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理解纲要与指南提出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目标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2、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3、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并且分别阐述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1、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2、小实验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3、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4、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1、操作性问题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既包括教师向区角投放的供儿童自选活动的材料,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儿童自由探索的材料,还包括在教师专门组织的科学教育活动中为儿童投放的材料。3、集体教学活动就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简单的说,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活动。
⑵ 小学艺术教育该怎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论文
一、源头活水清如许,东风细雨润春蕾
艺术教育是我校的传统教学项目、特色品牌项目。我校小学生民乐团自1999年7月建团至今,已经举办民乐专场音乐会数十场。曾经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举办全国首家小学生民乐团专场音乐会,为山东省创造教育研究会第七届学术年会举办专场音乐会,赴济南举办山东省九五教育成就展专场音乐会,应邀在人民大会堂“首届中国少年儿童艺术节闭幕式暨颁奖晚会”上进行演奏;在本市以每年一届音乐会的学校传统,已经连续推出了七届。这一系列举措,奏响了我校艺术教育的华彩乐章,有力的促进了学生艺术素养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
立足厚实积淀,着眼改革创新。2008年,我校改革艺术教育的教学形式,将原来的课外辅导方式改为校内选修课。我校的艺术选修课,本着“坚持教育公平原则,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的原则,学生通过选修课学习,每人至少具备了一种艺术特长。2010年又将民乐教学纳入校本课程系列。把艺术教育推向了深化研究与提升阶段。
二、艺术资源赛宝藏,双师教学伴成长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校的艺术选修课在课程设置、内容选择、学生选修、教师配置等方面广开门路,兼容并蓄,开拓创新,做到了课时设置合理,教材开发适宜,学生安排有序,师资充裕优质,力求规范而高效。
1、开设艺术选修课
《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指出:将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统筹安排、综合使用,共占课时总量的16.8%,学校可以把学校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课时综合使用,集中或分散开设。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规定:小学阶段的课程以综合课程为主,鼓励选择综合课程。
我校充分利用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集中安排综合的艺术选修课,设置为每周2课时,每学年约64课时。
艺术选修课程以民乐教学为主,同时开设舞蹈、合唱、美术等科目,以满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民乐选修的内容包括民乐基础知识、乐器演奏基本技法、民乐历史知识与经典作品、民乐演奏的团队知识和礼仪知识、乐器养护知识等。乐器教学则按照打击乐、笛子、唢呐、笙、二胡、大阮、琵琶、古筝、柳琴等类别进行分组(班)教学。
在选修课时间,要求学生人人选择一门有兴趣的课程参与学习。学生选修采用个人自愿与教师选认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依据兴趣爱好提出各自的选修意向,选修课教师负责面试,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确定学生的选修科目以及各类课程的选修人数。已经选修的学生,如果中途兴趣转移或学习不适宜,可以重新选择。
学校按科目、组别组建临时走读班,设置固定教学场所。如组建了二胡大(小)班、笛子班、大(中)阮班、琵琶班等,学生每次参加选修学习都要到指定的教室去,常年不变更。
2、开发民乐校本教材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指导纲要》规定: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适合本校的课程。
按照“传承文化,推陈出新,奠定基础,发展特长”的理念,我校研发了《民乐教学系列讲义》,如《二胡入门》《琵琶入门》《古筝入门》等。组织力量搜集、整理、改编民乐资源,建立学校的民乐曲谱库,已汇集适合小学生演奏的优秀曲目一百余首,其中既有传统的成品曲目,也有经过简化处理的改编曲目,还有融入现代音乐元素的创作曲目。我校自主研发的这套民乐教材被评为潍坊市校本教材一等奖。丰富的课程资源为选修课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民乐校本教材中供学生学习与演奏的主要曲目有:
创作曲目:《希望》《黄土情》《沂蒙情》《自古英雄出少年》
改编曲目:《映山红》《唱支山歌给党听》《春到沂河》《丰收凯歌》《阿里郎》《茉莉花》《好汉歌》
成品曲目:《北京喜讯》《春节序曲》《彝族舞曲》《彩云追月》《丰收锣鼓》《丰收年》《花好月圆》《拉德茨基进行曲》《喜洋洋》《赛马》《乡韵》《扬鞭催马运粮忙》《我是一个兵》《山村来了售货员》《双手开出幸福泉》《战台风》《阿里山的姑娘》《美丽的村庄》《雪绒花》《世上只有妈妈好》《火车进山寨》《火车向着韶山跑》……
3、实行双师制教学
我校专门设立了艺术教育总指挥和总负责人,组建了艺术选修课的教学团队,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选聘的教师阵容整齐,实力雄厚。学校还特设一名艺术总监,全面负责外聘教师对艺术选修课的教学水平;为每个教学班(组)配备指导教师和管理教师——聘用的校外艺术教师,均为我市的民乐专长人才,具有长期从事民乐基础教学的丰富经验和显著业绩;选用责任心强、具有较强组织能力和一定艺术特长的本校教师担任管理教师,负责协助开展常规管理和教学活动。实行双师制,保障艺术选修课的有序性、高效性。
艺术教育组长(总指挥)于政虎
艺术教育副组长(总负责)李国庆
民乐教学双师制配置一览表
组(班)别
指导教师
管理教师
艺术总监
打击乐
三、掠浮去躁本道立,建章立制促发展
每当周二下午,学生参加艺术选修课,校园里琴韵悠扬,笛笙和鸣。高年级学生温故习新,娴熟自如;低年级学童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猛听得锣鼓铿锵声骤起,又欣闻大珠小珠落玉盘,低回处令心悱恻,澎湃时激人畅扬。
人们走进校园,常惊羡于一朵朵盛开的艺术之花。其根基深植于我校始终遵循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正确方向,按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特点,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着眼于兴趣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以扎实的课堂教学予以保障,实现学生艺术技能和品格修养的双丰收。
1、依据课标,切合实际,设定教学目标
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结合我校民乐发展的现实需要,确定民乐课程的教学目标:
(1)提高民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2)培养民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3)学习民族乐器的基本演奏技法。
(4)提高学生的民乐实践能力。
(5)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6)尊重民乐艺术,弘扬民族文化。
2、分组指导,分层教学,发展兴趣特长
我校选修课的课堂教学,按乐器类别划分学习小组,实行分组指导。在各组中则实行分层教学,对年龄差异较大、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选用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在训练要求上有所区别。小学生学习民乐应建立在兴趣之上,通过引导、启发、鼓励、点拨等方法增加趣味性,注重民乐教学与歌唱、舞蹈、绘画等姊妹艺术相结合,弓法、指法的严格训练与唱谱子、讲故事、做游戏、小组比赛、小规模演奏等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做到宽严相济,张弛有度,循序渐进,在浓厚的兴趣氛围中逐步强化教学效果。
3、加强实践,重视体验,开放教学形式
我校努力保障艺术选修课的教学设施与活动经费,购置了大批训练器材,并维护这些器材的正常使用。积极为学生创设艺术实践的机会,定期策划与组织大型民乐专场音乐会,经常性的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演出活动。例如,近几年民乐团举办的重大演出活动有:2007年2月参加潍坊市电视台“春节晚会”录制演出,同年5月成功举办“和弦童心专场音乐会”;受潍坊市教育局委派,民乐团于2008年4月19日成功举办“海峡两岸青少年民族管弦乐专场音乐会”,为推动海峡两岸中小学生艺术交流做出了贡献,同年5月为赴潍考察的教育部专家团举办专场音乐会,得到高度评价;2009年5月,受潍城区教育局委托,成功举办潍城区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暨民乐团十年庆典专场音乐会,社会反响热烈。2011年5月30日又一次成功举办了庆“六、一”童心神韵专场音乐会,受到了领导、专家的高度评价及家长的赞誉。学生通过参加一系列的演出实践活动,切身体验成功感,自信心得以加强,学习成果有效巩固,极大地提升了综合素质,得到了社会支持与家长拥护。
4、机制保障,评价引导,师生同步发展
师资力量是开设选修课的保障。我校将选修课教师纳入教师成长计划,实行校本培训制度、目标责任制度和严明奖惩制度,通过制度引导与激励教师积极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同步成长为爱艺术、懂艺术、有特长的艺术教育骨干力量。
为使学生长期保持对民乐学习的兴趣与持久动力,我校设立了段位卡,实行等级考核与管理,开展多元化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放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
四、桃李不言自成蹊,丝竹雅韵路正长
开设艺术选修课,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艺术学习与实践的平台,使历史悠久的优秀民族艺术走进了普通学生与一般家庭。学生在校园里受到了艺术熏陶,演奏技能得到训练,艺术素养不断丰富,并且磨练了意志品质,提高了道德素质。参加艺术选修的学生,普遍养成了认真严谨、吃苦耐劳、团结合作、自信自强的良好作风,并自觉迁移到在校学习的各项活动之中,学生的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创新等方面的能力特别强。近三年来,在省部级以上组织的艺术比赛、征文评选、科技创新比赛中,先后有2000多人次获奖。
六年级袁倩玉同学的家长在致学校的反馈意见中写道:“音乐会的举办给予孩子们的不仅是一个展示过程,更体现了团队合作的一种精神。对现在这些独生子女来说,在家中个个都是小皇帝,团队合作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让他们懂得个人力量固然重要,只有团队的合作才能达到气势恢宏的境界。感谢学校,感谢老师!”
徐冰怡同学的家长则高兴地说:“在这样的学校里,孩子不仅能受到艺术熏陶,而且还提高了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我校不仅积极开展艺术教学实践,而且重视对艺术教育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成果,多次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其中《小学民乐教学研究》成果荣获2009年度潍坊教育创新一等奖,我校被命名为潍坊市艺术教育传统项目学校。
2009年,2010年,2011年分别有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领导、潍坊市关工委的领导以及大连市中山区教育考察团、黑龙江省及山东蓬莱等地市的一些兄弟学校先后来校观摩艺术选修课,纷纷给予高度评价。《新世纪文学选刊》《齐鲁晚报》、潍坊电视台、潍城电视台等媒体专题报道了我校艺术教育的情况与成绩。
在小学生中成功开展艺术教育,不断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使我校的办学水平与社会影响力快速提升。我校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科研兴教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学工作示范校、潍坊市民乐教学传统项目学校、潍坊市特色学校,潍坊市朝阳读书双十佳学校,荣获国家级艺术教育突出贡献奖、山东省“教育成就展”特别贡献奖、潍坊市教育创新一等奖等荣誉。
台北市的来宾在观赏了我校专场音乐会,东华大学教授李少如先生题赠:“乐美音谐,文化深蕴。”徐德莲老师赞叹道:“绕梁三日,潍坊之光!”
原山东省教育厅齐涛厅长特别为本校题词,“特色立校,素质为本。”将激励我校师生在素质教育的征程上,一如既往,勇于实践,向着更高的目标大步前行。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对于孩子的素质教育要求越来越高,而伴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未来社会对于高素质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学校教育中,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开发小学生的智力,促进小学生全面自主地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学;兴趣;能力
在小学教学中,美术教学在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小学生将来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小学阶段是每个孩子美感启蒙的重要时期,与以往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相比,现在的美术教育抛弃了“填鸭式”的僵硬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全方面的均衡发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极大推动力,学生对于一件事情有了兴趣,那么就会很自然地聚精会神地去做好,集中精力,积极思考。美术课对于小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很有趣的活动——画画!因此,我们应该抓住这一点,从而激发孩子的创作灵感。利用美术教育轻松自由的条件,启发、诱导、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通过一系列的有趣的活动,让学生有愉快的心情,强烈的欲望,坚定的信心,自觉自愿地去主动学习,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美的体验,美的创造。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深受小孩子的喜欢,那作为教师,我们就可以将喜羊羊或者灰太狼之类讲给小孩子听。这样一来,美术就起到了培养学生兴趣的作用,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都可以找到学习的动力,带动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的成绩与效率。
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美术活动始终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力就无法进行创造性创作。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培养儿童的创造思维十分重要。小学美术教师,要提高儿童的创造力,使用启发式教学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得到挖掘和发展。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其创造力得以启发和培养。由于儿童的控制力弱,想说就说,想做就做,喜欢使用好奇的眼光看世界、想象世界,有着天生的求知欲,我们应启发他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表现才能,使儿童多思、多想、多问,自觉养成比较和概括的思维习惯,同时让学生夸张想象,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吸取素材,从生活中学习,要把瞬息变化,美丽多姿的生活反映到艺术作品中去。学生在完成一件作品时会有意无意地注意表演对象,并加以记忆。观察得越多,记忆内容越丰富,这样就会将那些本来无联系的内容随意地组合在一起,并进行一些细节的“添枝加叶”,时间一长,他们的想象力就会更丰富,就能在作品中体现儿童的个性思想。
三、发展学生积极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美术重在创造、求异。越表现出和别人不同的就越有自己的特点,越有个性,这就产生了创造性。而美术作品的这一特点来源于思维,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对周围事物多提几个“为什么”进行思考,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为什么要这样画?为什么要这样添?为什么要这样构思……这些都是一个创造过程,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具体途径。
因为儿童本身潜意识的童真、稚拙的造型特点,学生往往会把水果画成人画,并赋予一定的面部表情;把画一个人侧面的眼睛可以画成正面人的眼睛,人物手脚可以按照自己的意识随意安排,全身比例也可以没有一定的规律。在他们眼里,观察到的不仅只是自然形态的模拟。也不受固定模式的束缚,随意性的人物夸张变形,呈现出具有独特的童趣稚拙,他们习惯用手中的线条去描绘自己的现实生活。因此,创造力是孩子活跃的灵魂,是推动孩子智力发展,带动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当前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艺术创造因其所具有的特性,在艺术教育以至在整个教育中都占着独特的重要位置,我们要积极而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
四、发展学生全身心的协调能力
在美术作品的形成过程中,观察、记忆、想象和理解能力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在眼、脑、手、体相互协同作用下,集中注意力才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美术课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的基本活动,能使学生的脑、眼、手等多器官协调并用,锻炼和调高学生观察力、判断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五、陶冶儿童的性情,塑造美好心灵
鲁迅先生曾指出:“美术可辅助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遂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上,亦可辅道德以为治。”美术教育用视透形象刺激人的思维意识,让人潜移默化地接受某种道德观念,是进行精神品质和思想意识的教育,能触动灵魂的向往而达到优美崇高思想境界的效果。如静物写生,真实而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如画校园题材的游戏,反映了学生天真烂漫和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让学生为童年生活和学习而陶醉。产生爱学习、能与人友好交往,并会互相关心、团结向上的好品质。在进行一些《我的家乡》《难忘的旅游风光》《蓝天白云下的农村》等记忆画训练中,让学生大胆表现祖国江山的美,家乡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大自然的美好风景,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在这些思想健康、情趣高尚、有益身心的各种活动中,使他们在感官上愉快、情感上受到感染,心灵上得到触动,达到陶冶情操,塑造美好心灵的目的。
总之,在新形势下,美术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这对从事美术教育和教学的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小学美术教育只有从儿童特点出发,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使学生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甘肃省通渭县陇阳学区周店小学)
⑶ 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艺术教育总目标有哪些
1、初复步感受、欣赏并喜爱环境、制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能感受到活动带来的快乐,培养对艺术的敏感。
3、掌握一些简单的艺术技能,发展艺术表现能力。
4、能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创造性地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5、在艺术活动中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与他人合作,能理解、接纳欣赏、尊重他人的创作与表现,喜欢欣赏不同表现形式与风格的艺术作品。
⑷ 如何更好地给孩子艺术教育
一、新《纲要》中艺术教育新观念
新《纲要》中将幼儿教育的领域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范畴,艺术教育作为领域之一有其独特的作用,同时在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过程中发挥中中介作用,是其它各领域所不同比拟的。
(一)强调主动性
新《纲要》艺术领域的“目标、内容与要求、指导要点”三部分中蕴含的基本理念是:幼儿艺术活动以幼儿为本,强调主动性,改变幼儿被动进行艺术教育活动的地位;强调幼儿艺术教育对儿童自身的影响作用,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改变使艺术成为技能训练和表演的功能,这是必须领会并在实践中进行贯彻的
基本理念。如果不能树立这种新观念就谈不上真正的改革。众所周知,现在幼儿园的孩子,将来长大了当艺术家的毕竟很少,而大多数幼儿长大后只能是艺术的欣赏者。教师的任务,首先是帮助所有的孩子,积极地参与艺术活动,使他们成为有一定水平的艺术欣赏者,能够从艺术中享受到乐趣,而且要使这种乐趣得以巩固,保留,并成为一种终身需要。
(二)激发创造性思维
幼儿期是创造力萌芽时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是个性发展的奠基时期,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和形成有着其他因素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幼儿创造力能使幼儿得到巨大的乐趣和满足,因此,我们要充分地利用有趣的艺术活动这一手段,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例如,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决不是要求幼儿对教师传授的一首歌曲或一个舞蹈进行不折不扣的模仿,而是要求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在创造性音乐表演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李文馥教授在《新(纲要)与幼儿艺术教育改革》一文中就指出:如果哪一位教师还保持着原有的观点和模式,那将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是会落伍的。
二、提供表现机会,享受创造的快乐
(一)独特的表现方法
新《纲要》提出: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这就明确了艺术的另一功能——即幼儿自我表现,情感表达的渠道。例如,幼儿对涂鸦的喜爱,正是这一功能的体现。幼儿时期,其心理发展的一大特色是自我中心,因此,他们常常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客体上,使僵化的无机世界生命化。例如,把墙上的一段裂缝看成上一只“狰狞可怕”的怪物;把飘零的落叶看成是离开了大树妈妈的可怜的孤儿;满天的繁星是万盏点亮的小灯;汽车前面应该有一对眼睛才看得见走路……。世界上很多画家往往渴望孩提时那种最纯真、最原始的作画风格。这也说明幼儿有自己看世界的独特方式,这种方式使幼儿的内心被深刻地展现出来。
(二)快乐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师在传统的美术互动教学中往往使用“三部曲”:导入并出示范画—讲解示范—幼儿练习,最后是展示作品,幼儿相互欣赏。在这种模式下,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很呆板,作品千篇一律。同时,这种只强调技能的教育会不自觉地扼杀无数个凡高、达芬奇。
新《纲要》中提出,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幼儿亲自体验和感受美术作品或自然环境中的线条、形状和色彩的情感表现,同时也引导他们用线条、形状、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活动,形成幼儿对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把握,使其内心情感和外在形式达到同构,并由美术这种符号化的人类情感形式演化到生活的其他领域,丰富和发展幼儿的情感世界,按照美的标准和美的规律,将幼儿感受世界的审美能力转变为他们的内心需要和自我发展的内在活动,进而成为幼儿行为的一种内在的自我调节,使其人格得到健全完美的发展。“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己表达的创造和快乐……”这深刻地揭示了艺术活动自主的过程。幼儿自主性的创作,充分地表现了自己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大胆流露自己的情感,使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快乐和满足,其中,幼儿不拘一格的新奇创意,大胆、无拘无束的表现出的童真、童心和童趣,是成人无法想象的。
三、关注个别差异,促进个性发展
(一)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新《纲要》中指出“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这表达了对全体幼儿的关注,也充分体现了当代的儿童观,即“给每个幼儿均等的机会,通过教育教育让每个幼儿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在以往的幼儿教育中确实存在着许多有失公正的地发。老师们偏爱那些模仿力强,很会领悟教师意图的幼儿,把他们归为能力强的、有才艺的一类,对他们另眼相看,指导得更为详尽;而一些所谓“能力差”的幼儿,老师总认为他们是很难“开窍”的,就听之任之,放手不管了。这样就造成“好得更好”、“差的更差”,这对幼儿的成长是极不利的,也是很值得我们反思的。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儿童观,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位幼儿,创设均等的机会,让每位幼儿都能得到艺术的熏陶和培养。
(二)引导幼儿大胆的表露个性
新《纲要》中指出“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互相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新《纲要》中,主张让幼儿感受快乐,体验成功;主张幼儿大胆的表露个性,张扬自我;主张幼儿欣赏自己,更要学会欣赏他人……这是一种全新的幼教理念,我们教师如能正确地理解把握,把它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那么对于幼儿良好的个性培养,对于幼儿未来的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般来说,在艺术活动中,幼儿对于自己的作品、表演很欣赏、很陶醉,而对同伴的表现关心甚少,这和他们的心理——“自我中心”的特点是相符的。因此,我们在每次活动结束时,都要适时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最初以老师为主,慢慢引导幼儿评价同伴的作品,逐步树立起“我能干,大家都能干”的意识。在中、大班时,教师可专门设计一些合作性的创作活动,为幼儿创设条件,引导孩子们相互交流、相互协商。在这些活动中,让幼儿逐步懂得“我能画好,别人也画的不错,如果大家一起画就会画得更好”,从中来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这对良好个性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四、落实新《纲要》的关键在于教师
贯彻落实新《纲要》最关键的环节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依靠广大教师,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改革的自觉性。新《纲要》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给教师留有广阔的教育创新的空间,放手让教师在这一空间中施展才华,得以成长。
(一)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是幼儿教育、教学过程及其特点的综合概括和体现,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直接影响师幼互动的进行、发展和效果,是师幼互动总体特征的集体体现。研究表明,教师和幼儿的发起行为在性质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教师发起行为总体而言,以中性行为为主,消极行为多于积极行为;而幼儿发起行为,无论是总体分布,还是环节上,积极行为都多于消极行为。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初期,他们的发展有共性,更有个性,因此,把儿童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换为现实性就是教师创造教育的任务。
(二)赞赏和鼓励为主的评价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测验的方式来评估幼儿的发展状况,并以此来考察教师是否完成了教育任务。这种评价方式显然忽视了幼儿及教师的主体性,容易导致教师为呆板的内容、目标而教,幼儿则为接受既定的内容而学。在新《纲要》的第四部分“教育工作的评价”中明确指出:“评价过程是幼儿园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例如,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先引导幼儿以自己的眼光观察、感受艺术作品的造型、色彩、构图,观察周围环境中事物的结构、特征、运用模式,并通过语言的描述,让幼儿把通过感知所把握到的整体的艺术形式和自然形式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当幼儿开始运用色彩、形状创造形象时,教师要启发幼儿思考,对自己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加入自己大胆的想象,形成全新的形象,运用艺术语言在画面上或手工作品中创造性地表现出来,使得幼儿的美术作品显示出稚拙的情趣和成人美术无可比拟的独特魅力,而教师对这种创造性的美术作品的赞赏和鼓励必然会使幼儿对美术创作活动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地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
总之,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我们指明新时期幼儿艺术教育的方向,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我们必须提高认识,扬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将幼儿艺术教育提高一个新的台阶。
⑸ 艺术领域的总目标
一般这个问题涉及到的是幼儿园领域的艺术学习的目标,分类详解如下:
参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我们将艺术领域教育的总目标制定如下:
1.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艺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具有对美的敏感性。
2.积极投入艺术活动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发展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人格的完善。
3.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色彩、构图、节奏、旋律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
根据上述艺术教育的目标,我们分别制定了大班音乐教育目标与美术教育目标。
(一)大班音乐教育目标
1.根据不同的合作歌唱的要求,控制、调节自己的歌声;学习领唱、齐唱以及简单的两声部轮唱、合唱;学习使用不同咬字、吐字及气息断连方法表现歌曲的不同意境;在集体歌Ⅱ昌活动中建立默契感,体验配合默契的快乐。
2.能比较准确地按照音乐的节奏,做各种稍复杂的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组合;进一步学习如何更有效地丰富自己的动作表达语汇;能使用已经掌握的空间知识,进行创造性的独立动作表现和人际动作交流与配合;能为不同的舞蹈表演选择不同的道具和服装。
3.学习使用更多种类的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为求得新颖的音色而探索熟悉乐器的不同演奏方法;学习制造简单的打击乐器,并按照音乐的性质提出配乐的建议;学习即兴指挥,并按照他人即兴指挥的手势迅速、准确、积极热情地作出演奏反应。
4.进一步学习使用其他各种非音乐的艺术手段,提高体验和表达音乐情趣的能力;更加细致地感知和体验音乐舞蹈作品的独特风格和情趣,逐步养成比较自觉地从音乐舞蹈欣赏过程中获取认知满足和情感体验满足的习惯。
(二)大班美术教育目标
1.美术欣赏教育目标。
(1)学习欣赏感兴趣的绘画、工艺、雕塑、建筑等美术作品,并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欣赏活动,具有初步发现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美的能力。
(2)学习欣赏并感受作品中形象的造型美,色彩的色调及其情感表现性,构图的对称、均衡、节奏与和谐美。了解作品的简单的背景知识,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作品的形象和主题意义,知道美术作品如何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并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想像和情感。
(3)欣赏并学习从形式和内容的角度评价同伴的美术作品。
2.绘画教育目标。
(1)利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不同技法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体验创造的快乐。
(2)学习完整地表现感受过的或想像中的物体的动态结构和简单情节。
(3)注意深浅、冷暖颜色的搭配,并初步学习根据画面的需要,恰当地使用颜色表现自己的情感。
3.手工教育目标。
(1)较熟练地使用和选择手工工具和材料,表现自己的意愿。
(2)用多种点状材料拼贴物象,表现简单的情节。
(3)用多种技法将纸折成物体的各个部分,组合成整体物象。
(4)用目测的方法将纸等面状材料分块剪、折叠剪,来拼贴平面的物象或制作立体的物象。
(5)学习用伸、拉的方法并配合其他泥工技法塑造结构较复杂的物象,表现主要特征和某些细节。
⑹ 如何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美术教学
《纲要》的理论知识是我们平时教育活动目标制定,内容选择的支撑点,也为我们的工作指引了方向。因此如何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美术教学活动是我们幼儿园教师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也是我们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我就这个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一、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感受自己熟悉的事物,感受周围的色彩、对环境的美有最初的体验。
农村与城市有着不同的景致,楼房的建筑风格,街道的走向都不相同,农村没有城市那些高楼大厦,也没有立交桥,但农村气候宜人,自然风光秀丽,如果我们老师善于挖掘、利用我们农村大自然做教学素材,那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活教材。我们要时刻把握这个得天独厚的好教材。如: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带小朋友熟悉周围的环境,同时,对小朋友日常接触到的事物有意识的启发,如蓝蓝的天、绿绿的草地、吐芽的枝条、美丽的花朵、可爱的小蝌蚪、胖胖的蚕宝宝、唧唧喳喳的鸟鸣声、背着书包欢快上学的哥哥姐姐。要求小朋友对所看到的事物进行最直接最简单的描摹,有很多小朋友会相互议论着“白云很美。”“云姐姐,你别走,我要和你拍照。”“小鸟唱歌很好听,我要和你做好朋友。”“我家有蚕宝宝,很可爱。”我们要因势利导:“这么好的景色我们为什么不把它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呢?”星期天让爸爸、妈妈带你们去海边玩,海边的景色更美,看谁捡到最多的贝壳和认识最多的鱼,回来告诉老师。星期天,孩子大部分都去了海边,回来还带好看的贝壳送给我。这样,真的让幼儿充分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和乐趣,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更好的激起创作的热情。在课堂上作起画来得心应手,内容非常丰富:鸟儿在树上唱歌;海鸥在湛蓝的海面上飞翔;小蝌蚪在池塘里游;爸爸和妈妈拉着她的手一起观赏美丽的花朵等等。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也感受到周围环境、生活的美。
这样借助自然环境的美术教学,不仅让幼儿感受自己熟悉的事物,感受周围环境、生活的美,还让幼儿的视觉、听觉、知觉碰撞在一起,全方位的激发幼儿的艺术细胞、充分调动幼儿的创作激情。例如: 漳浦二幼陈文宛老师到我园送教下乡,上了一节油墨画《春天-桃花》。桃花是我们当地很容易就可以观赏到的植物,她结合季节性和地方性,把中班领域艺术活动《春天-迎春花》生成《春天-桃花》,活动内容取材于幼儿周围的生活环境,通过独特的画种-油墨画,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感受自己熟悉的事物,感受周围环境、生活的美。事先创设了可以让幼儿参观的桃花展(几副栩栩如生的图片)让幼儿感受春天桃花盛开的意境美,幼儿看到栩栩如生的“桃花”。在绘画结束时,师生一起随音乐《春野》舞蹈,再次让幼儿陶醉在春天桃花盛开的意境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自然环境的美、生活的美。这节课陈老师很成功地让幼儿的视觉、听觉、知觉碰撞在一起,全方位的激发幼儿的艺术细胞,充分调动幼儿的创作激情并充分的让幼儿体验到生活的美、艺术的美。
二、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
美的创作来自对美的体验,而美的体验来源于丰富的生活内容,我们应当创造多种条件,提供多种感人至深的生活信息,创造美的图画,如:大班主题画:《我的妈妈》《三八节》《快乐的新年》《元宵节》《端午节》等,都是孩子生活中最熟悉也是最有感情的,孩子在描绘这些内容时总是充满真挚而亲切的情感。所以,大班主题画,我都是选择孩子熟悉的物体,画他生活中最有感受的事物,如《我的妈妈》《我的朋友》《我的老师》等。三八节,我让幼儿画主题画《我的妈妈》,我让小朋友描述妈妈长得什么样子时,他们都说“我的妈妈很漂亮,我要把妈妈画得漂亮些。”我趁机渗透爱的教育,我说“妈妈每天为你们做哪些事情?你们爱妈妈吗?”妈妈每天很亲苦,你们要听妈妈的话,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这些美术活动,让幼儿体验到妈妈的爱,能从小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朋友间要互相团结友爱。把美术与生活紧密的结合,更好的丰富幼儿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
三、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作的快乐,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利用多种手段鼓励幼儿大胆创新,作品富有个性。
首先,在美术活动指导中,我们教师不能用领导者的身份凌驾与幼儿之上,而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做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活动中不断的给幼儿提供尝试创作的条件,引导幼儿的思维经历单向、多向、正向、逆向、侧向等过程,使作品呈现丰富多彩。使他们的画更趋多元化、丰富化。如:在引导幼儿绘画《月亮姐姐》时,我给幼儿观看关于一些太空的动画片后。组织幼儿讨论到太空后你会看到什么?孩子们发挥了无穷的想象,有的说:“我看到月亮姐姐在梳头,很漂亮”有的说:“我看到月亮姐姐在数星星。”有的说:“我看到月亮躲在树后面,跟我们捉迷藏。”等等。在充分讨论后让孩子把他们说的画下来,画完后把自己的作品编成故事并讲给小朋友听,他们讲的津津有味,小朋友也听得入迷,丰富的想象力超乎我的意料,可以达到幼儿和我们老师互动的效果。
其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一次美术活动《美丽的花园》中,我示范讲解好以后,幼儿开始操作了,看着有些孩子的作品总不如我想象的那么好,我就忍不住拿过画笔,边说边画:“太阳要画圆,才好看!花瓣要靠在一起。”
正当我为自己改过的作品而自豪时,一个怯怯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老师,别帮我,我能行!”我有点脸红了,原来孩子们也有自己的想法,也许他们并不需要老师过分的帮助。我常认为孩子会喜欢老师的指导,并且已经在我的指导中明白了,领悟了。可细细想来,他们的话又提醒了我,这是我的作品,这是我的想法,你为什么要破坏我的作品呢?当我为孩子的作品添上那自认为精彩的一笔时,孩子就觉得,那已经不是他独立完成的作品,不完全属于他了,他也希望自己有自己独立完成的作品。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是发生在我一个人身上,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屡见不鲜,老师为了让幼儿的作品更趋完美,总在不经意间,从自己的审美出发,为孩子的作品添一点,改一点。目的也是让展示的作品更好,但从幼儿的发展目标来看,结果却是大相径庭。《纲要》明确指出,在艺术活动中,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展示评价时,给孩子一个开放自由的平台,鼓励他们起来说说,他们画的是什么?表达什么?表达出自己内心的一种积极情绪。
总之,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只有时刻牢记《纲要》精神,以一颗童心走近孩子的心灵,去感悟他们的内心世界。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激发幼儿想象,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通过美术活动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让他们在有趣的艺术活动中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脸上都绽放自信的笑容吧!
⑺ 请问新、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它们的区别是什么相互的利与弊又是什么
一、春风化雨,《纲要》带来教育内容关注点的改变。 《纲要》将带给幼教的改变无疑是巨大的,其中最令我们感触深切的是对教育内容关注点的改变。《纲要》中将幼儿学习的范畴按学习领域的维度,相对划分为我们所熟悉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个领域。纵观整个《纲要》,每个领域。纵观整个《纲要》,每个领域中都...没有列出单独的知识点或技能,而是从活动的角度附带提出知识或技能的要求。这应该是《纲要》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强调幼儿的主动学习,改革教学方式,希望教师不要把关注点过分集中在具体的知识或技能的教育学上,仅仅以固定知识点的达成为目标来设计教学活动,而是着力组织适合幼儿的活动,创造适宜的教育环境,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去发现教学赖以展开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来对其发生影响,让他们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理解教育内容关注点的改变应避免两点: (1)过分关注知识或技能。这是我们正在改变的过去的做法。同样一篇优美的童话,如果我们的关注点在知识和技能上,那就会为此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反复练习某个词语或段落,机械地记下故事情节。如果我们意识到词语是幼儿在使用语言过程中自我建构的东西,只有使用才会有意义,那么,就会按《纲要》所述:“使幼儿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与理解”,为此努力创设相适宜的环境。 (2)不敢涉及知识与技能。近日看到一次小班的公开教育活动,目标是通过修补图书玩具,体验到爱物惜物的情感。 教师在不敢涉及知识与技能的指导思想下,仅为幼儿提供一些破旧图书和玩具任其自由修补。幼儿面对操作材料一筹莫展,大部分孩子都在看图书,摆弄玩具或材料。活动是失败的,其失败处就在于缺少于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支撑,幼儿没有使用胶水、胶布、纸条以及修补图书玩具的相关经验,活动中获得的可能性也很少,因此也就谈不上爱物惜物的情感发展了。实际上,没有知识和技能支撑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关键是在活动过程、环境中,要通过幼儿的主动构建来获得包括知识和技能在内的整体发展。 二、藉风其舞,《纲要》带给我们以人为本的教育之根。 关注生命,关注个体,这是文明的标志,社会进步的标志。《纲要》从一开始便明确凸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这应该是我们在进行任何教育活动的立足之本,应扎根于每一位幼教工作的心中,成为我们在幼教这块土地上藉风起舞之根。《纲要》的所有条文都体现出对幼儿权利的尊重,对每个幼儿个性、能力结构与学习特点的尊重,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尊重,对教育规律及其教育过程,特别是教育过程中人的尊重。 杭州师范黎安林老师认为:《纲要》细致到五个领域的次序安排上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健康,作为个体生存质量好坏的表现,理应受到人们的关注。健康的身体,特别是生命的安全,是一切发展的物质基础。语言,是人际维系的纽带。社会,是人的生存、发展的本质。科学,是生存者的个体的带有本能性质的反映。艺术,是生命激情的形式,是人性生活的孵化器。这五个方面,都是人们的发展不可或缺的,但其作用有大有小,《纲要》从人的需要、发展需要出发,因而安排有先有后,先是健康的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二、迎风而上,勇敢迎接《纲要》带来的挑战。 《纲要》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欣喜,它更是一次彻头彻尾的洗礼、一场重大的变化、一个艰巨的挑战。 它的挑战性首先体现于教师。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力量,是高质量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新《纲要》要求教师以新的基础教育理念来审视和反思自己的工作,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理性地建构自己的教育的观念。需要 教师创造与儿童生命特性相适应的教育,它应源自于教师对生命的热爱、珍惜与敬畏,对生命规律和生命潜力的认识理解与尊重,对生命早期智慧的敏感、惊喜与理解;也源自于教师深刻懂得生命的整体性,懂得愉快的童年生活对于生命发展的独特价值,懂得这一阶段教育对每个幼儿个体生命的重要影响。《纲要》还要求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成为有专业素养的专业形教师。 《纲要》的挑战性也体现于管理。怎样从检查书面计划笔记了解师幼互动的实际情况,从教学评比观摩到促使教师反思澄清和提升认识,怎样从固定的作息与教育目标到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与创造,怎样促进教师树立明确的教育方向和正确的价值观,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相互的学习、合作、支持与沟通,都是幼儿园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纲要》的挑战性还体现于发展。在当今社会经济体制下,幼儿园的生存发展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纲要》所体现的现代教育思想否定着传统的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制度没有彻底改变的情况下,被人们接受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加强沟通与宣传是幼儿园发展必须面临的挑战。
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艺术领域的目标中渗透什么理念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