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学数学说课课件
《角的认识》说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角的认识》,这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帮助他们建立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教材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还没有形成数学中的“角”概念。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学情分析)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二年级的学习经验基础和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基于以上教学分析,根据《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我为教学过程实施准备了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等教具和学生准备三角板。(教具学具准备)
这节课,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分为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导入
出示一些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让学生对图形进行分类,找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
提示课题:这节课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设计意图:课的引入从学生熟悉的图形和分类的知识入手,抓住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及好奇心,这种方式很新颖、活泼,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面的探索知识创设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四个阶段
(一) 认识角
1. 抽象出角的概念,多媒体出示屏幕中的闹钟、折扇、剪刀等实物图中抽象出各种角
2. 摸角并感知角.,学生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按照老师的引导和示范用手摸一摸三角板其中的一个角,并且与同桌交流你的发现。
3. 认识角的顶点和边,通过学生自己接触让学生知道怎么样的是角,怎么样的是边,尖尖的地方就是顶点,平平的、直直的线就是边学生自己总结得出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二) 画角、介绍角的名称及读写法
1. 老师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角,并标出它的顶点和边,再用多媒体演示画角的过程,学生再自己画角,说说怎么画的的,展示作品。
2. 老师在黑板上写∠1,让同学读作:角1,可以都读几遍。
(设计意图:生活中学生对角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教学时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剪刀、钟面、三角形纸等实物上找角,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仔细观察屏幕,利用多媒体动感演示,抓住角的本质属性,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再通过摸角、画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的特点。这样,从直观图形到抽象概念,层次分明,过渡自然,学生容易接受,顺利突出本节课重点。)
(三)练一练
(1).辨角,老师课件出示角(一些是角一些不是角),学生加以辨别
(2)找出下边每个图形中的角,学生打开课本67中“指一指”中有一组图形找出角并标出角,老师出示一些学生的作业,集体讲评
(设计意图:教师的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兴趣大增,在学生对角建立起概念的前提下,让学生做该练习,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增强分析、判断能力。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合作探索、汇报交流,将学习主动权放给学生。而且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画图加深对图形特征的认识,,形成初步的角的表象概念,充分体现了小学低年级几何教学的直观性。并及时反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四)找角
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角,找出教室中有角的地方,比如书本指出角的顶点和两边,手势要从顶点出发,捋向两边
三.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一)玩一玩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二个阶段
老师和学生一起玩游戏来加深对角的认识,让学生知道角可以是一个可以活动的角,角可以变大变小
(三) 比一比
老师指导比的方法:顶点和顶点对齐,一条边对齐,比另外的一条边,哪个角的边在外面,哪个角就大。让学生知道角的大小取决于开口的大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发现的能力。在比较角的大小时,能够就地取材,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四.总结评价 内化延伸
了解角的概念,假设学生是角,学生自我介绍一样介绍角,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生活,说出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加深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再次将总结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梳理、内化新知。)
五.联系实际,了解角的应用
让学和谈这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告诉学生关于角的知识远不止这些,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大家的收获会更多。
说课一般包括下面几点:说教材,说教学目标,重难点,学情分析及教学过程,还要说教法,学法及设计目的!
Ⅲ 我要马上要教师招聘考面试了,听说是结构化面试和说课,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到六年级的课文。
我最近才去学校面抄试说课,是我们要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至五年级下册课文。
我说课稿准备了: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目的 三、说教法 四、说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这具体的就看你对课文的设计和一些教学理论了)
说课前半部分很重要,所以你前半部分一定要准备充分,因为面试老师给你的时间有限,你整个说课稿不可能说完,所以特别重视前半部分就好。说课时一定要自信、从容,重点突出。
这是我的一点心得,仅供参考。本人已经面试已经通过了,明天去上班。
Ⅳ 如何在30分钟内完成小学数学人教版说课稿
说教材(教材地位、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说学情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范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课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它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这节内容需借助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学生操作,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产生分数。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地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感悟分数只是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获得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分数的含义,初步建立几分之一的概念。难点是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有一定的整数知识,在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量,虽然他们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多半的概念,但只能模糊地来表示某些量。初学分数,由于分数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初学分数会感到困难。
针对这些情况,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演示、引导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学法:学生通过分,涂,折,说等手段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达到帮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目的。采用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教学程序
这节课我安排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问题,引入课题。
1、出示“平均分”,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你觉得平均分怎么样?
2、把6本本子平均分给2个人,你会吗?每个人分到多少?
3、2支笔呢?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到多少?
4、1个圆饼呢?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到多少?
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体验分数的产生。
第二个环节: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在这个环节里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分别是:
1、认识 1/2
由疑问“怎么表示这半个蛋糕呢?”来产生分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类似这样不足一个蛋糕的情况,用整数是无法表示的,在数学中引入了分数,可以用1/2这个分数来表示这个蛋糕的一半,让学生说说1/2这个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呢?
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让学生用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找到1/2 ,并用斜线涂上颜色。涂好后说一说1/2是怎么来的?在这个环节设计 “ 折一折 ” ,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接着学生动手折纸表示后反馈:说说自己的1/2是怎么来的?并且有意识地收集学生作品:
(1)为什么都能表示1/2 ?
(2)图形不一样,为什么都能表示1/2
(3)为什么一个1/2大,一个1/2小
经过多次比较,去掉1/2的表面属性,提取1/2的本质属性。
(4)下列图形能用1/2表示吗?
(5)在生活中能找到1/2吗?
2、认识几分之一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学生初步理解1/2后,根据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经验,自主地学习探究几分之一,培养学生进行尝试学习的意识,让学生获得发现的喜悦。这一步我采用了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几分之一。
活动要求:
想:在心里想好一个分数
写:将这个分数写在方格纸上
选: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释这个分数是怎么来的
3、比较分数的大小
这个环节分两个层次。首先,我出示了课件,先出示一条红纸条,告诉学生可以用“1”来表示,再出示涂了一半颜色的纸条,让学生估计出1/2。这时再出示涂1/3颜色的纸条,让学生估计出是1/3后,教师问:同一张纸条的1/2和1/3哪一个大?这里只要让学生从图上直观的看出哪个分数大就可以了,简单的说一下为什么。接着再来估计1/6,可能有一些难度,但有了前面的1/3作铺垫,学生应该可以估计出。最后再比较1/6与上面两个分数的大小。这个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让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后自主探索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对数的感觉,也通过直观图形让学生体会了1/2、1/3、1/6和1的关系,为后面学段继续学习分数打下伏笔。
第二是让学生动手自己解决课本第93页第3题,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和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让学生在直观图形的引导下,感到分数也有大小,点燃学生探索的火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第三环节:综合实践,巩固运用1、比较大小 2 、先看图估一估,在填上合适的分数
通过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
第四环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Ⅳ 急!我参加教师面试说课形式,评委全是教师,我应该用全英语的还是中英文结合的,人教版小学英语说课稿谁
既然你是面试的是英语科目
,说课就必须是全英
,一句汉语也不要说。否则会扣分。我就前不几天经历过这个,就吃亏在这~千万别说汉语~~我这有个说课稿,个人觉得还可以吧·可以分享给你用用~你邮箱多少?
Ⅵ 求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的说课标、说教材稿,最好带着课件
自己去“千教网”上边下,哪一课的都有
去“人教资源专区”那里找,免费 的
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说课教学
上21stu.com(小学数学网)吧,上面有好多相关的信息
如找小学数学专说课评课(属http://www.21stu.com/show/lilun4/index_3.htm)
Ⅷ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内容重点是哪些
1、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
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
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2、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
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末
位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小数除法的意义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
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
因数的运算。
4,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
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被除数
的末尾添0
再继续除。
5、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
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
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
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
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6、循环小数的意义
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
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
数叫做循环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
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
小数。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7、循环节的意义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中。依次不断地重复
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
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
叫做混循环小数。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
运算的顺序完全相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
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
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
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
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
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
面的。
2、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1)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分析题里数量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
数;
(4)进行检验,写出答案。
四、简易方程
1、方程的意义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3.方程和等式的关系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
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
x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
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5)数量关系式
加数=和 - 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 –差
被减数= 差 + 减数
因数=积 x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x商
被除数=商x除数
五、统计与可能性
1、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件是不确定的,
如何求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是本节知识
的重点。
2、感受等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会用分
数进行表示;会用数学语言描述获胜的可
能性。
3、投掷硬币,每次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
性是1/2
4、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区别
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后,
最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
除以数据的个数。即平均数=总数/总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