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计划 > 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发布时间:2021-02-17 17:45:02

Ⅰ 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由于小学生的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分层次对待,尽量具体可行,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所接受。今天的学生抗拒的并不是我们的教育内容,而是我们给他们的教育方式。黄炎培在教育子女做人做事的座右铭中这样写道:“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信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萧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作为班主任,绝对不能安心于做一个教书匠,更应该有理想有追求,刚与柔必备。刚是一种威仪,一种自信,一种力量,一种不可侵犯的气概。柔是一种收敛、一种风度,一种魅力,一种婉转卓约的姿态。班主任的特殊性,要求班主任做到严与爱、刚与柔的平衡。小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最多,与班主任在一起的次数也最多。所以班主任的言行举止、态度、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具体做法如下:
(一)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学龄儿童交往的对象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随着小学儿童独立性与批判性的不断发展,他们与父母教师关系开始从依赖趋向独立,不再完全信服成人的权威,而是逐渐表现出富有批判性的怀疑和思考。与此同时,平等的同伴交往日益在儿童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对儿童的行为习惯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作为班主任要深入孩子们心中去,与学生打成一片,观察学生的言行,耐心倾听学生的谈话,了解学生的想法,分析学生的要求,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从而找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切入点,然后进行引导。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不断的跟进学生的新情况,体验学生情感情绪,蹲下身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静下心来耐心听取学生的心声。从而从思想深处交流,做到有目的的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二)实施民主管理,营造良好的班风
改变班主任的班干部随意任免意识,增强班级民主管理成分,把班干部看成是班级生活的组织和协调者,而非管理者,促成班干部与其他同学的平等身份。班级生活能给每位学生留下难忘的回忆,班主任与学生民主管理班级体,营造良好的环境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是这个班级的一份子,都有责任把班级管理好,共同制定适合本班级的日常行为规范,共同遵守,共同维护。把班集体荣誉作为自己的荣誉,给班集体抹黑的行为都是可耻的。把班集体作为凝聚中心点,每位学生都有责任为班集体增光。营造良好的班风即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潜移默化的养成了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有班集体荣誉感
(三)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计划
作为一名班主任,新学期刚开学,就要收集整理学生的各方面信息资料,给学生和家长分别做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学校培养目标的知情度,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家长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同时了解学生学习习惯、日常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通过问卷反馈,联系各科任教师一起研究讨论,制定出一份新学期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计划。开学后将这份计划发给每一位学生,一起讨论,提出各自建议与意见。重新修改,最后制定出一份适合本班的新学期计划。、有团队精神,同学之间相互关爱、平等交往,师生关系融洽。
(四)开展多彩的活动,体验良好行为习惯
1、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每周五开展一次主题班会活动,由班主任组织,班
干部汇报,班级成员一起讨论,总结这一周的计划完成情况。表现好的学生班主任要给予鼓励,表现差的给予批评根据班规进行处理。
2、开展晨间教育活动。早自习用一点时间引导学生读《小学生手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鼓励学生写关于国旗下讲话的演讲稿,让学生从心灵深处体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3、开展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如阅读、讲故事十大好习惯手抄报评比、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报板报。这些形象的活动贴近小学生的生活,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开发智慧潜能的一片沃土同时也使学生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4、开展课外兴趣活动。如小品、相声、歌舞、采访、辩论活动。这些活动都以直观生动的语言动作反映出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方方面面,与完全的说理教育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作用。让学生在情景中完成。
(五)做好家长工作,配合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班主任利用家长会和学校通知向家长宣讲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特别是有关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知识;提高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注意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改善亲子关系,营造和谐的有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学校和家庭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家庭教育是最具情感的教育,又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智力发展、品德修养的主要阵地。二者合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发挥榜样作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小学低年级模仿心理、从众心理极强,所以要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一种隐力具有无穷的力量。首先,教师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这些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品格的塑造。这次我们初教专业的去燕山小学见习,从中我看到一些现象。如班主任的一些行为让我难以接受,叫学生之间要团结友善,不要打架斗殴,而自己却体罚学生没有一点仁爱之心,没有做到严与爱的统一;教导学生不能乱丢垃圾,自己却随手乱扔,没有做到言传身教的统一。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发展。其次班集体中学生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班主任应带领学生一起组织“班级之星”评比活动,如体育之星,学习之星,劳动之星等,每周评比一次,把获奖学生的大头贴,贴在墙角的班级之星栏目上。
(七)进行心理卫生辅导,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针对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给学生带来的焦虑,结合学生平时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结合一些情境及时给予辅导。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让学生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坏习惯,辅导员收集整理分析资料,一起制定目标,时时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树立信心。一起努力改掉坏习惯,用加法计算好习惯,用减法计算坏习惯。
(八)行为强化,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行为强化法就是教师运用强化手段来巩固学生良好行为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
1、奖励。奖励是一种正强化。奖励一般分为社会性奖励、物质奖励和生活奖励。社会性奖励包括微笑、赞扬、拥抱、亲昵、抚摸等,这种奖励对低年级学生特别有效,物质奖励是用可消费的物品作为强化物,如饼干、食物、音乐、玩具、图片、代币等等。活动奖励是指用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作为强化物,如自由时间、跳皮筋、踢球等。具体根据学生个人爱好而定,另外注意让学生学会自我奖励。
2、惩罚。惩罚是指为减少或消除某种不良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而在此为发生后跟随的不愉快事件。在学校里教师一般运用两类惩罚,第一类惩罚是在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发生后施加某种痛苦或厌恶的刺激,以减少受罚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如批评、警告、记过、甚至开除学籍等处分。第二类惩罚是不良行为发生后,取消学生喜爱的某种刺激以减少受罚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如扣除行为得分,暂时收回某种奖励或暂时取消参加某种娱乐活动的权利等等。除此之外,让学生学会自我惩罚。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不断强化不断训练,持之以恒永不放弃。
(九)情景再现,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在校园的花园里,走廊上等安装摄像头,纪录学生每天的行为习惯。把每天的摄像在课间放映,如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先让学生讨论,然后班主任指导学生角色扮演情景再现,在活动中一起找出解决措施。
总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班主任教师与科任教师的合作,班主任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讨论与竞争,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小事抓起,从身边的榜样抓起,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抓起。重在奖励少批评,坏习惯用减法,好习惯用加法。要相信学生,要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心相信我能性。

Ⅱ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势在必行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成功的基石,反之,则是成功的绊脚石。全国著名小学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说,若不是他小学时期的老师培养他养成爱读书、爱写字的良好习惯,就成就不了他今天的作为。这样生动的事例不胜枚举,故此,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抓好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肯定地说,今日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定是他们明日走向事业成功的关键所在。笔者始终坚定地朝着这个培养目标去学习和践行。由此看来,教师务必要抓住小学低段这一最佳时期来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式方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笔者素来把培养小学生“热爱劳动,自立自强”的习惯放在首位,热爱劳动是一种美德,能够磨炼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第一,培养低段小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应注重教会他们洗手、洗脸、吃饭、穿脱衣服、系鞋带等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一方面,小学生能从中得到锻炼成长,提高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又减轻父母的负担,使父母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第二,培养学生养成讲卫生、爱学习、懂礼貌等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饭前洗手、不随地吐痰、不玩脏东西的卫生习惯。第三,培养学生爱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读书。近年来,笔者所在的班级开设了读《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课程。学生很喜欢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越学越有情趣,能陶冶情操,放飞童心。指导学生写字,笔者注重训练他们正确的书写姿势、执笔方法等。书写时,要按笔顺一笔一画地书写,力求把字写得准确、整洁。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可以立下规矩,或是编成易读、易懂、易记的歌谣,教学生吟读,或是通过做游戏等活动方式,或是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启迪,不断加深学生对劳动、卫生、学习等方面的认识。渐渐地,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笔者常常思考:要想有效地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然后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学去做。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弱,最易于沾染不良的行为习惯。例如,有的学生画画,画着画着,就胡乱地画,把墙壁、衣服、脸蛋儿等当作了画纸,其他学生看到感到有趣,也学着画起来。又如,一个小学生吃饼干、水果等食物时,不经洗手、洗口,抓起食物就往口里送,许多小学生看到了也学着他的样子做。小学生的这些不良行为习惯,教师或家长若不加以引导,使他们尽早改掉这种不良习惯,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由此看来,小学生的这些不良行为习惯,教师要经常性地采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加以引导,不断改进。可通过表演,让学生观看,从中比较好与不好;也可以通过讲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感知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害于健康成长;也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争做健康向上的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不管培养学生养成何种良好行为习惯,都应从基础知识学起,要有侧重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耐心,用真情,讲策略,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益处无穷
每当笔者培养学生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均取得效果时,都会有许多家长通过电话、短信、微信、书信等方式告诉笔者,孩子在家里能按时起床、休息,喜欢读书、写字、唱歌、跳舞,很少撒娇,不哭鼻子,懂得自理等,让他们做父母的看在眼里,喜上眉梢——这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总的来说,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贵在更新自我、强化自我、提高自我,才能拥有丰富的涵养培养学生;贵在知教育之意而行其道,用其法诱导学生;贵在不厌其烦,敞开心扉,春风化雨滋润学生——只要如此,方能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Ⅲ 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人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是人的首要素质。应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把对小学儿童的养成教育作为小学辅导员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能使人受益终生,也是一个人具有良好素质的基础。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在小学儿童的习惯中,主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从班级的日常工作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抓起,教育和提醒学生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热爱劳动,积极打扫卫生,勤洗脸,个人衣着干净整洁;懂礼貌,诚实守信,不撒谎,遵守纪律;爱集体,爱祖国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要从起始年级开始,养成读书写字姿势科学、正确的习惯;作业书写认真、规范、漂亮,干净整洁的习惯;上课专心听讲、踊跃发言的习惯;课后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善于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思考,大胆质疑的习惯;积极阅读课外读物,涉猎课外知识的习惯等。以此实现“授人以渔”的目的。二、进行常规的意志品质等教育要让学生从小树立积极向上、永葆活力和朝气的自信心,锻炼坚强的意志,遇到任何困难不灰心,不丧气。培养积极、乐观、勇敢地面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在班主任工作中,我经常利用一些名人的故事、伟大人物的事迹和身边的事例,对学生们进行教育。并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着手,利用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结合学生的实际,对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让学生抱着激昂的信心去对待每一件事。培养优秀的自尊、自爱、自强的品质。自尊、自爱、自强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健康人格必备的条件。这就要从小学生抓起,渗透德育教育,通过身边的人和事的例证,让学生充分感受,立志要做一个有理想、有骨气的人。所以,在向学生讲明各种道理的同时,还要从学生的实际行动着手,自己的事自己做,在困难面前不后退,敢于担当各种任务。我用优秀的儿童影视作品和儿童读物,感染学生;用“爱拼才会赢”“人活一口气”等斗志昂扬的经典歌词鼓舞学生;用“亮出你自己”“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等富有感染力的词语号召学生积极进取;教育学生要胜不骄,败不馁,培养他们冷静认真地对待成功和喜悦,乐观积极地分析失败和伤痛等良好的情感品质等

Ⅳ 浅论如何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浅谈怎样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学生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手段,是以德育工作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主线,渗透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的每个领域之中,在其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需要依靠全体教职员工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形成一个教育网络,齐抓共管,使学生得到健康成长。
要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必须构建一个网络体系,开辟两块阵地,利用三条渠道,通过四个途径,开展“五小”活动,采取四项措施,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一)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教育网络体系
1、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体系。即:学校——德育教育机构网络;家庭——学生家长和家长学校;社会——各级关工委组织和相关执法部门。
2、构建校内教育网络。①党支部——团支部;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思品课教师——少先队辅导员;③工会——关工委。
通过构建校内、校外教育网络,横向与纵向、内部与外部形成合力,形成一个双重的、全方位、多层面的养成教育结构体系,达到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
(二)开辟两块阵地,即:学校、家庭
1、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地方,学校要充分利用学生在校园内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教育培养。
2、经常召开家长会,同家长沟通,要求学生在家里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要求在家中的行为也要象在校内一样 ,保持文明行为习惯。
(三)充分利用三条渠道、通过四个途径。即:学校要利用课堂教育、班级管理、实践劳动三条渠道,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文明礼仪教育训练四个途径,使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老师与家长共同联手,学校与社会齐抓共管。
1、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教育。利用德育课堂及各学科课堂教育,渗透德育教育,潜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他们从小懂得该做什么样的事,该做什么样的人,学会怎样做好事,做好人,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利用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教育。如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对照进行教育训练,使其言行举止受到约束,逐步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①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要求学生遵守校纪班规,礼貌待人,尊敬老师,尊老爱幼,团结友爱,帮助同学,诚实守信,提倡师生用文明语言交流等等,形成良好的班纪班风。
②对学生进行讲究卫生、热爱劳动的教育。一是讲究个人卫生习惯,要做到“勤”,勤洗手脚,勤洗脸,衣服脏了要勤换,勤洗澡,勤洗头,勤剪指甲,勤刷牙。通过这些自我服务劳动,收到衣着干净整洁、面貌精神焕发的效果。二是讲究公共环境卫生,要做到“全”。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校园内的卫生是我们大家的卫生,需要我们师生全部共同参与,经常全面清理打扫,随时随地打扫,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通过参加这些公益劳动,达到全面清洁环保,使学校既是校园又是乐园。
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小爱护公物;从小接受“八荣八耻的教育”,分清真善美,辨别假恶丑,达到爱憎分明。从爱我寝室、教室——爱我学校——爱我家园——进而达到热爱祖国。
3、利用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训练。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来自于反复实践,长期保持。除了上述对学生的讲究卫生等方面的自我服务劳动外,一是要求学生在家中要帮助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有寄宿生的学校,要加强对寄宿学生的生活自理方面的教育训练,如不睡懒觉,自已穿衣,洗脸,洗头,洗脚,刷牙,自己叠被,自己盛饭洗碗,自己布置寝室等,同时要求他们讲究美观、干净、整齐。二是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公益劳动,如带领学生开展敬老助残活动,帮孤寡老人、残疾人、军人家属干家务活,参加有益环保的打扫卫生和维护交通秩序等社会 公益活动。
(四)开展争做“五好小公民”活动
针对学校和学生实际,结合共建文明和谐社会的大局,开展争做“五好小公民”的活动。
在家做“好小帮手”;在社会做“好小标兵”;在校做“好小伙伴”;在社区做“好小卫士”;独处时做“好小主人”。
(五)采取四项措施
1、学习观摩,榜样引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学习外面的先进经验,同时要善于挖掘内部典型,树立榜样,以典带面,典型引路。
2、教师示范、指导。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可忽视,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起到表率作用;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训练,要做到耐心、细心、诚心、关心,以达到满意效果,且长期保持,养成习惯。
3、制度制约。建立有可操作性、可比性的激励机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来约束激励学生的言行,如学校制定班级考核评分细则、学生就寝制度、就餐制度、学习制度、卫生检查制度等,班级对学生进行操作评定等。

Ⅳ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一位名人说:“细节决定成败。”所谓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细小的情节,把细小的地方想到,把细小的事情做好,聚沙成塔,才能铸就伟业,而做好一件事情的每一个细节都要有一个好的习惯。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养成教育是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能否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养成教育在小学教育工作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简述
在农村小学任教多年,教学实践中我注意观察到:有近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由于个人素质和家庭教育比较好,学生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学习主动,认真踏实,成绩优秀并能协助老师做好班级工作;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习惯表现一般,其特征是管理到位,他们的表现就较好,成绩还能上升,一旦管理疏忽,表现就差,影响学习;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其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很差,表现为不讲个人卫生,衣冠不整,上课不专心听讲,不积极思考,对学习持无所谓态度,校内校外屡犯错误,作业书写极不认真,校内作业要在老师的及时督促下才能勉强完成,课外作业从不主动完成甚至根本不做,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于整体平均水平,各项能力几乎谈不上,成了拖后腿的问题学生,为此老师伤透脑筋,为他们付出多于别人几倍的心血。
二、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生成的原因
现在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并不好抓。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农村家庭成员文化素养偏低,家长的不良一言一行,对小学生的负面影响巨大。现在的农村家长,大多也只有初中或高中的文化水平,他们对现在的知识缺乏认识,由于工作和劳动的关系,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接受新时代的知识信息,去观察指导自己孩子的道德行为表现、学习态度方法等,这就造成了在家庭中对子女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出现了真空地带,无疑加重了学校教育的责任,也降低了学校教育的效果。
2、社会不良导向带来学生的可塑性发生偏差。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而且这个成长的时段有些因素还会影响到他们的人生。如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信息的传输量大,速度快。社会上的信息好坏参半,甚至有些不良信息以极快的速度影响了青少年学生,使学生的可塑性发生偏差。
3、现代教育中的孩子缺少榜样。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早些时候的孩子学习的榜样很多,黄继光、董存瑞、刘胡兰、雷锋等众多榜样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而现在的学校很漂亮,很气派,可是已经没有了那会说话的眼睛了。英雄、榜样离孩子们越来越远了。
三、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完善的对策
面对客观现实,针对困难与问题,作为在农村小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在抓养成教育工作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积极营造有利于养成教育实施的氛围。
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校园内可设置醒目的标语、墙头板报、花园警示语、人文景观雕塑、德育教育专栏、法制教育专栏,开办校园广播沟通师生心灵,报道发生在校园里的好人好事。比如,学校把卫生间文化当做一件学生养成卫生文明习惯大事来抓:雪白的墙壁上悬挂着“举手投足下、干净你我他”“你讲文明、我讲文明、人人都讲文明”等大幅礼仪标语和卫生间管理制度,使学生在如厕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言传身教,带动养成。
人们常说“身教胜于言教”。有研究调查表明:效仿是很多科学家成功的秘诀,而学生的成功成材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效仿。俗话说“什么样的教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可见示范的重要性,对他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亲可敬的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楷模,其人格魅力吸引着学生接近、模仿,激励其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处处做好表率: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教师要使用规范的语言,进而对学生言传身教;在劳动课中,老师应当与学生共同参与来完成劳动任务;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同样要提高自己的认识,不能认为老师的责任只是教育学生,而忽视“律己“和“垂范”。这样说得再多,教育效果也不会很好。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行为表现,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尽最大的努力给学生做出表率,切实做到对学生的“身教”。
3、积极评价,引导养成。
评价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从评价的内容上,学校可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编制《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评价细则》,对常见的道德行为习惯分类别编制指标体系;从评价的时间上,可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每日一对照、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评比、每学期一表彰的作法;从评价的方式上则采取自评、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同时,在日常管理中可以采取“班级创星台”,颁发“五星” “四星” “三星”流动红旗,激励学生争先创优。在评比的过程中,领导亲自检查评比,亲自颁发流动红旗。通过检查、评比,一些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逐渐养成,班级之间形成一种你追

Ⅵ 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种做法

一、重视养成教育,教学生做人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我们作为一个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经常地教给学生一些做人的道理;要将这些道理通过日常小事,自身垂范,落实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做一个懂得爱、懂得感恩的人
现在的许多孩子只知享受爱,却不懂得感恩和回报。缺乏爱心的孩子也就缺少做人的根基。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健康身心、健全人格的地方。
2、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有责任感,长大了才能成为一个对祖国、对人民负责的人。
3、做一个能够承受困难和挫折、勇于进取的人
由于种种原因,中学生面对困难时会产生挫折感、失落感,精神萎靡不振。
4、做一个文明人
文明礼貌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
二、规范养成教育,重习惯培养
初中年级的学生宛如有着蓬勃生命力的小树,充满渴望地向着蓝天生长,憧憬着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有一句印度谚语就曾这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由此可见,习惯的培养是多么重要。
1、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体现着一个人的整体素质,而中学阶段是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它能影响人的一生。
2、学习习惯
在学习上有满腔的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指导。
三、深化养成教育,促自主管理
“独木不成树,独树不成林。”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一个同学都是这个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班主任应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自觉、主动地管理班集体,自主的约束自己的行为。

Ⅶ 浅谈如何开展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近年来,国内众多的实验群体分别从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验研究。养成教育的研究对深化我国青少年的素质教育进行了更为积极的、有益的探索,对于提高养成教育的科学水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养成教育行为习惯素质教育“养成教育”,就是要着力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品质。只有具备良好品质的人,才有发展的潜力,发展的前景。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庄子曰:“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这句话也为我们阐述了“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的教育理念。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已明显提高。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但与此同时,在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心理倾向。在学校中也常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因此,对于这一代学生来说,很重要的教育任务应该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期,从道德行为习惯入手,是发展小学生品德的最有效途径。少年儿童时期养成的不良品质和习惯日后很难矫正,有的甚至可能伴随人的一生。而养成的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则终生受益。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对少年儿童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时期的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
一、从基础抓起,规范养成教育
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应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充分利用《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来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让学生明白哪些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哪些习惯不能养成,为什么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等。学校可以把开学第一周定为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要求、希望和目标。并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让学生形成共识,从而取长补短,明确行为目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几年来,我市在探索小学养成教育工作中已经取得一些成功经验:一是教育学生从小养成遵守时间的习惯。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并严格执行,按时完成作业,做到认真、工整。二是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讲究个人卫生,学会打扫班级卫生,不乱扔垃圾,物品摆放整齐,讲究公共场所卫生,爱护公物。三是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质。上学带齐学习用品,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物品,走路靠右侧通行,上学、放学排队,读写姿势端正,执笔方法正确、规范。四是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关心集体。
二、构建教育网络,保障养成教育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既有家庭、社会、学校的客观因素,又有小学生自身发展的因素。因此,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我们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四位一体的教育网络,齐抓共管。
1.强化教师身教
“身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教师的举手投足都孕育着教育。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教师一直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形象,小学生会有意识的将教师的一言一行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起了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不但要用真心去激励学生,而且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
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找原因,从源头上下功夫。现在,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有人往垃圾桶里扔,那也是很少一部分。我们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又会重犯,因为他们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先组织班队会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行动上却难以改变。于是我们应从自身出发,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平时,我们教师走进教师,一发现地面有烂纸垃圾就随手把它捡起来,有了废纸、垃圾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有时老师的一个眼神,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错误并很快改正;有时老师的一个好习惯,一个好动作,都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2.突出家庭的教育功能
家庭是抚育孩子的摇篮,既是孩子的第一社会环境,也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家庭又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因此家庭教育的这种广泛性是其他任何教育都难以比拟的。作为小学阶段孩子的父母,家庭教育的责任与义务更是尤为突出。要帮助孩子完成从幼儿向学生的过渡,要与孩子共同度过多个重要的转折点与学习的关键期,要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做好对接。因此,家庭教育是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家长的一举一动往往成为学生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有一部分学生在学校中已经接受了教师正确的引导,可是一回到家中又受到不良的家庭教育或家长不良习惯的影响,而失去了行为习惯是非判断的标准。因此,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渠道,密切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和各方面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帮助家长提高育人意识和能力,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
3.体现社会的育人作用
要与社会各个部门建立联系,及时反映学生在社会上的各种表现。结合学校行为规范的教育内容开展社区教育,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聘请校外辅导员到校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规范学生的行为。
4.学生本身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在学校里,除了老师,学生接触最广的还是学生群体,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的活动,看看是否有不良现象的发生。有许多学生在老师面前可能会有所顾忌,但在学生之间肯定会“原形毕露”。如若纵容下去,势必会影响到其他的学生。
这时,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观察这种现象,然后以一个恰当的时间,用一个恰当的办法,对“症”下药,对他们进行“改造”,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

Ⅷ 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由于小学生的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分层次对待,尽量具体可行,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所接受。今天的学生抗拒的并不是我们的教育内容,而是我们给他们的教育方式。黄炎培在教育子女做人做事的座右铭中这样写道:“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信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萧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作为班主任,绝对不能安心于做一个教书匠,更应该有理想有追求,刚与柔必备。刚是一种威仪,一种自信,一种力量,一种不可侵犯的气概。柔是一种收敛、一种风度,一种魅力,一种婉转卓约的姿态。班主任的特殊性,要求班主任做到严与爱、刚与柔的平衡。小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最多,与班主任在一起的次数也最多。所以班主任的言行举止、态度、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具体做法如下:
(一)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学龄儿童交往的对象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随着小学儿童独立性与批判性的不断发展,他们与父母教师关系开始从依赖趋向独立,不再完全信服成人的权威,而是逐渐表现出富有批判性的怀疑和思考。与此同时,平等的同伴交往日益在儿童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对儿童的行为习惯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作为班主任要深入孩子们心中去,与学生打成一片,观察学生的言行,耐心倾听学生的谈话,了解学生的想法,分析学生的要求,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从而找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切入点,然后进行引导。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不断的跟进学生的新情况,体验学生情感情绪,蹲下身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静下心来耐心听取学生的心声。从而从思想深处交流,做到有目的的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二)实施民主管理,营造良好的班风
改变班主任的班干部随意任免意识,增强班级民主管理成分,把班干部看成是班级生活的组织和协调者,而非管理者,促成班干部与其他同学的平等身份。班级生活能给每位学生留下难忘的回忆,班主任与学生民主管理班级体,营造良好的环境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是这个班级的一份子,都有责任把班级管理好,共同制定适合本班级的日常行为规范,共同遵守,共同维护。把班集体荣誉作为自己的荣誉,给班集体抹黑的行为都是可耻的。把班集体作为凝聚中心点,每位学生都有责任为班集体增光。营造良好的班风即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潜移默化的养成了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有班集体荣誉感
(三)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计划
作为一名班主任,新学期刚开学,就要收集整理学生的各方面信息资料,给学生和家长分别做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学校培养目标的知情度,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家长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同时了解学生学习习惯、日常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通过问卷反馈,联系各科任教师一起研究讨论,制定出一份新学期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计划。开学后将这份计划发给每一位学生,一起讨论,提出各自建议与意见。重新修改,最后制定出一份适合本班的新学期计划。、有团队精神,同学之间相互关爱、平等交往,师生关系融洽。
(四)开展多彩的活动,体验良好行为习惯
1、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每周五开展一次主题班会活动,由班主任组织,班
干部汇报,班级成员一起讨论,总结这一周的计划完成情况。表现好的学生班主任要给予鼓励,表现差的给予批评根据班规进行处理。
2、开展晨间教育活动。早自习用一点时间引导学生读《小学生手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鼓励学生写关于国旗下讲话的演讲稿,让学生从心灵深处体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3、开展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如阅读、讲故事十大好习惯手抄报评比、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报板报。这些形象的活动贴近小学生的生活,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开发智慧潜能的一片沃土同时也使学生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4、开展课外兴趣活动。如小品、相声、歌舞、采访、辩论活动。这些活动都以直观生动的语言动作反映出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方方面面,与完全的说理教育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作用。让学生在情景中完成。
(五)做好家长工作,配合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班主任利用家长会和学校通知向家长宣讲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特别是有关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知识;提高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注意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改善亲子关系,营造和谐的有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学校和家庭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家庭教育是最具情感的教育,又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智力发展、品德修养的主要阵地。二者合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发挥榜样作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小学低年

Ⅸ 浅谈怎样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怎样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学生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手段,是以德育工作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主线,渗透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的每个领域之中,在其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需要依靠全体教职员工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形成一个教育网络,齐抓共管,使学生得到健康成长。
要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必须构建一个网络体系,开辟两块阵地,利用三条渠道,通过四个途径,开展“五小”活动,采取四项措施,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一)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教育网络体系
1、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体系。即:学校——德育教育机构网络;家庭——学生家长和家长学校;社会——各级关工委组织和相关执法部门。
2、构建校内教育网络。①党支部——团支部;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思品课教师——少先队辅导员;③工会——关工委。
通过构建校内、校外教育网络,横向与纵向、内部与外部形成合力,形成一个双重的、全方位、多层面的养成教育结构体系,达到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
(二)开辟两块阵地,即:学校、家庭
1、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地方,学校要充分利用学生在校园内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教育培养。
2、经常召开家长会,同家长沟通,要求学生在家里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要求在家中的行为也要象在校内一样 ,保持文明行为习惯。
(三)充分利用三条渠道、通过四个途径。即:学校要利用课堂教育、班级管理、实践劳动三条渠道,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文明礼仪教育训练四个途径,使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老师与家长共同联手,学校与社会齐抓共管。
1、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教育。利用德育课堂及各学科课堂教育,渗透德育教育,潜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他们从小懂得该做什么样的事,该做什么样的人,学会怎样做好事,做好人,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利用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教育。如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对照进行教育训练,使其言行举止受到约束,逐步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①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要求学生遵守校纪班规,礼貌待人,尊敬老师,尊老爱幼,团结友爱,帮助同学,诚实守信,提倡师生用文明语言交流等等,形成良好的班纪班风。
②对学生进行讲究卫生、热爱劳动的教育。一是讲究个人卫生习惯,要做到“勤”,勤洗手脚,勤洗脸,衣服脏了要勤换,勤洗澡,勤洗头,勤剪指甲,勤刷牙。通过这些自我服务劳动,收到衣着干净整洁、面貌精神焕发的效果。二是讲究公共环境卫生,要做到“全”。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校园内的卫生是我们大家的卫生,需要我们师生全部共同参与,经常全面清理打扫,随时随地打扫,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通过参加这些公益劳动,达到全面清洁环保,使学校既是校园又是乐园。
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小爱护公物;从小接受“八荣八耻的教育”,分清真善美,辨别假恶丑,达到爱憎分明。从爱我寝室、教室——爱我学校——爱我家园——进而达到热爱祖国。
3、利用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训练。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来自于反复实践,长期保持。除了上述对学生的讲究卫生等方面的自我服务劳动外,一是要求学生在家中要帮助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有寄宿生的学校,要加强对寄宿学生的生活自理方面的教育训练,如不睡懒觉,自已穿衣,洗脸,洗头,洗脚,刷牙,自己叠被,自己盛饭洗碗,自己布置寝室等,同时要求他们讲究美观、干净、整齐。二是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公益劳动,如带领学生开展敬老助残活动,帮孤寡老人、残疾人、军人家属干家务活,参加有益环保的打扫卫生和维护交通秩序等社会 公益活动。
(四)开展争做“五好小公民”活动
针对学校和学生实际,结合共建文明和谐社会的大局,开展争做“五好小公民”的活动。
在家做“好小帮手”;在社会做“好小标兵”;在校做“好小伙伴”;在社区做“好小卫士”;独处时做“好小主人”。
(五)采取四项措施
1、学习观摩,榜样引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学习外面的先进经验,同时要善于挖掘内部典型,树立榜样,以典带面,典型引路。
2、教师示范、指导。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可忽视,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起到表率作用;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训练,要做到耐心、细心、诚心、关心,以达到满意效果,且长期保持,养成习惯。
3、制度制约。建立有可操作性、可比性的激励机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来约束激励学生的言行,如学校制定班级考核评分细则、学生就寝制度、就餐制度、学习制度、卫生检查制度等,班级对学生进行操作评定等。
4、考核评比。对平时的工作进行检查登记,每月进行月评,学期进行综合评比,人与人比,组与组比,班与班比,校与校比,奖优罚劣,奖惩分明,形成比学赶帮超,争做文明人,共创和谐校园的氛围。
(六)达到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目的
通过网络化的管理体系、社会化的参与、规范化的操作、制度化的约束、经常化的保持,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一定能够养成,为共同构建文明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阅读全文

与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