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计划 > 中小学美术教育目的意义

中小学美术教育目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1-01-21 06:58:48

❶ 美术为什么要引入中小学课堂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的速度加快,他们的审美心理也明显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根据这个特点,在美术课的审美能力培养教学中,注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欣赏大自然,感受生活中的美

大自然把一切美好都展示给了人们:冬天白雪下的树、秋天飘飘的红叶、夏天碧海黄沙、春天草绿花红、青山绿水、旭日斜阳、蓝天白云、奇花异草……自然界绚丽多彩的景象和事物,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是我们获取表象的丰富源泉,我们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观赏大自然和接触生活,让他们从中体会到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美,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美、艺术上的美都来源于生活。让我们领着学生放飞思想,把美术课堂搬到室外去,然后再把课外直接获取的表象知识带回课堂内,让斑斓的景色在课堂中释放光彩。

二、 借助生活表象,打开想象空间

在教学过程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形象思维来分析、研究、综合、概括事物,也就是对感知材料加以分析、研究和综合,进而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打开自己的想象空间,填满无限遐想的想象。比如把人物的生活、思想、性格的某一部分抽象出来,加以分析,了解它的意义,然后借助想象,把各方面再结合为统一的一个整体,重新在头脑里形成新的人物形象,这样的形象思维舍弃了人物或事物次要的、非本质的部分,突出和保留了它们的感性部分和本质部分的特征,从而使对象的形象更加生动、清晰、具体。让我们在想象中,领悟“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旨”……

三、 辨明是非,提高审美理解能力

在培养孩子审美素质时,必须使之树立健康的审美观,才能辨别美和丑,从而爱美,并接受美的陶冶。小学生喜欢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使学生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教师的审美观点对他们也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所以,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教其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如:在绘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能直接看到教师作画的具体过程,让他们在掌握绘画技能的同时,感受教师的每一笔和每一画所表现的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行审美观。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这些范例及大师名作来进行讲解,感悟作者的审美品质。

四、苦中求乐,提升审美创造能力

这是一种创造美好事物的能力,需要人们呕心沥血,勤学苦练,并学习一些技法理论才能提高。1469年,还是儿童的达·芬奇开始学画,老师对他要求很严格,要他照着鸡蛋写生,他一开始还挺认真,后来画得不耐烦了,便马马虎虎画些圈。老师批评他说:“在1000只蛋中,从来没有两只形状完全相同的;即使一只鸡蛋,只要变换角度去看它,形状就不同了。我叫你画蛋,就是训练观察、把握形象、表现事物的能力,这是基本功,不能轻视!”达·芬奇于是专心画蛋,终于成为大画家。

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美术教育的范畴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培养的方法和形式也是多样的,绝不能把审美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是加强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更不能把审美教育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对立起来,而应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要把学生引向自然、走进生活,促使其知、情、意、行方面得到全面地发展。

❷ 幼儿园和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什么问题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存在诸多的问题,笔者主要是从美术教育的内容、教学方法、作品评价三个方面来论述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不够全面,偏重绘画的现象严重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主要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三个方面的内容。笔者通过在幼儿园的实地观摩发现现在诸多幼儿园在开展美术活动时存在着教育内容单一,偏重绘画的现象。在笔者去过的几所幼儿园中,幼儿园展示出来的幼儿的美术作品主要是绘画作品,很少有幼儿的手工作品,还存在着很多幼儿园将美术教育活动等同于画画课。儿童绘画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儿童用各种笔、纸等工具和材料,运用线条、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创造出视觉形象,从而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活动。 幼儿园存在着城乡差异、区域差异,不同的幼儿园软硬件条件差异很大,但幼儿园中美术教学活动内容单一,偏重绘画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2、幼儿园美术教学方法单一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教育方法单一,主要是采用示范法、范例法。例如:笔者在山东省济南市某十佳幼儿园大班观摩了一节美术教育活动(日常的美术活动并非公开课),用墨和中国画颜料画公鸡吃虫子,完全是教师先示范,之后幼儿自己画。再来看一个关于范例法的例子,笔者在四川省南充市某公立幼儿园观摩了一节大班的美术活动--画螃蟹。带班老师首先在网上搜到各种螃蟹的图片让幼儿们观察欣赏,随后让幼儿总结螃蟹的基本特征,幼儿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螃蟹有六根腿,椭圆形的身子,两只钳子,两只眼睛以及这些身体部位的分布。最后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将螃蟹画出,并将整幅画赋予情境性画上了几只蝌蚪、水草还有水面,幼儿们开始按照教师的范例作画。幼儿很快就忘记了自己观察的到的螃蟹的样子,只是不时的抬头去看教师出示的范例画,有的幼儿连螃蟹游动的方向也要和示范画的一样。 以上两个例子都是主要采用示范的方法来教授幼儿作画的,画螃蟹的例子多了一项画前的欣赏可是最后还是难以摆脱示范方法。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方法 一,依旧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3、幼儿园美术作品的评价缺乏多元性 幼儿园的美术作品在评价上还是以幼儿画的像不像,整体构图是否合乎逻辑,用色是否符合事物的特征等来评价幼儿的作品。笔者在幼儿园观摩时看到了很多教师帮助幼儿画或者手把手教幼儿画的现象,更有甚者让班里画的好的幼儿帮助画的不好的幼儿作画,就是为了让幼儿家长看到幼儿作品时不发出牢骚不抱怨自己孩子什么都不会画。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为了让幼儿的成长档案完善,为了不被家长责备,有不少的一线幼儿教师们竟然采用这样的方式。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不良现象的出现呢? 幼儿园美术作品的评价方法单一,缺乏多元性,导致了很多恶果这也是目前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注意。正是因为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缺乏正确的、合理的、科学的、多元的评价体系才造成了上面种种不良现象的发生,这也警示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 二、策略 针对于上述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克服上述各项问题是重中之重,针对于笔者上文列举的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解决策略。 1、多种美术形式并行 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对于幼儿园美术教育有一个客观的、科学的认识。幼儿美术教育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三个方面的内容,幼儿教师应该不断拓展自己的有关美术这门艺术的认识,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根据自身以及教育对象的特点,密切的联系实际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美术教育内容,打破传统的美术教育只是局限于纸笔绘画的局面。美术教育追求的是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追求的是幼儿从中获得乐趣,从中获得发展和进步;而不是单单看看哪个幼儿画的最像实物,哪个幼儿整体构图最好,亦或者是哪个幼儿色最准确!作为一线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充分体验各种的美术形式的机会,让幼儿在绘画、手工齐头并进,同时要认识到美术欣赏的重要性,作为绘画和手工的前提和基础美术欣赏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幼儿教师要兼顾幼儿美术教育三方面的内容,每个方面中都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内容组织。 2、采用多元的教育方法 幼儿园美术教育要采用多种教育方法,打破仅仅局限于示范法、范例法的局面。笔者不否认示范法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为了提高美术教育的有效性幼儿园应该采用多种教育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美术教育。幼儿园美术教育可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采取多种教育方法,例如游戏法、观察法、亲近自然法、参观法等。 (1)、示范法 幼儿教师应该不断优化示范法的实施过程,例如上文中提到的有关画螃蟹和画公鸡的两个案例,教师可以给幼儿示范作画的步骤和要点,在示范每一个要点时要反复强调"小朋友们,认真想一想还可以怎么画啊?待会我就来看看那个宝贝可以和我画的不一样呢......",改变以往的"看看谁和我画的最像"。教师做完示范后可以将自己的示范作品移走,给幼儿留下实物或者其他图片作为模型,这样可以避免幼儿只是临摹教师的作品的现象。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让幼儿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通过感官感知事物的一种方法。在幼儿开展每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时,都可以结合观察法。例如:在画螃蟹和公鸡时,教师可以提前一周或者两周的时间将和父母一起观察螃蟹或者公鸡的任务下达下来,让幼儿在生活中先去接触并观察所要画的或者要手工制作的实物。在开展美术活动时尽可能的讲实物展示给幼儿集体观察,幼儿通过观察将实物的直观形象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印象,更利于幼儿美术活动的展开。 (3)参观法 组织幼儿对一些美术工艺品进行实地的参观对于幼儿美术活动的展开意义重大。每个地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民俗和传统文化,艺术作为其中一部分也同样有着地方特色,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艺术作品值得幼儿参观欣赏。例如:上海地区的东方明珠这一建筑物,在进行相关的绘画活动时可以组织幼儿参观东方明珠,通过参观法来协助幼儿美术活动的展开。幼儿园还可以组织幼儿参观艺术画廊、博物馆等。 (4)游戏法 游戏法:游戏法就是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运用美术工具和材料进行美术活动。运用这种方法,幼儿学习起来毫无思想负担,能轻松自然愉快地获得知识和技能。游戏法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即运用游戏方法达到美术教学的要求,又用美术活动的成果开展游戏,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从而使幼儿提高对美术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等。 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中要有机的结合各种教学方法,只有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才能促进美术教育更好的开展。 3、构建教师幼儿共同评价的评价体系 幼儿园美术作品在评价时主要是以成人评价为主的。成人在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时主要从成人的角度去看问题,用成人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来评价幼儿的作品。有很多幼儿园开展完美术活动后根本就没有作品评价这一环节,只是将幼儿的作品做一个简单的展示而已,针对于这一问题笔者有以下几个建议。 (1)、不断完善幼儿教师的评价标准 让幼儿教师认识到美术作品评价的重要性。一线教师在开展完美术活动之后要组织幼儿进行作品评价与欣赏,作品评价

❸ 中国现代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在我国不同时期的美术教育中,都普遍存在着重视课堂教学,忽略自然教学的现象。无论在启蒙时期、基础时期,还是到最后的专业学习时期往往都忽视了自然的重要性,使学生们对身边的人和事关心度降低,美术作品缺少生气、灵动,也缺少了对自然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然而,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市场经济的深化,教育备受冲击,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以及教育功利主义价值观不可避免地波及到小学生及儿童,儿童自出生的那一天就被置于一个由几千年的文化发展造成的复杂的文化社会结构中,他们还没具备抵御能力时却被成人所异化。在转型的现代社会中,成人对于生存和名利的压力无形中波及到小孩,使得本是最具人格陶冶感化作用的基础美术教育被扭曲。有些家长和成人出于对儿童非理性期待,各种蜂拥而至,以盈利为目的的比赛,以及仅以技能技法为基础的培训等,致使学生绘画中迎合和模仿的现象比比皆是。
我国基础美术教育由于受到功利主义教育观的影响,教育的基点定位在知识和技能的层面,儿童感受到什么,有什么情感体验,他们喜欢怎么表达,这些问题往往被忽略,它的定位更多的是促进儿童心理走向成人心理的转换。当然,这种转换是需要的,但却不是唯一的。
目前,我国在初中阶段开设美术课,课时是每周一节,高中阶段则取消了美术课。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无非也是在教室内讲授一点美术基础知识,临摹一些书本上的作品,在马上临近考试的时候,美术课也会最早地停课,为其他主课留出复习时间。个别美术专业高中也是“以绘画为目的”,一味追求技法训练,应付考试,以此来提高“升学率”。千篇一律对着范本临摹,几十张画大同小异,毫无生气,将书本上的写生课、实践课、欣赏课等一些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户外体验自然的课程取消。还有的地区学校干脆不开设美术课。这种指导思想与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培养,缺少了学生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感受,违反了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使学生慢慢变得对身边的事,身边的人关心度降低。这种现状与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相抵触。具体而言,“以绘画为目的”的教学方法,缺乏对对象本质特征的分析和审美概念的表述,其结果必然是:整体上成为被动刻板的模式,审美教育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脱节;不符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要求的直观性、系统性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有碍于创造想象和视觉记忆发展及中学生个性、意愿、情感的表达;更缺乏审美教育的现代意识,到最后仅极少数学生保持着对美术的兴趣,大部分学生收效甚微。

1988年原国家教委为发展中小学教育颁发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为目前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契机。实施素质教育被视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各种学科改革、课程改革也是围绕着“素质教育”这个中心所开展的,美术教育的改革同样也是围绕着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而进行的。因此,中小学美术教育已从过去单纯的技能教学转变为全面重视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艺术教育。

❹ 中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目的有哪些

你可以看看这篇文档,希望可以帮到版找你权。
http://wenku..com/link?url=_a6N1xNDkkAN0yOBmBAqtUhEATBd7O_b7a_6HHDdz6ksDKFxpBoWDJ85_a

❺ 中小学美术教育目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并加以简单的论述

近十来年,中国美术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颁布《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之日起,以中国特色为 前提的基础美术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特别是小学美术教育涉及面之广大、体系之完备(大纲、课程、教材等) 让人感到欣慰。然而,与境外发达国家、地区的美术教育比较起来虽各有优劣,但综合权衡起来,又不得不承 认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想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从美术教育的目的任务来看。
德国巴伐利亚州(1985年颁布)小学美术教育目的任务是,为儿童提供自由绘画的机会,激发他们丰 富的想象力;使儿童在自己的艺术创造中得到快乐,发展他们多方面的创造能力;教师应指导儿童有意识地注 意和观察,在熟悉制作的工具、材料和技能基础上,发挥他们的表现能力(绘画语言和表达方式);参观教堂 和博物馆,使儿童有机会看到真正的艺术品;使儿童在年度的节日庆祝活动中进行装饰布置和多种形式的游戏 表演。
日本文部省(1980年实施)新订的小学美术学习指导精神(目的任务):①培养具有完美人性的孩子 ;②培养儿童热爱自然和社会的审美情操;③努力发掘每一个儿童独立思考的创造性智能和技能;④造就轻松 、活泼、充实的校园生活气氛;⑤在尊重普遍道德原则的同时、对孩子进行适合其个性和能力的教育;⑥精选 教学内容,调整授课时间;⑦各校谋求更加具有弹性的教育,即根据各地区儿童的不同情况,制定贴切可行、 各具创意的教育方式。
我国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提出美术教育的目的是:①小学美术课应使学生掌握 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②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品德 、意志的培养;③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从大纲制定的教学目的来看,德国、日本的美术教育注重素质的培养,重视人的创造能力与评价能力,强 调个性形成,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把美术教育作为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的教育获得全 面谐调的人,将生活乐趣、艺术实践、社会服务三者统一。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除了讲究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外 ,主要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特别考虑政治前提下的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美育。这说明中国在小学美术 教育立足民族的基础和本国国情,正在逐步向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方向转换。
二、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来看
德国、日本普遍重视美术,小学美术课时安排每周2—4小时,多于我国小学美术每周2课时(不能保证 )的安排,从时间上保证了孩子们的学习。美术科在学校教育中与语言、数学等其它学科具有完全等同的地位 。绘画、立体制作和生活用品制作占有很大比例。德国还把舞台表演与布置(综合艺术)纳入艺术造型艺术进 行学习。教学内容的安排非常广泛,德国没有统一的教科书,只有以大纲形式印发的教学建议,低年级不单独 开设美术课,内容的选择几乎由美术教学全国规划。日本虽有美术教科书,也体现出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教学内容做到以提示、启发、引导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实践、创造能力。以小学一年级为例, 摘录如下:
德国巴伐利亚州:①学习内容——用彩色铅笔或粉笔进行绘画(儿童遇到的人和物);学习目的——激发 想象创造。题目的例子——我和我的圆锥形纸袋(德国风俗,新生入校第一天每人带一个彩色圆锥纸袋);我 喜欢的人;我们的街道;30号的孩子们;有两个鼻子的女巫;山谷中旅行遇到了侏儒;修长的汉斯;肥胖的 迪思。题目举例——“这样一个女巫”的教学,首先朗读或讲述,接用一个布袋木偶进行表演;儿童自己设想 各种女巫,如天气女巫,并描绘出她们的外表;尔后儿童绘画;最后共同观看完成的图画。
除以上内容外,还有②舞台的景象;③用管状颜料印花;④用水彩色绘画的基本常识;⑤填色画;⑥观看 图画等。
日本的低年级美术教学内容则包括:造型性的游戏(玩砂、化妆等)、绘画立体(泥塑、纸模型等)表现 、制作使用物品和观赏作品。教科书很少介绍作画和制作的必要知识,而是以学生们的作业(作品)再配上简 短生动的文字启发、引导他们去思考、想象、创造。课题有:《画相扑》、《买果汁》、《到了花之国》、《 贺卡》、《请柬》等等。
我国一年级美术教学内容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为例:有基本形状和色彩的认识;画出生活中与此形相似的某 些事物,如方的手绢、圆的气球和三角形的小旗、制作拉花、小彩旗、泥塑小动物等。有些省编教材,像湖南 新编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美术第一册还有撕贴、折剪等乡土美术内容。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受大纲指导, 考虑得很完善、很周全,在某种程度上优于国外,但在美术课时的安排上归类为“小三门”(音、体、美)之 末,绝大多数学校(特别是乡村小学)是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我国的小学美术还只能是起调节语、数主科的 间歇课,课程设置和实施与大纲教科书形成一定反差。中国的基础美术教育还需从教学的条件上来保证贯彻落 实。
三、从教学的条件上来看。
德国、日本属于经济发达科技先进的国家,有能力多途径支持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上充分体现出来。德 、日两国各学校均有专门的劳动、美术教学。教学设施相当完备,除了必需的绘画工具材料外,还有各种木工 、美工造型机械的工具,便于学生制作不同材质的工艺物品,各种标本、写生教具一应俱全,让学生按需所取 ,潜心投入美术的学习之中。有些学校的美术教学条件是中国专业画家都无法相比的。两个国家的教师工作都 很忙,地位也很高,教师必须取得相应较高的职业文凭和执照才能当一名美术教师。多数学校的校园环境和校 外环境都注意艺术的影响,学生能够经常去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参观、欣赏品位较高的美术作品。
中国的经济起步迟,教育的投入很少,相比德、日的教学条件就显得寒酸。大、中城市的小学美术教学条 件很不健全,师资素质较低,缺少场地和设备,加之对学校美术课程的不够重视,中国小学美术以素质培养为 主导的教学还显得很薄弱。
四、从课程教学形式来看。
德日学校课堂授课完全是开放式的。教师只是提出任务,稍加启示,大部分时间都是让学生各取所需,各 得其乐,让学生在成功里进步,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教师是活动课程的准备者、组织者,只在学生 有困难需要帮助时,教师才帮助他们,真正体现着以学生为主体。
我国小学课堂授课绝大部分采取的严谨的准备,一环一环进行教学程序,追求课堂的主动性,以保证完成 教学任务,主要还是教师为主导,学生大多只是被动地吸收。听课看课都讲究形式,实际效果如何是不管的。 很多优秀的课,都只是以形式丰富多彩,像唱戏式的用上很多道具来评定的,讲得细、讲得全、讲得稳,就是 好。课堂授课还受到很多局限,教者费心,学者费力。
课堂授课的开放与束缚、灵活与机械对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近期目的来说,中国的 基础教学好,而长远来说,各种能力,包括学习的能力就显得比外国学生差些,不少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的学 生并不是掌握了创造性的学习方法,而是通过大量的加强补习或“勤学苦练”来取得的,造成了有些学生高分 低能、动手能力差的状况。德、日学生就显得有魄力、有能力、有闯劲。
五、从教学效果来看。
德、日美术教育以全国的重视和有利的条件,保证了美术教育以至艺术教育的普及与实施,学生整体艺术 素质要比我国的高,以至于所有国民对工作、对生活的艺术品位都显得高雅、文明,对工作对事业也就求新、 求异、讲究创造性。由于社会制度的原因,德、日中小学生在升学、就业的多种学科选择中,还直接影响到美 术素养的提高与发展。进入美术院校学习或从事专业美术的人才毕竟是极少数。这并不影响到国家的美术教育 的目的。像日本和光大学教授藤泽典明所说:“我们通过这个学科(美术)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理解美术知 识和掌握相关技能的‘美术修养’的人,更不是造就画家、雕刻家和图案设计师,而是在普遍一般的教育中, 透过美术的教育获得全面谐调能力的人,而非偏重智育的不平衡的人。”
我国的美术教育效果和现状极不平衡,大中城市比乡村要好,沿海地区比内地、比边远地区要好。全面发 展尤为突出者有之,在国际绘画、制作比赛中获金奖者有之,画家、美术家辈出,基础教育好的一面是世界其 它国家无法相比的。当然,这还得力于有条件进行校外培养教育的部门和家庭,从小从早望子成龙是中国教育 的一种特殊现象。然而,破烂的校舍、缺少专业教师、没有教学设备和没钱上学的学龄儿童还客观存在,这不 能不令人担忧。中国美术教育要面向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经济条件和不同受教育者,想必是艰难的。
综上所述,我国美术教育的规划设想、前景是好的,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在教育的目的、教学的内容、 条件、效果上看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基础美术教育事业将在不遥远的将来,跻身 世界先进行列。这在近两年来涌现的新型寄宿制学校里,开始得到体现,使我们看到了希望。湖南长沙麓山国 际实验学校凭借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水平推行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实验,其中在美 术教育方面就有较大的教改举措,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一并介绍如下:
1.完善美术教学设施,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学校备有专门的美术教室、专用课桌、石膏模型、画板、 画夹、实物投影仪、造型灯具等一应俱全。学生绘画用的纸张、颜料、画笔等工具材料,均由学校按需发给。 这样既方便了教师指导,又有利于学生练习。
2.聘请专业教师执教,提高师资业务水平。学校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选聘优秀教师,其中对美术教师 的要求是很高的。凡被聘用的美术教师必须具有美术专科以上学历,有专业强项,有三年以上美术教学经验, 有一定的教育教学成果,而且均须通过试教和试用考查。对正式聘用的美术教师,学校定期组织外出参观学习 ,帮助他们积累经验、开阔眼界、提高业务水平。
3.增加授课时量,保证学生训练时间。普通班开足国家教委规定的美术课总量,每班每周两课时。学校 将两课时连续编排,节约了课前准备和下课收拾用具时间,便于教师系统授课,保证了学生训练时间。美术加 强班的美术课每周安排6课时,另加4节课外活动,做到课内外有机结合。
4.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内容上以省编小学美术教材为蓝本,参照其他教材和用书,灵活 的选择,充实了儿童想象画、记忆画、手工制作、立体构成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以启发诱导、游戏活动为 主,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实践创造的能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优化教学环境。在美术教学方面,学校经常举办作品展优、组织参加各级绘画 比赛、促进学生的学习劲头。同时重视隐型教育对学生美育的影响,队报班刊、宣传橱窗的内容定期更换;教 室内和走廊上张贴着伟人画像、格言;会议室、活动室及大厅里悬挂着精美的壁画或名画;校训、誓词及巨幅 标语镶嵌在洁白的墙壁上……这一切的一切无不给学生以美的熏陶,爱的启迪。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发 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以大大地提高。两年来,学生的美术作品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的有20余幅 ,在市级以上竞赛中获奖的有110多件。

❻ 如何培养小学生美术素养的意义

如何培养小学生美术素养的意义
美术课程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同时,还在基本理念中提出“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这一内容。那么,什么是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呢?
美术素养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做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美术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能较好地理解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艺术的本质,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基本的美术素养包括对美术内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对美术的创作方法与过程有基本的了解;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了解。它不仅指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应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包括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的反应;能自觉而大胆地运用美术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并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使学生形成了基本的美术素养。中学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单纯为了培养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单纯输送专职美术人才,而是通过有关的美术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与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美术教学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概括讲,就是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我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又是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美术素养的呢?
一、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更新美术教育观念
所谓素质教育即是指提高思想道德观念、科学文化、身心健康、劳动技术水平等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从立意上不难看出,素质教育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而不是当前某些停止在为应付“统考”“中考”“高考”“考核”层面为目的旧模式基础上的教育。因而在以往被人们另眼相看的“小三门”之一的美术在中学的学习领域中自然拥有一片纯洁的空间。因美术课教师缺乏,一些学校少开甚至不开美术课,或因抓“教学质量”,将美术课时让与其它课,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美术素养。因此,中学应在教学中加强美术课。 1、要按照教育部制定的课时目标,以教学大纲为宗旨,确保美术课教学课时。2、配齐美术课老师,对缺乏教师的学校,可聘请文化馆、文化专业美术人员担任,绝不能用种种借口不开设美术课。3、以举办美术展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美术素养,热爱美术的思想意识,每学期最少举办一次美术作品展,以学生的作品为主,使学生从中获取成就感,可适当加入教师的作品,以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4、举办美术培训特长班,在专业上可分别开设绘画、雕塑、设计等课程,在这些培训中还可以分出一些比较细的内容。如雕塑主要分为圆雕和浮雕两大类。又如中国画从形式上可以分为写意和工笔两种,在题材上又可以分为花鸟,人物、山水三类。但这些不可能要求学生把所有的都学精,而是通过学之后让学生自选一项重点学习并掌握,通过这种办法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好感,进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5、组织学生参观各种美术展览,让学生接触更多更广泛的美术作品,使其从中获得收益,以此启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在具体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美感
创造必须在丰富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到美术课教学中,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美感,让学生展开联想,产生激情。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从中发现每幅美术作品内容的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使学生产生绘画的欲望,同作品中的情景产生共鸣。这样再让学生动笔去画,学生的创造力和情感就会在画中流露出来。如在教学《美丽的家乡》一课时,重点介绍到家乡的花卉,我先让学生在课前去观察各种各样的花,记住花的名称、颜色、特征,然后在课堂中,通过看花的投影片、录像,使学生展开联想,让学生说出观察花后的感受如何。有的同学说:“感到了花鲜艳夺目,美丽可爱。”有的同学说:“感到了花特别多,形态各异,生机勃勃。我都不想离开花了。”还有的同学说:“感到花多而鲜艳,把周围的环境也装扮的非常美丽。”我又问:“你们看到这些花时心情怎么样?”有的同学说:“心情特别舒畅,白花纯净,红花鲜艳,美丽耀眼,真是看不够。”有的同学说:“我的心情特别愉快,看到那么多美丽的鲜花生机勃勃地开放,我真想把它们摘回家去。”我说:“那可不行,花开在大自然中是为了美化环境,陶冶我们的情操,摘回家去,就欣赏不到它的美丽了。如果我们把它画下来,贴到墙上,不是既锻炼了我们的绘画技能,又保护了大自然吗?”于是同学们跃跃欲试,产生了强烈的绘画激情,主动训练基本技巧。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学生产生共鸣的有效途径,恰到好处的引导方法可收到事办功倍的效果,美术教师更应该抓住每一个能使学生产生激情的有利时机,激发学生的美感,使学生展开联想,产生激情。
三、注意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做到因材施教,不能搞一刀切,要求学生用一种模式,要给学生留有自我表现的空间,让他们展示多彩的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积极创造。如在讲解手工课,设计贺年卡课时,可把知识、技能与学生的创造结合起来进行,先同学生一道欣赏各种购买和自制的贺年卡,同时讲解各种贺年卡的制作材料、造型、图案、色彩、象征的意义等内容,并给学生讲清楚贺年卡的发展历史,送贺卡的意义等内容,使学生从制作贺卡中感悟到亲情、友情的珍贵。重点介绍贺卡的制作方法,并在黑板上绘图说明,启发学生在制作贺卡时,应在贺卡的外形、图案及色彩设置上具有特色,鼓励学生把自己制作的贺卡送给亲朋好友。这就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并在制作贺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耐心、细心和爱心,学生也各显其能,在各种样品的启发下,在互相探讨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出了形态各异、寓意深刻、美仑美奂的各种各样的贺卡。他们在欣赏自己作品的过程中,在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称赞声中,得到了心灵上的满足,感到美得享受。
实践证明,只要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丰富起来了,创制力也就能得到明显地提高,它不仅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而且也能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
四、重视学习美术理论知识
美术教育属于艺术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主要途径,而艺术教育的特点是既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又要进行专业技能训练,而技法课则要学生多次的进行反复训练,经过多次的探索与尝试,许多教师在评价一个学生的美术成绩时,总是以绘画水平的高低为主要依据,这就形成了一种“重技能、轻理论”的教育思想,在中学美术教学中长期泛滥,这与当前实际要求是相违背的,因为,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美术教育、美术技能、审美能力、审美教育、创新精神等全面综合能力的美术人才,而不是因为画画而画画的画匠。同时美术理论还可以帮助中学生广泛运用到其它学科的学习之中,使中学生的人格逐步健全,知识面更为广阔,审美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所以中学美术教师还应加强美术知识、艺术概论、美术史等美术鉴赏方法的教育,使中学生达到一定的美术理论,懂得美术的发展历程和基础理论,使其对美术的知识由感性到理性,这将对提高中学生的美术素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上四个方面是我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今后我将不断研究,努力探索,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在美术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应浸透审美素养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素养便能逐渐形成。真正使学生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时代在发展,情况在变化,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必须要改变,目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平台,我们要做到认真学习课改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再创造,把课改理论运用到自己所教的学科中,使中学美术教学焕发青春,有所创新,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合格人才。

❼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这个不好说,也有可能中考就要把美术加进去算分数了。美术就有大的发展。

❽ 当今中小学美术教育面临怎样的社会背景

一、转变观念,树立全面的科学育人观
多年来,农村学校的美术教育受传统观念的禁锢,一方面,教育管理者教育意识落后;另一方面,师资队伍力量不足,相应的教学设施欠缺或没有充分发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功效。中小学美术教育是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启蒙教育,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美术教育实践证明,学习美术对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审美能力,促进智力发展,有着独特的教育功效。因此,重视美术教育,教育者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全面科学的育人观点。
二、稳定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农村中学师资力量薄弱,而且多是兼职,对此学校应加强美术教师队伍建设,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对有美术爱好和有兴趣而又能基本担任美术课的教师,要定期进行素描、色彩、水墨画、美术史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培训中要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美术素质修养。此外,要鼓励教师不断总结经验,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挖掘乡土文化,自制乡土教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科学的态度和创业精神去研究美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全面开展各种特色的乡土教学。
三、重视美术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改革
美术课必须走改革创新之路,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要从传统型向分析型、理解型、动用型和研究型转变。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尊重学生爱好,利用学生喜欢的、易接受的,因势利导。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绘画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书法、剪纸、水彩、版画、水墨画、美术史等方面的知识培养。
课堂美术教学形式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方面,而课外美术教学则是对课堂美术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提高。学校可按学生的兴趣和学校的条件开展一些专业侧重点的学习,如水彩、剪纸、素描、篆刻等或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请一些有造诣的专家来指导;组织学生参观有关美术展览;也可借助录像、网络、投影等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开展有关课题的知识讲座,如中学生应有的仪表、如何看待西方现代美术?等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健康的审美观;参加校内外各种实践活动,如出墙报、定期举办画廊等社会性美术工作,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美术创作才能,提高学习兴趣。
四、克服两种倾向,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由于美术课在中学教育中的实际比重和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克服两种倾向。一方面,不能因为它课时少,对升学率无多大直接影响,或得不到某些学校领导的重视,就采取放任自游,马马虎虎的态度;另一方面,不能因为强调了美术课的重要作用,就把它放到不恰当的位置,挤占其他课时或过分地占用课外时间。不能把美术课当作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材而设立的课题,对学生进行过多的美术技能训练或提出过高的要求。

❾ 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任务是什么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教学论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推进学习的是问题。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美术学习是一种创造艺术形象的实践活动,需要学生将所有的感知、情感和智慧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所以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问题意识就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前提,而且还是学生理解和再现知识的前提。作为教师,我们要想方设法使学生的大脑中充满疑问,使问题意识成为学生的基本意识,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弘扬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教学实践证明:任何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适当设置问题情境,学习内容对学生会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及学生实际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是推动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

1.矛盾生疑

在美术学习中,学生有很多产生疑问的地方。“疑”是思维的开始,是创造的基础。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比较、思索、发现,才能够真正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进而领悟、内化为自己所有。所以,作为教师,就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探求知识,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矛盾情境,使学生在“疑”中思,“思”中学,从而激发出强烈的求知动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小学二年级第四册教材中《假如我是巨人》一课,就是让学生大胆地、自由地,把自己想像成一个巨人,编一个神奇的故事,再把故事中有趣的情节表现出来。于是如何使小人和巨人的形象形成对比成为这一课的难点。为了既化解难点,又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备课到上课,应始终有目的地把握学生认知中产生的冲突,引导学生不断揭示矛盾、不断解决矛盾。教师首先用课件显示了两个不同的环境:一个是正常环境,另一个环境中的人和楼房、树等景物都是很矮小的。然后让两个一模一样的“小孩”分别进入到两个环境之中,于是对比下的矛盾让学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同样的人进入不同环境就会不一样,进入矮小景物的环境中就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大巨人?”进而引发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经过分析、讨论,他们了解到画面的背景与人物的对比作用。再如一些绘画知识的课,如《让画面更合理》(六年级上册)一课我设计了用同样的静物和不同规格的纸来拼摆的方法,显示矛盾。学生争先恐后地提出:为什么同样的静物在不同的纸上或不同的拼摆方法所呈现的构图有的合理,有的却不合理?什么样的画面是合理的?……设置矛盾情境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唤起质疑兴奋点。实际上,在这种矛盾情境中发现问题的意识是学生潜在的天性,只要教师能有效挖掘这种潜能,就能使学生在质疑、解疑中从个别看到一般,从现象透视本质,从偶然中发现必然,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发展,变得灵活而富有创造性。创设矛盾情境,引发学生萌生疑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2.激趣引疑

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望是学生产生质疑的心理原动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教师要善于创设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情境,在激起学生好奇心的同时,引导学生质疑,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提出问题。在学习《多彩的拉花》时,上课伊始,教师拿出一张彩纸,故作神秘地翻转折剪,在实物投影仪下打开成绚丽的拉花,学生们顿时发出一阵惊呼,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油然而生。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探索欲望也很强烈。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式样的拉花,自由结合成组开始研究,并不断提出问题:为什么平面的纸会变成立体的?什么样的剪法才能使纸拉开?怎样拉得更长?什么样的剪法能让拉花更漂亮?……整节课学生始终兴趣盎然,问题不断涌现。《拓印树叶真有趣》一课,教师用激趣引疑的方法,给学生出示了拓印树叶作品,问题立刻产生:拓印画中用什么材料和颜料拓印的效果最好?如何借助树叶的形状去进行添加?……在《毛衣花色新》、《水杯的花衣服》(三年级上册)等课中,教师设置了趣味情境,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何装饰毛衣或水杯?他们的装饰部位在哪儿?可以用哪些图案让毛衣更新颖,让水杯更美?……渐渐的,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在兴趣的激励下被唤醒和鼓舞,并不断发展,促使他们保持思维的活跃。

二、创造氛围,在探讨交流中强化问题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教”,问题往往是由教师提出,由教师解决,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着“话语权”,学生则处于“失语状态”。这样的课堂教学不能给全体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机会,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及学习能力的形成。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表明:人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容易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创造力才容易被激发出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

1.游戏中质疑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教育效果就越大”。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也应该利用学生的这一天性,为学生营造游戏氛围,让学生玩起来、动起来,在游戏中质疑。例如,在《让我的飞机上蓝天》一课学习时,在学生制作纸飞机后,让学生到操场上放飞。放飞过程中,他们发现并提出了问题:为什么有的飞机能飞得远?什么样的飞机飞起来更美观?再如《大家一起画》一课,学生们以“水”为材料,以小组合作形式在操场的地上喷画。学习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像以往那样把学习内容全盘托出,更没有掰开揉碎地讲解绘画步骤,手把手教授绘画方法,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给他们营造了一个游戏的氛围,和他们一起“玩水”。有些在课堂中连半句话也“掏”不出来的学生,在游戏中却是那样大胆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出谋划策,得到了老师的赞许和同学的认可。在《有趣的喷绘》、《奇妙的纸叠浸染》、《涂色游戏》学习中,教师给他们提供了工具、材料,放手让他们去游戏,他们在游戏中提出:喷绘时刷子和纸要有多大距离?怎样使色点均匀?颜色中要调多少水?纸叠浸染中纸的折叠方法、染色方法和图案有什么关系?怎样能使色彩相混合并形成新的色彩?可以看出学生在游戏中问题意识不断得到强化。

2.操作中释疑

操作与思维是一对链环。思维活动促使学生将外部操作活动内化,由动作思维过渡到具体的形象思维,再转化到抽象的逻辑思维。在教学中,有意识为学生营造尝试实践的氛围,让学生在尝试实践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习第一册《泥巴真听话》时,教师给学生设置了尝试操作的氛围,把泥土和水交给学生,让他们分组操作,合成软硬适当的泥团。在实际操作中我引导学生边尝试边思考。实践中,问题应运而生:泥巴为什么不 “听话”,有时太软,有时又太硬?怎样才能使泥巴“听话”?多少泥放多少水,泥团的软硬才恰到好处?在学习《巧妙的布贴画》(四年级下册)时,教师也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操作氛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大大激发,积极思考、发问: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布适于表现什么样的不同景物?如何用布表现出风吹来的感觉?……就是在这样一个自由操作、探讨交流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不断提出质疑,并寻求解决方法。此外,《彩色锯末画》、《泥塑形象》、《纸立体物的联结》、《花点心》、《太阳》等这类操作性强的课,也都可以为学生营造尝试实践的氛围,不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而且要让他们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理解过程,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勤学好问、谦虚诚实的个性品质和合作精神,既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又丰富了实践活动的内涵,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 延迟判断,保护学生问题意识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提出:“一个平庸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创造教育也认为,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立即做出分析判断,而应该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想法。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勇于标新立异的科学精神,需要教师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积极启发引导。教师要延迟判断,给学生思考研究问题的空间,增强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避免学生刚刚萌发出来的创新思维受到抑制。

以《彩色锯末画》(四年级上册)为例,在尝试操作过程中,有学生提出:“在粘贴锯末时先粘贴哪个部分更便捷,画面更干净?”此刻,教师不需要立即判断并回答,而是让学生在尝试中总结。学生们没有任何框框,各人的想法不同,经过动脑、动手、探讨实践,他们找到了最佳方案:先粘深色部分,再粘浅色部分;先粘面积较大部分,再粘小部分既方便快捷又美观干净。这样的教学,给了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学生在教师的延迟判断方式中,就会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强烈的问题意识。

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可见,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但是在此过程中,只要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巧妙引导,问题意识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课堂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正是由单纯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也是可塑性最强的阶段。美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特点,通过美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那么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就我近几年在从事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欲望

许多实践证明,决定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有两种:一是认识,二是兴趣。兴趣支配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稳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诸,不如好诸。好诸,不如乐知诸”。学生的兴趣调节着情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表现出巨大的热情,从而在快乐中学习。所以我很重视每节美术课教学画前准备阶段。我用“童心”去想儿童所想,我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发儿童创作的欲望,让儿童头脑中有鲜明清晰的形象,“呼之欲出”,使儿童产生内心的创作冲动。我采用许多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如对季节特点的观察,就让儿童身临其境,观察体验;带孩子去郊游寻找秋天的足迹……回来后让儿童把自己画进美丽的画幅中,不仅让儿童去捕捉、感受物体瞬间的变化,还让儿童作长期的观察。春天,让孩子自己种花、种草,看小草是怎样钻出地面的,校园里的桃花、杏花是怎样由含苞到开放的 。蝴蝶、蜻蜓长着几个美丽的翅膀……另外,我还采用了其他的形式,诸如听音乐、玩积木、讲故事、说寓言,看录像、拼图、制作CAI课件……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这样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通过大量积累材料,使学生增加了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我们要树立新的教育观,积极探索和采取灵活多样的现代教学方法,引导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和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围绕学生这一基本需要,为学生多提供创新的机会。在美术教学中,我常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如“用画笔美化我们的校园”活动,号召学生在教室外的瓷砖墙壁上绘出美妙的图画,美化我们的环境。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手挥画笔,尽情的用画笔创造者美、展现着美,无拘无束地发挥着自己的豪情,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施展了他们的美术才能,而且乐此不疲。我们还经常搞一些画展:“我能行”、“我画的最棒”、“露一手”、“看我的”等美术活动。这些活动给了学生更多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的机会。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是一种以个体的心智世界中源源不断地去诱导一些提供最佳创意的人格特征的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构建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选择学生内容。在教学中教师激励性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能让这种欲望保持长久。我们知道,任何一中有效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的参与才能取得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在湘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蔬果的联想》一课中是这样做的,导言之后让学生看了《青蛙与荷花》的图片,使学生了解到“青蛙与荷花”是利用蔬果的形状、色彩、纹理等进行联想创作出来的。“荷花”是以切划手法为主造型处理的,“青蛙”是以搭配组合为主造型表现的。学生初步了解到造型方法的丰富性。我继而拿出三个形状各异的白萝卜提出问题:“看看这些白萝卜,你想到了什么?你会把他们作成什么?”有的说:“我要把他们做成翩翩起舞的女孩。”有的说:“我要把它做成小白鸽。”有的说:“我可以把它做成福娃。”“好,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也能恰当利用材料造型。那我这里有个红萝卜、南瓜,谁能把它们巧妙的搭配起来?”马上就有学生说:“我把红萝卜做成卫士,南瓜做成城堡。”“我可以把南瓜做成南瓜太郎。”很多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启发,创新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培养和发展想象力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条条框框太多,不让学生越雷池一步,如“非得这样去画”“不能胡思乱想,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等,这样学生作画紧张,感到美术课枯燥,观察迟钝、思维滞塞、作画小心,这就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抹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我认为,有时候学生的“胡思乱想”就是学生闪动创新的火花。所以,我在美术课外小组活动之中以提高审美素质为主线,提高造型能力为突破口,以提高创造能力为出发点。从不把教师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有个性,有特点,有专长,善于观察,勇于表现,敢于标新立异。经常带学生进行写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比较,动脑筋去思索怎样进行绘画创作,并教给他们学会了各种适合孩子们运用的绘画技法:如水墨画,儿童画,吹塑版画……在绘画创作中,寻找最佳的构图及最合适的绘画形式。对于学生的神奇想象,教师要充分理解,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的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实践证明: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能力和绘画水平,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❿ 普通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主要是

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小学美术课的教材内容,小学美术课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怎样上好一的节课。如何正确评价一堂课。教师根据小学的教材、在课堂上进行三个课程内容讲课模拟教学,分别进行一至三课时的训练。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案的编写学习训练。学生们进行课堂模拟教学演练学习。二种学习训练办法,一是讲课,二是说课。教师结合学生的教学模拟讲课进行评价。


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与任务:中学美术课的教材内容。中学美术课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怎样上好一的节课。如何正确评价一堂课。教师根据中学的教材、在课堂上进行三个课程内容讲课模拟教学。教学效果

(10)中小学美术教育目的意义扩展阅读

学习美术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一种文化的学习。只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来学习美术,感悟美术、理解美术,才能真正体验美术的精髓,学好美术对于训练学生观察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好处。

还可以提高自己对艺术的修养和欣赏能力,很有美感地进行色彩搭配 (比如衣服穿着上运用色彩对比与和谐知识)等;通过绘画还可以表达事物的另外一种方法,也可以为留住少年时代记忆另一种方式;还有工艺制作,如制作贺卡可以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标志设计体验自己设计的成就感。

阅读全文

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目的意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