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阶段课题计划
一、具体工作及内容:
1、学习理论,提高素质。
课题组把学习理论,提高教师素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要求实验教师从学习课题实验方案入手,继续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及相关的理论,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能力。还先后给教师介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等材料,给教师征订了《湖南教育》、《小学数学教师》等资料,通过学习,教师在思想上、认识上都有了提高、升华,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2、立足课堂,大胆实践。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道出了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因此养成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是其学好数学的保证,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的习惯培养来研究。
(1)课前预习的习惯。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实际操作中,对于中、高年级班的教学,一开始我们通过布置预习提纲的方法来进行,以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有些课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去做。如讲统计表时,就可以让学生课前调查好同组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
(2)、听课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从三方面入手:①对教师讲的主要部分关键问题一定要提醒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②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向老师提出来,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③边听边记。听课必须有手的活动,随时听到的重点随手记到本上或书上,养成这种听写同步进行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此外,教师讲课时要善于察看学生听课的表情,如果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就应及时调整讲课内容方法;如有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要及时提醒。
听课的习惯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要老师反复练习,及时提醒和评判。同时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以建立起良好的听课习惯。
(3)阅读课本的习惯。数学书需要重读、精读、巧读。①计算过程重点读。计算教学中不仅要读算式、读法则,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阅读中间过程。②数学概念应精读。数学概念应按其结构来精读,要力求让学生学会理解概念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精读概念。③应用题要巧读。关键词语重音读;省略句式补全读;意思隐含换词读。
(4)、审题习惯。小学生因审题不严而导致错误的现象严重,特别是中低年级十分常见。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儿童识字量少、理解水平低,思维缺乏深刻性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学生作题急于求成,不愿审题有更直接的关系。如低年级计算中,学生加减误算、乘除误算的情况较多;在中年级常有学生把很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作一步应用题解答,或者两步只作一步,漏掉一步。出现这样的错误,是由于没有审题的结果。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审题习惯与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同样重要。我们要求教师从低年级起,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审题的重要性,增强审题意识。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建立解题的基本程序,如审题——列式——计算——验算——作答等,把审题摆在解题过程的第一位。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求整体把握题意,逐词析义,以求审题准确无误。长期这样坚持,可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5)、验算习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热心于作题目,一旦作完,便万事大吉。至于正确与否,已无心顾及了,不愿回头验算。如(8)÷8=64、(500)-700=200,一只大象重<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5千克等,其实只要稍作验算,就会发现自己的错误,一些学生还重复出现类似的错误,说明他们还没有树立验算的观念,更谈不上验算的习惯。因此培养学生验算习惯对于学生学好数学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中把验算作为解题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加以强调,让学生知道验算的意义和重要性,持之以恒地养成解题验算习惯。
(6)、总结习惯。学生学了某一类习题的解答方法,学完一个课时的内容,学完一个单元乃至全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总结,总结一类习题的解题规律及方法,总结一课时的主要内容。小学毕业阶段还要指导学生对知识的“块”和知识的“线”进行概括、总结等。这种习惯一经养成,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使学生从整体上去掌握知识要领,形成数学能力。
(7)、质疑习惯。凡事问一个“为什么”,这种习惯实质是一种刻苦钻研、不断进取的精神。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不懂就问,不要不懂装懂。在参与、经历数学知识发现、形成的探究活动中,善于发现,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质疑问难,是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注意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
我们从模仿开始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教师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学生可以在哪儿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
(8)、认真作业习惯。培养学生细心的作业习惯,首先要求要具体明确。作业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准确、完整。其次要树立作业榜样。在作业前,有意识地把做得好的作业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向典型看齐的向上心理。还要及时反馈、认真纠错。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做法有:①培养学生认真正确的看、听、读、说的学习习惯。②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全面分析的习惯。在指导审题上,要寻找题中特点,思考计算法则,运用运算定律,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法。③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的作业习惯。即作业书写规范化,作业订正自动化。④培养小学生自觉检查作业的习惯。自查,用短程目标的管理,推动学生主动自查作业。互查,针对小学生好胜争强的心理,开展学生作业互查活动。
(9)、操作习惯。
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讲一讲来获取新知。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联系?这个问题就可以通过操作自制的活动角,边操作、边观察、边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就能使学生养成手脑结合,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10)、思维习惯。
赞可夫有可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猜想、联想、发散思维、推理、操作、实验、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通过“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有独特的见解吗?”“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言语,启发和诱导,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如:一位老师在讲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要求学生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请大家折一折,试一试,你能找到哪些方法?”学生很快找到了下面三种方法:老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看看还能否找到其它的分法,学生经过努力,又找到了下面的分法: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还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习惯。
(11)、参与合作习惯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每个学生都应积极参与,与人合作。①启、做、议、练。即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带着问题去动手操作,组织讨论,发表意见,进行练习,以达到巩固的目的。②点化自学。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自学,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加以迁移运用,深化提高。
(12)、准确表达习惯的培养
在低年级,要训练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语言来叙述图意,复述题意,说明计算过程和回答问题,要求他们逐步做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随着年级的升高,要训练学生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说明算理,分析数量关系,理由充足地与他人讨论数学问题,并能随时纠正别人不正确不严密的数学语言。
(13)、课外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后要培养学生预习、复习、多思的习惯,预习复习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有效果,必须天天布置预、复习作业,还要指点方法,经常检查完成的情况。对中、高年级,还要培养学生课后看学习小报、参考书、习题书、有好的内容随时做些摘录,常整理知识,动手做学具等习惯。
二、初步成效
1、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一年的实验,本课题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分析问卷调查,结合日常观察,可以发现学生有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够质疑,合作,作业规范了,思维品质优化了。各班都评比了优秀作业5~6本。
2、通过课题研究,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课题的带动下,全体实验教师都能扎实进行教学研究,积累实验资料,书写教学反思.争取理论与实践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可以说,实验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使他们迅速成长,成为学校教学骨干,受到业界好评.
三、问题与反思
因实验时间较短,一些已探索成形的新课程下农村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和对策还须在广度和深度上继续研究,同时如何依据教材特点筛选确定问题,科学地训练学生,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以便取得更好的经验和成绩.
②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的课题研究 阶段性总结
良好的书写习惯包括认真的书写态度,正确的执笔运笔方法和写字姿势等。针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可塑性很强和“先入为主”的特点,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学生能够养成较好的书写习惯,书写质量也会不断提高。
一、培养良好写字习惯
,终身受益
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中明确提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有利于把字写端正,而且有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写字前,先指导学生削好铅笔,放好作业本,端正坐姿,指导执笔方法。练习时,巡视,时时提醒学生,时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和方法。书写时,教师要适时巡回指导,随时提醒学生每个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运笔方法,与上一个笔画的间距,其长短如何,整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各部分的比例,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观察体会汉字美,激发学生兴趣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汉字由抽象的笔画组成。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弄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指导观察时,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加以联想,活化汉字字形,感受汉字美,汉字字形就会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在教学中,我们利用学生喜爱的故事、儿歌、比喻等,再加上形象的电脑画面的显示,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而且让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字形顿生兴趣,产生了写字的欲望。
一年级起步阶段,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要求。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教师都要笔笔指导到位。教师的范写很重要。示范是写字教学的先导。在指导学生整体认知之后,教师要在黑板上画好的田字格中示范,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全过程。教师要边演示边讲述: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第一笔在田字格的哪个部位落笔,每一笔画的名称、运笔方法以及笔顺等,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运用比较的方法对运笔方法、间架结构加以对比指导,然后进行书写训练,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过多的书写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害,还会影响孩子写字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坚持一个“少”,保证一个“好”字。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领会,悉心模仿笔画运笔,熟练掌握笔顺规则,体会汉字的造型美。
三、适时激励评价,树立竞争意识
表现欲是小学生的特点。我们教师应该让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成功,为孩子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课堂上,我们采用板演、用实物投影仪等手段展示学生习作。课后,我们在教室办学生作业专栏,将他们的作品上墙“公开发表”,比比谁上榜次数多。这样学生就可以经常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了解自己在班中的位置,而且时常能听听同学生的建议。这样的竞赛虽无物质鼓励,但同学们依旧兴致高昂,有时因没有上榜,会嘀咕半天,眼中流露出的尽是悔恨,这些足以证明每个学生都有可贵的上进心。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牢固树立“习惯成自然”的思想,切切实实地做些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工作,从“习惯”上做文章,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终身受益。
③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书写习惯
“ 习惯改变命运,习惯铸就命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个老师以及家长所追求与期待的!小学是培养孩子习惯的重要阶段。作为一个数学老师,我认为好的学习习惯除了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按时完成作业等,更重要的是孩子书写作业习惯的培养。因为有不少的孩子往往在书写时字迹潦草,书写速度快,就会导致正确率的降低。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意教师的示范作用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作为老师,在平时讲课的时候也要注意书写的顺序、板书在黑板上的布局。我一般将黑板分为两部分,左面为正板书,注意格式,一笔一划,一丝不苟,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分数线和方程式等,因为这既是示范,也是要求。右面二分之一为副板书,相当于学生作业的草稿本,可以随意一些进行演算和提示,写出讲解中的重点语句,用到的旧知识,如:定律、性质和公式等等。另外在作业批改时书写要认真:一则让孩子能看懂,二也是给孩子一个示范。
二、增强同学间的互相影响
我们都知道,大环境能影响一个人的很多方面,书写习惯也不例外。我努力在班上营造一种作业书写漂亮整洁的舆论氛围,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运用学生典型教育启发学生。批改作业时,计算正确而又书写工整的写“A+”评语,计算正确而不整洁的只写“A或者A-”;不定期把优秀作业进行全班展示。于是同学们会形成你追我赶的好局面,再加上老师适时的表扬和引导,追求“美”的作业便在学生的心里油然而生。
三、教师的严格要求与指导
实践告诉我们:一个书写要求严格的老师所教的学生做事常常显得井然有序,可见老师的严格要求对学生十分重要。老师能做到时时对学生的书写要求严格,学生就不敢马虎对待。加强数学作业书写的指导,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数字和数学符号的书写
从一年级开始学写数字是数学书写的基础,美观的数字是数学书写的主心骨。数字书写宜大小适中,一般以作业本的格子写满较为合适。此外还要注意横平竖直,线条流畅。数字写好了,数学书写也就成功了一半。但是,很多学生和老师没有对此引起重视,忽略了数字的书写,有的认为到了高年级自然就可以写好了,殊不知,“写不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所谓的“自然”的坏习惯,等真的到了高年级发现的时候想改已经很困难了。还有的认为数学主要是算对就可以了,数字写得差不多能看懂就行,这样“含糊”的迁就也是造成一些孩子一直到小学毕业还没有能把十个阿拉伯数字写好的原因。
2)、作业的排列
数学作业跟语文作业一样,应该有一定的作业格式。比如:竖式的对位要在同一直线上,不能斜着或错位看齐,也不能“大概”对齐就行了。数学要求准确,凌乱的书写影响视觉,还会导致计算失误。其次解方程式的书写注意等号的对齐,再次是应用题的解答书写,每道应用题下面留给学生写解答的地方是有限的,有的学生是哪里有空位置就挤在那里,也不管解题的先后顺序,结果顺序排列错乱,导致解题错误。所以平时就要注意列算式的顺序及答题完整性的培养。因为这也是一种能够让人终身受益的良好的习惯,
3)、学生在练习本和草稿本书写。
很多学生往往对课堂作业本的书写比较认真,在草稿本上书写时,便不讲顺序,随心所欲地乱画,有的不注意格式、字迹潦草,影响了计算的正确性。如果这样任其发展下去,就会使这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一种不认真书写的习惯。因此,要提高学生数学作业的书写质量,必须从课堂练习本和草稿本上抓起,指导学生的书写,为学生认真完成正式作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认真查看学生的练习草稿本,让他们坚持按正式作业本书写,一个多月的坚持,学生们计算的正确率大幅度提高,书写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善。
4)、作图题的书写。
作图题是数学作业中要求最高的部分,要求尽量精确。同时要借助作图工具(如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并用铅笔作图易于修改。练习册上和卷面上每道应用题下面留给学生写解答的地方是有限的,要经常指导和督促学生根据每道题所给地方的大小,合理分配地方。有些学生在练习册上不注意作业格式,字体又偏大。对这些学生练习册上的不同问题,应因人而异,及时给予指导,使每个学生练习册上的作业都做到书写认真、布局合理、格式规范、整体效果好。
四、书写习惯的培养贵在坚持
把作业写好一次不难,难在一直坚持写好。在某段时间因学校事务繁忙,疏于抓学生的作业书写,渐渐地,“好”学生的作业开始马虎了,不完成的作业的现象也有一两个同学出现,长期的坚持感觉“毁于一旦”。待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又认真从头开始督促。如果是整个书写不认真或格式不规范,就令其重做。只要对书写质量常抓不懈,学生就会认真书写。因此,要把培养学生认真书写数学作业的习惯,作为数学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意识差,需要老师一如既往地督促和坚持,待这种坚持形成一种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就会定格为书写的必然。
五、家庭教育的配合
每天晚上我利用飞信,将书写优秀的作业进行表扬,同时批评书写潦草的学生。并要求家长发现有乱写乱画现象责令重做,这一活动得到家长的配合,在家里由家长监督,对学生的书写要求严格,不让学生有松懈的时候,那么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书写习惯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离不开日常的扎实训练。更离不开我们老师持之以恒地督促,只要我们对书写质量常抓不懈,学生就会认真书写。让我们从小处着手,从细节做起,持之以恒,把良好的书写习惯扎根在每一个学生的心底。
④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认真审题的习惯 课题计划
在每次学生做题目时,我们总会遗憾地发现,许多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只要教师再把题目要求读一读,学生会马上反应过来,或者让学生再重新做一次,他们就会做对了。于是,我们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毛糙等“帽子”给予评价。深入分析,是不是就是粗心、毛糙惹的祸呢?其实,在粗心、毛糙的背后显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决问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
我认为审题之所以会出现错误,原因有三:一是没有把题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加思索,按“老印象”办事。产生这类错误的原因。二是还有的同学没有注意到题目中的关键性字词,这是因为小学生在观察时只注意了整体,不注意细小的地方,因此看错了题目,造成了感知的错误,因此列出各种错误的式子。三是审题时注意到了问题(如单位不统一等),但在做题目时候却忘记了。对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读题习惯显得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做对题目的基础。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审题习惯呢?我认为主要有一下几点。
一、养成良好的读题的习惯
1、仔细阅读
学生审题不认真会造成两个很严重的问题:一是把题目抄错,有的甚至能第一行抄到第三行;二是解答实际问题错误率非常高,有的学生解答过程难以理解。可在找他们来当面订正时,只要让他们把题目一字一句地读两遍,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解答。由此可以知道他们在答题前并没有读题,更谈不上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只是从中找出数量,根据自己的经验写一个算式解答,错误率自然不会低,这还不能排除做对的学生中有蒙对的可能。即使是中高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经认识不少汉字,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完全可以把题目读通,但人都是有惰性的,孩子的惰性更甚于成人。如果在一、二年级时养成了根据题目的形式解题的习惯,自然就不会想到自己去读题,再费脑筋理解题目意思。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应从阅读入手,让学生在读题时读出声音,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用手指着读。为了让学生在读题时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不破句,把题目读顺,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同桌互读,避免在齐读时有滥竽充数的现象发生。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读题前找出甚至是划出关键词句,读题时要求突出关键词句,读题后要求分析关键词句并让他们交流自己的理解。如在“小红今年15岁,比小明大3岁,小明今年多少岁?”中,“比小明大3岁”,到底指的是谁的岁数大,谁的岁数小。只有学生在审题中养成认真推敲、咬文嚼字的习惯,才能真正理解题意。这样在读题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进行了审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读题能力自然会有较大的提高。
2、设计学生容易发生错误的题目
学生审题能力的提高还需要一定的磨练,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学生容易发生错误的题目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
例:判断 “2千克铁比2千克棉花重”。这道题故意选取了两种密度相差很大的物质进行比较,学生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往往会被两种物质反差强烈的那种外在属性所迷惑,却忽视了题目中需要比较的内容。其实不光是学生,即使是成人如果不留意也可能会上当。练习这类题时引导学生剥茧抽丝,弄清题目的真正要求,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可以培养学生拨云见日的审题能力。
3、、发挥错误资源的作用
华罗庚先生说过: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过错话;天下只有白痴没有想错过问题;天下没有数学家没算错过题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对待、善于处理和利用教学过程学生出现的差错。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帮助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是教师的义务。
如何对待学生审题时出现的差错是一门学问。学生审题出现差错可能是因为不够仔细,也有能是本身对题目中的知识点不理解。老师首先要区别清楚“错误的同学”和“错误的想法”,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和引导。如果学生发言一次,就被批评一次;发言一次,就被嘲讽一次,那他们哪里还有回答问题的信心和勇气,久而久之,他们只能学会如何因循守旧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按照自己的经验解题,缺乏认真审题、认真思考的动力,举手发言的同学越来越少,课堂气氛越来越沉闷,即使审题时有新的发现也不敢轻易表达出来。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就会缺乏在公开场合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甚至会形成自闭的心理。教师要善待学生审题时发生的错误,对认真思考并勇于发表自己看法的学生要予以肯定,对理解不正确的学生要引导他们纠正审题的偏差。但教师也不能丧失原则,故意迁就甚至是“讨好”学生。在一个融洽的课堂上,我们应该看到的是老师不断地鼓励同学、总是微笑着面对同学的错误,而学生在老师的呵护下,在一个个自我否定的过程中真正得到进步。
二、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 ;第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 、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况下,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 ,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的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如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的表达17-8所表达的意义,学生一般表达为17减去 8得多少,但如果教师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启发学生从减法的运算名称、意义等多角度进行思考,就会促使 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1 )被减数是17,减数是8,差是多少?(2)17比8多多少?(3)8比17少多少? (4)8再添上几就是17?(5)17减去多少与8同样多?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 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 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从学生刚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 。从数字至数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 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 坏习惯。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要 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
好习惯是一个人终身的财富。习惯是一个人的资本,你有了好习惯,你一辈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你有了坏习惯,你一辈子有偿还不了的债务。
良好的审题习惯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我们每个老师都应对学生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主动、耐心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同时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情况,和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合作,针对不同的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⑤ 小学数学教学中良好习惯的培养结题报告中研究成果怎么写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一) 该课题相关概述
书写能力是小学生语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基本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从小学入学起,就应该重视书写习惯的养成,它的意义不仅局限于写字的整洁美观,更在于养成了一种积极态度、形成了一种优良习惯,继而对小学生后续的学习、工作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我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和形式的书写行为习惯问题,坐姿、执笔姿势不规范现象非常常见,学生对写字的兴趣不高,书写规范程度随年级升高反而下降,对书法的审美观念薄弱淡化。这些实际问题受到现实客观因素的影响(如:应试教育观念、先进的电子设备替代书写、复印打印更便捷等),并未得到教师、家长的重视;我校从长远出发,立足实际,准备调动相关力量,组织人员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攻关这一难题,引起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的重视,从而改善我校学生不良的书写行为、习惯问题。
(二) 相关概念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界定在“培养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方法研究”这个范围内,相关概念界定如下:
培养: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进行教育和训练;使其成长。
良好:令人满意;好。
良好的书写习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令人满意的、好的写字习惯。
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指在小学阶段通过一定的目的长期地进行教育和训练书写,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汉字的习惯,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的汉字,逐步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行款整齐和美观,并具有一定的速度。
⑥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的研究》结
第一:
良好的书写习惯包括坐姿、执笔姿势正确,书写规范,字迹工整,作业本整洁等。我们应从以下做起:
(1)让学生掌握写字和执笔方法。坚持教师示范,反复训练,逐个指导,校正姿势。同时,编一些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执笔要领,如:“头正身直肩要平,臂张胸开足踏稳,笔尖斜向左前方,三指握笔留一寸。”
(2)把10个基本数字的写法,作为书写第一关来抓,让每个学生都明确笔顺,找准落笔、行笔、收笔的位置,对照课本练习书写。在一年级上学期坚持天天练,在“田字格”里严格训练数字的端正书写。训练一段时间后,再把数字从田字格中“解放”出来,在数学作业本或是白纸上书写数字。而在每次的作业批改中,发现不端正的数字就在该数字下面划出波浪线,等同于错题,要求学生改正。如果字迹普遍潦草要求重做。同时,对字迹端正的学生,在等级上有所体现。这样,时间长了,学生就养成了书写端正的良好习惯,也会使学生更加端正学习的态度,更加细心,题目的出错率也会降低。
第二:
言传身教,树立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作业书写好习惯。
要想学生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老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作为老师,平时书写也应多加注意,对孩子影响最多的,一般应该是每节课教师的课堂板书。因此在上课时,板书设计要合理,规范整齐,书写应做到一笔一画,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竖式中的一条横线,都必须用直尺画,另外在作业批改时给学生的批语也要认真书写,一则让孩子能看懂,二也是给孩子一个示模。在学生的作业及练习卷中常常会发现学生的书写安排不合理、字迹不认真的现象,通过一些教学手段可以边纠正学生的这种不良的习惯,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养成好的书写习惯。
在教学工作中,除了平时对学生量分评价外,还要适时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组织学生开展书法比赛就是激励学生提高学生书写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经常利用奖励的方法激励孩子们写好字:“谁写的最好,将在他写的字旁边给送一朵小红花,看谁的小红花得的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在平时课堂的巡查过程中,采用了“忽悠”政策。“有进步了”,“你这个字写的真漂亮,和你人一样漂亮”,“今天比上次写得好多了……这些话语无疑给了学生很大的动力,总之,要及时捕捉每一个闪光点,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表扬夸奖的喜悦,而这种“成功的乐趣”正是学生好行为的内驱力。
第三:
严格要求,常抓不懈
良好的书写习惯也是慢慢培养出的,因此教师要长时间地抓,要常常抓。抓一两个尖子生是比较容易的,但我们教学要面向全体,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写字质量那就要抓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孩子的字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开始学生们书写还比较规范,但随着作业量的增加,个别男学生免不了又出现不认真书写的现象,这时教师严格要求,让该学生重写,直到书写规范为止。
第四:
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必须正确引导,强化训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持之以恒,在教学中进行细致、具体的指导,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小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⑦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书写习惯
一、数字和数学符号的书写
从一年级开始学写数学书写的基础,美观数字书写是回数学书写的主心答骨,最忌讳大小不一,参差不齐。
二、作业格式和序列
数学作业和语文作业一样,要有一定的作业格式,还有就是需要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以及严谨性。
三、练习本以及草稿上书写
很多学生对课堂上作业本的书写就相对认真,在草稿上就会随心所欲的乱写乱画,不注意格式,长久就会养成不认真的习惯。
四、老师的示范作用
想要学生有一个好的书写习惯,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老师能坚持美观、正街的黑板书写,长此下去,学生就会效仿,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孩子。
五、同学之间的互相影响
多树立榜样,对班上书写规范、认真的孩子,可以把他的作业展示给其他同学,用学生中的典型树立榜样,让良好的班风成为班级主流,时刻影响其他同学去学习。
六、评价和鼓励相结合
孩子有一点点进步,老师和家长都要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这样会激发孩子的书写激情。
七、坚持
成功就在于坚持,坚持是最不容易做到的,所以需要很大的决心和毅力,那么这个就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配合以及帮助了。
⑧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研究计划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才会出现一种激励、推动自己去学习数学的心理力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和愿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考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这样设计: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分月饼,请大家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两个手指。我接着说,现在只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学生都难住了,有的学生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这表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于是我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又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先创设了一个超市,出示一些商品和它们的单价,让学生进行购物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读出商品的标价,接着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结合教材进行观察和讨论,“这些数有什么特征?”、“这些数又叫什么数?”等问题。这时学习小数已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当学生学会读小数后,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数点右边的数和小数点左边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一样?这个问题又激起了学生的探求欲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始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数学教学各个环节中,都应精心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学习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二、重视课堂的有效评价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和谐的课堂评价能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评价可以是口头语言,也可以是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如“你的想法很独特,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果真有价值,老师应该马上肯定:“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很重视。”条件许可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探讨。有时,我们会在课堂上听到“好的”、“不错”类似这样的评价。对教师来说是简单了,可对于学生而言却缺乏针对性,甚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习主动性减弱。有效的评价既能指明优缺点,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力量。 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青睐有加。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增加学习兴趣。有一次我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做我布置的练习。一生突然大声说:“有一只鸽子的信送不出去。”我微笑着询问是哪一只,其他小朋友争先恐后地回答:“15-9”。 孩子们发现了老师出题的失误并大胆的指出来,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设想当时如果我对贸然出现的声音立即批评,不仅使那位学生的思维停顿,连其他孩子的学习热情都会受到影响。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四、让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摆、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变枯燥被动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激趣乐学。而且通过让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并且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收到较大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有趣的拼图”时,通过以下四组活动进行教学:先让学生“滚一滚”,请小朋友按顺序分别从学具袋中拿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各一个,把它们一起放在滑板顶端,观察一下这四个物体同时往下滑,会有什么情况出现。这样一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滚”的过程中发现规律
⑨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研究计划 详细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研究计划 鱼化小学--王娜 《心理学》指出:儿童注意力不够稳定,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他们只有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才能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及思维的发展。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低年级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不浓,所以在课堂上他们的注意力往往易于分散,这就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如果善于创设"情境",则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由此可见,数学学习从一开始就离不开情境。下面本人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 情境创设应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学生学习的外因,这种外因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因才能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恰当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自然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并促进智能的发展。在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相适应。 在创设情境时,老师在把要探索的内容进行问题设计时,应尽可能使这一设计符合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结构,因为这样的问题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才能内化到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体系中。当然情境的创设,不能也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同样的情境, 因学生的不同,效果可能完全两样,所以情境的创设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要尽可能利用突发的、即席的、真实的情境,这样的情境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三、 情境创设呈现方式应丰富多彩。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情境创设应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1、设置儿歌情境,激发学生乐学情绪 低年级儿童对平淡的文字描述不感兴趣。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儿歌情境,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换成儿歌的形式,则会大大激发学生的乐学情绪。如一年级学生刚接触数字时,要认识并书写是不易的。这时,则可以编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如"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这样,在激发起学生乐学情绪之时,学生就能将所学的知识迅速掌握。 2、 设置游戏情景,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会数学 新教材中例题、习题的选择素材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许多情境图甚至完全可以通过实际活动来表现。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一定非得走"看图明意"这一条路,完全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采用游戏、表演等实际活动将情境图所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境化,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数学活动环境中,增加实际体验,切身地感受数学。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景 新教材的情境图尽管幅幅都色泽明丽,充满童趣,但毕竟都是静态的平面图形,有些故事情节、人物活动不好体现,而动画的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 把情境图制作成动画课件,充分利用它的形、声、色、动、静等功能,使静态的画面动作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渲染气氛,创设学习情境,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如:在教学 "9 加几"一课时,我就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图像情境来向学生渗透这一数学概念。 总之,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的今天,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合理恰当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到对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探究中去,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课改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