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寒假社区公益服务活动实践报告小学生用的
服务时复间:2009年8月10日制至13日 服务地点:农村
服务内容:帮助老人
服务过程及体会:在暑假的第二个月,由于回老家探亲,在那里呆了一星期,在那里,我学会了很多东西.
这里的居民一大清早就去工作了,而我睡的习惯,惊醒了起来,打开门窗,突然看到一位老太太在推着早餐车,正赶市集去,仔细瞧瞧,原来是邻家阿婆,阿婆已有70年迈,真是岁月如飞刀,刀刀催人老啊,为了维持生活,阿婆做起了生意,看阿婆那么不方便,便上去帮忙.我向他打招呼,阿婆笑着说:都长那么大了呀,孩子.我也笑了,我跟阿婆一起推着车,一边感慨着家乡的变化,到达目的地后,我帮阿婆卖起了早餐,车上有两个大锅,分别装有绿豆汤和蟹粥,蟹粥比较受欢迎些,因为本地靠海,寒气较重,放了生姜片的蟹粥比较好吃,可以祛寒防冷,我们一起分工合作,阿婆负责收钱,我负责盛碗,有条不絮的进行着,虽然每碗只有几毛钱,但能卖完就很不错了,最后在我的细心照料下,终于卖完了,而阿婆也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从这次社区服务中,让我学到了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去拼搏,才能撑起生活的风帆,而不是坐以待毙的等着.同时我感悟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真谛。
非原创~
② 小学生学生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一、调研的背景:
学生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对学生将来的成长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区小学普遍存在着教育场地狭小、社会实践活动资源溃乏的现状,本课题的调研,使我们及时了解当前城区小学在学生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资源,有效地开展此项活动的做法与对策,从而对城区小学在开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中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省内外研究概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挪威、法国等国和我国台湾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都注重开设社会实践活动类的课程。我省第一批国家级新课程改革实验区如宁波北仑等地区在一年的实验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主要是让学生重点参与社会生活领域,接触社会现实,注重开展各种社会参与性的活动,如社区服务(包括参与养老院活动、社会公益性活动等)、社会调查、考察与访问(包括访问地方政府官员等)。社会参与性学习往往体现不同地方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和发展状况,它反映在不同学区的课程方案之中。
三、调查方法及内容:
(一)样本选择:城区小学共2个年级段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情况,任意选择学生200名。
(二)方法选择: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三)调查内容:
城区小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模式
城区小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
城区小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中的反映
城区小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四、实施步骤、方法和时间安排:
1、实施步骤:(1)2003年6月确定调研内容并查找有关资料;
(2)2003年7月设计问卷调查的内容和形式;
(3)2003年12月至1月,实施问卷调查,采访相关人员,召开座谈会。
(4)2004年1月至2月,分析数据,得出调研结果撰写调研报告。
2、实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
五、调研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190份,回收率95%。
各校在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设置上基本相同,每周各班设置2课时为社会实践课时间。全校性校外社区服务及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1周。
各校在课程设置上大同小异,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合理安排综合实践活动指定学习领域的时间。
表一: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的模式
基本模式为:选择主题——设计方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总结评价
(1)主题的选择: A学科教材内容的拓展与延伸,B各学科内容的融合;C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D儿童感兴趣和关心的课题。
(2)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包括如下环节: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步骤--活动策略--活动评价。
(3)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通过社会考察、讨论分析、角色扮演、办报创作等社会活动方式,对主题进行探究、发现,通过从不同角度对社会问题和科学现象进行研究,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作出结论。
(4)成果展示。这一阶段是学生将综合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展示,展示的形式可以是调查报告,也可以是统计图表、照片,还可以是制作、建议书、新闻发布会等等。
(5)总结评价。总结评价主要包括:活动中的参与度、主动性、创造性程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对工作完成的努力情况等。总结评价的方式主要以自评为主,同时提供组评、师评,激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下一个活动。
表二:课程设置总目标
课程设置总目标 1、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2、了解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些常识;3、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获得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他人、对自我的责任感; 6、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表三、课程实施原则:
1、实践性原则。社会实践活动是以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开放性原则。社会实践活动应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创造性表现。因此,社会实践活动在课程目标、内容、过程及评价诸方面均具有开放性。
3、自主性原则。社会实践活动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提倡教师进行必要的和有效的指导,不要包揽学生的学习活动。
4.生成性原则。社会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
课程。在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注意不断生成的新的活动目标和新的主题,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不断完善。
表四、课程管理:
1)教学管理
学校形成教导处——年级段——执教教师三级管理网络,由教导处从开发、实施到评价等环节对社会实践活动课进行全程管理。年级段具体安排内容并制定评价办法,执教教师具体实施课程计划。
(2)师资培养
在校教师均有承担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责任和义务,要自觉进行继续教育,不断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成为一专多能的教师。学校要重视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充分挖掘社区与家长资源,扩展社区活动基地,开展实践研究活动。
2.是重视校园内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学资料的积累,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新体系。
(4)学生安全保障
学校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各类学习和实践活动时,配备专人负责安全工作;制订学生校外活动安全预案,落实安全措施;必须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鼓励一部分学生家长在可能的前提下,参与学生的校外活动,协同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5)、研究方法
尽量采用参观、访问、调查、实验、测量、采访、宣传、郊游、野营、义务劳动、公益服务等方式,以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达成本课程预期的目标。
表五、课程评价
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学生的评价主要采用激励性、发展性评价方式。
1、评价的内容
内容有三方面:一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态度,是对学生是否认真参加小组活动,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等方面进行的评价;二是活动过程中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是对学生是否乐于帮助同学、主动和同学配合、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对班级和小组的学习做出积极的贡献等进行的评价;三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对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和结果中实际表现予以全面客观的评价。
2、评价的方式:评价方式有汇报、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演、竞赛、评比。
3、评价形式: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定,社区辅导员评定、家长评定等多种形式。开展多元化评价,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即时评价;阶段性评价;档案袋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自我评价)
A、小小的我(可爱的我)B、我的活动空间(活动大排挡)C、活动成果
D、我的收获(我的不足回收袋)E、我的小缺点(我的小打算)F、我对自己的希望
(二)城区小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
1、各年级段基本实践内容:
一年级 学校附近有什么?了解学校附近的社区设施
二年级 谁认识的水产多,并选择一种介绍)
三年级 拜访邻居 、跟爸爸妈妈去上班
四年级 安全问题
五、六年级 渔业资源保护
环境污染及治理
2、小学中年级段主题活动程序:
一、设置问题情景,提出活动主题或研究问题;
二、学生自愿组合成立活动或研究小组,选好组长,分好工,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进行;
三、讨论活动方案或设计研究方案;
四、班主任审批活动方案;
五、按活动方案或研究方案做好准备:笔记本、笔、记录表格、访问提纲、录音机等工具等,如果要采访,还做好采访预约。
六、开展活动,记录活动过程和采集到的资料。资料尽可能地全面,要来自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渠道,材料要真实,尽可能地用第一手资料。
七、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写出自己在活动前后的心得体会。是集体项目的,必须要有集体成果。
八、提出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完成一项针对主题活动的设计。设计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合作的。
九、在班内展示活动成果和设计。
十、活动评价。
3、小学高年级段主题活动程序:
一、选题阶段:
1、布置与动员,公布选题范围,进行选题辅导; 2、学生在班主任指导下组织调查,产生感兴趣的子课题;3、班主任收集学生的子课题并进行筛选,确定子课题并公布; 4、学生根据学校公布的子课题,调整选择题目组成课题组; 5、小组选举组长,聘请好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题论证;6、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共同设计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研究组内成员分工;
7、开题报告;
二、研究阶段:
1、小组独立研究,教师监控、指导。2、教师组织课题组之间交流,推动课题研究;
三、总结阶段:
1、撰写研究成果,进行个人和小组总结;2、班级展示,同学评议;3报告会;4、教师评定成绩、总结。
4、各年级段具体实践计划内容
一、二年级社会实践主题系列
周次 主题活动 活动目的 简要过程
1 认识我们的校园 爱学校教育 1、参观2、观后的感受。3、画画你美丽的校园。
2 我是书包小主人 自理能力培养。 1、书包的种类。2、示范整理书包。3、小组比赛。
3 我是自己的小主人 自理,自立的培养 1、合理使用时间2、制订每天行事历
4 学校附近有什么 关心熟悉周边的环境 1、画一张学校周边环境的草图
5 我争整洁章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制订学期保洁计划
6 保护自己 知道常用的呼救电话 知道呼救电话的种类
7 找秋天 主动发现,体验生活美 组织一次家庭秋游活动,感受秋天的美,写一篇日记
8 秋天的果子 认识秋天常见的水果 访问一家水果店
9 我是社区小主人 初步培养责任感 访问居委会
10 我和小树做朋友 初步培养关爱自然的情怀 种一棵小树苗
11 我的家 培养关心家人的情感 记牢家人的生日
12 找找身边的污染物 认识常见的污染物 简单整理家里的垃圾桶
13 我是好苗苗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制订一份学习目标
14 请到我家来做客 培养简单的交往能力 带几个好朋友回家做客
小学三年级社会实践主题系列
周次 主题活动 活动目的 简要过程
1 调查身边的同学 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1、设计调查表格、采访同学、上网查资料。
2 竞选中队干部 上台演讲的能力,管理设计的能力。 小队管理系统设计
3 主题队会《尊师好少年》
4 正确使用牙刷 养成刷牙和正确使用牙刷的习惯 1、刷牙调查。采访同学保洁情况、正确使用好处。
5 我来设计调查表 初步学会设计调查表。 1、调查表的种类、学生设计、汇报收集。
6 今天我当家 体验一天当家的感受,管理的能力。
7 我给小树做名片 深入了解树木,增强环保意识。 1、查找资料和了解树木、设计名片。
8 秋天的树叶 深入了解树木 树叶的种类、作用及变化、画不同种类树叶。
9 我最喜爱的科学家 理想教育 学会查找资料。(图书、上网)
10 我在科技节上 结合校科技节,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都得到锻炼。 自己设计计划\实践活动
小学四年级社会实践主题系列
周次 主题活动 活动目的 简要过程
1 调查身边的同学 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1、设计调查表格、采访同学、上网查找资料。
2 营养早餐的调查早餐 懂得早餐的重要,合理搭配营养。
3 主题队会《我爱老师》
4 牛奶与健康 初步懂得营养学说,牛奶中的营养成分。
6 吸烟的危害 懂得吸烟的危害大,做个宣传小公民。
7 主题队会《祖国真伟大》
8 大树底下好乘凉 增强环保意识 1、实地测量各地的气温,比较研究。2、提出保护树木的策略。
9机动车流量调查 交通安全 1、实得考察记录机动车的来往。2提出安全措施。
10 我家的变迁 了解家乡的喜人变化,热爱家乡。
小学五年级社会实践主题系列
周次 主题活动 活动目的 简要过程
1 调查身边的同学 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2 中秋文化 承袭传统节日文化 1、中秋的来历、中秋文化调查、对月饼商品化的看法。
3 家庭绿茵——盆景 绿化净化的合理化 1、调查盆景种类以及作用、合理搭配的设计。
4课外作业情况调查 作业的合理化 1、采访师生,了解课外作业情况、合理化作业的畅想。
5 肯德基餐厅促销的调查 接触社会,了解商品营销的办法。 1、调查畅销原因、办法、合理化的建议。
6 小小广告人 了解广告的作用与要求。
7 家乡特产知多少——参观水产城 爱家乡
8 肥胖儿童增多原因调查 不偏食,合理膳用。 1、访问肥胖儿童的饮食、合理饮食方案设计。
9家乡的历史名人 爱家乡,立志成材 1、查找历史名人、谈自己的理想与奋斗计划。
小学六年级社会实践主题系列
周次 主题活动 活动目的 简要过程
1 小康架起友谊桥
2 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 了解学生课外阅读 采访学生课外阅读情况。
3 校园垃圾分类的调查 校园整洁,爱卫生
4 十字路口交通情况的调查 安全意识
5 寻找秋天——漫走古诗厅 承袭古诗文化,积累诗集。
6 元旦校园布置方案 创意培养 1、了解校园。2、校园布置的设想。3、设计方案。
(三)对社区服务及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
学校教育的改革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城区小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情况可以证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设,有利于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的传播,有利于学校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优化组合,有利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预见,一旦在面上推开,全市广大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会出现气象更新的局面。
1.社会实践活动的开设面上推开,我们认为当前有利因素和消极因素都存在。
⑴有利因素主要有: 一是课程计划中已作了安排,以教学法规的形式落实了课时,一旦教材落实,就会很快充实提高。 二是点上的实验研究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已有相当部分的学校开始仿效和探索创新,开设此项活动已到水到渠成的时候,教材的编写、活动的辅导研究也到了瓜熟蒂落的程度。
⑵不利因素主要有: 一是教育思想观念的滞后,一些教师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开设会产生应付敷衍的态度。 二是部分学校教师科学实践指导能力素质不高也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在活动的推开要加大力度,纳入常规,同时加强推广研究及做好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工作。
2、挖掘资源,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
据对中小学生的调查和有关实验发现,被当代中小学生接受和他们感到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中最喜欢的形式就是课外活动及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如以环保、治安、义演、募捐、志愿者等为主的公益性活动,有以“一日营业员”、“一日推销员”、“一日小报童”、“一日管理员”等为主的体验性活动,还有关于“环保问题”、“文明意识”、“价格对比”为主的考察、研究、采访等研究性学习活动。每一学期作轮换,以丰富不同年级段学生的活动内容,增强丰富的实践与体验。学校根据活动开展要求,还建立了会议制度、分析汇报制度、活动展示制度等,同时设立“活动优秀辅导奖”、“街道优秀小公展”等,每学期对活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
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方面,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亮点,更是新课程的难点。半年来实验区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重点。
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课改的成功也首先需要赢得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各校在课改实施中都注重动员家长和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课改、支持课改。各校向家长印发了介绍课程改革的致家长信,并通过家长会使每一位家长了解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与新方法。
3、教育观念的转化
在调研过程中,感受到参与课程改革实验的所有人的教育观念都在发生变化。校长鼓励教师创新,教师认同新课程,学生喜欢新课程。从家长座谈会的情况来看,学生家长的观念之新令人振奋,尤其是城区的家长,能够比较深刻地理解课改精神,积极拥护课改。一些学生家长在发言中说:“很荣幸我的小孩能够赶上课改,我还希望课改的步伐再快一点”;“应该给孩子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选择,以发展个性”;“课改把我的孩子带进了社会、带进了生活,学校开设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我很满意”;“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是心理和生理生长的关键期,要多给孩子活动,首先要让孩子做个健康的人”等等。
(五) 问题与困惑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实验工作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探讨。
(一)课程体系不健全,设置存在不平等性
个别学校随意更改课程设置。部分学校对地方课程认识不足,在课表中缺乏地方课程,使国家三级课程体系变得残缺不齐。多数学校校本课程操作不规范,没有自己的校本课程体系。
(二)少数教师观念还没有根本性转变
观念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是搞好课改实验工作的前提。调研中发现,个别学校领导和教师对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还存在着:认识上的把课程改革仅等同于使用新教材;在教学和评价工作中,以分数作为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的唯一依据,没有很好体现新课改理念。
(三)部分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缺乏实效
新课程讲究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各校在教学实际中积极引进合作学习这一模式。但由于缺乏理论指导,把简单的小组讨论就当作合作学习,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成效。
(四)对教材内涵的理解和把握有待进一步改进
实验教师普遍存在着对教材内涵的理解和把握上有待进一步改进的问题。如何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教材的编者只是把一些思路提供给教师,教师在创设情景时,如何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所倡导的理念,去把握教学与发展的问题,解决原有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教学理念之间的联结与冲突问题,这是实验教师需要优先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五)教师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达不到新课程的要求
新课程实施后,对教师的要求大大提高。在教材处理上,在教学方法上,在教学评价上,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上,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普遍觉得有难度。问卷显示64.8%的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有困难,说明当前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还达不到新课程所要求的水平,以至学校在开设和实施校本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存在一定的难度。
(六)班额过大,设施设备和教学资料与新课程不配套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部分学校教师感到设施设备跟不上,现代教育技术很难在课堂中体现,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难以实现。新课程实施半年来,教师觉得学生手中的资料与新教材又不配套,教材虽然解放了学生,而资料仍旧偏、难、旧。
新课程教育理念大多建立在小班额的基础上,而目前我区学校尤其是城区学校的班额偏大,在实施新课程教学过程中,难以发挥新课程教学手段和策略的优异性。
(七)考试评价不明朗导致课改走向的不确定性
学校领导和教师普遍担心评价改革不到位问题。不少人对如何正确处理抓课改和抓质量的关系不够明确,使教师搞课改忧心重重。评价体系滞后,制约了课改的积极性。
学校和教师普遍担心学生学科考试成绩下降,以至产生“课堂上新理念,下课后老办法”、“课上搞探究、课后补作业”的现象,更加重了师生负担。问卷显示,有87.5%的教师认为新课程的教学压力比以前更大了,学生的负担也更重了。这成了当前课改最突出的问题和影响课改成败的关键问题。
③ 小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计划表
早上6点-8点: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一般人来说,疲劳已消除,头脑最清醒,体力亦充沛,是学习的黄金时段。可安排对功课的全面复习。 早上8点-9点:据试验结果显示,此时人的耐力处于最佳状态,正是接受各种“考验”的好时间。可安排难度大的攻坚内容。 上午9点-11点:试验表明这段时间短期记忆效果很好。对“抢记”和马上要考核的东西进行“突击”,可事半功倍。 正午13点-14点:饭后人易疲劳,夏季尤其如此。休息调整一下,养精蓄锐,以利再战。最好休息,也可听轻音乐。但午休切莫过长。 下午15点-16点:调整后精神又振,试验表明,此时长期记忆效果非常好。可合理安排那些需“永久记忆”的东西。 傍晚17点-18点:试验显示这是完成复杂计算和比较消耗脑力作业的好时间。这段时间适宜做复杂计算和费劲作业。 晚饭后:应根据各人情况妥善安排。可分两三段来学习,语、数、外等文理科交叉安排;也可作难易交替安排。 以下是一位优秀生的每日作息时间表,可供参考: 每天6:00起床, 6:30-7:30复习英语,7:40-9:40复习数学,9:50-11:50机动安排;中午午休;下午2:00-4:00复习化学,4: 10 -6:10复习物理;晚上2个小时复习语文;其余时间机动。在每一门课的复习中,不同阶段以不同内容为主,多看课本或多做习题,要掌握好。
④ 小学生社区活动有哪些
1、做安全小达人。
小学生还可以利用假期的时候,与城市的交警部门联系,做交通安全的管回理员,当然,这一答定要有家长的陪护,否则,道路交通是有一定安全隐患的。
2、参加环保组织。
可以参加环保组织,并且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比如打扫楼道,或者捡一些白色的垃圾,或者回收一些废旧电池等等,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3、参加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的形式也是可以采用的,家长可以带领孩参加一些课外的学习小组,让孩子多和其他的小学生接触,提高孩子的沟通能力,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4、参加兴趣小组。
可以和同校或者同班的同学一起,组成某些兴趣小组,比如书法方面的,乐器方面的,或者是体育活动方面的,都可以,有助于孩子丰富课余生活。
5、到图书馆帮忙。
我们家长可以利用假期的时间,带着孩子到图书馆学习,同时,还可以帮助图书馆的管理员整理一下图书,将各类图书摆放整齐,也是不错的选择。
6、到敬老院慰问。
小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带领下,或者组成一个小组,然后一起去敬老院去慰问一下老人,给敬老院的老人表演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节目,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
⑤ 学生社区服务活动有哪些
1、参与社区管理,参加义工等活动。协助村、居委会出墙报,开展协助社区管理的各项工作,参加力所能及的社区劳动,开展植绿护绿、清洁楼道、拾捡垃圾等活动。
2、开展绿色环保活动。在社区开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活动;开展本地区水资源状况的调查及提出改善的建议;对本地区水环境污染的调查、分析和建议等。
3、发扬助人精神,在敬老院等地开展敬老爱幼活动,深入社区开展“送温暖,重晚情”活动。
4、开展读书学习互助活动,主要是同学间的相互帮助和指导社区内的中小学生开展读书学习。
5、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6、普法宣传。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宣传《劳动法》,宣传与工人农民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等。
7、参加学校学生假期安全值班工作。
8、参加爱心义卖活动。
⑥ 社区服务计划怎么写
我刚刚也在写啊~~就写些你在社区干了什么事情~ 那个可以不用太认真~他只要确认一下你有做就好了~ 随便编点~ 参考一下: 台北县瑞芳镇吉庆国民小学学生『小区服务学习』实施计划 壹、依据: 台北县北府教特字第0910540850号函「公私立中等以下学校学生 区服务学习」实施计划办理。 贰、缘起: 一、 为激励学生阐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服务理念,发挥「助人最乐,勤劳简朴」的精神,培养成服务自己、服务别人的习惯与技能,并从服务中学习、印证课堂所学,进而建构小区意识。 二、 符应『学校小区化,小区学校化』的教育改革趋势,以培养学生爱护乡里、关怀小区的高尚情操,踊跃投入社会服务行列,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建立正确的服务人生观和生命共同体的观念。 参、目标: 一、 辅导学生认识生命的真谛,培养多元价值观,澈发学生人文关怀的精神。 二、 培养学生从小主动分摊家事、服务他人的责任感与关怀家人的美德。 三、 增进学生服务他人的习惯与技能,建立服务的人生观,为现代公民做准备。 四、 强化学生关怀生活环境,热心公共事务之小区意识,并以服务回馈家庭、学校及小区乡里。 参、实施原则: 一、 激发学生参与意愿。 二、 发挥学生社团功能。 三、 配合学校教育特性。 四、 依据小区环境需求。 五、 具有教育性、持续性与利他性。 肆、办理单位: 一、 主办单位:学务处 二、 协办单位:教务处、总务处、辅导室 伍、实施办法: 一、 推展主题内容: (一)家事服务 1、由导师与家长共同订定学生家事服务的内容、时间及认证方式,透过班亲会议,取得共识。 2、各班导师加强倡导,鼓励学生踊跃参与。 (二)校园服务 1、由学校拟订学生本身职责以外之服务项目,利用课余、假期时 间由学校教师指导,于校园内所从事之服务活动。 2、由学校行政单位提出,经校长核定之志工性质服务、劳动服务 及艺文展演活动工作。 (三)小区服务 1、劳动服务:于学校邻近小区,从事环保、清洁、绿化美化等工 作。 2、公共服务:参与政府、文教机构式民间机构举办之非政治性、 商业、营利活动之志工服务。 二、 教育倡导: (一) 利用各项集会全面性加强教育倡导,让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均能充分了解小区服务学习课程之精神,并能率先力行,倡导小区服务风气。 (二) 实施前利用家长会会议期间加以倡导、设计给予学生家长一封信,或藉由其它联络方式与学生家长及小区邻里充分沟通,俾建立共识。 三、执行方式: (一) 开学前拟定服务学习教育实施计划,把握由近至远、由家庭至学校、小区的原则。 (二) 加强引导师生辨识合法、正当之团体或小区服务对象,加强安全措施。 (三) 活动前举办行前讲习使学生了解服务地区风俗习惯或服务对象,活动结束后务必进行检讨与反省活动,俾收预期活动成效并发挥教育功能。 (四) 于活动安排上可依学生社团定期服务、学校安排后服务、学校推介个别服务及学生自行安排服务等方式进行。 (五) 各项服务活动内容,应订定严谨、合理之认证与评鉴方式并印制发给学生「服务学习护照」,供学生记录服务内容及认证使用。 (六) 学期结束前一周办理「服务学习」成果发表,邀请家长及学生共同观摩学习,以收楷模认同之效。 (七) 结合「荣誉制度」激励学生服务意愿,从日常生活与道德行为做起,认同服务学习重要。 四、服务学习课程时数: 每位学生每学期「服务学习」时段及时数,由学务处会同教务处共同拟订办理。 五、办理时间: (一) 弹性学习时间、级会、社团活动。 (二) 假日或课后时间。 (三) 其它适当时间。 六、奖励措施: (一) 结合本校推行「荣誉制度」实施计划实施,于服务活动后发给奖励卡,并登录「服务学习护照」。 (二) 「服务学习护照」登录服务满100小时者,另颁发「服务学习楷模奖状」,并视为荣誉予以公开颁赠表扬。 (三) 由各班级任老师依学生参与服务之表现,于学期德育与群育成绩中做为加分之参考。 陆、附注: 本计划经校务会议通过呈校长核准后公布实施,修正时亦同
⑦ 跪求!!社区活动策划书应该怎么写
2002年8月
一、导 言
因为街道的大力支持,因为各位老师及同学的踊跃参与,因为社会各界的多方面努力,也因为近两个月来大家的辛勤付出,终于有了我们首次复旦大学-香港大学社会工作硕士班控江街道实习小组的社区计划的出炉.首先我们应该感谢街道、居委及社区的指导和配合,有了你们的关注和帮助,令大家虽然酷暑炎炎,仍然豪情满怀。
上海市控江街道地处上海老区——杨浦区的中心地区,有人口高密度、人口老龄化、产业工人居多的传统老社区。面积2.15平方公里,8.9万常住人口。其中60岁以上老龄人口1.7万人,占总人口的19 %,残疾人1238名。近年来街道大力发展社区建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基本建立起如敬老院、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各种社会服务设施和体系。
我们这次社区计划主要结合街道“社区为人人,人人为社区”的社区理念,针对社区老龄人口的种种问题,采用社区过程介入、区域发展、社区照顾及自助互助、社区策划等模式开展工作,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加强社区凝聚力,敬老爱老。我们这一系列活动旨在提升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从感性和理性上是居民开始思索与社区的关系、社区的需要、自己有没有意愿和能力为社区贡献;这种贡献可否被接受、自己可否从中获得满足感;让其明白社区里还有很多弱势群体需要他的贡献,通过这些活动对他们产生影响,成为社区建设的踊跃参与者,并争取建立一支为老服务的志愿者队伍,推动其长效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同时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发动起社区各个层面的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全方位地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人融入社区,交到好朋友,得到娱乐等快乐和平常的经验。提神他们在思维和体能等多方面的自我能力,使之有长远的意义,向社区共融迈进。
这是我们的第一次尝试,但是社区建设是个长期工程,我们相信控江街道的社区活动会持续下去,社区建设将更加完善,社区工作更加成功。再次感谢社区领导的支持!
二、相关中心概念
我们的社区活动中,有关理念部份提出两个中心概念:社区参与 (community participation)和融入社区(community integration).。
社区参与(community participation)是指一个健康、较理想的社区(R.Warren,1972),是需要让居民有一份归属感,是社区的一份子,关注社区的需要/问题,并愿意为社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包括服务当志愿者,当社区领袖,向有关当局表达居民需要)改善社区的生活等。当居民能动员本身的资源,运用社区的优势时,我们会发觉社区内的生活可以有很大的改善。
我们这个活动着重的第一个层面(鼓励居民在社区担任志愿者, 向有需要的社群作出服务),我们着重参与者能体会社区的需要,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及愿意为满足这些需要作出贡献,并在过程中得到满足感。因此,在整个活动中设计中,这些元素都尽量得到体现,例如:让参与者了解服务的重要性,认识自己的长处,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所作的贡献和对被服务者的帮助,并加以赞赏。另外,在过程中亦尽量让他们参与活动内容的设计和实施,培养他们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和归属感。
社区融入(community integration)倡导的是职业上和社区上的更广泛意义上的参与,尤其是弱势群体社区生活的参与,根据广泛化的法则,即是让残障、贫困、有缺陷的群体实实在在的亲自使用社区设施享受机构服务,同时参与社区生活建立与社区的自然关系。残障和无能人士通常较易从社区的主流生活中消失,他们不知晓社区建设新的方向和福利的设立,这种现象称之为“社会性死亡”。所以,社区融入是评估人们是否积极和健康生活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目 标
(一)倡导社区对老人家特别是孤老/残疾老人的关怀,提高孤老/残疾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提升单亲家庭青少年、精神病康复者、为老人服务志愿者的志愿服务精神及社区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社会交往的自信心和能力;
(三)使单亲家庭青少年、精神病康复者、为老人服务志愿者等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锻炼和发展自我,树立或巩固健康的生活态度。
四、参与者
(一)街道敬老院住院老人,及社区孤老和残疾老人
(二)单亲家庭青少年和家长
(三)精神病康复者及其家庭的照顾者
(四)为7259家庭服务的社区志愿者
⑧ 社区要开展活动你作为小学生可以做什么
1、参与社区管理,参加义工等活动。协助村委会出墙报,开展协助社区管理的各项工作,参加力版所能及的社权区劳动,开展植绿护绿、清洁街道、拾捡垃圾等活动。
2、开展绿色环保活动。在社区开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活动;开展本地区水资源状况的调查及提出改善的建议;对本地区水环境污染的调查、分析和建议等。
3、发扬助人精神,在敬老院开展敬老爱幼活动活动。
4、开展社会调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