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知道哪些关于竺可桢的故事
竺可桢自幼勤奋好学,善于思考。
小可桢2岁时,父亲便开始教他认字。小可桢似乎也十分了解父亲的厚爱,每次都能按着父亲的要求仔仔细细地练着。有一天,父亲要到外地去办事,临走时对小可桢说:“可桢,今天我有事,不能教你识字了,放你一天假好吗?”小可桢听到这话,赶忙紧紧拉着父亲的衣角,非得让父亲教完字才放行。
小可桢不仅特别喜欢学习,还喜欢动脑筋。他的家乡经常下雨,有时一下就是好几天。有一次,他正在聚精会神地数着从房檐上滴下的雨滴,“1,2,3,4……”突然发现在每一个水滴的落地处,石板上都有一个小坑坑。小可桢马上去问妈妈,石板上为什么会有小坑坑?
妈妈意味深长地告诉儿子:“可桢呀,你问得好,这就叫‘水滴石穿’,你别看一滴水没有什么厉害的,可日久天长,就能把石板滴出一个个小坑来。孩子,读书、办事情,也是这个道理,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成功。”
小可桢向母亲点了点头,牢牢地记住了母亲的话。从此,“水滴石穿”这一格言成了竺可桢的座右铭.
竺可桢小学毕业时,他的才学在同龄人中是一流的。然而,他的个子却又瘦又小。有一天,在教室的走廊里,迎面走过来几个同学,在经过竺可桢身边的时候,几个人嘻嘻哈哈、挤眉弄眼。
其中一个人大声挖苦道:“这副小身材,一遇台风就要被吹上天。”
另一个接着大声说:“好一个可笑的小矮子,我估计他活不过20岁。”
听到这些话,竺可桢十分气恼,真想走上前去狠狠地回敬他们几句,可转念一想:谁叫自己长了这么一副单薄的身子骨呢。要想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首先就得有一个好身体。
“对,男子汉想到就要做到。”竺可桢连夜制定了一套详细的锻炼身体的计划,还写了六个大字:“言必行,行必果”,贴在最明显的地方,时时地提醒自己。
从那以后,竺可桢便闻鸡起舞,每天天一亮就从床上爬起来,到校园里跑步、舞剑、做操。即使遇到大雨天,也从不间断。
Ⅱ 竺可桢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竺可桢字藕舫,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1890年3月7日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一个小商人家庭。童年起,竺可桢学习勤奋,1905年以各门功课全优的成绩从小学毕业,当年秋季入上海澄衷学校。1908年春,因同学要求撤换不称职教师举行罢课,学校一度停办,竺可桢乃于暑假后转入复旦公学学习。1909年,竺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堂学习土木工程,学习成绩居全班第一。次年,竺可桢考取第二期留美庚款公费生,他因中国是以农立国,遂选入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学习。毕业后,即转入哈佛大学地学系,潜心研读与农业关系密切的气象学。
在哈佛,竺可桢参加了中国科学社《科学》月刊的撰稿、编辑工作,成为该社的重要骨干。1915年竺可桢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后,留在哈佛继续深造。这期间,他先后发表了《中国之雨量及风暴说》、《台风中心之若干新事实》等多篇论文,于1917年被接纳为美国地理学会会员,并获伊麦荪奖学金。1918年,竺可桢以论文《远东台风的新分类》获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随即怀着一腔报国为民的激情,于秋季返回阔别了8年的祖国。
带着“科学救国”的热情和“贤哲政治”、“学术自由”的幻想,竺可桢回到祖国,谢绝了到海关任监督的邀请,应聘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地理和气象学。1920年,他转到南京高等师范任地学系主任。1925年,因不满校长卑躬屈膝逢迎江苏督军齐燮元,竺可桢辞去教职,去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翌年,又转到天津南开大学教授地理学和气象学。1927年,蔡元培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竺可桢被聘为气象研究所所长。
1928年初,竺可桢任气象研究所筹备处主任,他利用一年时间,建立起一座当时先进的设备完备的气象台,矗立于北极阁之巅。此外,还相继开展了地面和高空观测、日射观测、空中电位观测、物候观测、微尘观测、天气预报、气象广播兼及地震测量等业务和研究工作,1930年元旦起我国有了自己发布的天气预报和台风警报。
为创建我国气象事业的基础,竺可桢将推动建立我国自己的气象台站网列作首位任务,他于1928年提出了《全国设立气象测候所计划书》,而后坚持加以推行。为适应各地建立台站需要,竺可桢领导气象研究所先后4次举办培训班,并亲自授课,培养了近百名业务骨干,他还编写出版了《测候须知》、《国际云图节略》等多种业务指导用书,并以各种方式向各地积极提供帮助。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到抗日战争前夕,全国的测候所、雨量站已发展到300余处。在这一进程中,竺可桢为整顿和统一全国气象业务,曾拟出《全国气象观测实施规程》,通过政府颁令全国实施,还在1930~1937年间连续主持召开过3次全国气象机关联席会议,使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逐步走向统一规范化的轨道。竺可桢还将气象资料的整理、出版视为气象事业的一项基础工作,予以重视。他领导气象研究所编纂了《中国之雨量》、《中国之温度》等巨著,还将气象资料按月、季、年定期出版,开展了经常性的气象资料服务工作。
1936年4月,竺可桢出任浙江大学校长,提出以“求是”二字为校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带领浙大师生历尽艰辛,将学校先迁建德,又迁江西泰和,1938年夏再迁广西宜山,一年后又迁到贵州遵义。这时全校设有文、理、工、农、医、法及师范7个学院,拥有许多专家和学者,学术空气浓厚,被英国著名生物学家和科学史家李约瑟称誉为“东方的剑桥”。抗日战争胜利后,浙大于1946年迁回杭州。在反内战、反饥饿斗争中,他支持学生正义行动,严厉谴责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浙大学生自治会主席于子三的罪行。杭州解放前夕,国民党教育部一再促他赴台,他为避免纠缠而避往上海。
上海解放不久,竺可桢应邀到北京参加全国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会,随后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科学院成立后,任副院长,他着手筹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并担任地理学会理事长。曾先后主持完成划分中国自然区划和制定国家大地图集。1955年至1960年间,竺可桢不顾年事已高,经常到西北黄土高原、新疆、内蒙古等地考察,其作风和事业心,深受广大学者推崇。1962年6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根据他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建议,设立国家科委领导下的自然保护委员会。1950年在北京定居后,他坚持天天观察记录物候变化,直到临终前一天,还用颤抖的手在病床上记下了当天天气情况。1974年2月7日在北京逝世。
Ⅲ 竺可桢的故事(5个以上)
1竺可桢小学毕业时,他的才学在同龄人中是一流的。然而,他的个子却又瘦又小。有一天,在教室的走廊里,迎面走过来几个同学,在经过竺可桢身边的时候,几个人嘻嘻哈哈、挤眉弄眼。
其中一个人大声挖苦道:“这副小身材,一遇台风就要被吹上天。”
另一个接着大声说:“好一个可笑的小矮子,我估计他活不过20岁。”
听到这些话,竺可桢十分气恼,真想走上前去狠狠地回敬他们几句,可转念一想:谁叫自己长了这么一副单薄的身子骨呢。要想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首先就得有一个好身体。
“对,男子汉想到就要做到。”竺可桢连夜制定了一套详细的锻炼身体的计划,还写了六个大字:“言必行,行必果”,贴在最明显的地方,时时地提醒自己。
从那以后,竺可桢便闻鸡起舞,每天天一亮就从床上爬起来,到校园里跑步、舞剑、做操。即使遇到大雨天,也从不间断。
小竺可桢凭着自己的勤奋与好学,凭着自己的意志与精神,在知识的海洋中越走越远,越走越远……
2竺可桢 毛泽东让他管天
务骂浙大是“共产党的租界”。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竺可桢拒绝国民党要他去台湾的要求,前往上海等待解放。
,从反面教育了他。任浙大校长期间,他便以爱国科学家的正义和良知站出来坚决斗争,以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在公函中曾申斥他“包容奸伪匪谋学生之一切非法活动于不闻不问”。
通过新旧中国的对比,竺可极相信:只有跟共产党走,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这也是当年许多爱国科学家的共同感受。
Ⅳ 《小学毕业时的竺可桢》 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竺可桢的什么品
短文写了小学时的竺可桢因个子瘦小被同学嘲讽,连夜制动锻炼身体的计划,体现了竺可桢严谨的自律性、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Ⅳ 有关竺可桢的短资料
竺可桢(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1909年,竺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1] 学习土木工程,1910年,竺可桢公费留美学习,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0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34年竺可桢与翁文灏、张其昀共同成立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4月,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少年英才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一个小商人家庭。童年起,学习勤奋,并萌生爱国思想,敬佩宋代诗人陆游和明代学者王阳明等人的学识和思想。 竺可桢幼时聪明好学,从2岁开始认字。[2]
1905年以各门功课全优的成绩从小学毕业,当年秋季入上海澄衷学校,以品学兼优,为人热情正直,被同学推为班长。
1908年春,同学要求撤换不称职教师举行罢课,学校一度停办,竺可桢乃于暑假后转入复旦公学学习。
1908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退还部分“庚子赔款”,将中国留学潮引向美国。此时的竺可桢,正就读于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1] ,他“最热烈的希望是要出洋到欧美”。[3]
1909年,竺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堂学习土木工程,学习成绩居全班第一。[4]
美国留学
结婚照
1910年,竺可桢考取第二期留美庚款公费生,他因中国是以农立国,遂选入伊利诺大学农学院学习。毕业后,即转入哈佛大学地学系,潜心研读与农业关系密切的气象学。
1914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的任鸿隽、杨铨等人提议组织一个科学社,并创办杂志向国内介绍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不久,科学社及其刊物就随其创办人一同转到了哈佛大学。1915年10月,科学社正式定名为“中国科学社”。竺可桢成为“中国科学社”第一批成员,并积极参与社务活动。他从《科学》第2卷第2期发表文章以后,成为《科学》杂志最重要的作者之一。[3]
1915年竺可桢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后,留在哈佛继续深造竺可桢也是中国科学社最重要的领导人之一。由留美学生创建的中国科学社及其刊物《科学》杂志,使科学救国思想的宣传有了相对固定的阵地和代表人物,并最终促使科学救国思潮的形成这期间,他先后发表了《中国之雨量及风暴说》、《台风中心之若干新事实》等多篇论文,于1917年被接纳为美国地理学会会员,并获伊麦荪奖学金。1918年,竺可桢以论文《远东台风的新分类》获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随即怀着一腔报国为民的激情,于秋季返回阔别了8年的祖国。
Ⅵ 竺可桢的事迹
姓名:竺可桢
性别:男
出生年月:1890年
籍贯:浙江上虞
学历:哈佛大学学习回气象学博士学位
职务:原答浙江大学校长
竺可桢,1890年生,浙江上虞人。1909年毕业于唐山路矿学堂土木工程系。1910年赴美在伊利诺斯大学学农,后入哈佛大学学习气象学,获得博士学位,1918年回国,任武昌高师(武汉大学前身)地理学和气象学教授。1920年任南京高师(后为东南大学)地理系主任。1936年以后任浙江大学校长。解放后,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是中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奠基人,曾发表数百篇科学论文,提出了新的台风分类法,并概括了各类台风的活动规律,论文中的《远东台风的新分类》、《台风的源地和转向》、《东南季风与中国雨量》、《中国气侯区域论》、《一年内生物物侯推移的原动力》以及《中国近五千年来气侯变迁的初步研究》等深受国内外学术界的推崇。
Ⅶ 竺可桢小时候的故事《被骂作短命的人》,阅读理解。
一。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不要因为他人的嘲笑或数落而放弃自己,相反内要更加努力,提容高自己的身体,心理素质,从而报效祖国,健康成长。
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过的一件事,不可只是空头支票,必须去做,而且必须得到结果。在实际生活中不要一味的空想,做人要有理想,光有理想还不够,还必须为了自己的理想,目标而奋斗拼搏,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有付出必有回报,你努力了,奋斗了,理想就会逐步成为现实。
给点分吧,都是自己做的
Ⅷ 竺可桢的故事(500字以上)
1890年3月日,浙江绍兴东门外东关镇竺嘉祥家添了个小男孩,竺嘉祥高兴地给孩子起了个名叫兆熊,小名阿熊。可又一想,孩子应该有个学名才好。于是,他又找到镇上的私塾先生,商议了好久才决定阿熊的学名用“可桢”。先生解释说:“桢”字的意思有两层,一是坚实的木头,二是古时候筑土墙立的柱子称作桢干。“可桢”就是将来可以成为国家栋梁的意思。竺嘉祥对这个名字很满意,他寄希望于可桢。
竺可桢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终于成为一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和很有建树的教育家。一生中他对气象、物候、地理、自然科学史等都做过精细的研究,均取得了辉煌成就。
竺可桢刚刚长到1岁半时,父亲就用方纸块写字教他认。一天,嘉祥要外出办事,临走时对可桢说:“小熊,今天我有事,不能教你认字了,放你一天假好吗?” 正在母亲怀里吃奶的竺可桢,立即松开奶头,硬缠着父亲教他认了字才让走。这样,等到竺可桢满3周岁时,他已经能够认识许多单字,能够背诵十几首唐诗了。
竺可桢5岁进学堂,7岁开始写作文。竺可桢写作文,常常是写了一遍,自己觉得不好又重新再写一遍,等到他自己认为满意了才停笔。竺可桢读书很用功,一天晚上,当他上床睡觉时,大公鸡已经“喔、喔”地啼叫了。母亲怕累坏了他的身子,就常常用陪学的办法督促他早睡。竺可桢很聪明,有时随母亲睡了,可当他听到鸡叫时,知道天快亮了,又轻轻地爬起来,背诵老师教的国语课。
竺可桢不仅爱学习,还爱用脑子思考问题。家乡雨水特别多,屋檐上老是滴水,落在石板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竺可桢站在一旁数那滴答作响的水滴,数着数着,他像发现了奇迹,眼睛盯住石板出神,他心里纳闷:哎,这些石板上怎么有一个一个的水坑呀,水滴正好滴在小坑里。再看看另外一块石板,也是同样的情况。他立即跑去请教父亲。
竺嘉祥听了儿子的问话,由衷地高兴,耐心地向他解释说:“小熊啊,这就叫‘水滴石穿’呀!别看一滴一滴的雨水没有什么厉害的,但是,天长日久,石板就被滴出小坑了。读书、办事情,也是这个道理,只有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从此以后,“水滴石穿”的教诲成了竺可桢一生的座右铭。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他一直用这句话鼓励自己,学习成绩一直处于领先地位。1910年,20岁的竺可桢去美国留学,8年后,他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回国,一直从事祖国的气象事业。
Ⅸ 竹可桢爷爷小时候的故事
《被骂作短命的人》
气象学家竺可桢,十五岁那年从故乡绍兴小学毕业,考进了上海澄衷学堂。
在澄衷学堂,他的才学没有哪个能比得上,可是他的个头和体重,却要比同龄人矮一截,轻十来斤。他的这副单薄瘦弱的身子骨,成了同学们讥讽和嘲笑的目标。一天,在教室的走廊上,迎面走来几个同学。他们中,有的对着竺可桢挤眉弄眼,有的故意大声挖苦:“好一个寒酸的小矮子,准活不过二十岁!”
竺可桢十分气恼,真想针锋相对地回敬几句,但他又一想,谁叫我的身子骨长得这么瘦小呢!再说,一个男子汉也犯不着为一两句恶语,就跟人撕破脸皮争吵起来。
晚上,竺可桢辗转反侧,心潮翻涌:我们祖国灾难深重,人民贫穷病弱,被外国人称为“东亚病夫”。现在自己也被人看不起,被骂作短命的人。既然立志要为拯救祖国出力,那就必须首先战胜自己的病弱身体!
想到这里,竺可桢霍地从床上爬起来,连夜制订了一个锻炼身体的计划,还选了一条“言必行,行必果”的格言,抄贴在宿舍里,作为警钟,随时提醒自己。从那以后,竺可桢每天鸡一啼就起床,到校园里跑步、舞剑、做操……有一天清晨,竺可桢刚一醒来,就听到“轰隆隆”的雷声,从窗户往外一瞧,密密麻麻的雨点下得正紧。今天还要不要按时起床锻炼呢?他刚犹豫了一下,马上又坚定起来:不行,有一回间断,就可能有第二回、第三回……于是,他迅速起床,冒雨跑完了规定的路程。
这样坚持了一个时期,竺可桢的体质明显增强了,再也没请过一堂课的病假。这时候,全班同学,包括过去讥讽他的那些同学,都异口同声称赞他是“智体并重”的模范。
竺可桢的故事
竺可桢自幼就很聪明而且特别好学。在他两三岁的时候,每天 晚上都要叫爸爸识字,有的时候他太忙,或辛苦了一天觉得太累,不教他,他就不 高兴甚至哭闹,爸爸只好依他。结果,在竺可桢三、四岁时,就已认识两千个左右的字。
他的老师章先生很喜欢竺可桢的聪明,但更喜爱他的勤奋好学,对他的要求也格外严格。他经常找一些优秀的古代散文、诗词,讲解给竺可桢听。
竺可桢不仅爱读书,而且更爱思考。竺可桢读了《爱莲说》后,就想:我要爱莲花,更要爱莲的茎和藕。他把自己读《爱莲说》后的感想告诉了章先生。章先生很为竺可桢小小年纪就这样思考问题,而且得出这样的结论所感动。他教导竺可桢说,藕虽埋没于污泥只中,但它将自己的全部营养贡献出来,使莲花亭亭玉立而不被烂泥污染,这是非常可贵的,而且藕本身也是洁白的,你要学习藕这种纯洁坚贞的品格。
竺可桢听了这番话,印象很深。他后来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藕舫”,就包含了记取章先生的教诲的意思。
竺可桢爱读书爱思考习惯的养成,影响了他以后的学习和研究,为他在我国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等学科取得卓越成就奠定良好的基础。
==
竺可桢爷爷是著名的气象学家,他能在气象研究上取得突出成绩,同他童年的一个小故事有关。
沙沙沙,沙沙沙,下小雨啦!
竺可桢坐在屋门旁,出神地望着房檐上滴落的雨滴,轻轻地数着:“一、二、三、四……”
数着,数着,他像发现了什么奇迹,房檐下的大石板上怎么有一个一个的小坑呀!水滴正好滴在小坑里,“叭叭”地响。
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孩子,这叫‘滴水穿石’呀!别看小小的雨滴不起眼,可是日子长了,大石板就被滴出一个个小坑来了。”接着,妈妈又语重心长 地说:“读书,做事情,也是这个道理,只要坚持做下去,是一定能够成功的。” 竺可桢记住了妈妈的话。
以后,竺可桢专门研究天气情况,天天了解天气的变化,他从1936年起, 每天坚持观测天气情况,写观察日记,整整写了38年,从来没有间断过。直到去世前,他还用颤颤巍巍的手,记下了第13916天的天气情况。
Ⅹ 竺可桢的故事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绍兴人。早年留美,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0-1925年创建东南大学地学系并任系主任。中央大学初期再次担任地学系主任。三、四十年代担任浙江大学校长。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地学部主任、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被公认为是我国气象、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竺可桢小学毕业时,他的才学在同龄人中是一流的。然而,他的个子却又瘦又小。有一天,在教室的走廊里,迎面走过来几个同学,在经过竺可桢身边的时候,几个人嘻嘻哈哈、挤眉弄眼。
其中一个人大声挖苦道:“这副小身材,一遇台风就要被吹上天。”
另一个接着大声说:“好一个可笑的小矮子,我估计他活不过20岁。”
听到这些话,竺可桢十分气恼,真想走上前去狠狠地回敬他们几句,可转念一想:谁叫自己长了这么一副单薄的身子骨呢。要想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首先就得有一个好身体。
“对,男子汉想到就要做到。”竺可桢连夜制定了一套详细的锻炼身体的计划,还写了六个大字:“言必行,行必果”,贴在最明显的地方,时时地提醒自己。
从那以后,竺可桢便闻鸡起舞,每天天一亮就从床上爬起来,到校园里跑步、舞剑、做操。即使遇到大雨天,也从不间断。
小竺可桢凭着自己的勤奋与好学,凭着自己的意志与精神,在知识的海洋中越走越远,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