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学音乐课堂上的教学目标分类可以有几种
情感模式
是以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参与—体验模式,情境—陶冶模式等.
1.参与—体验模式
“参与”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共同解决问题;“体验”是指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亲身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
① 理论基础:音乐美学理论、现代心理学理论是其理论基础.
②
教学目标:以审美体验为基础,以学生主动参与与直接体验音乐活动为主要形式,促进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协调发展,使学生身心和谐成长,陶冶心灵,确立健康的审美观.
③
操作程序:情感唤起——定向激趣阶段,情感深入——感知体验理解阶段,情感外化——创造阶段.情感唤起阶段,以爱美为特征,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情感深入,即感知体验理解阶段,以鉴赏美为特征,培养学生高尚健美的审美理想和趣味.情感外化阶段,以创造美为特征,将内在的审美情感体验客观化、对象化、形式化.
④
实现条件:参与—体验模式的实现条件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为诸如何时让学生参与教学,以何种方式参与,如何有效利用参与活动等问题,都是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精心设计的.
⑤评价:第一,该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注意力,增强音乐记忆力,最终达到终生热爱音乐的目的.第二,此模式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渠道进行参与
(歌唱、演奏乐器、律动、表演、创造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发挥通感的作用,提高了学生感受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愿望与能力.第三,参与—体验模式能够增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情感交流,培养发展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第四,该模式也有利于课内外结合,把音乐课堂延伸至课外、校外、家庭.第五,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每个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从中获得许多新鲜的感受,很受学生的欢迎.
2.情境—陶冶模式
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一种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审美人格,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得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① 理论基础:情知教学论、现代心理学理论和以此为基础的 “暗示教学理论”是其理论基础.
②
教学目标:通过情感、认知与行为的多次交互作用,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陶冶、升华,身心协调成长,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同时又学到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③
操作程序:包括创设情境——情境体验——总结转化几个步骤.创设情境阶段,根据教学目的,教师可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电化教育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情境体验阶段,可通过参与各种游戏、唱歌、听音乐、表演等活动,使学生在特定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在总结转化阶段中,教师要作启发总结,使学生领悟所学内容,做到情理的统一,并使这些情感体验感受得以转化为理性认识.
④
实现条件:这一模式中教师是学生情感的 “激发者”和
“维持者”,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多种能力,并把音乐器材、教具、教学环境布置好.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一起进入角色,使情境更加入情入理,达到诱导学生的情感和促进学生认知的目的.
⑤
评价:这种在情境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由感受而动情,由动情而晓理,由晓理而实践.把认识与情感统一在同一情境中,充分利用认识过程的情感因素,与单纯感知相比,效果更好.
(二)行为模式
是以动作的和心智的技能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示范—模仿教学模式,行为—辅助教学模式等.
1.示范—模仿教学模式
①
理论基础:示范—模仿教学模式是历史上最古老的,使人类经验得以产生和传递的基本模式之一,也是创造活动的基础.它是指教师有目的地把示范技能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使他们通过模仿有效地掌握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技能学习着重与学生行为习惯的控制与培养.学习理论是技能学习的基本的理论基础,诸如动机理论、强化和反馈原则、主动练习原则、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原则、整体学习与部分学习原则、学习迁移原则等,都是技能学习应该遵循的.
②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表演技能.
③
操作程序:其操作程序是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定向阶段,以教师对技能的示范为有效的刺激,引起学生相应的行为反应,使他们通过模仿有成效地掌握技能的操作原理和程序.在参与性练习阶段中,由教师指导,学生经过模仿、纠正、重复、改进,形成正确的技能行为反应.自主练习阶段发生在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动作或操作要领后,学生加大练习活动量,进行自主练习.迁移阶段是对模仿的进一步深化,指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动作与操作要领之后,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于新的学习或创造性的活动中,即形成了某种音乐能力.
④
实现条件:技能的形成主要是学生自己练习的结果,教师对教学的控制量相对较少.
B. 如何确立小学音乐教学目标
兴隆第四小学 吴娇青 小学音乐教学,是一种启蒙式的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及培养兴趣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感知音乐的魅力,还要以兴趣爱好培养为重点,兴趣是就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音乐新课标基本理论告诉我们要积极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然而,我们都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是核心,重点是作为小学的音乐老师,该如何去设计好一堂音乐课,如何做好教学计划,以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这些是我今天所要谈及的内容。 教师上的每一堂课都离不开事先准备好教案,也就是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不但要包括学生在课堂所学的活动,也包括教师在课堂所教的活动。而在一篇好的教学设计中,确立明确而有效的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起着导向作用,也就是教师在选择和采用一切教学行为、教学步骤、方法、媒体时都要考虑教学目标。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中如何制定明确有效的教学目标呢?在制定教学目标前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种在教学活动之前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即教师预先设定学生在学完这一课题后应达到的标准。它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它影响教学过程的设计;决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它制约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决定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由于这种标准要体现的是学生后要达到的标准,因此,在设定时应当陈述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应陈述教师的目标。 有了上述的指导思想,现在进行面向对象的分析。小学音乐新课标基本理论告诉我们要积极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是一名从事音乐教学的老师,但是我也是从一名学生过来,将心比心,学生时代对课堂的选择也是有喜欢与不喜欢的课,其中的原委现在分析来看,跟老师如何的教是有很大的关系在里面,也就是说如果老师把一门课程,事先把各种教学设计策划好,即使是枯燥的内容,在课堂讲来,也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在设立教学目标的时候,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来制定。 接着,我们要确定教学目标。在如何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有的老师不免回走进死胡同。在教学目标编制的过程中易出现盲目性,照本宣科机械的照搬,笼统空乏,还有就是目标的定位不准确,不全面,制定目标存在要求偏低或过高情况,偏低对学生已掌握了的东西,还要反复讲解,偏高随意拔高要求追求难度学生难以接受,没有抓住重点。综上所述之不足,我们就可以确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性 加强对《课标》的学习和掌握,把握住教学的重、难点,握准教学方向,依据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而不是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随心所欲,自己知道的地方就夸夸其谈,自己知道少的地方就讲或不讲。音乐教学活动的灵魂就在于教学的语言技巧,教学语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兴致勃勃。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应该具有驾权语言的高超技能:亲切舒缓的语气、抑扬顿挫的语调、张驰相间的语速、强弱适当的音量。使教学语言给人以一种强烈的流利动听、富有磁力的语感美的刺 激,为教学增辉添彩。 二、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音乐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进行描述,便于在学生大脑里形成表象,有利于学生把这种音乐形象同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知进行联系和想象,去深刻地理解音 乐,从而发挥教学语言的直观作用。教师讲得引人入胜,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都保持高水平,学习效果必然提高。不仅要生动形象,还要幽默风趣,幽默可以调节学生的听课情绪,减轻学生的疲劳强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形成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离不开形象思 维的支持,而幽默又往往以形象思维为特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借助。当然,幽默不同于庸俗的说笑,它来自敏 捷的思维和丰富的学识,因此,表现幽默和风趣更需要教师具有很高的语言修养。更可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穿插音乐游戏,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音乐游戏是帮助学生架设学习音乐的一座桥梁。音乐游戏的主要特点和类型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所以音乐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音乐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 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与变化,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作出反应,在游戏中学会听辨不同旋律、 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训练了听觉、视觉和运动觉,从而达到音乐学习的目的。 三、制定目标的准确性 我们根据年龄段特点分割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因此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依据小学生年龄的特点,可以把他们分成一、二年级的低年级段和三~五年的中高年级段。那么在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中体现低、中高年级的不同呢?在制定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时,教师更需要理解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中提出的要求。如总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中的兴趣的要求,在一二年级是初步具有学习音乐的能力。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生,我们在设立教学目标的时候,是让学生认知音乐,初步感知乐曲中的情绪变,感觉到音乐的美,在知识与技能:掌握跟、唱。到三~五年级就是具有音乐学习的兴趣。,这一阶段的学生,我们以激发兴趣,体验情感为主,将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体验、感受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在堂课的教学中,避免音乐课教学中单一传受知识、枯燥无味的教唱等,老师用听音乐式步步深入导引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的思维随着真善美这根主 线进行和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又充分采用激励性学习方法,使教学环环相扣,紧凑而不散乱,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较为科学合理,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通过观察发现、感受到生活的美,并觉得学习也是一种乐趣。如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还要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
C. 小学音乐课的教学目标怎样确定
呢 教学目标的确定,主要依据课程标准、学生的情况以及学习需要、教学专内容及教学条件。(属1)音乐教师要对《音乐课程标准》有整体上的把握。熟悉教学总目标的要求,还要熟悉学段目标。(2)教学目标的设计,离不开对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学情的分析。(3)要分析教材内容,对教学内容有整体的把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教学内容的分析有其特殊性。音乐教学内容大部分是音响资料,音乐教师要在从“听”中来分析,对音乐的熟悉过程就是体验和感受的过程,对音乐作品有了自己的感受,才能在教学设计时找到独特的视角,制定的教学目标才能合理、有创造性。(4)还要因材施教。
D. 小学音乐课教学目标如何设定求解答
(1)音乐教师要对《音乐课程标准》有整体上的把握。熟悉教学总目标的要求,还要熟悉学段目标。(2)教学目标的设计,离不开对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学情的分析..
E.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如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音乐教学目标是指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结果和标准。它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的作用。 我认为音乐教学目标的确立和表述是每一位音乐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自主行为,必须根据音乐内容来设计切实可行的目标。不必过于追求统一,千篇一律;因为音乐教学本身就是艺术,而艺术是需要个性的,没有个性就形不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更谈不上创新与发展。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践,应该是三个维度的整合,应该形成一个有机的联系,所以新课标指出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注意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体现。三维目标各有各的规定性,我们要把它统一成有机的整体,来加以关注。 比如《太阳出来喜洋洋》一课,教学目标的两种设计表述,第一种:1、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会用高亢弹性的声音演唱。2、以组织学生为歌曲选择节奏型参与合奏的形式,来提高学习兴趣,加深音乐体验。3、以组织学生即兴创作音乐剧的形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第二种:1、情感态度目标:分析了解作品的形成环境,感受民歌魅力,并能喜欢这些民歌。2、过程与方法:乐于参与小组活动,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作品。3、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四川民歌的特点,以及传统民族音乐的相关知识。 可以看出,同一课目标的设计表述完全不同。第一种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第二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第一种第一条是知识目标,二三条是过程与方法。第二种三个维度有机结合,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第一种属于传统音乐教学目标,强调共性,过于追求标准化与规范化,而眼下我们的音乐新课程则首先关注一个“新”字,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表述必然会精彩纷呈,焕然一新。 所以,作为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设计中,我们必须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实际出发,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以“音乐为本”,紧紧抓住音乐要素,深化音乐审美,运用音乐语言的手段来促成音乐教学,从而科学的整合教学目标。 相信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在师生情感的交融中,一定能愉快地完成音乐任务。
F. 小学音乐教学总目标是什么 急急急
让学生学会识简谱,对音准有一定的把握,让孩子们喜欢音乐,培养音乐素养
G.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目标有哪些
您所说的基本目标应该就是指本体目标或者说是基本任务吧,即通过快乐音乐课的亲身体验,培养并不断提高学生对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表现甚至创造与创新等能力,通过音乐审美与表现,塑造真善美的心灵,养成良好的人格与道德品质。最终,实现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高尚、完美的人。上述比较零散,现将基本目标总结如下:一是审美目标,通过音乐美育培养美的心灵;二是实践目标,通过亲身体验与生命律动,感受表现音乐美;三是创新目标,通过人人生来俱有的创造潜能,创作或编创音乐小作品,将自身感受与音乐本体连为一体,实现审美与实践基础上的升华。审美目标为核心,实践是手段,创新是突破。这些当与音乐教育的审美、实践、创新等哲学观念联系起来归纳总结。
H. 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的四个要素
音乐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四个要素:
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如果我们把教学目标表述为“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与歌唱能力”,就等于把目标的行为主体定位于教师而不是学生,因为是教师想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某些方面的能力。事实上,判断教学效果的直接依据是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真正获得情感体验与切实的进步,而不是教师的主观愿望能否实现或教学任务是否完成。
2、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明确、可测评的,而不是笼统、抽象、模棱两可的。如果我们学唱了一首歌唱雷锋的歌,就把目标定位于“把学生培养成雷锋式的好少年”和“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不仅是主体定位的错误,而且也无法就“把学生培养成雷锋式的好少年”和“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进行测评,因为通过学唱一首歌,根本无从测评学生提高了多少。
3、行为方式必须是灵活、多样、可操作的,而不是单调、乏味、缺少情感与活力的。如果我们的教学不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其行为方式也必定会不合适宜,只有真正熟悉、理解、研究学生的教师,才能制订出深受学生喜爱、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与实际水平的行为方式。否则就会出现没有教学效果的盲目的教学活动、浮躁的不贴切的行为方式。
4、行为程度必须是面向全体的最低底线,而不是个别尖子生才能达到的最高标准。如果我们制订的教学目标不是最基本、最普通、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我们的教育也就不是面向普通人的基础教育了。因此,行为程度要适当,既符合多数学生的实际程度,又能让那些接受快的学生有继续发展的空间。例如:“至少能记住歌词或音乐主题”、“能基本正确地演唱歌曲”、“感受音乐作品浓郁的地方风格”、“体验创编活动的快乐”等众所能及的标准与层面。
I. 怎样确立小学音乐课的教学目标论文
巧设教学目标 (作者:董天庆)
看到这个标题,也许你会嫣然一笑:设定教学目标还有“巧”?谁都知道: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教学,教学就要备课,备课就要写教学目标,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经历中,自己不知道写了多少回教学目标,还没听说过设定教学目标有啥“巧”呢。
一个不该被忽略的重要问题
是的,这是一个常被许多教师忽略而又异常重要的问题!被忽视就是因为它太平常,平常得让你不需要思考。照搬《教参》、或者是按照自己的习惯思维随便写上几句,拟出那么两三条,也就过去了。至于目标与教学效果的问题,也许你没有多想。说它异常重要,是因为: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是从目标设计开始的。这里面的确有不少的“巧”呢!不信?你就从回答下面的几个让你觉得不是问题的问题开始吧。
问:学校是干什么的?
答: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
问:是的。我们的中小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答:国家的教育方针讲得很明确,我们的中小学校就是要培养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问:正确。学校靠什么去达成国家制订的教育方针的目标呢?(这个问题有些宏观,可能不太好回答。聪明的你也许会说:)
答:靠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嘛!
问:没错。不过回答得比较笼统。在学校里,学生最多的时间是干什么呢?
答:上课,在课堂里学习。
问:很对。学生在校的时间里,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在课堂里,学生们又在学些什么呢?
答:学习各门课程。
问:没错。好,我们的问答先告一个段落。
梳理一下,关于教学目标的问题,我们从宏观上开始有了一个脉络:教育方针是国家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总的方向和总的指针。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着这个宏观目标而展开。实施各门课程的教学,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是通过课程的实施来体现的。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教育方针是我们必须清楚的。因为它是指导和规范学校办学、指导和规范教师教学的宏观目标。这样说,你肯定能理解。不过,你很可能会觉得这个目标与我们要研究的音乐学科的目标跨度太大、相距太远,难以联系起来。那么,让我们先来了解有关目标的分层与关系吧。
目标的分层与关系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就与我们教师设定教学目标的联系来看,其目标关系可分为三层,我们称之为三个级别的目标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上一级目标对下一级目标起着指导和规范作用。
一级目标:
是关于教育目的类的目标。具体地说就是教育方针。它是由国家制订的关于培养人的总目标。其表述特点是高度概括、宏观而比较抽象。教育方针是国家和政党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指针,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它是课程设置、课程标准的制订、教材编写的指导和依据,是我们中小学校办学、教师教学的宏观指导和规范。
二级目标:
是为了确保一级目标的达成而制订的目标。就与我们教师设定教学目标的联系来看,二级目标就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组织各学科专家制订的。它阐明了各门课程的性质、功能、价值、目标与内容框架,提出了教学和评价建议;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介绍到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在目标系统中,上级目标总是对其相邻的下一级目标起着指导和规范的作用,而下一级目标则完全是为了上一级目标的达成而设定的。
就以“教育方针”这个一级目标和“课程标准”这个二级目标的关系来说吧,针对“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这个要求,在小学阶段的课程设置方面,就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德育类的课程有《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其他各门课程中也渗透了有关德育方面的要求。智育方面的课程有:《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等,其他各门课程中也渗透了有关智育方面的要求。体育方面的课程有《体育与健康》,其他各门课程中也渗透了有关体育方面的要求。针对教育方针提出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自2001年秋季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起,从小学到初中以至到高中,还专门新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门课程密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关注社会,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向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向去发展。美育方面设置了《音乐》、《美术》和《艺术》等课程。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如果我们现行的课程不是作这样相应的设置,“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又如何能够实现呢?这样一问,也许让你顿悟了一个平时忽略了的问题——对学校课程设置依据的思考。
当我们注意并了解了一级目标与二级目标的关系之后,让我们接着来关注三级目标。
三级目标:
就是教学目标。(可分为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等四个层面。)三级目标的制订者是我们教师。其特点是具体而密切联系实际。三级目标是与我们教师联系最直接的目标,是我们应切实把握的重点目标。
学年目标:指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科课程功能、价值及内容的界定和对该学年的具体要求,(现行《课程目标》将不同年级划归为几个学段)设定出应当达到的基本目标。
学期目标:按照一个学年为两个学期的基本划分,将学年目标作适当分解的目标。
单元目标:以学期目标为基本依据,密切联系教材中单元的具体内容而制订的目标。
课时目标:以单元目标为基本依据,密切联系教材中的内容,将单元目标分解而成的非常具体的目标。
通过上述介绍,相信你对教学的目标系统有了一个大体的认识。不过,你最关心、并急于想了解的恐怕还是“目标的设定究竟有啥巧”的问题吧。其实,“巧”是一种赞赏性的评价语,它比“合格”、“适当”等等评价还胜出一两筹。它是在达到了标准的基础上来体现的。那么,教学目标的设定有没有一个基本的标准呢?有的。只是要弄清楚这个问题,还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明白的事呢。让我们继续往下聊。
“鸟巢”与鸡窝
通过前面的介绍,相信你对于教学目标的层次关系有了一定的理解,并且,对于“下一级目标应该是为上一级目标的达成而设定的”这一原则有了一点印象。然而,对于这项原则仅仅是留下一点印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认同,在此基础上,再将其转换为自己的行为动机,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制订出科学而切实的教学目标。让我们借助一件熟悉的事去思考: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举办权。这是国人实现的百年奥运梦想,举国上下为之欢欣鼓舞。然而,在我国举办奥运会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就是关于举行开幕式、闭幕式以及一些大型竟赛项目所需的主会场馆。为此,国家决定专门建造一个高规格的专用场馆,并就该场馆构建的基本水准(包括总体规模、容量、功能、舒适性、安全性、艺术性等等)提出了要求。(这个要求就是构建这个场馆工程的一级目标,也就相当于我们教育所遵循的“教育方针”这个一级目标)在这个基础上,面向世界进行国际性的招标。许多国家的设计机构及设计师们根据招标要求,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然后参与投标。经过严格的评判、比较、筛选,最终选取了“鸟巢”的设计法案。“鸟巢”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国际一流体育场馆的水平,是一个包括钢筋、泥、木、电、声、光等等若干个建筑所需的工种的综合性设计方案。(这个方案就是为达成北京奥运会所需场馆而制订的二级目标,也就相当于我们教育的二级目标——《课程标准》。构建场馆所需的各个工种就相当于我们课程设置中的语文、数学、音、体、美等等各门课程。)承担建设的各个工种按照“鸟巢”的总体构建要求,根据施工需要又制订了不同进度的施工标准。(这个施工标准就相当于我们教学的年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各个工种则依据每一个施工进度的要求,进行每一天、每一次、每一个环节的具体作业。(这就相当于我们的课时教学。)最终在预定的期限内完成了“鸟巢”总体建造。让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颖而独具特色的奥运会专用场馆展现在我们的首都北京。
聊到这里,你肯定对目标系统中各级目标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是呀,如果参与“鸟巢”工程的施工人员们不依据上一级目标的要求,随意施工、自由发挥,那么“鸟巢”就会变成“鸡窝”了。
那么,我们教师制订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和识别的依据是什么呢?概括地说:要制订出科学而切实的教学目标,全面而正确地把握《课程标准》的精神与要求是基础和前提;全面而正确地理解教科书的编排意图是关键;密切联系教师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是保障。
科学而切实的教学目标
具体地说:要制订出科学而切实的教学目标,应把握好三个要素:
1、正确定性。
全日制音乐《课程标准》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归属为四个领域,分别是: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教科书中的内容也都归属于这四个领域。我们在制订教学目标时,首先应将教科书中的内容正确地联系这四个领域。当然,具体到某一个内容该归属于哪一个或同时该归属于哪几个领域,还得作具体的分析才能确定。
举个例说吧:在某个版本一年级教材的起始部分中,呈现的内容为“唱歌”,歌曲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上学歌》:
【唱歌】
针对这一教学内容,三位教师就制订了三种不同的教学目标,但其中只有一种的定性是正确的。你能判断出来吗?
A、引导儿童认真聆听歌曲,能充分感受并能描述出歌曲所表现的儿童上学时愉快的心情。
B、 引导儿童在认真聆听歌曲的基础上,能随《上学歌》的范唱舞蹈,并能以个性化的动作设计,表现出上学时高兴的心情。
C、 能正确、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在按顺序看三种目标表述的时候,可能你的心里在想:第一种没错嘛,注重引导儿童充分感受音乐是对的。第二种也对,是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编活动嘛!喔,还是第三种要恰当些。因为这是一首歌曲教材嘛,能正确、完整地演唱歌曲最重要!在能够自信而投入地演唱的基础上,歌表演的自由创编才有发挥的余地嘛。
如果你真的是这样想的话,说明你的感觉是很不错的。为什么第三种最恰当呢?因为《上学歌》是歌曲教材。那么,这个课时就应该把歌曲教学作为主要内容来进行。把学生“能正确、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作为主要任务来完成。前两种目标把《上学歌》作为欣赏教材和舞蹈(表演)教材来等待,显然是定性出了问题。
也许你又会问:就《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归属的四个领域来看,《上学歌》应该归属于哪些领域呢?《上学歌》的教学可归属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这三个领域。其中,重点应放在“表现”上。这首歌本身很简单,歌词生动形象、通俗而直白,朗朗上口,低年级学生一听就能明白。曲调以五声宫调式音阶为基本构架变化而成,起伏而流畅,具有口语化的特点,很容易上口。教学中,通过聆听老师(或录音)的范唱,让学生对歌曲所表现的情景、情绪留下印象,这是感受。指导学生正确地演唱这首歌,并完整而有表情地演唱,这是表现。不过,要做到这一点还真需要教师下些功夫呢。“正确地演唱”首先是指音高、节奏、吐字咬字的准确。其次,还包括根据词意和旋律的起伏应尽可能表现出的抑、扬、顿、挫。“有表情地演唱”是指学生不仅充分的理解了歌曲,还把自己置身于歌曲塑造的情景之中,把那种“愉快、甜美、高高兴兴去上学……”的心情自然地表达出来。要达到这种效果不是很容易吧?当然,当孩子们能正确、连贯地演唱歌曲之后,也许你会启发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用适当的表演动作进行歌表演,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好,我们继续聊要制定出科学而切实的教学目标,应把握的第二个要素:
2、适当定量。
这里指的“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份量,二是对质量的具体要求。一节课的时间也就四十来分钟,(小学一般为40分钟,中学一般为45分钟)如果教学内容过多,就难以保证质量,往往会造成蜻蜓点水似的赶进度,不深不透、浮在水面上的教学状况。定量过低,则浪费时间,或会出现就某一个环节、就某一个内容机械重复、学生厌倦的局面,最终影响上一级目标的达成。
我们仍然以《上学歌》的教学为例来研究吧。下面有三种不同的目标设定:
A.能正确、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B.能正确、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乐于参与歌表演,并能积极地创编动作,将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愉快的情绪尽情地表现。
C.能正确、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能用儿童打击乐器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能创编动作随伴奏作表演,并用简笔画的方式(画太阳、小鸟、小朋友上学校)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
显然,A目标有正确的定性——歌曲教学。有明确的定量——“能正确、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就是演唱表现的质量标准。但作为课时目标,其教学内容略显单一。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力强、教学方法适当,可能在20分钟内就完成教学任务,会让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缺乏对歌曲的深化处理。目标任务定得较低。
B目标对歌曲教学的要求与A目标一致,增加了对歌曲感受与表现的延伸拓展,体现了以“表现”为主要任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作适当的歌表演创编。对这一部分的质量既有明确的要求,又留有一定的空间。因为全班几十名学生在自编动作参与表演方面,不可能做到整齐统一。这里,目标设定用“乐于参与”、“并能积极”的表述,体现了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精神面貌,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促使自己的教学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因此,这个目标定性正确、定量适当,是一个很好的目标设定。
C目标前面部分的要求与A、B两个目标一致,在教学内容里增加了打击乐伴奏、节奏创编,儿童画创作等等。虽然该目标设计反映了教师充分为儿童营造自由、宽松而快乐的学习氛围,提倡学科综合、培养儿童多种才能的愿望。(这种教学理念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毕竟很有限,内容过多,会造成顾此失彼;内容过杂,会冲淡主题。如果各项内容之间缺少必然的联系,就会失去音乐教学这条主线。
好,当我们对目标设定的“定性”和“定量”有了理解和认同后,需要把握的另一个要素是:
3、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学生的发展是动态的,并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随着学习生活的推移,学生的认知、思维及各种能力也在发生着变化。要制订出科学而切实的教学目标,就应该把握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体地说,就是要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的已知、(即已有的知识)已能(即已经具有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现实状况,把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新要求作为目标,取得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的实效,(学生跳起来可以摘到果子)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我们还是以《上学歌》的教学为例。假如请你在不同地区的两所学校,对同一个年级的学生就此内容教学。通过了解你得知:由于地方经济、文化、教育等等方面的差异,甲校的教育状况比较落后。学生们接触音乐的机会非常少。由于师资及教学设施方面的原因,学校的音、美等课程也很难保证。全班几十名学生找不出一首大多数人能整齐演唱的歌曲。而乙校的情况则截然不同:在学校、家庭及学生生活的环境里,学生们能接触到大量的音乐,一个班里的学生能较整齐地演唱的歌曲就不下七、八首。面对有如此差异的学生,你肯定会认为他们的起点(基础)不同,最近的发展区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吧。那么,你的课时目标会如何制订呢?也许你会这样设定:(对甲校学生教学的课时目标)
基本能正确、完整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乐于参与歌表演,尝试用自编动作表达出自己的情绪。
(对乙校学生教学的课时目标)
能正确、完整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乐于参与歌表演,并能积极地创编动作,将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愉快地表现出来。
如果真是这样,我要热情地为你鼓掌!因为你设定的教学目标很巧。不仅定性正确、定量适当,还密切联系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呢。在对甲校学生设定的目标中,你使用了“基本能”的限定词,表明了对主要任务的确定和质量方面的要求程度。是呀,面对音乐基础如此差的学生,你的教学能使“他们基本能正确、完整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就是很好的教学实效嘛!另外,在目标对歌表演的表述中,你使用了“尝试”一词也非常恰当。体现了你的教学追求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的质量标准。鉴于这个班的实际情况,由于学生们生活环节比较闭塞,见识少、害羞、胆怯是很自然的。你能让孩子们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说明孩子们已经能自信而投入地表现音乐了。在这个基础上,充分鼓励和调动孩子们参与歌表演,让他们充分享受音乐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至于孩子们是否都能主动、大方地参与表演,这的确不能要求太高。因此,“尝试”一词使用得巧!
聊到这里,你肯定会这样说:对于如何制订好教学目标,我已经心中有数了。是的,我完全相信。不过,如何“巧”设教学目标的问题,你是否已有答案了呢?其实,把握住目标设定的三个要素,是形成合格目标的必要条件。目标设定得巧不巧,还有一点讲究呢。
“巧”目标的表述
“巧”目标的表述应反映出三点:
1.行为主体明确。
因为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用教学论的观点来看,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其结果应体现在学生身上,所以,在目标的表述上,应反映出学生是行为主体。如前面《上学歌》的目标表述中,“能”、“乐于参与”、“尝试”等等表述无疑是指学生。我们常见这样的目标表述: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感受……显然,这样的表述其行为主体就不是学生了。这里讲的“通过创设情景……”显然是指教师的行为和做法。再比如,有的目标表述:通过视频、音响的展示,使学生了解聂耳;通过学唱《卖报歌》使学生…...。这样的表述同样指的是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2.便于检验和评价。
目标就是预期结果。特点是具有明确性,便于检验和评价。因此,我们在表述目标时,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等都可以不写进去,应开门见山地写出确切、具体的预期结果。常用的词汇有:能、(能唱、能说、能听出、能奏……)会、知道、认识、了解、掌握等等。这样的表述就很方便检验和评价,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完成得如何、效果怎么样,对照目标一检查,岂不一目了然了吗。
3.简洁、明了。
其实,前面已经渗透了这个要求,如果我们的目标表述有了明确的行为主体,又写出了明确的预期的结果,那么,这样的目标肯定是既简洁又明了的了。
好了,关于巧设教学目标的问题,我们聊了很多。现在,聪明的你就不会再去追问目标设定的“巧”究竟在哪里了吧?如果你一直都认真地参与了和我的聊天的话,答案自然就会在你的心里。
(注:本文选自贵州人民出版社《七巧音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