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适合小学生的生命教育书
1.天蓝色的彼岸(7-10岁)
推荐理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21世纪最伟大的生命寓言”!
2.生命不息(7-10岁)
推荐理由:书中为大家展现了成长轨迹中的每一个重要时刻:对新生命的渴望,生命真正到来时的激动不已,小生命慢慢长大,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长大后人生的抉择,命运的多变,爱情的到来,一代一代生命的延续,到最后逐渐终老病死……简单亲切的文字,意味深长的生命传奇故事,在作者的娓娓道来中,不仅让孩子懂得了生与死的含义,而且告诉孩子如何对待生与死。
3.写给孩子的8堂生命教育课(3-8岁)
推荐理由:大奖大师经典杰作,关于生命与死亡、爱与分享、自由与友谊最动人的阐释,让孩子在爱与美中读懂生命的意义。阅读推广人余治莹翻译,幼儿教育博士李坤珊导读推荐!
4.一片叶子落下来(3-8岁)
推荐理由:这是一则关于生命的童话。图书出版后迅速在美国流传开来,第2周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作品以一片叶子经历四季的故事,来展现生命的历程,阐述生命存在的价值。简单亲切的文字,意味深长的寓意,清新简洁的画面,无不令人感动,给人慰藉……
5.爷爷有没有穿西装(3-8岁)
推荐理由:布鲁诺非常喜欢自己的爷爷。爷爷总会向他 解释一切,教会他很多东西。但现在,爷爷走了。塞韦尔说他在墓地,爸爸说他在天堂。一个人是不可能 同时身在两处的。要是布鲁诺能向爷爷请教一下该多 好呀!布鲁诺既生气又悲伤。每天晚上,他都会在入 睡前看着爷爷的照片跟他说话。慢慢地,他感觉好了些,好像爷爷每次都从遥远的天上朝着他微笑……
6.生命教育系列绘本《生命可以看见》(全6册)(3-6岁)
推荐理由:惠理的邻家住着一位盲人学校老师璐美,一次偶然的机会,绘理见证了盲人妈妈璐美生下宝宝的全过程。璐美对惠理说:“生命是可以看见的哟。”惠理跟爸爸、妈妈讨论璐美的这句话,自己也一直在反复思考这句话的意义。结果,班上的同学们听了璐美说的话之后,都想抱抱小宝宝。
7.生命:万物不可思议的连接方式(5-8岁)
推荐理由:复旦大学知名中文系教授、果壳网副总编、中科院明星科学家跨界联合推荐,海外社交平台盛赞,144页全手绘画展级美图,探索生命万物,融合艺术、哲学、科普的殿堂巨作。
8.自然图鉴(全5册) (3-6岁)
推荐理由:这是一个精彩纷呈的自然乐园,小朋友们将跟随小主人公和乖巧可爱的动物伙伴们,发现、寻找、认识、品尝大自然里的花草、蘑菇、果树、莓子等等等等,还将学会如何栽培、玩耍、烹调它们,比如,怎么用干花装饰墙壁,怎么用藤蔓编篮子,怎么制作海藻标本,怎么做草莓果酱,怎么做香菇清汤……
9.好奇树:自然世界(7-10岁)
推荐理由:本书将带我们穿越雨林、极地、沙漠、海洋、高山和河川,领略长尾叶猴、企鹅、非洲猎豹、蓝鲸、牦牛、水獭的风采,惊叹于每一片树叶和每一根羽毛的精巧设计,最终爱上这个充满生机的自然世界……
10.大自然的珍贵礼物(5-8岁)
推荐理由:在本书中,作者和绘者详细介绍了苹果、番茄、玉米、小麦等十几种常见食用植物及树木、水、盐等自然资源,还为孩子们展示了40多种与这些植物有关的趣味小实验或食谱。清新细腻的画面将它们最美的一面展现给孩子们,也为孩子们介绍了这些事物不为人知的一面。
㈡ 如何开展小学生生命教育周淑贤
一 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与呼求
科技的进步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也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社会生活的变化过于急剧,人们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不断加深,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使得小学生所处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毋庸置疑,当今的小学生已经处于身体与精神的重压之下,身心健康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小学必须针对小学生群体开展生命教育,促使小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从而健康成长。
二 开展小学生命教育的策略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处于尚未成型、容易塑造的重要阶段,且年龄尚小,珍爱生命的意识较单薄,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弱势群体,所以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1.对小学生进行知识传授
知识传授是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环节。小学要结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有系统性、针对性、目的性地向他们传授有关珍爱生命的知识与文化。(1)学校可以安排专门的教育时间,为学生开设“珍爱生命”的课程,运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案例、故事或漫画让小学生知道爱惜生命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学校要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深入挖掘各学科教材中所隐含的关于生命的教育因素。(3)可以通过班会课、写周记或日记的方式让小学生讨论对于生命的看法,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生命教育。
2.对小学生进行文化熏陶
古今中外,有不少伟人都深入阐释过关于生命的看法,他们对生命意义、价值和生活态度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这些见解形成了生命教育的深厚文化底蕴。学校要充分运用这些重要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珍爱生命的文化氛围。(1)为小学生推荐有关生命的图书,并指导他们阅读,让学生从真人真事中获得一定感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2)组织小学生动手搜集、整理中外伟人阐述生命的名言名句,了解这些伟人对待人生的态度和事迹,从中获得启发。(3)组织小学生观看有关生命科学的录像资料、电影电视,让他们了解生命起源、生命成长等科学知识,端正他们对生命的态度。
3.为小学生创设珍爱生命的环境氛围
小学生只有身处于与教育内容相吻合的环境氛围中,教育教学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学校要为小学生创设珍爱生命的环境氛围,促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1)学校可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向家庭成员进行采访,询问家庭成员对待生命的看法,从而间接影响小学生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观念。(2)学校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观察社区橱窗中张贴的关于珍爱生命的宣传,了解当今社会保护人民生命的措施和做法,自觉热爱生命。(3)在学校和班集体中积极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关爱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体会到生命的美好,从而健康成长。
4.加强生命教育师资的培训
在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不容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生命教育的效果。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教师是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任务。(1)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利用多种教育培训基地,努力培养具有专业生命知识的教师,对他们进行生命意义的教育,通过他们为小学生传授专业的生命知识。(2)对其他相关教师进行培训,要求各学科的教师也应该具有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知识。可以通过知识讲座、专家指导、学习进修、座谈等方式来提升各学科教师的素养,使他们能够胜任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教学。(3)完善教师评价制度,不单纯以班级成绩来评价教师的业绩,还要看其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效果,激发他们进行生命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结束语
生命教育作为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涉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对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社会的要求,是时代的呼声。学校要采取多重措施促使小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进而提升生命质量。当然,开展生命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方能见到明显成效。
㈢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的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最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领悟生命的价值个意义;要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过程冲,促进生命和谐发展。然而,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安全第一”。这是教育界、研究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共识。由于安全隐患时刻存在于小学生身边,因此把安全教育放在学校教育头等位置是十分必要的。而这一切都建立在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是学习安全教育的主要任务。
一、注重班级文化建设,晓之以理,从小事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首先要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最为重要的就是通过班主任加强班级的管理,切实抓好班级安全教育。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有的学生实在难教,很难达到我们所预想的。那么,做为班级管理者和引领者,班主任如何帮助学生抵制消影响,使小学生安全教育真正发挥作用呢?我想:必须注重班级文化建设,从学生的日常小事入手,润物细无声,在小事中挖掘安全的材料。
(1)结合校规、校纪,制定班级公约,并狱以张贴。班级的目标以班风形式体现在教室中,全班同学一致通过的班风张贴以后墙上,四壁悬挂名人名言,力求其必须积极向上,具有感召力。充分利用主题的主人,人人都能自觉遵守班级纪律,对班级责任,人人都能凭借班级集体这个舞台来锻炼自己,施展自己的才华,挖掘自己的潜力,发现自我,最终达到全面优化班级气围的目的。形成积极上进,乐于助人、遵纪守法、热爱集体,崇高科学,文明健康的良好学风。这样不安全的故事心理就会减少。
(2)让学生从听到的小事中懂事得遵章守纪于安全同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听到这样的安全故事,如果我们善于发现并挖掘起对于小学生安全教育的价值。并与他们喜闻乐见、容易理解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就很容易接受。
如:教师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安全事故、或学生亲眼看到的、听到的、体验到的安全事故,然后和同伴交流自己的体会和看法,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让他们写写。教师也要及进行必要的点评,给学生以安全警示教育。
(3)让学生从看到的小事中懂得行为文明与安全同行。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与唤醒,激励和鼓舞。我们应通过学生身边的小事唤醒学生,对安全的生视与危险防范。例如:班主任可在班队活动课上让学生讨论:假如你从楼梯上滚下会怎样?假如你骑自行车不小心摔倒会怎样?假如你在楼道上,人多的地方横总直闯会怎样 通过交流讨论,学生会逐步认识到不规范的活动潜在许多危险,进而提高防范类似安全事故的意识。
㈣ 如何开展小学生命教育
其实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从而在不自觉中放任身边的一些学生内产生心理自闭,让他们变得容忧郁、焦虑、孤独、烦躁、厌世,直至选择自杀。这种教训是惨痛的,应当引起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和高度重视。
此外,青少年也应当反思,既然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有义务有理由活着,并且应该有信心活得更好,让自己的一生过得开心一点、快乐一点、幸福一点,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对社会负责。
㈤ 小学生“生存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区别之处是什么
“生存教育”是在有生命的基础上进行的活动与行为,没有生命就无法生存。而“生命教育”则强调生命的本质,即生死观。说得再清楚点,就是,“生存教育”是在有命后进行的教育,“生命教育”则是如何保命的教育。
㈥ 小学生怎么教育
下面仅举几例,抛砖引玉,请参考
运用“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学会倾听技术,改进政治课教学。
罗杰斯是一位著名的心理治疗专家,他首先创造了“患者为中心”的咨询方式,采用非指导性技术鼓励或指导患者弄清自己的问题,让患者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他把这个原则应用在教学领域,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口号。对学生应该采取“移情、无条件积极关注和真诚”的方法。所谓移情,就是要理解和欣赏学生的感情,即要善于将心比心。所谓无条件积极关注,就是不加判断地认可学生。无条件意味着教师关心学生是出自真诚,不以学生的回报作为交换条件。所谓真诚,就是表里一致,不装模作样。
“患者为中心”原则的具体操作,很讲究倾听技术。这与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的灌输、说教是格格不入的。传统的方法往往是照本宣科,一讲到底,满堂灌,简言之是讲。运用心理学的“患者为中心”原则,则是叫学生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教师的任务是倾听和指导,简言之是听。学生说了就理清了问题,说了就更认识自己,说了就渲泄了,说了就轻松了。而且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也就充分表现出来了。
学会倾听技术的一条极好途径是组织讨论。讨论时要热情激励学生好问,好说,敢作,敢为;要允许学生说错,做错,错了绝不挖苦、讽刺;要允许学生随时改变自己的说法和做法,否定自己一向认为“是”的事物;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师云亦云”培养不出有丰富想象和开拓精神的人才;要鼓励学生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提倡学生“找岔”,并允许同教师争辩,“唱对台戏”;要鼓励学生敢于否定所谓“权威”的定论,不怕被视为“谬论”、“邪说”,勇于提出自己的新见解,鼓励学生敢于奇思妙想,甚至异想天开而“别出心裁”、“标新立新”;要鼓励学生从多个不同角度发想,根据不同角度转向,从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包括一些“离奇古怪”的问题,然而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增长才干,培养创造能力。笔者曾组织过“成语中的哲学原理”,“中国能否采用两党制、三权分立”,“中国共产党既然有严重错误,为什么还能领导现代化建设”,“市场经济与职业道德”等专题讨论,运用“患者为中心”的原则,采取“移情、无条件关注和真诚”的方法,学习倾听技术,取到了良好的效果。
运用“需要层次”的原则,选择适当需要层次,改进政治课教学。
著名的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看来,需要是人的行为和活动的决定原因,而且也是人的个性发展的决定原因。因此,教育首先是对需要的培养。但是,需要是有层次的,只能由低到高循序渐进。较低层次需要满足了,才能向较高层次的需要迈进,乃至追求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社会公德教育提出的“大公无私——应当;公私兼顾——正当;自私自利——不当”的口号,就是根据的人需要划出的不同层次,因而受到群众普遍认同。上海市提出的市民必须遵守的“七不”规范,就是从低层次需要做起的实例,似乎与国际大城市地位不相称,实际是精神文明最佳切入点。因此,政治课教学也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层次的规律作出相应的调整,而不应该进行脱离实际的理想化教育。
以前的政治课教学,往往采用理想化教育模式,希望学生追求最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然而,现在的社会展现了人性中更多的侧面,而其中的许多侧面与理想化的道德价值观相去甚远。当我们把理想化的看法灌输给学生时,他们所看到的现实却是作为教育者的成年人并不具备这些美德,那么政治课的教学就可想而知了。
选择适当的需要层次进行教学,符合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讲“人为什么要工作?”学生们往往脱口而出:“为了赚钱。”这种回答属于低层次需要,思想境界当然是不高的,教科书上也不是这样讲的。但我首先给予认可,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作确实还是一种谋生手段,工作为了赚钱无可非议。接着再问学生:“那么,工作除了赚钱这个目的是否就没有其他目的了呢?”这时候,课堂里气氛活跃,学生们争先恐后发言:“工作能给社会创造财富”,“工作、劳动能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工作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工作能使人充实,富有乐趣”,“工作能实现人生的价值”……还请学生举例证明上述观点,并着重讨论了“工作能实现人生的价值”问题,把学生引导到人的需要的最高层次。这种方法避免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抵触情绪,教学气氛融洽,教学目的容易达到。
运用“无意注意”的原则,增强刺激,改进政治课教学。
著名的心理学家詹姆斯把注意分为两类:一类叫有意注意,是预先有一定的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本文不谈)另一类叫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唤起无意注意的刺激分为四类:(1)心理物理的刺激特征。强度、大小、 颜色、音量的变化能引起注意的刺激特征。(2)情绪的刺激特征。 某些刺激能唤起情绪反应,加快心跳,提高人的活动水平,使人凝神屏息。(3)差异的刺激特征。某些刺激偏离它们的周围环境或偏离人的预期效果,便会造成差异,使人有新颖感、复杂感、惊奇感、或独特感,唤起人的注意。(4)指令性刺激。发出指令词语,唤起学生注意。政治课理论抽象,内容枯燥,教师若不精心组织,往往显得呆板、空洞、单调乏味。我们运用“无意注意”的原则,以增强刺激,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在讲“人生理想”时,我贯彻“无意注意”的原则,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上课开始,我说,“我们先来做个实验。”(此乃差异的刺激)然后拿出一个宽口瓶,把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头一块一块放进去,直到一块也塞不下时,问:“瓶子满了吗?”(此乃指令性刺激,下同)每个学生都说:“满了!”我拎出一桶小石子,(此乃心理物理的刺激,下文加沙、加水亦然)将石子倒进瓶里,摇动瓶子时石子一个个挤进石头中间的空位。又问:“瓶子满了吗?”这回学生们提高了警惕,有的说,“可能还没满吧!”我又拎出一桶沙倒进瓶子里,沙粒流到石头和石子之间的缝隙里,再问:“瓶子满了吗?”“没有!”这次全班响亮地回答。“很好!”这时我拿出一罐水倒进瓶子里,直到溢满瓶口。我看着全班问:“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一个性急的学生连忙回答:“说明不管你的计划排得多满,只要你努一把力,就能塞进东西。”“不对”,(此乃情绪的刺激)我说,“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不是先把大石头放进瓶子,以后再努力也放不进去的!生活中的大石头是什么呢?就是人生理想!要优先放进你的瓶子里。”例子贯串了四类刺激,唤起了学生的无意注意,且耐人寻味,思想性也强。
为了增强刺激,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举例一定要用心。在讲“一分为二”时,我这样举例:按照欧氏几何学,教室里天花板上两盏电灯是平行的,因为同垂直于天花板。但把电线理解成直线,就不平行了,而是相交于地心。同理,两只轮船在同一纬度向北平行航行,它们之间的距离不是处处相等,而是越来越近,最后相交于北极。可见欧氏几何学也是一分为二的。在讲“规律”时,我举了“蝉与数论”的例子。为什么蝉的生命周期是13年或17年呢?13、17是质数,除了1 和本身之外没有其他的整数因子。生命周期为质数的蝉由于天敌少,在生存竞争中处于优势,因而就生存下来了。生命周期不是质数的蝉则反之。蝉并不懂数论,而是自然规律在起作用。在讲“民族问题”时,我展示了新版人民币各票面上的民族头像。在讲“宗教问题”时,我列举了源自宗教的成语。在讲“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时,我列举了汉语中的“善”是“羊、廿、口”,意即很多羊,羊是古代的财富;英语中的“good”,即表示“好”、“善”,也表示福利,……增强刺激的手段,还有看教学电影、录像,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等。
这样讲课,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讲之前,学生捉摸不透。讲之时,学生全神贯注。讲之后,学生回味无穷。
要运用心理学原则改进政治课教学,政治教师首先要学好心理学乃至研究各种流派,诸如詹姆斯的功能主义,华森的行为主义,魏泰迈的完形心理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马斯洛的人本心理学,冯特的神经心理学以及不是个人独特的认识心理学等等。
其次,要真正运用心理学原则改进政治课教学,政治教师最好是个杂家。无论天文地理、文科理科、文娱体育、琴棋书画,都能略懂一些,要啥有啥。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左右逢源,出奇制胜,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改变政治课枯燥乏味的情况。
再次,学校也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教育的氛围。令人高兴的是,加强心理教育已成为整个教育界的共识。上海市最近出台了学校心理教学三年规划,并作了具体部署。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下,政治教师更能自觉地学习心理学,运用心理学原则改进政治课教学。
㈦ 小学生生存教育
运用“需要层次”的原则,选择适当需要层次,改进政治课教学。
著名的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看来,需要是人的行为和活动的决定原因,而且也是人的个性发展的决定原因。因此,教育首先是对需要的培养。但是,需要是有层次的,只能由低到高循序渐进。较低层次需要满足了,才能向较高层次的需要迈进,乃至追求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社会公德教育提出的“大公无私——应当;公私兼顾——正当;自私自利——不当”的口号,就是根据的人需要划出的不同层次,因而受到群众普遍认同。上海市提出的市民必须遵守的“七不”规范,就是从低层次需要做起的实例,似乎与国际大城市地位不相称,实际是精神文明最佳切入点。因此,政治课教学也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层次的规律作出相应的调整,而不应该进行脱离实际的理想化教育。
以前的政治课教学,往往采用理想化教育模式,希望学生追求最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然而,现在的社会展现了人性中更多的侧面,而其中的许多侧面与理想化的道德价值观相去甚远。当我们把理想化的看法灌输给学生时,他们所看到的现实却是作为教育者的成年人并不具备这些美德,那么政治课的教学就可想而知了。
选择适当的需要层次进行教学,符合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讲“人为什么要工作?”学生们往往脱口而出:“为了赚钱。”这种回答属于低层次需要,思想境界当然是不高的,教科书上也不是这样讲的。但我首先给予认可,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作确实还是一种谋生手段,工作为了赚钱无可非议。接着再问学生:“那么,工作除了赚钱这个目的是否就没有其他目的了呢?”这时候,课堂里气氛活跃,学生们争先恐后发言:“工作能给社会创造财富”,“工作、劳动能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工作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工作能使人充实,富有乐趣”,“工作能实现人生的价值”……还请学生举例证明上述观点,并着重讨论了“工作能实现人生的价值”问题,把学生引导到人的需要的最高层次。这种方法避免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抵触情绪,教学气氛融洽,教学目的容易达到。
运用“无意注意”的原则,增强刺激,改进政治课教学。
著名的心理学家詹姆斯把注意分为两类:一类叫有意注意,是预先有一定的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本文不谈)另一类叫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唤起无意注意的刺激分为四类:(1)心理物理的刺激特征。强度、大小、 颜色、音量的变化能引起注意的刺激特征。(2)情绪的刺激特征。 某些刺激能唤起情绪反应,加快心跳,提高人的活动水平,使人凝神屏息。(3)差异的刺激特征。某些刺激偏离它们的周围环境或偏离人的预期效果,便会造成差异,使人有新颖感、复杂感、惊奇感、或独特感,唤起人的注意。(4)指令性刺激。发出指令词语,唤起学生注意。政治课理论抽象,内容枯燥,教师若不精心组织,往往显得呆板、空洞、单调乏味。我们运用“无意注意”的原则,以增强刺激,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在讲“人生理想”时,我贯彻“无意注意”的原则,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上课开始,我说,“我们先来做个实验。”(此乃差异的刺激)然后拿出一个宽口瓶,把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头一块一块放进去,直到一块也塞不下时,问:“瓶子满了吗?”(此乃指令性刺激,下同)每个学生都说:“满了!”我拎出一桶小石子,(此乃心理物理的刺激,下文加沙、加水亦然)将石子倒进瓶里,摇动瓶子时石子一个个挤进石头中间的空位。又问:“瓶子满了吗?”这回学生们提高了警惕,有的说,“可能还没满吧!”我又拎出一桶沙倒进瓶子里,沙粒流到石头和石子之间的缝隙里,再问:“瓶子满了吗?”“没有!”这次全班响亮地回答。“很好!”这时我拿出一罐水倒进瓶子里,直到溢满瓶口。我看着全班问:“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一个性急的学生连忙回答:“说明不管你的计划排得多满,只要你努一把力,就能塞进东西。”“不对”,(此乃情绪的刺激)我说,“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不是先把大石头放进瓶子,以后再努力也放不进去的!生活中的大石头是什么呢?就是人生理想!要优先放进你的瓶子里。”例子贯串了四类刺激,唤起了学生的无意注意,且耐人寻味,思想性也强。
为了增强刺激,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举例一定要用心。在讲“一分为二”时,我这样举例:按照欧氏几何学,教室里天花板上两盏电灯是平行的,因为同垂直于天花板。但把电线理解成直线,就不平行了,而是相交于地心。同理,两只轮船在同一纬度向北平行航行,它们之间的距离不是处处相等,而是越来越近,最后相交于北极。可见欧氏几何学也是一分为二的。在讲“规律”时,我举了“蝉与数论”的例子。为什么蝉的生命周期是13年或17年呢?13、17是质数,除了1 和本身之外没有其他的整数因子。生命周期为质数的蝉由于天敌少,在生存竞争中处于优势,因而就生存下来了。生命周期不是质数的蝉则反之。蝉并不懂数论,而是自然规律在起作用。在讲“民族问题”时,我展示了新版人民币各票面上的民族头像。在讲“宗教问题”时,我列举了源自宗教的成语。在讲“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时,我列举了汉语中的“善”是“羊、廿、口”,意即很多羊,羊是古代的财富;英语中的“good”,即表示“好”、“善”,也表示福利,……增强刺激的手段,还有看教学电影、录像,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等。
这样讲课,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讲之前,学生捉摸不透。讲之时,学生全神贯注。讲之后,学生回味无穷。
要运用心理学原则改进政治课教学,政治教师首先要学好心理学乃至研究各种流派,诸如詹姆斯的功能主义,华森的行为主义,魏泰迈的完形心理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马斯洛的人本心理学,冯特的神经心理学以及不是个人独特的认识心理学等等。
其次,要真正运用心理学原则改进政治课教学,政治教师最好是个杂家。无论天文地理、文科理科、文娱体育、琴棋书画,都能略懂一些,要啥有啥。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左右逢源,出奇制胜,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改变政治课枯燥乏味的情况。
再次,学校也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教育的氛围。令人高兴的是,加强心理教育已成为整个教育界的共识。上海市最近出台了学校心理教学三年规划,并作了具体部署。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下,政治教师更能自觉地学习心理学,运用心理学原则改进政治课教学。
㈧ 《生存教育》三百字作文
生存是我们每个人最基本的权利,可学会生存,更是一种基本能力,在<<鲁滨孙漂流记>>中,我们学会了许多知识。虽然像鲁滨孙那样的情况很少见,但是,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所以,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在我们的<<安全教育>>读本中,也有不少例子,比如:有一名小学生放学做完作业后,带着弟弟在小区中散步,一位陌生的中年妇女笑眯眯地向她走来,自称是她妈妈的同事,特意来接她去到酒店吃饭的。那名小学生听后,带着弟弟和那位妇女走,突然想起在课堂上,老师再三叮嘱:遇到陌生人不要放松警惕,不要听信陌生人的话。停住脚步,问那位中年妇女:”你知道我妈妈手机号码吗?”那位中年妇女流利的说了出来,那名小学生又说:”阿姨,我想打个电话给我妈妈,问问她什么时候去给我开家长会,可以吗?”中年妇女听罢,连忙说:”不用问了,我知道,我知道,吃好饭她就会去的!时间来不及了,走把!”那名小学生听罢,知道那中年妇女不是她妈妈的同事,因为她根本没和她妈妈说家长会的事,于是她灵机一动,朝迎面走来的一位叔叔叫道:”老师好!"那位中年妇女一看,落荒而逃。这个例子告诉我们:遇到陌生人不要听信他的话,要冷静,随机应变。
如果在家中遇到坏人,不能与他做正面斗争,要说:叔叔好,我去买东西招待你,请稍等。乘机报警;如果在路上遇到陌生人,一定要注意旁边的人数多不多,如果多,可以借人群把坏人甩掉,或像路人求救,如果人少,要尽量走到人多的街市去,或像旁边的人家求救。如果真的被坏人带走了,要注意观察四周的环境,想办法做标记,向路人求救。
在生存这条道路上,自我保护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在生活中,更多的了解生存的基本条件和所具备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更好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