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提升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正近年来,互助县教育事业虽然 取得长足发展,但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基础版不牢的问题没有得权到根本解决,教育质量后劲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凸现。抓好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是摆在我们面前最迫切也最重要的任务
②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有哪些教育事件值得思考和研究
快乐教学。让孩子学而不厌的学习过程和理念。这个最值得研究。
③ 如何提升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担两个人的爱情是抄很痛苦的,只有两颗心去真心经营爱情,那才是真正的爱情.在爱情的世界里没有真正的幸福,也不会有什么永恒的快乐,毕竟人都是有感情的,总有太多的现实让你无法不顾爱情,你我只是尘世中的一员,又怎么可能不顾人家和朋友的眼光,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心情,不顾别人的感受去爱,去追逐?也许你会在他离开的时候难过伤心,但是总比失去自己的灵魂好.因为没有人会陪你一辈子的……
如果你真的爱一个人,那个人便会在你最想忘记的时候出现在你的心里,会在你最难过最失落的时候出现在你的心里,可是你却想了又想却无法确定是否要告诉他你现在的感受,你现在的苦恼
④ 教育是什么对中小学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
一、孩子“终身竞争力”
家长持续正确地努力很重要。一个孩子的综合竞争力,不在于掌握的知识有多少,而在于拥有对生命和未来的激情,在于拥有积极、阳光的心态,在于智商、情商、逆商的完善发展,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在于思辨能力的培养。这些素质的养成仅靠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明显很难达成,因此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家长要思考“给予孩子的终身竞争力”的问题。教育需要教授给孩子生存常识、知识和经验,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而学校只能承担起其中有关知识教授的部分,其他的更需要家庭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关于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思辨能力和自主独立性差的问题,不少家长在某种程度上是用勤勤恳恳努力的态度把后代毁掉,而且对此毫不知情。
二、激发孩子的“超级爱好”
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对某种东西的超级爱好和渴望,只要这个爱好是具有正能量的,父母就不要去干预,哪怕这种爱好影响了他的学业。家长先从给孩子购置500本书开始自己的家庭教育。关键是家长自己也要真正读书,孩子才会读书。一个关键的问题是现在的父母因为工作繁忙陪伴孩子的时间并不多。家长尤其是父亲要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甚至每年要有一定数量的时间与孩子单独相处。这样会培养孩子对父亲的依赖感,孩子能从父亲身上学到独立。
三、培养公共说理的习惯
人类心灵是一块空白的书写板。美国小学从四年级开始,学生要学习基本的写作技能,如描写、叙述、比较与对比、原因与结果,也包括辩论、论证与说服等思维训练。根据《加州公立学校幼儿园至十二年级阅读和语言艺术(教学)纲要》规定,小学一年级“重述简单说理和叙述段落中的主要观点”,二年级“重述文本区别中的事实和道理,说清和组织要说的意见”,三年级“在说理中区别主要观点和支持这些观点的细节”,四年级“区分说理文本中的‘原因’与‘结果’‘事实’与‘看法’的差别”,五年级“分辨文本中的‘事实’‘得到证明的推论’和‘看法’”。到了六年级,则更上升了一个层次。“六年级公共说理分为两部分:辨析逻辑谬误和提防宣传。这两项都需要在实际阅读中通过感性、具体的实例,不断让学生讨论与加深印象”。至于何谓“逻辑谬误”和“提防宣传”,大纲中有详细说明:“要辨析的逻辑谬误有五种:过度简单化、浮泛空论、循环论证、虚假两分法、无凭据推理。要提防的宣传手法有十种:人云亦云、谩骂、偏见、势利、老百姓的话、吹嘘、‘科学’根据、证词、恫吓战术、株连。”六年级公共说理的重点在于区分“事实”和“看法”。并且强调任何“看法”都不具有自动的正确性,都必须加以证明,即提供理由。其中四种常用的理由为:事实、例子、数据、专家意见。令我们惊讶的是:六年级的学生就接受这样严格的思维训练,令我们感慨的是其中提到的每种现象在我们的公共生活中都随处可见,尤其在一些媒体文章中。意见和观点,其实并不具有自动的正确性,而必须提供事实、例子、数据或专家意见来加以证明和支持,如此方才具备说服力。遗憾的是,在一些文章中,经常看不到足够的“证明”和“支持”,而只是强烈的情绪表达和个人评判。《加州公立学校幼儿园至十二年级阅读和语言艺术(教学)纲要》对七年级学生的“说理评估能力”有进一步要求:“评估作者在支持结论和立场上所用的论据是否适当、确切、相关,并注意有偏见和成见的例子”。其中“偏见”和“成见”的提出则涉及社会公正,而不仅仅是逻辑。公共说理为什么要遵守这些原则?理性话语的价值观是与他人平等、尊重、以说理相待的关系,并在这个基础上不羞辱他人、不欺骗他人、不歧视他人、不伤害他人,不使用任何暴力(包括语言暴力)对待他人,这也是一个文明社会的价值观。事实上,说理能力即公民素养,是与人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联系在一起的,传承了人类共同文明和自由、平等、理性的价值观,不是单纯的技能传授。公共说理的习惯要从小培养,且越早越好。这也是美国从小学一年级即开始学习公共说理的依据。反观中国中小学阅读和写作教学现状,小学基本上是记叙文阅读与写作。当然,不是说这种训练不必要,而是不应该成为阅读与作文训练的全部。
四、心情教育比知识教育更重要
孩子有没有天生的好坏之分?孩子有没有天生的聪明和不聪明之分?为什么很多好孩子一开始优秀后来反而落后了?培养一个孩子最重要的能力是情怀、胸怀以及气质,要培养孩子有广阔的思想与胸怀,能够逐渐获得自我心情教育的能力。目前,中国的心情教育现状还不乐观。很多学校囿于各种限制,没有魄力,也没有能力放手推行心情教育。有一些学校对于组织学生春游很有顾虑,担心会发生意外,因此因噎废食,导致学校的心情教育无法推行下去。国外的心情教育与中国存在明显的差距。国外学校会组织学生参加挑战项目,如野外徒步20天,没有任何现代化设备,锻炼学生的野外基本生存能力。
五、亲子沟通“通则不痛”
网友投票选出了“最伤妈妈的八句话”,很多人反思,这些话不能再说了,如“别问了”“别管我”“真啰唆”。很多父母也在为如何和孩子交流而苦恼。无论是孩子的后悔还是父母的苦恼,都是亲子沟通出了问题。通则不痛,亲子沟通渠道畅通了,孩子就不会有揪心的后悔,父母也少了许多“说不明白”的烦闷。亲子沟通的艺术,对父母而言,首先不能“一厢情愿”。教育孩子,爱之深,责之切,态度、语气容易失之过急,结果孩子越来越逆反。好话还得好好说,为人父母,要以孩子能听进去为最高目标。营造一个平等、平和的气氛,给孩子一个辩解的机会,不要搞成“一言堂”;对于没搞清楚的问题,不要把猜测、推断当事实,让孩子感到自己总是被怀疑、被质疑;善于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意识到双方出现分歧也许只是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对事不对人,别把孩子“一棍子打死”,更不要“贴标签”、翻旧账,让孩子“翻不了身”。亲子沟通的艺术,对孩子而言,首先不能“闭目塞听”。随着年龄增长,渴望独立的心跃跃欲试,从甩开父母的手,到自己拿主意、做选择,再到“父母那套都过时了”,很多孩子抗拒父母,甚至没有一个具体的理由,只是“一听唠叨就烦”。父母也曾年轻过,孩子当下遇到的问题,父母也曾遇到过。当抗拒父母时,可以想想:不是为了自己好,父母怎么会这样?父母的话有没有道理,是不是有可以接受的部分?责怪父母不懂自己,是不是也因为自己不对父母敞开心扉?叮咛也许啰唆,但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还有谁能对自己这般放心不下。父母和孩子,原本就血脉相通,为什么不能让沟通更顺畅一些呢?
六、更多地关注学习素养、学习智能和身体机能
相比较于抢先学知识,培养基础素养更重要。七成家长表示会在孩子入学前教拼音,47%的家长会给孩子报各种学前补习班或兴趣班。但家长的心态其实又很矛盾,在回答“家长最希望孩子入学前掌握哪些本领”这一问题时,“与人交往”“体育劳动”“音乐绘画”等三项远超“识字算数”。上海市2013年“零起点”调研数据显示,经过对2000多个孩子长达两年的跟踪和研究发现,小学一二年级和语文、数学、英语学习水平有直接影响的素养,是理解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和精细动作等四个素养,而知识性的计算、识数、记单词等都排在后面。学习基础素养对学习的影响,随年级升高而增大,抢先学的知识内容影响越来越小。幼小衔接中,关注学习基础素养比抢跑学科知识更有利于幼儿未来学业发展。一个小学前没学过外语的孩子,与学过的孩子,差距只是50个生词和20句对话。这些在进入小学之后,花15~18个课时就可以解决。只要进入正式学习阶段,通过一定的教学或游戏方式,可以很快缩小这些差距。要关注感觉统合失调比例增高带来的系列学习障碍。这也是很多孩子在书写、计算、阅读等方面出现障碍的主要原因。如孩子朗读时漏字、加字、念错字、替换字,又或是计算时写错数字的顺序和位置,抄写时要看一笔写一笔,这些都是感统失调引起的学习障碍。感统失调最佳的干预时间是在学龄前,最晚不能超过12岁。但是,如果大量的抢学、先学占据了这个时间段,学习智能和身体机能的完善就会丧失最佳时机。
七、遇事自己去处理
“孙老师,你儿子和同学打架,被打哭了,你快去看看吧!”孙老师淡淡一笑,“孩子打架,有他吃亏的时候,也有他占便宜的时候,让他自己去处理吧!我才不管他呢。”这话看似冷漠,实则蕴含智慧。打与被打,再平常不过了,让孩子在这样的过程中多想几个为什么,今天遇见这事,家长老师不理我,我该咋处理?以后再遇到这事,我该怎样去化解?这样的事孩子们遇见多了、处理多了,他们还会一味地想着并依赖家长老师吗?在这种环境中,一天天长大的孩子们遇事会不会越来越冷静、越来越理智、越来越独立呢?他们抗挫折的能力会不会越来越强呢?多经历这样的锻炼,孩子们会不会更迅速地走向成熟呢?如果孩子被家里的凳子绊倒了,在西方,家长们会置之不理,让他自己去处理。在我国,大人们会对自己的孩子心疼得不得了。诸如此类的差异,导致了东西方孩子自理、独立、探究品格的极大差异。当我们埋怨孩子这方面能力太低时,我们应该想想我们给孩子充足的锻炼机会了吗?如果我们的家长、教师在生活中多一些“冷漠”,让孩子们自己去处理日常事务,读大学了还把自己的脏衣服打包寄回让父母去洗——这种现象就会减少。若我们还依然对孩子“爱”得太多,甚至还依然对孩子“爱”得畸形,在以后更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我们很可能收获的不仅仅是再次听到“你们的下一代绝不是我们的对手”的断言。这不会是危言耸听。
八、细心培育探索精神和独立人格
在日常家庭教育中,要细心关注、培育孩子的独立探索意识和精神。练习轮滑、学骑自行车都是孩子在不断独立摸索中从不会到会到熟练。在孩子探索意识、意愿和精神的培养中,父母的“陪伴”而又“不包办”是激发孩子勇气、自信的重要动力。给孩子讲你的人生经验,不如陪他一同去亲自体验。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应从细小处抓起、尽早关注。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们发现孩子做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的主意和想法且不愿屈从大人们的意见而改变,这就是孩子独立人格的“萌发”,如何在尊重中去“引导”,“不强行干预”孩子自主理念、独立人格的培育和养成,应该是家长细心关注的一个问题。尤其是不能简单套用我们自己童年成长的那点所谓经验,毕竟世移时变,现在的孩子以及孩子成长的环境都是全新的、富有挑战性的,与我们小时候的成长条件和环境是不可比拟的。我们都是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和专业认证就第一次做父母,又基本上都是养育一个孩子,育子的责任重如泰山呀,就像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一样,怎么确保实验一次成功?恐怕要特别慎重、要做充足的准备。家长对待自己的孩子应和对待别人的孩子一样,既把孩子当作独一无二,又应把孩子当作普通一员。以普通人和平常心培养孩子,注重培育孩子的德性品行、心智情感、独立人格,把情商培养放在与智商同等乃至更加重要的位置。
⑤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的几点思考
充分利用来课堂时间。学习成自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这也意味着在课后少花些功夫。课堂上要及时配合老师,做好笔记来帮助自己记住老师讲授的内容,尤其重要的是要积极地独立思考,跟得上老师的思维。
⑥ 如何加强信息技术与小学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思考
如何加强信息技术与小学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思考
学习了”技术改变教学“系列课程,我觉得要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一、 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
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基本内容。所谓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指能够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方式的教学环境——即能支持下述新型教与学方式的教学环境。
二、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
实现以“自主、合作、探究” 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则是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课的具体目标,有了新型的教与学方式,再加上正确教育思想观念的指导和相关教学资源的支持,才有可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最终目标。
三、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最终目标是要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将教师主宰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改变为既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 教学结构。
要深刻认识课堂教学结构变革的具体内容,教学结构的变革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它要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系统上述四个要素地位和作用的改变,也就是:教师要由课堂教学的主宰和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学生要由知识灌输的对象和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情感体验与培育的主体;教学内容要由只是依赖一本教材,转变为以教材为主、并有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例如学科专题网站、资源库、案例、光盘等)相配合;教学媒体要由只是辅助教师突破重点、难点的形象化教学工具转变为既是辅助教的工具,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与情感体验与内化的工具。
要想将上述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即课堂教学系统四个要素地位、作用的改变)真正落到实处,只有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并实施相关的教学模式才有可能;为此,应在不同学科中采用能实现课堂教学结构变革要求的创新“教学模式”,例如:数学学科的“教学模式” 能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变革要求的“教学模式”,若是从教学过程所包含的教学环节来划分,可看作是由五个环节组成的“教师主导下的探究”模式,其实施要领是:
① 创设情境 : 教师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当前学习主题上来。
② 启发思考: 教师提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并能引起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新授知识的体现,也可以是用于拓展、迁移当前所学知识)。
③ 自主(或小组)探究: 由学生运用认知工具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或小组)探究(不同的学科所用认知工具类型也不相同;探究内容可以是新授知识,也可以是拓展、迁移的知识)
④ 协作交流: 在小组之间或在全班范围进行协作交流;协作交流内容可以是新授知识,也可以是拓展、迁移的知识)
⑤ 总结提高: 在个人总结和小组总结基础上,教师加以补充与升华;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浅层认知达到深层认知。
仔细分析上述创新教学模式,不难看出,尽管实施的具体环节、操作方式有所不同,但都非常关注并力图实现课堂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地位与作用的改变,也就是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变革。事实上,这种能达到基础教育质量大幅提升目标(也就是能够让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真正产生出“革命性影响”)的“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就是在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的指引下,通过根本变革传统课堂教学结构来实现的。
⑦ 你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的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健康发展。校领导在放暑假时就安排在假期思考对学校的发展由和好的意见?我认为应
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切实抓好队伍建设,不断提升队伍素质
1、切实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学校成立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师德师
风建设的规章制度,严格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和品行操守,
学校结合实际、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师德师风教育。
2、切实加强教师业务学习。一是落实好教师的培训;二是落实好教研学习
制度,做到业务学习有计划、有专题发言人、有专题发言稿存档、有记载;三是
落实好教师自学,每位教师建立业务学习摘记本,并注重实用、真实,克服流于
形式现象。
3、切实加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管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
用。
4、切实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教育教学技能。
5、切实抓好教学管理人员和英语、美术、音乐、体育、自然、科学、计算
机等专任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提高专业水平。
6、切实做好教师合理分配、流动,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师资源
(二)落实教学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学期初,学校要组织教师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出详尽的、切实可行的学科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各种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应重点解决以下几个
问题:
(1)认真学习研究各学科课程标准,吃透课标精神,把握教学方向,明确
各学科教学总体要求。
(2)结合各年级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性研究,如起始年级的衔接问
题、毕业年级的复习问题、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问题等等。
(三)抓常规,规范教学行为。
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要转变观念,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成绩的考核与评价等教学基本环节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并建立考评制度,严格考核办法,把教师教学常规工作业绩与年度考核、评优、评模、评职等挂钩。
(四)抓评价,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各校要淡化教学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注重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提高
和教学改革的功能。要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使评价有利于课堂教学改革,
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建立有利于教师主动发展的评价机制。各单位要改变长期以来以学生学
习成绩作为评定教师教学能力的唯一标准的做法,
建立起多元的、
符合素质教育
思想的、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新型教师评价标准。
2、建立有利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评价机制。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学生的知
识来源于三方面:
教科书提供的知识、
教师个人的知识、
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
各单位要重新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要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教育理
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素养、即时效果等纳入评价标准
中,要重点突出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建立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评价机制。学生评价,主要应发现和开发学
生的潜能,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在整个学生评价过
程中,要做到: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方式民主化,评价机会多次化,评价内容
合理化。应采取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相结合的形式。学校
要充分利用学生成长记录袋,
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做好指导和记载工作,
学期末为
每个学生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五)抓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兴趣、
习惯的黄金时
期。所以,我们要将学生的习惯养成作为一项大事来抓。
⑧ 谈谈你对教育的看法
一个人最初的老师是自己的父母,但学校终究还是教育的主体,因此,教育制度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国民的素质。教育制度上下一体,理应批判的不只是大学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到中学,一直到大学,每一个人都按照固定的轨道,模式化地前进。在中国,教育就等于考试,学习就为了考试。评价一个学生的优劣,只看一张成绩单。
教育界也存在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有何特点?
1.说一套,做一套。说什么全面发展,实际上造成了全面平庸;说什么因材施教,实际上对每个学生的教育都是千篇一律。
2.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教育工作者的利益与升学率直接挂钩,因此他们利令智昏,以提高升学率为工作的唯一目标和动力,而学生则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且看官僚主义是怎样危害学生的。为说明问题,我会举些实例。这些问题不只是某个学校所独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看了一定也能够感同身受。
如果你去看那学校颁发的课程表,一定会觉得课程设置科学合理,符合全面发展的宗旨。但实际上,贴在教室照之执行的课程表却是另外一个样子。一些非中、高考科目的课时被大大缩水,取而代之的是一天好几节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中、高考科目。遇到上面的教育系统前来检查时,马上用原来那张将其盖住。等检查组一走,又将原来那张揭去。
体育课也不被重视。在我的中学时代,最怕上体育课时遇到下雨天,因为一定会有主课老师前来“借用”。下午的课外体育活动课能免则免。某些自己不爱运动的老师对于学生踢足球、打篮球等活动深恶痛绝。他们可能觉得体育活动就是不务正业,玩物丧志。我曾遇到过多位老师喜欢没收足球、篮球等体育器材。更有甚者,一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拿剪刀将一个足球戳了个窟窿,那“正义凛然”的气概不由得让人误以为是林则徐正在查禁鸦片。
到了初三、高三毕业班,那些音乐课、美术课等等非中、高考科目全部名存实亡。中、高考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一天到晚搞题海战术,疲劳战术。当年的我也因此没有业余活动,没有社会实践,只有两点一线。我天还没亮就得起床上学,中午和傍晚各有一小时回家吃饭时间,还要上夜课。我每天泡在书海里至少13个小时以上,遇到考试还得加班加点。我们学校一个月只放一天半。你别以为这样就可以轻松一下了,老师们早已布置好没完没了的作业。到了寒暑假,名义上假期有好几个月,但实际上大半时间还是用来“补课”。既然是“补课”,不去行不行?老师说:行,全凭自愿。接着不忘友情提示:我们上的是下学期的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