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谁知道芬兰中小学体育教育经费投入
弹性课程设置
与我国现行课程设置相比,芬兰基础教育课程设置颇具“弹性”,主要体现在: 国家规定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公共科目,即母语(芬兰语、瑞典语或萨米语)、第二官方语言(瑞典语或芬兰语)、外语(英、法、德、俄等)、公民学、环境科学、宗教或伦理学、历史、社会、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体育、音乐、美术、视觉艺术、手工制作和家政。但是,地方和学校对于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具有一定的决定权,教师拥有教材选择权,学生也可选修其他科目。
国家规定核心课程各科目的课时分配,地方通过规定公共科目每年最少周课时数决定总课时分配,学校可视实际情况侧重于不同的科目,并自主灵活安排时数(低年级学段一般占总学时数的10‰,高年级学段一般占总学时数的20‰)。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高年级学段,除公共科目外,还有法令不作规定的选修科目,学生家长或其监护人有权决定学生选修哪些科目,地方和学校可以决定选修科目的数量、类型、形式;与此同时,学生改由专任教师。
芬兰教育的特点1运用知识于生活 2教育机会高度平等 3身心健康为学习最重要前提 4教师是受尊重的专家
抱歉 只能找到这么多了
芬兰教育还有一个特点:学生没有排名次的压力。瓦利加维教授不赞成英国式排名次的教育模式。他说:“这种竞争性的教学方法会降低学生的整体水平。我们这里的‘差生’成绩也十分优秀。与其他国家相比,芬兰优等生和差生的差距并不大。如果我们过分强调竞争,差生将落在后面,并且,这种差距将越来越大。”
感觉这样的提问没有什么意义
建议看看书,查查资料
⑵ 美国中,小学的体育教育大概是怎样的强度
乏憨催窖诎忌挫媳旦颅回答是肯定的------可以上体育课,但运动强度不能太大,你这种情况心率一般不要超过135次;运动量也要相对较小,以后可以试试只跑800米,如果依然难受,就逐次降低跑的长度,直到自己觉得合适为止。
每逢高强度大运动量练习,可以给老师请病假,说明情况,应该没问题。同时,中考时也可申请免考(须出具县级以上医院的证明材料),但只能得到60%的分值。请仔细权衡!祝你及朋友健康!
⑶ 教育部对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提出了哪些要求
3、要求:
3.1 小学体育教学器材设施配备要求应按表1。
3.2 小学体育器材设施的配备分为“基本”和“选配”两种配备要求。
“基本”栏目规定了小学完成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体育教学任务应具备的常规通用仪器设备和专用体育器材设施。所有开设小学体育课程的学校均应达到该栏目的配备要求。
“选配”栏目是学校在达到“基本”配备要求的基础上,根据选用的教材、学校的校本课程、任课教师专业特长、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等方面的需求,在“选配”栏目中有选择地配备相应的体育器材设施,以满足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
“基本”栏目中的通栏“√”为功能相近或功能有交叉的器材,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配备方案。
3.3 配备数量按照每个年级4个平行班、每班45人的标准计算。如果每年级平行班和班级学生数较多,则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器材设施的配备数量。
3.4消耗性材料如球类、毽子等是保证体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学校应根据需要及时补充。
3.5为适应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及教育发展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需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对本标准表1所列的“选配”栏目体育教学器材设施的品种、数量和规格进行适当调整。遵循确保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正常实施和开展,有利于体育教育的普及、提高,促进学校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开展,惠及多数学校和多数学生,以及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的原则。
3.6凡是进入学校的体育器材设施,需取得通过资质认定的专业质量检验机构出具的合格证书或符合相关标准的检测报告。图书、挂图、音像制品应为国家正式出版物。软件应经软件产品登记和备案。
3.7 体育器材所用的材料、外形和结构设计、主要零部件静负荷能力、稳定性、安全警示要求除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外,应分别符合GB 19272-2011的5.2、5.3、5.4、5.5、5.6的规定。
3.8 需要安装的体育器材设施应严格按照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进行安装,同时应符合GB 19272-2011的5.7的规定。单杠、双杠、秋千、肋木、平梯、爬竿、爬绳等涉及上下运动弹跳或可能从空中跌落的器材,其跌落防护应符合GB 19272-2011的5.3.3。
3.9 体育器材的安全使用寿命及疲劳性能、环保要求、表面质量、管理与维护应分别符合GB 19272
-2011的5.8、5.9、5.10和第8章的规定。器材的标志和使用说明应符合GB 19272-2011的7.1、7.1.1、7.1.2、7.1.3的规定。
3.10 本标准的执行情况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技术装备机构负责监督。
(3)中小学体育教育扩展阅读
学校的体育器材管理人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开展工作:
1、 学校各项体育器材应分类摆放,造册登记管理。对已经破损的器材要及时注销,使帐物相符。
2、未经许可,外人不得擅自进入体育器材室。
3、按照“谁借谁负责”的原则,上课所用的器材,需办理登记手续,课后按数按量归还,放回原处。如有遗失损坏,追查责任,按价赔偿。
4、要经常检查器材,做到及时整修、翻晒、汇报、报损、增添。保证学校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5、 做到不定期的对体育室进行室内卫生,保持室内整洁。
6、日常管理中,做好防潮、防霉工作。
为了使有限的器材发挥最大的作用,全校师生都要重视、支持体育器材的管理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体育器材
参考资料来源:安庆市政务公开办公室-国家教育部解读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
⑷ 小学体育教育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小学体育教育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课程的系统化与科学化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因为教师对体育教育的不重视,导致教师没有针对体育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设计。具体地说,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将体育教学当作学生放松和娱乐的课程,并没有为学生准备系统科学的课程,也就无法达到系统训练的目的。
教师要推动小学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安排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要能够适应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生理情况,严格按照新的课程标准进行安排与设计。在这种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才能够得到发展与建设,才能够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训练,帮助学生得到真实的提高。
二、安全问题是体育教学的重点
与此同时,随着小学体育教学规范化建设的不断开展,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值得教师注意的问题。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行为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教师的教育是否渗透了安全教育,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是否会出现安全问题,是确保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生命意识,必须要让学生了解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使学生对自己的安全与生命负责,有意识地回避风险。同时,教师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行为的监管力度。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思维也并不全面,这是导致学生在无意识情况下做出危险举措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只有加强监督,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才能保证学生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与健康。
总的来说,推动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它要求教师对各类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有效的教育使学生获得更真实的提高,并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⑸ 教育部对中小学体育师生比有什么规定规定
学校类别 教职工与学生比例
城市高中 1∶12.5
县城高中 1∶13
农村高中 1∶13.5
城市初中版 1∶13.5
县城初中 1∶16
农村初中 1∶18
城市小学权 1∶19
县城小学 1∶21
农村小学 1∶23
⑹ 对当今中小学体育课到底该教什么怎么去教的讨论
这个要求可以简单的归纳为:须有健壮的体魄;高超的智能;良好的心理因素;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协作精神。正因为全社会提高了对人才要求,这中间无疑第一受到冲击的是教育,所以学校教育必须围绕这些要求进行改革。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同样如此,也给学校的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然而,我们的体育教学思想、教学的观念、教学的价值及教学的质量都将发生变革和变化。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过去的体育教学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乃至大学16年,体育课时共达1000多课时,其中在中小学就有850多个学时,教学的结果是“体育课程的实效太差”。到了大学毕业时,无论是从体育观念、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还是从体育运动的爱好、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来评估,多数学生只能达到令人遗憾的低水平,基本上是“学完丢光。所有这些,不能不让人深思……最近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大纲,最明显的变革,可以理解为:“须将过去的为教材而教学,改变成现在的为目标而教学”。到底当前的体育教育、教学应当如何开展,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应教给学生什么?怎么去教?我的观点是: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到底教给学生什么?1、教会学生体育的基础知识和锻炼方法。体育基础知识是进行体育锻炼的依 据,有了知识作指导,才能使体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为此,不能把体育课看成是单纯的技术动作的传授和练习,而必须同时进行体育知识的教育。体育基础知识指体育的意义和作用、有关身体生长发育方面的知识、科学锻炼的方法、体育项目对锻炼身体的意义、运动保健、体育卫生常识以及运动竞赛中简单的规则和比赛方法等。教师应针对不同教育阶段的特点,采取专门的理论教学和理论结合实践教学的多种形式,将上述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体育课中由被动变主动,由盲目变自觉,把增强学生体质实效的获得,由必然王国引向自由王国的境地,以适应终生锻炼身体和娱乐的需要。教会学生体育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体育的基本技术指人们充分发挥 机体的能力,合理而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技能是指按一定的技术要求完成动作的能力。因此,把握技术是形成技能的基础。一般地说,技术和技能把握得越好,锻炼身体的效果也就越好,强壮的体质是提高技术和技能的前提。一般人都会走、跑、跳、投掷、攀爬等。但要跑、跳、投掷的姿势正确,跑的快、跳的高、投的远又需要学习和把握有关的技术,并在经常练习的基础上方能形成技能。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握科学锻炼身体及调整运动负荷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并得到锻炼的乐趣。 3、教育学生学会交往、交流和创造。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向学生传授的是有关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经验、道德行为规范,使其充分了解交往和交流对个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其次,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妥善处理好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密切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以及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第三,教师还应为学生创造或提供有益的正常交往和交流的机会,选择可供交往和交流的对象或榜样。并同时在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思维。倡导创造教育,培养创造能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创造性素质。因为,没有创造型的教师,很难培养出创造型的学生。 4、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和享受美好的人生。教会学生关心,广而言之,就是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际、国内体育界发生的大事,关心体育的进步和兴衰。小而言之,就是指要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学会希罕自己的生命,体育活动中,注重关心同学的健康,关心同学的安全,关心同学的学习,关心教师的言行等以及那些值得关心的人与事。其次,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在以合理的方式满足基本的需要基础上,去努力追求与体验那些更高层次需要所带来的乐趣,诸如助人为乐、求知为乐、不断进取等,使学生真正感到人生的充实、欢乐和幸福。体育课为教材而教学、还是为目标而教学? 现代中小学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技术和技能;二是身体的操练和心理的体验;三是思想品德和情感的要求。针对这些内容,教师怎样去设计教学过程?如何处理现有课本提供的教材。我认为:当体育教师面对一项教材时,首先,必须弄清为什么要教这项教材?通过这项教材,要教给学生什么?其次,必须了解这项教材的魅力所在;第三,要认真研究这项教材怎么教学生才爱学;最后,才是深入钻研采用什么样的教法才能使学生最快地学会学懂。要把教案的设计看成是对一堂体育课美好蓝图的描绘,将体育课教案编写当作上课的具体执行计划。采用的要求是: 1、拟定一堂课的目标要具体。依据知识、技术和技能;身体的操练和心理的体验;思想品德和情感的要求。具体到每一节课的任务,须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实际,从保证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任务着想而定。还应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的不同阶段,任务要有所侧重、主辅分明。切忌抽象笼统,眉毛、胡须一把抓。 2、教材搭配和教法的选择要合适。一堂课的教材安排应以教学进度为依据。辅助教材根据主要教材的性质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适当搭配。着重考虑教材是否符合任务要求,能否保证课堂目标的实现,是否适应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能否有利于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是否突出主教材,保证教学重点。教法要切实可行、符合学生的实际,切忌成人化、竞技化和达标化。 3、教学顺序安排要优化和科学。教学顺序的制定涉及的问题较多,应考虑学生认知与了解活动的特点规律,应把新教材和较复杂的教材安排在前段,以便学生用最充沛的精力投入新教材的学习和完成困难较大的学习内容。把轻易引起高度兴奋的教材放在后段,以免学生过度兴奋,影响其它教材的教学效果。从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特点看,发展身体素质的教材,应把发展速度和灵敏性的教材放在前面,把发展力量和耐久力的教材安排在后面。同时,还要注重身体不同部位练习交替进行。此外,碰到新旧教材、难易程度不同和不同素质教材之间的矛盾并存时,应从课的目标任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以有利于提高课的教学质量为准则,合理确定主次。同时也要考虑气候、场地和器材等因素。 4、教学步骤确定要规范和简练。教学步骤的确定应以教材的动作技术结构为依据。教材的动作结构不同,其教学步骤也不一样。通常将动作结构较复杂的教材合理地划分为几个部分,根据学生的基础由易到难或按技术组成的顺序逐次进行教学。教材各部分的划分,应考虑动作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那种单纯追求教学步骤,而使教材各部分划分改变动作结构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时要注重简练实用,切忌华而不实或过于简单。 5、采用教法手段要恰当和有趣。教法手段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与方法。教法手段的选择与运用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所确定教学手段,应以教材性质、学生情况和作业条件及教学的不同阶段等为依据。不同教材,不同对象和不同的教学环境条件,以及不同的教学阶段,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要做到有的放矢,讲求实效,灵活运用。不可生搬硬套或千篇一律,防止形式主义。常用的有: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与分解法、练习法、游戏法与比赛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等。 6、选择的练习方法要实际和实用。练习方法很多。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教学班级人数的多少;学生的现有基础与身心特点;体育场地与器材条件等的综合情况,考虑和合理选择。具体而言,教师选择的练习方法既要便于学生的接受,又要保证全班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练习密度和运动量。尽可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有充分的身体活动与心理体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完成教学任务。 7、课堂的组织教学工作要周密。体育课大都在操场上进行,教师要组织几十名学生井井有条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课的组织工作非常重要。组织工作贯穿课的始终。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课的各部分的组织工作必须考虑周全。一般课中的组织工作,主要有队列、队形的合理调动和组织形式的正确运用等。基本组织形式有:全班形式、分组形式和个别形式。实践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任务、教材性质、学生人数、基础情况、身心特点与场地器材等进行选择运用。 8、环境的布局和全课时间的安排要妥善合理。体育课对场地器材的安排与布局,全课时间科学的分配与使用须再三斟酌,力求妥善合理。这项工作做得好,其意义不仅在于显而易见的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器材和解决器材不足的困难;更在于便利教师的教学组织管理,加强计划性,保证基本部分主要教材的教学时间。防止相互干扰,杜绝一些不必要的伤害事故发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完成课的任务。如何称得上是一节好课与学生热爱体育锻炼的条件 1、作为一节好的体育课,它必须是充分发挥教和学的两个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创设的教学环境中,充分愉悦的进行身体锻炼和心理体验;使每一个学生的技术与技能切实有提高;对教学内容在了解上有新的发现;师与生之间、生生之间和睦相处。 2、要使学生热爱体育锻炼,必须使学生在学校时,有一个良好的体育活动的环境;有一个参加体育锻炼的较好氛围和体验;并对某些体育项目参加有一定时间的学习和练习;曾碰到过一位好的体育教师。 总之,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用我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以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使学校体育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让孩子在欢乐中,精神得到陶冶;在活动中,身体得到强健;在体验中,技能得到发展,真正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⑺ 《体育新闻与中小学体育教育之间的关系》
毕业论文我实在逼的没招了!题目:论体育新闻与中小学体育教育之间的关系
主题思想 体育新闻 应当成为
推动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 有力臂膀
序论部分
体育新闻是人们已知的
中小学体育教育也是人们已知的
但是,从理论的层面上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子的?这是未知的。还有,在现实生活中,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也是目前我们还不清楚的。因此,我要研究它,了解它。并且希望在这个了解、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发现目前仍旧存在,但是还不曾被人们意识到,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论文的写作目的是,弄清楚体育新闻与中小学体育教育之间的关系,为体育新闻和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本论部分
根据传播学、新闻学、学校体育学的理论,二者之间的关系是……1、2、3、4、……
结合上述理论观点 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 对N个问题进行了调查 (学生减负 孩子健康 游戏锻炼 体育新闻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
问题一 结果与研究
问题二 结果与研究
问题三 结果与研究
问题四 结果与研究
……
结论部分
1 体育新闻关注了 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 健康发展
2 以往的体育新闻 侧重竞技体育 对 体育教育重视不够 使得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得不到舆论的支持 发展受到了阻碍
3 建议 体育新闻 长期 高度 重视 体育教育 栏目 时段 等等 比赛 当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 鼓动人
4 建议 请学校的校长 体育老师 家长 定期 评议体育新闻
5 培养体育教师的新闻素质 兼职通讯员
以上是列出的提纲,谁能帮我写一篇6000字以上的论文?让我借鉴一
⑻ 教育部有没对中小学体育师生比的规定多少
学校类别 教职工与学生比例
城市高中 1∶12.5
县城高中 1∶13
农村专高中 1∶13.5
城市初中属 1∶13.5
县城初中 1∶16
农村初中 1∶18
城市小学 1∶19
县城小学 1∶21
农村小学 1∶23
⑼ 教育部鼓励中小学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体育锻炼有多重要
我觉得很有必要每天一节体育课,自从上学之后孩子越来越胖,放学后孩子是没有时间再去锻炼的,在学校一直坐在教室里容易引起肥胖,每天户外1小时的体育煅烧既增强体质,对眼睛也有好处。
⑽ 初中与小学的体育教育有什么区别
小学体育和初中体育的教学目标不同.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好处,知道一些保护自身健康的常识和方法,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知道一些培养基本活动能力的基本动作和学练方法,能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具备一定的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培养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与同伴相互合作的良好品质和习惯.而中学体育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对运动技术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