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计划 >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发布时间:2020-11-25 22:15:32

① 2015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遗传 2、学习动机 3、发展 4、性格 5、记忆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________________领域里的______________的科学。 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
4、现代学习理论的主要派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三个基本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是( )。
A. 一般迁移 B.顺向迁移 C.特殊迁移 D.逆向迁移
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 )阶段。 A. 感知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3.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 苛勒 B.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C.贾德 D.桑代克
4.信息保持时间短暂;记忆容量大;信息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的记忆为( )。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瞬间记忆 5.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的是( )。
A. 每天跑步 B.视力下降 C.装修房屋 D.不怕见生人了 四、简答:(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学习的类型。(按不同标准分类)
2、什么叫学习策略?简述一般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三种策略 3、小学儿童的认知活动有哪些发展? 4、小学儿童道德评价能力发展有哪些特 5、练习曲线的典型势态有什么特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根据长时记忆的遗忘理论与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并结合自己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帮助小学生增强记忆能力。(要求至少解释清楚两种长时记忆的遗忘理论。)
2、何谓迁移?结合自己谈谈教会小学儿童学习迁移有那些基本策略? 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遗传:是指亲代将自己的生物学特征传递给子代的生物学过程。 2、学习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
3、发展:通常是指人类从胚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变化的过程。
4、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个性的核心。 5、记忆: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各种心理现象和发展变化 2、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
3、遗传和胚胎环境影响、社会文化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因素 4、行为主义学派的学习理论、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5、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三、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B C B A D
四、简答:(每小题5分,共25分)
1.(1)根据学习内容可把学习分为:运动技能的学习、认知的 学习和情感的学习。(2分) (2)根据学习过程的特征可把学习分为:试误学习、顿悟学 习和模仿学习。 (2分) (3)根据学习的理解程度可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 习。 (1分)
2.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其实质是根据学习目标和材料,采用适当的方法来调控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从而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加工。(2分) 一般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策略有:(3分)
(1)注意策略。它是指一个重要方法即在学习材料中附加一些 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注意并观察其对学习的 影响。
(2)编码策略。它是指按学生自己熟悉或习惯的方式来组织信 息,以便于取用。 (3)提取信息的策略。它是指按需索取贮存的信息的方法。 3.小学儿童认知活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 知觉从无意性、情绪性向有意性、目的性方向发展;(1 分) (2) 注意从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向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发 展;(1分)
(3) 有意识记逐渐超过无意识记并占主导地位。机械识记还 占有优势,抽象记忆在逐渐发展;(2分)

②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题库

(一)笔试 1、笔试科目:公共科目(教育学、心理学、时事政治、文史知识)和专业科目,笔试总分为100分(其中:公共科目成绩占笔试成绩40%,专业科目成绩占笔试成绩60%)。 2、笔试内容: 报考小学、幼儿园教师岗位,考试内容为:公共科目为教育学、心理学、文史知识、时事政治;专业科目为所报考岗位专业要求相关知识(中考范围),计算机专业为全国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内容,英语专业为高考范围内容。 报考初中教师岗位,考试内容为:公共科目为教育学、心理学、文史知识、时事政治;专业科目为所报考岗位专业要求相关知识(高考范围)。 3、加分条件:凡达到或具备以下条件,经西湖区教师招聘工作领导小组认定,在笔试成绩中可进行加分,并纳入笔试总成绩中进行排名,同时在网站、报名地点予以公示: (1)取得国家健将级运动员资格,加5分;(查看运动员证书原件) (2)在我区任教满三年并在我区教研部门组织的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的外聘教师,在笔试成绩中加3分。(所在学校出据证明、公示材料,荣誉证书原件。) 4、岗位开考条件: 区属学校招聘岗位按招聘人数与报考人数1:5的比例开考,铁路第三小学、桃花镇学校招聘岗位按招聘人数与报考人数1:3的比例开考,报考人数达不到上述比例要求的,相应减少招聘岗位数或暂不开考。 (二)面试 (1)面试按照招聘岗位职数,报考人员以笔试成绩总分1:3从高分到低分确定面试对象。(2)报考小学或初中教师岗位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专业面试形式为说课,按照抽取课题说课13—15分钟,内容为所报专业的课程内容。 (3)报考小学教师岗位中,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专业面试形式主要考核专业技能,其中说课时间8—10分钟。 详情到http://..com/question/58816782.html?si=1察看

③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概述,主要涉及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原则和方法等。
2、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主要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一般特点,小学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特别强调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如认知差异、人格差异和性别差异等。
3、学习心理,主要涉及学习的涵义,在此基础上了解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和类型。进一步介绍主要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和基本观点等。
4、知识的获得与应用,主要涉及知识概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迁移与应用等。
5、问题解决与创造,主要涉及问题解决的基本涵义、过程以及影响
儿童发展心理学图
问题解决的因素等。
6、技能的形成,主要涉及技能概述、动作技能的形成、智力技能的形成等。
7、品德的形成和培养,主要涉及品德及其心理结构、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
8、学习策略,主要涉及学习策略概述、常用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掌握等。
9、学习的动力机制,主要涉及学习动机概述、情绪与学习等。
10、教学设计的心理学问题,主要涉及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类型、课堂教学评价等。
11、课堂学习管理,主要涉及课堂学习管理概述、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维持课堂学习纪律等。
12、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涉及课堂学习管理的涵义、目标,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及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等。

④ 总结学习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在实习中如何运用。

一所小学的教学要求,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心理意向和意识。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义务感,但也培养意志力,儿童的个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集体生活的要求提高技能和社会认知水平,而且还开发团队合作,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br />二,孩子们会表现出观察的目的性,准确性,顺序,判断,都比较差。培养孩子的观察应该教给孩子们明确观察的目的,教孩子观察,学会观察治疗的结果,并制定观察的习惯。 <br />最早的记忆小学生的儿童早期发展的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的意图内存占主导地位的小学儿童的记忆发展的特点。主要从机械记忆能力发展的重要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这是小学的孩子们的记忆发展的第二个特征。三,在小学阶段,从具体的形象记忆体,并逐渐发展成的的抽象记忆体字,这是小学儿童的记忆发展的第三个特点。有意识记文化<br />(1)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活动的目的,任务,学生培养自己的记忆力,并愿意为之奋斗的任务要达到的目的。 <br />(2)建议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长期知识记忆任务。 <br />(3)教导学生独立自觉检查记忆效应。 <br />(4)充分利用的潜意识<br /> 2,有意义的记忆文化<br />(1)帮助学生理解教科书<br />(2)高中学生,教他们好记忆的方法。 <br />(3)要考虑的记忆恢复现象<br />(3)适当的培训,的机械记忆体容量<br />加强审查,以防止被遗忘的<br />第四和第六的年级的学生占了主导抽象的逻辑思维状态,但还是一个非常具体的图像,人的心灵的整体结构,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不平衡。 <br />丰富儿童的语言,丰富孩子们的想象的外观,专业的培训。 <br />六,善于运用法律的不随意注意,对象,要求学生要注意的新颖性,更大的力量,动作变异,关注的对象和背景的差异显着; 2,自愿使用的法律,注意,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动机和学习兴趣,发展抗干扰能力。在图3中,使用2种注意把教学组织的法律。 <br />七,学生的心理活动有一个非常具体的形象,而不是任意的,容易被吸引的对象对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特点,直观的教学,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感知,思维,记忆和想象。 <br /> <br />儿童心理学老师回答说,为了给儿子挣点积分的问题。问题太多,太少点,虚线帮助你回答下列问题。

⑤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概念理解】发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

【一般了解】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

2、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3、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是兼跨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两大领域的一门交叉学科。

2、小学儿童的发展和小学儿童的教育。

【教学辅导】

一、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 学科性质。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是兼跨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两大领域的一门交叉学科,它关注发展与教育、学习与教学、认知与个性、一致与差异。其知识体系围绕两个核心问题:(1)发展是教育的依据和结果;(2)教育是发展的动因。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还是一门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学科。

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小学儿童发展和教育领域里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二、小学儿童的发展和小学儿童的教育

1、 发展的概念。

发展通常指人类从胚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变化。

2、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小学阶段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是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心理机能的深化:兴奋和抑制进一步增强;条件反射比以往更容易形成和巩固;第二信号系统在教学活动中以及人际交往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2)心理动力的转化:儿童入学后从以游戏为主导活动转化成以学习为主导活动,开始承担社会的义务。学校学习的新需要与儿童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发生了矛盾,从而构成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3)认知活动的发展:①知觉从无意性、情绪性向有意性、目的性方向发展;②注意从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③记忆从有意识记逐渐超过无意识记并占主导地位,对机械识记的依赖逐渐减少,对意义识记运用逐渐增加,具体形象记忆还占优势,抽象记忆在迅速发展;④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小学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4)个性品质的形成:情感逐渐丰富和深刻;自控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加速发展。

3、小学儿童的教育

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影响,以便塑造为一定的时代和社会所需要的社会成员。

① 应使学生具有符合其年龄的各种心理特点。

② 培养学生稳定的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③ 使学生的智力得到正常发展。

④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⑤ 乐于学习和工作。

⑥ 正确的“自我”观。

三、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

1、观察法是在自然或真实生活条件下,不对有关变量加以控制,只记录自然发生的事件,以获取有意义信息的方法。观察的形式有自然行为的偶然观察和系统的现场观察。

2、实验法是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依据其实施的场地和条件不同通常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3、调查法是通过搜集有关资料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的方法。它的主要形式有:谈话法、问卷法、故事法。

[返回页首]

第二章 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

【概念理解】遗传;社会化;个性化;校风。

【一般了解】1、遗传的影响力;

2、文化影响儿童发展的途径;

3、社会文化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4、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及其家庭教育功能的特点;

5、学校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地位。

【重点难点】1、从教育的角度看待遗传影响力的三个基本观点;

2、儿童的个性化和儿童的社会化(特点)。

【教学辅导】

一、遗传及其影响力

1、遗传的概念。

遗传是指亲代将自己的生物特征传递给子代的生物学过程。

2.遗传的影响力(从教育的角度看待遗传影响力的三个基本观点)。
(1)儿童个体发育发展的起源是遗传,遗传直接影响儿童个体体质方面的发育发展;由于心理或行为的发展归根结底离不开体质因素,所以遗传间接地成为儿童许多方面的心理发展或行为发展的基础。
(2)遗传规定了个体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或什么范围,儿童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3)儿童通过遗传而继承到的特征,同这些特征的实际表现程度不是简单地一一对应的。

二、社会文化因素对儿童的影响

1、 社会化和个性化

①社会化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②个性化是个体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是人的生物性与社会性统一的体现。
2、儿童社会化的特点。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儿童的社会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遗传因素是儿童社会化的生物学基础。儿童出生时就具备了人的自然属性和身心发展的潜能,为逐渐适应人类社会生活和学习提供了可能性,为社会化奠定了生物学基础。

(2)儿童期是人一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

(3)儿童的社会化是通过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实现的。社会教化是儿童社会化的外部动因,个体内化是社会教化得以实现的内在因素。

3、文化影响儿童发展的途径。

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最直接、最根本的就是文化的影响,其他各种客观因素往往是通过文化这一中间环节去影响儿童的。文化影响儿童发展的途径主要有三条:

(1)民族、地域、习俗、时尚的影响。

(2)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3)家庭、学校及伙伴群体的影响。

4、文化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1)社会文化因素对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影响:儿童的社会性依恋;儿童的友谊认知;儿童的性别角色认知。
(2)社会文化因素对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
三、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

社会文化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宏观环境。对儿童来说,最接近、最具体的环境是家庭,家庭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微观环境,家庭不仅对儿童早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儿童一生的发展也会产生持续的影响。
1、家庭教育功能具有的特点是:
(1)启蒙性。家庭是抚育儿童的摇篮,父母是儿童社会化的启蒙教师。

(2)长期性,家庭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

(3)感染性,家庭教育不受时间、形式的限制,家长会在日常生活中、在与儿童的接触交往中有意无意地根据社会规范、价值标准、风俗和传统习惯去引导、要求儿童,并对不符合规范的行为予以限制和惩罚。

(4)情感性。

2、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1) 家庭客观因素的影响:家庭规模的大小;残缺家庭;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家庭经济条件。

(2) 家长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家长的儿童价值观;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家长的教养方式。

(3) 出生顺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四、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

1、学校教育是对儿童进行普遍社会化的较为理想的组织过程,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具有相对独立性,能根据预定目的和自身规律连续而有效地对儿童实施系统的教育影响。学校教育能积极主动地影响、充实、优化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具有可控性。

2、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具体体现在:
(1)教学内容的影响。学校教育对儿童施加影响是以一定的教学内容为中介的,教学内容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教学内容实质上是文化的一种选择结果,是对全部社会文化的一种不断提炼、浓缩、改造和序列化,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生产和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水平,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对人的发展的要求。教学内容不仅向儿童揭示特定社会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进行文化的灌输,更重要的是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仿效的模式.
(2)教师的影响。教师是对儿童进行社会化的专职实施者。教师的期望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的期望会成为一种外在的行为目标的诱因,唤起学生内心潜在的自我价值意识和对高尚目标的追求。教师以自身的完整人格对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校风的影响。校风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具有的、富有特色的、稳定的校园风气和精神面貌。校风是一种无形的感染力量,无声的行动命令。校风是一种不成规章的行为准则,不成条文的心理契约,通过集体舆论对个体的品行作出权威性的肯定或否定,鼓励或制止。优良的校风能陶冶师生的心灵,鼓励上进,抵制不良风气和行为方式
(4)同伴交往的影响。同伴交往包括儿童之间的个体的交往和儿童与同辈群体的交往。儿童同辈群体是由年龄、身份非常接近的儿童组成的群体。同辈群体使儿童的归属感得到满足,又以群体规范约束儿童。同伴既是行为的强化物,又是儿童评定自己行为的参照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与同伴交往的时间逐渐超过与成人交往的时间,对同伴的依恋和友谊显著增长。

⑥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社会性在第几章

儿童教育心理学社会性在第几章可以查一下小学教育心理学的书籍,也可以到手机上查一查

⑦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定势的定义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定势”的定义:
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影响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定势使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具有一种倾向习性,并影响问题是否顺利解决。定虽然有时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但从总体上来说是消极的,它使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变得呆板。当定势阻碍问题解决时,应暂时停下来,休息一下,或进行一些别的工作,过一会儿,定势会自然消除。

心理定势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是对某一特定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可以使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能够相当热练,甚至达到自动化程度,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同时,心理定势的存在也会束缚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只会用常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求用其他“捷径”突破,因而也会给解决问题代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⑧ 行动研究法的特点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答案

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小学教育(专科) 怀化电大:文湘雪 作业1 1-4章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4.意义记忆:是在对事物的意义和逻辑关系理解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的记忆,它是一种更有效的记忆方式。
5.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6、社会性:社会性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7、意义学习: P72
8、陈述性知识: P84
9、原理学习: P95 10、迁移: P100 二、简答
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P19
2.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P37-38
答: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及相应行为的反应,它们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它们会随着个体的成长而不断发展。小学阶段,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拓展,小学生的社会性需要越来越丰富,这促进了高级情感的发展。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意志感和美感。 3、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 P43
答: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的社会化方式。同伴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他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4、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P63

阅读全文

与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