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计划 > 中小学如何做好留守儿童教育

中小学如何做好留守儿童教育

发布时间:2021-01-20 00:18:20

㈠ 留守儿童,到底该如何教育呢

对于留守儿童在教育上应该的关注留守儿童的情况,在学习上应该让孩子们多多发言,给孩子们创造更多上台展示的机会,对于成绩比较差的一些孩子一定不能放弃,要课下多给孩子做辅导,在生活当中要用实际行动给留守儿童们带去温暖,因为留守儿童在生活当中本身就缺少父母的陪伴,所以在教育方面更应该用情感去激发孩子的内心,让留守孩子儿童的心理变得更加强大,知道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教育方面确实有很多难题,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的努力,好在现在网络非常的发达,可以通过网络让家长和孩子很好的沟通,从而能够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㈡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年迈的父母身边,或托付给亲戚来照管孩子,这些人便成了“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这些人中,老人本身都需要别人来照顾,反过来,还要关照小孩生活,对孩子的学习更无法过问。亲戚都是本着不同的目的来看管孩子。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这样一来“留守儿童”日益成为社会,学校的难题,大部分“留守儿童”生活上缺乏照顾,主动上缺乏约束。然而导至性格孤僻,纪律散漫等问题。我认为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正确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 留守孩子身上所具有的狭隘、偏执性格缺陷,使我们的工作更加复杂了,那么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严禁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孩子,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当孩子缺乏自信时,我们要热情鼓励并告诉他:“孩子,把头抬起来,我相信你能行!”当怀疑孩子说谎时,千万不要当面表现出对孩子的不信任,要通过多方调查,证实孩子确实在说谎,再进行交流沟通指导。当孩子与其他孩子发生纠纷时,要教育孩子主动承担责任,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千万不要支持孩子说谎,推缷责任。当孩子与我们对着干时,我们要充分冷静,静下心来思量后,再像朋友一样与孩子亲切交谈沟通,指出孩子的不足,错误和缺点。当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我们要及时表扬,可以说:“孩子,你真棒!”“你真行!”的话语,并为他们鼓掌,如有可能适当给予物质奖励。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隐性,是不容易发觉的问题,如:性格孤僻内向、有自卑心理情绪、产生反抗或逆反心理,产生怨恨父母心理等,有少数孩子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对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留在家里不关心,由此而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埋怨父母的无情。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教师应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总之,作为老师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好下一代,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去关心、爱护、教育、帮助这一弱势群体。

㈢ 如何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工作的思考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的产物,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必要的关爱、引导和教育,在学习、品行、心理等方面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寄宿制学校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集体生活、统一管理、学生愿意亲近教师等,学校应该充分发挥优势,采取多种手段、利用多个渠道帮助留守儿童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寄宿学校;留守儿童;学校教育;对策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全国上下的高度关注,为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各地采取了多种措施,比如说,建设寄宿制学校、实行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度、建立留守小队、成立留守儿童之家、组建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实行公安民警保护等等。这些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措施在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对学校开展留守儿童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留守儿童指的是那些父母双方或一方常年在外打工,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必然产物。这些儿童在缺少父母的关爱、引导和教育的情况下,面临着许多学习、家庭、社会和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不但会影响到他们将来的生活,还会让中国未来的社会面临着很大的不安定因素。而且随着农村经济制度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农村留守儿童也在逐年增加。

寄宿制学校是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寄宿制学校能使留守儿童在集体的环境和正规化的教育下受到系统训练,同时每天与同学和老师在一起也能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比亲属或隔代教育有利于留守儿童的成长。对于寄宿制学校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上的作用,很多专家学者将其视为关键因素之一。全国政协委员、希望工程发起者徐永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明确表示:“寄宿制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难题唯一有效的补救措施。”在徐永光看来,寄宿制学校的规范化管理和集体生活,有助于父母不在身边、缺失家庭教育的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集体生活更容易使孩子们觉得充实,同时可以降低留守儿童的安全隐患。著名女性研究专家、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系教授孙晓梅认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可行方案就是把留守儿童集中管理,让留守儿童住进学校,统一食宿、统一学习,这也许能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科学、健康的成长环境。2008年9月份,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工作时提到:“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确实要引起关注。目前国家正在采取措施,通过多办寄宿制学校,尽量让这些孩子在学习上得到比较好的指导,在生活上得到比较好的照顾。”可见,寄宿制学校对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搞好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工作不仅有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同时也是新时期、新阶段寄宿制学校实施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分析了解寄宿制学校服务区留守儿童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形成原因既有助解决当地好留守儿童问题,又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学校发展。

一、我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分析

最近几年来,我校留守儿童人数呈逐渐上升趋势,留守儿童占在校学生数比例逐年增高,2008至2009学年,我校在校学生662人,留守学生数266人,占在校学生数的40.2%,其中父母单方外出务工210人,父母双方外出务工56人。留守学生中男生144人,女生112人。绝大多数的留守学生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一少部分委托其他亲戚或熟人监护,极个别留守学生无人监护。我校留守儿童父母由于受文化素质影响,外出务工主要从事脏、累、险、重的工作。有将近三分之一多的留守学生父母多年来一直在山西、河南等地的矿山务工,还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家长在城市建筑、砖厂、大理石厂、石棉厂等体力劳动强度大的行业务工,少量从事低强度工作的其工资收入也不高。

留守学生父母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因生活贫困。主要包括因病致贫,因自然灾害致贫,因家庭人口多、负担大、经济基础差等原因外出打工的。二是经济状况勉强维持生活,但为了攒更多的钱以备后用,如攒钱用于孩子教育、建房、儿女婚嫁等,希望给下一代的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三是争强求富意识强,想生活的更好或比周围的人生活的好而选择外出打工。四是家庭因人均耕地少,劳动力过剩,在家赋闲,没有合适的职业可从事,没有稳定收入而外出务工的。无论因为那一种情况外出务工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农村生产力低下,人均收入少所造成的。根据我们对学校所在地农民家庭收入的了解,本地大部分在家务农的农民一年下来大多数的收入在5000元以内,除去开支所剩无几。而在外务工的农民工一年的收入能够达到一万元到三万元之间,甚至更高。所以最终的结果就导致大量农民流动,成为农民工中的一员。而导致外出务工人员不能将子女带在身边、而将其留守户籍所在地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实行的二元城乡户籍管理体制不允许居民的户籍随意迁移,另一方面是由于外出务工农民收入普遍偏低,无法负担子女在务工所在地的教育费用。近年来,尽管在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方面政策有所改革,但由于务工所在地生活费水平高,农民工工资相对较低,仍然难以负担孩子的生活教育费用,他们还是无法很好的将子女带在身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城镇人口的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大部分在10000到20000之间。而农民工的人均收入才在10000到20000之间,可支配收入就不用说了,除了一些日常消费外几乎没什么钱。另外还有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等问题,也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二、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安全问题。在校寄宿期间,学校全权负责留守学生的管理和教育。由于这些孩子年龄小,年幼无知,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容易受到伤害,受到侵害后情况也比较隐蔽。加之没有父母直接的关爱和教育,这些学生容易发生逃学,斗殴、交通事故、溺亡、人身伤害等人身安全问题,让学校防不胜防。事故发生后,家长就会向学校索赔,甚至对簿公堂。而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面前,学校是那样的苍白无力。在教育经费极为有限的农村学校,学校工作非常被动,形势严峻。因此“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是当前农村教育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2、留守儿童的心理人格问题。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群体中最普遍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由于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给予孩子的爱,所以留守儿童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问题时,无法与父母倾诉,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是遇到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出现以下问题:(1)遇到挫折时,他们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和人交流、不合群,性格孤僻、内向、不开朗、自卑和焦虑、缺乏心理安全感和自我认同感。(2)、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任性和自我中心,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总感到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3)、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外出不理解,有被遗弃的感觉。所以面对这样一群学生,老师不敢过分批评。因为父母不在,批评过分,他们如果采取离校出走或自杀等过激行为,谁敢负责?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智慧面临考验。

3、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行问题。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因为对留守在家的孩子有负疚感,因而在对待孩子的各种需求方面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委托监护人绝大多数也都是以让孩子吃饱穿暖、不出事为目标,缺乏心理沟通和细致的关怀。长期以来,这种只注重简单满足的教育方式使他们养成了娇气、懒散、任性、怕困难、怕挫折、缺乏互助互爱体验、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等性格特点,难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学生在校寄宿期间常常表现得自由散漫,学习兴趣不高,自觉性不强,上网,逃学,赌博、打架斗殴,随意花钱、个别人的小偷小摸、早恋等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家长面对孩子在校发生的行为偏离问题,不但不批评教育孩子、不思考自己教育监管的不力,反而埋怨学校,对寄宿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阻力。另外,由于远离父母,缺乏父母监督,即使在校寄宿期间管理很严格,双休日的管理仍成为盲点和真空区,学校管不到,家里全不管,于是这些学生便把双休日作为轻松和放纵自己的机会。由此而产生“5﹤2”的特殊现象。

4、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帮助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党和国家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尽管绝大多数农民工选择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能有条件接受好的教育,搞好学习,日后有出息,不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与愿违。因为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关爱,再加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严重脱节,使一些原本聪明灵敏的孩子学习主动性变低,学习兴趣变小,学习自信心变弱,行为上的某些偏差也导致他们中一部分人学习目的不明确,有的甚至认为读书无用,只要混几年,有点文化就行了,等自己年龄大点,有力气了,就出去打工。另外,心理孤单以及对父母的思念,使他们在课堂上更容易注意力分散,不能全身心集中于学习。久而久之,有些学生便会感到学习压力增大,从而厌恶学习,导致成绩下滑,有的甚至产生辍学的念头。如何提高留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这也是寄宿制学校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5、寄宿学校自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寄宿制学校建设有待加强,很多学校基本生活设施和教学活动设施配置需要提高,校园建设还没有达到方便留守学生在校生活、解决留守学生在校困难的要求。二是寄宿学校当前普遍存在的师资力量薄弱,班级过大,没有生活老师,留守儿童在校的很多问题由班主任一肩挑,教师负担较重。三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特别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式还有待改进和提高,教师对留守儿童教育失当问题普遍存在,对学生心理研究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搞好留守儿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停留在口号中。四是学校关于做好留守儿童管理教育工作有关机制还没有形成,工作不够规范化、科学化。

三、做好寄宿学校留守儿童工作的建议

1、加强农村学校寄宿基础设施建设,以优美的校园、优越的环境、优良的设施着实解决好留守儿童在校学习和生活的问题。学校应积极主动争取社会各部门、各阶层对留守儿童工作的支持。多方努力,加快规划筹建学生公寓楼、餐饮中心、取暖降温以及热水供应等设施的步伐,让每个义务教育阶段上学的学生都能在学校里面有好房子住、有热水喝、又干净卫生可口实惠的饭吃,有相应的设施供他们活动,为他们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像我县最近几年的教育强县创建工作就很好地加强了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留守儿童工作的开展,为解决留守儿童在校的学习生活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把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列入学校常规,建立建全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机制。落实专人负责,形成保障措施,切实关心留守儿童,把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制定具体实施计划,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做到远期有目标、近期有计划、活动有措施、阶段有总结,并把其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之中,把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联系起来,逐步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对在校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登记,为他们设置家庭背景档案,落实好他们的监护人,将他们的及他们的家长和监护人的有关信息做好详实全面的记载,以便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儿童进行管理和教育。

3、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开展以心理教育为主的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特别要重点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开设心理课程,引导留守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应配备一定数量的心理教育教师,设置心理辅导办公室,指导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学校要积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加强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形成全员开展心理教育的工作局面。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把课堂建设成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主战场。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形成的校园文化,通过定期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办专题板报、在校园广播中开设心理教育节目等形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养成健康的学习生活习惯。要积极组织教师与学生谈心,及时了解学生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弥补他们的亲情缺失。教师在心理辅导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不能对学生造成伤害,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看问题,做工作。

4、教师要主动改进教育方式,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很好的享受到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其身边,所以他们对老师的依赖性相当大。老师不能因为留守儿童父母的人际因素而忽略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作为老师要把学生看作朋友,主动去接近他们,拿出更多时间与他们联系,把他们的困难放在心上,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甚至给予特别的照顾,让他们把你当作知心朋友,愿意跟你说心理话、说真话,将心中的苦恼、愤怒、悲伤向你倾诉。平时多创造一些愉快融洽的场合。当孩子们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老师应耐心为其讲解。老师应注意通过适度的批评和恰当的表扬来调动留守儿童的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激励,以触动心灵,让留守儿童在跌倒后爬起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正被关注而没有被遗忘。

事实证明,一个好的教师,既应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应有健全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而受到教师良好的尊重、理解、宽容的学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成长。

5、有目的有计划的开设丰富多彩的留守儿童教育活动,让孩子在丰富的学习生活中淡忘亲情的欠缺,以热情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①、学校全员积极参与留守儿童帮扶工作,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每一位“留守儿童”都与一位老师结对,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进行“一对一”帮扶,实行“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关心、活动上优先参与)、畅通“四个渠道”(谈心活动、家访活动、建立家长学校、通讯),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积极发动学校团队组织开展学生之间的一帮一活动,如一名学习好的同学帮扶一名学习成绩差的留守学生,一名家长双方均未外出的团员或少先队员帮扶一名留守学生等。

②、组织有益的文娱、社会实践、参观游玩等活动,使他们始终有健康的身心和愉快的生活。

③、成立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学校,每学期要召开一到两次留守儿童家长会,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科学指导家长或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法,探讨教育的途径,交流教育的经验,充分发挥家、校的联谊功能和作用。家长与学校共同负责留守儿童品德养成教育、知识传授和素质教育,让留守儿童在家庭和学校都得到良好的教育。

④、建立每周一谈(谈心与辅导)、每月一通(家长与学生、代理家长与学生家长通信、通话)、每季度一评(知识竞赛、文体竞赛、思想学习评比与表彰)、每学期一聚(家庭团聚或文娱活动聚会、亲情聚餐、社会实践等)、每年一庆(庆祝留守儿童生日或其它进步)等长效活动机制,让孩子与父母建立起心连心的联系。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感受父母的亲情,帮助孩子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问题。

6、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研究。将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纳入学校研究课题,遵循科学的研究原则,将对学生的个案研究与对留守儿童整体研究结合起来,经常性组织教师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形成经验材料,不断总结提炼出科学的教育管理方法。

总之,做好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任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学校留守儿童工作还会出现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寄宿制学校应该进一步挖掘潜力,找准着力点,积极寻求新的办法和思路帮助这个特殊的托付群体健康成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㈣ 如何教育留守儿童

随着社会的发展,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在给新农村建设带来源源不断财富的同时,也给农村教育带来一些新的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新课题。“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学习和性格个性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其主要表现为: 一、学习成绩较差,作业不认真完成,无心向学。 二、性格内向、孤僻、胆小怕事,遇到问题不敢向老师或亲属反映,长期积压在内心深处,心理压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碍。 三、不关心班集体,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对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教育好这些学生,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从心理着手,矫正他们扭曲的心理。 “留守儿童”的根本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这得从心理入手。 (1)、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对本班的“留守儿童”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并进行有关心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 (2)、留守儿童因父母的远离,使得他们普遍缺少了和父母的沟通,缺少父母的赏识,缺少了来自父母的压力,自律能力相对较差,内心孤独。对于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这种情感空白,教师应更多地从情感入手加以弥补。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到学生的家庭里中去,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以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同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每一同学都来关心、关怀他们,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悲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3)、爱是教育的基石。教师要经常利用休息的时间去家访,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对生活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同时和他们的监护人互相沟通,使其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教育:每天要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要经常和孩子进行情感、语言上的交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建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4)、教师和监护人是代替不了父母的,我们要让孩子感到父母无时不在自己的身边,满足他们安全感。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经常以书信、电话的方式来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导他们学会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乐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 此外,教师还要多与学生家长电话沟通,在思想上去掉他们那种“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不正确的思想,重视子女的教育,平时要多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我相信有了父母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行为上的约束,有了学校的温暖关怀和帮助,孩子一定会对学习和生活树起信心。 2、通过召开家长会反馈交流留守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操行情况,对留守孩子的监护人进行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培训,增强其育人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隔代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 3、实施“师生结对帮扶”和“生生结对帮扶”工程。针对个别经济困难、学习困难的“留守学生”,为每位学生指派责任老师、责任同学,负责引导他们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总之,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有义务、有责任担负起留守儿童教育的重任。留守儿童教育得到了解决,我们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有序地进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是小事,是涉及到千家万户的社会问题,不可轻视。

㈤ 如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仍在加大,问题更加凸显,因此,我们必须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政府应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改善学生学习的硬环境。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在打工子女学校里,由于孩子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比较容易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集体的归属感。针对当前双亲外出打工的中小学学生双休日和暑假无人监管的情况,结合“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在有条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建立“打工村儿童扶助中心”,面向所有的在读学生,专门聘请教师来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可以开展夏令营、社会调查和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尽量改善学生的寄居软环境。从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学生寄居在祖辈家里,由于两代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教育难度很大。所以,我们首先从改善学生的寄居环境出发,建议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1)帮助代理监护人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定期对代理监护人进行专题讲座,召开培训班,使他们了解留守学生的特点,懂得留守学生的心理,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2)加强家校联系。 ①通过家访,加强与代理监护人联系。寄居家庭更需要教师上门家访,通过家访,老师帮助代理监护人正确分析寄居学生的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教育措施。在平时,学校还应建立家校联系卡制度,要求老师向学生公布电话号码,当学生求助而代理监护人又无法提供帮助时,可以通过联系卡或电话跟老师取得联系。 ②老师应时时与远方父母保持联系。老师是代理监护人、学生、及学生父母之间的桥梁,当寄居生活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时,老师应该及时联系孩子父母,根据孩子的特点,重新选择寄居家庭,尽一切可能减少寄居学生的心理障碍,以避免出现更大的损失。3)远方父母要和代理监护人、孩子经常保持联系。其实,孩子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产生的。因此,学校在每学期要发出“给远方父母的一封信”,告诉他们不应该用一个“忙”字推脱,要经常来信来电。每次来电来信,不能一味地训斥或威胁,而应注重沟通方式,进行耐心地询问、了解,帮助孩子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鼓励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父母对孩子最了解,因此父母与代理监护人之间应加强联系,了解各种信息,交流施教方法。 (3)针对当前家庭、农村社区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状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区和学校联动的运作机制: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培养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委会应建立农产邻里管护网,做到每个留守儿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做到各负其责,及时沟通、及时了解,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形成农村社区,多方面关心留守学生。农村有着大量的人力资源优势,每一个农村小组都可以建立一个学习型社区,让村委会和学校建立联系,让村干部和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留守学生的教育。 。 (4)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5)学校把“留守学生”当作一项课题研究。首先,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特别是把教师培养成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是目前学校必须加强的一项工作。本课题的研究一方面是使“留守学生”得到健康全面发展,同时也使教师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其次,作为学校生源重要组成部分的“留守学生”,他们的表现情况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加大对他们之中在心理、性格、行为、学业上有问题或有困难的学生的教育矫治,有利于整体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校内涵式的持续发展,实现学校办学目标。要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形成对留守学生的系统管理。首先建立家长联系卡,责任明确到班主任。班主任把本班的留守学生的详细资料包括学生的住址、家长的联系电话、监护人、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内容整理好建立成家长联系卡。班主任经常与父母联系,介绍学生的平时情况,定期通电话家访,跟踪思想教育。一方面向这些隔代抚养者反映该生在校情况,另一方面指导他们如何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好孩子。其次建立心理有偏差学生的档案。此类学生的档案主要包括班级的《心理偏差学生名单》和《偏差学生转化谈话记录》两份表格。班主任把学生分配到任课老师,实行导师制,让任课老师一起做此类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学校而言,任课老师也是德育的重要资源,也是心理老师,他们对学生品德发展有重要影响,正如彼得斯所说:“不管你是不是愿意,每一位教师都是道德教师。”

㈥ 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

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父母为了谋生外出打工,但却把的子女留在了农村家里,由老人或亲戚照看,造成“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现象,使学生成为留守儿童。
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下面本人就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学校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做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留守儿童存在哪些问题第一,安全问题。
留守儿童虽然有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
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儿童的安全问题成为很大的隐患。
第二,心理人格问题。
据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
尤其当遭遇挫折时,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
第三,道德品行问题。
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
如果是有祖父母来隔代抚养教育,往往意味着由较低文化家庭成员来抚养孩子;
留守孩子由于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中,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的健康成长。
第四,学习问题。
隔代抚养的孩子,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家长的帮助和指导。
而双亲有一方在家的孩子同样很难得到父母在学习上的辅导。
因为留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二、学校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
1、加强家长与留守儿童的联系。
学校和老师应当为搭建沟通的桥梁,起到积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家长与子女间的联系是双向的,如果与家长联系困难,那至少学生一方的资源是可把控的,父母和子女,不管是哪一方的主动沟通多了,亲情也就温暖直达了。
2、营造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
学校通过校内广播、刊物、宣传栏、集体活动等形式,积极传播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校周边的环境,如网、游戏室、录像厅等青少年不宜涉足的营业性场所应教育学生远离。
3、鼓励学生住校,专设教辅老师。
学校应鼓励留守儿童住校,采取集中管理老师有更多机会与学生沟通,学生节省大量上学时间。
针对寄宿学生,专设教辅老师,由班主任或班级科任老师担任,其主要职责是关怀学生放学后的生活情况,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后学习方法。
4、积极推行家访制度。
制订“分工家访,共享信息”的家访制度,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分头对每个学生进行家访,了解班上每个学生的大致家庭背景,比如父母亲在哪里打工,从事什么工作,平时跟孩子采取什么样的联系方式,孩子的代理监护人是谁,对孩子的日常教育又主要采用什么方法等。
家访后收集到的信息,由班级老师开会共享,针对其中的难题,大家一起商讨。
5、提升教师自身修养。
老师们做什么,学生们学什么。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学生模仿。
因此除学校一直强调的专业水平提升外,不仅是班主任,而且各科老师都必须普遍重视提升自身道德品行和个人修养。
这种修养的提升,虽非一日之功,但如果从学校、从教师个人,都可能普遍引起高度重视,是能够在短期内起到相当明显的变化,从长期的潜移默化看,效果更是惊人。
总之,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提高认识,协调一致,为此做出积极努力,使留守儿童和所有孩子一样享有同一片蓝天,受到同样的关爱,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㈦ 教师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一、充分认识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严重不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临时监护人责任不明确。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其他亲朋好友,都将其临时监护责任理解为让孩子们吃饱穿暖,不出事。重养轻教,重身体、轻心理,忽视孩子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二是临时监护人教育精力不够。大多数留守儿童由其祖父母、外祖父母代为监护,监护职责浅层化。三是临时监护人教育能力不足。特别是祖辈教育孩子由于观念和方法滞后,存在明显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倾向。同时,这些祖辈多是文化素质较低的老年人,他们当中大部分是文盲,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和对孩子进行法制、安全、卫生教育,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四是单亲教育对孩子成长不利。父母一方外出打工造成“父亲教育缺失”或“母亲教育缺失”。如父亲外出的孩子表现出胆怯、不像正常家庭孩子那样自信刻苦;母亲外出的孩子表现出不细心、不像正常家庭孩子那样善良、有爱心,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五是精神关爱明显缺乏。由于父母外出,有的几年不归,留守孩子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不少人被亲情的渴望长期困扰。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了孩子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导致孩子缺乏对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容易出现性格缺陷。
“留守儿童群体所存在的问题如学习表现不佳、性格和行为等明显偏差等不能完全归咎于有关儿童群体的留守状态,非留守儿童群体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陆士桢分析说。但他认为,父母外出务工所形成的子女留守状态催化或加重了有关儿童群体原先处于萌芽阶段的各种问题。面对流动人口非常流动时期,学校应及时转移德育工作重点,把德育工作重点放在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上,同时带动起非留守儿童的教育。
二、建立健全制度,提供保障机制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备查制度。学校要对在校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登记,了解和掌握本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以利于对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
2、建立留守儿童监护人联系制度。学校(年级)应每季度召开(联系)一次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会议,通报留守儿童在校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提出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的针对性建议。班主任每学期要对全班每位留守儿童进行一次以上家访,了解指导监护人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学校要开通“帮扶热线”,畅通家校联系渠道。
3、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制度。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每学期要向学校报告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成长状况。对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问题要及时研究讨论,寻求对策。
4、建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要通过师生之间一对一、学生之间一对一等多种形式,与留守儿童结成学习、生活帮扶对子,使留守儿童得到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的关怀和帮助。
5、建立留守儿童沟通交流制度。要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学生喜闻乐见又积极参与的少先队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文体活动等,为留守儿童增进与同龄人的交流沟通、师生间的关爱互动、社会环境人际交往等搭建健康和谐的情感交流平台。
三、纳入寄宿制管理,加设一层保护
一些调查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其实更加弱势——对父母有天生依赖的孩子们缺少关爱,缺乏交流,不论从生活状态还是从心理状态看,他们都经历着一种双重的冲突。因此,我们要提高认识,落实专人负责,落实保障措施,切实关心农村留守儿童,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列入学校常规,选拔富有爱心和耐心的教师负责寄宿生管理工作。除了建设好寄宿制学校,还应为留守儿童创建活动中心,给他们以“家”的温暖。把留守儿童动员到活动中心来,学校尽可能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淡化留守儿童的孤独情绪。在专门的活动中心里,配备电脑室、棋艺室、图书室等设施,利用周末等空闲时间,安排专门教师扮成“临时父亲”或“临时母亲”,营造家庭氛围。
四、建设小班化教育,强化班主任工作
在义务教育阶段,父母和教师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社会化他人”。在通常情况下,在这两个人中,谁跟他关系密切、谁更使他信赖,谁的影响就大。当父母与儿童之间产生隔阂或较为疏远时,教师的影响相对来说就大。同时,对于小学生来说,依恋性情感还是他们基本的需要之一。他们早期的亲子依恋、师生依恋等会影响其以后的人际关系。父母长期外出,父母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父母的权威性基本上失去了其本原性意义,从而外在地加强了教师这一影响权威对孩子的影响。所以,留守儿童对教师亲密程度较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把对父母的情感依赖与需求、对权威的认同向教师转移,并且重叠于教师,特别是向班主任转移。而有的学校五六十人,多至七八十人的大班额教育,教师在教学上的事务都忙不过来,哪还顾得上学生的思想品德上的事呢?大多是出了事才解决。建设小班化教育,教师能匀出精力进行个别教育、班集体建设、情感交流等人文管理。学校应选派管理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应计入教师工作量,并在教师绩效上、评优、评先、评职称上予以倾斜照顾,激发班主任工作热情。

㈧ 留守儿童应如何进行教育

1、加强农村学校寄宿基础设施建设,以优美的校园、优越的环境、优良的设施着实解决好留守儿童在校学习和生活的问题。2、把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列入学校常规,建立建全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机制。3、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开展以心理教育为主的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4、教师要主动改进教育方式,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5、有目的有计划的开设丰富多彩的留守儿童教育活动,让孩子在丰富的学习生活中淡忘亲情的欠缺,以热情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①、学校全员积极参与留守儿童帮扶工作,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每一位“留守儿童”都与一位老师结对,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进行“一对一”帮扶,实行“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关心、活动上优先参与)、畅通“四个渠道”(谈心活动、家访活动、建立家长学校、通讯),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积极发动学校团队组织开展学生之间的一帮一活动,如一名学习好的同学帮扶一名学习成绩差的留守学生,一名家长双方均未外出的团员或少先队员帮扶一名留守学生等。
②、组织有益的文娱、社会实践、参观游玩等活动,使他们始终有健康的身心和愉快的生活。
③、成立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学校,每学期要召开一到两次留守儿童家长会,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科学指导家长或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法,探讨教育的途径,交流教育的经验,充分发挥家、校的联谊功能和作用。家长与学校共同负责留守儿童品德养成教育、知识传授和素质教育,让留守儿童在家庭和学校都得到良好的教育。
④、建立每周一谈(谈心与辅导)、每月一通(家长与学生、代理家长与学生家长通信、通话)、每季度一评(知识竞赛、文体竞赛、思想学习评比与表彰)、每学期一聚(家庭团聚或文娱活动聚会、亲情聚餐、社会实践等)、每年一庆(庆祝留守儿童生日或其它进步)等长效活动机制,让孩子与父母建立起心连心的联系。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感受父母的亲情,帮助孩子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问题。
6、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研究。将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纳入学校研究课题,遵循科学的研究原则,将对学生的个案研究与对留守儿童整体研究结合起来,经常性组织教师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形成经验材料,不断总结提炼出科学的教育管理方法。

㈨ 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一、端正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

很多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之爱,学习没有动力,学习态度很差。爷爷奶奶管教能力有限,所以他们很多都学习成绩不好。我们应该试着端正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多给他们打气,告诉他们只有勤学苦读才能出人头地,摆脱留守的现状,才能去城里和父母相聚。

二、让留守儿童有一定的纪律性、提高自理能力

很多留守儿童随意惯了,爷爷奶奶不像爸爸妈妈那样能管住孩子,所以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懒散的,做事拖拉,上课迟到等等。这样的孩子容易学坏了,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纪律性,告诉孩子必须遵守的规定,和孩子约法三章,注意说话语言要和蔼中听。家里人还应该让孩子多独立做事,比如自己洗衣服等等,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三、鼓励留守儿童乐观起来,要坚强

很多的留守孩子心情比较低落,经常闷闷不乐的,他们看到别的爸爸妈妈都带着孩子出去玩,自己却无所依靠。我们应该多鼓励孩子,乐观一些,可以把老师当作爸爸妈妈,多和老师交流,把思念父母化成学习的动力。

四、教留守儿童学会勤俭节约

有较多的留守儿童父母为了补偿孩子的孤独,都会定期寄回不少的钱,而且不限制孩子花,容易导致孩子随便挥霍了。这时应该注意教育孩子学会勤俭节约,多给孩子讲一些穷苦孩子的故事,效果不错。

五、尽早的让留守儿童融入社会

当留守儿童放假了,可以让他们去做一些适当的零工,提前感受感受社会的酸甜苦辣,让他们知道父母的辛苦,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比如卖报送报之类的活。

六、父母要经常同孩子联系,交流感情

父母常年在外,应该多和孩子联系,交流感情,毕竟谁也无法替代父母,在交通方式发达的现代,可以使用电话、网络多和孩子聊天,甚至视频聊天都可以的,对留守的孩子来说最幸福了。

㈩ 怎样做好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您好,首先我本身抄就是留守儿童,袭但我并不自卑与自闭,我已经习惯成自然了。当我的学习成绩还是算好的,即使我没有受任何人辅导。国家领导对留守儿童的问题十分重视,那么我们就应该多多采取国家领导的建议。例如:把孩子的现状通过移动设备大致汇报给他们的父母;老师不能歧视也不能过于重视,应用平常心对待,若是过于重视那么这留守孩子的颜面就不复存在了,应始终地给些帮助就行了;关于赌博的方面孩子的自制力很重要,但是可以通过父母向孩子的教导,老师对孩子的引导等方面去实施。

阅读全文

与中小学如何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