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计划 > 中小学音乐教育之节奏

中小学音乐教育之节奏

发布时间:2021-02-11 13:26:39

① 浅析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

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教学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鲜明的节奏。学生在唱歌、舞蹈、器乐等活动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节奏,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深感到节奏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音乐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是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它好像音乐的“骨骼”,没有节奏,旋律就不存在了。节奏更是学好唱歌的重要前提。因此,节奏训练比较枯燥,学生一般不感兴趣。如果此时不注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去听、去练、效果肯定不佳。
为了化解这一难点,我尝试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参与节奏的训练中,而且对节奏训练逐渐产生兴趣。以下是我的几种教学方法的归纳总结。
一、 看图识节奏
首先在黑板用不同的颜色画出高高低低的一些方块儿,学生们一下就被吸引了。有的瞪大眼睛充满好奇,有的咧嘴微笑非常高兴,还有的一头雾水被这小方块儿深深地吸引……在这种状态下,让学生先认识了一个是一拍,方块儿里有一个字 ,这个字就读一拍。后面采用问答的形式,老师问方块儿里有两个字各读几拍?学生立刻回答“各读半拍”。一个字占两个方块儿读几拍?“读两拍”。学生注意力十分集中地将方块儿里的奥秘揭开了,而且非常明白。简单的几句话,学生就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全理解了,兴趣非常的浓厚。
二、象声词模仿节奏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在黑板上写出几条节奏,让学生用
“da”的形式读,或者是用手拍一拍。如:2/4 × ×︳× ×︳×—‖ 其形式比较枯燥,学 da da ︳da da︱da—‖学生兴趣不大,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那么,怎样将这些乏味的知识,让学生乐于接受并且易于接受呢?
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中去创造音乐,从中取材,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与主动积极的学习欲望。因此,在节奏训练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探索生活中声音的长与短,加以综合。不同的节奏用不同的学生熟悉的“象声词”读出、拍出,这种方法便于学生的记忆、理解。学生读节奏时,不同的节奏型用不同的读法,使学生必须动脑筋想“是什么音符”,应该“读什么”,不动脑筋则读不出音节。此法突出了读音的形象性,尽量做到读起来上口,降低了教学难度,例如基本节奏型与读法:
⑴ × × | × ×|| 读作:咚咚 咚 咚 (模仿心跳声)
⑵ ×× 读作:嘀嗒(模仿秒针走动的声音)
⑶ ××× 读作:哒哒哒(模仿马蹄声)
⑷ ××× 读作:咚咚咚(模仿敲门声)
⑸ ×××× 读作:沙沙沙沙(模仿下小雨的声音)
⑹ × ×· | × ×·|| 读作:嘀 嘀 嘀 嘀(模仿汽车喇叭的声音)
⑺ ×·× 读作:知·了(模仿知了鸣叫的声音)
低段是对节奏的感知和认识阶段,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把所要求掌握的节奏与生活相联系,会比较简单一些。这些声音都是学生熟悉的声音,所以在模仿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一直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多次反复练习后,难的、复杂的节奏对他们来说就一点也不难了。渐渐的我发现这种方法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高了。
二、 儿歌法
把难记的基础乐理编成儿歌,让学生容易接受。首先无论是低段还是高段学生,都应该在一开始就让学生能认识几个最基本的音符单位。几个常用的时值由长到短分别是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接着再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关联与不同。
如在区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值的教学中,我出示了这样一首儿歌:
音乐 妈妈 真粗 心,
取个 名字 调了 包。
又给 大家 添麻 烦,
请你 一定 记清 楚,
四分 音符 唱一 拍,
别看 八比 四要 大,
八分 音符 唱半 拍。
朗朗上口,易学易记。又如,用于区分附点四分音符与附点八分音符的时值时,用了这样一首儿歌:
四分 音符, 八分 音符。
加个 圆点要 记清 楚,
四分 音符 加圆 点,
等于 一拍 加半 拍。
八分 音符 加圆 点,
等于 半拍加 半半 拍。
当枯燥、单调的乐理知识化为一首首动听的儿歌并熟记于心时,学生会感觉音乐对他们而言不再是神秘。新鲜与好奇心主宰着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也不再是被动。
四、划拍法,适合于中高年级。
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由具体形象思维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方式的转变,一般认为是四年级。因此,在低段熟练掌握基本节奏后,可以在中高段尝试学习较复杂的节奏及其运用。
节奏练习时,可用“哒”字来念节奏,同时用手划拍,为了节奏正确,拍与拍之间的速度平均。我采用过渡的方法,先用低年级的读法读两遍,以后发展到用

② 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有效开展节奏训练

一、开展课堂游戏训练节奏
现代教育心理学表明,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参与体验、身心投入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学习状态达到最佳。处于小学学习阶段的儿童,其身心特征表现为喜欢表现自我,活泼,爱动,对未知的事物表现很强的兴趣。从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节奏教学任务来看,其表现为节奏结构简单、生活化、常识化、场景化,且充满律动感。
所以,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的训练应该充分把握小学生这些身心特征,充分分析音乐教材,了解小学音乐教材中节奏教学的特点、任务,把节奏与生活场景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使理论化的节奏知识变成非常生动和形象的东西。
比如,教师可以带着学生玩律动方面的游戏,通过肢体有节奏的运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满足学生活泼爱动、表现自我、好玩等等这些的特点,也就达到训练学生音乐节奏的目的。
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奥尔夫教学法,将学生几人分为一组,让他们随着节奏摇摆身体,或者拍手、跺脚等等。
也可以让学生排成一排或者围成一圈,进行手的舒展和前后的踏步。再如,将全班学生以6人为一组、分别扮演时针、分针、秒针,模拟时钟走动的快慢来感受节奏。还可以由教师自创一些节奏,由学生根据节奏通过肢体语言摹仿表演出来。甚至由学生自己打出一些即兴节奏,由其他同学来模仿表演等等方式,都能有效加强小学生节奏训练。
二、运用诗歌朗诵训练节奏
诗词不仅词句优美,而且饱含深情,还能够使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对诗词的朗诵,本身就必须把握一定的节奏,所以小学音乐中节奏的训练还可以用朗诵诗词这一方法。教师可以找一些学生熟知的诗词,饱含深情地朗读或者带读,增强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力。
要注意的是,在朗读诗词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随着朗读的节奏,用手拍打出节奏,让学生更形象、更直观的感受到节奏。
比如:

学生在朗读自己熟悉的诗词中,不仅强化了学生对节奏的形象把握,又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协调能力。
三、模仿生活场景训练节奏
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中去创造音乐,从中取材,以自然声音、现象、场景等为启发元素,经过教师的即兴创作,把节奏融合生活中,将生活化的元素融入节奏教学中,使学生形象的理解节奏,掌握节奏。通过模仿生活场景训练节奏,能够使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心态中来学习节奏,把生活场景融入节奏教学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节奏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直观明了的学会掌握节奏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节奏的记忆和理解。比如,在教学生如何认识音符时,可以让学生先找出生活中一些动物的走路姿态,然后根据动物走路的节拍把音符形象化表现出来。引导学生模仿公鸡走“咔、咔、咔、咔”,马驹跑“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等。教师再根据学生模仿的节拍在器乐上弹奏出来。教师还可以从生活中不断挖掘哪些声音长与短不同的律动,引导学生用熟悉的“象声词”读出来、拍出来。
如:
(1) × × | × ×||读作:咚咚咚咚(模仿心跳声)

(2)××读作:嘀嗒(模仿秒针走动的声音)

(3)×××读作:咚咚咚(模仿敲门声)

四、使用各种乐器训练节奏
用乐器训练节奏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乐器,懂得乐器的一般特性,会使用乐器。在课堂上,让多名学生拿不同的乐器,让一个学生模仿或即兴拍打节奏,然后由不同的学生用器乐演奏出来。或者由学生用器乐演奏一组节奏,然后由其他学生用手拍打出来。或者,一部分同学朗诵诗词,由另一部分同学用器乐演奏配音。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可以用同一种器乐将声音长短和变化的节奏即兴演奏出来,然后由学生现场模仿。还可以利用器乐,结合生活场景,由教师弹奏不同音符构成的音乐,然后学生根据音乐,模拟各种动物的叫声或者动作,这样既活跃了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提高了学生的动作反映能力,更重要的是,也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把理论性较强、专业性较强的音乐节奏知识演变成生活化、趣味化、形象化的形式,把纯知识性的东西通过表演、模仿、游戏等形式表现出来,用“动”的东西表现“静”的知识,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学。只有调动学生参与,在各种活动游戏中感受节奏、学习节奏、创造节奏,才能学好节奏,打好节奏基础,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创作能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③ 《中小学音乐教育》读后感

[《中小学音乐教育》读后感]《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一本综合性的音乐期刊,它包括音乐理论、音乐作品、音乐教育、学术交流等等丰富的内容;同时信息量大,交流面广,其中的文章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也对我的教学思想产生了较深的影响,使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中小学音乐教育》读后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则其人教育的灵魂。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兴趣是参与的"向导",参与则是吹遍兴趣之花的春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其实质就是要确立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感受:一、以兴趣激发参与我认为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其他学科,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何提高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观点和我所从事的小学音乐教学学科,设计了以下三个观点来阐述:1、营造音乐氛围,激发学生想象。音乐是抽象的,每个人听同一首作品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教师讲述得太多或对意境描绘得太具体,既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思维,又阻碍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所以老师大可不必多费口舌,而要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学生,让其发挥主观积极性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这样学生才会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但是老师如果不加引导,一味让学生体会,学生也很有可能会摸不着头脑着就需要老师的牵引,使学生联系生活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正确领会音乐内容,如在欣赏乐曲《梦幻曲》时,让学生随着音乐展开联想,教师轻声启发:"夜,静悄悄的,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一位美丽的仙女出现在我的面前,她拉着我的手和我一起飞向遥远的夜空…"同学们在乐曲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个个身临其境,优美的旋律把孩子们带到轻柔飘渺的梦境中去了。在学生开展的一些活动中,也积极引导学生恰当运用音乐,学生诗歌朗诵中配上音乐,会更能激起人们的情感;美术绘画过程中尝试去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等等,让音乐无时无刻在学生身边回响。音乐知识生动趣味化。音乐教学用生动的形式将知识内容装扮起来,创造了一种有节奏,有形象,既和谐又生动的教学气氛和情境。学生就情不自禁地投入到美的世界里。他们的表现欲望会被激发出来,读后感《《中小学音乐教育》读后感》。2、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恰当选择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创造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引导学生在情境交融之中感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上音乐课时,我充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手段,通过"音画结合"的形式,有机地把音乐与图画结合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新鲜感,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3、通过音乐游戏、舞蹈,激发学习的兴趣音乐课的形式是以动为主,以情引动,以动助学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儿童爱玩、爱动这一天性,运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等,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和场面,将具有动感的音乐与儿童好动的性格特点相结合,让学生在唱唱、跳跳、玩玩、动动中去感受、理解、表现音乐。如在歌曲《小麻雀》这首歌曲教学中,由于面对的学生都是低年级的,年龄较小,我运用设置情景,曲后表演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学习歌曲,感受音乐,发挥其主体作用。具体做法是:设置情景,让小朋友带上头饰,自由发挥想象力,表演小麻雀、小花猫的走路动作,在表演中让学生自己体会小麻雀、小花猫有礼貌的一面。表演结束后再问:"我们该学习小麻雀、小花猫的什么品质?"学生很快就能悟出对人要有礼貌的道理。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在教学中适当加入了游戏、歌表演、乐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有益于学生淋漓尽致地发挥其主动性。二、培养兴趣,以引导调动参与目前,大部分老师已经注意到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性,但有些时候还难免存在着机械式填鸭的做法,公式化的教学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感受不到参与和思考的乐趣,自然会影响教学效果。在音乐课堂上,视唱练习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毕竟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没有任何基础的乐理知识,所以对于这块的教学,我想应该要重点抓。三、及时评价,肯定参与音乐课堂上对学生恰当的评价是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对素质好的学生,因为它们的成功率比较高、自信心比较强,评价他们的学习可以严格一点,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加勤奋,对于素质较弱的学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应注意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参与态度的评价,教学中教师应用心观察学生参与的情况,及时进行评价。表扬态度认真的学生和小组并给以奖励──小红花,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以此激励每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个别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教师应有意识的在以后的活动中给予适当的帮助,从而达到全体学生提高参与水平的目的。二是参与效果的评价,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教学,对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取得的成绩,教师应给以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鼓励,但对参与效果的评价要因人而异,让所有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上次参与的快乐,正是下次参与的动力,如此循序渐进,会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心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总之,《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以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表答出来,很好地帮助了我们音乐教师教学思想,提升了教学理念,并积极探索与实践的结合,特别注意教学理念和研究成果运用在实际教学,指导教学工作。读了这本期刊,让我感触很深,留给我思考的也很多。所以,我觉得结合以上三点来力求创把自己的教学提上一个台阶,而且要有创新,并且创新型的教师就应该主动反思、勤于反思,并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的长处,修改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

〔《中小学音乐教育》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④ 小学音乐课中的节奏怎样讲解呢

放一段音乐,带领大家一边听一边拍手,那拍手就是节奏了,具体的说法就是按自己的心跟着音乐走,打出来的拍子就是节奏了

⑤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注意事项

经核实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其主办方浙江省音乐家协会网站并未发布稿约和相关征稿信息,请直接与期刊联系,以免上当受骗。

⑥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

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教学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鲜明的节奏。学生在唱歌、舞蹈、器乐等活动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节奏,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深感到节奏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音乐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是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它好像音乐的“骨骼”,没有节奏,旋律就不存在了。节奏更是学好唱歌的重要前提。因此,节奏训练比较枯燥,学生一般不感兴趣。如果此时不注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去听、去练、效果肯定不佳。
为了化解这一难点,我尝试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参与节奏的训练中,而且对节奏训练逐渐产生兴趣。以下是我的几种教学方法的归纳总结。
一、 看图识节奏
首先在黑板用不同的颜色画出高高低低的一些方块儿,学生们一下就被吸引了。有的瞪大眼睛充满好奇,有的咧嘴微笑非常高兴,还有的一头雾水被这小方块儿深深地吸引……在这种状态下,让学生先认识了一个是一拍,方块儿里有一个字 ,这个字就读一拍。后面采用问答的形式,老师问方块儿里有两个字各读几拍?学生立刻回答“各读半拍”。一个字占两个方块儿读几拍?“读两拍”。学生注意力十分集中地将方块儿里的奥秘揭开了,而且非常明白。简单的几句话,学生就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全理解了,兴趣非常的浓厚。
二、象声词模仿节奏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在黑板上写出几条节奏,让学生用
“da”的形式读,或者是用手拍一拍。如:2/4 × ×︳× ×︳×—‖ 其形式比较枯燥,学 da da ︳da da︱da—‖学生兴趣不大,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那么,怎样将这些乏味的知识,让学生乐于接受并且易于接受呢?
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中去创造音乐,从中取材,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与主动积极的学习欲望。因此,在节奏训练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探索生活中声音的长与短,加以综合。不同的节奏用不同的学生熟悉的“象声词”读出、拍出,这种方法便于学生的记忆、理解。学生读节奏时,不同的节奏型用不同的读法,使学生必须动脑筋想“是什么音符”,应该“读什么”,不动脑筋则读不出音节。此法突出了读音的形象性,尽量做到读起来上口,降低了教学难度,例如基本节奏型与读法:
⑴ × × | × ×|| 读作:咚咚 咚 咚 (模仿心跳声)
⑵ ×× 读作:嘀嗒(模仿秒针走动的声音)
⑶ ××× 读作:哒哒哒(模仿马蹄声)
⑷ ××× 读作:咚咚咚(模仿敲门声)
⑸ ×××× 读作:沙沙沙沙(模仿下小雨的声音)
⑹ × ×· | × ×·|| 读作:嘀 嘀 嘀 嘀(模仿汽车喇叭的声音)
⑺ ×·× 读作:知·了(模仿知了鸣叫的声音)
低段是对节奏的感知和认识阶段,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把所要求掌握的节奏与生活相联系,会比较简单一些。这些声音都是学生熟悉的声音,所以在模仿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一直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多次反复练习后,难的、复杂的节奏对他们来说就一点也不难了。渐渐的我发现这种方法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高了。
二、 儿歌法
把难记的基础乐理编成儿歌,让学生容易接受。首先无论是低段还是高段学生,都应该在一开始就让学生能认识几个最基本的音符单位。几个常用的时值由长到短分别是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接着再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关联与不同。
如在区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值的教学中,我出示了这样一首儿歌:
音乐 妈妈 真粗 心,
取个 名字 调了 包。
又给 大家 添麻 烦,
请你 一定 记清 楚,
四分 音符 唱一 拍,
别看 八比 四要 大,
八分 音符 唱半 拍。
朗朗上口,易学易记。又如,用于区分附点四分音符与附点八分音符的时值时,用了这样一首儿歌:
四分 音符, 八分 音符。
加个 圆点要 记清 楚,
四分 音符 加圆 点,
等于 一拍 加半 拍。
八分 音符 加圆 点,
等于 半拍加 半半 拍。
当枯燥、单调的乐理知识化为一首首动听的儿歌并熟记于心时,学生会感觉音乐对他们而言不再是神秘。新鲜与好奇心主宰着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也不再是被动。
四、划拍法,适合于中高年级。
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由具体形象思维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方式的转变,一般认为是四年级。因此,在低段熟练掌握基本节奏后,可以在中高段尝试学习较复杂的节奏及其运用。
节奏练习时,可用“哒”字来念节奏,同时用手划拍,为了节奏正确,拍与拍之间的速度平均。我采用过渡的方法,先用低年级的读法读两遍,以后发展到用“哒”,让学生们习惯了这种方法后,再直接用“哒”读节奏。例如:
⑴ × × │×× ××│× ×│×─‖
走 走 嘀嗒 嘀嗒 走 走 慢走
哒 哒 哒哒 哒哒 哒 哒 哒─
⑵ ×·×│×·×│×× ××│× 0‖
知 了 知 了 嘀嗒 嘀嗒 走 空
哒 哒 哒 哒 哒哒 哒哒 哒
这种方法节拍感比较强,在音乐课中也是常用的方法。
五、用打击乐器创作节奏
用打击乐器按节奏伴奏时,在教师出示节奏时,学生早被乐器吸引了,兴致当然很高。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乐器,会正确演奏乐器,了解乐器的演奏特点。然后发挥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创作想象力,用各种打击乐器创编节奏,为歌曲进行伴奏。利用各种打击乐器,根据节奏型进行合奏,或给小乐曲配上伴奏,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
六、创编节奏
在学生熟悉节奏的基础上,采用打击乐器或动作进行大胆地创编节奏,在这一创编的过程中,教师应放手,积极鼓励学生以个性的参与去创造节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能通过合作、讨论、大胆地进行尝试,教师都要给予表扬,不仅要表扬积极参与创编的学生,也要鼓励那些胆小,能力较弱的学生,发掘和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课堂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高涨,而且对节奏掌握的也很好。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把内容繁多的音乐知识归纳为简炼的内容,把高深的理论变成生动、形象的语言,用“活动的教学”调动学生亲自参与活动,在各种活动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创造音乐,在乐于学的高昂情绪中学好节奏,打好节奏基础。
总之,学习节奏是小学唱歌、舞蹈、视唱、器乐、欣赏等诸多学科的支柱,学生学习节奏时,只要有老师的正确引导,从课堂各个细节入手,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才能确切地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学生的潜力也能够得到最大发挥。这些都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在学生身上我看到了一些成功,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我相信在新课程的指引下,只有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样式和开拓新的教学领域,才能享受到创造带来的无穷乐趣。

⑦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期刊目录

谈女中音换声区的演唱及教学——以《啥巴涅拉》的演唱及教学为例 杨树芝;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键盘视奏能力 杨宁; “引、范、学、创”——谈音乐常态课的有效性 张俊梅; 重复那些美丽的“过往”——如何在音准与节奏教学中拿捏好“重复”的度 胡甘慧; 音乐课中巧设“局” 叶晓燕; 小学音乐新教师课堂教学关注细节之“三部曲” 缪沈燕;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创设有效性音乐活动的研究 罗怡; 趣味识谱有效教学 赵玮;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张斌; 歌唱教学文本解读的三种视界 邬淑颖; 校内外音乐教育资源的优化与共享 钱萍; 心理暗示在合唱训练中的作用 白宇; 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黄日新; 《桑塔·露琪亚》教学设计 井代娟;

⑧ 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音乐教育的审美

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和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音乐审美”与“相关文化”观念在我国音乐教育中越来越引起音乐教师们的重视。〔1〕古希腊哲学家早就提出:“由体力、智力、美学、道德这四个方面编织在一起去构成一个完整的人。”该思想早已在欧美的中小学教育中得到采纳。我国经过数十载的教育实践,由“德、智、体”不完全的“三育”发展到“德、智、体、美、劳”全面的“五育”教育,把美育放在适当的位置,或者说在我国整体教育改革中重新显现,这是新世纪的音乐老师们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

〔2〕“音乐美育,也叫“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培养人对于自然界的美、社会生活的美和艺术作品的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及爱好、情感的教育”。它的教育功能、价值功能、政治功能,都在那音响流动的每一瞬间展开实施着,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情绪、情感、情操以及性格的变化。从而激励人去塑造多彩的人生和健全的人格。而小学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应该是艺术类科目(即文学、美术、音乐),文学、美术、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虽然都有各自独特的艺术发展规律,有不同的内在结构和表现形式,但是,它们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人类的思想感情,去揭示、去描绘、去抒发、去展现各自的艺术魅力。在小学美育教育中各具特色,共同为学校美育教育构置成一个五彩缤纷、八音协和的大千世界。

音乐美育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其独特的功能。比如,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体态形态美、演唱演奏的情感美,是其它学科难以比拟的。它既能陶冶儿童情操,丰富联想、开启智力、活跃思想,又能鼓舞势气,奋发向上,激发创造、影响世界观的形成。由此笔者通过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实践,就音乐教学和美的关系作以下管窥。

一、唱游学习中感受美,以美塑形

唱游是小学低年级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它包含着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它是音乐形象的反映,形体艺术的表现。泰戈尔说:韵律起着河岸的作用,赋予诗以形式美和特征。其实,何止是文学,其它姊妹艺术的美又有哪一种能够摆脱节奏和韵律的约束呢?每当学生感受到律动音乐的音高、音色、力度和节奏变化时,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其自身的动作与音乐律动产生协调一致的美感,给人带来音韵的和谐、节奏的铿锵,让你获得美的享受。

如:小学低年级唱游教材歌表演《大雁大雁天上飞》和集体舞《东北秧歌》。前者音乐旋律抒展优美、节奏相对稳定,其动作形态显得平稳、圆滑、轻柔、舒展大方,显现出学生从小要学习大雁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的本质,后者音乐旋律奔放,节奏活泼、兴奋、红火热烈。其动作形态则跳跃、顿挫、轻快、情绪欢快激昂,呈现出集体性的广场民间艺术那欢快热烈的场面。通过上述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音乐律动作品与相应的形体动作组合的教学,无疑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感受、理解、想象、创造和演绎的广阔空间。真可谓见而有形、听而有声、声而有物、物而有景、景而有情。学生在参与学习和表演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开发了潜力,丰富了情趣,培养了创新能力,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和个性的塑造无疑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真正体现主导与主体之间,主体与主体之间的思维与创造,情感与情感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原则。进而在唱游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高尚品格,启发创新思维,拉近教师与学生,书本与实践的距离,从唱游学习活动中去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以美塑形。

二、歌曲学习中认识美、以美悦情

俄国大文豪契可夫说:〔3〕“歌声是太阳,没有歌声的生活就象没有太阳的生活一样苍白,淡化”。学习唱歌和歌曲欣赏是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学习者情感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当学生对其乐作品产生强烈的情绪时,就会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透他们的心脾。

如歌曲欣赏教材中《我爱你,中国》,其歌词运用叠句、排比等手法,对祖国的森林山川、春苗秋果、田园庄稼等作了形象的描绘和细腻的刻划,且词句清新秀丽,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字句间展现出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把“我爱你,中国”的主题引向深化。歌曲的旋律跌宕起伏,词曲珠联壁合,相互辉映,仿佛把人们引入百灵鸟凌空俯瞰中国大地而引颈高歌的艺术境界。学生通过欣赏,加之教师生动的讲解,他们被歌曲优美的旋律和多媒体课件生动的画面所描绘的音乐形象而深深吸引,难怪同学们在听后感中写到,歌曲犹如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瀑泻出海外儿女一腔炽热和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

其次在《国歌》的学唱和欣赏中,学生知道它是中华民族形象的标志,联想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他们可以说出许多:中国的今天、明天、中国的改革开放......今天对祖国说话的是澳门,三百年长久的呼唤,“祖国母亲我要回来”。包含着酸甜苦辣。喜泪挂在笑脸上,奋斗抗争、渴望,随着音符的跳动从心底里流淌出来。香港的呼唤,让祖国母亲看到《东方明珠》今天更加美丽。但是,还有一个子女日夜牵挂着母亲的心。“海龙王”你能架起彩桥,把鼓浪屿和基隆港连起来吗?郑成功的子孙们面对台湾,遥想当年“雄风”。“快快见到”的急切心情感染着学生,这情,是母子情、思恋情、思归情,通过歌曲的教唱和欣赏,谁不受到感染,他们听着、唱着、爱国之情由然而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提升,道德情操随之升华。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因此不难看出,音乐与文学艺术的整合在这里发挥到了及至。丰富的歌词和优美激进的歌曲旋律大量蕴藏着美。然而,美和善是一对孪生姐妹,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辨别美、感知美、认识美、发现美、尽量为孩子们营造以美扬善的氛围,启迪领悟学会做人的真谛。

三、乐曲欣赏中孕育美,以美扬善

乐曲欣赏是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听觉聆听音乐作品,从中获取音乐美的享受,满足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提升。然而,音乐以其音响的魅力,给人以各种美的感受。它的旋律在起伏变化,抑扬顿挫,迂回曲折中,在动与静、高与低、快与慢、紧与松的对比组合中无一不蕴涵美的因素,显现出它独有的魅力,从而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激起人们感情的波澜。它以其音响本身的美,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陶冶他们的情操。

如器乐曲欣赏教材中大独奏曲《天鹅》,乐曲形象地描绘了洁白高雅的天鹅在碧波粼粼的湖面上悠然漫游的优美情景,那如歌的抒情旋律,恰似天鹅的吟唱,而钢琴玲珑剔透的琶音伴奏又似清澈明丽,波光摇曳的湖面,塑造了天鹅在湖面漫游的优雅形象,富有诗一般的境意。当孩子们聆听着轻柔优美的乐曲时,仿佛身临其境,美不胜收。其次,另一曲选听教材民族管弦乐合奏《春江花月夜》作者细腻的笔触,为人们刻画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乐曲显得格外优美宁静。把月落前江面甜静、醉人的意境,描绘得细致入微。从那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洄曲水、花影层叠、水云深处、渔歌晚唱等段落的演奏中,不同的乐器、不同的音色、不同的配器、不同的表现手法,将那山河秀美、碧波月影、层层涟漪的湖光山色演绎得惟妙惟肖,令人疑神屏息,浮想联翩,犹如一幅幅清丽淡雅的水墨丹清在你眼前徐徐展开,令人陶醉,仿佛把你带入这美丽的春江去畅想,去遨游。此时此刻,乐曲的魅力与学生的心灵在碰撞在交融,获得了相得益彰的最佳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要因势利导见机而行,指导学生在今后欣赏音乐作品中,要多听、多想,用心去感受,去领悟、去体会乐曲所表现的音响美、音色美、配器美、直体美、和谐美、意境美以美怡心。

四、音乐活动中体验美,以美怡心

音乐有着强烈的愉悦功能,〔4〕“凡乐于欣赏音乐,就能够倾心赏美,便是乐于接受教育的表现,人的精神愉悦了,就会产生积极向尚的情绪,焕发出异彩”。笔者在器乐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摸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创新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认识美、感受美、体验美。比如,我在口风琴教学课上组织排练合奏《彩云追月》,首先运用声势训练法,让学生拍手、拍腿、跺脚,模仿伴奏乐器,其次按声部分小组练习,让大家都参与到活动中去体验作品的节奏美、姿体美、旋律美、意境美,有的小组用口风琴吹奏旋律,有的小组用节奏乐器为旋律伴奏,有的小组作即兴舞蹈表演。学生通实践,激起了创作的欲望。这种参与----互动----体验----升华的教育模式,则是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提验和深化。既优化了课堂,又启迪了学生的智慧、拓展了思维空间,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在不知不觉中渗入学生心灵,以美怡心产生了相应的效果。

五、音乐实践中表现美,以美导行

音乐是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自律工具,也是实现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隐性的德育教育因素潜移默化相互渗透。如在课外合唱、器乐合奏排练中,因合唱队,乐队由多人组成。相互间协同配合很重要,不但要求大家唱、奏要整齐,而且要求必须齐心协力才能表现好作品,在整齐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多声部的唱、奏不仅声部直体谐和,而且更讲究方方面面的协调配合,才能把艺术性很强的声乐和器乐作品完美地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以美导行”在这里所产生的效果,是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事实。由此不难看出,集体主义意识在合唱、合奏音乐活动中是何等的重要。相互配合协调这种显性意识正是我们学校德育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以美育美、以美启智、以美悦情、以美育德在这特定的环境下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示。

综上所述,学校的美育教育,它不应该是应试教育的遮羞布,不是装饰名牌学校的广告牌!不是挂在校长嘴边动听的词燥,也不是校园墙壁上华丽的标语,更不是学校升学率的代名词......。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它应该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是个性发展的催化剂,是培养人格的工具,是勾勒宏伟蓝图的色彩,是国民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是课堂上春雨润物的悉心交融、是开阔视野的明镜。它能折射出美育教育绚丽多彩的画卷;它能编织出美育教育五光十色的彩环;它能堆砌出美育教育百年树人的大厦;它能谱写出壮丽人生的不朽乐章.....作为学校美育传播者和奠基人的音乐教师,应该明白新世纪角色转换的道理,主动去感受、体验、观察、比较、分析、明确自己在课改中的位置。不仅要挖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各种因素,而且还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以美导行,使他们在学校美育教育活动的实践当中,自己去认识美、体验美、掌握美、表现美、创造美。

也许,我的“纸言片语”仅是盲人摸象,无法窥探音乐课程标准改革的全貌,但我们力求走进新课程,去感悟新课程改革那如火如荼的气息,去接受新课程改革那春风化雨般的洗礼,去加入新课程改革那轰轰烈烈的行列,去吮吸新课程改革那点点滴滴的精髓。

阅读全文

与中小学音乐教育之节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