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学语文课本的备课笔记
小学语文备课方法步骤谈:
战前兵力的充实,粮草、枪支弹药的筹集制造和运输,这是我们常说的备战;农闲的时候,精选种子修理农具、购置农药、化肥,这是农家特别重视的备耕;新建房屋要备料;带新娘、取媳妇也少了要备酒、备菜、备嫁妆。一句话,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所准备。因此,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也是一样,只有在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深入地钻研教材,全面地了解学生,恰当地确定要求,灵活地选择教法,认真地编写教案,反复地熟悉教案,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随机应变,因势利导,使全班学生达到教学要求,从而园满地完成课本的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差错少了,教师就不再需要用更多的时间为他们补缺补差,就能腾出充裕的时间来备课。这样,课堂教学质量又有提高,形成了事半功倍的良性循环,如果舍不得在"备课"上下功夫,则课堂教学质量不高,补缺补差花时多,备课又因时间紧而草就率简单,课堂教学质量就提不高。如此循环往复,就会事倍而功半。备课既然在教学中如此重要,我们就应该正视它、重视它、研究它,把这件事做好、做真、做实。
今天,我想就小学语文备课的步骤和方法上的一些技术问题,结合个人的实践和体会谈点粗浅的认识,与在座的领导、行家、同行们商讨,敬请赐教。
第一步是深入地钻研教材。它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学习教学大纲,把握分年级的要求;通读全册教材,制订学期教学计划。(这一点就不详细讲了)制订计划是属于备课的第一步工作,因此,认真备课里包含认真制订教学计划。
二是一组一组地钻研教材,认识每组教材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特别是本组各课之间的联系。这一点非常重要,往往未能引起我们更多老师的重视,但也有做得不错的,如芦沟乡大崔小学单元整体备课已坚持多年,上冈小学刘永青老师在学校的支持下,积极探索,有10余篇专题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避雨》(九册12课)节选自李准的短篇小说《耕云记》这是李准1960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当时他为什么要写这篇小说,我想,他当时决不会想到,我这是专门为小学生写的课文,我要把它写好,待10年、20年以后,就会派上用场了,而是针对当时的社会形势,通过玉山人民公社建立气象站,培养自己气象员的故事,来反映我国人民运用科学技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动人事迹,激励人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我看,这是作者李准写作的初衷。那么,今天,人教社的同志为什么要把这篇文章收集到我们小学课本中来,为什么把它选在第九册第4组课文中,又为什么把它排在《太阳》、《鲸》之后,《水晶宫的秘密》之前,这些问题在上课前一定要很好解决,不然教学就不会有针对性。一句话,就是要搞清各课在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也许有同志要问:这是一篇记人叙事的文章,为什么不和第九册《狼牙山五壮士》、《唐白虎》等写人物的文章放在一起呢?这是一篇歌颂主人公有心计的文章,为什么不和《鸡毛信》、《夜莺之歌》、《草地夜行》等文章放在一组呢?因为小学语文课本的编排体系是以阅读与表达的基本功训练为序来安排课文的。文章体裁不纵向排列,因此,不要过多的考虑相似体裁文章的归类问题;另外,语文教材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他们的更重要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思想教育渗透其中,因此,它不可能象思品教材那样,按文章表达的某一种思想或品质来进行归类。现在,我们来和大家共同研究一下,人教社的同志选用这篇文章的意图。从这篇文章写作技巧的角度看,作者把一个有心计的女气象员活灵活现地介绍给我们,他是依下雨、避雨、谈雨的顺序叙述的,紧紧抓住"雨"这个线索来写人。《太阳》抓住了光和热的作用这条线索,《鲸》则按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来安排写作顺序,逻辑顺序十分清楚,《水晶宫的秘密》则围绕着开发海底石油的过程来安排写作的,这四篇文章线索、脉胳既清楚,又俱特色,是对学生进行段的训练,懂得段落之间联系的好范例。第4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又正好是"文章的段落",显然,编者把这两课选编在一起是为了落实"文章段落"这个重点训练项目服务的。这是对教材编排意图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还要搞清楚每组各课之间的联系。例如五册第七组课文由《列宁和卫兵》、《你们想错了》、《罗盛教》这三篇课文与一个基础训练组成,这其中《列宁与卫兵》与《你们想错了》是讲读课文,《罗盛教》是阅读课文,前两篇讲读课文都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来表现列宁和方志敏的好品质,尤其是人物的语言对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罗盛教》侧主要以人物的动作神态来刻人物的内心,这是写作特点上的区别。在《列宁与卫兵》这篇课文中,作者写卫兵认真负责检查通行证,写列宁旁边那位同志对卫兵的责备,都是为了突出列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纪律,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听写最后一段里列宁说的话,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这两个角色都是正面角色,紧接着的《你们想错了》这篇课文,也分角色,而且是正反面角色;课文后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练习,包括分角色朗读课文,但是由于这里有正反面角色,所以冲突更激烈,感情更强烈,神态更鲜明,方志敏同志话中的内涵也更丰富,为此,在教学时就得在学习《列宁和卫兵》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会正反面角色的对话。这是朗读能力培养上的联系,体现在能力培养的逐步提高。在《你们想错了》一文中,教师通过指导体会描写国民党士兵对方志敏同志搜身的"摸"与"捏"等词用十分贴切,这些知识使学生在阅读《罗盛教》一课时,能正确体会罗盛教救崔莹的"托、顶"等词的贴切。基础训练7中要求学生从图上画的三个人的样子、表现和举动,想想看他们在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则把读和写结合起来了。
三是对每篇教材作深入的钻研。一般分五步:
1、从字词句着手,把握思想内容,明确中心。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一般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不能多中心,有的文章要写两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事情,都要反映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要通过读来确定,不能或干脆定两个中心。教师反复研读课文,抓准了中心思想,才能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再说,全文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都是为如何反映这一中心思想服务的,教师抓住了中心思想,才能抓准课文的重点,设计教学方法,有些课文中心不易一下子定准,有些参考书也不够明确,中心定偏了,教学就偏离了轨道。例如,如果我们把《你们想错了》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理解为"揭露反动派长官与士兵的贪图钱财,穷凶极恶"我们就会把教学重点放在揭露敌人上,从而以敌人的动作、神态、语言作为抓手。如果把中心思想理解为"揭露反动士兵的贪图钱财,歌颂方志敏同志的不谋私利"就会把教学重点平分给揭露敌人和歌颂方志敏这两个方面。只有把中心思想确认为"赞扬了方志敏同志一心革命不谋私利的高尚品质",才能把教学重点落在对方志敏语言的理解上,而把揭露敌人作为赞扬方志敏的陪衬。再如三年级有篇课文叫《喇叭花》,我听了不少同志上课,他们都把其当作写景状物的说明文来教了。看题目,是说明文,写一种花吗?其实这是一篇如何观察植物的记叙文,因为他具备记叙文的基本要素,时间:春-夏,地点:院子里,人物:晏杰和他的姐姐,说明文就不具备这些要素。教学这篇课文不但要搞清喇叭花生长的过程和特点,更重要的是要搞清他们怎样认真仔细、反复观察喇叭花的。造成这个失误,是因为没有很好地钻研教材内容。再如《狐狸和乌鸦》一课,人们会从"和"这一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着眼,或从"狐狸"放在题目的前面,以及全文以较多篇幅描写狐狸的"神态""语言"等方面考虑,误认为本课是以狐狸为主角的。其实不然,《狐狸和乌鸦》是一篇寓言故事,而寓言总是在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中寓有一个深刻的道理,因此,寓意的落脚点,往往就是作者所需要描写的主要对象。本文是通过叙述狐狸骗走乌鸦嘴里一片肉的经过,说明乌鸦爱听奉承话,所以上当受骗,由此可见,寓意的落脚点在乌鸦,因此,本文主要是写乌鸦的。既然文章是以写乌鸦为主,为什么却用那么多的篇幅来写狐猩呢?这是因为只有将狐狸写得越狡猾,奉承话说得越好听,才能越清楚地说明乌鸦是听奉承话上当,使文章的寓意更突出、更鲜明。要把握中心,就要很好地去读课文,一句一句钻研、一句句推敲,就是要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知道观察要细,要有耐心,要反复观察,观察要抓特点,写观察日记既要写怎样观察的,又要把观察到的主要的有顺序地写下来。听了不少课,老师们都把作者怎样观察嗽叭花的情况忽略了,而只顾认真地讲花的生长过程与生长特点,这是没有很好地把握课文。新苗苗出来了,小作者看得很仔细,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得出来,老师要细心的通过语言文字去推敲,"蹲下身子"从这句话我们老师就要想到幼苗刚出土,很小,站着看,看不清楚,这是仔细透明,说明是才开的,最能体现才开的是"洁","洁"一尘不染,只有是今夜开放的花,辫才会无灰尘,试看小作者观察多么仔细。我想这篇课文教嗽叭花的生长顺序非常容易,甚至不需要老师多指导,学生便会自读而得,而小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如何仔细、认真、如何有耐心,不深入研究不易获得,如果老师也不清楚,浮在上面读一遍课文,抄个教案,到课堂上一讲了之,老师无所得,学生无所得,这里看出老师钻研教材的重要如我听了好几位老师教《三味书室》(7册)教得总不让人满意,教了这课以后,好象在孩子们的头脑中留下的印象是:鲁迅上学会迟到,鲁迅为了不迟到,在自己的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这个"早"字刻得很漂亮,课文中讲了象个"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学习鲁迅勤奋学习的精神,要付诸行动,我们也在桌子上刻个"早",于是几十个"早"字在四年级教室的课桌上诞生了。这是什么效果,原因在什么地方,就在于老师没有很好地去研究课文。老师对课文的研究要深一些,才便于更好地教学生学。钻研教材的时候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搞不清的要请教别人,查阅资料,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三味书屋》,看到这个题目,就要问自己,为什么把教室称做书屋,又为什么称"三味书屋"旧时称学校为私塾,大一点的叫书院,变法以后,废除了科举,兴办学堂,后来改成"学校"的。这个问题解决了,又为什么称三味书屋呢?"三味书屋"原来叫"三馀书屋"后来寿镜吾先生的父亲寿峰岚把"馀"改成了"味"。为什么叫"三味"有两种解释,一是因为读书有味,书屋后小园里的腊梅有味,桂花有味;又解释为:读《径书》味如稻梁,读《史书》味如肴馔(丰盛可口的饭菜)读《子书》味如醯醢故称三味,原来"三味书屋"由此而得,课文中讲了"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的古松树底下卧着一只梅花鹿。这幅图的含义是什么呢?中国的绘画艺术的特点之一,是画义双关,画中的事物采用"谐言取意的手法":梅花鹿的"鹿"即福禄的"禄",卧着的鹿,即伏着的鹿"伏"即"福","伏鹿"者"福禄"也,这一切都与"古树"即"古书"有关,在屋里挂这张画是向学生暗示:将来的"福"、"禄"双收,是以今天苦读古书为基础的,它是进行封建主义"理想"教育的教材。这些学生不一定要知道,但有的学生想知道,你就得让他知道,如果老师也不知道,就不好向学生说了。鲁迅在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为什么要刻?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说明:"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面上书塾读书,一面帮着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这是鲁迅迟到的原因。老师在钻研教材的时候,不当一回事,上课的时候,只照本宣科,学生也不会当一回事,好象这算不了什么,刻"早"字的理由,鲁迅能刻,我们也刻。如果我们在细细钻研想象一下鲁迅的这个"早"字是很不容易刻下的,是要下一番决心的,下一番毅力的,鲁迅生在一个封建家庭里,父亲叫周伯宜长年卧病在家,鲁迅13岁那年,家庭遭到一场很大变故,他的祖父因科场贿赂案被捕了。每年秋后,官府都乘机勒索,鲁迅家中仅有的四五十亩水田也卖完了,以致不得不靠典当度日,鲁迅一面要典当,一面要为父亲抓药治病。鲁迅每天除了料理家务外,还要拿着东西匆匆忙忙地赶到当铺去,当掉东西拿到钱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赶到药铺去买药,把药送回家里,然后再赶到书塾来读书,如果当铺里当的钱还不够付药钱,鲁迅还得再回到家里,拿了东西再去当……就这样地赶来赶去,常常使他气喘吁呈,满头大汗,甚至连早饭也来不及吃,走路也感到非常吃力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迟到是可以谅解的,同时可以想象鲁迅刻了"早"字以后,每天会怎样更辛苦,学习怎样更勤奋。然后再把鲁迅迟到与我们有些同学睡懒觉迟到进行比较,再告诉同学鲁迅读书的学桌是家里带来的,能不能想象出比在桌子上刻"早"的更好的方法,来保证不迟到,学生一定会从中得到启示,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
还有很多很多
上http://www.jiaoshiwang.com/xiaoxuepin/jiaoshilunwen/200604/10532_3.html看看
B. 小学一年级语文《我的笔记》
我的宝贝能搜索东西,可以玩游戏,并且能让你地查找你需要的东西呢。猜猜,是什么?对了,是电脑!
我家的笔记本电脑,是银色的。每个角都有很漂亮的弧度,还配了无线鼠标,可以自由操纵。我爸爸经常用它来工作。妈妈则用来在淘宝上买东西,我每天用它查作业,写博客。如果我考试取得了好成绩,还可以获得打游戏的奖励。
这台笔记本性能很好,不会卡机。
有一天晚上,我忘了关机,电脑开了一夜。第二天,我发现电脑底座发烫,屏幕也黑了,我以为它坏了,吓得我浑身发抖。
结果后来仔细一看,原来它只是待机了,并没有坏。真是有惊无险啊。从此,我更喜爱它,也更爱护它了。
这就是我的宝贝--完美、耐用的笔记本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