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新中国从建国到现在的国防策略及我国国防教育是怎么开展的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依据,按照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要求,围绕国家人才培养的长远战略目标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全面推进学校国防教育工作。通过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学校国防教育工作,使学生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树立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作风,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合格的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进一步提高了对学校国防教育的认识,加强了组织领导,全力推进学校国防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学校国防教育法规与制度建设,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得到全面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的规定和学生军训试点的情况,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转发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48号文件),要求从2001年起,逐步在所有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训工作,并积极创造条件在2005年前全面实施学生军训。2001年年底,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在天津联合召开了“全国学生军训工作会议”,当时的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出席会议并讲话,赵沁平副部长做了会议主报告。会议对全国学生军训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国办发48号文件的下发和全国学生军训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学生军训工作的全面实施,并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为贯彻国办48号文件和全国学生军训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先后下发了一系列配套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2003年-2005年全国学生军训工作发展规划》、《教育部关于在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特别是2007年,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在总结和梳理二十年来学生军训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和下发了《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对规范化管理学生军训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加强课程建设,学生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开训率和开课率普遍提高
根据国办发[2001]48号文件精神,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军训是学生的必修课,要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高级中学学生军训要统一纳入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要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课教学大纲》、《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数实施教学。《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军事技能训练时间为2-3周,军事理论课课时36学时。《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规定:军事训练时间为7-14天,并开设5个专题的理论讲座。开展军训的高校多数将学生军训作为一门必修课列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纳入学籍管理,计入学生学分,按照课程建设的要求,实行规范化的教学管理。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时间采取分散教学的方法,集中在第一学年内完成;军事技能训练时间,通常在新生入学时进行。
开展军训的高等学校大力推进军事教学课改革,积极探索军事课教学的新规律、新特点,力争从教学内容和形式上适应青年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身心特点,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军事理论教学在按大纲施教的基础上,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增强理论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积极采取现代技术改进教学手段,拓宽军事理论教育途径,增强教学效果。军事技能训练针对学生身体素质和专业特点,合理制定教学计划,科学规范军事训练科目和标准。学生军训逐步在考核形式、验收标准、成绩确定等方面建立起了规范化的制度,做到统一管理、统一要求、统一检查评估。
广大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师加强军事理论课教学研究,积极申报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的科研课题。有效地提高军事教师的研究能力和科研素质。国家每三年举办一次学校国防教育科研论文报告会,进行学术研究与交流活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定期举办教学科研活动,推动了军事课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
从2002年开始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军事部门和学校大力推进学生军训工作,经过几年的时间,截止到2007年,全国92%普通高等学校,83%的高级中学都开展了学生军训,学生军训已进入全面普及阶段,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军事教师师资水平
根据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军事教师严重短缺的现状,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制定的《2003年-2005年全国学生军训工作发展规划》明确规定:“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军事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素质高的军事教师队伍,是保证学生军训质量的根本措施”。为确保学生军训工作顺利进行,逐步提高军事课教学质量,普通高等学校逐步建立了一支自配军事教师与军队派遣军官相结合、专职军事教师与兼职军事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按照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军事部门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把加强军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发展规划,认真选好、配好军事教师。普通高等学校专职军事教师的配备,根据军事训练的特点和军事课教学工作量,按照公共课程教师配备有关规定,选拔德才兼备、热爱军事课教学的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优秀人才担任。普通高等学校选配军事教师,注重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年龄结构和学历层次。根据学生军训工作的发展需要,许多学校还制订军事教师培养计划,力争尽快解决军事教师不足的问题。
教育部为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教师培养,从2003年起在国务院学位办的支持下,在全国6所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国防教育方向硕士学位班,目前已培养硕士学位高等学校军事教师500余人。在开展军训的高校中具有硕士学位的军事教师比例已达到军事教师总人数的40%以上。
各军区、省军区和承担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任务的有关军队院校,根据总参谋部下达的派遣军官编制员额和总政治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军训派遣军官工作的通知》,精心选拔了一批军政素质较高,具有较丰富教学经验的派遣军官。派遣军官在地方高校任教期间,以良好的军人形象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赢得了广大师生的普遍好评。
开展学生军训的普通高等学校普遍将军事教师职称评聘逐步纳入高校教师正常的管理渠道,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许多高校根据军事课的课程发展需要,评聘一定比例的正高级、副高级职称的军事教师,培养出了一批高校军事课教学学科带头人,逐步形成一支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专业特色,能够发挥示范作用的军事课教师骨干队伍。为提高现有军事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教育部每年举办一至两期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骨干教师培训班,提高了军事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
高级中学军事教师主要采取兼职与聘任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军事部门已逐步开始有组织地对高级中学军事教师进行军事理论知识的培训,使他们能够胜任学生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的需要。同时,还充分利用军民共建、请部队派人员帮训等形式,充实和加强军事课的教学力量。各地根据教育部的文件和要求,积极开展高级中学兼职军事教师的培训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加大学生军训的保障,保证学生军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学校国防教育和军训经费是学校实施国防教育和学生军训的重要保障。为做好学生军训的保障,2001年国办48号文件规定:中央部委属学校和地方所属学校的学生军训经费分别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纳入学校主管部门预算管理,实行综合定额拨款。高等学校、高级中学也充分认识到学生军训的特殊性,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学生军训的正常开展。
为保障学生军事训练的枪支弹药,经与总参谋部协商,学生军训所需训练枪支,由各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在民兵武器装备中调整解决。学生军训实弹射击用弹,按学生军训大纲规定的弹药使用标准,由省军区从民兵训练弹药中无偿拨给。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军训所需帮训部队,由学校提出计划报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统一协调,归口管理。总参谋部还下发文件,要求部队抽调人员帮训,要选拔政治思想好,军事技术过硬,作风纪律优良,有组织实施训练能力的战士,到高等学校对学生实施军训。
为解决学生军训的训练场地不足的问题,许多地区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分步骤地建立学生军训基地和完善县(市、区)民兵训练基地,使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学生的军事技能训练逐步向基地化方向发展。如:辽宁省已规划建设4个学生军训基地,所需建设经费已列入省财政预算;北京市投资2亿多元,新建、扩建学生军训基地4个,正在建设的学生军训基地3个;天津市多方筹措资金近3亿元,用于学生军训基地建设和训练、教学设施的完善配套,目前已有34个训练基地具有承担学生军训任务的能力;上海市投资13亿元,建成了集科技、国防教育、学生军训于一体的东方绿舟国防教育基地。
五、加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国防教育工作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开展国防教育。对于帮助青少年树立国防观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教育部印发的《小学、初中国防教育纲要》,明确国防教育的教育目的、基本形式,内容和要求。《纲要》要求在相关课程中明确国防教育的知识点和有关内容,有目的、有意识的进行国防教育;要结合相关学科和活动课程的教学,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要充分挖掘有国防教育特色的教育资源、内容建立国防教育资源库,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开展国防教育;要在教学中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采用形象直观、自然渗透、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增强教育效果。初中、小学国防教育的开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许多地区逐步摸索出一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并涌现出一批国防教育示范校。
六、开展国防教育活动,促进学校国防教育的全面开展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在学校中形成了国防教育的良好氛围。各地教育部门定期举行国防教育知识竞赛、讲演比赛、有奖征文、军用枪射击比赛和其它国防体育活动;高等学校普遍成立了学生国防教育社团定期进行活动,学校还组织国防教育宣传月、宣传周,领导干部军营一日活动;中小学开展“少年军校”、军事夏令营等活动。这些活动极大的带动了学校国防教育活动的开展,对于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4年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增强青少年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扩大国防的宣传和影响,教育部与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中宣部、团中央等部门共同组织了“爱中华、奔小康、强国防”国防教育系列活动,活动包括知识问答,讲演比赛、有奖征文活动,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广泛响应和参与,收到了良好效果。
2005年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要求各地利用学生军训20周年的有利契机,普遍开展“纪念学生军训20周年活动”并委托北京市举办了首都庆祝学生军训20周年庆祝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上将,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副部长赵沁平同志出席了纪念大会,并给予高度评价。这次活动展示了学生军训的成果,扩大了学生军训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庆祝学生军训20周年,教育部国防教育办公室和全军学生军训工作办公室共同在北京举办了全国大学生军用枪射击锦标赛,比赛项目设:五六式半自动步枪100米卧姿有依托男女精度射击和五六式半自动步枪100米卧姿有依托男女速度射击四项。全国54所普通高等学校3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本届锦标赛在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方面都取得了历届最好成绩。通过举办全国大学生射击锦标赛,增强了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检验了学生军训成果,促进了全国学生国防体育运动的开展,提高了军用枪运动水平。
200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教育部国防教育办公室举办了“青少年学生国防教育网络知识竞赛”,全国31个省、市的20万余名大中小学生参加了知识竞赛,参加的学校有22,980 余所,网络点击达18,000多万次。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同志出席了颁奖仪式并做了重要讲话。本次知识竞赛在加强青少年国防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增长国防知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贰』 南安市第五中学的学校简介
南安五中位于全国日用品生产基地---省新镇镇中心、泉三高速公路南安出口处附近,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发展中的集初中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实践为一体的综合型市直完中校。
学校占地总面积60亩。现有24个教学班,1200多名学生;中小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每年接受中小学生30000余人次参加实践活动。全校现有教职员工133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6人,中学一级教师36人。
建校近50年来,在爱国华侨黄宗迎家族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几经沧桑,实现了多次跨越式发展:1960年开办初中,1969年开始招收高中生,逐渐发展成为一所完全中学;1981年改办职业高中;1996年成立南安第二职业中专学校;2003年创办南安市中小学生
社会实践基地。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现为南安唯一一所集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学生社会实践为一体的完全中学。
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学思想明确,学校本着“办好初中,开拓职专,提升基地”的原则,提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的办学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取得了可喜的办学成效。学校先后被评为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各级教育先进单位,南安市创安先进单位,南安市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爱国拥军模范单位;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不断发展,是泉州市规模最大、教育资源最丰富、管理最规范的实践基地之一,是福建省科普教育基地,福建省防震减灾教育基地,泉州市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先进单位,2007年被泉州市教育局列为泉州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五十年风雨岁月,几代园丁辛勤浇灌,南安五中这棵桃李树已根深叶茂,硕果累累。先后培养出了许多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国家干部,他们活跃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如今,学校以“建农村标准学校,创南安五中品牌,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全校师生同心同德,奋发努力,对未来满怀信心.学校将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并逐步完善、加强教学生活设施、设备;认真抓好初中,创造条件办好职业中专,提升实践基地品位,努力提高办学成绩,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按照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把学校办成校风正、质量好,有特色的农村完全中学,争取在2010年顺利通过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学校的验收,以更加优异的工作业绩回报社会、回报省新镇人民!
『叁』 国防教育特色学校与示范学校有什么区别
浅议大学国防教育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高校国防教育是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理论课以及军事选修课的统称。国防教育在整个高等学校的
教育体系中,属于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不仅具有“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功能,而且
对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强的综合育人功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便注重在高等学校开展
国防教育。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以贯彻新的《兵役法》为契机,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进入了一个
新的历史阶段。
一、高校国防教育中的爱国主义理念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在共同生活、劳动和斗争中形成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
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集中表现为人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表现为人们为争取和维护自己
祖国的独立、富强和荣誉而奉献一切的高尚道德和精神。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
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主要体现在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
国防教育,是根据国防的需要来培养人的活动,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
略、颠覆和威胁,对全体高校学生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国防观念的一切活动。由此不难看出,从
内容、对象上讲,国防教育是从属于爱国主义的,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相互统一的有机整体。因
此,国防教育从实质上讲,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在新时期的高校中,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
教育,就是由国防教育的这种特殊性和本身具有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国防教育既
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坚强阵地。
二、高校国防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高校国防教育将保卫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热情和精神作为教育的重点,并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
赋予新的内涵,从而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
(一)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盛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今天,“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全面实
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共同追求。
而国防建设,既是这一奋斗目标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
昭告世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倡导一切进步思想和
先进文化的永恒主题。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的鲜明特征,
就是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
为最大耻辱”,使学生牢固树立“国家兴盛我荣耀,国家衰败我耻辱”的观念,这也是高校国防教育的出发
点和归宿点。
(二)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拓深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内涵
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使学生在政治观念、国家意识、民族利益等较高层次上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它主要解决学生的政治立场、爱国主义精神及民族精神等方面的问题。根据《教育法》、《国防法》和《国
防教育法》开展的国防教育,凝聚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目标、原则、对象上与爱国主义教育保
持高度的一致,以其特有的教育内涵,在全方位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开
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和能力等方面,进一步拓深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已
经成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国防教育能够使学生把民族的共同利益放在至高无上
的地位,能够和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来侵略颠覆的威胁,能够为民族的共同利益不惜牺牲个人
或局部利益。这样,就能在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下把大家紧紧地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具有坚不可摧的
伟大力量。
(三)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自觉性
1662年到1796年,满清经过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努力,中国出现了被史学家称为“康乾”盛
世的兴盛时期。当时疆域辽阔幅员广大,人口达3.6亿,国家财力占世界总财力的1/3,总体经济实力居
世界第一。但是,为什么在仅隔44年后,即从1840年开始,两次鸦片战争竟把大清帝国打得一蹶不振,
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惨境地呢?究其原因,除了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弱,经济科技落后外,主要
是清国防废弛,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异常淡薄,以致中国国防力量极其虚弱,整个国家处于“有国无
防”状态。当今世界是大变革、大转折、大发展的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期,正处在伟
大复兴的历史新起点。伟大的复兴需要强大的国防力量作支撑,也更加需要全体社会公民具有更强烈
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在思想上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精神长城。国防教育使学生明白,随时接受祖国
的挑选,懂得公民的国防权力和义务,树立青年报效祖国的意识,培养护国之智。
今天,我们大力倡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历史、面对
现实,自觉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安全和尊严,真正做到“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使
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在新世纪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肆』 武汉市十一滨江初级中学的近年成就
近年来,在区政府、区教育局的关怀指导下,学校抢抓机遇,创办特色,谋求发展,回坚持自力答更生、自我探索、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办学运行机制,走质量兴校、科研强校之路,取得了良好的办学业绩:2010年高标准、高品位、高质量通过武汉市标准化学校验收,先后两度被评为武汉市综合办学水平先进学校,武汉市师德建设先进学校,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全国国防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消防安全示范学校,武汉市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武汉市示范家长学校,武汉市园林式学校,武汉市食堂卫生管理先进学校,武汉市学校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硚口区安全稳定工作先进单位,硚口区综合治理优胜单位。学校还是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小学现代学习方式研究”实验学校,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语感教学研究与实验”学校,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
『伍』 钦州一中好还是钦州二中好
钦州二中好,是全国依法治校示范学校,下面是这两所学校各方面的对比介绍:
一、教学设施:
1、钦州一中:学校有各种实验室、文蔚楼、行知园、艺术长廊、和谐广场、科技广场、爱心和责任广场、生产劳动基地等设施。
2、钦州二中:校园内有教学楼、实验楼、行政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公寓和标准田径运动场、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网球场、游泳池;拥有音乐厅和科技艺术馆;宿舍均配备空调,教室内装有电子白板。
二、师资力量:
1、钦州一中:有教职工699人,其中专任教师551人。专任教师中,拥有研究生学历的28人,本科毕业523人,学历达标率100%。有中小学正高级教师2人,中小学高级教师115人,中小学一级教师198人,在职特级教师4人。
2、钦州二中:专职教师338人,其中研究生30人。拥有国家级骨干教师8人,省级骨干教师21人,钦州市首届名师2人,钦州市拔尖人才3人,钦州青年科技人才4人,钦州市学科带头人7人。
(5)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总结扩展阅读:
自建校以来钦州市第二中学取得的荣誉有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体育运动先进学校、全国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样本学校、广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示范校等;钦州市示范性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特等奖、钦州市示范性高中教学质量突出贡献奖。
『陆』 石家庄市高中4中、23中、27中、哪个学校升学率高啊
这三个学校也就是半斤八两。。其中可能也就23稍微好点。。不过区别不大。。哪个离家近报哪个就好。。
『柒』 白银市十中的成就成果
白银十中师生有文明礼貌的语言举止。在教育教学的具体工作中,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师职业道德条例》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的组织优势和晨会、班会、团校等阵地的育人功能,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同时,引领教师既做“经师”又做“人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培养了一大批既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具有远大理想和高尚品德的合格中学生。
白银十中有浓郁严谨的教研氛围。学校以教改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确定了“科研兴校”的战略目标,建立了以教研室为中心的教研网络,积极进行教改探索,广泛吸收外省的目标教学经验,最终形成了具有公司二中(白银十中)特色的单元达标教学法,形成的经验在公司普教系统全面推行,李旭琪、韩丽萍两位教师在全国部分省市目标教学研讨会上,其作课和论文均获一等奖,白银十中单元达标教改实验获甘肃省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仅2001——2004年,就有2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全国各级各类教育刊物上发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中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重点课题,公司二中(白银十中)被确定为“全国信息教育实验学校”。
白银十中(公司二中)有以人为本、民主科学的人文管理环境。多年来,学校历届领导班子坚持“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多样性特点”的管理思想,将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和以质取胜的教学质量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牢固树立“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的工作意识,正视学生现状,瞄准三年后的培养目标,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稳步提高,才使白银十中在历年的中考、高考中均有骄人的成绩,也吸引了大批优秀学子报考我校,为我校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强大生命力,也使学校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运行轨道。
白银十中有稳固的党建工作做保障。多年来,在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和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新路子,建立了以班主任为主体,以政治教师为主导,以团队活动为主线,以中学生团校为主阵地,党团队一条线,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政治思想工作体系,探索出了德育工作目标化、系列化、层次化的基本经验,形成了“自信、志远、博学、创新”的校风,成为甘肃省首批命名的“国防教育示范学校”,首批白银市“示范高中”,连续17年被评为白银市“文明单位标兵”。
『捌』 民院附中的办学成果
近十年来,高考上线率连年上升,本科上线率达到87.5%。已培养了7名高考文理科状元,6名清华、北大学生, 5000多名高校大学生。2007年附中的小学、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名列渭城区前茅,高考二本上线率达47.2%,名列咸阳市第三,综合考评第六;我校李华同学荣获咸阳市渭城区高考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学生在全国、省、市及自治区的数学、英语、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竞赛中先后有1450多人获奖,其中数学学科在全国冬令营中近四年连续获奖,在中国西部数学竞赛和全国奥林匹克联赛中近六年连续多人获得一、二等奖。
藏陕两地教育评估专家一致认为:民院附中教育理念新,办学定位准,设备档次高,师资队伍强,素质教育实,示范作用先。
民院附中被命名为陕西省标准化高中、西藏自治区重点高中、西藏自治区文明学校、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陕西省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陕西省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示范学校、陕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建设实验基地学校、陕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华东师大基础教育实验基地、教育部教育信息资源库实验学校、国家篮协后备训练基地;多次荣获咸阳市教育教学先进集体、咸阳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咸阳市环保先进集体、“陕西省现代技术实验学校”先进集体、全国体育卫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西藏民族学院附中秉承“以人为本,以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为本”和“藏汉民族交流融合”的办学思想,坚持“封闭、人文、科学”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以真诚感动人,以真理感召人,以真事锻炼人,以真绩成就人,树立了“正气、志气、朝气、灵气”的良好校风和“明礼、博学、慎思、笃行”的学风,打造了一所理念超前、管理精细、设备一流的数字化样本学校。
2005年,投资700多万元购置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装备了54个多媒体数字化网络教室、3个学生机房、2个电子备课室、3个交互式的语音室、2个数码物理力学和全息生物数码实验室、2个可容纳200多人学术报告厅,建立了一座20万册的电子图书馆和校园数字广播系统以及誉称“西北第一眼”的大口径天文台。
2007年10月,又装备了2个机器人和1个汽车模拟驾驶通用技术实验室。一座总投资700多万元的陕西省援建项目图书实验楼正在筹建中。
历经十多年的发展,西藏民族学院附中的管理日益精细,日臻完善。教学管理,以教导处为中心,实施“两维六环一通道”网络化管理模式,实现了管理、服务、督查、提高于一体的管理目标;德育管理,以学生处为中心,坚持重心下移,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采取日查、周评、月总、学终考评的措施,实现了文明、守纪、和谐、有序的德育管理目标;生活管理,以食宿管理科为中心,领导分工负责、警校共建,公寓化管理,实现了安全、整洁、健康、温馨的管理目标。
体现人文关怀,实行奖助结合,帮贫扶困,每年减免贫困生学杂费达60万元。爱心基金会吸纳社会贤达捐赠和师生捐款累计十多万元,每年有近百名特困生享受资助,每年发放奖学金2万多元,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创建了全方位的保障体系。
西藏民族学院附中已经对藏族学生吉米仁增和索朗次仁实行了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习、生活、医疗等全程资助;爱心基金会每年拿出3万元,资助9名藏族特困生。
近十年来,西藏民族学院附中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小学、初中在渭城区的质量检测和升学考试中名列第二。高考成绩和升学率逐年提高,在全国和省级竞赛中,数、理、化、生物和英语等学科列连年获奖。 西藏民族学院附中一直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之本。一是坚持“引进人,重用人”,以优厚的待遇吸引专家、名师加盟,使教师队伍有了领头人。二是坚持“尊重人,激励人”,以科学的用人机制,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三是坚持“培养人,发展人”,以科学的发展观统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西藏民族学院附中拥有了一支“学科专家引领、中坚力量雄厚、整体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目前,166名教职员工中,高级教师45名,国家级培训骨干教师2名,特级教师5名,学科专家8名,省市教学能手15名,省、市级专业学会理事长4名,教育硕士3人,56人已从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班结业。
西藏民族学院附中的教师爱岗敬业,具有很强的奉献精神和凝聚力,教育教学效果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普遍认可,教师中现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市级优秀教师3人,每年受市级以上单科奖励教师均在10人以上。 教研互动,以研促教,构建了多层次、高质量、开放型的科研型学校。
西藏民族学院附中拥有一支善钻研、会研究的校本教研队伍,形成了学科专家引领、中坚力量支撑、教师全员参与的校本教研格局,创建了教师专业化持续发展的互动平台。教师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形成了300多份研究性学习报告。广泛开发课程资源,开发了《让我们一起成长》、《训诂学在中学语文中的应用》、《爱咸阳,爱故乡》、《探索日月星辰》、《西藏民俗与文化》等20多本校本课程。
乘着新课程改革的强劲东风,西藏民族学院附中作为陕西省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样本学校,采取校本驱动策略,重视校本教研和培训工作。先后举办了26期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师论坛”,构建了全员参与,校本驱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多维互动,合作探究的校本教研模式。刷新了全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激发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积极性。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邀请华东师范大学丁刚教授、深圳翠园中学刘人云校长、上海建青中学吴子健校长等来校传授教育理念,分期委派60多名教师赴广东、江苏、上海等地实地考察学习新课改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立足本校,有计划、有组织、分层次的开展校本主体式培训,举办了10多期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使全体教师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2007年8月,民院附中利用暑假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了为期10天的新课程校本培训。目前,50岁以上教师学会了使用网络教室设备,熟练使用多功能数字讲台,调用资源库中的CAI课件;40岁以上的教师学会了Powerpoint制作技术;35岁以上教师学会了FLASH动画技术和CAI课件制作技术;35岁以下的教师除学习以上技术外,还学会了网络维护、网页制作等技术。
2007年12月,附中与西安中学、西工大附中、交大附中、师大附中和西铁一中结为友好学校,强强联手,为附中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智能外援。
从2008年起,附中在咸阳率先推行首席教师制,并于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达成协议,每学期将选派4名教师和领导前往其基地学校接受实地培训和锻炼。
从2001年起,西藏民族学院附中先后启动了9项省市级课题研究,30多项校本课题。2002年承担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十五”课题。经过四年边实验、边总结、边推广,圆满完成了该课题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6 年顺利通过了省级鉴定,并受到了省上专家的一致好评。该课题被评为优秀课题,我校被教育厅命名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十五”课题研究“先进集体”,同时有5位教师分别荣获单项奖励。2007年民院附中被陕西省教育厅推荐为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十年来,教师发表论文735篇,出版专著76本,汇编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题材料汇编》、《教育教学论文汇编》;定期汇编《优秀教学札记选编》、《优秀教案选编》;编印季刊《附中教研》。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学科专家走进咸阳教育电视台节目,大展附中风采。 创建和谐校园,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龙头,带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形成多元文化机制, 创建绿色校园文化,实现“现代”(现代理念、现代气息、现代节奏)、“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和“民族”(民族交流、民族融合、民族团结)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与周边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使教育资源始终处于最优状态;大力开展爱国教育活动,开辟了茂陵、汉阳陵、咸阳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西藏民族学院校办工厂劳动基地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桥底导弹部队国防教育基地;开设党课、团课;创办校园广播站、文学社、漫画社、志愿者服务队,形成了富有附中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
被确定为国家篮协后备训练基地的苗苗篮球队,先后向省运动队、体工队和高校输送90多名体育新秀。“爱乐”艺术团、“爱乐”管乐队和书法绘画小组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2006年在全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珠海广播电视台主办的全苗杯第二届全国儿童艺术展演节目征集评选活动中,西藏民族学院附中选送的《歌唱二小放牛郎》荣获二等奖和优秀演员奖。
“十一五”期间,西藏民族学院附中将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以创建陕西省示范高中为目标,以发挥自治区基础教育窗口、示范和基地作用为根本,继续恪守“以师生的和谐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实施“文化立校、学术兴校、管理强校”三大战略工程,全力打造一所“呼唤个性、成就师生、发展学校”的精品民院附中,为藏、陕两地的基础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