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育计划 >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知识点汇总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知识点汇总

发布时间:2021-01-14 22:36:46

1.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重点

六下语文课文复习资料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1、背诵课文,默写。
2、知识点:
《学弈》选自《孟子. 告子》,《学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注释
(1)字、词:
弈:下棋。 通国:全国。 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辩斗:辩论,争论。 以:认为。 去:离。 日中:正午。 及:到。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 汝:你。
★文中几个“之”的意思
(2)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孰为汝多知乎?
(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3)译文:
学弈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治理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 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进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第二课《匆匆》(散文)
1、背诵课文。
2、知识点:
《匆匆》的作者是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他的散文名篇有《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本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理解句子: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枯荣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比喻句。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时间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排比句。作者从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比喻独特,联想新奇。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
4、背诵《明日歌》。
5、有关珍惜时间的句子: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第三课《桃花心木》(写作特点:借物喻人)
1、背诵第4、13、14自然段。
2、句子的理解:
(1)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这句话写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不确定,时多时少。作者桔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里的“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
(3)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如种树人所愿,现在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
《回顾. 拓展一》
1、 日积月累:人生哲理的格言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
(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墨子》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传习录》
(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
2、邯郸学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第六课《北京的春节》
1、背诵第7、11、12自然段。
2、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人,代表作《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老舍的语言风格:北京韵味,通俗明白,幽默诙谐。
3、《北京的春节》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时间 自然段 风俗习惯 详略安排
腊月初旬到年底 1——6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吃糖;大扫除;购置年货 略写
除夕 7 家家灯火通宵,炮声不绝,吃团圆饭,守岁 详写
初一 8——9 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 详写
初六 10 店铺开张;伙计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略写
正月十五,元宵节 11——12 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详写
正月十九 13 春节结束,小孩上学,大人忙活 略写
像这样又想又略地介绍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使北京的春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回顾. 拓展二》
1、日积月累
(1)《元日》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2、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3、《元日》写的是除夕时的情景,《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写的是中秋时的情景。我国的传统佳节还有清明、端午、乞巧节等。描写我国传统佳节的诗句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
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回忆录)
1、背诵第5、7、17、19、22自然段。
2、《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对李大钊的回忆,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式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悲痛。
文章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3、理解句子:
(1)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问父亲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从这句话看出父亲平常非常慈祥,有耐心;而这一次却是不耐烦地,含糊地回答我,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这件事并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对待亲人慈爱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
(2)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李大钊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的精神。
(3)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4、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联系是: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使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
第十二课《为人民服务》(议论文)
1、背诵全文。
2、《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一般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本文的作者是毛泽东,是为纪念张思德所作的演讲。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理解句子:
(1)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文章开篇就点明主题。 整段话表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根本宗旨。我们的队伍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百分之百地为人民服务。完全的意思:除了为人民服务,没有别的目的;彻底是贯彻到底的意思。
(2)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4、共几句?每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这段话共3句话。第一句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再抓住这段话中的关联词语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为人民服务。
回顾. 拓展三
1、《囚歌》,作者:叶挺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2、《红岩》中的人物有:江姐、许云峰、华子良、小萝卜头……
革命题材的小说
《铁道游击队》,作者刘知侠;《红日》,作者吴强;《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小游击队员》,作者王愿坚;《赤色小子》,作者张品成。
第十四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1、背诵1、2、3、5、6、7、9、10、11、12自然段。
2、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特点: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也是安徒生的作品。
3、《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眼前出现了四次幻景。第一次看到了温暖的大火炉,因为小女孩非常寒冷,她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看到了喷香的烤鹅,因为小女孩非常饥饿,她渴望得到食物。第三次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因为小女孩非常痛苦,她渴望得到欢乐。第四次看到了慈祥的奶奶,因为小女孩非常孤独,她渴望得到疼爱。
4、理解句子:
(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再也不用忍受寒冷、饥饿和痛苦了。
(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两个“幸福”的含义? )
前一个“幸福”是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了,就彻底幸福了。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第十五课《凡卡》
1、背诵第6、8、21自然段。
2、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凡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自己难以忍受的悲惨的学徒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一是爷爷守夜的情景;二是过圣诞节的情景。
本文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第一,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映衬。第二, 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回顾. 拓展四
1、《日积月累》。
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迈哈福兹《平民史诗》
眼泪无法洗去痛苦。——(冰岛)拉克司内斯《冰岛之钟》
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英国)戈尔丁《蝇王》
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苏联)《静静的顿河》
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课就是打不败他。——(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2、知识点:
丹麦作家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凡卡》,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的《汤姆. 索亚历险记》。
第十八课《跨越百年的美丽》
1、题目中的“百年”指的是永恒,居里夫人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恒。
2、背诵2、4、5、6自然段。
3、理解句子:
(1)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是玛丽. 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这项伟大自然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金属元素镭,“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做出贡献。
(2)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这里的“变”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第二十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 背诵1、2、6、7、8自然段。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课文的主要观点,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课文举了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代表性事例:一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二是英国的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三是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3、理解句子:
(1)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这样写的好处: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打破沙锅问到底”形象表达 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发现”“发明”“创造”“成就”这四个词按收获由小到大排列,也说明平常事情中蕴含着真理,蕴含着伟大的成就, 而这些只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3)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见微知著”的意思:看到事物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或问题的实质。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回顾. 拓展五
1、《日积月累》
百炼成钢 发愤图强 坚持不懈 迎难而上
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革故鼎新 标新立异
独出心裁 举一反三 实事求是 各抒己见
不耻下问 触类旁通 精益求精 古为今用
2、“舍本逐末”来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2. 小学语文重点课文复习资料(六年级下册)人教版的

六下语文课文复习资料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1、背诵课文,默写。
2、知识点:
《学弈》选自《孟子. 告子》,《学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注释
(1)字、词:
弈:下棋。 通国:全国。 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辩斗:辩论,争论。 以:认为。 去:离。 日中:正午。 及:到。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 汝:你。
★文中几个“之”的意思
(2)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孰为汝多知乎?
(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3)译文:
学弈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治理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 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进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第二课《匆匆》(散文)
1、背诵课文。
2、知识点:
《匆匆》的作者是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他的散文名篇有《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本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理解句子: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枯荣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比喻句。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时间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排比句。作者从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比喻独特,联想新奇。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
4、背诵《明日歌》。
5、有关珍惜时间的句子: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第三课《桃花心木》(写作特点:借物喻人)
1、背诵第4、13、14自然段。
2、句子的理解:
(1)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这句话写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不确定,时多时少。作者桔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里的“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
(3)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如种树人所愿,现在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
《回顾. 拓展一》
1、 日积月累:人生哲理的格言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
(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墨子》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传习录》
(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
2、邯郸学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第六课《北京的春节》
1、背诵第7、11、12自然段。
2、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人,代表作《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老舍的语言风格:北京韵味,通俗明白,幽默诙谐。
3、《北京的春节》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时间 自然段 风俗习惯 详略安排
腊月初旬到年底 1——6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吃糖;大扫除;购置年货 略写
除夕 7 家家灯火通宵,炮声不绝,吃团圆饭,守岁 详写
初一 8——9 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 详写
初六 10 店铺开张;伙计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略写
正月十五,元宵节 11——12 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详写
正月十九 13 春节结束,小孩上学,大人忙活 略写
像这样详略得当地介绍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使北京的春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回顾. 拓展二》
1、日积月累
(1)《元日》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2、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3、《元日》写的是除夕时的情景,《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写的是中秋时的情景。我国的传统佳节还有清明、端午、乞巧节等。描写我国传统佳节的诗句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
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回忆录)
1、背诵第5、7、17、19、22自然段。
2、《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对李大钊的回忆,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式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悲痛。
文章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3、理解句子:
(1)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问父亲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从这句话看出父亲平常非常慈祥,有耐心;而这一次却是不耐烦地,含糊地回答我,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这件事并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对待亲人慈爱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
(2)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李大钊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的精神。
(3)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4、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联系是: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使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
第十二课《为人民服务》(议论文)
1、背诵全文。
2、《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一般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本文的作者是毛泽东,是为纪念张思德所作的演讲。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理解句子:
(1)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文章开篇就点明主题。 整段话表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根本宗旨。我们的队伍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百分之百地为人民服务。完全的意思:除了为人民服务,没有别的目的;彻底是贯彻到底的意思。
(2)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4、共几句?每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这段话共3句话。第一句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再抓住这段话中的关联词语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为人民服务。
回顾. 拓展三
1、《囚歌》,作者:叶挺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2、《红岩》中的人物有:江姐、许云峰、华子良、小萝卜头……
革命题材的小说
《铁道游击队》,作者刘知侠;《红日》,作者吴强;《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小游击队员》,作者王愿坚;《赤色小子》,作者张品成。
第十四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1、背诵1、2、3、5、6、7、9、10、11、12自然段。
2、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特点: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也是安徒生的作品。
3、《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眼前出现了四次幻景。第一次看到了温暖的大火炉,因为小女孩非常寒冷,她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看到了喷香的烤鹅,因为小女孩非常饥饿,她渴望得到食物。第三次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因为小女孩非常痛苦,她渴望得到欢乐。第四次看到了慈祥的奶奶,因为小女孩非常孤独,她渴望得到疼爱。
4、理解句子:
(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再也不用忍受寒冷、饥饿和痛苦了。
(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两个“幸福”的含义? )
前一个“幸福”是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了,就彻底幸福了。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第十五课《凡卡》
1、背诵第6、8、21自然段。
2、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凡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自己难以忍受的悲惨的学徒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一是爷爷守夜的情景;二是过圣诞节的情景。
本文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第一,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映衬。第二, 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回顾. 拓展四
1、《日积月累》。
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迈哈福兹《平民史诗》
眼泪无法洗去痛苦。——(冰岛)拉克司内斯《冰岛之钟》
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英国)戈尔丁《蝇王》
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苏联)《静静的顿河》
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课就是打不败他。——(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2、知识点:
丹麦作家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凡卡》,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的《汤姆. 索亚历险记》。
第十八课《跨越百年的美丽》
1、题目中的“百年”指的是永恒,居里夫人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恒。
2、背诵2、4、5、6自然段。
3、理解句子:
(1)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是玛丽. 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这项伟大自然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金属元素镭,“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做出贡献。
(2)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这里的“变”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第二十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 背诵1、2、6、7、8自然段。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课文的主要观点,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课文举了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代表性事例:一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二是英国的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三是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3、理解句子:
(1)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这样写的好处: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打破沙锅问到底”形象表达 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发现”“发明”“创造”“成就”这四个词按收获由小到大排列,也说明平常事情中蕴含着真理,蕴含着伟大的成就, 而这些只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3)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见微知著”的意思:看到事物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或问题的实质。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回顾. 拓展五
1、《日积月累》
百炼成钢 发愤图强 坚持不懈 迎难而上
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革故鼎新 标新立异
独出心裁 举一反三 实事求是 各抒己见
不耻下问 触类旁通 精益求精 古为今用
2、“舍本逐末”来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3.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重点知识

课文知识点掌握

1.《山中访友》的作者____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_。采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
2.《*山雨》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体裁是_______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山雨带来的 美和 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____之情。
3.《草虫的村落》的作者是_________体裁是_______。作者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草虫的村落的特征是_________。
4.《索溪峪的“野”》运用(想象)和(联想)来表达独特感受.采用先_______ 后 _______描写的方法,先概括介绍索溪峪“野”的特点后,分_____ 、_____ 、____、 _____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

5《詹天佑》以________为题,讲了他主持修筑_______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______ 、______的铁路干线。按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按照工程进展顺序,从______ _ 、_______ 和 _______来叙述修筑铁路的过程。詹天佑的____________贯穿全文。文章的中心句是 。
6《怀念母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课文以 的形式,开门见山指出作者对两位母亲怀着同样 和同样 。

借助_______、_______摘抄的语段,描述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两位母亲的怀念。结尾呼应开头。

7《彩色的翅膀》以____________为线索,“我“随小高上岛一路的_______为顺序展开。交代西瓜不平常的来历运用_______的叙述方法。结尾点题。

8《中华少年》作者是______,这是一首______。

·演讲稿的特点:( )、( ) 、( ).

第二单元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人,哪些事打动了你?说说理由!
《詹天佑》:我被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事所打动.在当时恶劣的社会环境下,詹天佑临危受命,面对帝国主义者的狂妄自大和对中国人民的极端藐视,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创造性的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在强烈的爱国精神与科学态度,以及创造才能,提前两年完成铁路竣工.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
《怀念母亲》:我被作者在自己亲身母亲离去时,内心承受巨大痛苦时的情节所打动.作者从小就离开母亲,很少回来,没有很好的帮助母亲分担生活的压力,母亲临终之前都没能看到自己日夜想念的儿子一眼,她带着遗憾与不舍离开这个世界,这使作者内心是多么痛苦,唯有关于母亲的记忆成了作者心灵深处的慰藉.

9、《穷人》出自( )国著名作家( )的短篇小说. 他还有其他的作品:《童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本课的思想内容有两个重点:(1) 表现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2)赞颂富于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课文在写作上,通过(环境),(心理)和(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课文多处运用省略号,主要作用有(1)表现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2)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3)表示语意的跳跃(4)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10、《别饿坏了那匹马》作者______。“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在文中出现_____次。
11、《唯一的听众》作者______。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

12《用心灵去聆听》作者是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的高度概括与肯定,也点名___________。全文围绕_________ __ 的主线展开。课文多处运用了___________的手法。

·《绿山墙的安妮》创作于1904年,作者是(加拿大)作家(蒙格玛丽),还写了另外六部小说《少女安妮》、《女大学生安妮》、《风吹杨柳的安妮》、《梦中小屋的安妮》、《温馨壁炉山庄的安妮》、《彩虹幽谷》.
13、《只有一个地球》体裁是__________。课文中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打比方:“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列数字:“……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作比较:“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14《大瀑布的葬礼》课文采用__________的手法,即先写结果,后写起因与经过。还采用______的手法,把(昔日瀑布的雄伟壮观与如今奄奄一息的情景作对比),(把昔日游客流连忘返的热闹场面跟如今乘兴而来、失望而去的痛心结局对比)。其次是(首尾照应)。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体裁是__________。本文属于__________结构。文章的中心句是 。这篇文章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属于 的结构、大量运用 等表达手法、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表达了人们 。另一方面,体现课文主旨的语句“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复出现,好处是 。

16《青山不老》作者是______。点明文章的中心句是 。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另一种东西”表面指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实际指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由所学课文想开去:
13、《只有一个地球》课文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如果不顾后果的滥用化学品,可再生资源不但不能再生,还会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联系到生活中,这些生态灾难就发生在我们周围:水土流失,洪水泛滥,土地沙化……
14、《大瀑布的葬礼》想到我们目前一些面临枯竭的瀑布,想到该如何去保护它们.
16、《青山不老》想到自己能为环境保护做点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节约每一张纸,不使用白色塑料袋,不乱扔废旧电池,栽种小树苗……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由“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联系生活来?
*“竭泽而渔”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意为淘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能只顾眼前,不作长远打算,而应该从长计议,合理规划.

17《少年闰土》作者_________,他的作品有《 》《 》《 》《 》。他被誉为“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选自短篇小说《 》。课文以________为题。通过回忆重点写闰土给“我”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件事。刻画了闰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农村少年。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者_________,通过回忆伯父生前给自己留下印象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件事,说明鲁迅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本文以_________为标志,共分五段。本文的中心句是 。本文采用_倒叙__,第一段是果---鲁迅先生受到人民的爱戴,后几段是因---鲁迅先生受到爱戴的原因。《回忆鲁迅先生》作者是_________,《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作者是_________。

19《一面》作者是_________,_____次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_____”的特点。《毁灭》是_____国作家________写的长篇小说。《铁流》是_____国作家________写的长篇小说。

20《有的人》作者_________,为了纪念鲁迅逝世_________写的一首诗。本诗运用了_____的表现手法。读到“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想到_________。读到“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想到________。

诗海拾贝
《采薇》选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 《春夜喜雨》是 律诗,作者是 代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体裁 作者 。 《天净沙?秋》体裁 作者 。

《太阳的话》和《白桦》体裁 作者分别是 和 。

《我们去看海》《致老鼠》《爸爸的鼾声》体裁是 。

21《老人与海鸥》前半部分通过老人 、 和 等事例表现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部分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面前 、 、 、 等 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令人震撼的情。

22.《跑进家来的松鼠》写了在家接二连三的趣事: ; ; 。

23《最后一头战象》作者_________,被称为“ ”,作品有《 》《 》《 》。本文体裁是 。记叙了抗日战争中幸存的最后一头战象,在临死前做了四件事情课文以 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片段: 、 、 、 。

24《金色的脚印》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

25《伯牙绝弦》这个传说,人们用 比喻知音难觅或者乐曲高妙。

26《月光曲》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 和 ,又表现了他 和 ,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 ,更要依靠 的情感。作者在叙事中进行恰当的 ,使文章的表达更 、感情更 。贝多芬是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

27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28《我的舞台》作者_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_。课文以_________为线索,围绕__________________这句来写,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_____ 和___ 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阐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前后照应。

·响遏行云:响,声响;遏,阻止、使停止;行云,流动的云彩。指声音高亢以致阻拦了天上的流云。多用形容声音嘹亮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知识点汇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