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学生卫生健康知识
1、小学生应养成哪些个人卫生习惯?(至少回答出5条)
(1)早晚洗脸 (2)早晚刷牙 (3)饭前便后要洗手 (4)睡前洗脚 (5)勤洗头 (6)勤洗澡 (7)勤剪指甲 (8)生吃瓜果要洗净 (9)不喝生水 (10)不躺着看书
2、什么情况下应洗手?(至少回答三条)
(1)饭前便后应洗手 (2)吃东西前应洗手 (3)劳动(干活)后应洗手 (4)玩游戏后应洗手 (5)触摸脏东西后应洗手 (6)触摸传染病人的东西后应洗手 (7)到公共场所回来后应洗手 (8)拿碗筷前应洗手
3、书写,阅读时,眼和书本的距离应是多少?
30—35厘米,或一尺左右。
4、为什么要及时理发和经常洗头?
理发和洗头能够清除头发和头皮上的污垢, 头屑,病菌、预防头癣,皮肤病,防止生头虱。
5、为什么不能喝生水?
生水中含有病菌,虫卵,可引起肠道传染病(肠炎、痢疾,伤寒等)和肠道寄生虫(蛔虫病等)。
6、为什么不能吃腐败变质食物?
腐败变质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病菌和毒素,吃后会发生食物中毒,肠炎,痢疾,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7.挑食和偏食有什么害处?
挑食和偏食会造成营养素的缺乏,导致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和健康。
8、什么饭后不宜马上进行剧烈活动?
刚吃过饭,胃里充满了食物。剧烈运动后影响胃肠正常 消化,可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时间久了还可引起 消化不良和胃病。
9、 看书写字时要注意什么?
姿势正确,光线适宜,眼与书本保持一尺左右距离,时 间不可过久,走路乘车时不看书。
10.做眼球保健操有什么好处?
消除眼睛疲劳,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眼。
11.每天应该刷几次牙?什么时间刷?
每天应该刷两次牙,早晚各一次。
12.怎样保护牙齿?(至少回答三项)
(1)吃东西后漱口 (2)早晚刷牙 (3)不咬过硬东西 (4)不吃过冷过热的东西
(5)睡前不吃东西 (6)患牙病及时治疗
13,为什么不能咬笔头和手指?
(1)笔头,手指不干净(有细菌,虫卵, 尘土等),可引起疾病
(2)影响牙齿和手指发育
14.怎样预防农药中毒?
(1)不玩盛过农药的瓶,口袋和农药喷雾器 (2)避免口腔,鼻腔吸入农药
(3)防止农药沾染皮肤,如果皮肤沾染农药要及时冲洗净 (4)瓜果蔬菜要洗净
15.为什么不能随意挖耳朵?
挖耳朵是一种不卫生的习惯,易损伤外耳道,引起发炎 或长疖子,还可能损伤耳膜,引起中耳炎,使听力下降。甚至造成耳聋。
16.怎样预防蛔虫病?
(1)饭前便后洗手 (2)不喝生水 (3)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4)不咬手指及笔头
17,怎样预防沙眼?
(1)每人一条洗脸毛巾 (2)不用脏手揉眼睛 (3)保持手帕、毛巾、脸盆清洁
(4)有条件的最好每人一个专用脸盆
18.随地吐痰有什么害处?
随地吐痰是一种不文明行为:痰液中含有病菌,随地吐痰会污染环境,传播疾病。
19、“四害”指的是什么?
苍蝇 老鼠 蚊子 蟑螂
20.被狗咬伤后怎么办?
立即去医院或卫生院治疗,及时注射狂犬疫苗。
21,小学生每天应至少保持多长时间的睡眠?
10小时
22,苍蝇,蚊子能传播什么病?
苍蝇传播:肠炎、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
蚊子传播:乙脑,疟疾。
23,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病人粪便污染水源,食物传播
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播。
24,为什么不能随地大小便?
(1)污染环境 (2)传播疾病 (3)不文明
25.为什么刷牙时要每人一把牙刷?
防止互相传染疾病
26.怎样预防感冒?
(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经常开窗通风换气 (3)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
(4)不去病家串门 (5)感冒流行时不去公共场所
27,家里有了肝炎病人怎么办?
(1)及时治疗 (2)隔离消毒(用开水煮病人用过的碗筷,毛巾,衣物。用消毒剂擦拭病人用过的家具等) (3)接触病人后要洗手 (4)不吃病人吃剩的东西
28、怎样保持教室的清洁卫生?
(1)每天扫地,扫地前先洒水 (2)常擦桌椅和门窗 (3)不乱扔纸屑果皮 (4)不随地吐痰
(5)桌椅摆放整齐 (6)注意通风换气
29.维护公共卫生应做到哪些?
(1)清扫室内外环境 (2)不随吐痰 (3)不乱丢纸屑果皮 (4)不随地大小便 (5)不在墙壁桌椅上乱画
30.吸烟有什么害处?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能损害呼吸系统,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癌等。
② 学校卫生安全材料详细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进一步规范学校卫生管理工作。
我们学校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成立了由校长负责的卫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罗庆辉校长担任,副组长若干人,分别由副校长和总务处担任,组员若干人,他们分别是学校各年级组组长、学校负责卫生工作的老师、学校医务室医院生、学校分管卫生安全监督员的老师以及学生食堂负责人。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卫生工作和突发事件的防治工作。做到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在去年,学校还派出一位副校长、一位总务处副主任等二位学校卫生管理工作小组副组长参加由教育局组织的“校园安全管理与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学习培训,以提高领导小组的管理水平。
二、建立健全学校卫生工作的各项制度,确保把学校卫生工作做得更好。
近年来,我们学校共制订了《学校卫生工作制度》、《学校食堂卫生若干制度》、《学校环境卫生制度》、《内宿生管理条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等各项管理制度。同时也做到了由各领导小组负责抓好制度的落实和检查工作。因而近年来我们学校的卫生工作得到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好评,也未发生过任何不安全的事故。
三、加强学校食堂卫生的管理,确保学生健康。
我们学校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加强对食堂卫生的管理,除制订了一系列有关制度外,还指派一位监督人员经常对食堂进行检查卫生情况,验收采购回来的食品,禁止向学生出售变质的食品和“三无”产品。让学生吃上放心的饭菜。防止因食品不卫生而引起的食品中毒事件发生,确保学生的安全、健康。
四、加强学校环境卫生管理,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近年来,我们学校在经费上不是很充裕的情况下还投入了大量资金整治校园环境,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使我们学校的美化、绿化、净化的校园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好评。常年不懈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食堂卫生、教室卫生、宿舍卫生和环境卫生,保证学校食堂、教室、宿舍、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五、建立健全各项卫生防疫制度,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我们学校在去年成立了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突发事件的防治工作。还制定了如下几点具体工作:
1、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的科学防病能力。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
3、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及时向当地疾病防控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事件发生情况。
5、学校发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①、一般突发事件 — 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疫情通报,校内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②、重大突发事件 — 启动第二级应急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治疗、隔离、消毒等工作;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③、特大突发事件 — 启动第一级应急反应。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住校学生不得离开学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以上是我们学校在抓好学校卫生工作的几点工作,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提出指导意见,以便使我们学校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得到更完善。
③ 卫生社区宣传材料大全
卫生社区宣传材料
创卫宣传标语
凝心聚力,加快发展,争创国家卫生城市!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创建卫生城市,构建和谐慈溪!
创建卫生城市,争当文明市民!
加强城市管理,优化市容环境!
热爱慈溪、热心创卫!
环境卫生,从我做起!
整洁家园,人人有责!
摈弃陋习,崇尚文明!
慈溪是我家,整洁靠大家!
做城市主人,当创卫先锋!
关爱城市家园,倡导品位人生!
发扬传统美德,倡导时代精神!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卫生!
创卫关联你我他,齐抓共管靠大家!
手拉手,心连心,共建文明新慈溪!
草儿绿、花儿香,环境优美人健康!
你我多一份自觉,慈溪多一份清洁!
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
有了您的真心呵护,慈溪才会更加美丽!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营造清洁生活环境!
创卫工作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家家受益!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人人有责,人人受益!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美化我们共同家园!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我慈溪添光彩!
搞好城市公共卫生,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加强健康知识教育,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依法实施对城市卫生的监督管理!
美好生活靠我们创造,创卫目标靠大家实现!
让我们共同营造洁静的生活空间!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努力提高生活环境质量!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市民文明卫生素质!
树文明新风,创文明社区,建文明城市!
创造优美环境,营造优良秩序,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群策群力创建卫生城市,同心同德打造和谐慈溪!
全民动手,全面“创卫”。
携手“创卫”,共享和谐!
讲究卫生,人人有责;改善环境,人人受益!
改善环境卫生,享受健康人生!
“创卫”工作人人参与,环境改善人人受益!
创建省级卫生城,让慈溪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为了我们的城市,为了我们自己,请重视卫生环境
提高环保意识,呵护我们的家园
我们为慈溪尽心尽力,慈溪为我们尽新尽丽!
慈溪美丽,心情亮丽!
慈溪干干净净,心情轻轻松松。
共建洁净慈溪,做个文明市民。
清泉清水清洁风,创卫创业创新情
创一份洁净环境,建一片美丽风景!
齐抓共管同行动,创卫争优建奇功!
群策群力构筑环保长城,同心同德建设美丽慈溪!
文明卫生健康你我他,和谐社会幸福千万家!
同仇敌忾共除环境脏乱差,群情激昂同创省级卫生城!
肩并肩共创模范卫生城,手牵手同建文明环保市!
携手共建卫生城市,齐心同创和谐慈溪
群策群力创建卫生城市,同心同德构建和谐慈溪
创城创卫创文明,亮化绿化美慈溪!
创建慈溪新城新貌,净化人间绿水蓝天!
手牵手同心铸文明,肩并肩合力整卫生!
文明手牵手,创卫心连心!
一朝一夕铲除脏乱差,一心一意创建洁净雅!
手拉手根治脏乱差,心连心创建洁净美
手拉手根治脏乱差,心连心共建卫生城
慈溪发展靠大家,创卫更要你我他!
清洁慈溪齐出力,美化环境同得益!
讲文明,爱卫生,,做个健康慈溪人!
手牵手根治环境脏乱差,心连心创建卫生洁净美!
精筹细划美我慈溪,凝心聚力求得发展。
美丽慈溪从随时开始,整洁环境从你我做起。
有了您的热情参与,慈溪会变得更美丽。
您的真心呵护,让生活变得温馨,您的热情参与,让周围变得美丽。
我为慈溪添份绿,慈溪与我同美丽。
少一件垃圾,多一块净土;少一片污染,美一个慈溪。
碧水蓝天,魅力慈溪。
创卫添异彩,慈溪更精彩。
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好家园。
环境好,卫生好,生活更美好!
④ 小学生健康教育资料
(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即是使教育对象知识、观念、行为改变的统一。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根据1988年第13届世界健康大会提出的新概念: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以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它重点研究知识传播和行为改变的理论、规律和方法,以及社区教育的组织、规划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通过传播和教育手段,向社会、家庭和个人传授卫生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养成健康行为,纠正不良习惯,消除危险因素,防止疾病发生,促进人类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三)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控制影响健康因素,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所负的责任。是指以健康教育、组织、立法、政策和经济等综合手段对健康有害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生态环境,以促进人类的健康。
健康促进模式(略)
我国的健康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三个阶段。三者的关系是后者包容前者,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其不同点在于:
卫生宣传=知识普及+宣传鼓动
健康教育=知+信+行
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社会支持
(四)健康促进的领域
健康促进涉及的5个主要活动领域:
1、制定能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健康促进的含义已超出卫生保健的范畴,把健康问题提到各个部门,各级政府和组织的决策者的议事日程上。明确要求非卫生部门实行健康促进政策,其目的就是要使人们更容易作出更有利于健康的选择。
2、创造支持的环境
健康促进必须创造安全的、满意的和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系统地评估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以保证社会和自然环境有利于健康的发展。
3、加强社区的行动
提高社区人们生活质量的真正力量是他们自己。充分发动社区力量,积极有效地参与卫生保健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挖掘社区资源,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健康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发展个人技能
通过提供健康信息,教育并帮助人们提高作出健康选择的技能来支持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学校、家庭、工作单位和社区都要帮助人们做到这一点。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促进中的卫生服务的责任由个人、社会团体、卫生专业人员、卫生部门、工商机构和政府共同分担。他们必须共同努力,建立一个有助于健康的卫生保健系统。
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任务
1、主动争取和有效促进领导和决策层转变观念,从政策上、资源上对健康需求和有利于健康的活动给予支持,并制定各项促进健康的政策。健康教育作为全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已经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以政府行为和行政干预来支持和推动健康教育工作,是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责任感。使人们在面临个人或群体健康相关的问题时,能明智、有效地作出抉择。通过提高社区自助能力,实现社区资源(人、财、物等)的开发。
3、创造有益于健康的外部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必须以广泛的联盟和支持系统为基础,与相关部门协作,共同努力逐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把社区、学校、企业等建成“健康促进社区”、“健康促进学校”、“ 健康促进工厂”等。
4、积极推动医疗卫生部门观念与职能的转变,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其作用向着提供健康服务的方向发展。
5、在全民中开展健康教育。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破除迷信,摒弃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主要相关学科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理论依据和专业技术,主要来源于医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科学、传播学、科普学、统计学、美学等学科。在诸多相关学科中以预防医学、社会医学、教育学、传播学、健康心理学、健康行为学等关系最为密切。
1、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以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基础医学、环境医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流行病学、统计学、毒理学等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及作用的规律,采用卫生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长寿命的科学。
2、社会医学:社会医学是一门医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它主要研究社会因素和健康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以制定社会保障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借鉴社会医学研究医学问题时所侧重的战略性、理论性、方向性和思维观念,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和分析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制定宏观与微观结合的不同层次的干预措施,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
3、教育学:健康教育是健康与教育的有机结合。人群从接受健康信息到行为改变,就是一个教育过程。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熟悉教育对象的需求,熟练掌握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的文化,设计教育课程,安排教学内容的技术,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因材施教,并进行效果评价。
4、健康传播学:主要研究健康信息传播活动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传播策略的选择与拓展。
5、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是在行为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心理学分支,健康心理学要在研究心理和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提供心理保健的理论、策略、具体措施和方法学方面发挥其特殊的功能。
6、健康行为学:健康行为学是近年来随着健康教育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新学科,也可以说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着眼于个人、群体乃至组织行为的改变。因此,健康行为学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基础学科。
四、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1、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⑴知信行模式(KABP) “知信行”模式是行为改变的较为成熟的模式:
信 息→ 知 →信→行→ 增进健康
健康教育知信行模式图
知(知识和学习)是基础,信(信念和态度)是动力,行(促进健康行为)是目标。以吸烟有害为例,健康教育工作者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把吸烟有害健康、吸烟引发的疾病以及与吸烟有关的死亡数字等知识传授给群众;群众接受知识,通过思考,加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形成信念;在信念支配下,逐步建立起不吸烟的健康行为模式。
(2)健康信念模式健康信念模式是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它以心理学为基础,由刺激理论和认知理论综合而成。健康信念模式在产生促进健康行为的实践中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充分让人们对他们目前的行为方式感到害怕(知觉到威胁和严重性);其次,让人们坚信一旦改变不良行为会得到非常有价值的后果(知觉到效益);同时清醒地认识到行为改变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知觉到障碍);最后,使人们感到有信心、有能力通过努力改变不良行为。
2、健康传播技巧
健康传播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是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健康传播是一般传播行为在医学、卫生学领域的具体和深化,并有其独自的特点和规律。
人类的传播活动多种多样。但按传播的主客体相互关系的不同及其特征,大致可分为“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自我传播”四种基本类型。健康传播也离不开这几种传播方法。
(1)人际传播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一种直接的信息沟通的交流活动。人际传播可以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由于人际传播具有针对性强、交流充分、反馈及时等优点,这种传播方式在社区健康教育中尤为常用和有效,社区全科医生、卫生工作人员应该是该社区健康问题的权威和 健康传播者,可以应用在诊病时、病人咨询时、出诊家访时——“个人与个人”;组织专题讲座、授课、演讲——“个人与群体”;座谈、讨论——“群体与群体”这几方面进行人际健康传播。
人际传播要获得好的效果,传播技巧是十分重要的。人际传播要成为互动式的而不是单向的说教的。首先,人际间要沟通、理解、信任和尊重、保护对方的隐私;第二,对社区内人群的健康情况应有所了解,回答咨询、专题讲座、授课、座谈等都应针对性强,有的放矢,使对方产生兴趣、共鸣;第三,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如果对不懂医学的人使用了很多医学术语,对方理解不了医学术语的含义,也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最后要有科学性。
(2)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书籍、标语、板报、宣传单张、互联网等大众媒介向社会人群传播信息的过程。大众传播的特点是要借助一定的媒体;其信息是公开的、面向全社会人群;信息传播距离远、覆盖面广、速度快;大众传播是单向的,双方信息反馈不足。
(3)组织传播是指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有组织有领导而进行的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传播。即发展为公共关系学。
(4)自我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界信息后,在头脑中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这是人类进行一切信息交流的必要的生物学基础。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3、健康相关行为干预模式
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
促进健康行为是个人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利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⑴日常健康行为,如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睡眠适量、积极锻炼、有规律作息等。
⑵保健行为,如定期体检、预防接种等合理应用医疗保健服务。
⑶避免有害环境行为,“环境”既指自然环境(环境污染),也指紧张的生活环境。
⑷戒除不良嗜好,戒烟、不酗酒、不滥用药物。
⑸求医行为,觉察自己有某种病患时寻求科学可靠的医疗帮助的行为。如主动求医、真实提供病史和症状、积极配合医疗护理、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⑹遵医行为,发生在已知自己确有病患后,积极配合医生、服从治疗的行为。
健康相关行为干预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信息传播、组织与法规、环境改变、培训与指导、咨询以及从行为医学移植过来的行为矫正等。这些方法与策略分别作用于影响行为的产生、保持与发展的各个环节,是健康教育方法学的重要内容。行为干预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改变已养成的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自觉采纳促进健康的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行为矫正技术是本世纪5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用于矫正各种危害健康的行为,指导建立各种促进健康的行为的系列性技术,在健康教育领域内广泛运用的矫正技术主要有脱敏法、示范法、厌恶法、强化法和消除法。
五、常用的健康测量及指标
健康测量是将健康概念及与健康有关的事物或现象进行量化的过程,即依据一定的规则,根据被测对象的性质或特征,用数字来反映健康概念及健康有关的事物或现象。健康测量从对死亡和疾病的负向测量逐步扩大到以健康为中心的正向测量;从对生物学因素的测量扩大到对心理、行为因素和生活因素的综合测量。
1、健康测量指标:
为适应现代健康的需要,一方面引入了很多新的指标,如心理指标、行为指标;另一方面也不放弃原有的死亡指标和疾病指标,对他们进行改进和发展,如利用死亡资料和疾病、残疾资料计算减寿年数(YDLL)、无残疾期望寿命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旨在反映死亡的不合理性和人们的生存质量。
单一指标:群体健康测量指标(如死亡率、发病率、患病率、死因构成比等);个体健康测量指标(如心率、血压、肺活量等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在这些健康测量指标基础上演变的指标(如期望寿命)。
综合指标:是通过某种方法或法则将多个单一指标结合起来所产生的一个新指标。其特点是将反映健康状况的多方面资料概括起来,用一个数值来表示,以提供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的多维测量和简单评价。如生存质量指数、无残疾期望寿命、伤残调整生命年、心理量表评分等。
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常用的健康指标
⑴死亡指标:包括总死亡率、性别年龄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期望寿命;
⑵残疾指标:残疾率、残疾原因构成;
⑶疾病指标:发病率、病死率、生存率;
⑷营养状况指标:日摄入某营养成分总量;
⑸生长发育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肺活量、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首次遗精的平均年龄等,可计算这些生长发育指标的年增长值和增长率,或进行相关分析;
⑹心理指标:包括对人格、智力、情绪、情感测量,如MMPI量表、艾森克个性量表、Beck抑郁问卷(BDI)、焦虑自评量表(SAS)、UCLA孤独量表、个人评价问卷等;
⑺行为指标:行为模式(A型行为与B型行为的测量、得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生活方式(生活丰度、生活频度、活动谱、生活满意程度等得测量)、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指数)、个人地位和个人经历的测量指标;
⑻人口指标:人口数、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人口的文化构成、文盲率或识字率、人口的职业构成;
⑼综合指标:
症状和功能指标:常用症状和功能调查量表包括CMI、GHQ、MMPI和SRQ。
生活质量指标:包括生存质量指数、功能状态量表和生存质量量表;
其他:减寿年数(YDLL)、无残疾期望寿命、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等
⑤ 关于小学生健康教育的资料
儿童少年的健康关系到我国的兴衰和民族的未来,要提高民族的健康水平,就必须从小学生做起,使学校成为育人园地。校医是第一位教师,培养有道德、有知识、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卫生行为,接受系统的卫生知识教育,建立文明的生活方式。
同学们通过健康教育的学习,卫生行为逐步养成,使他们懂得了清洁卫生、饮食卫生、个人卫生、体育锻炼卫生和防病常识有关知识。
完成教学的基础上,做好卫生保健工作。首先做好传染病预防,因学校是一个集散场所容易有传染病流行,提前做好预防是校医的责任。在本年度无传染病发生。
在2002年基础上,又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六病预防工作,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体检后对沙眼同学投了药进行治疗,使生病率更进一步下降,对近视同学都投了近视灵眼药水进行跟踪矫治,使假性近视恢复正常,近视同学也有所改善。而使我校的近视率形成逐年下降趋势。
学生接受了卫生知识教育,从培养良好卫生行为习惯,建立文明生活方式,要落实在行动上,必须从平时做起。每当我看到学生单纯幼稚的小脸,就感到他们天真可爱。学生因为年龄小,来自不同条件的家庭,有着他们不同的卫生习惯,有的学生咬手指甲、用嘴咬衣服领及红领巾、抠手等不良习惯,都是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养成。发现他们这些行为,我在卫生课上讲这些习惯的害处,并且在实际生活中观察他们的行为,随时随地地给他们矫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一定要从小做起,指导他们正确的刷牙方法,经常提示他们养成刷牙的习惯。
学生体检后,对体检表进行了合理的评价,按要求填好健康教育档案,有关数字上了资料板,促进今后的工作更好的进行。
今年春季发生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非典型肺炎”传染病。全国上下齐动员对“非典”进行预防、排查可疑对象工作。在此项工作中,我校坚决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把每一项工作都落在实处。卫生室是学校抗击“非典”的前沿阵地,校医自然就是守护这块阵地的排头兵做了大量的工作。
(1)、收集大量有关“非典”的资料,对全校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要求做到“三勤”“三带”等具体要求。
(2)、到保健所领取抗“非典”物资,校内购买抗“非典”物资,并做好保管、使用工作,都设有记录备查。
(3)、每天对全校各房间进行一次消毒工作,虽然累了一些,但我认为只要能保卫大家的健康还是值得的。
(4)、做好学校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工作,确保教学环境清洁卫生,不留死角。
(5)、每天对全校师生进行体温排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隔离,并做好上报工作。
(6)、对教师学生及他们家属是否与外地人接触或是否去过外地进行调查,发生情况后及时做好隔离,将一切可能消灭在萌芽之中。
(7)、负责全镇村小教师、学生体温情况的统计与上报情况,所有情况均有记录、建档备查。
总之本学年的工作在保健所领导、学校领导大力的支持和帮助下,较好的完成了我校的卫生工作任务。在工作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关心爱护学生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家长把学生交给我们就要负起责任。我所关心的问题是把防病治病放到首位,为学生创造出身心健康的条件,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来才能为社会服务。
现代的健康观
一、健康(Health)的概念
自古至今,健康成为各朝各代人们谈论的永久话题,并被视为人生的第一需要。然而什么是健康?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健康的确切内涵?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在1978年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上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且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该宣言指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事隔多年后,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一次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physicalhysi。alhealtl)、心理健康(psychological health)、社会ychological。alth)、社会适应良好(good social adaptation)和道德健康(ethical health)。这种新的健康观念使医学模式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演变为生物-心理-_社会医学模式。这个现代健康概念中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健康是对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健康的有力补充和发展,它既考虑到人的自然属性,又考虑到人的社会属性,从而摆脱了人们对健康的片面认识。
1.躯体健康(生理健康) 躯体健康是指身体结构和功能正常,具有生活的自理能力。
2.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使心理处于良好状态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心理健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无心理障碍等心理问题的状态;广义的心理健康还包括心理调节能力,发展心理效能能力。
3.社会适应良好 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能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对于社会现状有清晰、正确的认识。既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注重现实与理想的统一。对于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怨天尤人,用切实有效的办法去解决。当发觉自己的理想与愿望与社会发展背道而驰时,能够迅速地进行自我调节,以求与社会发展一致,而不是逃避现实,更不妄自尊大和一意孤行。
4.道德健康 道德健康是指能够按照社会规范的细则和要求来支配自己的行为,能为人们的幸福做贡献,表现为思想高尚,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
二、健康的标准(health standards)
健康的标准包括:①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而不挑剔;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各种变化;⑤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⑥体重适当,身材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⑦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⑧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⑩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
按照以上的健康标准,只有15%的人能达到该标准,而15%的人有病。大部分人都处于中间状态,即没有疾病又不完全健康的状态,也就是说处于机体无明显疾病状态,但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出现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如乏力、头昏、头痛、耳鸣、气短、心悸、烦躁等。这种中间状态即为“亚健康”(subhealth)状态(第三状态)。
人人都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怎样才算健康呢?很多人对此不太清楚,包括大学莘莘学子.过去人们都认为身体没有生病就是健康,这种认识是非常肤浅的.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科学的进步发展,现代人对健康有了更科学更全面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新确定的定义是:‘人的身体、精神与社会的最佳状态,而不是单纯的没有生病”。
新的健康观认为,没有生病只是健康的一个基本方面,主要是机体的正常状态,同时还包括心理健康和对社会、自然环境适应上的合谐.也就是说人的机体、心理与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均处于协调和平衡的状态.这就是新的健康的完整而全面的观念.
那么,如何恒量一个人是否健康,其共同标准是什么呢?世界卫生组织为此对健康定了10条准则:
一、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且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二、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
三、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四、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五、能抵制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六、体重适当,身材发育匀称,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
七、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睛不易发炎。
八、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九、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十、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这10条准则亦即健康的标准,是就一般情况和普遍情况而言的,但对不同年龄的人还有不同的标准.
新的健康观的核心思想是“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任何集体的、个人的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及不道德、不讲卫生的行为,不但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危及他人的健康.这种健康观是“机体一心理一社会一自然一生态一健康’的一种整体观,是一种社会协调发展型的健康观.
我国传统医学中,也有一套健康的标准。
这一整套健康标准主要是针对中年人而盲,因此也可以视为中年人的10大健康标准.这]0大标准是:
一、眼有神:目光炯炯,无呆滞的感觉,说明精气旺盛,脏器功能良好,思想活跃.
二、声息和:声如洪钟,呼吸从容不迫,心平气和,反映出肺脏功能良好,抵抗力强.
三、前门松:指小便通畅,说明泌尿,生殖系统大体无恙.
四、后门紧:大便每日一次,有规律,无腹痛、腹泻之虑,说明消化功能健旺.
五、形不丰:保持体型匀称,注意不宜过胖,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女性减l00)。
六、牙齿坚:注意口腔卫生,基本上无龋齿,反映肾精充足。
七、腰腿灵:表现肌肉、骨骼和四肢关节有力或灵活,中年知识分子因工作性质尤其要保持腰腿灵。
八、脉形小:指每分钟心跳次数保持在正常范围(60-80次/分),说明心脏和循环功能良好.
九、饮食稳:饮食坚持定时定量,不挑食和偏食,不饱食滥饮,无烟酒嗜好,注意饮食养身法。
十、起居准:能按时起床和入睡,睡眠质量好。
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正常状态,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民族兴旺的保证。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维护全体公民的健康和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是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健康教育则是一项投入少、产出多、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其作为卫生保健的战略措施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认,并被列为初级卫生保健八大要素之首。
(一)健康概念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及生活水平的进步,人类对健康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对健康内涵的全面理解有助于指导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实践。
(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即是使教育对象知识、观念、行为改变的统一。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根据1988年第13届世界健康大会提出的新概念: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以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它重点研究知识传播和行为改变的理论、规律和方法,以及社区教育的组织、规划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通过传播和教育手段,向社会、家庭和个人传授卫生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养成健康行为,纠正不良习惯,消除危险因素,防止疾病发生,促进人类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三)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控制影响健康因素,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所负的责任。是指以健康教育、组织、立法、政策和经济等综合手段对健康有害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生态环境,以促进人类的健康。
健康促进模式(略)
我国的健康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三个阶段。三者的关系是后者包容前者,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其不同点在于:
卫生宣传=知识普及+宣传鼓动
健康教育=知+信+行
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社会支持
(四)健康促进的领域
健康促进涉及的5个主要活动领域:
1、制定能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健康促进的含义已超出卫生保健的范畴,把健康问题提到各个部门,各级政府和组织的决策者的议事日程上。明确要求非卫生部门实行健康促进政策,其目的就是要使人们更容易作出更有利于健康的选择。
2、创造支持的环境
健康促进必须创造安全的、满意的和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系统地评估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以保证社会和自然环境有利于健康的发展。
3、加强社区的行动
提高社区人们生活质量的真正力量是他们自己。充分发动社区力量,积极有效地参与卫生保健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挖掘社区资源,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健康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发展个人技能
通过提供健康信息,教育并帮助人们提高作出健康选择的技能来支持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学校、家庭、工作单位和社区都要帮助人们做到这一点。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促进中的卫生服务的责任由个人、社会团体、卫生专业人员、卫生部门、工商机构和政府共同分担。他们必须共同努力,建立一个有助于健康的卫生保健系统。
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任务
1、主动争取和有效促进领导和决策层转变观念,从政策上、资源上对健康需求和有利于健康的活动给予支持,并制定各项促进健康的政策。健康教育作为全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已经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以政府行为和行政干预来支持和推动健康教育工作,是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责任感。使人们在面临个人或群体健康相关的问题时,能明智、有效地作出抉择。通过提高社区自助能力,实现社区资源(人、财、物等)的开发。
3、创造有益于健康的外部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必须以广泛的联盟和支持系统为基础,与相关部门协作,共同努力逐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把社区、学校、企业等建成“健康促进社区”、“健康促进学校”、“ 健康促进工厂”等。
4、积极推动医疗卫生部门观念与职能的转变,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其作用向着提供健康服务的方向发展。
5、在全民中开展健康教育。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破除迷信,摒弃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主要相关学科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理论依据和专业技术,主要来源于医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科学、传播学、科普学、统计学、美学等学科。在诸多相关学科中以预防医学、社会医学、教育学、传播学、健康心理学、健康行为学等关系最为密切。
1、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以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基础医学、环境医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流行病学、统计学、毒理学等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及作用的规律,采用卫生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长寿命的科学。
2、社会医学:社会医学是一门医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它主要研究社会因素和健康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以制定社会保障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借鉴社会医学研究医学问题时所侧重的战略性、理论性、方向性和思维观念,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和分析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制定宏观与微观结合的不同层次的干预措施,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
3、教育学:健康教育是健康与教育的有机结合。人群从接受健康信息到行为改变,就是一个教育过程。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熟悉教育对象的需求,熟练掌握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的文化,设计教育课程,安排教学内容的技术,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因材施教,并进行效果评价。
4、健康传播学:主要研究健康信息传播活动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传播策略的选择与拓展。
5、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是在行为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心理学分支,健康心理学要在研究心理和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提供心理保健的理论、策略、具体措施和方法学方面发挥其特殊的功能。
6、健康行为学:健康行为学是近年来随着健康教育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新学科,也可以说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着眼于个人、群体乃至组织行为的改变。因此,健康行为学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基础学科。
四、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1、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⑴知信行模式(KABP) “知信行”模式是行为改变的较为成熟的模式:
信 息→ 知 →信→行→ 增进健康
健康教育知信行模式图
知(知识和学习)是基础,信(信念和态度)是动力,行(促进健康行为)是目标。以吸烟有害为例,健康教育工作者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把吸烟有害健康、吸烟引发的疾病以及与吸烟有关的死亡数字等知识传授给群众;群众接受知识,通过思考,加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形成信念;在信念支配下,逐步建立起不吸烟的健康行为模式。
(2)健康信念模式健康信念模式是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它以心理学为基础,由刺激理论和认知理论综合而成。健康信念模式在产生促进健康行为的实践中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充分让人们对他们目前的行为方式感到害怕(知觉到威胁和严重性);其次,让人们坚信一旦改变不良行为会得到非常有价值的后果(知觉到效益);同时清醒地认识到行为改变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知觉到障碍);最后,使人们感到有信心、有能力通过努力改变不良行为。
2、健康传播技巧
健康传播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是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健康传播是一般传播行为在医学、卫生学领域的具体和深化,并有其独自的特点和规律。
人类的传播活动多种多样。但按传播的主客体相互关系的不同及其特征,大致可分为“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自我传播”四种基本类型。健康传播也离不开这几种传播方法。
(1)人际传播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一种直接的信息沟通的交流活动。人际传播可以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由于人际传播具有针对性强、交流充分、反馈及时等优点,这种传播方式在社区健康教育中尤为常用和有效,社区全科医生、卫生工作人员应该是该社区健康问题的权威和 健康传播者,可以应用在诊病时、病人咨询时、出诊家访时——“个人与个人”;组织专题讲座、授课、演讲——“个人与群体”;座谈、讨论——“群体与群体”这几方面进行人际健康传播。
人际传播要获得好的效果,传播技巧是十分重要的。人际传播要成为互动式的而不是单向的说教的。首先,人际间要沟通、理解、信任和尊重、保护对方的隐私;第二,对社区内人群的健康情况应有所了解,回答咨询、专题讲座、授课、座谈等都应针对性强,有的放矢,使对方产生兴趣、共鸣;第三,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如果对不懂医学的人使用了很多医学术语,对方理解不了医学术语的含义,也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最后要有科学性。
(2)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书籍、标语、板报、宣传单张、互联网等大众媒介向社会人群传播信息的过程。大众传播的特点是要借助一定的媒体;其信息是公开的、面向全社会人群;信息传播距离远、覆盖面广、速度快;大众传播是单向的,双方信息反馈不足。
(3)组织传播是指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有组织有领导而进行的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传播。即发展为公共关系学。
(4)自我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界信息后,在头脑中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这是人类进行一切信息交流的必要的生物学基础。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3、健康相关行为干预模式
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
促进健康行为是个人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利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⑴日常健康行为,如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睡眠适量、积极锻炼、有规律作息等。
⑵保健行为,如定期体检、预防接种等合理应用医疗保健服务。
⑶避免有害环境行为,“环境”既指自然环境(环境污染),也指紧张的生活环境。
⑷戒除不良嗜好,戒烟、不酗酒、不滥用药物。
⑸求医行为,觉察自己有某种病患时寻求科学可靠的医疗帮助的行为。如主动求医、真实提供病史和症状、积极配合医疗护理、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⑹遵医行为,发生在已知自己确有病患后,积极配合医生、服从治疗的行为。
健康相关行为干预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信息传播、组织与法规、环境改变、培训与指导、咨询以及从行为医学移植过来的行为矫正等。这些方法与策略分别作用于影响行为的产生、保持与发展的各个环节,是健康教育方法学的重要内容。行为干预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改变已养成的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自觉采纳促进健康的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行为矫正技术是本世纪5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用于矫正各种危害健康的行为,指导建立各种促进健康的行为的系列性技术,在健康教育领域内广泛运用的矫正技术主要有脱敏法、示范法、厌恶法、强化法和消除法。
五、常用的健康测量及指标
健康测量是将健康概念及与健康有关的事物或现象进行量化的过程,即依据一定的规则,根据被测对象的性质或特征,用数字来反映健康概念及健康有关的事物或现象。健康测量从对死亡和疾病的负向测量逐步扩大到以健康为中心的正向测量;从对生物学因素的测量扩大到对心理、行为因素和生活因素的综合测量。
1、健康测量指标:
为适应现代健康的需要,一方面引入了很多新的指标,如心理指标、行为指标;另一方面也不放弃原有的死亡指标和疾病指标,对他们进行改进和发展,如利用死亡资料和疾病、残疾资料计算减寿年数(YDLL)、无残疾期望寿命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旨在反映死亡的不合理性和人们的生存质量。
单一指标:群体健康测量指标(如死亡率、发病率、患病率、死因构成比等);个体健康测量指标(如心率、血压、肺活量等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在这些健康测量指标基础上演变的指标(如期望寿命)。
综合指标:是通过某种方法或法则将多个单一指标结合起来所产生的一个新指标。其特点是将反映健康状况的多方面资料概括起来,用一个数值来表示,以提供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的多维测量和简单评价。如生存质量指数、无残疾期望寿命、伤残调整生命年、心理量表评分等。
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常用的健康指标
⑴死亡指标:包括总死亡率、性别年龄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期望寿命;
⑵残疾指标:残疾率、残疾原因构成;
⑶疾病指标:发病率、病死率、生存率;
⑷营养状况指标:日摄入某营养成分总量;
⑸生长发育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肺活量、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首次遗精的平均年龄等,可计算这些生长发育指标的年增长值和增长率,或进行相关分析;
⑹心理指标:包括对人格、智力、情绪、情感测量,如MMPI量表、艾森克个性量表、Beck抑郁问卷(BDI)、焦虑自评量表(SAS)、UCLA孤独量表、个人评价问卷等;
⑺行为指标:行为模式(A型行为与B型行为的测量、得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生活方式(生活丰度、生活频度、活动谱、生活满意程度等得测量)、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指数)、个人地位和个人经历的测量指标;
⑻人口指标:人口数、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人口的文化构成、文盲率或识字率、人口的职业构成;
⑼综合指标:
症状和功能指标:常用症状和功能调查量表包括CMI、GHQ、MMPI和SRQ。
生活质量指标:包括生存质量指数、功能状态量表和生存质量量表;
其他:减寿年数(YDLL)、无残疾期望寿命、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等。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13847758.html?si=1 乱乱的~
⑥ 小学生卫生小常识 (多点!!)
1、小学生应养成哪些个人卫生习惯?
(1)早晚洗脸 (2)早晚刷牙 (3)饭前便后要洗手 (4)睡前洗脚 (5)勤洗头 (6)勤洗澡 (7)勤剪指甲 (8)生吃瓜果要洗净 (9)不喝生水 (10)不躺着看书
2、什么情况下应洗手?
(1)饭前便后应洗手 (2)吃东西前应洗手 (3)劳动(干活)后应洗手 (4)玩游戏后应洗手
(5)触摸脏东西后应洗手 (6)触摸传染病人的东西后应洗手 (7)到公共场所回来后应洗手
(8)拿碗筷前应洗手
3、书写,阅读时,眼和书本的距离应是多少?
30—35厘米,或一尺左右。
4、为什么要及时理发和经常洗头?
理发和洗头能够清除头发和头皮上的污垢, 头屑,病菌、预防头癣,皮肤病,防止生头虱。
5、为什么不能喝生水?
生水中含有病菌,虫卵,可引起肠道传染病(肠炎、痢疾,伤寒等)和肠道寄生虫(蛔虫病等)。
6、为什么不能吃腐败变质食物?
腐败变质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病菌和毒素,吃后会发生食物中毒,肠炎,痢疾,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7、挑食和偏食有什么害处?
挑食和偏食会造成营养素的缺乏,导致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和健康。
8、为什么饭后不宜马上进行剧烈活动?
刚吃过饭,胃里充满了食物。剧烈运动后影响胃肠正常 消化,可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时间久了还可引起 消化不良和胃病。
9、 看书写字时要注意什么?
姿势正确,光线适宜,眼与书本保持一尺左右距离,时 间不可过久,走路乘车时不看书。
10、做眼球保健操有什么好处?
消除眼睛疲劳,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眼。
11、每天应该刷几次牙?什么时间刷?
每天应该刷两次牙,早晚各一次。
12.怎样保护牙齿?
(1)吃东西后漱口 (2)早晚刷牙 (3)不咬过硬东西 (4)不吃过冷过热的东西 (5)睡前不吃东西 (6)患牙病及时治疗
13、为什么不能咬笔头和手指?
(1) 笔头,手指不干净(有细菌,虫卵,尘土等),可引起疾病
(2)影响牙齿和手指发育
14、怎样预防农药中毒?
(1)不玩盛过农药的瓶,口袋和农药喷雾器 (2)避免口腔,鼻腔吸入农药
(3)防止农药沾染皮肤,如果皮肤沾染农药要及时冲洗净 (4)瓜果蔬菜要洗净
15、为什么不能随意挖耳朵?
挖耳朵是一种不卫生的习惯,易损伤外耳道,引起发炎 或长疖子,还可能损伤耳膜.引起中耳炎, 使听力下 降。甚至造成耳聋。
16、怎样预防蛔虫病?
(1)饭前便后洗手 (2)不喝生水 (3)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4)不咬手指及笔头
⑦ 小学生注重卫生教育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要做到三勤: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
3、要注意读写卫生:眼离书本一尺远,身离桌子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4、注意用眼卫生:不要在强光下看书,不要在行走的车上看书,不要躺着看书,不用脏手揉眼睛;
5、不吃没有卫生保障的食品,不吃没有清洗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
6、早晚洗脸,用流水洗脸,不与别人共用毛巾、脸盆等物品;
7、每天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充沛的精力.
培养学生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加强卫生知识教育。要用上课、晨会、班会、少先队和少年红十字活动,以及等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个人卫生教育。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进行晨间卫生检查。
晨间卫生检查一般应注意:
①检查学生个人卫生情况包括头、手、脸、服装的卫生,以及遵守公共卫生要求的情况。
②检查学生个人卫生用品,包括水杯、手帕等。
③观察学生是否有病容,尤其在传染病流行季节,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有传染病症候。
⑧ 关于小学生健康的资料
儿童少年的健康关系到我国的兴衰和民族的未来,要提高民族的健康水平,就必须从小学生做起,使学校成为育人园地。校医是第一位教师,培养有道德、有知识、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卫生行为,接受系统的卫生知识教育,建立文明的生活方式。
同学们通过健康教育的学习,卫生行为逐步养成,使他们懂得了清洁卫生、饮食卫生、个人卫生、体育锻炼卫生和防病常识有关知识。
完成教学的基础上,做好卫生保健工作。首先做好传染病预防,因学校是一个集散场所容易有传染病流行,提前做好预防是校医的责任。在本年度无传染病发生。
在2002年基础上,又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六病预防工作,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体检后对沙眼同学投了药进行治疗,使生病率更进一步下降,对近视同学都投了近视灵眼药水进行跟踪矫治,使假性近视恢复正常,近视同学也有所改善。而使我校的近视率形成逐年下降趋势。
学生接受了卫生知识教育,从培养良好卫生行为习惯,建立文明生活方式,要落实在行动上,必须从平时做起。每当我看到学生单纯幼稚的小脸,就感到他们天真可爱。学生因为年龄小,来自不同条件的家庭,有着他们不同的卫生习惯,有的学生咬手指甲、用嘴咬衣服领及红领巾、抠手等不良习惯,都是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养成。发现他们这些行为,我在卫生课上讲这些习惯的害处,并且在实际生活中观察他们的行为,随时随地地给他们矫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一定要从小做起,指导他们正确的刷牙方法,经常提示他们养成刷牙的习惯。
学生体检后,对体检表进行了合理的评价,按要求填好健康教育档案,有关数字上了资料板,促进今后的工作更好的进行。
今年春季发生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非典型肺炎”传染病。全国上下齐动员对“非典”进行预防、排查可疑对象工作。在此项工作中,我校坚决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把每一项工作都落在实处。卫生室是学校抗击“非典”的前沿阵地,校医自然就是守护这块阵地的排头兵做了大量的工作。
(1)、收集大量有关“非典”的资料,对全校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要求做到“三勤”“三带”等具体要求。
(2)、到保健所领取抗“非典”物资,校内购买抗“非典”物资,并做好保管、使用工作,都设有记录备查。
(3)、每天对全校各房间进行一次消毒工作,虽然累了一些,但我认为只要能保卫大家的健康还是值得的。
(4)、做好学校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工作,确保教学环境清洁卫生,不留死角。
(5)、每天对全校师生进行体温排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隔离,并做好上报工作。
(6)、对教师学生及他们家属是否与外地人接触或是否去过外地进行调查,发生情况后及时做好隔离,将一切可能消灭在萌芽之中。
(7)、负责全镇村小教师、学生体温情况的统计与上报情况,所有情况均有记录、建档备查。
总之本学年的工作在保健所领导、学校领导大力的支持和帮助下,较好的完成了我校的卫生工作任务。在工作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关心爱护学生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家长把学生交给我们就要负起责任。我所关心的问题是把防病治病放到首位,为学生创造出身心健康的条件,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来才能为社会服务。
现代的健康观
一、健康(Health)的概念
自古至今,健康成为各朝各代人们谈论的永久话题,并被视为人生的第一需要。然而什么是健康?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健康的确切内涵?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在1978年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上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且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该宣言指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事隔多年后,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一次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physicalhysi。alhealtl)、心理健康(psychological health)、社会ychological。alth)、社会适应良好(good social adaptation)和道德健康(ethical health)。这种新的健康观念使医学模式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演变为生物-心理-_社会医学模式。这个现代健康概念中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健康是对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健康的有力补充和发展,它既考虑到人的自然属性,又考虑到人的社会属性,从而摆脱了人们对健康的片面认识。
1.躯体健康(生理健康) 躯体健康是指身体结构和功能正常,具有生活的自理能力。
2.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使心理处于良好状态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心理健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无心理障碍等心理问题的状态;广义的心理健康还包括心理调节能力,发展心理效能能力。
3.社会适应良好 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能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对于社会现状有清晰、正确的认识。既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注重现实与理想的统一。对于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怨天尤人,用切实有效的办法去解决。当发觉自己的理想与愿望与社会发展背道而驰时,能够迅速地进行自我调节,以求与社会发展一致,而不是逃避现实,更不妄自尊大和一意孤行。
4.道德健康 道德健康是指能够按照社会规范的细则和要求来支配自己的行为,能为人们的幸福做贡献,表现为思想高尚,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
二、健康的标准(health standards)
健康的标准包括:①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而不挑剔;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各种变化;⑤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⑥体重适当,身材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⑦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⑧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⑩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
按照以上的健康标准,只有15%的人能达到该标准,而15%的人有病。大部分人都处于中间状态,即没有疾病又不完全健康的状态,也就是说处于机体无明显疾病状态,但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出现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如乏力、头昏、头痛、耳鸣、气短、心悸、烦躁等。这种中间状态即为“亚健康”(subhealth)状态(第三状态)。
人人都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怎样才算健康呢?很多人对此不太清楚,包括大学莘莘学子.过去人们都认为身体没有生病就是健康,这种认识是非常肤浅的.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科学的进步发展,现代人对健康有了更科学更全面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新确定的定义是:‘人的身体、精神与社会的最佳状态,而不是单纯的没有生病”。
新的健康观认为,没有生病只是健康的一个基本方面,主要是机体的正常状态,同时还包括心理健康和对社会、自然环境适应上的合谐.也就是说人的机体、心理与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均处于协调和平衡的状态.这就是新的健康的完整而全面的观念.
那么,如何恒量一个人是否健康,其共同标准是什么呢?世界卫生组织为此对健康定了10条准则:
一、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且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二、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
三、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四、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五、能抵制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六、体重适当,身材发育匀称,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
七、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睛不易发炎。
八、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九、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十、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这10条准则亦即健康的标准,是就一般情况和普遍情况而言的,但对不同年龄的人还有不同的标准.
新的健康观的核心思想是“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任何集体的、个人的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及不道德、不讲卫生的行为,不但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危及他人的健康.这种健康观是“机体一心理一社会一自然一生态一健康’的一种整体观,是一种社会协调发展型的健康观.
我国传统医学中,也有一套健康的标准。
这一整套健康标准主要是针对中年人而盲,因此也可以视为中年人的10大健康标准.这]0大标准是:
一、眼有神:目光炯炯,无呆滞的感觉,说明精气旺盛,脏器功能良好,思想活跃.
二、声息和:声如洪钟,呼吸从容不迫,心平气和,反映出肺脏功能良好,抵抗力强.
三、前门松:指小便通畅,说明泌尿,生殖系统大体无恙.
四、后门紧:大便每日一次,有规律,无腹痛、腹泻之虑,说明消化功能健旺.
五、形不丰:保持体型匀称,注意不宜过胖,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女性减l00)。
六、牙齿坚:注意口腔卫生,基本上无龋齿,反映肾精充足。
七、腰腿灵:表现肌肉、骨骼和四肢关节有力或灵活,中年知识分子因工作性质尤其要保持腰腿灵。
八、脉形小:指每分钟心跳次数保持在正常范围(60-80次/分),说明心脏和循环功能良好.
九、饮食稳:饮食坚持定时定量,不挑食和偏食,不饱食滥饮,无烟酒嗜好,注意饮食养身法。
十、起居准:能按时起床和入睡,睡眠质量好。
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正常状态,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民族兴旺的保证。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维护全体公民的健康和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是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健康教育则是一项投入少、产出多、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其作为卫生保健的战略措施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认,并被列为初级卫生保健八大要素之首。
(一)健康概念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及生活水平的进步,人类对健康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对健康内涵的全面理解有助于指导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实践。
(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即是使教育对象知识、观念、行为改变的统一。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根据1988年第13届世界健康大会提出的新概念: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以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它重点研究知识传播和行为改变的理论、规律和方法,以及社区教育的组织、规划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通过传播和教育手段,向社会、家庭和个人传授卫生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养成健康行为,纠正不良习惯,消除危险因素,防止疾病发生,促进人类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三)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控制影响健康因素,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所负的责任。是指以健康教育、组织、立法、政策和经济等综合手段对健康有害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生态环境,以促进人类的健康。
健康促进模式(略)
我国的健康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三个阶段。三者的关系是后者包容前者,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其不同点在于:
卫生宣传=知识普及+宣传鼓动
健康教育=知+信+行
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社会支持
(四)健康促进的领域
健康促进涉及的5个主要活动领域:
1、制定能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健康促进的含义已超出卫生保健的范畴,把健康问题提到各个部门,各级政府和组织的决策者的议事日程上。明确要求非卫生部门实行健康促进政策,其目的就是要使人们更容易作出更有利于健康的选择。
2、创造支持的环境
健康促进必须创造安全的、满意的和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系统地评估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以保证社会和自然环境有利于健康的发展。
3、加强社区的行动
提高社区人们生活质量的真正力量是他们自己。充分发动社区力量,积极有效地参与卫生保健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挖掘社区资源,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健康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发展个人技能
通过提供健康信息,教育并帮助人们提高作出健康选择的技能来支持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学校、家庭、工作单位和社区都要帮助人们做到这一点。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促进中的卫生服务的责任由个人、社会团体、卫生专业人员、卫生部门、工商机构和政府共同分担。他们必须共同努力,建立一个有助于健康的卫生保健系统。
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任务
1、主动争取和有效促进领导和决策层转变观念,从政策上、资源上对健康需求和有利于健康的活动给予支持,并制定各项促进健康的政策。健康教育作为全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已经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以政府行为和行政干预来支持和推动健康教育工作,是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责任感。使人们在面临个人或群体健康相关的问题时,能明智、有效地作出抉择。通过提高社区自助能力,实现社区资源(人、财、物等)的开发。
3、创造有益于健康的外部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必须以广泛的联盟和支持系统为基础,与相关部门协作,共同努力逐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把社区、学校、企业等建成“健康促进社区”、“健康促进学校”、“ 健康促进工厂”等。
4、积极推动医疗卫生部门观念与职能的转变,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其作用向着提供健康服务的方向发展。
5、在全民中开展健康教育。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破除迷信,摒弃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主要相关学科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理论依据和专业技术,主要来源于医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科学、传播学、科普学、统计学、美学等学科。在诸多相关学科中以预防医学、社会医学、教育学、传播学、健康心理学、健康行为学等关系最为密切。
1、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以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基础医学、环境医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流行病学、统计学、毒理学等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及作用的规律,采用卫生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长寿命的科学。
2、社会医学:社会医学是一门医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它主要研究社会因素和健康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以制定社会保障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借鉴社会医学研究医学问题时所侧重的战略性、理论性、方向性和思维观念,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和分析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制定宏观与微观结合的不同层次的干预措施,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
3、教育学:健康教育是健康与教育的有机结合。人群从接受健康信息到行为改变,就是一个教育过程。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熟悉教育对象的需求,熟练掌握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的文化,设计教育课程,安排教学内容的技术,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因材施教,并进行效果评价。
4、健康传播学:主要研究健康信息传播活动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传播策略的选择与拓展。
5、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是在行为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心理学分支,健康心理学要在研究心理和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提供心理保健的理论、策略、具体措施和方法学方面发挥其特殊的功能。
6、健康行为学:健康行为学是近年来随着健康教育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新学科,也可以说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着眼于个人、群体乃至组织行为的改变。因此,健康行为学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基础学科。
四、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1、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⑴知信行模式(KABP) “知信行”模式是行为改变的较为成熟的模式:
信 息→ 知 →信→行→ 增进健康
健康教育知信行模式图
知(知识和学习)是基础,信(信念和态度)是动力,行(促进健康行为)是目标。以吸烟有害为例,健康教育工作者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把吸烟有害健康、吸烟引发的疾病以及与吸烟有关的死亡数字等知识传授给群众;群众接受知识,通过思考,加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形成信念;在信念支配下,逐步建立起不吸烟的健康行为模式。
(2)健康信念模式健康信念模式是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它以心理学为基础,由刺激理论和认知理论综合而成。健康信念模式在产生促进健康行为的实践中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充分让人们对他们目前的行为方式感到害怕(知觉到威胁和严重性);其次,让人们坚信一旦改变不良行为会得到非常有价值的后果(知觉到效益);同时清醒地认识到行为改变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知觉到障碍);最后,使人们感到有信心、有能力通过努力改变不良行为。
2、健康传播技巧
健康传播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是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健康传播是一般传播行为在医学、卫生学领域的具体和深化,并有其独自的特点和规律。
人类的传播活动多种多样。但按传播的主客体相互关系的不同及其特征,大致可分为“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自我传播”四种基本类型。健康传播也离不开这几种传播方法。
(1)人际传播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一种直接的信息沟通的交流活动。人际传播可以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由于人际传播具有针对性强、交流充分、反馈及时等优点,这种传播方式在社区健康教育中尤为常用和有效,社区全科医生、卫生工作人员应该是该社区健康问题的权威和 健康传播者,可以应用在诊病时、病人咨询时、出诊家访时——“个人与个人”;组织专题讲座、授课、演讲——“个人与群体”;座谈、讨论——“群体与群体”这几方面进行人际健康传播。
人际传播要获得好的效果,传播技巧是十分重要的。人际传播要成为互动式的而不是单向的说教的。首先,人际间要沟通、理解、信任和尊重、保护对方的隐私;第二,对社区内人群的健康情况应有所了解,回答咨询、专题讲座、授课、座谈等都应针对性强,有的放矢,使对方产生兴趣、共鸣;第三,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如果对不懂医学的人使用了很多医学术语,对方理解不了医学术语的含义,也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最后要有科学性。
(2)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书籍、标语、板报、宣传单张、互联网等大众媒介向社会人群传播信息的过程。大众传播的特点是要借助一定的媒体;其信息是公开的、面向全社会人群;信息传播距离远、覆盖面广、速度快;大众传播是单向的,双方信息反馈不足。
(3)组织传播是指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有组织有领导而进行的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传播。即发展为公共关系学。
(4)自我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界信息后,在头脑中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这是人类进行一切信息交流的必要的生物学基础。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3、健康相关行为干预模式
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
促进健康行为是个人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利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⑴日常健康行为,如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睡眠适量、积极锻炼、有规律作息等。
⑵保健行为,如定期体检、预防接种等合理应用医疗保健服务。
⑶避免有害环境行为,“环境”既指自然环境(环境污染),也指紧张的生活环境。
⑷戒除不良嗜好,戒烟、不酗酒、不滥用药物。
⑸求医行为,觉察自己有某种病患时寻求科学可靠的医疗帮助的行为。如主动求医、真实提供病史和症状、积极配合医疗护理、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⑹遵医行为,发生在已知自己确有病患后,积极配合医生、服从治疗的行为。
健康相关行为干预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信息传播、组织与法规、环境改变、培训与指导、咨询以及从行为医学移植过来的行为矫正等。这些方法与策略分别作用于影响行为的产生、保持与发展的各个环节,是健康教育方法学的重要内容。行为干预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改变已养成的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自觉采纳促进健康的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行为矫正技术是本世纪5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用于矫正各种危害健康的行为,指导建立各种促进健康的行为的系列性技术,在健康教育领域内广泛运用的矫正技术主要有脱敏法、示范法、厌恶法、强化法和消除法。
五、常用的健康测量及指标
健康测量是将健康概念及与健康有关的事物或现象进行量化的过程,即依据一定的规则,根据被测对象的性质或特征,用数字来反映健康概念及健康有关的事物或现象。健康测量从对死亡和疾病的负向测量逐步扩大到以健康为中心的正向测量;从对生物学因素的测量扩大到对心理、行为因素和生活因素的综合测量。
1、健康测量指标:
为适应现代健康的需要,一方面引入了很多新的指标,如心理指标、行为指标;另一方面也不放弃原有的死亡指标和疾病指标,对他们进行改进和发展,如利用死亡资料和疾病、残疾资料计算减寿年数(YDLL)、无残疾期望寿命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旨在反映死亡的不合理性和人们的生存质量。
单一指标:群体健康测量指标(如死亡率、发病率、患病率、死因构成比等);个体健康测量指标(如心率、血压、肺活量等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在这些健康测量指标基础上演变的指标(如期望寿命)。
综合指标:是通过某种方法或法则将多个单一指标结合起来所产生的一个新指标。其特点是将反映健康状况的多方面资料概括起来,用一个数值来表示,以提供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的多维测量和简单评价。如生存质量指数、无残疾期望寿命、伤残调整生命年、心理量表评分等。
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常用的健康指标
⑴死亡指标:包括总死亡率、性别年龄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期望寿命;
⑵残疾指标:残疾率、残疾原因构成;
⑶疾病指标:发病率、病死率、生存率;
⑷营养状况指标:日摄入某营养成分总量;
⑸生长发育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肺活量、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首次遗精的平均年龄等,可计算这些生长发育指标的年增长值和增长率,或进行相关分析;
⑹心理指标:包括对人格、智力、情绪、情感测量,如MMPI量表、艾森克个性量表、Beck抑郁问卷(BDI)、焦虑自评量表(SAS)、UCLA孤独量表、个人评价问卷等;
⑺行为指标:行为模式(A型行为与B型行为的测量、得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生活方式(生活丰度、生活频度、活动谱、生活满意程度等得测量)、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指数)、个人地位和个人经历的测量指标;
⑻人口指标:人口数、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人口的文化构成、文盲率或识字率、人口的职业构成;
⑼综合指标:
症状和功能指标:常用症状和功能调查量表包括CMI、GHQ、MMPI和SRQ。
生活质量指标:包括生存质量指数、功能状态量表和生存质量量表;
其他:减寿年数(YDLL)、无残疾期望寿命、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