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计划 > 中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中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发布时间:2021-02-19 16:19:03

⑴ 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

一、 利用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我们要充分挖掘小语课文中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制教育。
二、开放练习,巧妙渗透。
开放性的练习题具有多样性和明显的层次性,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语文知识,而且学生在解答过程会出现很强的探索性。引入开放性练习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法律的意识和能力。这样通过引申拓展,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了环境保护法方面的教育。通过这样一道开放性的练习题,老师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情况下应该怎样做,什么情况下不应该怎样做,对学生进行了遵纪守法教育。
三、写作训练,有机渗透。
在小语习作中,有很多内容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善于用法律标准来明辨是非。在习作中,我还利用写日记这一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渠道。学生在写日记时说的是真话和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同时,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自省,劝别人改过。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乃至违法犯罪现象,通过日记这个载体进行内心的真实表露,接受深刻的教育。同时教师通过批阅,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四、在口语交际中讨论,确定法制认知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口语交际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从事物的表象认识到事物的内层,会在自己的心理形成一种强烈的认知。在学生激烈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的同时,教师只需要再往深处引导一下,思考产生犯罪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而然地就把学生的思维转向了对规则的认知上来,使他们学会遵守法律、法规,一切行为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从而深化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强化对法律法规的认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适时、适度,点点滴滴地渗透法制知识,持之以恒,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一定会让法制教育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同行。

⑵ 如何在科学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校学生是青少年的主流,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而法制教育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小培养中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言之无为,行而不远”,“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自古以来我们教育就有“文道统一”和“文以明道”的基本传统和基本原则。学校法制教育的主要使命是对学生进行宪法和主要法律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利用法律保护合法权利,明确作为社会成员必备的社会责任,了解公民应尽的义务,增强守法意识。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实施法制教育的渠道有很多,有比较系统的法制政治教育课的学习,有少先队、团员法制活动的培育,有学校物质的、精神的、人际的法制教育环境的熏陶,还有沟通家庭、社区的法制力量而形成的整合型法制教育。然而实施渠道纵然有许多条,课堂教学是实施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则是毋庸置疑的。中小学各科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是学生接受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思想品格的熏陶的主要途径。因此,有必要将现行各类学科的教学进行全面的开发,并把开发出来的法制因素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渗透,从而在各科教学中增加法制含量,加大法制意识培养的力度,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实施法制教育的学科体系。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当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适度渗透,从而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唱法制教育的旋律。
一、渗透的必要性
如今,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的标准有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教育不再满足于对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学习不只是对结论的记忆,学生不仅仅具备读写、计算能力。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是高素质、高起点的,他们应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中小学教育作为基本的、起始的教育途经完全应该适应并挑战于这一全球性的发展趋势。如果学校的各科教学还只局限在传统理念上的教育观,而置现代法制教育于不顾,势必受到历史潮流的抛弃。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学科渗透,正是立足于时代的高度,认真审视了社会发展的这一趋势,针对未来人才培养的需求和目前中小学教育中的空白点而提出的一项行动策略。
在中小学法制教育学科教学中渗透,它的教育优势是法制教育其它途经无可比拟的。其一,具有地位优势。在目前客观存在的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学科课程总是居于中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学科课程及其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实施中小学法制教育同样不可能逾越学科课程和课堂教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法制教育的学科渗透是进行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一条主要途经,也是实施法制教育的必由之路。其二,具有数量优势。学科课程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它在学校教育中的数量也是最多的。在中小学各项教育中学科课程的数量在整个中小学学科课程中占据绝对优势。数量上的优势表明教育的广泛和深入,抓住了学科课程就是抓住了法制渗透的主线。其三,具有时间优势。学科课程在时间上的优势也是明现的,在现行中小学课程计划中,中小学1~5年级的学科课程分别占周总时数的75%~78%,这充分显示了时间优势,中小学各科教学全面渗透法制教育就有了时间上的保证。
综上所述,中小学法制教育进行学科渗透不仅在教育方向上是符合国际发展趋势和国情的需要,而且在行动策略上也是有充分保障的。
二、渗透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教学始终是一项带有明确方向性和目的性的活动,中小学法制教育在学科中渗透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目标之列,在备课和教学实施中要善于开发教材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并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时列为研究内容。
2、有机性原则。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学科教学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各科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学科的特点,以教材为依据,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如:在一堂语文课上,老师请学生用“赡”组词,一生回答“赡养”,此时老师加以了表扬,并因势利导,告诉学生:由父母“抚养”成人是子女的“权利”,而“赡养”老人是子女的“义务”,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你可以行使你的权利,但也要履行你的义务。这样,同学们在接受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
3、选择性原则。知识教学有系统性,由浅入深,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接受程度为标准,而法律知识的渗透也要依据这个观点,循序渐进,并且在知识的深度上慢慢递进成螺旋式上升。因此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规律,学生可接受程度,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能力来选择渗透的内容和程度。在教材体系中,有的内容多次出现在各个不同年级中,这就需要教师选择适合该年级、该班级学生特点的渗透难度和深度。例如在渗透“保护动物”这一目标时,各年级段的要求是不同的。一二年级教学时让学生了解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要保护动物,了解国家制定的有关保护珍禽珍兽的一些法律知识。到三四年级时,又可以渗透在学生有限的能力之内如何保护动物。到高年级又可以渗透如何运用法律这个武器和猎捕杀害野生动物的坏人做斗争,能做到不吃野生动物,能主动制止自己的父母和周围的人不吃野生动物,还能向有关部门告发经营、捕杀野生动物的商人,让法律来制裁他们。
4、贴近性原则。学科教学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依据教材的内容去进行,法制教育的内容应是教材中所应有的,绝不是外加或牵强附会的,应切实地使学科法制教育与双基教学、双基训练融为一体,而不应“穿靴戴帽”、“两张皮式”的。学科教学法制教育的渗透,应是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之中,而不应是支离破碎、牵强附会的。
5、情感性原则。学科教学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富有情感性,必须讲究氛围,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动以真情。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要有知识的交流,还要有思想情感的交流。这种交流对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十分有利,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知理明情,达到“内化”的实效。如:教学语文课文《小蝌蚪找妈妈》、《骆驼和羊》、《小壁虎借尾巴》、《珍珠鸟》等课文时,让学生在课文描绘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动物们或有趣、或可爱、或美丽、或富有灵性的一面。当学生在受到美的感情激发和熏陶后,适时把语文教学中美的景象与现实中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丑恶现象(如白色污染、沙尘暴频虐城市、酸雨影响人民生活等)进行对比,自然而然就会激发学生对环境的热爱,懂得了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动物与我们人类的和谐相处,大自然才会变得这般美丽,从而激发学生自觉保护动植物,让我们生活的地球更加美丽。这样既提高了阅读兴趣,又使学生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6、有趣性原则。好奇心和探究意识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诱发他们不断观察、体验、发现和创造的动因。而这一切都是在兴趣的驱使下产生的,所以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要贯彻有趣性原则。“有趣”的关键是“激趣”。在学科渗透时要做到知识性与兴趣性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对法制渗透的感知、理解、探索而获得成功,进而产生满足感,不断激发他们对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关于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思考
三、渗透的方法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首先应充分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
1、在生活中渗透。在法制内容渗透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在学完课文《我家门前的小河》后,学生都对小河一年四季的美景由衷的喜爱,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再联系现实,看看现在周边的河流没有一条是清澈的,和二十几年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小河中有小孩在游泳、打水仗,河里的鱼鲜美能吃,妇女在河里洗衣服,现在河里的鱼已不能吃,就连河的颜色有时泛黑,发出怪味,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分析、通过讨论、通过比较就会发出感叹“保护环境多么重要啊!”此时再适时介绍《保护环境法》,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这个问题,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这样联系实际渗透法制知识,使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自然认同。
2、在情境中渗透。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的气氛中,可以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浓郁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如: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画《我是小小执法员》时,先把美术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法庭,让墙上、黑板上、柜子里挂满或摆满各种有关法制的绘画、工艺、雕塑……另外在教室的后墙上方,贴上一些标语,创设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使学生步入教室就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教学时先让学生观摩模拟法庭庭审录像,再放有关法律知识的小动画,使学生产生小小执法员公正无私的表,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激发了绘画欲望,从而笔下画出的线条,色块再也不是无情之物,而是表达真挚情感的符号,达到情与画完美结合。
3、在游戏中渗透。爱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它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时,就能主动进行学习。另外,学生在积极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加强了组织和纪律观念,培养了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如在教学Oxford English2A中要求学生看到红绿灯会说几句简单的命令,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动动手、剪一剪、画一画,每人准备红、绿、黄三种指示灯,然后让学生做游戏,请三人分别扮演指示灯、警察、行人,表演过马路的情景,边表演边学习句型Red light. Stop ! Yellow light .Wait! Green light.Go!在熟练掌握这些句型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练习。教师将一些简单的禁令标志布置在教室里,如左转、右转、禁止停车等标志,让小小的教室变成公园、马路、停车场,然后让学生边游戏边掌握句子No parking! No bicycles! Don’t cross! Turn left! Turn right!等,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既掌握了英语知识,又了解了许多交通法规,增强了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的观念。
4、在案例中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识。如在教学思品课《维护公共秩序》这一课时,便可以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得出结论。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人偷了一辆自行车想要低价出售,而你正需要一辆自行车,你是买还是不买?教师的话音刚落就有同学说:“便宜东西干嘛不买?!”有的说:“偷来的东西不能买,买了就是帮助小偷销赃。”双方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教师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出示相关的法律条文对他们说:“《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对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因为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行为,直接帮助了犯罪分子逃脱罪责或得到非法利益,干扰了司法机关查处赃物,给社会带来危害,因而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么一说,同学们都明白了购买赃物是违法行为,纷纷表示不能贪图便宜购买赃物,而且表示如果发现别人有销赃的行为要举报到有关部门。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法律知识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5、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渗透。当今时代已经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教学的手段也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及时地、广泛地了解各种信息,同时也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数学学科统计初步的学习中,要求学生要有较一个知识面,而学生在书上接触内容较窄,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法律知识方面的信息,如空气污染情况、噪音情况、青少年犯罪率、湖北省人口出生率等,然后让学生制成一张张统计表,使学生既掌握绘制统计表的方法,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如五年级教学“折线统计图”,教师可以设计“城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和烟尘监测结果统计情况”的题型,进行环境保护法的渗透。在教完例题后适时讲到本市城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严重超标,气味让人头晕欲呕,长江水越来越混浊、快要变成第二条黄河等,并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由于人们破坏环境所造成的,使学生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由此既完成了数学教学目标,又和法制教学有机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6、在课堂小结中渗透。结课点睛是教师在课堂结束部分的处理上运用的渗透法。一堂课即将结束之际,教师在对学科教学进行言简意赅的结课时,把课上学生所接触到的法制因素恰到好处地点上一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一些零碎的、不清晰的对法制的感受,通过教师的指点变得明了起来,这种结课时教师的轻轻一点,往往会给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四、渗透应注意的问题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十分重要,但也要注意简单化、牵强化的形式主义。这里说的是渗透,既不是强加附合,更不能喧宾夺主,因此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找准“渗透点”。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因此,法制教育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法制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法制教育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法律意识形成的规律,只有找准渗透点,法制教育才能直透心田。
2、把握“渗透时机”。教师从教材出发,觅到渗透点后,才能引出源源流长的“活水”。显而易见,渗透点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任意安排,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具体安排,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法制教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不能因为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法制教育或敷衍了事或事过境迁才勉强渗透。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由此可见,把握好渗透时机是为了获取最佳渗透效果,只有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3、掌握“渗透度”。找准渗透点是为了解决从哪儿渗透从何处切入的问题,把握渗透时机是为解决什么时间、怎么切入的问题。而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到位,则会功亏一篑,效果不佳;而“渗”得过度则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法制课,这就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既不可偏颇一方,又能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适度而不过度。
法制教育教学中处理好渗透的“点”、“时”、“度”至关重要,找准“渗透点”是重点,把握“渗透时机”是难点,掌握“渗透度”是关键。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希望能够帮到您!

⑶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首先应充分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
1、在生活中渗透。在法制内容渗透时,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在学完课文《我家门前的小河》后,学生都对小河一年四季的美景由衷的喜爱,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再联系现实,看看现在周边的河流没有一条是清澈的,和二十几年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小河中有小孩在游泳、打水仗,河里的鱼鲜美能吃,妇女在河里洗衣服,现在河里的鱼已不能吃,就连河的颜色有时泛黑,发出怪味,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分析、通过讨论、通过比较就会发出感叹“保护环境多么重要啊!”此时再适时介绍《环境保护法》,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这个问题,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这样联系实际渗透法制知识,使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自然认同。

2、在情境中渗透。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的气氛中,可以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浓郁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如: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画《我是小小执法员》时,先把美术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法庭,让墙上、黑板上、柜子里挂满或摆满各种有关法制的绘画、工艺、雕塑……另外在教室的后墙上方,贴上一些标语,创设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使学生步入教室就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教学时先让学生观摩模拟法庭庭审录像,再放有关法律知识的小动画,使学生产生小小执法员公正无私的表,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激发了绘画欲望,从而笔下画出的线条,色块再也不是无情之物,而是表达真挚情感的符号,达到情与画完美结合。

3、在游戏中渗透。爱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它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时,就能主动进行学习。另外,学生在积极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加强了组织和纪律观念,培养了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如在教学Oxford English2A中要求学生看到红绿灯会说几句简单的命令,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动动手、剪一剪、画一画,每人准备红、绿、黄三种指示灯,然后让学生做游戏,请三人分别扮演指示灯、警察、行人,表演过马路的情景,边表演边学习句型Red light. Stop ! Yellow light .Wait! Greenlight.Go!在熟练掌握这些句型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练习。教师将一些简单的禁令标志布置在教室里,如左转、右转、禁止停车等标志,让小小的教室变成公园、马路、停车场,然后让学生边游戏边掌握句子No parking! No bicycles! Don’t cross! Turnleft! Turn right!等,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既掌握了英语知识,又了解了许多交通法规,增强了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的观念。

4、在案例中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识。如在教学思品课《维护公共秩序》这一课时,便可以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得出结论。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人偷了一辆自行车想要低价出售,而你正需要一辆自行车,你是买还是不买?教师的话音刚落就有同学说:“便宜东西干嘛不买?!”有的说:“偷来的东西不能买,买了就是帮助小偷销赃。”双方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教师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出示相关的法律条文对他们说:“《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对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因为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行为,直接帮助了犯罪分子逃脱罪责或得到非法利益,干扰了司法机关查处赃物,给社会带来危害,因而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么一说,同学们都明白了购买赃物是违法行为,纷纷表示不能贪图便宜购买赃物,而且表示如果发现别人有销赃的行为要举报到有关部门。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法律知识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5、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渗透。当今时代已经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教学的手段也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及时地、广泛地了解各种信息,同时也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数学学科统计初步的学习中,要求学生要有较一个知识面,而学生在书上接触内容较窄,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法律知识方面的信息,如空气污染情况、噪音情况、青少年犯罪率、贵州省人口出生率等,然后让学生制成一张张统计表,使学生既掌握绘制统计表的方法,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如五年级教学“折线统计图”,教师可以设计“城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和烟尘监测结果统计情况”的题型,进行环境保护法的渗透。在教完例题后适时讲到本市城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严重超标,气味让人头晕欲呕,长江水越来越混浊、快要变成第二条黄河等,并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由于人们破坏环境所造成的,使学生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由此既完成了数学教学目标,又和法制教学有机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6、在课堂小结中渗透。结课点睛是教师在课堂结束部分的处理上运用的渗透法。一堂课即将结束之际,教师在对学科教学进行言简意赅的结课时,把课上学生所接触到的法制因素恰到好处地点上一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一些零碎的、不清晰的对法制的感受,通过教师的指点变得明了起来,这种结课时教师的轻轻一点,往往会给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⑷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有什么重要意义

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内教育行政部门、学容校及教师的法定责任;是“法律进学校”的工作重点;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工作;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培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合格公民的重要举措。

⑸ 简述“如何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百度文库

渗透法制教育,首先应充分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
1、在生活中渗透。在法制内容渗透时,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在学完课文《我家门前的小河》后,学生都对小河一年四季的美景由衷的喜爱,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再联系现实,看看现在周边的河流没有一条是清澈的,和二十几年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小河中有小孩在游泳、打水仗,河里的鱼鲜美能吃,妇女在河里洗衣服,现在河里的鱼已不能吃,就连河的颜色有时泛黑,发出怪味,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分析、通过讨论、通过比较就会发出感叹“保护环境多么重要啊!”此时再适时介绍《环境保护法》,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这个问题,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这样联系实际渗透法制知识,使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自然认同。

2、在情境中渗透。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的气氛中,可以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浓郁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如: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画《我是小小执法员》时,先把美术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法庭,让墙上、黑板上、柜子里挂满或摆满各种有关法制的绘画、工艺、雕塑……另外在教室的后墙上方,贴上一些标语,创设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使学生步入教室就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教学时先让学生观摩模拟法庭庭审录像,再放有关法律知识的小动画,使学生产生小小执法员公正无私的表,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激发了绘画欲望,从而笔下画出的线条,色块再也不是无情之物,而是表达真挚情感的符号,达到情与画完美结合。

3、在游戏中渗透。爱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它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时,就能主动进行学习。另外,学生在积极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加强了组织和纪律观念,培养了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如在教学Oxford English2A中要求学生看到红绿灯会说几句简单的命令,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动动手、剪一剪、画一画,每人准备红、绿、黄三种指示灯,然后让学生做游戏,请三人分别扮演指示灯、警察、行人,表演过马路的情景,边表演边学习句型Red light. Stop ! Yellow light .Wait! Greenlight.Go!在熟练掌握这些句型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练习。教师将一些简单的禁令标志布置在教室里,如左转、右转、禁止停车等标志,让小小的教室变成公园、马路、停车场,然后让学生边游戏边掌握句子No parking! No bicycles! Don’t cross! Turnleft! Turn right!等,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既掌握了英语知识,又了解了许多交通法规,增强了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的观念。

4、在案例中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识。如在教学思品课《维护公共秩序》这一课时,便可以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得出结论。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人偷了一辆自行车想要低价出售,而你正需要一辆自行车,你是买还是不买?教师的话音刚落就有同学说:“便宜东西干嘛不买?!”有的说:“偷来的东西不能买,买了就是帮助小偷销赃。”双方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教师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出示相关的法律条文对他们说:“《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对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因为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行为,直接帮助了犯罪分子逃脱罪责或得到非法利益,干扰了司法机关查处赃物,给社会带来危害,因而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么一说,同学们都明白了购买赃物是违法行为,纷纷表示不能贪图便宜购买赃物,而且表示如果发现别人有销赃的行为要举报到有关部门。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法律知识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5、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渗透。当今时代已经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教学的手段也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及时地、广泛地了解各种信息,同时也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数学学科统计初步的学习中,要求学生要有较一个知识面,而学生在书上接触内容较窄,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法律知识方面的信息,如空气污染情况、噪音情况、青少年犯罪率、贵州省人口出生率等,然后让学生制成一张张统计表,使学生既掌握绘制统计表的方法,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如五年级教学“折线统计图”,教师可以设计“城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和烟尘监测结果统计情况”的题型,进行环境保护法的渗透。在教完例题后适时讲到本市城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严重超标,气味让人头晕欲呕,长江水越来越混浊、快要变成第二条黄河等,并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由于人们破坏环境所造成的,使学生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由此既完成了数学教学目标,又和法制教学有机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6、在课堂小结中渗透。结课点睛是教师在课堂结束部分的处理上运用的渗透法。一堂课即将结束之际,教师在对学科教学进行言简意赅的结课时,把课上学生所接触到的法制因素恰到好处地点上一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一些零碎的、不清晰的对法制的感受,通过教师的指点变得明了起来,这种结课时教师的轻轻一点,往往会给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⑹ 怎样在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少年儿童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 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对他们进行法律意识培养和法律素质教育,有助于减少学生违法犯罪,促 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十分重要,这既不是强加附合,更不能喧宾夺主,因此,教师在 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根据语文学科 的特点,要注意简单化、牵强化的形式主义,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 透。综上所述,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法制渗透: 一、 利用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最快捷、 最有效的途径。我们要充分挖掘小语课文中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 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制教育。如《生命桥》一课的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 优美的文字、令人震撼的情节、斑羚超乎常人想象的智慧和团队精神所吸引。在充分赏析了 学生感兴趣的这些内容之后,注意引领学生关注造成这场动物悲剧的“罪魁祸首”――狩猎 队, 他们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学生立即意识到这中捕杀斑羚的狩猎活动是一种违法行为。 教师趁机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禁止猎杀野生动物的相关条例,让学生 对此行为性质的认识更加清楚、深刻。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 ,给狩 猎队写一封信,谴责他们的违法行为,控诉他们的累累罪行。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保护野 生动物的意识得到极大的增强。 二、开放练习,巧妙渗透。 开放性的练习题具有多样性和明显的层次性,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语文知识,而且学生 在解答过程会出现很强的探索性。 引入开放性练习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法律的意识和能力。 如在教学《去年的树》时,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对砍 树人说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 “要不是你乱砍伐树木,小鸟也不会找不到它的好朋友,你不要再乱砍伐树木了。 ” “砍树人,你再乱砍伐树木,小鸟连家也找不到了。 ” “你再乱砍伐树木,就会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 ” “树木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应该爱护它、保护它。 ” 这样通过引申拓展,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了环境保护法方面的 教育。通过这样一道开放性的练习题,老师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情况下应该怎样做,什么情况 下不应该怎样做,对学生进行了遵纪守法教育。 三、写作训练,有机渗透。 在小语习作中,有很多内容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 生习作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善于用法律标准来明辨是非。在习作中, 我还利用写日记这一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渠道。学生在写日记时说的是真话和心里话,这便起 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同时,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自省,劝别人改过。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不 文明、不规范行为,乃至违法犯罪现象,通过日记这个载体进行内心的真实表露,接受深刻的教 育。 同时教师通过批阅,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 法制教育。 四、在口语交际中讨论,确定法制认知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口语交际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 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从事物的表象认识到事物的内层,会在自己的心理形成一种强烈 的认知。我经常引用生活中的、报刊上的、电视上的那些违法犯罪的事件,组织学生进行口语 交际,发表他们自己的观点,因为这些最能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和交流的热情。 在学生激烈的表 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的同时,教师只需要再往深处引导一下,思考产生犯罪的原因,寻求解决问 题的办法。自然而然地就把学生的思维转向了对规则的认知上来,使他们学会遵守法律、法规, 一切行为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从而深化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强化对法律法规的认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适时、适度,点点滴滴地渗透法制知识,持之以恒,一定会取 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一定会让法制教育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同行。

⑺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掌握哪些基本方法

通过学习《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后,让老师们明白了在校学生是青少年的主流,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而法制教育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小培养中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自古以来我们教育就有“文道统一”和“文以明道”的基本传统和基本原则。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实施法制教育的渠道有很多,有比较系统的法制政治教育课的学习,有少先队、团员法制活动的培育,有学校物质的、精神的、人际的法制教育环境的熏陶,还有沟通家庭、社区的法制力量而形成的整合型法制教育。然而实施渠道纵然有许多条,课堂教学是实施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则是毋庸置疑的。中小学各科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是学生接受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思想品格的熏陶的主要途径。因此,有必要将现行各类学科的教学进行全面的开发,并把开发出来的法制因素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渗透,从而在各科教学中增加法制含量,加大法制意识培养的力度,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实施法制教育的学科体系。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当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适度渗透,从而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唱法制教育的旋律。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首先应充分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

1、在生活中渗透。在法制内容渗透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2、在情境中渗透。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的气氛中,可以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浓郁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3、在游戏中渗透。爱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它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时,就能主动进行学习。另外,学生在积极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加强了组织和纪律观念,培养了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4、在案例中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识。

5、在课堂小结中渗透。结课点睛是教师在课堂结束部分的处理上运用的渗透法。一堂课即将结束之际,教师在对学科教学进行言简意赅的结课时,把课上学生所接触到的法制因素恰到好处地点上一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一些零碎的、不清晰的对法制的感受,通过教师的指点变得明了起来,这种结课时教师的轻轻一点,往往会给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到位,则会功亏一篑,效果不佳;而“渗”得过度则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法制课,这就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既不可偏颇一方,又能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适度而不过度。

法制教育教学中处理好渗透的“点”、“时”、“度”至关重要,找准“渗透点”是重点,把握“渗透时机”是难点,掌握“渗透度”是关键。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篇二: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20XX年11月21日年我校举行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师学习会议。听了2节不同学科的示范课说课并进行了讨论。总的感觉,这次学习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主题明确,突出了学科如何渗透法制教育;二是学习形式注重示范性,2节示范课说课分别从不同学科演示说明了学科如何很好地进行法制教育渗透的问题。我认为,作为教师应有如下要求:

一、每个教师都应树立和强化学科渗透的观念和意识。把“学科渗透”的观念牢牢地扎根在心里,化为内心信念,再转化为自觉行动。

二、用心学习、思考和研究。“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每个人都有体会,凡事只要我们用心了,效果肯定不一样。所以,我们必须用心学习、思考和研究学科渗透问题,用心学习、思考和研究对学校有用、对学生有益的如何“做人”的问题。

三、用力实践和探索。给力就是要不遗余力,不怕吃苦和受累,不怕劳心劳力,只要有利于学生“做人”的养成,在所不惜。“教育必须对生命丰富的、差异的、深刻的内涵作出回应。”执着是生命中最美的东西。我们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我们的生命航程中,因教育而赋予了我们许多的亮点和精彩。

四、毫无疑问,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创新的意义在于不断适应学校法制教育的新形势、解决学校法制教育的新问题、探索学校法制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新途径。每个教师都应该关注并致力于学校法制教育的创新。这需要我们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需要我们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和自我反思,需要我们有敢于打破传统、置疑一切的勇气。

五、教师的言传身教、润物无声。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体,每个人都独一无二、不可复制。要培养他们成长、成人、成才,成为他自己,首先得尊重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其次要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他们、感染他们、影响他们。简单地说,要教育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人,你首先是一个遵纪守法者。

总的感觉,这次学习主题明确,突出了学科如何渗透法制教育;培训形式注重示范性,分别从不同学科演示说明了学科如何很好地进行法制教育渗透的问题;突出了参与与互动,讨论很热烈,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很投入。

通过这次学习,有很多的收获的启发,我相信在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观念上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在具体操作上有了更多一些的感受,在今后的工作思路上更加清晰,从而为今后更加搞好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⑻ 怎样在中学学科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

《水浒》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小说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的,尤其《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手法精妙,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交流评价时,都注重了鲁提辖值得歌颂,因为他嫉恶如仇,仗心相助,而郑屠仗势欺人,自私可恶,应该被打死。作为教师,是否可以考虑周全,让学生讨论郑屠是否该死?即使该死,是否由个人快意恩仇?要让学生明白,这种行为在宋朝,在今天乃至将来都是一种犯罪。要知道,文学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要远大于空洞的法律读本。试想:如果让学生都认同鲁智深、宋江等的激情犯罪,在遇到类似情况时,都仿而效之,那么对创建和谐的法制社会是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认同情感的基础上,对处理问题的方式应存疑、存异。要让学生明白:他们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英雄”,是历史的产物,一个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必须由公安机关依靠严格的程序,用铁的证据来裁定。所以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法制意识的培养是法制教育的核心。
这种在阅读中的法制教学,会让学生从自身的实际考虑,自觉增强法制意识。http://www.ruiwen.com/news/56209.htm

⑼ 如何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首先应充分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

1、在生活中渗透。在法制内容渗透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在学完课文《我家门前的小河》后,学生都对小河一年四季的美景由衷的喜爱,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再联系现实,看看现在周边的河流没有一条是清澈的,和二十几年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小河中有小孩在游泳、打水仗,河里的鱼鲜美能吃,妇女在河里洗衣服,现在河里的鱼已不能吃,就连河的颜色有时泛黑,发出怪味,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分析、通过讨论、通过比较就会发出感叹“保护环境多么重要啊!”此时再适时介绍《环境保护法》,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这个问题,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这样联系实际渗透法制知识,使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自然认同。

2、在情境中渗透。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的气氛中,可以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浓郁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如: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画《我是小小执法员》时,先把美术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法庭,让墙上、黑板上、柜子里挂满或摆满各种有关法制的绘画、工艺、雕塑……另外在教室的后墙上方,贴上一些标语,创设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使学生步入教室就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教学时先让学生观摩模拟法庭庭审录像,再放有关法律知识的小动画,使学生产生小小执法员公正无私的表,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激发了绘画欲望,从而笔下画出的线条,色块再也不是无情之物,而是表达真挚情感的符号,达到情与画完美结合。

3、在游戏中渗透。爱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它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时,就能主动进行学习。另外,学生在积极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加强了组织和纪律观念,培养了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如在教学Oxford
English2A中要求学生看到红绿灯会说几句简单的命令,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动动手、剪一剪、画一画,每人准备红、绿、黄三种指示灯,然后让学生做游戏,请三人分别扮演指示灯、警察、行人,表演过马路的情景,边表演边学习句型Red
light. Stop ! Yellow light .Wait! Green
light.Go!在熟练掌握这些句型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练习。教师将一些简单的禁令标志布置在教室里,如左转、右转、禁止停车等标志,让小小的教室变成公园、马路、停车场,然后让学生边游戏边掌握句子No
parking! No bicycles! Don’t cross! Turn left! Turn
right!等,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既掌握了英语知识,又了解了许多交通法规,增强了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的观念。

4、在案例中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识。如在教学思品课《维护公共秩序》这一课时,便可以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得出结论。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人偷了一辆自行车想要低价出售,而你正需要一辆自行车,你是买还是不买?教师的话音刚落就有同学说:“便宜东西干嘛不买?!”有的说:“偷来的东西不能买,买了就是帮助小偷销赃。”双方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教师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出示相关的法律条文对他们说:“《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对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因为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行为,直接帮助了犯罪分子逃脱罪责或得到非法利益,干扰了司法机关查处赃物,给社会带来危害,因而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么一说,同学们都明白了购买赃物是违法行为,纷纷表示不能贪图便宜购买赃物,而且表示如果发现别人有销赃的行为要举报到有关部门。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法律知识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5、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渗透。当今时代已经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教学的手段也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及时地、广泛地了解各种信息,同时也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数学学科统计初步的学习中,要求学生要有较一个知识面,而学生在书上接触内容较窄,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法律知识方面的信息,如空气污染情况、噪音情况、青少年犯罪率、贵州省人口出生率等,然后让学生制成一张张统计表,使学生既掌握绘制统计表的方法,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如五年级教学“折线统计图”,教师可以设计“城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和烟尘监测结果统计情况”的题型,进行环境保护法的渗透。在教完例题后适时讲到本市城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严重超标,气味让人头晕欲呕,长江水越来越混浊、快要变成第二条黄河等,并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由于人们破坏环境所造成的,使学生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由此既完成了数学教学目标,又和法制教学有机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6、在课堂小结中渗透。结课点睛是教师在课堂结束部分的处理上运用的渗透法。一堂课即将结束之际,教师在对学科教学进行言简意赅的结课时,把课上学生所接触到的法制因素恰到好处地点上一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一些零碎的、不清晰的对法制的感受,通过教师的指点变得明了起来,这种结课时教师的轻轻一点,往往会给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⑽ 如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巧妙渗透法制教育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巧妙渗透法制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四个途径进行。
1、巧设教学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好多内容都可以设置契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例如:在讲到位置与方向的时候有动物园的导游图,教师可以一边指导学生说出各个场馆的位置,一边告诉学生保护动物,爱护动物的法律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2、联系课文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渗透法制知识。比如教《一个小山村的故事》,学生明白了由于过度砍伐树木,在一场大雨过后小山村被洪水卷走的道理。教师在讲课文过程中渗透《森林保护法》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
3、采用实例分析。在教学品德与社会课时,可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得出结论。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人偷了一辆自行车想要低价出售,而你正需要一辆自行车,你是买还是不买?教师在学生争论时便出示相关的法律条文,让同学们都明白了购买赃物是违法行为,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也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比如在数学学科统计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空气污染情况、噪音情况、青少年犯罪率等,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阅读全文

与中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