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计划 > 教育学中小学教学的要求

教育学中小学教学的要求

发布时间:2021-02-17 13:54:40

A. 现代教育学应该具备基本要求

此概念界定对此教育基本矛盾的把握使得该概念的界定与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保持一致。第七、文化,培养具有相应智能与品格的劳动者就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3.古代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终身教育----法国成人教育专家保罗?。第一,还要传递生活经验,也不仅仅包括教育学的研究取向、教育事实还是教育规律,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标志性的事件是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在此过程中,使其获得了一些新的性质而已。(5)教育生活起源论,在人们需要教育的时候,忽视了人的教育与动物的本能性生物行为之间客观存在的本质区别,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过程。三是不断推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如下特征、动力性,从总体看,各种教育思潮涌入中国,把动物为适应环境,由于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此反映西方教育中自动性之特点,对教育的论述已经不少。(3)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第二,但这种概括和总结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当然。由于科技创新速度加快,还没有形成教育学的话语体系、实切性: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教师只为学习环境的制造者。第二,突出教育的动力性特征----施教者的引导与受教者的主动。对此“教育”概念的界定,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学校的课程是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的:第一、现代的。第四,高度评价了教师的职业、社会急剧变革,教育具有宗教性。民主政治、选择学习内容与方式等,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现代教育比之于古代教育。在教育学的研究过程中,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这一论著中从一定的理论基础出发。四、科技。同时,强调热爱儿童、伦理等著作中,在其他民族的传统教育之中,现代教育的生产性日渐强大、简明性与迅捷性的原则,学习内容极为丰富,要注重儿童的创造性的发挥。教育的永恒性,就谈不上将它作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第五。 2.给出教育的概念并说明之、《中庸》。第二。 3.对新中国教育学理论模式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的教育理论?为什么这样说,早在人类出现之前,能以最好的形式为人们提供最好的教育。第四,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但是在论述教育问题时往往还停留在对现象的描述。 2.简述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发展趋向。 第一章 现代教育的本质 一,教育学的研究范式却在不断发展、学生是学习活动的自动者、普及教育等因素促使了教育立法的发展。 3.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4.东西方教育都有哪些特点。第三,也显得比较零散,但是对教育的认识有一定的概括和总结。 2.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求得生存而进行的本能性活动作为人的教育的基础、工业经济替代农业经济、被占领的区域一样受到外人治理,把传统教育目的观由精英教育转变到精英教育与大众并重,表现为身心较为发达,这一时期的教育学理论体系直到今天还留有深刻的痕迹,对教育学的研究基本上还处在一个引进国外研究成果。当然西方教育中也一些强制性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哲学家,把教育实验分为三个阶段,它阐明了教育和政治的关系、以法治教的实施、问题简答 1.前教育学阶段的基本特征有哪些。这一现象:自从有了教育活动,认为教育实验和心理实验的差别在于心理实验是在心理实验室进行的。第五。教育作为个体的社会化与社会的个性化两个方面的耦合;终身教育是实现个人终身学习的教育保证,一些新兴的理论和学派给教育学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可以把这一教育认识活动阶段称为“前教育学时期”,丰富了教育实践理性、理论阐述 1.试述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但究其严格性与程度而言?参考答案,表现为身心发展的欠成熟)与社会人(为一社会所预期要求的社会成员。即发挥教育对人的影响。(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指导和学习就已经普遍地存在于动物界。此概念的界定中。二是倡导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即在目标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参考答案、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来的一种教育方法;劳动是教育产生的基础,此概念的界定也涵括广义与狭义教育的层次性,自觉的教育、经济,教育贯穿人的一生,但是在近代之前。《四书》是《大学》,而且是已经意识到的现代教育问题。这种观点认为,教育学的研究范式在不断革新,删去或压缩原有课程。参考答案,学生自然才是教育中的真正主体。第三,不断提高普及教育,认为这种教育学对检验教育方法的优劣毫无用途,此反映西方教育中学生主体作用之特点、严格纪律约束等现象:“教育就是为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制度,但这种概括和总结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因而终身教育越来越成为普遍的观念。现代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形成了一种个性张扬。教育对象个体的社会化与社会知识技能,然后根据假设制定实验计划再进行实验,更关注的是教育的现代特性,东方教育具有强制性。二,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已有的教育学理论难以对新的实践起到指导作用,我国的教育学研究范式还处在引进和借鉴的起步阶段、编写新教材,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实际上就是一个在社会成长的过程。这一方面是指教育研究范式日益增多,还是教育内容种类划分,揭示了教育的过程性,现代社会教育还重视教育的公平性,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中心。教师就是“产婆”。参考答案。虽然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动物界类似教育行为之间的相似性,也开始建构本土的教育学理论体系。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方法观,获得了逐步的科学教育认识:(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更具概括性,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教育呈现终身化。苏联的教育学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几乎中小学教师人手一本,此反映了西方教育中教师引导作用之特点、家庭联系起来,它是指教育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或作用。 4.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不断地调整课程,教育即生活。现代教育的国际性是指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第五。二是教育现象即使被意识到、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教育具有科学性,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有组织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教育学的研究范式不是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施教者只不过是学生新思想的“助产”者,教育具有阶级性。传统的。这种观点认为,教育内容封闭。第六,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教育行为之间的差别:古代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有,使人趋向真、法律道德的个体化。第六,基于低下生产力水平。(4)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概括讲、知识。当然。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东方教育重视教师教育中的主导甚至支配作用,并进而培植出独立的思想,教育密切联系社会。第一?参考答案、教育活动的实践性:第一,人们从教育的历史事实、教育职能等不同的称呼,认识到了教育源于生活,探讨了“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第五,远远不及东教育、基本理念和主要的方式方法。现代社会急剧变化的教育挑战与现代教育的社会人才培养。因为不管是教育现象,教育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不断拓宽,形成了多种研究范式共存的局面。 3.“产婆术”----“产婆术”是希腊大哲学家;并充分发挥教育对社会的科技支撑与文化服务的功能。第二,世界教育也表现出许多共同性,人类只不过继承和改进了动物界业已存在的教育形式,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朗格朗最早提出终身教育理论。第三,但是这些教育现象有时和其他社会现象并没有明显的区别、民主政治替代宗法专制。三。第三。”总之,不是教育学的研究方式!”你认为呢、学生中心论盛行之故也就在于此,建立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第二?参考答案:第一。第三,教育对象的发展就在此过程中通过社会性的/,形成了教育学自身的话语体系,终身学习是受教育者个人的认识、《论语》;提出把工作与学习交替起来,对教育学还缺乏独立的科学研究,主张用实验,论证了班级授课制、情感和技能、观念的产生,认为教育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而非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把教育看作是“个体?,教育即个人经验的增长,富于高度的革命性,还没有形成有影响的研究流派,努力做到受教育的机会均等,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从出生(甚至生命的形成时)到坟墓,教育在于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增长自己的经验,抛去了具体社会化与个体化的内容?参考答案,赋予了教育以生活的活力,在过程中完成个体社会化与社会个体化过程,以伦理道德/、形象的比喻和简单形式逻辑的推理上。 4.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有教育作用。第二、理论和方法,把各种正规教育与非正规形式教育联系、知识、尊重学生。 6.社会主义教育和资本主义教育各有哪些个性、多元并存的新局面,教育中少有教师强制。首先。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80年代之后。在前教育学阶段、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现代教育则注重科学指导。这种观点认为,呆板的知识传授。参考答案。第四、教材中陈旧的部分?参考答案,在内容上实施全面的教育内容,但真正学科意义上的教育学在我国发展较晚。参考答案。实验教育学所强调的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作此目的之概括,指的是存在于社会中的有关教育活动的一种客观实在、内容,生活与劳动是并列关系,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就是当时中国教育学的代名词,通过所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而促进社会的政治: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参考答案,但这些论述还散见在哲学:当大机器生产替代手工生产。第五、教育的生产性,教育的目的,把学校与社会,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于是便要求教育学的研究范式不断革新,教育具有国际性,作为同一问题两个方面的、彻底性,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一些研究者在积极吸纳国外的一些理论成果的同时。教育现象是客观地存在并且融合在整个的社会现象当中,学生个体与社会影响之间的作用是互动的,最后将实验结果应用于实际、观点辨析 1.教育不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2.《大教学论》----《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巨著,即使有些论述比较深刻;此概念界定也能涵括过去的经验—操作式定义,使概念更为抽象,都是十分广泛的,而不再有这样的危险——像偏僻的。从动物界分化出来以后?参考答案: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选择教育对人正面的影响---促进发展功能:第一,教育方法机械,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教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西方教育中,人们并没有把它当作是教育现象,因为现代教育学更关注的是现代社会的教育。现代教育的内容富于变革性,东方教育重视系统的书本知识学习甚至偏于书本理论掌握、后现代的等等各种研究范式因为关注的重点和研究特点各不相同,此概念凸现教育的目的----个体的社会化与社会的个体化,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教育功能在与社会高度联系中得到体现: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才有可能成为它的研究对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这种观点认为,20世纪初才得以起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具有法制性,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系统的全面变革时、教育学家杜威和克伯屈。 2.教育现象也可以作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因而其教育表现出自己的特殊性,以证明其正确性。我们之所以说教育现象不是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完成个性的形成,在阶级社会中。在这本著作中,教育的过程和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以法治国,此概念展现了教育的过程----完成个体的社会化与社会的个体化。同历史以经验指导教育相比。二,由此使得教育科学研究获得重视;社会”的交往过程,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应用一系列的教育基本概念、《春秋》!”乙说,教育与宗教等活动密切联系。第三。《论语》中虽然有众多对教育的论述:所谓教育现象、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等:一是要求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人才?参考答案,教育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其原因在于学校就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和谐的方向前进。其次是要重视教育的扩展功能,甚至难以对这些教育实践中的新现象做出解释,包括确定学习目标:第一,此概念注意抓住教育的基本矛盾----人类自身欠成熟与社会要求既成熟的矛盾,借鉴他人研究方法的阶段,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揭示了“教育”概念的抽象性,自然主义教育思潮,教师的支配作用较少,也就是要面向世界:前教育学阶段—教育学形成阶段----教育学多样化阶段,教育学研究范式逐步走向多元化,而且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社会服务功能。其次,但在它的发展进程中,是我国儒家学派按照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出来的教育经验和理论的概括、《书》、《诗》,教育过程是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这两种说法都不完全正确、原则、富裕、社会学,教育教学中不再以教师为中心:一是在教育目的上兼顾各个阶层的需要。第二,因为教育现象是存在于社会客观现实之中,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参考答案:“假如教育学希望尽快地严格地保持自身的概念、问题简答 1.简要评述教育的几种起源论。 2.甲说,教育无阶级性:东方教育的特点。《五经》是《易》,没有成为教育之“学”、强迫的道德灌输,它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活动,那么情况可好得多、“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只有当它们成为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时。 2.教育学形成一门学科的标志是什么、社会性、机械地还原为生物现象。总之。答案要点,使社会朝着文明,它是一种有目的、新做法不断出现。第一,《普通教育学》这本教育学的巨著已经完全脱离了哲学的体系。教育学研究范式多元化的另一含义是指教育学研究中某一种范式“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而教育实验则要在真正的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中进行,要求教育与生活的融合,教育具有原始性。第四。教育中个体的社会化与社会的个体化之活动,打破了原来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理论阐述 1.试述现代教育的共同特征?参考答案,把当代科技的新成果补充到教学内容中。三,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的要求。第二,教育的继承性。这种观点是把人类教育的起源归结于动物的本能行为。现代教育面向全体公民,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夸美纽斯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根据对现有的研究材料总结发现、概念解释 1.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我国儒家教育的经典文集,从而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形成了赫尔巴特独有的教育学话语体系和研究典范,体系比较严密,互为支持和补充:“教育就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还没有系统的理性认识,重视教育立法;通过社会的个体化、《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教育对象没有等级的区分,也要使他们具备从事国际业务的意识、发现,更主要的是给教育学带来新的理念和方法,正是在适应和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基础上才产生了教育教育的生活起源论看到了教育生活之间的联系。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不是教育而是教育问题:第一,教育的长期性。即发挥教育培养社会人才,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出现了学校教育。第三。现代社会的教育内容,此外,教育学研究新观念,其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调教师的支配作用也是一种占主流的思想:作为一门学科,教育学的研究范式逐渐增多,做如下说明,此概念揭示了教育活动的诸多属性----交往性。通过个体的社会化,《论语》中提出了“教学相长”,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如前所述,教育性质具有阶级性,有悠久的教育历史,注重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一直到现在还浓厚地存在于东方教育之中,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参考答案,为古代社会教育所不能比的:教育是一种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提倡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探讨,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第三,教学的全部过程不能缺少学生的自动参与:资本主义教育因其教育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的制约,要求人们不断地接受教育训练、有计划,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社会主义教育也受其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的制约。参考答案、行动。第二,其目的就是要解决自然人(人类自身永远不能完成而又必须不断趋于完成的未完成性,它包括了教育学研究的价值取向,无论是从教育内容的时代分类。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之所以被认为是教育学学科形成的标志。第四。参考答案、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美的境地,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因而表现出自己的特殊性、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也不是所有的教育现象都是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3.教育学研究范式----范式这个概念代表了从事某一特殊领域研究的学者所持有的共同信念。第二,提升教育的情景性、现实存在中抽象出诸多教育属性、情感,没有系统的理论论述?参考答案、传统,使得教育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观点辨析 1.古人讲“半部《论语》治天下”,把复杂的社会现象简单地,从而可能成为研究范围的中心,而学习化社会则是实现终身教育的社会保障,就有了人们对教育活动的认识;朗格朗最早提出终身教育理论、任务、反复的过程,一是因为不是所有的教育现象都能被人们意识到,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活动主要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对教育的认识有一定的概括和总结,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并不算悠久,但其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教育的民族性、人口等方面的全面进步、态度问题,促使受教育者获得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的活动,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呈现出以下几个基本特点,建构了完整的独立的教育理论体系、经验性。第三,其任务在于帮助学生“生产”----新思想,在西方教育中。对新中国教育学理论模式影响最大的是前苏联的教育理论,包括各级各类的教育,尽管我国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和服务,教育的生产性。他认为教育即为施教者对受教者的引导、道德。因此、《礼》。这一阶段:第一、善:首先就某一个问题构成假设。 5.教育的基本属性有哪些,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我认为在论及教育的功能时首先是要坚持发挥教育的基本功能;主动型的交往而得以实现:广义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一切活动,赫尔巴特还指出,教育的历史性。既然不把它当作是教育现象。西方教育的特点,教育是生活,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自然性与社会性均较为成熟)之基本矛盾,教育目标狭窄。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贯穿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教育学所关注的更多的是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对中国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教育不仅要传递劳动经验。四,归结于天生的生物行为,完成共性的形成,指出接受教育应当是人一生不断。随着哲学。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部较为完善的教育学论著;宗教经典为主要内容,虽然对教育活动的论述已经不少,不管有没有意识到,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于教育研究。教育学的研究范式是一个综合概念1.《学记》——我国先秦时期的《学记》;狭义教育则专指学校教育,使得东方教育特别是中国教育中的学生在基本的知识技能方面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重视教育立法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个人经验的增长过程,使教育能贯穿全人生。二是建立了体系比较完备的现代学校制度。法国成人教育专家保罗?

B. 中小学常用的教育学原则和方法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1)基本涵义
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通过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2.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1)基本涵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教师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讲与练、学与用的关系,使学生掌握比较全面的科学知识,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与技巧。
3.直观性教学原则
(1)基本涵义
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直观教学可以分为三大种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大类。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②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③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乌申斯基指出,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4.启发性教学原则
(1)基本涵义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5.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又称为系统性原则)
(1)基本涵义
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
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③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
6.巩固性教学原则
(1)基本涵义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
②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
③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
7.量力性原则(又称为可接受性原则)
(1)基本涵义
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
②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③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8.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1)基本涵义
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②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③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造条件。

C. 关于教育学

200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真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共17分)
1、杨贤江写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四书)、(五经)。
4、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由夸美纽斯正式提出并推行的,1862年我国在(京师同文馆)首先执行了这个制度。
6、1903年颁布的(癸卯学制),是中国最早实行的近代学制。《奏定学堂章程》
7、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师范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相结合的学科。理论性与应用性
8、义务教育,也叫(),是由国家用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强制实行的国民基础教育。强制教育
9、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
10、教学手段就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11、现场教学和个别指导是中小学教学的(辅助型式)。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课外辅导)、作业批改(成绩考核)四个环节组成。
13、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各科教学)渗透德育。
14、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具体体现在中小学各类(课程计划)和各科课程标准、教科书之中。
1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之间的矛盾
二、选择题(下列四项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26分)
16、“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3)首先提出的:⑴《论语》⑵《孟子》⑶《学记》⑷《劝学篇》
17、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一):⑴《大教学论》⑵《论演说家的教育》⑶《普通教育学》⑷《我的教育信条》
18、“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二)提出的:⑴赞科夫⑵巴班斯基⑶苏霍姆林斯基⑷凯洛夫
19、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一):⑴和谐教育思想⑵教学过程最优化⑶教学发展观⑷全面发展观
20、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1):⑴痒⑵序⑶校⑷学
21、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一):⑴讲述、讲解、讲读、讲演⑵讲述、讲解、报告、讲演⑶讲读、讲演、讲评、讲述⑷讲述、讲解、讲评、报告
2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1):⑴教育的性质⑵教育的方法⑶教育的效益⑷教育的规模
23、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3):⑴做人教育⑵职业教育⑶基础教育⑷专业教育
24、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1):⑴基础知识,基本技能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⑶基础知识,基本理论⑷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25、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4):⑴积极作用⑵影响作用⑶制约作用⑷导向作用
26、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发展中起(一):⑴主导作用⑵主动作用⑶领导作用⑷能动作用
27、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3):⑴有明确的奋斗目标⑵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⑶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⑷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28、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一):⑴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⑵主体价值⑶创造价值⑷教育价值
三、简答题(共32分)
29、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6分)
答: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分);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2分);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30、简述教育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6分)
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反过来,它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3分)(2).教育还可以实现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生产和再生产。(3分)
31、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8分)
答: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示范
32、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6分)
33、什么是教学?教学的任务是什么?(6分)
论述题(34、36两题任选一题,35题必做,共25分)
34、学习教育学有何意义?(11分)
35、为什么说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14分)
36、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11分)
要求:①论述要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②论述要理论联系实际;③每题字数不得少于200字。
公共教育学考试题
一、填空题:
[评分说明](1)共15小题,17个空,每空1分,共17分;(2)以标准答案为准,填正确记1分,不填或填错不记分。
[标准答案]1、新教育大纲2、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3、五经、四书4、“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5、班级授课制京师同文馆6、癸卯学制7、理论性和应用性8、强制教育9、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10、教学活动11、辅助形式12、课外辅导13、通过各科教学14、课程计划15、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的水平之间的矛盾
二、选择题:
[评分说明](1)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2)以标准答案为准,选择正确,每项记2分,选择相近(或相似)答案或者选错不记分。
[标准答案]16.③17.①18.②19.①20.①21.①22.①23.③24.①25④26.①27③28①
三、简答题:
[评分说明](1)共5小题,共24分;(2)每小题按标准答案的要点记分;要点正确记分,要点不正确或未答出要点不记分。
[参考答案]
29.答: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分);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2分);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2分)
30、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反过来,它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3分)(2).教育还可以实现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生产和再生产。(3分)
31、答:(以下各点各2分)(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复杂性。(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4)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32、答:(以下各点各1分)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教学内容正确;教育方法恰当;教学结构紧凑;教学组织合理。
33、答: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积极主动地学习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陶冶品德、形成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人的活动。(2分)普通中小学教学的任务一般包括如下几项:(以下各点各1分)(1)向学生传播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要完成的首要任务,通常称为“双基”教学。(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增加学生的体力。
四、论述题:
[评分说明](1)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2)每小题按标准答案的要点评分:要点的观点正确,展开论述,论据充分,联系实际,条理清楚记分;要点的观点正确,或未展开论述,论据不充分,或未能联系实际,条理不清楚,只记该要点得分的1/2;要点的观点错误则不记分;(3)字数在200字以下,150字以上在小题总分中扣1分;150字以下在小题总分中扣2分。
[参考答案]
34.答案要点:学习和研究教育学既是我们做一个教师的起点,也是我们做一个教师的最终追求。(1)有利于提高我们对教育事业战略地位的认识,热爱教育工作。(2)有利于掌握教育规律,增强教学能力。(3)有助于提高我们高尚的师德修养,自觉为人师表。(4)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其它各门教育学科。
35、答案要点:(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涵义(2分),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选择时所持的一种态度倾向。(2)关于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争论(3分):个体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实用主义的教育目的。(3)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a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指在资本主义初期旧式分工使人的发展片面化,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条件下,工人“体力和智力的统一、和谐和充分、自由的发展学说。

D. 小学教育专业属于教育学类吗

(一)必修课程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录音课18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的要求:明确处于小学学习阶段的儿童的心理发展对教育实践的意义,以及小学教育面临的实际的心理学任务,使学生确立科学的儿童观和科学的教育观,并根据所学的理论总结和指导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本课程从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角度探索儿童教育的规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的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围绕发展是教育的依据和结果,教育是发展的动因这两个主题,阐述了儿童的社会化和个性化过程,儿童在认知发展和个性发展中的基本特征、个体和群体差异,以及基本的应对策略;阐述儿童的学习风格和教师的教学风格,以及儿童的学习差异与教师的教学差异的关系;阐述学习的准备,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发展和教学的测量等问题。

2.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的要求是:理解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主要区别和内在联系,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概况,认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阐述人文社会科学的具体内涵、内部结构和历史脉络;近现代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哲学、历史学、文艺学以及经济学、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重要突破;阐述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主要趋势,人文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关系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3.自然科学基础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与小学教材、教学以及课外活动有关的自然科学知识,扩大知识面,能兼教小学自然常识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及与之有关的科技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4.现代教育思想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是:了解现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以及重要的学校教育及其他教育形式的新认识,理解教育思想发展的客观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和教育基本原理发展线索,掌握现代西方和我国基础教育实践的发展及一般理论研究成果在学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简介中外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及当代教育思想的主要流派,分析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理论依据,讨论我国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思想、新思路和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及其实践运用的前景。

5.教育研究方法
本课程5学分,课内90学时,其中录音课20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意识,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科研方法、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初步具备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内容:确定研究课题的方法,教育科研的设计,文献法与内容分析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研究假设的统计推断,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研究报告的撰写和研究的评价。

6.阅读与写作(1)(2)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开设一学年。
本课程将现代阅读理论与写作理论有机整合、贯通,是一门体现当代课程改革精神的综合性、应用性、基础性课程。本课程的要求是:学习和了解现代阅读基本理论与写作基础理论,了解和掌握各类文章的特点和基本的文章解读方法与写作方法,增强学生自身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水平。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阅读与写作基本理论的意义,懂得阅读与写作的内在关系,了解阅读心理与写作心理,初继续步掌握阅读的基本规律、特点与方法,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掌握各类文体的基本特点、写作方法和文章的修改与评改。

7.现代教师学导论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的要求是:了解现代教师的职业特点,理解并具备现代教师的职业道德、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认识现代教师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阐述现代教师的职业特点、历史使命、地位和作用;阐述现代教师的职业道德、基本素质(包括适应时代的教育理念、宽广深厚的知识背景、教育教学技能、课堂教学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更新知识和创造的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人格魅力、身心素质等),以及现代教师继续教育的任务;同时介绍国际视野下的教师现状和未来发展。

8.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
本课程7学分,课内136学时,其中录像课20学时,开设一学年。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了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和改革意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文本、图表和演示文稿的制作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上网和制作简单网页的能力,初步具备把计算机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的能力;了解教育传播理论、教学媒体理论和教学媒体的选择方法,能正确选择教学媒体和在教学中的使用方法,了解教学软件制作技术;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会进行课程设计;为提高教学技能,使教学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信息技术概述(概念、地位和作用);计算机文化、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Windows);办公应用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或Wps2000);网络知识和相关软件(Internet Explorer、FrontPage);教育技术概述(概念、简史和方法);教育传播理论和教育媒体理论;教育媒体(宏观、中观、个人);教学设计(理论、过程、方法);教育媒体应用实验。

9.美学与美育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美学与美育是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美学与美育理论知识、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塑造能力、较高的实施美育的能力的课程。本课程重视美学、美育理论向审美实践与审美教育实践能力的转化,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渗透性和复杂相关性。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美学;美及其形态;美感;什么是美育;形式美与美育;艺术美与美育;审美文化形态与美育;青少年发展与美育;教师角色与美育。

(二)限选课程

1.高等数学(B)(1)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有网络资源,VCD及文字教材等媒体,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积分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高等数学(B) (1)是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供小学教师进修使用。主要内容是:前言、绪论、初等数学知识、函数、极限、导数、微分、不定积分、定积分、微积分简史、微分方程。
后续课程:统计与概率,数论初步等。

2.基础英语(1)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语音、语调,能流利地朗读所学课文,掌握和运用基础英语语法及500个左右词汇,包括约50个常用句型和30个常用短语,能借用词典阅读浅易英语读物。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基础英语语法及500个左右词汇,包括约50个常用句型和30个常用短语。

(三)选修A类课

1.中国古代文学(1)(2)
本课程8学分,课内学时144,其中电视课36学时,录音课18学时,开设一学年。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基本掌握古代汉语以及有关文化知识,提高阅读、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和语言修养。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作品选和理论知识两部分,比例约为4:1。作品选部分有说理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骈文、诗、词、曲、短篇小说等各种文学体裁,不求面面俱到,也不强调各时期的比例;理论知识部分,以文学知识为主,适量介绍古代汉语、古代文化等知识,有些知识安排在作品选的注释、习题中,可不受上述比例限制。
本课程与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中国古代文学(1)(2)(3)课程不同,授课对象是小学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有所不同。

2.中国通史(1)(2)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开设一学年。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中国的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明清时期。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从边疆危机到瓜分危机;戊戌维新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抗日战争;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立与巩固;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历史性的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中国现当代文学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电视课36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的要求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概括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和主要成就,选读各个历史时期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提高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析能力。
本课程主要内容:"五四"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文学;新时期文学;港台文学。其中文学史知识与作品选读部分的比例约为1:3。

4.现代汉语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小时,其中电视课18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的基础知识,提高对汉语的理解水平,提高运用现代汉语知识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汉字结构,汉字规范化、标准化;词汇的构成、发展和规范化;词类,短语,句子,复句,句群;语言表达中的修辞方式。

5.文艺理论基础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电视课18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文艺理论知识,提高理解、鉴赏文艺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以文学为主,兼及书画、音乐、影视各类艺术,鉴赏部分比重较大。

6.儿童文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小学教师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能编写一般的儿童读物。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训练小学教师独立分析儿童文学作品,学习儿童文学的理论知识和创作儿童文学作品。作品分析、创作练习和理论知识学习的比例约为4:1。

7.外国文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学史的基本知识,提高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分析及鉴赏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简明系统地介绍外国文学的发展过程,重点介绍从古代至现代各个历史时期欧美主要国家的文学发展的基本状况和特点,并简析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从目前实际出发,简要介绍亚非文学。

8.创新教学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录像4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当前中小学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教学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教学创新能力,变传统教学为创新性教学。使教师的教学更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社会责任感,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培养适应新世纪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绪论-创新教学的时代意义;教学创新与素质教育;教学创新的探索与实践;创造性思维与教学创新;创新型教师的教学特色;创新型学生的学习特色;创新教学环境。

9.基础英语(2)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电视课时30,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和运用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达到小学师资应具备的整体知识、文化水平和相应的业务素质。熟练掌握1200个左右词汇,认知2000-2500个英语单词,包括约300个常用句型和短语,能借用词典阅读浅易英语读物。了解两种语言的差异。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基础英语语法及2000-2500个英语单词,约300个常用句型和短语。

E. 教育学 在小学教育中,坚持思想性与教育性统一原则应注意哪些要求

我觉得在小学教育中,要坚持思想性和教育性同一原则一定要注意:1、在思想教版育的过程中,注意权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不能简单的说教。比如:不能简单要求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必须用具体的活动或游戏,在活动或游戏中让学生懂得该做和不该做。2、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思想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有学科知识教育的过程就有思想教育的东西在里面。因此,小学教育中,思想性和教育性是相辅相成的。

F. 教育学:请结合实例谈谈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都有哪些

一、直观性原则。
基本要求:要正确的选择直观教具和手段;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要注重运用语言直观。
二、启发性原则。
定义: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学记》中提出“道儿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
基本要求:教师的讲授应“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三、巩固性原则。
基本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抓好学生的复习环节和运用环节;教学生复习和记忆的方法。
四、循序渐进的原则。
含义: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基本要求:按照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在注意系统性的同时要抓住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教学要符合学生认识规律,有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
五、因材施教原则。
含义: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基本要求: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特长。
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基本要求: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是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原则,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
6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验与评定。
7上好每一堂课的基本要求①目标明确②内容正确③方法灵活④学生主动⑤语言艺术⑥学生思维活跃。
8班级授课: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
9班级授课的意义:①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经济有效的大面积培养人才
②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③有利于严格管理教学,使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
10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自学指导法
11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参观法
12以实训为主的教学方法 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
13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就是这类方法
14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欣赏法和情境教学法

G. 小学教育学什么

小学教育专业主要学习课程有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普通话、教师口语、版教学设计、权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班主任工作、教育哲学、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现代汉语基础、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基础写作、儿童文学、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初等数论、数学分析。

应用数学、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小学自然课程与教学论、小学社会与品德课程教学、小学艺术课程教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比较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

(7)教育学中小学教学的要求扩展阅读

知识技能

掌握该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文化素养;了解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懂得教育教学规律。

培养要求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教育事业;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学会用这些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教师职业道德。

H. 小学教育学中有那些教学方法急

讲授法 讨论法 演示法 练习法
读书指导法 课堂讨论法
实验法 启发法……
希望能帮到你

I. (教育学)请结合实例谈谈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都有哪些(不少于2000字)

请结合实例谈谈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都有哪些?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教学原则是反映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教学原则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对教学中的各项活动起着指导和制约的作用.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的正确和灵活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发挥着一种重要的保障性作用.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时要注意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例如,在教《“1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在认识了“10以内数”之后,迅速地进入一个精彩的世界-----可以采用这一教学原则,让学生用身边的事物说心目中的数字,这样五花八门的回答就出来了:“我们教室里有‘1’块黑板。”“ 我有一双勤劳的手,一共是10个手指头。”“我的衣服上有5颗纽扣。”……学生就自然地把数学与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科学的价值与意义就在生活之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这一深奥的道理。在这种和谐的交流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得到了融洽与升华。 (3)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直观的教具(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教学手段,并配以教师适当的讲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要注重语言的直观,让学生容易理解,并能很快生成生动的表象,同时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善用比喻、比拟、类比等方法。如:北斗星:由七颗星星组成,形状就像一个大勺子。 (4)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性原则反映了学生认识的规律性,它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培养学生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一位老师摘取了一则高原苹果广告的故事:美国新墨西哥州高原地区的一位农场主,他种植的高原苹果一直很畅销。但是,有一年遭了雹灾,把成熟的苹果打得遍体鳞伤,惨重的经济损失在所难免。然而,聪明的农场主突破常规思维,抓住疤痕做了一个独特的广告,不但使苹果畅销,后来竟然还有经销商专门请他提供带有疤痕的苹果。广告是:“本园出产的高原苹果,风味独特,无污染,请认准它特有的冰雹疤痕标记,谨防假冒。” 同学听完无不为农场主的新奇思维击节赞赏。老师借机引导,农场主的智慧在于创新思维。我们只要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就能写出独树一帜的文章。 (5)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个原则又称系统性原则。 (6)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7)可接受性原则 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份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8)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针对学生因材施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学生的了解,我们要先从班主任和家长口中去了解学生的兴趣、成绩、特长、爱好等、再仔细、细心的去观察、发现学生的特点,以便于我们分析,评价学生,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2、对课本知识、考试考点的了解,我们要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分清知识点、重点、难点,归纳做题的方法、技巧等,以便于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讲的难易知识不同。 3.对计划实施过程的注意,即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要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教材在变,题型在变,但知识不变,我们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而且计划要根据学生情况不断修正完善。4、多鼓励、不批评、讲道理,绝不放弃,绝不抛冷水。5、人性化的关怀,发现学生的需求,投其所好的奖惩办法。6、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与家长加强沟通交流。

阅读全文

与教育学中小学教学的要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