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部发文三令五申严禁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一些幼儿园为招揽生源,仍安排大量“小学化” 内容。试从
你提的这个问题,我想,幼儿园方面,有一定问题,家长方面也有一定问回题,每个家长都希望自答己的孩子,出人头地,与众不同,所以不惜高价,也要进好的幼儿园,所谓好的幼儿园,不就是识字多一点,唱歌跳舞全面一点,考试成绩好一点吗?,那就不成了,小学化了吗?要杜绝这类似的事件发生,教育局也要管,我们的家长,更不应该要求,自己的孩子,学习这么早!使这些小朋友,失去了快乐的童年
2. 如何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教育对一个人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教育,尤其是一个人的启蒙教育——幼儿园教育逐渐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焦点。但是,在现代社会崇尚快速化的形势下,幼儿园教育出现了急功近利的状况,正在逐步走向“小学化”,这种利用小学教育方式取代幼儿园教育方式的做法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不仅得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而且还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一定的伤害,产生持久的不利影响。
作为幼教工作者,特别是管理者,要清醒地认识到幼儿园教育不仅要给孩子创设一个健康、科学的教育环境,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还给孩子一个游戏的童年。为此,我们将以规范、严谨、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求真务实的实际行动,坚决杜绝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把快乐还给孩子,让幼儿教育回归本位。
3. 如何看待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
幼儿园本来是培养孩子兴趣、开发孩子智力的天地。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内却使一些幼儿容园变得“小学化”。
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为“小学化”教育模式不仅会增添幼儿的心理压力,同时也束缚了孩子的独立个性和想象能力。在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过程中,素质教育在幼儿教育上的体现是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拥有自由想象的空间和健康、轻松有心理状态。
4.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对幼儿成长带来哪些影响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对幼儿成长带来的影响有:
一、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
学龄前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如果强制要求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他们大脑就容易疲劳,会对神经系统产生伤害,使幼儿表情变得呆板。
把幼儿长时间封闭在教室里,束缚在座位上,限制了幼儿活动的自由,使幼儿缺乏骨骼和肌肉运动,会使幼儿过早产生驼背,不利于幼儿骨骼、肌肉的发育。长时间看书,容易导致近视。
二、扼杀了幼儿成长中所必需的天性的成长。
幼儿的天性就是好玩好动,他们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颗好奇的心,充满好奇感,他们在游戏玩耍中得到乐趣,得到知识,但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却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少动少玩。
这不仅扼杀了幼儿的天性,而且还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以及自由游戏和玩耍的权利,严重的影响了幼儿正常、健康的身心发展,影响了幼儿积极乐观、开朗自信、自强自尊的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阻碍了智力的全面发展。
忽视了语言能力、探索能力、运动能力、审美能力、音乐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及观察力等各类能力的发展。在幼儿阶段进行小学化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方面的智育,这种只重视单方面智育或某种单一技能发展的教育,实质上是忽视了人的全面性发展要求的。
四、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
幼儿园应该成为幼儿的乐园,游戏、玩耍应该是他们在幼儿园里的主要活动。要在玩耍中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他们坚韧的品质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才是幼儿园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
五、增加了幼儿的厌学情绪。
每个年龄段都有之相对应这个年龄段的任务,如果孩子在幼儿园过早的将小学一、二年级的课程都学完了,那么孩子上小学以后将会失去新鲜感,刚上小学就没有了新鲜感,那就更不要说学习兴趣了。
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才是学习习惯的养成。
5.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表现在哪些方面
很多幼儿园喜欢快养小孩 幼儿园阶段教授各种学科知识 让孩子提前给小学阶段学习打基础
6.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典型表现有哪些
首先,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经济条件、生活水平提高,人类的智力等发育不但越来越快,而且还越来越低龄化,即人类一代比一代聪明。其次,竞争日趋激烈。故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成必然的趋势。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知积的“下放”:如原来小学学的汉语拼音、认数(学前班简单的计算)、简单识字等,现已在幼儿园的大班或学前班完成: 2、能力、要求的培养:一些对小学生的要求、正确的学习姿势、学习习惯等也在幼儿园进行培养,如纪律要求、握笔姿势、写字练习、朗读练习、记忆培养等。 3、兴趣与特长的培养:一些条件好的幼儿园中,对于外语、孩子的其他兴趣(如绘画、艺术、音乐方面)等也开始了培养。
7. 幼儿园小学化到底好不好
现在不少幼儿园的教学形式呈小学化,汉语拼音、汉字书写、数学计算等小学教学内容出现在很多幼儿园学前班里。有的儿童要在课堂上完成即时作业,还会完成大约半个小时的家庭作业。每天像一年级的学生一样完成课业,这样的幼儿园,孩子有多少快乐可言?对学习何来乐趣?入园指导 然而,幼教机构应该做什么?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因此,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将全面取消学前班是十分正确和必要的。 当然,一些幼儿园之所以“拔苗助长”,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期望值是分不开的,不少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幼儿园是来学数学,背诗读书的。特别是学前班家长,每日接孩子时第一句话便是今天学了几道数学题,识了几个字……这恰恰是拔苗助长。 根据前苏联教育家、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佳发展期理论,孩子在学前年龄段最适合在游戏活动中接受新知识、认识新事物。如果幼儿园像小学一样,每天让孩子上课、做作业,会使小朋友产生上小学好苦好累的惧怕感,这种抵触情绪将成为他们以后的学习障碍。因此,幼儿教育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从幼儿心理、生理特点出发,因材施教,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边玩边学是幼儿最适宜的学习方式,才艺教育应该融于平常的游戏教学中,重在陶冶情操,激发学习乐趣。 当然,让学前教育去“小学化”,不能寄予一纸禁令来破解。一方面需要家长、社会和幼教机构都理性认识到幼儿教育 “小学化”是重复型教育,将会危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将学前教育的办学逐渐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使办学从无序的竞争,转向关注学前孩子应该得到的教育、引导等方面。另外,教育部门经常要到幼儿园进行检查、指导、评估,对幼儿教育中有小学化倾向的现象和问题及时纠正,才能使幼儿教育脱离庸俗化和功利化,才能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
8. 什么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就是过早的给小朋友灌输太多的知识,现在幼儿园都要求背多少古诗,识多少字,就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幼儿园教育主要应该是在游戏中让小孩学会各种道理,树立是非观念等。
9. 简述幼儿园教育为什么不能小学化
1.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小学生是不一样的
孩子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学习,是由其思维发展水平决定的。1~3岁的宝宝还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这个年龄的孩子往往依靠动作进行思考,而不能在动作之外思考。因此,1~3岁孩子的学习离不开对物体的感知和自己的动作。宝宝的吮吸、爬行、玩耍、游戏,都是他探索未知世界的方式。这些活动对婴幼儿大脑发育、智力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3~6岁时期,幼儿的发展水平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这个年龄的儿童会运用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进行思考。也就是说,孩子在学习、思考时离不开具体事物的形象,也不可能深入事物的内在特征。当儿童在理解和掌握概念时,往往与具体实物、具体情景联系在一起。例如,当我们问孩子“门外汉”是什么意思时,一个孩子说:“就是流汗了。”还有的孩子解释道:“就是大力士在门外站着。”另一个则说:“门外站了一个男孩。”
正因为6岁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有上述特点,所以幼儿阶段的教育,不宜采用类似抽象的知识讲解、书面作业练习的小学化方法。研究发现,对学前幼儿来说,游戏活动比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效果更好。孩子们的学习不能脱离具体形象的实物、生动具体的活动场景。也正因如此,幼儿园区别于小学教育机构,采用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的方式去组织学习。实际上,小学低年级的儿童,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丰富具体的活动有助于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2.幼儿对文字的认识和书写有一个逐渐萌发展现过程
为了给孩子的小学学习做准备,很多爸爸妈妈会让宝宝学习识字与写字。其实,对宝宝而言,学习书面文字与学习口头语言一样,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研究发现,孩子一开始并不知晓文字的意义和功能。一两岁的宝宝甚至会拽着妈妈说:“妈妈,你穿的新衣服不要给‘字’看,给我看。”这个时候的孩子并不知道文字是什么。也就是说,儿童的“文字意识”尚未产生。当孩子渐渐明白我们嘴里说出的话可以变成某种符号后,他们就会主动在生活环境中猜测、辨认符号(包括图案、标志、文字)的含义。他们也许从经常接触的牛奶盒上习得了“牛奶”两个字,也可能从常看的动画片中熟悉了“神奇宝贝”的文字形状。因此,早在接受正式的小学语文教育之前,幼儿就已开始接受文字的概念,建立口语和书面语的对应关系,等等。
研究发现,儿童对文字的认识和书写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在美国国际教育网络全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