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学教师得劳动特点不同版本不同的内容是怎么回事
(一)复杂性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首先是由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决定的。教育对象是人,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人的成长因素是多方面的,它包括遗传、环境、教育与人的自觉能动性因素,哪一方面受到忽视,都可能给青少年成长带来损失。人的不同成长历程还会形成不同的个性特征,它也成为影响教育的因素。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也是由教育任务的复杂性决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是使青少年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它们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从智育目标和任务说,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德育、体育、美育的结构和任务也很复杂。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也是由教育过程、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复杂性决定的。教育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完成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任务目标,即形成人。这个过程必然是复杂的。不同的教育目标会有不同的教学方式、结构或模式。
(二)创造性
就以知识的传授来说,教师不是把科学家发现和概括出来的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必须对知识进行加工,使知识易于为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
(三)示范性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首先是由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主体化及其与教育结果的一致性决定的。教育过程是教师通过传授知识去培养人的。教师首先通过自己的理解把教育内容融会贯通,把其中包含的知识、技能、世界观和思想感情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并在了解学生知识水平和心理状况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并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自己言传身教为学生所掌握。这里,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都经历了一个主体化的过程。教育结果即是学生身上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力、世界观和思想感情等,也都包含在教师主体及其活动中,二者具有一致性。所以,与其说教师是用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生,不如说是用自己的知识、技能、能力、世界观和思想感情去教学生,是用教师的人格去教学生。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也是由人的认识过程和心理过程的特点决定的。人对知识的掌握和心理的发展都是以感性活动为基础的,具体的现实的事物最容易在心理中引起反映。教师以自己的语言、形象、活动和激情表现知识内涵,能帮助学生达到对知识内涵的把握,并留下深刻印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也是由青少年心理特征决定的。青少年儿童富于模仿性和易受暗示,他们都把教师看做知识的化身、高尚人格的代表,是天然的模仿对象。教师的思想行为、求知精神、科学态度、思维方式都对学生起着模范作用。
(四)长期性
教师劳动培养人才的周期长。一个人入小学获得读写算的能力需要6年,入中学掌握各门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需要6年,入大学成为某个领域专门人才需要4~5年,读研究生成为高级专门人才也需要3~6年。正如中国古代思想家管仲所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不仅人的成长的各个阶段需要很长的时间,就是一个基本观点的形成或某个思想品德的提高也需要很长时间,并且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趋于成熟。教师劳动的长期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劳动的效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检验。一个人在每个阶段成长也能使教育效果得到某种检验,但人才成长和教育效果最终要在参加独立的社会实践后才能得到检验。这种劳动社会效果的长期性,既表现为后效性,又表现为长效性,即人才成长和教育效果在人的一生中都将发挥作用。
❷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小学教育是在培养小学教师五十多年的经验基础上,于200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回新增设本科专业。主要是具有答中等师范及以上学历的学生所学专业和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在职小学教师。其中,文史类面向文史类教师;理科类面向理科教师。
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小学教育专业坚持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较高思想素养、宽厚基础知识、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良好综合素质,能适应小学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的小学教师为培养目标。其综合素质概括为一个核心、两种水平、六种能力、十二项基本功。
(2)小学教育劳动特点扩展阅读:
1、小学教育专业分类
小学教育专业分文科、理科还有英语三个方向。主要是具有中等师范学历及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在职小学教师。其中,文史类面向文史类教师;理科类面向理科教师。
2、小学教育办学特色
小学教育专业将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专业建设的多学科特色、人才素质的综合培养特色、办学模式的开放特色与专业发展的服务性特色。
❸ 什么是劳动教育小学应该如何进行劳动教育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
1、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使他们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了解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历史;懂得辛勤的劳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保证;劳动是公民的神圣义务和权利;懂得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是数千年来剥削阶级思想残余;懂得把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养成劳动的习惯,形成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品质。抵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等恶习的影响。
3、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劳动,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将来担负起艰巨的建设任务。并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升学、就业和分配。
(3)小学教育劳动特点扩展阅读
劳动教育原则
1、思想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劳动技术教育以劳动实践为主,同时也要传授有关的生产劳动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尽可能与其他一些学科的教学联系起来。
3、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性别差异,高初中应有区别,要照顾个人爱好和个别女生特点。
4、生产项目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由于城乡差别和学校的劳动条件不同,宜工则工,宜农则农。
5、实施勤工俭学,同时安排一定的社会公益劳动。
❹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教师劳动对象多为成长着的年轻一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有自身身心发展的规律。学生个体发展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劳动要比物质和其他精神产品的生产劳动复杂得多。
2、创造性。教育是培育人才的。教师既要遵循统一的培养目标,又要根据不同对象的个性特点,根据客观环境、教育条件的变化,因人、因事、因地制宜地进行创造性劳动。
3、示范性。教师要用自己的知识和言行去影响学生,必须作出示范和表率。学生有尊重、学习和信赖教师的自然倾向,也要求教师严格要求自己。
4、个体性与集体性结合。教师是个体劳动,而学生的全面成长是教师集体长期共同劳动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个人素养,并加强同其他教师的联系与合作。
5、长期性。培养年轻一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仅反映了“制造”周期长,也反映了“产品”使用期长,见效慢。
(4)小学教育劳动特点扩展阅读:
一、教师劳动报酬:
教师劳动报酬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教师付出一定劳动后,按“按劳分配”原则获得的物质补偿。教师劳动是一种具有生产性的劳动,是“直接把劳动能力本身生产、训练、发展、维持、再生产出来的劳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册第164 页)。
在中国具有多种形式。除工资这一基本形式外,还有教龄津贴、特级教师补贴、班主任津贴、代课代职金、兼课酬金、超工作量酬金和其他奖励资金等。
近年来教师报酬偏低成为制约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1994 年 1 月 1 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为改善教师地位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教师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