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学心理健康公开课教学设计 急啊
大神回答: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和完善的人格。自信是一个人成才素质中的重要因素,是人格的核心部分。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如何去关爱学生,让自信扎根于学生的心灵,尤其显得十分的重要。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提高对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2、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友善待人,诚实守信,开拓创新,追求向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
3、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善于控制调节自己,排除心理困扰和行为偏差,树立人生理想,并具备个人发展能力。
三、实施步骤
1、提高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能力(特别是一、二年级),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学、自助的独立人格。
2、培养学生善于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能力,不断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帮助学生克服孤独、依赖、由学习和环境的不适所带来的困惑和交往障碍。对这部分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级工作中,都应该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2、在三至六年级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同时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通过学校的各种途径(心理咨询室定时开放、悄悄话信箱、绿色热线),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要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事后建立好心理档案。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五、 对心理辅导教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
1、要有开朗、热情、善解人意富有爱心的健康人格。
2、要掌握辅导心理学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如关注、倾听的沟通技术,同感、尊重、真诚等反应技术,情绪调节、行为矫正等。
3、要以学生为主体,切忌“老师说,学生听”的知识传授式的课堂模式,要与学生一同参与辅导活动,建立和谐的气氛,给予赞许、同感、亲切、鼓励的态度。让他们把真实的感受、想法表达出来。进而给予点拨、启发和引导。
4、 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隐私,谨慎从事、量力而行。
『贰』 如何在小学思品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思品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下面浅谈我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准确把握小学品德教材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点。
对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帮助小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提高他们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开朗、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立、开拓、创新、的健康人格。对于小学生,根据他们的生理特征和认知能力,主要是培养他们能够适应步入小学后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克服孤僻、胆怯心理,能够感受在班队集体中共同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学会在与同学交往中友善相待,互相谦让,早学习中乐学好学,客服粗心马虎,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品德教材在一二年级中加强了文明礼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三至五年级增加关于关心和帮助平困家庭、灾区人民的教育要求,加强关心他人的教育。在教材的教学内容和行为要求中还增加了“会与教师交换意见”、“学会与人交流”、“要自信、不自卑”等内容。在小学品德中有很多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内容,只要善于发现,整体把握,找准切入点,分步实施,都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认为判断一名教师是否成功关键在看他的教学是否受学生欢迎,能够践行新课程教学所提倡的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第一节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动机、兴趣、意志和情感的问题,也会影响学生德育、心育的发展问题。因此,我会认真上好第一节课,力图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今后的教学的高效有序进行。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发现学习的乐趣。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对学生形成的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因此在教学中常设计一些让学生运用知识时必须展开想象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实践探究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掌握、理解理论知识,并运用知识去不断解决新问题。同时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创新想象和创新思维提供丰富的原料。在教学中,适当保留一引起有趣的部分,让学生独立发现,以体现新发现的喜悦,有利于保持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其自信心。
在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日益受到重视。我们的教育要培养能够适应集体生活的、具有合作意识的人,品德课程教学尤其如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经常利用教材中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生活的实践经验,分组讨论交流畅所欲言,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课堂,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探求知识的情境。
上课时有一种普通现象,提问学生时,学生讨论热烈,唧唧喳喳的,一旦提问时指定个别回答,就一点声音都没有。即使老师一再强调说错也没有关系,只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就行。最后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被“逼”出来回答问题。部分学生由于自信主不足,从不敢举发言,大家应该知道这么一个公式:信心+恒心=成功。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某一件事情的心理。还有:自信心是通往成功之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自信心相抵触的是自卑感,它是自我意识中的一种消极因素,处理不当,会影响学生自己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损坏身心健康,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绊脚石。因而,要帮助学生防止自卑感的产生,培养与树立自信心。我在教学中利用教材的内容的新异性、悬疑性、差异性、不确定性,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渗透教育一步步地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五、能够调适自己的心理,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人生不如意事常十有八九。的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时时顺心,事事如意。现在的学生大多娇生惯养,而挫力差,当自己的愿望一再受挫,紧张状态逐渐积累,学生就会产生愤怒这种富有敌意的情绪。这种不良情绪如果不能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孤独感,失去精神寄托,甚至绝望,感情失衡,寂寞惆怅,苦闷,冷漠,无所追求,对于周围的人和事没有兴趣,或者是仇视一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出现抵触的情绪,意志消沉,甚至走向极端。这是一种心理障碍的表现。要教育学生做情绪的主人。及时地调节自己的情绪,调整心态,消除心理障碍。
在课堂中我常利用一些活动来帮助学生来宣泄自己的情绪的情绪。如教学“成长中的快乐和烦恼”时,我通过小卡片让学生写自己人最近一星期令自己快乐和烦恼的一件事来,然后全部收集起来打乱,分到每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会怎么做“怎样让自己走出底落的情绪来?最后请小组派代表发言,我会用激励性的语言及时评价各组的表现,对他们方法进行正确的指导,使他们了解人人都有烦恼,只要能够正确的对待,及时宣泄,做情绪的主人,才不会被情绪牵着鼻子走。教育学生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是克服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
总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是一个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小学教师要在思品课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只要教师富有一片爱心和诚心,小学思品教学就一定能把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机且紧密地揉合起来,在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叁』 小学生心理健康很重要,这是好多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忽视的。但是这是一项专业性的能力,如何有效提高
家人的关来心不够,或许说家人的自关心方式不对。
养育一个孩子本来就是不容易的事情,要多加关心才好。
像你这个孩子现在的情况,如果一直放任不去理会的话,要么就是得孤独症,要么就变成社会上的不良少年。。
给孩子多一点关心,要真诚的交流。不要在无法沟通之后发火,于是扔下一句类似于:再也不管你了,你这个不懂事的孩子,你这个讨债鬼……等等之类的言语。。如果这样的话,孩子只会更加讨厌你们这些大人。。
最好可以找到孩子的亲生母亲,让他的妈妈也多关心。然后关心孩子的交友情况,让孩子多交朋友,不要一直一个人独处。孩子的父亲也要多和孩子交流。如果有继母的话也千万不要过分责备孩子。如果孩子平时是家中老人带着的话,告诉老人千万不要灌输一些负面的、消极的言论。比如:你的继母怎么会关心你,你的妈妈也不来关心你,你是个可怜苦命的孩子等等之类的话。。
最好就是能让你的孩子在一个幸福、阳光、健康的家庭里成长。
『肆』 请问教师资格证的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指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吗
是的,包含了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这两科。
以江苏省为例,根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的通知》(教师司函〔2017〕41号)精神,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自2017年下半年起初中、高中、中职文化课类别增设“心理健康教育”“日语”“俄语”学科; 小学类别面试增设“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小学全科”学科。
上述各类别新增学科的笔试科目一、科目二与已开考学科一致,初中、高中、中职文化课类别新增学科的笔试科目三《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结合面试一并考核。经教育部同意,我省暂不开考“俄语”和“小学全科”学科。
(4)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扩展阅读: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相关要求规定:
1、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及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2、报考幼儿园、小学、初中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具有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学历可以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具有中等师范学校学历可以报考小学教师资格)。
3、考生对网上报名时所填写内容的真实性、有效性、规范性负责,对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和要求负责。在报名期间前可对报名信息进行多次修改,网上审核一经通过,考生信息不得更改。
『伍』 老师好,请问小学知识与能力考卷中,如果考心理健康,该选择哪一题教学设计做
根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的通版知》(教师司函【2017】权41号)文件要求,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初中、高中、中职文化课类别面试增设“心理健康教育”、“日语”、“俄语”学科,以上三个新增学科的笔试科目三《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结合面试一并考核;小学类别面试增设“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小学全科”学科。请有意报考上述学科教师资格证的考生,在笔试报考时选择相应的公共科目(201、202或301、302)报考。以上是“2018年上半年天津市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公告”,仅供参考,建议具体详情查看天津市笔试公告或者拨打当地教育部门电话咨询
『陆』 从家庭方面,导致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有生活态度方面的问题,家长的生活方式时时刻刻都成为孩子在相同生活环境下生活的指导方式,因此家长遇事爱抱怨,推脱,处事待人不和谐等等问题也会成为孩子的问题。
孩子的人生是片空白,因此孩子先接触哪方面事物,以后孩子就更可能偏向接触该方面事物。如刚开始接触电脑时就玩了几个月的游戏,那么孩子以后肯定会因为玩游戏而荒废了正事,而刚开始接触电脑时,让孩子学了几个月的电脑知识,那么孩子以后就是应用电脑方面的能手,
基于以上,孩子从家庭方面易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就有:生活习惯方面的问题,处事待人方面的问题,兴趣走向方面的问题;这里还要特别强调的是家长要尽早教会孩子几个足以支撑起整个人生的大道理,比如做事要实事求是,积极应对;世界上的事物遵循因果关系,没有鬼神玄虚;不管做什么,早就是优势;做人一定要做个好人,强人,有独立思想能力,有判断能力的人;生活和学习是互相促进的,而不是分割开的;人生肯定会遇到挫折,只有从挫折中走出来并勇敢面对它的人才能战胜挫折,才能取得进步;要做到自强。等等,如果孩子没有接受这些足够硬的道理,在以后生涯中的孩子就会暴露出各种心理问题:害怕挫折,依赖心理,容易放弃,厌倦生活等等问题,因为不懂生活。
『柒』 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素养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师的基本任务和责任之一,全员、全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实处,关键在于学校领导的重视,同时,作为教师应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是什么?内容要哪些?只有知道了原则,掌握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并对每个阶段需要对学生加强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耳熟能详,才能在实践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新修改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做了进一步细化。根据纲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
1.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
2.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
3.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
4.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
5.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小学中年级主要包括:
1.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
3.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
4.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绪;
5.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
6.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小学高年级主要包括: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
2.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
4.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
5.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
6.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心理健康教育重点二:
1.现在健康理念是一种全人的健康理念,全人的健康是现在生活中实践活动着的每一个人类成员,在其生命活动的整个发展阶段,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全人健康是个体生命活动的主系统及其活动环境的全面健康 全人健康是个体生命活动的各个阶段的全健康 全人健康是包括人类全体成员在内的全员健康 现在健康理念是一种动态的健康理念 现代健康理念是一种谱系的健康理念 现代健康理念是一种促进的健康理念
2、心理卫生运动三阶段
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主义精神疾病的预防 从关心身体因素的制约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
从努力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到力图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挖掘人的心理潜能
3、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基本内容是现实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良性功能关系 心理健康本质特征是个体主导其生命活动的有效性 心理健康的现实表现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健康
4、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
统计学标准、社会规范标准、主观经验标准、生活适应标准、心理成熟标准、生理学标准
5、心理健康标准
首先考虑个体生命活动的差异,这种差异典型地表现在个体的年龄发展阶段中。其次,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个体的实践任务虽然有差异,但从整体上看,现实关系三个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
6、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发展正常、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品质健全、行为协调适度、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独立
1、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内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现代教育理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具体的教育活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实践智慧生成的教育活动。在最终目标上,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实现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2、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从心理上帮助人,教育人的过程 都是采用相一致的理论方法
注重建立助人者与求助者的良好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条件 工作范围相似
强调帮助来访者成长和改变方面是相似的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定位
是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现代学校教育改革和实践中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理念
与其他教育活动一样,有着自己特定的教育主体、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是所有这些要素以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完整教育系统从涉及内容来看,主要也是属于教育学范畴
教育学家看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教育学,是教育学的题中之义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学定位旨在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学,强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在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一切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都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关注的。在本质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预防和心理卫生、心理咨询、诊断性评价、行为矫正、学习指导、职业指导
6、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育重点发生转移 教育形式发生互补 重视加强早期教育 教育力量日整合 教育技术日新月异 教育理论多元融合 逐步开设相关课程 重视教育的绩效作用 主义本土特色研究 强化从业人员素质
7、我国发展趋势
普遍化,重点化,整合化,现代化,本位化,专业化,本土化
8、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顺应世界教育改革潮流的需要 改变国内基础教育现状的需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
1、目标的作用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制约作用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的制约作用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结果的评价作用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学生的教育作用
2、构建目标的依据
以我国学校教育目的为依据
以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为依据
3、构建目标的原则
在价值取向上,坚持社会规范和个人需要相协调 在出发点,坚持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结合 在言语描述上,坚持抽象性与操作性相兼顾 在逻辑体系上,坚持整体行与系统性相统一
4、目标结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
5、认知目标:开发自我智能、掌握学习策略、改善学习品质
6、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社会性情感品质和增强情绪调控能力 情绪认知和情绪识别情绪表达和情绪理解 情绪主导和情绪平衡 情绪控制和情绪宣泄 情感发展和情感培养
7、意志目标:帮助学生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良好意志品质:意志的独立性,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坚毅性,意志的自制性
8、个性目标:促进社会适应,完善个性品质
9、基础目标: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基本目标: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健康 最终目标:开发心理智能,达到自我实现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原则
生活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主体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 积极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全体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
2、生活性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全面性,活动性 主体性原则:要从满足学生的正确需要入手 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尽其所能,全面了解学生
尊重学生个人的尊严,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 尊重学生的选择 对学生一视同仁
积极性原则:坚持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
坚持使心理健康教育走在发展的前面 坚持心理健康教育的三早
全体性原则:制订教育计划要着眼于全体学生 要注意每个学生机会
注意学生的特殊需求并给予实际帮助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学习心理指导、智力训练、情感教育、性格教育、耐挫能力培养、人际关系指导、性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识发展指导、职业指导、休闲指导
2、学习心理指导
必要性:学习心理活动是学生主导的心理活动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 学会如何学习是时代的要求
具体内容:学习方法指导(意义:扩大学习范围,掌握更多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效果)
学习动机指导(与学习关系:对学习推动作用,学习对学习动机的反馈作用) 学习兴趣指导 学习习惯指导 应试教育指导 3、智力训练 智力概念:抽象思维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学校智育工作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核心任务 内容:使学生了解智力发展是一种动态过程
使学生正确认识智商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正确认识男女智力差异 使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潜能 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参加智力训练
具体目标:语言符号能力、数理逻辑能力、视觉空间能力、音乐节奏能力、身体运动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自我认识能力
4、情感教育
必要性:情感教育能促进品德的发展 情感教育能促进认知的发展 情感教育能促进身体健康的成长 内容:培养积极的情感、调控消极情感
5、性格教育
性格是人堆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心理特征 与思想品德、性格与知识学习、与身体健康
内容: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帮助他们矫正不良性格特征
6、耐挫能力培养
耐挫能力:个体对挫折可忍耐、可接受程度的大小 必要性:挫折反应的普遍性使然
挫折所导致行为结果的二重性使然 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然 内容:要使学生形成对挫折的正确态度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培养学生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生理因素、生活经历、思想基础、个性特征、期望水平、挫折准备,挫折判断、防御机制)
7、人际关系指导
人际关系指导必要性由功能决定:信息获得功能、自知知人功能、自我表现功能、人及协调功能、社会化功能、身心保健功能
内容:调整认知结构、克服人际偏见、加强个性修养、掌握有关知识、学习交往技能、掌握调试策略
8、性心理健康教育
定义:旨在保持和增进性健康的教育
必要性:由于青春期发育的提前,青少年学生产生了迫切了解性知识的需要
由于性意识的产生,青少年学生一方面对有关性方面的问题产生了强烈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另一方面开始对异性表现出倾慕和追求 由于缺乏性科学知识和性道德观念
9、自我意识发展指导
定义:个体对自己本身及与周围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 作用:自我意识发展可以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自我意识发展可以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内容:提高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水平 使学生学会恰当地自我展示 使学生学会自尊和自信 使学生学会追求自我完善
使学生学会摆脱自我意识的困扰
10、职业指导
定义:帮助青少年选择职业、准备职业、安置职业、并在职业上取得成功的过程
帕森斯职业指导三原则:了解自己;了解各种职业成功的必备条件、优缺点、酬劳、机会及发展前途;合理推论上述两类资料的关系。具体内容:测验和鉴定、信息服务、咨询指导
内容:职业意识的指导、了解职业的指导、了解自己的指导、选择职业的指导
11、休闲指导
内容:确立正确的休闲观念与态度 学会选择适宜的休闲活动方式 懂得遵守休闲伦理道德
专门课程
1、定义:着眼于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心理素质优化的和心理潜能开发,以心理指导传授、心理品质培养和心理问题辅导为内容的一门课程
2、理论必要性:旧的课程体系没有一个气统帅作用的总纲
学科课程缺少心理健康教育这个核心、中介和桥梁,导致各科教育处于封闭状态,学科课程结构缺乏整体性、协同性和人性
心理健康教育没有贯彻到课外活动中去
没有专门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之中,作为其有机组成部分
实践必要性: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奇缺的矛盾
3、课程设计
明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进行单元设计 4、教学组织
课前准备、组织教学、课程评价 5、课程模式优点
科学性、规范性、可操作性 缺点
容易落入学科课程俗套之中
注重学生心理发展的共性问题,而个性心理问题则难以体现体现出来
局限在心理学为主体的个别学科,忽略了其他学科课程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学科渗透
1、定义: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优点
以一种自然而然的方式实现教育目标,比专题活动更经济有效 增强学科的魅力,更易学生接受,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全员性策略,全体教师的共同的参与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发展起来 寓于活动 1、必要性 有利于促进人的心理在个人既有的遗传素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发展 有利于培养和发挥个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有利于个体潜能的发挥
活动有利于个体进行自我教育
丰富的课外活动为学生走向社会、解除自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2、活动设计原则
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有效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3、活动的实施
把握时机、激发动机、精心准备、具体进行、总结工作 4、优点
拓展了中小学活动课程的内涵与外延 能较好的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模式的操作以兴趣和动机为基础 较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缺点
对活动要求很高 活动组织较大难度 不同年龄心理特点不同 优化环境
1、环境是人生活在其中并受其影响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
2、原则
教育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有效性原则、特定性原则、优势性原则、筛选性原则、主体性原则
3、时空环境、设施环境、自然环境
4、环境优化:信息环境、人际环境、组织环境、情感环境、舆论环境 运用网络
1、必要性
促进网络时代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 完善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完善网络教育体系的需要
2、原则
防治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交互性与主体间相结合的原则 助人自助
『捌』 教师资格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试好不好过
教师资格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试。特别好过。只要你掌握了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过是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