和构造,表现出书写者的自我情感,并加以与周围事物环境加以结合,提升出新的更高的意境。

因此,中外艺术的差异体现了中西伦理道德观上的差异。西方文化讲究天赋人权,强调个体本位,追求独立人格,个性解放;而中国古代艺术则反映出中国人自律自省,从集体本位出发的文化观,进而形成独特于西方世界的民族文化传统。

我就以雕塑的艺术来对中外艺术进行简单的探讨。中国古代较少纯粹的雕塑艺术品,这是一般人不重视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原因。西方雕塑发源于古代希腊,古希腊人重视人体,将神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哲学与宗教,并且同样也形成传统,影响深远。例如一般欣赏南朝王陵石刻辟邪和唐代顺陵石狮。实用性除反映在装饰雕刻上以外,还反映在明器艺术与宗教造像上。明器是随葬用品,其中雕塑品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是俑和动物雕塑。 俑是人殉的取代物,动物雕塑也用来代替活体陪葬,它们的实用性很强,并非纯粹的雕塑艺术品。宗教造像也是如此,它们是供信徒顶礼膜拜所用的,以佛教造像最有代表性。中国有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特殊性,也有其艺术的特殊性。

因此,中外艺术都有着自己的历史积淀,因为历史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中国古代雕塑语言精练,但中国古代雕塑始终没有发明西方雕塑的造型术来精确地塑造物象,中国画一般运用经济的语言,简练、明快的语言的运用,给人艺术享受。夸张乃至变形来强调人与动物的神韵,是普遍运用的手法,例如汉代四川说唱俑和霍去病墓石兽最有代表性。西方近现代雕塑一反传统的写实为变形,追求雕塑语言的多变性和雕塑空间的自由性,不被客观物象所役,使艺术创造更纯粹.

中国人是直观的艺术,注重的原模原样的照着做出来,是一种刻意的模仿。虽然也带有部分夸张的色彩,但更注重的尊重事实,尊重事务的本来面目。中国人的艺术,是一种没有创意的艺术,美观华丽的外表下,掩盖不住其内涵及主题的苍白和无力。也许它作为记录历史的一种文档更为合适。

但是,外国人表达的是自己的理解,要反映的是自己的思想,是一种自主自立的意识状态,也说明他们更加注重的创新和独立的思考。

中外雕塑是两种不同的艺术流派。写实的现实主义与写意的理想主义是中外艺术家的最大不同。中国作品带给你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外国人的作品带给你的深邃的思考和心灵的触动。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对我们来说,华丽的作品需要的时间和耐心。简约的作品讲究的效率,给人精神上的触动。

西方文明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是传统获得新的生机的前提;中国传统雕塑也是如此。感谢这种新的撞击,它让我们在中国传统雕塑看到了新的希望。中外艺术相互汲取是一中联系的发展。

中国与外国,都有着博大精深的艺术积淀,它们都属于人类的宝贵财富。它们给了我们震撼与欣悦。艺术世界的绚烂多彩和美不胜收,我们获得了更多的东西。

阅读全文

与国外小学艺术教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