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计划 > 小学生写赏识教育心得

小学生写赏识教育心得

发布时间:2021-02-16 18:45:12

1. 学习了周宏老师的赏识教育心得体会该怎么写

学习周弘赏识教育的心得体会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周弘老师的讲话:“中国的家长太爱孩子,但是关键

是会爱;我们家长教育孩子,只有爱是不够,只有懂孩子才有美好的未来。” 我太赞同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法,

周弘先生从对女儿周婷婷的家教开始,进

而自觉地在学校、社会教育实践中体验、感悟和总结出来的教育孩子的真理, 平凡而又重要,像阳光、空气,它在每个人身边,天天不可缺少,却看不见、
摸不着,因而被忽略。周弘先生不仅看到了,摸着了,重视了,而且用赏识 教育将它提炼出来,概括出来,用很有说服力的例子外显出来,用很有震撼
力的语言表达出来,很容易让人们理解、让人信服、让人接受。

我从周弘教授的故事中感受到那份纯纯的父爱,正是因为有了这份爱才 成就了他对女儿的成功培养,成就了孩子的一生幸福,也成就了赏识教育这
份事业。天下所有的父母师长都有爱心,但这份爱心的轻薄厚重以及施行回 馈效果却各有千秋,有的爱温情滋润着“花苞”,使其美丽绽放出或大或小
或艳丽或淡雅的花朵,也有的爱沉重压制过度焦灼了“花苞”,令其黯然垂 落,没有了生命力的蓬勃。

作为一名老师,对于周老师理论中爱的方式与代价我感同身受,正如周 老师所言:“爱是需要学习的,没有智慧的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如今
我们为父母者为师者都对孩子学生寄予了太高的过格的期望,在赋予孩子们 那些超负荷的“爱”的背后,自然隐藏着对于其达不到期望值的抱怨与失

望,甚至也有些过格的范例达到愤懑的境地。我们在痛斥孩子未达成目标, 没有取得成功的同时一点点地把孩子的自信和斗志磨损掉,孩子奋斗过程中
的心态开始变得阴暗与恐慌起来,成功又怎么会青睐于他们呢?每当大家苦 于寻求的答案是为什么孩子学生不争气,而很少能冷静思索自己的行为和心
理动机,周弘老师的至理名言一语点破“大拇指,竖起来”“说你行,你就 行”。

周弘老师给我们娓娓道来许多生动的事例,这些事例让我们悟到了一些 实际可行的教育方法:辩证看待优缺点(缺点可爱)——“生命如水,哪一
段不美?”;时刻支持鼓励(拥抱失败)——“你行!”;明确表达自己的 赏识态度(大师状态)——“你是我的骄傲”。当然了教育方法不可能通过
专家的嘴一一道出,更多的良方妙计需要在实践中去尝试,尤其要针对每个 孩子学生的实际特点展开,只要我们要坚守一个“赏识”信念,把自己的爱
心融入理智而智慧的赏识中,就一定能找到很多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2. 如何运用赏识教育理念来教育孩子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赏识教育的理念如春风般吹进了人们的心田.它是顺应时代潮流,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对心灵的呵护,追求的是生命的自信与尊严,倡导成长的快乐与喜悦.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学生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赏识能激发学生的心理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成为驱动学生学习的马达,前进的动力,让学生在轻松、自信、快乐的氛围中激发对事物的兴趣,唤起对学习的欲望,满足成就自我的需要.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赞赏一次鼓励,都能让学生鼓满自信的风帆,燃起希望的火花,学困生如久旱遇甘霖,优秀生如丽日沐春风.哪个孩子不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肯定,让老师多洒一点赏识的阳光给自己?于是课堂上,“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好优秀啊!”等等这些赏识用语不断被老师们重复着,期望像魔法一样在学生身上发生效力.但结果并不如期望中的那样,不少学生听多了这样的表扬,有的觉得老师是言过其实或言不符实,自己并没有老师说的这么好;有的听了面无表情,麻木不仁,不能在心中激起一丝涟漪;有的甚至在心里暗笑:看,老师又在滥用表扬了!
误区之一:“表扬即赏识”. 这种认识是把表扬等同于赏识,认为表扬就是赏识.这是对赏识概念的错误的、停留在表面意义上的肤浅理解.以为表扬就是赏识,赏识就是表扬,把赏识表面化,简单化,机械化,模式化,静止化,理解为只要对学生多口头表扬就行了.以为多表扬学生,学生就会高兴,就会增强信心,就有学习动力,而不去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学习生活习惯,没有认识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没有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学生,理解学生.把赏识理解为表扬,就不理解赏识包含有更丰富的内容,就容易走入为表扬而表扬的教育误区.
误区之二:表扬泛化.
是指空泛地、笼统地、抽象地表扬学生.表现为表扬语言单调、重复、空洞、无个性、无针对性.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由于个体的性格特征、心理特质、品行道德、智力特点、价值观等的不同,导致学生各方面千差万别.面对多样化的教育个体,如果教师都用简单而笼统的表扬语来表扬学生,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那么肯定会无的放矢,效果不佳.比如,有个三年级的学生作文成绩一向就不好,写《老师带我们去春游》一文时,由于老师事前指导详细、到位,这位学生相比以往的作文来,写得要好很多.结果这位老师为了鼓励他,说了一句:“啊,小昊,你将来一定是个当作家的料!”这样的夸张性表扬,让小昊觉得很别扭,感觉不真实,有虚假的成份,学生不能老师这儿得到正确而客观的评价.再比如,不管是谁,老师一看到学生有点小小进步,就竖起大拇指、亮起眼睛说“你真棒”,这类简单的表扬听多了,就会产生厌倦感、疲劳感,大大降低了表扬的功效.
误区之三:表扬过度.
表扬是教育教学中可或缺的手段,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起到很好的作用,它是学生的心灵催化剂.但凡事要有个度,并不是表扬越多越好.有些老师不能很好地把握分寸,什么事都容易做过了头.表扬多了,特别是司空见惯、唾手可得的表扬,就显得泛滥,毫无价值,降低了学生对表扬的敏感度和接受程度.学生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容易失去学习动力的激励作用.
表扬过多,还会使有的学生过分依赖表扬,容易为表扬而做事,把表扬当作做事的目的,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年龄较小的低年级小学生,由于自身的评价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就会过分依赖于这种外部的认同,并被这些外部因素所控制.一旦缺乏,就会有某种与药物依赖相似的症状,出现动机匮乏、兴趣下降、目标丧失等的危机.
表扬过多,还会使有的学生变得心理脆弱,经不起挫折和打击,听不得善意的批评.或者被批评了容易产生受挫感,伤及脆弱的自尊,像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雨.也因为他习惯了被表扬,一直被优越感、自豪感包围着,变得妄自尊大,骄傲自满,对自己的自我评价容易偏离正常轨道,不容易建立起正确客观的自我意识.
误区之四:“赏识就不能批评”.
在人们的理解中,一提到赏识教育,就和欣赏、赞赏、鼓励、表扬联系到一起,认为这些属于赏识教育体系的内容.但如果说赏识教育也包括批评,恐怕不太容易理解.也正是由于没有正确地理解赏识教育,所以,会出现“唯赏识”论,把赏识看成教育的法宝,无限夸大赏识的作用,以为赏识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样的认识是偏颇的,不完整的.
传统的教育中,老师不重视对学生的赏识、对人格的尊重.自从赏识理念深入人心后,有的学校规定不准老师运用惩罚和批评.比如,不能严厉批评,不能适当惩罚,温和有余而严厉不足,而这样做的后果是,让个别学生肆无忌惮,目无尊长,不守纪律,不把老师放在眼里,让老师威信扫地,尊严贬值,教育走向了另一极端.
(一)不能把赏识理解为表扬.
赏识不是表扬,但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表扬是用得最多的手段,却又是不易操作好、把握好的方法.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是:欣赏、赞赏,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而表扬是:对好人好事公开赞扬,即对行为的赞扬.通俗地讲,“赏”是欣赏,“识”是认同,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欣赏孩子,认同孩子.赏识其实就是一种心态,包括爱、理解、尊重、信任、认同、接纳、宽容、鼓励等等,而表扬是赏识的一种外化手段,一种具体的教育方式,说到底只是一种评价,基本是通过语言(也包括身体语言)来传达成人对孩子的态度.这是不同的概念.把赏识等同于表扬,是将赏识当作了一种手段.赏识的确可以用表扬这一方法来实现,但赏识决不是表扬.赏识包括表扬,它的外延也大于表扬,内涵也比表扬更丰富.表扬是赏识教育这颗大树上的分支.可以这么说,以赏识的心态巧妙地运用表扬的方式,来达到赏识学生的目的.
如果说表扬是外显的,那么赏识就是内在的;表扬是单一的手段,赏识有丰富的内涵;表扬是对对方已有的东西的肯定,而赏识则更多地包含了对对方在今后发展中的期待.真正要做到赏识,仅有表扬还不够.还要有关爱,欣赏,从内心真正地爱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你的爱心,用宽容而不是挑剔的眼光去看学生,用欣赏而不是抱怨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以信任而不是怀疑的心理来相信学生可以变好.赏识就是无条件地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潜力,理解个性;就是有策略地激励,耐心宽容,友情提醒[1].赏识名师周弘说:家长应该用一种“花苞心态”去教育孩子,学会赏识孩子,善待他的缺点,孩子一定会像花苞一样开花结果.因而,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应善于发现孩子哪怕是微小的优点,及时给予认可、肯定,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所以,要在学生的缺点中发现优点,放大优点,通过赏识来淡化甚至消除学生身上的缺点,运用智慧把缺点转化为优点,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二)表扬要讲究技巧.
表扬要有客观真实性,准确公正,让学生感到真实可信,从你这儿真正得到肯定和认同,同时也体现出老师的真诚、真心;表扬要有丰富性,要注意语言的多样化,个性化,避免单一重复,多揣摩富于变化的、真正能打动学生内心的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表扬的最佳功效,才能增强学生自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表扬要有针对性和具体性,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当地进行有的放矢的表扬.
有个叫伟涛的学生,成绩很糟,调皮捣蛋,经常欺负同学,尤其是上课不专心,坐不住,经常做小动作,捣乱.老师头疼,同学讨厌.罚站过,训诫过,家长请过,都没用,后来有个姓郑的老师改变了方式.那一节课是公开课,教室后面坐着几个听课老师.公开课上伟涛会收敛很多.但一样不专心听课,心思早飘到云霄天外,只是手脚不动罢了.郑老师抓住他在别人看来似乎在专心听课的时候,开始了他的计划:突然停下正在讲的课,兴奋地大声说:“我发现伟涛同学今天上课听得非常专心,从来没看到他这么认真听我的课,老师今天好高兴好自豪,原来我的课这么受听!”伟涛一听,一下子愣了,此时全班同学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他的脸“刷”地红了.后来的时间里,课听得很认真了.然而事情还没有结束,一上完课,郑老师把伟涛叫到办公室,趁热打铁地表扬:“伟涛,真的谢谢你!”“谢我?”他又愣了.“你想,今天是我的公开课,后面这么多老师在教室后面听我的课,你这节课很安静,真给我面子.又听得这么认真,让我觉得,我的课好受同学欢迎.你说,你不是给我长面子吗?我能不谢你吗?”伟涛的脸又红了.他知道自己并没有真的听课,但老师却这么相信他,不由得感动起来.觉得这位老师这么看得起他,又像朋友一样和他说话.打这以后,伟涛在他的课上听得最专心,爱上了这门学科,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三)批评要讲究策略
其实,赏识教育也包括了批评、惩罚,批评惩罚属于赏识教育的内容.赏识教育从来不排斥批评,而是让批评更加有力;赏识教育从来不担心学生遭遇挫折,而是让孩子在挫折中更加奋发向上.学生做得好,自然要表扬他,要欣赏他;没做好,也要批评他,甚至惩罚他.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并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样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
当老师真正在信任学生,从内心深处深爱学生、赏识学生,从为学生负责,帮助扶正去邪的角度来实施批评和惩罚的时候,学生会心甘情愿地接受批评,配合惩罚.如果不尊重学生,即使他在学生面前说尽花言巧语,极尽“赏识”吹捧之能事,也不会赢得学生的感激和认同,更不用说惩罚会激起学生的反抗了.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做好孩子,只要你能让他知道这样做是为了他好,是在帮助他成为真正的好孩子,让孩子感觉到无论怎样惩罚,你都是爱他的.那么从这种意义上说,惩罚也会成为赏识的一种.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2]所以,批评和惩罚都是必须的.出发点同样是为了爱学生,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让学生健康成长.如果表扬是糖,那么批评就是盐;有和风细雨,也要有一定的闪电雷鸣.总之,都归于一个“爱”字.因为,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爱!
但批评、惩罚也不等于体罚、棍棒教育,更不是心理虐待、歧视,伤及学生的自尊,打击学生的信心.批评、惩罚的出发点也是爱,本质更是爱.
赏识教育需要批评,批评要讲究策略和方法.要针对不同的孩子的心理特征、性格气质、脾性来批评学生.比如,对于爱面子的学生,可采用委婉的、不伤自尊的批评方式;对于性格内向敏感的学生,可以采用旁敲侧击的、暗示的、较温和的批评方式.要注意对事不对人,做到让接受批评者心服口服;对于承受能力较小的幼儿要采用先扬后抑或含蓄轻松的批评方式.有的也可以采用寓批评于表扬,明表扬实批评的方式,让学生到感到内疚,充满歉意,“唤醒他心中的‘好孩子’,打碎他心中的‘坏孩子’”(周弘语).要学会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中找到教育的契机,从缺点中找到闪光点.不伤学生的自尊,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以感激的心接受善意的批评.讲究方法的批评,才会使得教育方式艺术化、有温情、轻松易接受,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赏识教育是一门内涵丰富、科学的教育.教育者仅仅知道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有着赏识的理念是远远不够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用得好是利,用不好是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任何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就看教育者的教育智慧和艺术水平.要透彻理解赏识的概念,摸清赏识教育的本质,才能走出赏识教育的误区,直抵教育的真谛.

3.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赏识教育

赏识的本质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被看得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为师长要版真正看得起儿童,真正赏识儿权童,不是虚情假意的欣赏,言不由衷的表扬。以学生为本,对学生的态度的平等,容许他们的“奇谈怪论”,允许他们指出大人的过失。把学生当成一个有独立人格、有自己的尊严、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独立意志和独立追求的人。

4. 听赏识教育讲座心得

我参加了幼儿园组织的家庭教育报告会,听了精彩的讲座,收获很大,感触很深。
我感觉我的孩子在很多方面还是缺乏自信的,可能是因为在班上年级比较小的原因吧,再加上爸爸经常不在家,所以胆子比较小。听了这堂课我深深体会到要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小孩子在发萌阶段,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建立,日常的表现是否得到家长、老师、长辈、同学等的肯定与赏识对他们而言十分重要。通过良好的赏识,可以使小孩子增强信心,长成健康的人格,从而今后以健康的人格和心理成长,为今后走上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赏识教育对小孩子而言十分重要,加强赏识教育十分必要。赏识教育强调的是要善于发现孩子优点,对孩子多加鼓励,使他们在情绪上得到满足,使学习心境保持“愉悦”,从而使孩子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都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产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强化学习效果,并取得求知的成功。我觉经过这次的学习,在此谈几点体会: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要想搞好赏识教育,就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况。平时我们都是忙于自己的工作,孩子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幼儿园里度过的,那么在平时接送孩子的时候就可以和老师做一些交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针对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而不是一味的强调孩子的缺点,要懂得发现他的优点,我国清代教育家颜元也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其次要尊重孩子。儿童正处于成长时期,是成长发展过程中矛盾最为集中的时期。面对孩子的诉说,家长一定要认真、专注地倾听,这本身既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也是孩子的心理需求。千万不要以为孩子说话没什么意思而不耐烦,甚至打断孩子的话敷衍几句甩手而去,这会极大地挫伤孩子。
再次就是要鼓励孩子。赏识教育更加注重激励的作用,而且强调实行“正向激励”。正向激励,就是以表扬为主。善于表扬,就意味着会赢得教育上的主动权。每个孩子,总是想把自己最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这种愿望会比社会上的其他人更强烈。
最后要注意提醒、宽容孩子。俗话说“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我们不要过分去追究孩子的责任,要查找原因,并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等待孩子的转变。不能发现孩子有了差错,有了不足,就恨不得马上让孩子改得一干二净,成为十全十美的人,“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应引以为鉴。针对孩子身上出现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大胆地批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是生活在社会当中的个体。教育孩子方面也要遵循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发展观。

5. 如何通过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理

一、 科学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就会愉快、积极,从而增强自信心。反之,就会情绪低落、被动、缺乏信心。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的看法如下: 1.多作肯定性评价。 学生的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这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明显,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如果老师评价这个学生能干。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遇事敢于自己动手去做;如果平时老是讲他傻、没出息等有损自尊的语言,他就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就失去自己动手去做的信心。 2.多角度评价学生。 传统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是看各学科成绩来全面评价学生的。这样一来,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因为在这方面有过许多次的失败,直接导致学生出现情绪、兴趣上的波动,影响学生的心理环境和学习效率。长此以往,学生就缺乏自信心,缺乏了上进的勇气。因此,我认为在评价学生学科成绩的同时,不要忽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评价,如学生的兴趣、工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计算能力、人际关系等等。如对一个学习不够努力但劳动非常积极的学生,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来评价他:有了你的帮助,大扫除做得又快又好。或者:因为你的帮忙,使我的工作变得容易多了。对学习马马虎虎但非常喜欢做手工的同学,可以这样评价他:我喜欢你的工艺作品,它看起来很有创意这样进行多角度评价学生,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能发扬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 多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耳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对学生任何一点值得鼓励的地方,我们都应该加以肯定、赞扬,激起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并通过持续不断的鼓励,使其持久地保存下去。 1. 信任激励。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的实践告诉人们,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当学生站起来不能流利的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投去一个期待的目光,说一句信任的话语,帮助他成功一次,那么,他在课堂上发言的水平会更高,学习能力会更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送去一个信任,在每位学生的心底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2. 尊重激励。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越是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思想感情,就越体会到这样一条真理: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该损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心理学家威廉 · 杰姆士说过,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由此可见,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中的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以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学生知识的不足,阅历的肤浅常常导致他们行为的盲目,产生出格的表现。对此,教师不要只想到维护自己的尊严,对学生批评训斥,造成课堂气氛紧张而降低教学效率。有关实验表明,年级越高、年龄越大,受到批评训斥后,学习效果就越差,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经验、有成就的教师在课堂上始终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总是说:某某同学,这个问题请你回答。回答结束后,再说一声请坐下。一个请字,就能请出学生的积极性,为课堂教学请出效率来。 3. 赏识激励。 人需要赏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更不例外。他们常常把教师的赏识看成是对自己的评价,当他们得到赏识时,就觉得自己有进步,能学好,有发展前途,以为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好学生,因而产生自身增值感,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 三、感受成功,使学生获得自信心。 谬·詹姆斯说: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者。 在班主任工作中,要把握一切教育时机,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内在的动力,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出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树立自信心。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假如每一个小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6. 怎样在实验探究进行小学生赏识教育

《小学德育赏识教育和学生赏识意识培养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本课题的提出背景和依据
1、背景
目前学生的思想在新的形势下是极不稳定的,在中央“8号文”的精神指导下,探索新时期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我们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而组织开展、探索“赏识性教育”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加上国内有周弘等教育专家辛勤研究成果,使我们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好地透视小学德育赏识教育、学生赏识意识的培养。
2、依据
①、中山市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研氛围。
中山市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已十多年了,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学生的心理素质、德育素质还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小学生德育教育研究工作更值得我们去尝试,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仍是我们德育工作者的重任。小学德育赏识性教育和学生赏识意识培养的研究,将会对我们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和道德情操起到较好教育作用,甚至可以从心灵深处震憾学生,给他们启迪,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赏识意识,为其一生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可以给学校今后德育教育、赏识教育提供支持,为我们学校创建“赏识教育特色学校”提供理论的平台。
②、我校近几年德育工作活动为课题积累了经验。
近几年来,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德育活动。学生方面,如“德育分级管理目标”的建设,激励性“文明班”评比活动, “集齐奖章,争当文明学生”赏识性德育专题活动的开展等,促进了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教师方面,如班主任目标管理方案,班主任绩效奖金评定方案等,更为学校德育赏识教育课题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在2006年11月10,学校还邀请了广州父母学堂家庭教育首席培训师、赏识教育专家章县高高级讲师,对全校教师、学生家长进行了讲座.进一步丰富了教师和家长们的理论知识,又切实加强了活动开展的指导性。
③、赏识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陶行知老先生曾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陶行知老先生特别主张“尊重、信任、理解”儿童,是他最早在中国把“小孩子”称作“小朋友”。赏识教育是研究、传承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可以说赏识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把德育与赏识教育结合起来,大有可为,通过赏识教育,我们可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魅力。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赏识教育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和中央教科所的支持和重视下,在著名教育专家方明、朱小曼、著名教育活动家欧阳维健及当代教育家杨瑞清等一批仁人志士直接参与和帮助下,周弘老师全身心致力于赏识教育的理论科研和普及推广。目前在赏识孩子方面取得了较成功的经验,而现在以广州市为中心先后举行了十多期“赏识教育高级研修班”。着重在:①.有志于从事教育名师和成果推广者;②.有志于投资教育产业的成功者;③.有志于成为赏识教育的合作代理、高级讲师、高级推广师等志同道合者;④.有志于成为教育品牌人物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及各地名师;⑤.有志于从事教育直销的各界人士;⑥.长期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所困扰,危及到家庭和谐的家长。
综上所述,在小学开展学生整体性赏识教育和赏识意识培养研究工作还是块待开垦的处女地,尤其是与小学德育相结合的赏识教育、小学德育赏识教育和赏识性德育管理、小学德育“赏识教育”理念下的管理和赏识性评价与管理的竞争机制的研究,更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实践。
三、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努力实现:
1、探索小学德育教育与管理的有效形式,并建立小学德育“赏识教育”理念下教育管理、德育管理以及相应的激励性评价与竞争机制;
2、在新的教育环境中,探讨如何正确引导学生面对社会,认识社会,欣赏社会, 从而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的、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3、通过开展赏识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学会赏识,培养赏识意识,养成良好的赏识习惯,在学生养成教育方面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成就赏识人生;
4、赏识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能有效地把学校教育、学生德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建立“文明、快乐、和谐”的育人环境,形成学校“赏识教育”特色,培养一代新人;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小学德育赏识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在师生中达成“赏识”共识,同时从德育的角度,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赏识性思维习惯,为成就赏识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成为一生快乐的人。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
小学德育赏识性教育和学生赏识意识培养的研究,是为寻求在新形势下小学德育“赏识教育”理念的教育管理、德育管理以及相应的激励性评价与竞争机制,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努力为提高小学生德育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寻找出路,履行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职责。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和基本方法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从小学德育工作方面入手,开展赏识教育,在师生学会赏识、培养赏识意识、养成良好赏识习惯等方面去探究小学德育赏识教育和赏识性德育管理、小学德育“赏识教育”理念下的管理和评价与竞争机制。
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建立小学德育“赏识教育”理念下的管理和评价的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赏识意识。
课题研究的难点是,在开展小学德育赏识教育和培养学生赏识意识的研究中,如何培养学生赏识习惯和养成良好的赏识习惯。
六、课题研究的分工
1、课题领导小组
顾问:张宏齐组长:冯钊顺 副组长:肖芳谊
成员:余丽如、覃国珍、黄结英、李 伶、陈凤仪、李妃英、张洁兰、何丽丽
2、课题组分工
①、冯钊顺:课题的组织领导工作和活动开展的经费;
②、肖芳谊:负责课题研究总体规划、研究方案设计、课题申报及有关信息收集,负责课题研究的具体组织工作及活动开展,建立小学德育“赏识教育”理念下的管理和赏识性评价与竞争机制。
余丽如、覃国珍、李 伶、李妃英、何丽丽:负责赏识教育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探索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赏识意识。在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构建常识性教学模式的研究,形成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进行互动,逐步渗透赏识教育,培养学生赏识意识(可从“赏识课堂教学”用语的设计,建立学生“赏识意识”培养评价体系和“赏识课堂教学” 评价体系)。
黄结英、肖芳谊:负责“赏识教育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探索在主题班会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赏识意识,在赏识教育中学会感恩,学会赏识他人。
陈凤仪、张洁兰:负责中队活动和学校大队活动的开展,探索在少先队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赏识意识。在活动中逐步形成学生行为规范赏识教育礼仪,建立德育赏识教育中学行为规范评价体系。
七、课题研究的子课题
1.小学德育赏识性评价与竞争机制建立的研究(负责人:肖芳谊);
2.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赏识意识的研究(负责人:余丽如、覃国珍、李 伶、李妃英、何丽丽)
3.在主题班会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赏识意识的研究(负责人:黄结英、肖芳谊)
4.在少先队大队(中队)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赏识意识的研究(负责人:陈凤仪、张洁兰)
八、课题的研究的保障
1、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在学校课题组的领导下,以学校各子课题为中心成立实验小组,探讨赏识性教育在各方面活动中的作用,并关注相互联系共性,同时注重研究本小组活动和研究的特性。
学生养成教育是一个渐进过程,活动的开展和学生意识的形成都是比较复杂,在学校课题组的领导下,我们将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和市镇德育工作不同时段的要求,确定不同的主题,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来开展学校赏识教育活动。包括:理论研究法、学习再学习、走出去请进来(专家引领)、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
2、研究工作进程
本课题研究是根据2006年前我校德育管理工作,包括一至六年级“德育管理分级目标”建设,组织激励性文明班评比活动,组织开展“集齐奖章,争当文明学生”赏识性德育专题活动等方面探讨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化性研究,从2006年9月开始,到2008年12月结束,历时三年,分以下四个阶段:
(1)课题准备阶段(2005年11-2006年6月)。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论证工作。
(2)宣传发动开始阶段(2006年9月--12月)。部署课题研究工作,并根据课题研究工作的需要,组织学习阅读“赏识教育”有关书籍,初步培养赏识意识,并组织各实验小组和教师学习赏识教育的相关理论。
(3)实验研究阶段(2006年12月—2008年7月)。这是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从组织“开展赏识教育,从学会欣赏开始”为主题的系列赏识性主题班会课开始,按照研究方案全面实施研究工作。其中,各实验小组在完成各自的研究任务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完成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
(4)总结验收推广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2月)。学校课题组对课题研究情况和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的总结,完成研究成果的整理、总结、撰写等工作,并结题。
3、主要措施
(1).统一思想,达成赏识性共识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课题组成员必须统一思想,达成赏识性共识。
(2)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以学校德育工作为首,以学校少先队和各班活动为主阵地,建立辐射学校各方面的研究队伍。并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聘请相关专家作顾问。
(3)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赏识教育是让教师成为教育家、让学生舒展心灵、发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教师、学生和谐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家长、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
(4)坚持一个原则。学校赏识教育活动必须坚持信任、尊重、激励、宽容的原则。
(5)及时总结,推广实践。分阶段进行小结,及时将课题研究工作中好的做法进行推广,并进行表彰;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加以纠正,保证课题稳妥地开展并达到预期的目标。
九、预期研究成果 1、阶段性成果
序号 完成时间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 2006年6月 《小学德育赏识教育和学生赏识意识培养的研究》报告书 申报书 肖芳谊
2 2007年7月 赏识性主题班会“开展赏识教育,从学会欣赏开始” 主题班会课方案 各班主任
3 2008年6月 赏识性少先队活动探讨 少先队活动方案 少先队
辅导员
4 2008年10月 学生赏识意识的培养 论文集 全体教师
5 2008年
11至12月 结 题 论文、评价、
管理方案 课题组
成员
6 2008年12月 开展赏识教育 培养赏识意识 成就赏识人生 结题报告
2.终结性成果
序号 完成时间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 2006年3至6月 小学德育赏识教育和学生赏识意识培养的研究 制定实施方案 肖芳谊
2 2006年9月 学习赏识教育,培养赏识意识 赏识教育学习体会 课题组成员
3 2007年2月至7月 开展赏识教育,从学会欣赏开始 “赏识性主题班会”图片、资料 班主任
4 2007年5月至10月 行为规范教育和感恩教育 展示活动的图片、资料 课题组成员
5 2007年10月至12月 赏识教育的深入开展,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赏识意识 活动开展图片、资料以及措施方案 全体教师
6 2008年月 赏识性少先队活动探讨 中队活动方案 辅导员
7 07年2月至08年7月 赏识性课堂教学模式 激励机制、
评价机制 课题组成员
8 07年2月至08年7月 “赏识教师”、“赏识家长”、“赏识学生之星”、“赏识班级”评比 赏识教育
个案集 课题组
9 07年2月至08年7月 学生行为规范赏识教育礼仪
学生行为规范评价体系 陈凤仪
张洁兰
10 07年2月至08年7月 “赏识教育”理念下的小学德育
管理和赏识性评介与竞争机制 评价、管理
方案和机制

7. 如何对孩子有效地“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对于现代父母来说并不陌生,越来越多的父母尝试着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然而,有些父母并没有理解赏识的真正内涵,盲目赏识不仅不能让孩子从中获益,反而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 误区1:不切实际地夸赞 典型状态描述: 看到宁宁的画,妈妈脱口而出:“宁宁画得真好!我家宁宁最棒了!”听了妈妈的夸奖,5岁的宁宁不但没有高兴,反而不屑地说:“你就会说‘最棒’了,还有没有新鲜点的。” 宁宁妈非常认可赏识教育的观念,所以,时常把“你真棒!”挂在嘴边。在儿子3岁前,自己的“赏识”似乎还能激发起儿子的热情,可是,随着儿子年龄不断增长,他对妈妈的夸奖越来越不屑了。 心灵点击: 很多父母认为,赏识孩子就是告诉他们“你真棒!”。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片面的认识。 孩子比较轻松地做成了某件事情,父母如果给予不切实际且大张旗鼓的夸赞,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可能他会相信自己真的很棒;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接触的环境越来越广,在与周围小朋友比较之后,他会发现,父母的夸赞有很多水分,渐渐地,父母口中的“你真棒!”就不值钱了。 看起来,这并不是什么大事,然而,它给孩子的成长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却不容小觑—— 1. 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降低。 2. 孩子的自我价值感降低。孩子一旦意识到自己没有父母夸奖的那么好,他就会开始怀疑别人对他的评价,觉得大家都在骗他,他的自我价值感反而会因此降低,进而变得很自卑。到了那时,不管父母怎么鼓励他,他都很难自信地面对外面的世界。 3. 孩子变得自大、自负。有些孩子可能会把父母的“夸赞”当作自己的保护层,他们宁肯相信这些有利于自己的评价而在无意识中屏蔽外界信息,从而变得目空一切。 特别提醒: 父母对孩子的夸奖应该是经过认真品味后的真正欣赏。因此,不要泛泛地夸孩子画得好,而应用心欣赏孩子的画,你可以夸奖孩子主动完成绘画,态度非常认真;也可以夸奖孩子的画中有某些细节处理有进步……记住:夸奖孩子的动机与态度要比夸奖结果更重要哦。

8. 赏识教育对小学生发展的有哪些有效性

可以激发学生获得成功感

9. 谈如何赏识和激励学生

以心灵沟通抢拥个性瀚能每个班级,都可能有不听话、好捣乱、学习成绩差内的学生,即所谓的“行容为偏差生”和“学困生”。我们教育他们时,总是绷着脸、目光严厉,我们总想用自己的威严来吓退学生,使他们变得沮存驯良。但事实证明,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许多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时,我们不妨冷静下来,采用赏识教育来试试看。转化差生可以采用心灵沟通的方法: 1.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任何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闪光点,找到了闪光点,可以以此入手,为差生重树自信,使他们不至于“破雌子破摔”。因此,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不急于把差生抓来教育一番,而是细心观察他们寻找他们的优点和缺点,为转化他们寻找突:破口。赏识和激励是以挖掘、激发、调动学生内驱力为主旨,使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在愉悦的学习状态中茁壮成长的一种教学策略。当一个班集体没有建立起优良的班风、学风,投有取得喜人成绩时,作为班主任不应抱怨。我认为采用赏识和激励学生的教学策略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下面具体谈谈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是如何进行赏识教育的。

10. 家长如何正确运用赏识教育策略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赏识教育的理念如春风般吹进了人们的心田。它是顺应时代潮流,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对心灵的呵护,追求的是生命的自信与尊严,倡导成长的快乐与喜悦。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学生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赏识能激发学生的心理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成为驱动学生学习的马达,前进的动力,让学生在轻松、自信、快乐的氛围中激发对事物的兴趣,唤起对学习的欲望,满足成就自我的需要。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赞赏一次鼓励,都能让学生鼓满自信的风帆,燃起希望的火花,学困生如久旱遇甘霖,优秀生如丽日沐春风。哪个孩子不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肯定,让老师多洒一点赏识的阳光给自己?于是课堂上,“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好优秀啊!”等等这些赏识用语不断被老师们重复着,期望像魔法一样在学生身上发生效力。但结果并不如期望中的那样,不少学生听多了这样的表扬,有的觉得老师是言过其实或言不符实,自己并没有老师说的这么好;有的听了面无表情,麻木不仁,不能在心中激起一丝涟漪;有的甚至在心里暗笑:看,老师又在滥用表扬了! 误区之一:“表扬即赏识”。 这种认识是把表扬等同于赏识,认为表扬就是赏识。这是对赏识概念的错误的、停留在表面意义上的肤浅理解。以为表扬就是赏识,赏识就是表扬,把赏识表面化,简单化,机械化,模式化,静止化,理解为只要对学生多口头表扬就行了。以为多表扬学生,学生就会高兴,就会增强信心,就有学习动力,而不去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学习生活习惯,没有认识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没有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学生,理解学生。把赏识理解为表扬,就不理解赏识包含有更丰富的内容,就容易走入为表扬而表扬的教育误区。 误区之二:表扬泛化。 是指空泛地、笼统地、抽象地表扬学生。表现为表扬语言单调、重复、空洞、无个性、无针对性。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由于个体的性格特征、心理特质、品行道德、智力特点、价值观等的不同,导致学生各方面千差万别。面对多样化的教育个体,如果教师都用简单而笼统的表扬语来表扬学生,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那么肯定会无的放矢,效果不佳。比如,有个三年级的学生作文成绩一向就不好,写《老师带我们去春游》一文时,由于老师事前指导详细、到位,这位学生相比以往的作文来,写得要好很多。结果这位老师为了鼓励他,说了一句:“啊,小昊,你将来一定是个当作家的料!”这样的夸张性表扬,让小昊觉得很别扭,感觉不真实,有虚假的成份,学生不能老师这儿得到正确而客观的评价。再比如,不管是谁,老师一看到学生有点小小进步,就竖起大拇指、亮起眼睛说“你真棒”,这类简单的表扬听多了,就会产生厌倦感、疲劳感,大大降低了表扬的功效。 误区之三:表扬过度。 表扬是教育教学中可或缺的手段,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起到很好的作用,它是学生的心灵催化剂。但凡事要有个度,并不是表扬越多越好。有些老师不能很好地把握分寸,什么事都容易做过了头。表扬多了,特别是司空见惯、唾手可得的表扬,就显得泛滥,毫无价值,降低了学生对表扬的敏感度和接受程度。学生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容易失去学习动力的激励作用。 表扬过多,还会使有的学生过分依赖表扬,容易为表扬而做事,把表扬当作做事的目的,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年龄较小的低年级小学生,由于自身的评价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就会过分依赖于这种外部的认同,并被这些外部因素所控制。一旦缺乏,就会有某种与药物依赖相似的症状,出现动机匮乏、兴趣下降、目标丧失等的危机。 表扬过多,还会使有的学生变得心理脆弱,经不起挫折和打击,听不得善意的批评。或者被批评了容易产生受挫感,伤及脆弱的自尊,像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雨。也因为他习惯了被表扬,一直被优越感、自豪感包围着,变得妄自尊大,骄傲自满,对自己的自我评价容易偏离正常轨道,不容易建立起正确客观的自我意识。 误区之四:“赏识就不能批评”。 在人们的理解中,一提到赏识教育,就和欣赏、赞赏、鼓励、表扬联系到一起,认为这些属于赏识教育体系的内容。但如果说赏识教育也包括批评,恐怕不太容易理解。也正是由于没有正确地理解赏识教育,所以,会出现“唯赏识”论,把赏识看成教育的法宝,无限夸大赏识的作用,以为赏识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样的认识是偏颇的,不完整的。 传统的教育中,老师不重视对学生的赏识、对人格的尊重。自从赏识理念深入人心后,有的学校规定不准老师运用惩罚和批评。比如,不能严厉批评,不能适当惩罚,温和有余而严厉不足,而这样做的后果是,让个别学生肆无忌惮,目无尊长,不守纪律,不把老师放在眼里,让老师威信扫地,尊严贬值,教育走向了另一极端。 (一)不能把赏识理解为表扬。 赏识不是表扬,但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表扬是用得最多的手段,却又是不易操作好、把握好的方法。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是:欣赏、赞赏,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而表扬是:对好人好事公开赞扬,即对行为的赞扬。通俗地讲,“赏”是欣赏,“识”是认同,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欣赏孩子,认同孩子。赏识其实就是一种心态,包括爱、理解、尊重、信任、认同、接纳、宽容、鼓励等等,而表扬是赏识的一种外化手段,一种具体的教育方式,说到底只是一种评价,基本是通过语言(也包括身体语言)来传达成人对孩子的态度。这是不同的概念。把赏识等同于表扬,是将赏识当作了一种手段。赏识的确可以用表扬这一方法来实现,但赏识决不是表扬。赏识包括表扬,它的外延也大于表扬,内涵也比表扬更丰富。表扬是赏识教育这颗大树上的分支。可以这么说,以赏识的心态巧妙地运用表扬的方式,来达到赏识学生的目的。 如果说表扬是外显的,那么赏识就是内在的;表扬是单一的手段,赏识有丰富的内涵;表扬是对对方已有的东西的肯定,而赏识则更多地包含了对对方在今后发展中的期待。真正要做到赏识,仅有表扬还不够。还要有关爱,欣赏,从内心真正地爱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你的爱心,用宽容而不是挑剔的眼光去看学生,用欣赏而不是抱怨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以信任而不是怀疑的心理来相信学生可以变好。赏识就是无条件地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潜力,理解个性;就是有策略地激励,耐心宽容,友情提醒[1]。赏识名师周弘说:家长应该用一种“花苞心态”去教育孩子,学会赏识孩子,善待他的缺点,孩子一定会像花苞一样开花结果。因而,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应善于发现孩子哪怕是微小的优点,及时给予认可、肯定,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所以,要在学生的缺点中发现优点,放大优点,通过赏识来淡化甚至消除学生身上的缺点,运用智慧把缺点转化为优点,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二)表扬要讲究技巧。 表扬要有客观真实性,准确公正,让学生感到真实可信,从你这儿真正得到肯定和认同,同时也体现出老师的真诚、真心;表扬要有丰富性,要注意语言的多样化,个性化,避免单一重复,多揣摩富于变化的、真正能打动学生内心的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表扬的最佳功效,才能增强学生自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表扬要有针对性和具体性,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当地进行有的放矢的表扬。 有个叫伟涛的学生,成绩很糟,调皮捣蛋,经常欺负同学,尤其是上课不专心,坐不住,经常做小动作,捣乱。老师头疼,同学讨厌。罚站过,训诫过,家长请过,都没用,后来有个姓郑的老师改变了方式。那一节课是公开课,教室后面坐着几个听课老师。公开课上伟涛会收敛很多。但一样不专心听课,心思早飘到云霄天外,只是手脚不动罢了。郑老师抓住他在别人看来似乎在专心听课的时候,开始了他的计划:突然停下正在讲的课,兴奋地大声说:“我发现伟涛同学今天上课听得非常专心,从来没看到他这么认真听我的课,老师今天好高兴好自豪,原来我的课这么受听!”伟涛一听,一下子愣了,此时全班同学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他的脸“刷”地红了。后来的时间里,课听得很认真了。然而事情还没有结束,一上完课,郑老师把伟涛叫到办公室,趁热打铁地表扬:“伟涛,真的谢谢你!”“谢我?”他又愣了。“你想,今天是我的公开课,后面这么多老师在教室后面听我的课,你这节课很安静,真给我面子。又听得这么认真,让我觉得,我的课好受同学欢迎。你说,你不是给我长面子吗?我能不谢你吗?”伟涛的脸又红了。他知道自己并没有真的听课,但老师却这么相信他,不由得感动起来。觉得这位老师这么看得起他,又像朋友一样和他说话。打这以后,伟涛在他的课上听得最专心,爱上了这门学科,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三)批评要讲究策略 其实,赏识教育也包括了批评、惩罚,批评惩罚属于赏识教育的内容。赏识教育从来不排斥批评,而是让批评更加有力;赏识教育从来不担心学生遭遇挫折,而是让孩子在挫折中更加奋发向上。学生做得好,自然要表扬他,要欣赏他;没做好,也要批评他,甚至惩罚他。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并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样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 当老师真正在信任学生,从内心深处深爱学生、赏识学生,从为学生负责,帮助扶正去邪的角度来实施批评和惩罚的时候,学生会心甘情愿地接受批评,配合惩罚。如果不尊重学生,即使他在学生面前说尽花言巧语,极尽“赏识”吹捧之能事,也不会赢得学生的感激和认同,更不用说惩罚会激起学生的反抗了。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做好孩子,只要你能让他知道这样做是为了他好,是在帮助他成为真正的好孩子,让孩子感觉到无论怎样惩罚,你都是爱他的。那么从这种意义上说,惩罚也会成为赏识的一种。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2]所以,批评和惩罚都是必须的。出发点同样是为了爱学生,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让学生健康成长。如果表扬是糖,那么批评就是盐;有和风细雨,也要有一定的闪电雷鸣。总之,都归于一个“爱”字。因为,赏识教育的本质是爱! 但批评、惩罚也不等于体罚、棍棒教育,更不是心理虐待、歧视,伤及学生的自尊,打击学生的信心。批评、惩罚的出发点也是爱,本质更是爱。 赏识教育需要批评,批评要讲究策略和方法。要针对不同的孩子的心理特征、性格气质、脾性来批评学生。比如,对于爱面子的学生,可采用委婉的、不伤自尊的批评方式;对于性格内向敏感的学生,可以采用旁敲侧击的、暗示的、较温和的批评方式。要注意对事不对人,做到让接受批评者心服口服;对于承受能力较小的幼儿要采用先扬后抑或含蓄轻松的批评方式。有的也可以采用寓批评于表扬,明表扬实批评的方式,让学生到感到内疚,充满歉意,“唤醒他心中的‘好孩子’,打碎他心中的‘坏孩子’”(周弘语)。要学会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中找到教育的契机,从缺点中找到闪光点。不伤学生的自尊,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以感激的心接受善意的批评。讲究方法的批评,才会使得教育方式艺术化、有温情、轻松易接受,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赏识教育是一门内涵丰富、科学的教育。教育者仅仅知道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有着赏识的理念是远远不够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用得好是利,用不好是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任何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就看教育者的教育智慧和艺术水平。要透彻理解赏识的概念,摸清赏识教育的本质,才能走出赏识教育的误区,直抵教育的真谛。

阅读全文

与小学生写赏识教育心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